劉開 (漢朝):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expand}}->{{otheruses}} |
|||
(未显示8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otheruse|劉開}} |
|||
{{Expand|time=2013-02-15T03:39:58+00:00 }} |
|||
''' |
'''劉開'''({{bd|80年代|?|131年|4月2日|catIdx=L}}),[[東漢]][[宗室]],[[漢章帝]]的第六子,其母[[申貴人]]。 |
||
== 生平 == |
== 生平 == |
||
生年 |
生年沒有記載,從兄長[[漢和帝]]出生年份和父親漢章帝逝世年份推測,當在79年至88年間。[[永元 (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五月,兄長漢和帝封他為'''河間王''',分[[樂成國|樂成]]、[[勃海郡|勃海]]、[[涿郡]]三郡為國<ref>《後漢書·和帝紀》:夏五月庚戌,分太山為濟北國,分樂成、涿郡、勃海為河閒國。丙辰,封皇弟壽為濟北王,開為河閒王,淑為城陽王,紹封故淮陽王昞子側為常山王。</ref>。[[延平 (東漢)|延平]]元年(106年)三月就國<ref>《後漢書·殤帝紀》:丙戌,清河王慶、濟北王壽、河閒王開、常山王章始就國。</ref>。劉開奉遵法度,官民敬服。[[永寧 (東漢)|永寧]]元年(120年),[[和熹皇後|鄧太後]]封劉開子[[劉翼]]為平原王,奉[[漢和帝]]長子懷王劉勝祀;劉開子劉得為安平王,奉[[漢明帝]]子樂成王[[劉黨]]祀。 |
||
劉開為河間王四十二年,於[[永建 (東漢)|永建]]六年二月庚午薨<ref>《後漢書·順帝紀》:六年春二月庚午,河間王開薨。</ref>,[[謚號]]為'''孝王''',子劉政嗣位。[[陽嘉]]元年,劉開其余十三子皆封亭侯。 |
|||
蠡吾侯 |
蠡吾侯劉翼即是[[漢桓帝]]的父親;劉開另一子解瀆亭侯[[劉淑 (解瀆亭侯)|劉淑]]即是[[漢靈帝]]的祖父,因此劉開被追尊為'''孝穆皇''',劉開夫人趙氏為[[孝穆趙皇後|孝穆皇後]],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 |
||
==家庭== |
==家庭== |
||
===世系圖=== |
|||
{{Ahnentafel top}}<center> |
{{Ahnentafel top}}<center> |
||
{{ahnentafel-compact5 |
{{ahnentafel-compact5 |
||
第52行: | 第53行: | ||
{{ahnentafel bottom}} |
{{ahnentafel bottom}} |
||
{{chart top|東漢河間王劉開家族世系}} |
|||
===子=== |
|||
*{{Color sample|border=Orange|white; border-width:3px}} - 河間王 橘 |
|||
*河間王劉政 |
|||
*{{Color sample|border=red|white; border-width:3px}} - 任城王 紅 |
|||
*安平王劉得 |
|||
*{{Color sample|border=blue|white; border-width:3px}} - 濟南王 藍 |
|||
*參戶亭侯劉博,出嗣任城孝王[[劉尚 (任城王)|劉尚]] |
|||
*{{Color sample|border=Purple|white; border-width:3px}} - 安平王 紫 |
|||
*蠡吾侯[[劉翼]],[[漢桓帝]]劉志父。 |
|||
*{{Color sample|border=green|white; border-width:3px}} - 平原王 綠 |
|||
*{{Color sample|border=aqua|white; border-width:3px}} - 勃海王 水藍 |
|||
*{{Color sample|border=grey|white; border-width:3px}} - 甘陵王 灰 |
|||
*{{Color sample|border=yellow|white; border-width:3px}} - 皇帝 黃 |
|||
{{chart/start|align=center}} |
|||
{{chart|YB|YB=肅宗孝章皇帝[[劉炟]] |
|||
| boxstyle_YB=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yellow}} |
|||
{{chart| |!| | | | | |}} |
|||
{{chart|border=1|s1| | |s1=<small>第六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 |
|||
{{chart|YB|YB='''[[劉開 (漢朝)|劉開]]'''<br>?–131<br>{{small|'''河間孝王'''<sup>1</sup><br>90–131}}| boxstyle_YB=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orange}} |
|||
{{chart| |)|-|-|-|-|-|-|-|v|-|-|-|-|-|-|-|v|-|-|-|-|-|-|-|v|-|-|-|v|-|-|-|.| |}} |
|||
{{chart|border=1|s1| | | | | |s2| | | | | |s3| | | | | |s4| |s5| |s6| |s1=<small>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s2=<small>子</small>| boxstyle_s2=border-width:0px|s3=<small>子</small>| boxstyle_s3=border-width:0px|s4=<small>子</small>| boxstyle_s4=border-width:0px|s5=<small>子</small>| boxstyle_s5=border-width:0px|s6=<small>子</small>| boxstyle_s6=border-width:0px}} |
|||
{{chart|HH| | | | | |HY| | | | | |HZ| | | | | |HK| |HT| |HX| |HH='''[[劉政 (河間王)|劉政]]'''<br>?–141<br>{{small|'''河間惠王'''<sup>2</sup><br>132–141}}|HY='''[[劉翼]]'''<br>?–?<br>{{small|'''平原王''' <sup>3</sup><br>120–121}}|HZ='''[[劉得 (安平王)|劉得]]'''<br>?–151<br>{{small|'''安平孝王'''<sup>1</sup><br>122–151}}|HK='''[[劉淑 (解瀆亭侯)|劉淑]]'''<br>?–?<br>{{small|'''解瀆亭侯'''}}|HT='''[[劉博 (任城王)|劉博]]'''<br>?–174<br>{{small|'''任城王'''<sup>4</sup><br>161–174}}|HX=劉政弟11人<br><br>{{small|亭侯<sup></sup><br>}} |
|||
| boxstyle_HH=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orange |
|||
| boxstyle_HY=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green |
|||
| boxstyle_HZ=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Purple |
|||
| boxstyle_HT=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red |
|||
}} |
|||
{{chart| |!| | | |,|-|-|-|+|-|-|-|.| | | |)|-|-|-|.| | | |!| |}} |
|||
{{chart|border=1|s1| |s2| |s3| |s4| |s5| |s6| |s7| |s1=<small>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s2=<small>子</small>| boxstyle_s2=border-width:0px|s3=<small>子</small>| boxstyle_s3=border-width:0px|s4=<small>子</small>| boxstyle_s4=border-width:0px|s5=<small>子</small>| boxstyle_s5=border-width:0px|s6=<small>子</small>| boxstyle_s6=border-width:0px|s7=<small>子</small>| boxstyle_s7=border-width:0px}} |
|||
