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孫運璿: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Elsdrm留言 | 贡献
技術官僚:​ 離題:來源未提及本條目主題
 
(未显示超过100个用户的425个中间版本)
第2行: 第2行:
|T=zh:孫運璿; zh-hans:孙运璿; zh-hant:孫運璿;
|T=zh:孫運璿; zh-hans:孙运璿; zh-hant:孫運璿;
|1=zh:孫運璿; zh-hans:孙运璿; zh-hant:孫運璿;
|1=zh:孫運璿; zh-hans:孙运璿; zh-hant:孫運璿;
|2=zh-hans:集成电路; zh-hant:積體電路;zh-hk:集成電路
|2=zh-hans:集成电路;zh-hk:集成電路;zh-tw:積體電路;
}}
}}
{{Infobox_officeholder
{{Infobox_Prime_Minister
| name = 孫運璿
| name = 孫運璿
| nickname = 小[[孫子]](就讀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時期)
| image =Sun1.png
| image = 孫運璿院長.jpg
| order = {{ROC}}第10任[[行政院]][[行政院院長|院長]]
| caption = 中華民國行政院官方肖像
| term_start = [[1978年]][[5月26日]]
| office = {{ROC|總統府資政}}
| term_end = [[1984年]][[5月25日]]
| term_start = 1984年6月1日
| predecessor = [[蔣經國]]
| term_end = {{box|2006年2月15日}}
| successor = [[俞國華]]
| president = [[蔣經國]]<br>[[李登輝]]<br>[[陳水扁]]
| order2 = {{ROC}}第13任[[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部長
| office1 = {{ROC}}[[中華民國政府首腦列表|第10任]][[行政院院長]]
| term_start2 = [[1969年]][[10月1日]]
| term_end2 = [[1978年]][[529]]
| term_start1 = 1978年61
| term_end1 = 1984年2月24日<sup>辭職</sup>{{notetag|由於健康因素於1984年2月24日辭職,時任副院長邱創煥代理院長}}
| president1 = 蔣經國
| deputy1 = [[徐慶鐘]]{{to}}[[邱創煥]]
| predecessor1 = 徐慶鐘(代理)<br>蔣經國(正任)
| successor1 = 邱創煥(代理)<br>[[俞國華]](正任)
| order2 = {{ROC}}第13任[[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經濟部部長]]
| term_start2 = 1969年10月1日
| term_end2 = 1978年6月1日
| premierroc2 = [[嚴家淦]]<br>蔣經國<br>徐慶鐘(代理)
| predecessor2 = [[陶聲洋]]
| predecessor2 = [[陶聲洋]]
| successor2 = [[張光世]]
| successor2 = [[張光世]]
| order3 = {{ROC}}第7任[[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部長]]
| order3 = {{ROC}}第7任[[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交通部部長]]
| premierroc3 = 嚴家淦
| term_start3 = [[1967年]][[11月29日]]
| term_end3 = [[1969]][[101]]
| term_start3 = 19671129
| term_end3 = 1969年10月1日
| predecessor3 = [[沈怡]]
| predecessor3 = [[沈怡 (政治人物)|沈怡]]
| successor3 = [[張繼正]]
| successor3 = [[張繼正]]
| birth_date = [[1913年]][[11月10日]]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13|12|8}}
| birth_place ={{ROC-1912}}[[山东省]][[蓬萊縣]]
| birth_place = {{ROC-1912|山東省}}[[膠東道]][[蓬萊縣]]
| nationality = {{ROC}}
| death_date ={{Death date and age|2006|2|15|1913|11|10}}
| citizenship =
| death_place ={{ROC}}[[台北市]]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06|2|15|1913|11|10}}
| spouse = [[俞蕙萱]]
| death_place = {{ROC|臺北市}}[[北投區]][[榮民總醫院]]
| party = {{Kmt|19px}}
| 墓地 = {{ROC}}[[臺灣省]][[基隆市]][[七堵區]]欣欣安樂園
| spouse = {{marriage|[[俞蕙萱]]|1947|=s}}
| children = 孫璐西(長女)<br>孫璐筠(次女)<br>孫一鶴(長子)<br>孫一鴻(么子)
| parents = 孫蓉昌([[父]],曾任法官)
| party = {{KMT}}(榮譽黨員)
| religion = [[基督新教]]
| sex = 男
| educate =
* 俄僑實業中學畢業([[俄語]]授課<br>{{Color|blue|(1925年-1927年)}}
*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俄語授課)<br>{{Color|blue|(1927年-1934年)}}
* [[國防研究院]]第一期畢業<br>{{Color|blue|(1959年)}}
| past =
* [[江蘇省 (中華民國)|江蘇省]][[連雲港]]電廠[[工程師]]<br>{{Color|blue|(1934年-1936年)}}
* [[湖南省 (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市|湘潭]][[湘江]]電廠工程師<br>{{Color|blue|(1936年-1937年)}}
* [[青海省 (中華民國)|青海省]][[西寧]]電廠廠長<br>{{Color|blue|(1937年-1942年)}}
* 美國田納西河流開發局見習工程師<br>{{Color|blue|(1942年-1945年)}}
* [[臺灣電力公司]]機電處處長<br>{{Color|blue|(1946年-1950年)}}
* 臺灣電力公司總工程師<br>{{Color|blue|(1950年-1953年)}}
* 臺灣電力公司協理<br>{{Color|blue|(1953年-1962年)}}
* 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br>{{Color|blue|(1962年-1964年)}}
* 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br>{{Color|blue|(1964年-1966年)}}
* 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總經理<br>{{Color|blue|(1964年-1966年)}}
* 交通部部長<br>{{Color|blue|(1967年11月29日-1969年10月1日)}}
