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願寺 (臺北市):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42个用户的7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Coord|25|2|23.23|N|121|30|25.21|E|region:TW|display=title}} |
||
{{Otheruses|西本願寺|subject= |
{{Otheruses|西本願寺 (消歧義)|subject=臺灣臺北市的寺院遺跡|other=其他同名寺院}} |
||
{{TW monument |
|||
'''西本願寺'''是[[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 (州轄市)|臺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寺院,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 (臺北市)|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近[[臺北捷運]][[西門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光復後,原址是理教公所和一群違建,後因多次火災,拆建後,復原為西本願寺的遺址。 |
|||
|name=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
|||
[[File:臺北西本願寺環景.jpg|thumb|500px|臺北西本願寺環景,左為輪番所、中為鐘樓、右為樹心會館]] |
|||
|formername= |
|||
|image= |
|||
|imagename= |
|||
{{Infobox mapframe|tyep=shape|zoom=15|frame-width=280}} |
|||
|othername= |
|||
|formalname= |
|||
|level=歷史建築 |
|||
|class=寺廟 |
|||
|date=2006年2月21日 |
|||
|time= |
|||
|location={{ROC}}[[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之1號 |
|||
|open= |
|||
|cost= |
|||
|website= |
|||
|reg_url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60221000002 |
|||
}} |
|||
{{TW monument |
|||
|name=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
|||
|formername= |
|||
|image=[[File:西本願寺遺址樹心會館.jpg|250px]] |
|||
|imagename= |
|||
|othername= |
|||
|formalname= |
|||
|level=直轄市定古蹟 |
|||
|class= |
|||
|date=2006年2月21日 |
|||
|time= |
|||
|location={{ROC}}[[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之1號 |
|||
|open= |
|||
|cost= |
|||
|website= |
|||
|reg_url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221000001 |
|||
}} |
|||
'''西本願寺''',是[[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 (州轄市)|臺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本願寺派]][[佛寺]],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 (臺北市)|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 (台北市)|貴陽街]]之間,近[[臺北捷運]][[西門站_(臺北捷運)|西門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臺灣戰後時期|戰後]]原址成為[[理教|理教公所]]和一群違建,發生多次火災後,拆建復原其遺址。 |
|||
==歷史== |
== 歷史 == |
||
===日治=== |
=== 日治時期 === |
||
1895年,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臺。1896年開始布教,並設立臺北教會。1897年時,買收新築用地並創設婦人會,同時也開設龍谷學校。1899年,臺北布教所獲得公認。新築工程則開始於1900年。<ref name="shin">{{Cite book|title=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author= 大橋捨三郎|year=1935}}</ref> |
|||
[[File:Honganji Taiwan Betsuin (1932).jpg|thumb|250px|1932年落成的臺灣別院本堂]] |
|||
[[File:Honganji-taiwan-betsuin.jpg|thumb|250px|臺北別院時期]] |
|||