{{chart|ZZ| |ZY| |ZX| |ZW| |ZV| |ZU| |ZH| |ZZ='''[[劉建 (河間王)|劉建]]'''<br>?–151<br>{{small|'''河間貞王'''<sup>3</sup> <br>142–151}}|ZY='''[[劉碩]]'''<br>?–?<br>{{small|'''平原王'''<sup>4</sup> <br>148–?}}|ZX=孝桓皇帝[[劉志]]|ZW='''[[劉悝]]'''<br>?–172<br>{{small|'''勃海王'''<sup>2</sup> <br>147–165<br>167–172}}|ZV='''[[劉續 (安平王)|劉續]]'''<br>?–184<br>{{small|'''安平王'''<sup>2</sup> <br>152–184}}|ZU='''[[劉理 (甘陵王)|劉理]]'''<br>?–172<br>{{small|'''甘陵威王'''<sup>1</sup> <br>148–172}}|ZH='''[[劉萇]]'''<br>?–?<br>{{small|'''解瀆亭侯'''}} |
|||
| boxstyle_ZZ=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orange |
|||
| boxstyle_ZY=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green |
|||
| boxstyle_ZX=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yellow |
|||
| boxstyle_ZW=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aqua |
|||
| boxstyle_ZV=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Purple |
|||
| boxstyle_ZU=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grey |
|||
}} |
|||
{{chart|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art|border=1|s1| |s2| | | | | | | | | | | | | |s3| |s4| |s1=<small>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s2=<small>子</small>| boxstyle_s2=border-width:0px|s3=<small>子</small>| boxstyle_s3=border-width:0px|s4=<small>子</small>| boxstyle_s4=border-width:0px}} |
|||
{{chart|YY| |YH| | | | | | | | | | | | | |YU| |YA| |YY='''[[劉利 (河間王)|劉利]]'''<br>?–179<br>{{small|'''河間安王'''<sup>4</sup> <br>152–179}}|YH='''[[劉佗 (任城王)|劉佗]]'''<br>?–?<br>{{small|'''任城王'''<sup>5</sup> <br>175–220}}|YU='''[[劉定 (甘陵王)|劉定]]'''<br>?–176<br>{{small|'''甘陵貞王'''<sup>2</sup> <br>173–176}}|YA=孝靈皇帝[[劉宏]] |
|||
| boxstyle_YY=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orange |
|||
| boxstyle_YH=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red |
|||
| boxstyle_YU=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grey |
|||
| boxstyle_YA=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yellow |
|||
}} |
|||
{{chart| |)|-|-|-|.| | | | | | | | | | | | | | | |!| |}} |
|||
{{chart|border=1|s1| |s2| | | | | | | | | | | | | |s3| |s1=<small>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s2=<small>子</small>| boxstyle_s2=border-width:0px|s3=<small>子</small>| boxstyle_s3=border-width:0px}} |
|||
{{chart|YY| |YJ| | | | | | | | | | | | | |YU| |YY='''[[劉陔]]'''<br>?–?<br>{{small|'''河間王'''<sup>5</sup> <br>180–220}}|YJ='''[[劉庾]]'''<br>?–?<br>{{small|'''濟南王'''<sup>1</sup> <br>174–?}}|YU='''[[劉忠 (甘陵王)|劉忠]]'''<br>?–190<br>{{small|'''甘陵王'''<sup>3</sup> <br>177–189}} |
|||
| boxstyle_YY=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orange |
|||
| boxstyle_YJ=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blue |
|||
| boxstyle_YU=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grey |
|||
}} |
|||
{{chart| | | | | |!| |}} |
|||
{{chart|border=1| | | | |s1| | | | | |s1=<small>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 |
|||
{{chart| | | | |KK| | | | |KK='''[[劉贇 (濟南王)|劉贇]]'''<br>?–207<br>{{small|'''濟南王'''<sup>2</sup> <br>?–207}} |
|||
| boxstyle_KK=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blue |
|||
}} |
|||
{{chart| | | | | |!| |}} |
|||
{{chart|border=1| | | | |s1| | | | | |s1=<small>子</small>| boxstyle_s1=border-width:0px}} |
|||
{{chart| | | | |KK| | | | |KK='''[[劉開 (濟南王)|劉開]]'''<br>?–?<br>{{small|'''濟南王'''<sup>3</sup> <br>208–220}} |
|||
| boxstyle_KK=border-width:2px; border-color:blue |
|||
}} |
|||
{{chart/end}} |
|||
{{chart bottom}} |
|||
===子嗣=== |
|||
*河間王[[劉政 (河間王)|劉政]] |
|||
*安平王[[劉得 (安平王)|劉得]] |
|||
*參戶亭侯[[劉博 (任城王)|劉博]],出嗣任城孝王[[劉尚 (任城王)|劉尚]] |
|||
*蠡吾侯[[劉翼]],[[漢桓帝]]劉志生父。 |
|||
*解瀆亭侯[[劉淑 (解瀆亭侯)|劉淑]],[[漢靈帝]]劉宏祖父。 |
*解瀆亭侯[[劉淑 (解瀆亭侯)|劉淑]],[[漢靈帝]]劉宏祖父。 |
||
====河間王系==== |
|||
== 注释== |
|||
; 劉政 |
|||
{{Reflist}} |
|||
:河间惠王'''劉政'''(?-141年)為河间孝王[[刘开 (汉朝)|刘开]]的长子,東漢第2任河間王。[[永建 (东汉)|永建]]六年(131年)劉開薨,子劉政嗣位。 |
|||
:劉政傲慢暴戾,不奉法度。[[汉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能力强,擢升他为河间相。沈景到河间国拜見劉政,劉政服饰不正,在殿上箕踞。侍郎赞拜,沈景立而不礼。问河间王在哪里,虎贲说:“那不是王吗?”沈景说:“王不穿王服,和常人有什么区别!现在是拜见国王,岂是拜见无礼者!”劉政惭愧而换衣服,沈景然后参拜。沈景出住宫门外,请来王傅责备他:“前者从京师出发,陛下给我诏书,以河间王不恭,使我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没有训导之义。”于是上奏治罪。顺帝诏书责备刘政而诘责王傅。沈景于是抓捕奸人上报他们的罪行。杀戮罪大恶极者数十人,释放冤屈的百余人。刘政于是改变态度,悔过自修。阳嘉元年(132年),封刘政之弟劉淑、劉博等十三人为[[亭侯]]。<ref>《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政慠佷,不奉法憲。順帝以侍御史吳郡沈景有彊能稱,故擢為河閒相。景到國謁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贊拜,景峙不為禮。問王所在,虎賁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別!今相謁王,豈謁無禮者邪!」王慙而更服,景然後拜。出住宮門外,請王傅責之曰:「前發京師,陛下見受詔,以王不恭,使相檢督。諸君空受爵祿,而無訓導之義。」因奏治罪。詔書讓政而詰責傅。景因捕諸姦人上案其罪,殺戮尤惡者數十人,出冤獄百餘人。政遂為改節,悔過自脩。陽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為亭侯。</ref> |