* 行政院政務委員<br>{{Color|blue|(1967年11月29日-1978年5月29日)}}
* 經濟部部長<br>{{Color|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6月1日)}}
*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主任委員<br>{{Color|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6月1日)}}
*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br>{{Color|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6月1日)}}
* 經濟部物價督導會報主席<br>{{Color|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
* 行政院院長<br>{{Color|blue|(1978年6月1日-1984年6月1日)}}
* 總統府資政<br>{{Color|blue|(1984年6月1日-2006年2月15日)}}
}}
}}
'''孫運璿'''{{noteTag|name=name|1=璿([[注音]]:ㄒㄩㄢˊ),音同「玄」,根據[[中國大陸]]《[[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璿}-」歸納作在「-{璇}-」的[[異體字]],因此於中國大陸相關報導,經常被寫作「孫運-{璇}-」。}}({{bd|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員]]、[[工程師]],[[山東省 (中華民國)|山東]][[蓬萊縣|蓬萊]]人。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臺灣戰後時期|二戰後]]受[[中華民國政府]]派任至[[臺灣]]修復[[台灣電力]],曾前後擔任[[臺電]]總經理、[[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交通部長]]、[[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經濟部長]]、外交部長與[[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在臺灣素有「'''[[#.E5.AD.AB.E9.81.8B.E7.92.BF.E7.8F.BE.E8.B1.A1|永遠的行政院院長]]'''」之稱。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的任內,他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推行[[十大建設]],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規劃早期[[中華民國科技]]政策;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台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稱是「'''台灣[[經濟]]推手'''」<ref name="孫運璿傳">《孫運璿傳》,楊艾俐著,天下雜誌社,1989年4月10日初版,ISBN 978-957-9079-01-3</ref>之一,也是[[中華民國經濟]]貢獻[[重要人物]]之一。
{| class="infobox bordered" style="width: 21em; font-size: 90%; text-align: left; float:right;" cellpadding="3"
|-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 #CFCFCF; text-align: center" {{!}} 學歷
|-
| colspan="2" style="font-size: 90%"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 [[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34年)</span>
* [[國防研究院]]第一期畢業<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59年)</span>
</div>
|-
! colspan="2" style="background: #CFCFCF; text-align: center" {{!}} 經歷
|-
| colspan="2" style="font-size: 90%"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 [[青海]][[西寧]]電廠廠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40年)</span>
* [[美國]][[田納西河流開發局]]見習[[工程師]]<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43年-1945年)</span>
* [[臺灣電力公司]]機電處處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46年-1950年)</span>
* [[臺灣]]電力公司總工程師<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50年-1962年)</span>
* [[臺灣]]電力公司協理<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53年-1962年)</span>
* 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2年-1964年)</span>
* [[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4年-1966年)</span>
* [[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總經理<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4年-1966年)</span>
* 交通部部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7年11月29日-1969年10月1日)</span>
* 行政院政務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7年11月29日-1978年5月29日)</span>
* 經濟部部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span>
* 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span>
*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主任委員<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span>
* 經濟部物價督導會報主席<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69年10月1日-1978年5月29日)</span>
* 行政院院長<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78年5月26日-1984年5月25日)</span>
* 總統府資政<br /><span style="color: blue;">(1984年5月25日-2006年2月15日)</span>
</div>
|}