布教所在1901年昇格為'''臺北別院''',並且入座木佛本尊。1903年時布教所成立少年教會。1910年,成德學院開院,且開始蕃界布教。1913年,發行雜誌《慈光》,並廢撤蕃界布教使。少年教會在1915年時改稱日曜學校。1916年時,再創設[[大稻埕]]本島人布教所。前法主[[大谷光瑞]]在1917年時視察臺灣。1922年,成德學院讓渡[[臺灣總督府|總督府]]。1923年,御廟所、[[鐘樓_(東亞)|鐘樓]]、會館完工,1924年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落成。1925年,臺北別院舉行了開教三十年紀念傳道,同年創立[[樹心幼稚園]]。<ref name="shin"/> |
|||
1895年,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臺。1896年開始布教,並設立臺北教會。1897年時,買收新築用地並創設婦人會,同時也開設龍谷學校。1899年,臺北布教所獲得公認。新築工程則開始於1900年。<ref name="shin">{{cite book|title=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author= 大橋捨三郎|year=1935}}</ref> |
|||
1929年改稱臺灣別院。1930年舉行新築起工式,1931年[[上梁|上棟]]。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同年西本願寺派的[[王兆麟]]在[[臺南]]開設臺南家政女學校(今[[臺南市私立光華高級中學]])。<ref name="shin"/>新建築占地有390坪。<ref>{{Cite journal|journal=臺灣建築會誌|title=本派本願寺臺灣別院本堂に就いて|publisher=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year=1933|volume=5| issue=1}}</ref> |
|||
布教所在1901年昇格為臺北別院,並且入座木佛本尊。1903年時布教所成立少年教會。1910年,成德學院開院,且開始蕃界布教。1913年,發行雜誌《慈光》,並廢撤蕃界布教使。少年教會在1915年時改稱日曜學校。1916年時,再創設[[大稻埕]]本島人布教所。前法主[[大谷光瑞]]則在1917年時視察台灣。1922年,成德學院讓渡總督府。1923年,御廟所與鐘樓會館完工。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則是在1924年新築落成。1925年,臺北別院舉行了開教三十年紀念傳道,同年創立[[樹心幼稚園]]。<ref name="shin"/> |
|||
[[File:西本願寺遺址鐘樓.jpg|thumb|250px|[[鐘樓]]]] |
|||
1929年改稱臺灣別院。1930年舉行新築起工式,1931年上棟。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同年開設[[台南家政女學校]]。<ref name="shin"/>新建築占地有390坪。<ref>{{cite journal|journal=臺灣建築會誌|title=本派本願寺臺灣別院本堂に就いて|publisher=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year=1933|volume=5| issue=1}}</ref> |
|||
[[File:西本願寺遺址輪番所.jpg|thumb|250px|輪番所]] |
|||
西本願寺在當時有弘法傳教、舉辦法會、舉辦演講、存放和護送遺骨回到日本、為亡者舉辦葬禮等功能,曾經舉辦[[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臺北縣知事]][[橋口文藏]]、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植棋]]的追悼會、臺北市協議會員張福老的公弔會、臺灣工業學校校長吉田佐次郎的葬禮,與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祝辰巳]]的逝世一週年[[法會]]。此外由於本願寺派推動社會事業,也提供緊急避難收容救護、教育的功能,例如:樹心幼稚園、[[日曜日]]學校、青年會皆使用樹心會館,又樹心佛教婦人會也曾於西本願寺舉行多次活動,成為另一種型態的社交場所,故西本願寺在日治時期可謂具備多元功能。 |
|||
==== 地方寺院布敎所一覽 ==== |
|||
===民國=== |
|||
以下是真宗本派除台灣別院之外的地方寺院及布敎所,但省略開教年代不詳者。<ref name="shin"/> |
|||
<gallery> |
|||
File:臺北西本願寺鐘樓.JPG|未修復前的鐘樓 |
|||
File:臺北西本願寺本堂地基.jpg|本堂地基現況 |
|||
File:台北西本願寺鐘樓.jpg|鐘樓現況 |
|||
File:臺北西本願寺樹心會館.jpg|樹心會館 |
|||
File:臺北西本願寺輪番所.jpg|輪番所 |
|||
</gallery> |
|||
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做為[[理教]]的[[理教公所]]及軍方和[[警備總部]]等單位使用<ref>{{cite web|url=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_07.aspx|title=台灣地區宗教簡介:理教|author=董福澤(中華理教總會副秘書長)|publisher=[[內政部民政司]]|accessdate=2011-07-22}}</ref>,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ref>{{cite web|url=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AA09705000019&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title=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publisher=台北市政府文化局|accessdate=2011-07-22}}</ref>。