|||
:[[永和 (东汉)|永和]]六年(141年)三月二十一日,刘政去世,<ref>《后汉书·顺帝纪》:〔永和六年三月〕丁巳,河間王政薨。</ref>在位10年,謚號為'''惠'''。 |
|||
:劉政有1個兒子,[[劉建 (河間王)|劉建]]。 |
|||
; 劉建 |
|||
:河间贞王'''劉建'''(?-151年)為河间孝王[[劉開 (漢朝)|劉開]]之孙、河间惠王[[劉政 (河間王)|劉政]]之子,東漢第3任河間王。永和六年(141年)劉政薨,子劉建嗣位。 |
|||
:[[漢桓帝]][[建和 (东汉)|建和]]二年(148年)正月庚午,大赦天下。赐河间王劉建、勃海王[[劉悝]]黄金各百斤。<ref>《后汉书·桓帝纪》:〔建和〕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庚午,大赦天下。賜河閒、勃海二王黃金各百斤。</ref> |
|||
:[[元嘉 (东汉)|元嘉]]元年(151年)二月七日,劉建去世,<ref>《后汉书·桓帝纪》:〔元嘉元年二月〕甲午,河間王建薨。</ref>在位10年,諡號為'''贞'''。 |
|||
:劉建有2個兒子,[[劉利 (河間王)|劉利]]、[[劉佗 (任城王)|劉佗]]。 |
|||
; 劉利 |
|||
:河间安王'''劉利'''(?-179年)為河间惠王[[劉政 (河間王)|劉政]]之孙、河间贞王[[劉建 (河間王)|劉建]]之子,東漢第4任河間王。[[元嘉 (东汉)|元嘉]]元年(151年)劉建薨,子劉利嗣位。 |
|||
:[[永康 (东汉)|永康]]元年(167年),恢复[[博陵郡]]、[[河间郡]]二郡,如丰、沛一樣。<ref>《後漢書·桓帝紀》:〔永康元年〕是歲,復博陵、河間二郡,比豐、沛。</ref>[[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劉利子[[劉庾]]被封为[[济南王]],奉孝仁皇[[刘苌]](汉灵帝之父)之祀。<ref>《後漢書·靈帝紀》:〔熹三元年〕夏六月,封河間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ref><ref>《後漢紀》卷二十三:〔熹平三年〕夏四月,立河間王子虎為濟南王,奉孝仁皇帝祀。</ref>[[光和]]二年(179年),劉利去世,<ref>《後漢書·靈帝紀》:〔光和二年〕是歲,河間王利薨。</ref>在位28年,諡號為'''安'''。 |
|||
:劉利有2個兒子,[[劉陔]]、[[劉庾]]。 |
|||
; 劉陔 |
|||
:河間王'''劉陔'''(?-?)為河间安王[[劉利 (河間王)|劉利]]之子,[[东汉]]第5任(末代)河间王。[[光和]]二年(179年)劉利薨,子劉陔嗣位。 |
|||
:劉陔在位41年,[[汉献帝]][[延康 (东汉)|建康]]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建立[[曹魏]],废除河间国,降劉陔为崇德侯。<ref>《后汉书·章帝八王传》: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ref> |
|||
:劉陔的子女無考。 |
|||
====任城王系==== |
|||
; 劉博 |
|||
:任城王'''劉博'''(?–174年),為[[汉章帝]]之孙,河间孝王[[劉開 (漢朝)|劉開]]之子,東漢第4代任城王。 |
|||
:劉博本为参户亭侯,[[汉桓帝]][[元嘉 (东汉)|元嘉]]元年(151年)闰十一月庚午,任城节王[[劉崇 (任城王)|劉崇]]薨,无子,国绝。[[延熹]]四年(161年)四月甲寅,封劉博为任城王(治所在任城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北[[鲁桥镇 (微山县)|鲁桥]]),奉[[劉尚 (任城王)|任城孝王劉尚]]之祀。劉博有孝行,丧母服制如礼,增封三千户。[[漢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十一月,劉博薨,无子,国绝。[[熹平]]四年(175年),灵帝复立河間王[[劉建 (河間王)|劉建]]子新昌侯[[劉佗 (任城王)|劉佗]]为[[任城王]]。 |
|||
; 劉佗 |
|||
:任城王'''劉佗'''(?-?)為河间贞王[[劉建 (河間王)|劉建]]之子,東漢第5代(末代)任城王。 |
|||
:劉佗本为新昌侯,[[漢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十一月,任城王[[劉博 (任城王)|劉博]]薨,无子,国绝。[[熹平]]四年(175年)三月,漢灵帝立劉佗为任城王(治所在任城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北[[鲁桥镇 (微山县)|鲁桥]]),奉[[劉尚 (任城王)|任城孝王劉尚]]之祀。<ref>《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四年三月〕,封河間王建孫佗為任城王。</ref>刘佗在位46年,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废除任城国,降刘佗为崇德侯。<ref>《後漢書·光武十王傳》:熹平四年,靈帝復立河間貞王建子新昌侯佗為任城王,奉孝王後。立四十六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ref> |
|||
====濟南王系==== |
|||
; 劉庾 |
|||
:'''劉庾'''(?-?),一名'''劉康'''<ref>《太平御覽》卷199引《續漢書》:靈帝封河間王子庾為濟南王,奉帝父孝仁祀。 錢大昕:案光武子有濟南安王康,此濟南王亦名康,先後同國同名,亦可疑也。《御覽》引《續漢書》,此濟南王名庾。</ref>,為河間安王[[劉利 (河間王)|劉利]]之子,東漢第6任濟南王。 |
|||
: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封濟南王(治所在东平陵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平陵城),奉[[劉萇|孝仁皇]]祀。其在位年份及在位年數均不明。<ref>《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三年〕夏六月,封河間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ref><ref>《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間安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ref> |
|||
:劉庾有1個兒子,[[劉贇 (濟南王)|劉贇]]。 |
|||
; 劉贇 |
|||
:'''劉贇'''(?-207年),一名'''刘斌'''<ref>《后汉纪》卷30。</ref>為济南王劉庾之子,東漢第7任濟南王。 |
|||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其父劉庾被封为济南王,奉孝仁皇[[刘苌]](汉灵帝之父)之祀。刘康薨,劉赟嗣为济南王。[[曹操]]担任济南相时,济南王为劉贇。劉贇为[[汉献帝]]的子侄辈,汉献帝[[建安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十七日,[[黄巾军]]杀害济南王劉赟。<ref>《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十二年十月〕乙巳,黃巾賊殺濟南王贇。</ref><ref>《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康薨,子贇嗣,建安十二年,為黃巾賊所害。</ref> |
|||
:劉贇有1個兒子,[[劉開 (濟南王)|劉開]]。 |
|||
; 劉開 |
|||
:'''劉開'''(?-?)為济南王劉贇之子,東漢第8任(末任)濟南王。 |
|||
:[[汉献帝]][[建安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黄巾军]]杀害济南王劉贇。劉開嗣位济南王(治所在东平陵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平陵城)。劉開为[[汉献帝]]的孙辈,是[[汉朝]]辈分最低的诸侯王。劉開在位十三年,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废除济南国,降劉開为崇德侯。<ref>《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贇〕子開嗣,立十三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ref> |