'''孫運璿'''{{noteTag|1=根據[[中國大陸]]《[[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璿}-」歸納作在「-{璇}-」的[[异体字|異體字]],因此於中國大陸相關報導,经常被误写作「-{孙运璇}-」}}([[1913年]][[11月10日]]<!--11月10日疑非實際月日,可能是陽曆七月一日之誤--> - [[2006年]][[2月15日]])是[[中華民國]]高层[[技術官僚]]、知名[[政治家]],本籍[[山東省|山東]][[蓬萊]]縣。他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台灣光復]]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派任至[[台灣]],曾前後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行政院院長|院長]]。在將近20年的部長與行政首長的任內,他推行[[十大建設]],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規劃台灣早期科技政策;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台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稱是「台灣經濟的推手」<ref>《孫運璿傳》,楊艾俐著,天下雜誌社,1989年4月10日初版,ISBN 957-9079-01-3</ref>之一。


[[1984年]][[2月24日]],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因罹患[[中風|腦溢血]]而一度病危,不久因身體狀況不理想而辭職下台。經過漫長的恢復,孫運璿中風後的病情仍不甚理想,只能以輪椅代步。儘管喪失了部份語言和行動能力,且已淡出政治圈,他仍然受到[[中國國民黨]]乃至灣政壇內的景仰,曾於4年內以國民黨[[老]]身,兩度替該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站台助選。[[2006年]][[2月]],他因併發症於[[北]]病逝,享壽92歲。
1984年2月24日,時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因罹患[[腦溢血]][[中風]]而[[一度]]病危,不久因身體狀況不理想而[[辭職]]下台。經過漫長的恢復,孫運璿中風後的病情仍不甚理想,只能以[[輪椅]]代步。儘管喪失了部行動能力和[[語言能力]],且已淡出[[政治]]圈,他仍然受到[[中國國民黨]]乃至[[臺灣政壇]]內的景仰,曾於4年內以中國國民黨[[老]]身,兩度替該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站台]]助選。2006年2月,他因[[併發症]]於[[]]病逝,享壽92歲。


== 生平 ==
== 生平 ==
=== 早年生活 ===
=== 早年生活 ===
[[1913年]]孫運璿出生在山東蓬萊的一個普通家庭。因為父親[[孫蓉昌]]不在身旁等因素,孫運璿幼年生活必須仰賴家族接濟並因此遭到部分遠親族人欺負。不過與母相依為命的他,從此養成了好強的個性。
1913年12月8日([[民國二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ref>{{cite journal|title=公忠體國、勤政愛民的孫前院長|journal=傳記文學|author=[[邱創煥]]|issn=1234-5679|volume=88|issue=5|pages=45-49|date=2006年5月}}</ref>),孫運璿出生在[[山東省 (中華民國)|山東省]][[蓬萊縣]]城東的一個普通家庭家中長子,父親孫蓉昌按照家譜起名,第一個字“運”為家族[[字輩]],但第二個字孫蓉昌取了幾次都與祖先長輩撞名,一氣之下,就在字典裡挑了個難字“璿”,命名為“運璿”<ref name="孫運璿傳" />{{rp|7}}。因為當時父親孫蓉昌正在[[朝陽大學]]讀法律<ref name="孫運璿傳" />{{rp|8}}不在身旁等因素,孫運璿幼年生活必須仰賴家族接濟並因此遭到部分遠親族人欺負<ref name="孫運璿傳" />{{rp|9}}。不過與母相依為命的他,從此養成了好強、不服輸的個性。


[[1925年]]自幼一直想成為文學家的孫運璿,接受了父親孫蓉昌「中國需要工程與[[俄語|俄文]]人才」的意見,與父親一起離開家鄉前往[[哈爾濱]],進入專為俄僑子弟舉辦的[[俄僑實業中學]],學習俄文。[[1927年]],孫運璿考入俄國人主辦的[[哈爾濱|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預科後,開始了七年<ref>[[預科]]三年、大學四年</ref>的大學生涯。在大學時代,孫運璿成績極好,在[[1934年]]畢業時,負責口試的俄國教授,一致通過將他的畢業論文打了「滿分+」的分數,孫運璿以當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1925年,孫運璿原本寄望於去[[天津市南開中學]]唸文學從而進入大學但在正於[[哈爾濱]]做法官的父親提出「中國需要工程與[[俄語|俄文]]人才」的意見便與父親一起離開家鄉前往冰天雪地的中國東北哈爾濱,進入專為俄僑子弟舉辦的俄僑實業中學,學習俄文<ref name="孫運璿傳" />{{rp|12,13,330}},並成為了該校空前絕後的中國籍學生<ref name="孫運璿傳" />{{rp|140}}。1927年,年僅14歲的孫運璿考入俄國人主辦的[[哈尔滨|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預科<!--俄文原文?-->後,開始了七年<ref>預科三年、大學四年</ref>的大學生涯<ref name="孫運璿傳" />{{rp|16,330}}。在大學時代,孫運璿成績極好,加上他年紀輕,個子比其他同學來的嬌小,因此同學就給了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小孫子」<ref name="孫運璿傳" />{{rp|18}}。1934年5月畢業時,負責口試的俄國教授,一致通過將他的畢業論文打了「滿分+」的分數,孫運璿以當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ref name="孫運璿傳" />{{rp|17}}