警備總部第二處設置在此,[[二二八事件]]後[[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ref>{{cite web|url=http://www.wufi.org.tw/%E4%BA%8C%E4%BA%8C%E5%85%AB%E5%A4%A7%E5%B1%A0%E6%AE%BA%E7%9A%84%E8%AD%89%E8%A8%80%EF%BC%92-%E5%9C%B0%E7%8D%84%E2%94%80%E8%A5%BF%E6%9C%AC%E9%A1%98%E5%AF%BA/|author=歐陽可亮著,張志銘譯|title=二二八大屠殺的證言2 地獄─西本願寺|publisher=[[台灣獨立建國聯盟]]|accessdate=2014-03-16}}</ref><ref name="文獻會">{{cite web|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6/today-taipei6.htm|author=施致如|title=《文獻會進駐辦展》西本願寺 西門町觀光新亮點|publisher=[[自由時報]]|accessdate=2014-03-16}}</ref>。 |
|||
{| class="wikitable" |
|||
{| style="float:right; margin:0 0 24px 24px; border:1px solid #CCCCCC; background:#F9F9F9" |
|||
|colspan=3|<center>'''地方寺院布敎所''' |
|||
|-- |
|||
|- |
|||
| style="border:1px solid #CCCCCC"|[[File:中華商場02.jpg|280px|中華商場與西本願寺]] |
|||
! 開教年代 !!設置 |
|||
|-- |
|||
|- |
|||
|右上可見西本願寺高聳的屋頂(1961年攝影) |
|||
| 1896年 || 台南布教所、台中[[中尊寺 (台中市)|中尊寺]]、基隆光尊寺 |
|||
|- |
|||
| 1897年 || [[鹿港龍山寺]]、苗栗苗栗寺 |
|||
|- |
|||
| 1898年 || 新竹[[竹壽寺]] |
|||
|- |
|||
| 1904年 || 馬公光玄寺 |
|||
|- |
|||
| 1905年 || 台北[[了覺寺]] |
|||
|- |
|||
| 1906年 || 高雄寶船寺 |
|||
|- |
|||
| 1908年 || 嘉義光照寺、塩水布教所 |
|||
|- |
|||
| 1909年 || 彰化[[龍鳳寺 (彰化市)|彰化寺]]、屏東大照寺、[[旗山太平寺]] |
|||
|- |
|||
| 1911年 || 南投[[南投龍泉寺|尊猷寺]] |
|||
|- |
|||
| 1912年 || 吉野布教所 |
|||
|- |
|||
| 1913年 || 豐田布教所、埔里能高寺 |
|||
|- |
|||
| 1914年 || 林田布教所 |
|||
|- |
|||
| 1916年 || 大稻埕布教所 |
|||
|- |
|||
| 1917年 || 花蓮港布教所 |
|||
|- |
|||
| 1920年 || 羅東布教所 |
|||
|- |
|||
| 1924年 || 恆春布教所 |
|||
|- |
|||
| 1925年 || 台東布教所 |
|||
|- |
|||
| 1926年|| [[臺南彌陀寺|彌陀寺]]布教所、員林布教所、烏山頭布教所 |
|||
|- |
|||
| 1927年|| 新高布教所、玉里布教所、蘇澳布教所 |
|||
|- |
|||
| 1928年|| 鳳林布教所 |
|||
|- |
|||
| 1929年|| 豐原布教所、潮州布教所 |
|||
|- |
|||
| 1930年|| 里壠布教所、太平山布教所 |
|||
|- |
|||
| 1932年|| 虎尾布教所 |
|||
|} |
|} |
||
===戰後=== |
|||
但大部分建築於1975年焚燬。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ref>{{cite web|url=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AA0970600004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title=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publisher=台北市政府文化局|accessdate=2011-07-22}}</ref>。2011年5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ref>{{cite news|url=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57522934&ctNode=46562&mp=106011|title=西本願寺(萬華406號)廣場重生 西門町鬧區新明珠|publisher=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date=2013-07-04}}</ref>。2014年3月15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遷入西本願寺廣場<ref name="文獻會" />。 |
|||