|||
:劉開的子女無考。 |
|||
====平原王系==== |
|||
; [[刘翼]] |
|||
:'''刘翼'''(?-?)為河间孝王[[劉開 (漢朝)|刘开]]的儿子,其母[[孝穆赵皇后|赵氏]]。[[汉桓帝]]刘志的父亲,東漢第3任平原王。 |
|||
:夫人[[马贵人 (刘翼)|马氏]],妾室[[匽明]],兒子[[汉桓帝|劉志]]、[[刘硕]]、[[劉悝]],女兒[[長社公主]]、[[益陽公主]]。 |
|||
; [[刘硕]] |
|||
:'''刘硕'''(?-?),又作'''刘顾''',[[汉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翼]]的儿子,[[汉章帝]]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 (汉朝)|刘开]]的孙子。東漢第四任平原王。 |
|||
:劉硕的子女無考。[[汉献帝]][[建安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平原国废除。 |
|||
====渤海王系==== |
|||
; [[劉悝]] |
|||
:'''劉悝'''(?-172年)為[[汉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翼]]的儿子。東漢第二任勃海王。165年因为谋逆贬为瘿陶王,167年因桓帝遗诏复封。 |
|||
:劉悝有王妃宋氏、妾10人、子女70人。172年,因被宦官[[张让]]诬陷,劉悝下狱,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皆死狱中。国除。 |
|||
====安平王系==== |
|||
; 劉得 |
|||
:安平孝王'''劉得'''(?-151年),又作'''劉德''',為[[汉章帝]]的孙子,河间孝王[[劉開 (漢朝)|刘开]]的儿子,東漢第1任安平王。 |
|||
:[[永宁 (东汉)|永宁]]元年(120年),[[太后]][[邓绥]]封刘开子[[刘翼]]为平原王,奉怀王[[劉勝 (平原王)|刘胜]]之祀。[[延光]]元年(122年)五月己巳,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封劉得为安平王,嗣乐成靖王[[刘党]]后。以乐成国多次废绝,所以改国名为安平。[[建和 (东汉)|建和]]元年(147年),清河王[[刘蒜]]死后,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立劉得之子经侯劉理为[[甘陵王]],奉[[刘庆 (东汉)|孝德皇]]祀,劉理是为甘陵威王<ref>《[[后汉书]]·章帝八王传》:延光元年,以河間孝王子得嗣靖王後。以樂成比廢絕,故改國曰安平,是為安平孝王。</ref>。 |
|||
:劉得在位30年,[[元嘉 (东汉)|元嘉]]元年(151年)四月三日,安平王刘得去世,<ref>《后汉书·桓帝纪》:〔元嘉元年〕夏四月己丑,安平王得薨。</ref>在位30年,謚號為「'''孝'''」。<ref>《[[后汉书]]·孝明八王传》:立三十年薨,子續立。</ref> |
|||
:劉得有2個兒子,[[劉續 (安平王)|劉續]]、[[劉理 (甘陵王)|劉理]]。 |
|||
; 劉續 |
|||
:安平王'''劉續'''(?–184年),為安平孝王[[劉得 (安平王)|劉得]]之子,東漢第2任安平王。 |
|||
:[[元嘉 (东汉)|元嘉]]二年(152年)劉得薨,劉續繼位安平王。[[中平]]元年時,[[黃巾之亂]]爆發,劉續被[[安平國]]變民所俘虜<ref>《資治通鑑》卷58:「安平、[[甘陵國|甘陵]]人各執其王應賊。」</ref>,囚禁於[[廣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威縣]]東)。<ref>《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為所劫質,囚於廣宗。</ref><br> |
|||
:劉續被俘後,朝廷花了很多錢將其贖回,當時朝廷討論是否恢復他的封爵,[[議郎]][[李燮]]反對:「劉續身為藩臣,卻沒有盡好自己的義務,對朝廷是一大羞辱,不應該恢復。」但漢靈帝沒有聽從,依舊讓劉續恢復為安平王。李燮則因為誹謗皇族而被送入左校。不到一年,劉續被指控大逆不道,被誅殺,國除。李燮這才被釋放,重新擔任議郎。時人稱道:「[[李固|父]]不肯立[[漢質帝|帝]],子不肯立王。」<ref>《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為所劫質,囚于廣宗。賊平復國。其年秋,坐不道被誅。立三十四年,國除。</ref><ref>《資治通鑑》卷58:初,續為黃巾所虜,國人贖之得還,朝廷議復其國。議郎李燮曰:「續守籓不稱,損辱聖朝,不宜復國。」朝廷不從。燮坐謗毀宗室,輸作左校,未滿歲,王坐誅,乃復拜議郎。京師為之語曰:「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ref> |
|||
劉續的子女無考。 |
|||
====甘陵王系==== |
|||
; 劉理 |
|||
:甘陵威王'''刘理'''(?–172年),為河间孝王[[劉開 (漢朝)|劉開]]之孙,安平孝王[[刘得 (安平王)|刘得]]之子,東漢第1任甘陵王。 |
|||
:[[梁冀]]杀清河王刘蒜,讨厌清河之名。[[漢桓帝]][[建和 (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梁太后立刘理为甘陵王(治所在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奉孝德皇[[刘庆 (东汉)|刘庆]]([[汉安帝]]之父清河孝王)祀。<ref>《後漢書·桓帝紀》:〔建和二年〕六月,改清河為甘陵,立安平王得子經侯理為甘陵王。</ref><ref>《後漢書·章帝八王傳》:建和元年,甘陵人劉文與南郡妖賊劉鮪交通,訛言清河王當統天下,欲共立蒜。事發覺,文等遂劫清河相謝暠,將至王宮司馬門,曰:「當立王為天子,暠為公。」暠不聽,罵之,文因刺殺暠。於是捕文、鮪誅之。有司因劾奏蒜,坐貶爵為尉氏侯,徙桂陽,自殺。立三年,國絕。梁冀惡清河名,明年,乃改為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經侯理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是為威王。</ref> |
|||
:劉建[[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劉理去世,<ref>《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元年〕是歲,甘陵王恢薨。</ref>在位25年,諡號為「'''威'''」。 |
|||
:劉理有1個兒子,[[劉定 (甘陵王)|劉定]]。 |
|||
; 劉定 |
|||
:甘陵贞王'''刘定'''(?–176年),為安平孝王[[刘得 (安平王)|刘得]]之孙,甘陵威王[[劉理 (甘陵王)|劉理]]之子,東漢第2任甘陵王。 |
|||
:[[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劉理薨,刘定嗣位为甘陵王(治所在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劉定在位四年,[[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十二月,劉定薨,<ref>《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十二月,甘陵王定薨。</ref>在位4年,諡號為「'''贞'''」。 |
|||
:劉定有1個兒子,[[劉忠 (甘陵王)|劉忠]]。 |
|||
; 劉忠 |
|||
:甘陵獻王'''刘忠''' (?–189年),為甘陵貞王劉定之子,東漢第3任(末任)甘陵王。 |
|||
:[[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刘定过世,刘忠嗣为王。[[中平]]元年(184年)二月,[[黄巾起义]]爆发,甘陵国百姓杀国相冯巡,<ref>《后汉书·五行志五》:后冯巡迁甘陵相,黄巾初起,为所残杀,而国家亦四面受敌。</ref>抓住刘忠响应[[黄巾军]],然后释放。<ref>《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春二月,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其部師有三十六萬,皆著黃巾,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執其王以應之。</ref>汉灵帝念他是宗亲,下诏复刘忠封国。<ref>《後漢書·章帝八王傳》:黃巾賊起,忠為國人所執,既而釋之。靈帝以親親故,詔復忠國。</ref> |
|||