=== 抗日战争時期 ===
=== 抗日戰爭時期 ===
[[193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後,由於當時[[滿洲國]]在[[日本]]的管制之下,日本尤不願東北訓練出來的人才,-{回}-流關內,孫運璿只好改扮商人進入關內。入關後,孫運璿先與母親前往[[天津]]投靠當律師的父親,後經介紹加入[[江蘇省]][[连云港市|連雲港]]電廠建設。[[1936年]],因為發表的論文「配電網新算法」受到賞識,而加入[[南京市]][[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參與[[湘潭市|湘潭]][[湘江]]電廠的籌備與建設
1934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由於當時[[滿洲國]]在[[日本]]的管制之下,日本尤不願東北訓練出來的人才,-{回}-流關內,孫運璿只好改扮商人進入關內<ref name="孫運璿傳" />{{rp|23}}。入關後,孫運璿前往[[天津市 (中華民國)|天津]]投靠當法官的父親,並去山東將母親接至天津,數月後經介紹輾轉加入[[江蘇省 (中華民國)|江蘇]][[連雲港市|連雲港]]電廠建設<ref name="孫運璿傳" />{{rp|23-24}}


1936年,因為發表於[[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雜誌》的論文《配電網新算法》受到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任職的電力專家[[惲震]]賞識,而至南京加入資源委員會,參與[[湘潭市|湘潭]][[大唐湘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湘江電廠]]的籌備與建設。<ref name="孫運璿傳" />{{rp|29}}
[[1937年]],[[抗日戰爭|抗日]]軍興,孫運璿一開始從事戰時臨時電廠的裝配工作,後又接受政府指示,在中央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就地組織了一個[[騾]]隊,費三個月的時間徒步越過[[秦岭|秦嶺]]與[[大巴山]],將湘江電廠鍋爐,從[[陝西省|陝西]]遷移到[[重慶市|重慶]]大後方去。後來他又奉派至[[青海省|青海]],蓋了當地第一座的電廠,並擔任廠長。而後由於他在遷廠與建廠方面的表現,[[1942年]],中央決定派遣孫運璿等人,前往[[美國]][[田納西州|田納西]]水壩管理局參觀見習,並獲-{准}-在美國進修,以便從事戰後復原的工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

1937年,[[抗日戰爭|抗日]]全面爆發,孫隨政府撤到湖南,參與興建湘潭電廠<ref name="孫運璿傳" />{{rp|30}}。1939年日軍二度進攻長沙,孫負責實地考察如何拆解運至雲南昆明的路線<ref name="孫運璿傳" />{{rp|30-31}},以及隨軍委會遷移裝配戰時臨時電廠<ref name="孫運璿傳" />{{rp|32}}。孫後又接受政府指示,在中央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就地組織了一個[[騾]]隊,費三個月的時間徒步越過[[秦嶺]]與[[大巴山]],將連雲港電廠鍋爐,從[[陝西省 (中華民國)|陝西]]遷移到[[四川省 (中華民國)|四川]]自流井去<ref name="孫運璿傳" />{{rp|32-36}}。後來他又奉派至[[青海省 (中華民國)|青海]][[西寧]],親自與省主席[[馬步芳]]及其親信交涉一年後(馬步芳原希望電廠歸他自己所有),完成當地第一座的電廠,並擔任廠長<ref name="孫運璿傳" />{{rp|36-38}}。