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為[[理教]]、軍方、[[警備總部]]第二處等單位使用,[[二二八事件]]後[[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ref>{{Cite web|url=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_07.aspx|title=台灣地區宗教簡介:理教|author=董福澤(中華理教總會副秘書長)|publisher=[[內政部民政司]]|accessdate=2011-07-22|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14000253/http://www.moi.gov.tw/dca/02faith_001_07.aspx|archivedate=2010-06-14}}</ref><ref>{{Cite web|url=http://www.wufi.org.tw/%E4%BA%8C%E4%BA%8C%E5%85%AB%E5%A4%A7%E5%B1%A0%E6%AE%BA%E7%9A%84%E8%AD%89%E8%A8%80%EF%BC%92-%E5%9C%B0%E7%8D%84%E2%94%80%E8%A5%BF%E6%9C%AC%E9%A1%98%E5%AF%BA/|author=[[歐陽可亮]]著,張志銘譯|title=二二八大屠殺的證言2 地獄─西本願寺|publisher=[[台灣獨立建國聯盟]]|accessdate=2014-03-16|archive-date=2021-04-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7005052/http://www.wufi.org.tw/%E4%BA%8C%E4%BA%8C%E5%85%AB%E5%A4%A7%E5%B1%A0%E6%AE%BA%E7%9A%84%E8%AD%89%E8%A8%80%EF%BC%92-%E5%9C%B0%E7%8D%84%E2%94%80%E8%A5%BF%E6%9C%AC%E9%A1%98%E5%AF%BA/|dead-url=no}}</ref><ref name="文獻會">{{Cite web|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6/today-taipei6.htm|author=施致如|title=《文獻會進駐辦展》西本願寺 西門町觀光新亮點|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14-03-16|accessdate=2014-03-16|archive-date=2014-03-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25133012/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mar/16/today-taipei6.htm|dead-url=no}}</ref>。建築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ref>{{Cite web|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221000001|title=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accessdate=|df=|archive-date=2021-04-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7005038/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221000001|dead-url=no}}</ref>,帶有濃厚[[眷村]]色彩,曾成為軍隊傷兵收容所、樂團與宗教團體等短期進駐使用的空間。 |
|||
此時期日本佛寺功能消失,中華新村和理教公所出現,但因為使用者組成複雜、出入流動頻繁,以及搭建臨時住宅、未有維護保存意識導致西本願寺建築保存環境不良,甚至引發火災燒毀部分建築,如本堂等大部分建築即於1975年焚燬。 |
|||
<!-- 注释:[[File:中華商場 1961.jpg|thumb|280px|中華商場與西本願寺|右上可見西本願寺高聳的屋頂(1961年攝影) ]] --> |
|||
此區域直到[[都市更新]]規劃後才再次受到重視。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臺北市文化資產#直轄市定古蹟|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臺座、御廟所等遺蹟為[[臺北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歷史建築]]<ref>{{Cite web|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60221000002|title=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accessdate=|archive-date=2021-04-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7005056/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60221000002|dead-url=no}}</ref>。2011年5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ref>{{Cite news|url=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57522934&ctNode=46562&mp=106011|title=西本願寺(萬華406號)廣場重生 西門町鬧區新明珠|publisher=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date=2013-07-04|access-date=2013-09-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16083434/http://pkl.taipei.gov.tw/ct.asp?xItem=57522934&ctNode=46562&mp=106011|archive-date=2014-03-16|dead-url=yes}}</ref>。2014年3月15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遷入本堂臺座<ref name="文獻會" />。 |