:刘忠在位13年,中平六年(189年)七月去世,<ref>《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六年〕秋七月,甘陵王忠薨。</ref>谥號為'''献'''。其嗣子先前为[[黄巾军]]所害。[[建安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甘陵国因无后被废除。<ref>《後漢書·章帝八王傳》:忠立十三年薨,嗣子為黃巾所害,建安十一年,以無後,國除。</ref> |
|||
:刘忠在位末年,[[刘虞]]曾担任其国相。<ref>《後漢書·劉虞傳》:「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余,以蔬儉率下。」</ref> |
|||
====解瀆亭侯系==== |
|||
; [[劉淑 (解瀆亭侯)|劉淑]] |
|||
:'''刘淑'''(?–?),為[[汉章帝]]之孙,河间孝王[[劉開 (漢朝)|刘开]]之子。 |
|||
:妻子夏氏、子[[刘苌]]、孙[[汉灵帝|刘宏]]。 |
|||
; [[刘苌]] |
|||
:漢靈帝生父,襲封解瀆亭侯。追尊為'''孝仁皇'''。妻子[[孝仁皇后|董夫人]]。 |
|||
== 延伸阅读 == |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
|||
==參考資料== |
|||
;文獻: |
|||
{{ReflistH}}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4|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5|孝安帝紀第五]]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6|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7|孝桓帝紀第七]]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8|孝靈帝紀第八]]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9|孝獻帝紀第九]]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42|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50|明帝八王列傳第四十]]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55|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73|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
|||
*《資治通鑑》[[s:資治通鑒 (胡三省音注)/卷058|卷五十八]] |
|||
{{ReflistF}} |
|||
;資料: |
|||
{{ReflistH}} |
|||
#萬斯同,《東漢諸王世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4年 |
|||
#黃大華,《東漢皇子王世系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4年 |
|||
{{ReflistF}} |
|||
;註腳: |
|||
{{Reflist|2}} |
|||
== |
==相關條目== |
||
*[[東漢藩王列表]] |
|||
*《[[後漢書]]·[[s:後漢書/卷55#河間孝王開|章帝八王傳]]》 |
|||
{{start box}} |
|||
{{s-before|无}} |
|||
{{s-title|[[東漢藩王列表|汉河间王]]|90年-131年}} |
|||
{{s-after|惠王[[劉政 (河間王)|刘政]]}} |
|||
{{end box}} |
|||
{{汉朝君主}} |
{{汉朝君主}} |
||
{{東漢諸侯王}} |
|||
{{Authority control}} |
|||
[[Category:漢章帝皇子|6]] |
[[Category:漢章帝皇子|6]] |
||
[[Category:东汉诸侯王|K]] |
[[Category:东汉诸侯王|K]] |
||
[[Category:东汉追尊皇帝]] |
[[Category:东汉追尊皇帝]] |
||
[[Category:刘姓|K]] |
|||
[[Category:諡孝|L]] |
[[Category:諡孝|L]] |
2024年12月28日 (六) 14:43的最新版本
劉開(80年代?—131年4月2日),東漢宗室,漢章帝的第六子,其母申貴人。
生平
[编辑]生年沒有記載,從兄長漢和帝出生年份和父親漢章帝逝世年份推測,當在79年至88年間。永元二年(90年)五月,兄長漢和帝封他為河間王,分樂成、勃海、涿郡三郡為國[1]。延平元年(106年)三月就國[2]。劉開奉遵法度,官民敬服。永寧元年(120年),鄧太後封劉開子劉翼為平原王,奉漢和帝長子懷王劉勝祀;劉開子劉得為安平王,奉漢明帝子樂成王劉黨祀。
劉開為河間王四十二年,於永建六年二月庚午薨[3],謚號為孝王,子劉政嗣位。陽嘉元年,劉開其余十三子皆封亭侯。
蠡吾侯劉翼即是漢桓帝的父親;劉開另一子解瀆亭侯劉淑即是漢靈帝的祖父,因此劉開被追尊為孝穆皇,劉開夫人趙氏為孝穆皇後,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
家庭
[编辑]世系圖
[编辑]劉開 (漢朝)家族 | ||||||||||||||||||||||||||||||||||||||||||||||||||||||||||||||||||||||||||||||||||||||||||||||||||||||||||||||||||||||||||||||||||||||||||||||||||||||||||||||||||||||||||||||||||||||||||||||||||||||||||||||||||||||||||||||||||||||||||||||||||||||||||||||||||||||||||||||||||||||||||||||||||||||||||||||||||||||||
---|---|---|---|---|---|---|---|---|---|---|---|---|---|---|---|---|---|---|---|---|---|---|---|---|---|---|---|---|---|---|---|---|---|---|---|---|---|---|---|---|---|---|---|---|---|---|---|---|---|---|---|---|---|---|---|---|---|---|---|---|---|---|---|---|---|---|---|---|---|---|---|---|---|---|---|---|---|---|---|---|---|---|---|---|---|---|---|---|---|---|---|---|---|---|---|---|---|---|---|---|---|---|---|---|---|---|---|---|---|---|---|---|---|---|---|---|---|---|---|---|---|---|---|---|---|---|---|---|---|---|---|---|---|---|---|---|---|---|---|---|---|---|---|---|---|---|---|---|---|---|---|---|---|---|---|---|---|---|---|---|---|---|---|---|---|---|---|---|---|---|---|---|---|---|---|---|---|---|---|---|---|---|---|---|---|---|---|---|---|---|---|---|---|---|---|---|---|---|---|---|---|---|---|---|---|---|---|---|---|---|---|---|---|---|---|---|---|---|---|---|---|---|---|---|---|---|---|---|---|---|---|---|---|---|---|---|---|---|---|---|---|---|---|---|---|---|---|---|---|---|---|---|---|---|---|---|---|---|---|---|---|---|---|---|---|---|---|---|---|---|---|---|---|---|---|---|---|---|---|---|---|---|---|---|---|---|---|---|---|---|---|---|---|---|---|---|---|---|---|---|---|---|---|---|---|---|---|---|---|---|---|---|
|