而後由於他在遷廠與建廠方面的表現,1942年,資委會為了勝利後的接收復員準備,派遣首批31位人員至美國考察,孫運璿獲選前往[[美國]][[田納西河谷管理局]]參觀見習,並獲准允在美國進修<ref name="蔡力行">{{cite web|url=http://www.ningbobang.hk/show.php?id=125|title=全球最受敬重的企业执行长——记台积电新任总经理蔡力行|publisher=香港宁波帮杂志社有限公司|work=《宁波帮》杂志|author=|date=|accessdate=2013年5月25日|language=zh-hans|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130702054510/http://www.ningbobang.hk/show.php?id=125|archivedate=2013年7月2日}}[https://archive.today/wwwningbobanghk/show.php?id=125 2013-07-02 archive]{{dead link|date=2018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以便從事戰後復原的工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ref name="孫運璿傳" />{{rp|42-47}}。


=== 技術官僚 ===
=== 技術官僚 ===
[[File:Sun yunrun.png|left|thumb|孫運璿與當時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的工專學生合影,右四穿西裝者為孫運璿]]
[[File:Sun yunrun.png|left|thumb|孫運璿與當時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的工專學生合影,右四穿西裝者為孫運璿]]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孫運璿奉命抵台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當時的台灣電力在[[盟軍]]轟炸下可謂千瘡百孔,發電量只有正常的十分之一。而原服務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現今[[台灣電力公司]]的前身)的三千一百五十三名日籍技術員,卻於[[1946年]][[4月20日]]起至[[1949年]][[8月3日]],奉命遣返回[[日本]]。孫運璿與三、四十名大陸來的技師、日本統治時期所留下的工業人才如[[朱江淮]]等人合作,帶領一群尚在就學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國立成功大學|臺灣省立工學院]]三、四年級學生,四處拼湊零件,一邊修理,一邊學習,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1946年]][[10月30日]],[[門牌潭發電所|日月潭發電廠]](今[[大觀一廠]])的戰後重建工作也宣告結束。<ref>[http://www.sunmoonlake.gov.tw/smlen/humanism/history/9-3.htm 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日月潭記事之三]</ref>


1945年,孫運璿回到重慶後依命令準備跟隨[[張莘夫]]去遼寧接收,但上飛機前經濟部官員臨時請他留下招呼幾位美國工程師,而後因東北情勢不穩而未就。孫運璿後來回憶說「一通電話,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如果那通電話晚來十分鐘,我上了飛機,如今不是身陷匪區,就是早已升天」。<ref name="孫運璿傳" />{{rp|48-49}}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後撥遷來台,[[外汇储备|外匯存底]]將近枯竭,可說是瀕臨破產。同年,孫運璿升任總工程師。經過多方交涉,孫運璿終於向美國[[西屋公司]]借貸了200萬美金,陸續完成了[[烏來鄉|烏來]]水力發電所、台灣東西部配電聯絡線、[[立霧]]發電所、[[新竹]]變電所等設施。其中又以台灣第一個自力設計安裝的烏來水力發電廠最具重要性。由於這個階段的成績,加上[[韓戰]]爆發後,美政府重新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等重要因素,美國開始大力支援台灣的電力建設。至[[1957年]],台電的發電容量已經躍升了一倍。在此階段,由於水力發電的不可靠,孫運璿決定了台電未來「火主水從」的電力政策,大力發展火力發電。