|||
==相關條目== |
==相關條目== |
||
*[[東本願寺 (臺北市)]] |
*[[東本願寺 (臺北市)]] |
||
*[[臺灣文化資產遭破壞列表]] |
|||
*[[臺灣文化資產火災列表]] |
|||
==參見== |
==參見== |
||
*[[理教]] |
|||
*[[淨土真宗]] |
|||
*[[西本願寺]] |
*[[西本願寺]] |
||
*[[大谷光瑞]] |
|||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
*[[蘇巴斯·錢德拉·鮑斯]]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Reflist}} |
||
== 外部連結 == |
== 外部連結 == |
||
{{ |
{{Commons category|Taipei's Nishi Honganji}} |
||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60221000002 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Wayback|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historicalBuilding/20060221000002 |date=20210407005056 }} |
|||
*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AA09706000043&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2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
*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221000001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Wayback|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060221000001 |date=20210407005038 }} |
|||
* [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cultureassets/caseBasicInfoAction.do?method=doViewCaseBasicInfo&caseId=AA09705000019&version=1&assetsClassifyId=1.1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12173026/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356 西本願寺廣場-臺北旅遊網] |
|||
{{臺北市文化資產}} |
{{臺北市文化資產}} |
||
{{台灣直轄市定古蹟}} |
{{台灣直轄市定古蹟}} |
||
{{DEFAULTSORT: |
{{DEFAULTSORT:Nishi Honganji}} |
||
[[Category:1932年台灣建立]] |
|||
[[Category:淨土真宗本願寺派佛寺]] |
|||
[[Category:西門町]] |
|||
[[Category:不義遺址]] |
|||
[[Category:台北市佛寺]] |
[[Category:台北市佛寺]] |
||
[[Category: |
[[Category:臺北市歷史建築]] |
||
[[Category: |
[[Category:臺北市市定古蹟]] |
||
[[Category:台北市火災]] |
|||
[[Category:臺灣文化資產火災]] |
|||
[[Category:台灣日式建築]] |
[[Category:台灣日式建築]] |
||
[[Category: |
[[Category: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 |
||
[[Category:台灣日 |
[[Category:台灣日治時期佛寺]] |
||
[[Category:西門町]] |
2024年12月30日 (一) 08:45的最新版本
25°2′23.23″N 121°30′25.21″E / 25.0397861°N 121.5070028°E
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之1號 |
官方名称 | 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
類型 |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寺廟 |
评定时间 | 2006年2月21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之1號 |
官方名称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
類型 |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
评定时间 | 2006年2月21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西本願寺,是臺灣日治時期建於臺北市新起町的淨土真宗本願寺派佛寺,過去正式名稱為淨土真宗本願寺派臺灣別院。建物群位於今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西側、長沙街與貴陽街之間,近臺北捷運西門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西本願寺廣場站、臺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西門站3號出口。戰後原址成為理教公所和一群違建,發生多次火災後,拆建復原其遺址。