東漢河間王劉開家族世系 | |||||||||||||||||||||||||||||||||||||||||||||||||||||||||||||||||||||||||||||||||||||||||||||||||||||||||||||||||||||||||||||||||||||||||||||||||||||||||||||||||||||||||||||||||||||||||||||||||||||||||||||||||||||||||||||||||||||||||||||||||||||||||||||||||||||||||||||||||||||||||||||||||||||||||||||||||||||||||||||||||||||||||||||||||||||||||||||||||||||||||||||||||||||||||||||||||||||||||||||||||||||||||||||||||||||||||||||||||||||||||||||||||||||||||||||||||||||||||||||||||||||||||||||||||||||||||||||||||||||||||||||||||||||||||||||||||||||||||||||||||||||||||||||||||||||||||||||||||||||||||||||||||||||||||||||||||||||||||||||||||||||||||||||||||||||||||||||||||||||||||||||||||||||||||||||||||||||||||||||||||||||||||||||||||||||||||||||||||||||||||||||||||||||||||||||||||||||||||||||||||||||||||||||||||||||||||||||||||||||||||||||||||||||||||||||||||||||||||||||||||||||||||||||||||||||||||||||||||||||||||||||||||||||||||||||||||||||||||||||||||||
---|---|---|---|---|---|---|---|---|---|---|---|---|---|---|---|---|---|---|---|---|---|---|---|---|---|---|---|---|---|---|---|---|---|---|---|---|---|---|---|---|---|---|---|---|---|---|---|---|---|---|---|---|---|---|---|---|---|---|---|---|---|---|---|---|---|---|---|---|---|---|---|---|---|---|---|---|---|---|---|---|---|---|---|---|---|---|---|---|---|---|---|---|---|---|---|---|---|---|---|---|---|---|---|---|---|---|---|---|---|---|---|---|---|---|---|---|---|---|---|---|---|---|---|---|---|---|---|---|---|---|---|---|---|---|---|---|---|---|---|---|---|---|---|---|---|---|---|---|---|---|---|---|---|---|---|---|---|---|---|---|---|---|---|---|---|---|---|---|---|---|---|---|---|---|---|---|---|---|---|---|---|---|---|---|---|---|---|---|---|---|---|---|---|---|---|---|---|---|---|---|---|---|---|---|---|---|---|---|---|---|---|---|---|---|---|---|---|---|---|---|---|---|---|---|---|---|---|---|---|---|---|---|---|---|---|---|---|---|---|---|---|---|---|---|---|---|---|---|---|---|---|---|---|---|---|---|---|---|---|---|---|---|---|---|---|---|---|---|---|---|---|---|---|---|---|---|---|---|---|---|---|---|---|---|---|---|---|---|---|---|---|---|---|---|---|---|---|---|---|---|---|---|---|---|---|---|---|---|---|---|---|---|---|---|---|---|---|---|---|---|---|---|---|---|---|---|---|---|---|---|---|---|---|---|---|---|---|---|---|---|---|---|---|---|---|---|---|---|---|---|---|---|---|---|---|---|---|---|---|---|---|---|---|---|---|---|---|---|---|---|---|---|---|---|---|---|---|---|---|---|---|---|---|---|---|---|---|---|---|---|---|---|---|---|---|---|---|---|---|---|---|---|---|---|---|---|---|---|---|---|---|---|---|---|---|---|---|---|---|---|---|---|---|---|---|---|---|---|---|---|---|---|---|---|---|---|---|---|---|---|---|---|---|---|---|---|---|---|---|---|---|---|---|---|---|---|---|---|---|---|---|---|---|---|---|---|---|---|---|---|---|---|---|---|---|---|---|---|---|---|---|---|---|---|---|---|---|---|---|---|---|---|---|---|---|---|---|---|---|---|---|---|---|---|---|---|---|---|---|---|---|---|---|---|---|---|---|---|---|---|---|---|---|---|---|---|---|---|---|---|---|---|---|---|---|---|---|---|---|---|---|---|---|---|---|---|---|---|---|---|---|---|---|---|---|---|---|---|---|---|---|---|---|---|---|---|---|---|---|---|---|---|---|---|---|---|---|---|---|---|---|---|---|---|---|---|---|---|---|---|---|---|---|---|---|---|---|---|---|---|---|---|---|---|---|---|---|---|---|---|---|---|---|---|---|---|---|---|---|---|---|---|---|---|---|---|---|---|---|---|---|---|---|---|---|---|---|---|---|---|---|---|---|---|---|---|---|---|---|---|---|---|---|---|---|---|---|---|---|---|---|---|---|---|---|---|---|---|---|---|---|---|---|---|---|---|---|---|---|---|---|---|---|---|---|---|---|---|---|---|---|---|---|---|---|---|---|---|---|---|---|---|---|---|---|---|---|---|---|---|---|---|---|---|---|---|---|---|---|---|---|---|---|---|---|---|---|---|---|---|---|---|---|---|---|---|---|---|---|---|---|---|---|---|---|---|---|---|---|---|---|---|---|---|---|---|---|---|---|---|---|---|---|---|---|---|---|---|---|---|---|---|---|---|---|---|---|---|---|---|---|---|---|---|---|---|---|---|---|---|---|---|---|---|---|---|---|---|---|---|---|---|---|---|---|---|---|---|---|---|---|---|---|---|---|---|---|---|---|---|---|---|---|---|---|---|---|---|---|---|---|---|---|---|---|---|---|---|---|---|---|---|---|---|---|---|---|---|---|---|---|---|---|---|---|---|---|---|---|---|---|---|---|---|---|---|---|---|---|---|---|---|---|---|---|---|---|---|---|---|---|---|---|---|---|---|---|---|---|---|---|---|---|---|---|---|---|---|---|---|---|---|---|---|---|---|---|---|---|---|---|---|---|---|---|---|---|---|---|---|---|---|---|---|---|---|---|---|---|---|---|---|---|---|---|---|---|---|---|---|---|---|---|---|---|---|---|---|---|---|---|---|---|---|---|---|---|---|---|---|---|---|---|