1946年5月,孫運璿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台灣經[[盟軍]]的轟炸,發電量只有1943年最高時期的四分之一<ref name="台電之接收">{{cite journal|title=戰後初期資源委員會對台電之接收(1945-1952) ─以技術與人才為中心|journal=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author=林蘭芳|issn=0578-2015|issue=79|pages=89-135|url=http://www.mh.sinica.edu.tw/MHDocument/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Detail_1515.pdf|format=pdf|date=2013年3月|access-date=2015-09-10|archive-date=2016-03-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9164606/http://www.mh.sinica.edu.tw/MHDocument/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Detail_1515.pdf|dead-url=no}}</ref>{{Rp|126}}。孫運璿在1947年4月與日籍、台籍、大陸籍人員的工業人才合作,帶領三、四百名就學於[[國立成功大學|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工業學校]]的學生,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ref name="台電之接收" />{{Rp|115}}。據孫回憶,一批日本人臨走時對臺電表示「我們怕三個月後,台灣可能就會黑暗一片」<ref name="孫運璿傳" />{{rp|54}},此後孫逢人就說「我們就是有這股勁,打敗日本人的預言」<ref name="孫運璿傳" />{{rp|57}}。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後播遷來台,[[外匯儲備|外匯存底]]將近枯竭,可說是瀕臨破產。同年,孫運璿升任總工程師。經過多方交涉,孫運璿終於向美國西屋公司借貸了200萬美元<ref name="孫運璿傳" />{{rp|58}},陸續完成了[[烏來發電廠|烏來水力發電所]]、[[東電西送|台灣東西部配電聯絡線]]、[[立霧發電廠|立霧發電所]]、[[新竹市|新竹]]變電所等設施。其中又以台灣第一個自力設計安裝的烏來水力發電廠最具重要性<ref name="孫運璿傳" />{{rp|59}}。由於這個階段的成績,加上[[韓戰]]爆發後,美政府重新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等重要因素,美國開始大力支援台灣的電力建設<ref name="孫運璿傳" />{{rp|59}}。至1957年,台電的發電容量已經躍升了一倍。在此階段,由於水力發電的不可靠,孫運璿決定了台電未來「火主水從」的電力政策,大力發展火力發電<ref name="孫運璿傳" />{{rp|60}}。而台電於戰後的優異表現,也使得美國想高薪挖角孫運璿,不過孫運璿婉拒了這項邀請,而美國人也因為孫運璿的關係相當看好台電,在每年的[[美援]],台電總是擁有最多的補助<ref>{{Cite web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sV0Q-vGyE |title=東森新聞 台灣啟示錄 - 孫運璿 |accessdate=2013-12-15 |archive-date=2014-06-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1012142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sV0Q-vGyE |dead-url=no }}</ref>。


此後近二十年,孫運璿由處長、總工程師、一路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任內爭取美國對[[大甲溪綜合開發計畫]]的支援,規劃[[德基水庫]],並引進「[[目標管理]]」的公司制度,執行「鄉村電氣化」,在鄉村鋪設電力網路,使台灣電力普及率超越當時的[[日本]]、[[南韓]],達到99.7%。
此後近二十年,孫運璿由處長、總工程師、一路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任內爭取美國對[[大甲溪發電廠|大甲溪綜合開發計畫]]的支援,規劃[[德基水庫]],並引進「[[目標管理]]」的公司制度<ref name="孫運璿傳" />{{rp|79-80}},執行「鄉村電氣化」,在鄉村鋪設電力網路,使台灣電力普及率超越當時的[[日本]]、[[南韓]],達到99.7%<ref name="孫運璿傳" />{{rp|78}}


[[File:蔣中正總統於辦公室與孫運璿合影.jpg|thumb|[[蔣中正]]於總統辦公室接見孫運璿(後側站立者)並與之合影]]
[[1964年]],因為在台電的成績受到[[世界銀行]]的青睞,且考慮到家中人口浩繁,薪水不敷開銷,孫運璿同意受聘前往當時受世界銀行扶助的[[奈及利亞]]國家電力公司,擔任執行長一職。<ref>{{Cite Web|url=http://smart-grid.tmcnet.com/news/2006/02/25/1406680.htm|title=Architect of Taiwan's industrial revolution|language=en|work=Smart Grid|date=2006-02-25|quote=From 1946 to 1964 Sun worked for Taiwan's electric utility, rising from senior engineer to president. He then worked for three years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general manager of the Electricity Corporation of Nigeria, shortly after the African country became independent.|accessdate=2010-04-28}}</ref>在任職的三年內,孫運璿率領國際團隊推動[[尼日尔河|尼日河]]水力發電計畫,[[奈及利亞]]的發電量在任內增加了88%。不過因在台母親病重,於[[1967年]]辭職返台。
1964年,因為在台電的成績受到[[世界銀行]]的青睞,且考慮到家中人口浩繁,薪水不敷開銷,孫運璿同意受聘前往當時受世界銀行扶助的[[奈及利亞]]國家電力公司,擔任總經理。<ref name="孫運璿傳" />{{rp|94-95}}<ref>{{Cite Web|url=http://smart-grid.tmcnet.com/news/2006/02/25/1406680.htm|title=Architect of Taiwan's industrial revolution|language=en|work=Smart Grid|date=2006-02-25|quote=From 1946 to 1964 Sun worked for Taiwan's electric utility, rising from senior engineer to president. He then worked for three years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general manager of the Electricity Corporation of Nigeria, shortly after the African country became independent.|accessdate=2010-04-28}}{{Dead link}}</ref>當時奈及利亞貪腐橫行,有一次工程開標,副總經理班久(Banjo)堅持要用二標,因為第二標的公司給了執政黨龐大的捐款,孫運璿表示「你們如要用第二標,我就向世界銀行辭職」,世界銀行立即回電說「如Y.S.辭職,所有貸款及援助一律停止」。在任職的三年內,孫運璿率領國際團隊推動[[尼日爾河|尼日河]]水力發電計畫<ref name="孫運璿傳" />{{rp|103}},[[奈及利亞]]的發電量在其任內增加了87%<ref name="孫運璿傳" />{{rp|105}}。1966年初,孫運璿返台度假,正值奈及利亞國內發生政變,經濟部長[[李國鼎]]勸阻孫運璿留在台灣,總統[[蔣介石]]則召見孫并下達三項指示:返奈及利亞完成合約,完成自己的工作、正值動亂不要管,合同期滿趕緊回來。不過因在台母親病重,於1967年辭職返台<ref name="孫運璿傳" />{{rp|104-105}}。