歷史
[编辑]日治時期
[编辑]1895年,從軍布教使、軍隊慰問兼開教視察使渡臺。1896年開始布教,並設立臺北教會。1897年時,買收新築用地並創設婦人會,同時也開設龍谷學校。1899年,臺北布教所獲得公認。新築工程則開始於1900年。[1]
布教所在1901年昇格為臺北別院,並且入座木佛本尊。1903年時布教所成立少年教會。1910年,成德學院開院,且開始蕃界布教。1913年,發行雜誌《慈光》,並廢撤蕃界布教使。少年教會在1915年時改稱日曜學校。1916年時,再創設大稻埕本島人布教所。前法主大谷光瑞在1917年時視察臺灣。1922年,成德學院讓渡總督府。1923年,御廟所、鐘樓、會館完工,1924年輪番所(指佛院的負責人或住持的宿舍)落成。1925年,臺北別院舉行了開教三十年紀念傳道,同年創立樹心幼稚園。[1]
1929年改稱臺灣別院。1930年舉行新築起工式,1931年上棟。1932年本堂正式落成,並舉辦入佛式與報恩講;同年西本願寺派的王兆麟在臺南開設臺南家政女學校(今臺南市私立光華高級中學)。[1]新建築占地有390坪。[2]
西本願寺在當時有弘法傳教、舉辦法會、舉辦演講、存放和護送遺骨回到日本、為亡者舉辦葬禮等功能,曾經舉辦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臺北縣知事橋口文藏、臺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植棋的追悼會、臺北市協議會員張福老的公弔會、臺灣工業學校校長吉田佐次郎的葬禮,與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祝辰巳的逝世一週年法會。此外由於本願寺派推動社會事業,也提供緊急避難收容救護、教育的功能,例如:樹心幼稚園、日曜日學校、青年會皆使用樹心會館,又樹心佛教婦人會也曾於西本願寺舉行多次活動,成為另一種型態的社交場所,故西本願寺在日治時期可謂具備多元功能。
地方寺院布敎所一覽
[编辑]以下是真宗本派除台灣別院之外的地方寺院及布敎所,但省略開教年代不詳者。[1]
開教年代 | 設置 | |
---|---|---|
1896年 | 台南布教所、台中中尊寺、基隆光尊寺 | |
1897年 | 鹿港龍山寺、苗栗苗栗寺 | |
1898年 | 新竹竹壽寺 | |
1904年 | 馬公光玄寺 | |
1905年 | 台北了覺寺 | |
1906年 | 高雄寶船寺 | |
1908年 | 嘉義光照寺、塩水布教所 | |
1909年 | 彰化彰化寺、屏東大照寺、旗山太平寺 | |
1911年 | 南投尊猷寺 | |
1912年 | 吉野布教所 | |
1913年 | 豐田布教所、埔里能高寺 | |
1914年 | 林田布教所 | |
1916年 | 大稻埕布教所 | |
1917年 | 花蓮港布教所 | |
1920年 | 羅東布教所 | |
1924年 | 恆春布教所 | |
1925年 | 台東布教所 | |
1926年 | 彌陀寺布教所、員林布教所、烏山頭布教所 | |
1927年 | 新高布教所、玉里布教所、蘇澳布教所 | |
1928年 | 鳳林布教所 | |
1929年 | 豐原布教所、潮州布教所 | |
1930年 | 里壠布教所、太平山布教所 | |
1932年 | 虎尾布教所 |
戰後
[编辑]戰後,西本願寺部份建築為理教、軍方、警備總部第二處等單位使用,二二八事件後王育霖、辜振甫等政治犯曾被囚禁於此[3][4][5]。建築旁邊則有聯勤被服廠、反共救國軍及大陳島撤退的軍民居住[6],帶有濃厚眷村色彩,曾成為軍隊傷兵收容所、樂團與宗教團體等短期進駐使用的空間。
此時期日本佛寺功能消失,中華新村和理教公所出現,但因為使用者組成複雜、出入流動頻繁,以及搭建臨時住宅、未有維護保存意識導致西本願寺建築保存環境不良,甚至引發火災燒毀部分建築,如本堂等大部分建築即於1975年焚燬。
此區域直到都市更新規劃後才再次受到重視。2006年臺北市政府指定殘存的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為市定古蹟,輪番所、參道、本堂臺座、御廟所等遺蹟為歷史建築[7]。2011年5月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開始整修,2013年7月開放民眾參觀[8]。2014年3月15日,臺北市文獻委員會遷入本堂臺座[5]。
相關條目
[编辑]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 1.0 1.1 1.2 1.3 大橋捨三郎. 真宗本派本願寺 臺灣開教史. 1935.
- ^ 本派本願寺臺灣別院本堂に就いて. 臺灣建築會誌 (社團法人臺灣建築會). 1933, 5 (1).
- ^ 董福澤(中華理教總會副秘書長). 台灣地區宗教簡介:理教. 內政部民政司.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4).
- ^ 歐陽可亮著,張志銘譯. 二二八大屠殺的證言2 地獄─西本願寺. 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 ^ 5.0 5.1 施致如. 《文獻會進駐辦展》西本願寺 西門町觀光新亮點. 自由時報. 2014-03-16 [201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5).
-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 ^ 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7).
- ^ 西本願寺(萬華406號)廣場重生 西門町鬧區新明珠.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 2013-07-04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