|
子嗣
[编辑]河間王系
[编辑]- 劉政
- 河间惠王劉政(?-141年)為河间孝王刘开的长子,東漢第2任河間王。永建六年(131年)劉開薨,子劉政嗣位。
- 劉政傲慢暴戾,不奉法度。汉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能力强,擢升他为河间相。沈景到河间国拜見劉政,劉政服饰不正,在殿上箕踞。侍郎赞拜,沈景立而不礼。问河间王在哪里,虎贲说:“那不是王吗?”沈景说:“王不穿王服,和常人有什么区别!现在是拜见国王,岂是拜见无礼者!”劉政惭愧而换衣服,沈景然后参拜。沈景出住宫门外,请来王傅责备他:“前者从京师出发,陛下给我诏书,以河间王不恭,使我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没有训导之义。”于是上奏治罪。顺帝诏书责备刘政而诘责王傅。沈景于是抓捕奸人上报他们的罪行。杀戮罪大恶极者数十人,释放冤屈的百余人。刘政于是改变态度,悔过自修。阳嘉元年(132年),封刘政之弟劉淑、劉博等十三人为亭侯。[4]
- 永和六年(141年)三月二十一日,刘政去世,[5]在位10年,謚號為惠。
- 劉政有1個兒子,劉建。
- 劉建
- 河间贞王劉建(?-151年)為河间孝王劉開之孙、河间惠王劉政之子,東漢第3任河間王。永和六年(141年)劉政薨,子劉建嗣位。
- 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正月庚午,大赦天下。赐河间王劉建、勃海王劉悝黄金各百斤。[6]
- 元嘉元年(151年)二月七日,劉建去世,[7]在位10年,諡號為贞。
- 劉建有2個兒子,劉利、劉佗。
- 劉利
- 河间安王劉利(?-179年)為河间惠王劉政之孙、河间贞王劉建之子,東漢第4任河間王。元嘉元年(151年)劉建薨,子劉利嗣位。
- 永康元年(167年),恢复博陵郡、河间郡二郡,如丰、沛一樣。[8]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劉利子劉庾被封为济南王,奉孝仁皇刘苌(汉灵帝之父)之祀。[9][10]光和二年(179年),劉利去世,[11]在位28年,諡號為安。
- 劉利有2個兒子,劉陔、劉庾。
- 劉陔
- 河間王劉陔(?-?)為河间安王劉利之子,东汉第5任(末代)河间王。光和二年(179年)劉利薨,子劉陔嗣位。
- 劉陔在位41年,汉献帝建康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建立曹魏,废除河间国,降劉陔为崇德侯。[12]
- 劉陔的子女無考。
任城王系
[编辑]- 劉博
- 任城王劉博(?–174年),為汉章帝之孙,河间孝王劉開之子,東漢第4代任城王。
- 劉博本为参户亭侯,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闰十一月庚午,任城节王劉崇薨,无子,国绝。延熹四年(161年)四月甲寅,封劉博为任城王(治所在任城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北鲁桥),奉任城孝王劉尚之祀。劉博有孝行,丧母服制如礼,增封三千户。漢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十一月,劉博薨,无子,国绝。熹平四年(175年),灵帝复立河間王劉建子新昌侯劉佗为任城王。
- 劉佗
- 任城王劉佗(?-?)為河间贞王劉建之子,東漢第5代(末代)任城王。
- 劉佗本为新昌侯,漢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十一月,任城王劉博薨,无子,国绝。熹平四年(175年)三月,漢灵帝立劉佗为任城王(治所在任城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西北鲁桥),奉任城孝王劉尚之祀。[13]刘佗在位46年,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废除任城国,降刘佗为崇德侯。[14]
濟南王系
[编辑]- 劉庾
- 劉庾(?-?),一名劉康[15],為河間安王劉利之子,東漢第6任濟南王。
- 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封濟南王(治所在东平陵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平陵城),奉孝仁皇祀。其在位年份及在位年數均不明。[16][17]
- 劉庾有1個兒子,劉贇。
- 劉贇
- 劉贇(?-207年),一名刘斌[18]為济南王劉庾之子,東漢第7任濟南王。
- 汉灵帝熹平三年(174年)六月,其父劉庾被封为济南王,奉孝仁皇刘苌(汉灵帝之父)之祀。刘康薨,劉赟嗣为济南王。曹操担任济南相时,济南王为劉贇。劉贇为汉献帝的子侄辈,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十七日,黄巾军杀害济南王劉赟。[19][20]
- 劉贇有1個兒子,劉開。
- 劉開
- 劉開(?-?)為济南王劉贇之子,東漢第8任(末任)濟南王。
-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黄巾军杀害济南王劉贇。劉開嗣位济南王(治所在东平陵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西平陵城)。劉開为汉献帝的孙辈,是汉朝辈分最低的诸侯王。劉開在位十三年,延康元年(220年)魏文帝受禅,废除济南国,降劉開为崇德侯。[21]
- 劉開的子女無考。
平原王系
[编辑]渤海王系
[编辑]- 劉悝
- 劉悝(?-172年)為汉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翼的儿子。東漢第二任勃海王。165年因为谋逆贬为瘿陶王,167年因桓帝遗诏复封。
- 劉悝有王妃宋氏、妾10人、子女70人。172年,因被宦官张让诬陷,劉悝下狱,自杀,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皆死狱中。国除。
安平王系
[编辑]- 劉得
- 安平孝王劉得(?-151年),又作劉德,為汉章帝的孙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儿子,東漢第1任安平王。
- 永宁元年(120年),太后邓绥封刘开子刘翼为平原王,奉怀王刘胜之祀。延光元年(122年)五月己巳,改乐成国为安平国,封劉得为安平王,嗣乐成靖王刘党后。以乐成国多次废绝,所以改国名为安平。建和元年(147年),清河王刘蒜死后,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立劉得之子经侯劉理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劉理是为甘陵威王[22]。
- 劉得在位30年,元嘉元年(151年)四月三日,安平王刘得去世,[23]在位30年,謚號為「孝」。[24]
- 劉得有2個兒子,劉續、劉理。
- 劉續
- 安平王劉續(?–184年),為安平孝王劉得之子,東漢第2任安平王。
- 元嘉二年(152年)劉得薨,劉續繼位安平王。中平元年時,黃巾之亂爆發,劉續被安平國變民所俘虜[25],囚禁於廣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威縣東)。[26]
- 劉續被俘後,朝廷花了很多錢將其贖回,當時朝廷討論是否恢復他的封爵,議郎李燮反對:「劉續身為藩臣,卻沒有盡好自己的義務,對朝廷是一大羞辱,不應該恢復。」但漢靈帝沒有聽從,依舊讓劉續恢復為安平王。李燮則因為誹謗皇族而被送入左校。不到一年,劉續被指控大逆不道,被誅殺,國除。李燮這才被釋放,重新擔任議郎。時人稱道:「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27][28]
劉續的子女無考。
甘陵王系
[编辑]- 劉理
- 甘陵威王刘理(?–172年),為河间孝王劉開之孙,安平孝王刘得之子,東漢第1任甘陵王。
- 梁冀杀清河王刘蒜,讨厌清河之名。漢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梁太后立刘理为甘陵王(治所在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奉孝德皇刘庆(汉安帝之父清河孝王)祀。[29][30]
