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修订间差异
Iuliusnanus(留言 | 贡献) →注释: 增加或调整分类 |
GuhaoTsai875(留言 | 贡献) 小 增加参考来源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4行: | 第4行: | ||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陳琳 (三國)|陳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郡|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又說:「[[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衡|張]],[[蔡邕|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雄|揚]]、[[班固|班]]疇也」。 |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陳琳 (三國)|陳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郡|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又說:「[[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衡|張]],[[蔡邕|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雄|揚]]、[[班固|班]]疇也」。 |
||
“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詩賦上的成就高於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最能表現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詩》與《[[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王粲《七哀詩》吟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把在亂世的經歷見聞,融入於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實的記錄。 |
“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詩賦上的成就高於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最能表現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詩》與《[[登樓賦]]》<ref>{{Cite web|title=登樓賦_王粲_全文,翻譯,賞析_中國古詩詞網|url=https://xgushiciw.com/tw/poems/deng-lou-fu|access-date=2025-01-01}}</ref>。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王粲《七哀詩》吟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ref>{{Cite web|title=七哀詩三首·其一_王粲_全文,翻譯,賞析_中國古詩詞網|url=https://xgushiciw.com/tw/poems/qi-ai-shi-san-shou-qi-yi|access-date=2025-01-01}}</ref>把在亂世的經歷見聞,融入於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實的記錄。 |
||
建安七子當中,除孔融與曹操不睦外,其他六人都[[歸順]]曹操[[幕府|幕下]]。孔融被曹操[[斬殺]]後,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廣徵孔融的文章。 |
建安七子當中,除孔融與曹操不睦外,其他六人都[[歸順]]曹操[[幕府|幕下]]。孔融被曹操[[斬殺]]後,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廣徵孔融的文章。 |
2025年1月1日 (三) 12:15的最新版本
建安七子,又號鄴中七子[1],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陳琳、阮瑀、徐干、王粲、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2]
简介
[编辑]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价:“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陳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又說:「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疇也」。
“建安七子”与“三曹”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过贡献。王粲在詩賦上的成就高於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最能表現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詩》與《登樓賦》[3]。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王粲《七哀詩》吟道:「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4]把在亂世的經歷見聞,融入於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實的記錄。
建安七子當中,除孔融與曹操不睦外,其他六人都歸順曹操幕下。孔融被曹操斬殺後,曹丕仍以重金向天下廣徵孔融的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一場大瘟疫,除了孔融、阮瑀早死之外,王粲也早在同年正月因為麻風去世,建安七子之中剩下的陳、徐、應、劉四人竟全死於这次傳染病。當時為魏王世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曹丕非常憂傷,因他與此五人「行則連輿,止則接席」。曹植《說疫氣》描述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参看
[编辑]注释
[编辑]- ^ 嚴羽《滄浪詩話》:“建安體,漢末年號,曹子建父子及鄴中七子之詩。”
- ^ 黎东方,《细说三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ISBN 7-208-03442-7),408页:“论文学,我们只须再提一下曹操的‘对酒当歌’与曹植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不就够了吗?再说,建安七子怎么样?东汉有没有?”
- ^ 登樓賦_王粲_全文,翻譯,賞析_中國古詩詞網. [2025-01-01].
- ^ 七哀詩三首·其一_王粲_全文,翻譯,賞析_中國古詩詞網. [20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