=== 交通部長與經濟部長 ===
=== 交通部長與經濟部長 ===
[[File:ITRI Taiwan.jpg|thumb|300px|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ITRI Chung Hsing Compound main gate 20060226.jpg|thumb|300px|工業技術研究院]]
[[1967年]]底,以[[技術官僚]]身份受中華民國政府高層重視的孫運璿在[[嚴家淦]][[嚴家淦內閣|內閣]]中,擔任交通部長一職。孫上任後,首先推行農村「村村有道路」的政策,此後交通部在全國廣建道路,奠立了台灣汽車交通的基礎。而此時正值[[十大建設]]之規劃期,孫運璿也負責十大建設之中,[[北迴線|北迴鐵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現[[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中山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等建設規劃。
1967年底,以[[技術官僚]]身份受中華民國政府高層重視的孫運璿在[[嚴家淦]][[嚴家淦內閣|內閣]]中,擔任交通部長<ref name="孫運璿傳" />{{rp|108}}。孫上任後,首先推行農村「村村有道路」的政策,此後交通部在全國廣建道路,奠立了台灣汽車交通的基礎<ref name="孫運璿傳" />{{rp|109}}。而此時正值[[十大建設]]之規劃期,孫運璿也負責十大建設之中,[[北迴線|北迴鐵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現[[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中山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等建設規劃<ref name="孫運璿傳" />{{rp|110}}


[[1969年]],因經濟部長[[陶聲洋]]突罹[[惡性上皮細胞腫瘤|]]過世,孫運璿轉任經濟部長。[[1970年]],台灣對外出口貿易第一次出現[[貿易順差]]。不過隨後發生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事件與[[1973年]]的[[第一次能源危機]],嚴重打擊了民眾對[[台灣經濟]]的信心。孫運璿因此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以經濟合作計畫換取穩定的[[中東]]油源。不過國際原油價格飛漲,台灣仍陷入物價蠢蠢欲動的窘境。孫運璿基於個人信念,對於物價管制十分堅持,不過後來因國內經濟學者的爭取而改變態度,與[[李國鼎]]等人建議政府放手讓民生用品價格一次漲足,以消除預期心理。
1969年,因經濟部長[[陶聲洋]]突罹癌過世,蔣中正總統指示孫運璿轉任經濟部長<ref name="孫運璿傳" />{{rp|114}}。1970年,台灣對外出口貿易第一次出現[[貿易順差]]。不過隨後發生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事件與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民眾對[[台灣經濟]]的信心<ref name="孫運璿傳" />{{rp|117,121}}。孫運璿因此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以經濟合作計畫換取穩定的[[中東]]油源<ref name="孫運璿傳" />{{rp|121-122}}。不過國際原油價格飛漲,台灣仍陷入物價蠢蠢欲動的窘境。孫運璿基於個人信念,對於物價管制十分堅持,不過後來因國內經濟學者的爭取而改變態度,與[[李國鼎]]等人建議政府放手讓民生用品價格一次漲足,以消除預期心理<ref name="孫運璿傳" />{{rp|122-123}}。孫運璿後來回憶說那兩年是自己最緊張的時刻,當時他曾在日記中寫到:「此乃今後國家存亡之關鍵所在,我如失敗,將成為國家民族千古罪人矣