- 劉建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劉理去世,[31]在位25年,諡號為「威」。
- 劉理有1個兒子,劉定。
- 劉定
- 甘陵贞王刘定(?–176年),為安平孝王刘得之孙,甘陵威王劉理之子,東漢第2任甘陵王。
- 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劉理薨,刘定嗣位为甘陵王(治所在甘陵县,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北)。劉定在位四年,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十二月,劉定薨,[32]在位4年,諡號為「贞」。
- 劉定有1個兒子,劉忠。
- 劉忠
- 甘陵獻王刘忠 (?–189年),為甘陵貞王劉定之子,東漢第3任(末任)甘陵王。
- 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刘定过世,刘忠嗣为王。中平元年(184年)二月,黄巾起义爆发,甘陵国百姓杀国相冯巡,[33]抓住刘忠响应黄巾军,然后释放。[34]汉灵帝念他是宗亲,下诏复刘忠封国。[35]
- 刘忠在位13年,中平六年(189年)七月去世,[36]谥號為献。其嗣子先前为黄巾军所害。建安十一年(206年),甘陵国因无后被废除。[37]
- 刘忠在位末年,刘虞曾担任其国相。[38]
解瀆亭侯系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文獻:
-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第四
- 《後漢書》孝安帝紀第五
- 《後漢書》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 《後漢書》孝桓帝紀第七
- 《後漢書》孝靈帝紀第八
- 《後漢書》孝獻帝紀第九
-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
- 《後漢書》明帝八王列傳第四十
- 《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 《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 《資治通鑑》卷五十八
- 資料:
- 萬斯同,《東漢諸王世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4年
- 黃大華,《東漢皇子王世系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4年
- 註腳:
- ^ 《後漢書·和帝紀》:夏五月庚戌,分太山為濟北國,分樂成、涿郡、勃海為河閒國。丙辰,封皇弟壽為濟北王,開為河閒王,淑為城陽王,紹封故淮陽王昞子側為常山王。
- ^ 《後漢書·殤帝紀》:丙戌,清河王慶、濟北王壽、河閒王開、常山王章始就國。
- ^ 《後漢書·順帝紀》:六年春二月庚午,河間王開薨。
- ^ 《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政慠佷,不奉法憲。順帝以侍御史吳郡沈景有彊能稱,故擢為河閒相。景到國謁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贊拜,景峙不為禮。問王所在,虎賁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別!今相謁王,豈謁無禮者邪!」王慙而更服,景然後拜。出住宮門外,請王傅責之曰:「前發京師,陛下見受詔,以王不恭,使相檢督。諸君空受爵祿,而無訓導之義。」因奏治罪。詔書讓政而詰責傅。景因捕諸姦人上案其罪,殺戮尤惡者數十人,出冤獄百餘人。政遂為改節,悔過自脩。陽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為亭侯。
- ^ 《后汉书·顺帝纪》:〔永和六年三月〕丁巳,河間王政薨。
- ^ 《后汉书·桓帝纪》:〔建和〕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庚午,大赦天下。賜河閒、勃海二王黃金各百斤。
- ^ 《后汉书·桓帝纪》:〔元嘉元年二月〕甲午,河間王建薨。
- ^ 《後漢書·桓帝紀》:〔永康元年〕是歲,復博陵、河間二郡,比豐、沛。
- ^ 《後漢書·靈帝紀》:〔熹三元年〕夏六月,封河間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
- ^ 《後漢紀》卷二十三:〔熹平三年〕夏四月,立河間王子虎為濟南王,奉孝仁皇帝祀。
- ^ 《後漢書·靈帝紀》:〔光和二年〕是歲,河間王利薨。
- ^ 《后汉书·章帝八王传》: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 ^ 《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四年三月〕,封河間王建孫佗為任城王。
- ^ 《後漢書·光武十王傳》:熹平四年,靈帝復立河間貞王建子新昌侯佗為任城王,奉孝王後。立四十六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 ^ 《太平御覽》卷199引《續漢書》:靈帝封河間王子庾為濟南王,奉帝父孝仁祀。 錢大昕:案光武子有濟南安王康,此濟南王亦名康,先後同國同名,亦可疑也。《御覽》引《續漢書》,此濟南王名庾。
- ^ 《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三年〕夏六月,封河間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
- ^ 《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間安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
- ^ 《后汉纪》卷30。
- ^ 《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十二年十月〕乙巳,黃巾賊殺濟南王贇。
- ^ 《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康薨,子贇嗣,建安十二年,為黃巾賊所害。
- ^ 《後漢書·章帝八王列傳》:〔贇〕子開嗣,立十三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 ^ 《后汉书·章帝八王传》:延光元年,以河間孝王子得嗣靖王後。以樂成比廢絕,故改國曰安平,是為安平孝王。
- ^ 《后汉书·桓帝纪》:〔元嘉元年〕夏四月己丑,安平王得薨。
- ^ 《后汉书·孝明八王传》:立三十年薨,子續立。
- ^ 《資治通鑑》卷58:「安平、甘陵人各執其王應賊。」
- ^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為所劫質,囚於廣宗。
- ^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為所劫質,囚于廣宗。賊平復國。其年秋,坐不道被誅。立三十四年,國除。
- ^ 《資治通鑑》卷58:初,續為黃巾所虜,國人贖之得還,朝廷議復其國。議郎李燮曰:「續守籓不稱,損辱聖朝,不宜復國。」朝廷不從。燮坐謗毀宗室,輸作左校,未滿歲,王坐誅,乃復拜議郎。京師為之語曰:「父不肯立帝,子不肯立王。」
- ^ 《後漢書·桓帝紀》:〔建和二年〕六月,改清河為甘陵,立安平王得子經侯理為甘陵王。
- ^ 《後漢書·章帝八王傳》:建和元年,甘陵人劉文與南郡妖賊劉鮪交通,訛言清河王當統天下,欲共立蒜。事發覺,文等遂劫清河相謝暠,將至王宮司馬門,曰:「當立王為天子,暠為公。」暠不聽,罵之,文因刺殺暠。於是捕文、鮪誅之。有司因劾奏蒜,坐貶爵為尉氏侯,徙桂陽,自殺。立三年,國絕。梁冀惡清河名,明年,乃改為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經侯理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是為威王。
- ^ 《後漢書·靈帝紀》:〔熹平元年〕是歲,甘陵王恢薨。
- ^ 《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十二月,甘陵王定薨。
- ^ 《后汉书·五行志五》:后冯巡迁甘陵相,黄巾初起,为所残杀,而国家亦四面受敌。
- ^ 《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元年春二月,鉅鹿人張角自稱「黃天」,其部師有三十六萬,皆著黃巾,同日反叛。安平、甘陵人各執其王以應之。
- ^ 《後漢書·章帝八王傳》:黃巾賊起,忠為國人所執,既而釋之。靈帝以親親故,詔復忠國。
- ^ 《後漢書·靈帝紀》:〔中平六年〕秋七月,甘陵王忠薨。
- ^ 《後漢書·章帝八王傳》:忠立十三年薨,嗣子為黃巾所害,建安十一年,以無後,國除。
- ^ 《後漢書·劉虞傳》:「中平初,黃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余,以蔬儉率下。」
相關條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