=== 工研院與半導體計畫 ===
=== 工研院與半導體計畫 ===
為挽回各界對台灣經濟的信心,[[1972]]開始,[[蔣經國]]內閣開始一連串的經濟發展計畫。[[1973年]],擔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建議仿效韓國的「科技研究院」,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突破政府法規限制,以高薪聘請歸國學人,從事產業研發。當時[[立法院]]認為工研院乃政府出資,卻因[[法人|財團法人]]之地位,政府並沒有管理權而大力反對,立委稱此為「化公為私」,認為此例一開,將後患無窮。孫運璿因此多方奔走,與立法院溝通,最後該案僅以勉強超過50%的同意,獲得通過。孫運璿也因此被稱為「工研院之父」。<ref>「沒有孫運璿的邀請 張忠謀:1985不會回台!」,2006年02月15日,[[中廣新聞]]</ref>
為挽回各界對台灣經濟的信心,1972年開始,[[蔣經國]]內閣開始一連串的經濟發展計畫。1973年,擔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建議仿效韓國的「科技研究院」,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工業技術研究院]],以財團法人的方式突破政府法規限制,以高薪聘請歸國學人,從事產業研發。當時[[立法院]]認為工研院乃政府出資,卻因[[法人|財團法人]]之地位,政府並沒有管理權而大力反對,立委稱此為「化公為私」,認為此例一開,將後患無窮。孫運璿因此多方奔走,與立法院溝通,最後該案僅以勉強超過50%的同意,獲得通過。孫運璿也因此被稱為「工研院之父」。<ref>「沒有孫運璿的邀請 張忠謀:1985不會回台!」,2006年2月15日,[[中廣新聞]]</ref>


[[File:cmosic.JPG|thumb|left|[[CMOS]]是當時RCA計畫中選定的轉移技術,也是日後[[集成路]]的主流技術]]
[[File:cmosic.JPG|thumb|left|[[CMOS]]是當時RCA計畫中選定的轉移技術,也是日後[[集成路]]的主流技術]]
[[1974年]],孫運璿與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RCA,[[:en: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淵]]討論後,決定[[半导体|半導體]]產業為台灣1970年代中期之後的經濟發展重點,並成立工研院技術顧問委員會,自RCA技術移轉,取得了[[集成路|積體電路]]的技術。該[[RCA計畫]]需要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當時台灣的經濟條件,很多人不表贊同,因此不得不由孫運璿一人扛起政治壓力,以便順利推動該計畫。<ref>[http://pro.udnjob.com/mag/it/storypage.jsp?f_ART_ID=19939 曹興誠的霸氣 打造聯電的霸業],2006年0101日,聯合新聞網</ref>[[1977年]],孫運璿協調[[國防部]],徵用位於新竹、目前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園區]]的用地後,並於1980年代初順利完工。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竹科]]落成後,台灣成為當時全可以生產積體電路的少數地之一。
1974年2月7日7時,孫運璿與行政院秘書長[[費驊]]和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淵]]在台北市林森北路小欣欣豆漿店討論一小時後,決定[[半導體]]產業為台灣1970年代中期之後的經濟發展重點<ref>{{Cite web|title=台灣IC產業夢想的起點|url=https://iht.nstm.gov.tw/tour/index-1.asp?m=13&m1=6&m2=28&id=17|accessdate=2021-02-28|date=2021-02-28|last=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work=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archive-date=2020-06-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618113813/https://iht.nstm.gov.tw/tour/index-1.asp?m=13&m1=6&m2=28&id=17|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從小欣欣豆漿店到鼎泰豐小籠包 — 三十年來台灣產業的再出發|url=http://blog.sina.com.tw/73433/article.php?entryid=590477|accessdate=2021-02-28|work=新浪部落}}</ref><ref>{{Citation|title=工研院1982開始延攬張忠謀 1985回台 1987台積電成立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20210227|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MjakYhyg4|accessdate=2021-02-28|language=zh-CN}}</ref>,並成立工研院技術顧問委員會,自RCA技術移轉,取得了[[集成路|積體電路]]的技術。該[[RCA計畫]]需要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當時台灣的經濟條件,很多人不表贊同,因此不得不由孫運璿一人扛起政治壓力,以便順利推動該計畫。<ref>[http://pro.udnjob.com/mag/it/storypage.jsp?f_ART_ID=19939 曹興誠的霸氣 打造聯電的霸業] {{Wayback|url=http://pro.udnjob.com/mag/it/storypage.jsp?f_ART_ID=19939 |date=20190131093349 }},2006年11日,聯合新聞網</ref>1977年,孫運璿協調[[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徵用位於新竹、目前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園區]]的用地後,並於1980年代初順利完工。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竹科]]落成後,台灣成為當時全世界可以生產積體電路的少數地之一。


日後工研院與半導體產業成為[[1980年代]] - [[2000年代]]20年間的台灣產業火車頭,今許多科技業名人均為工研院出身。如[[張忠謀]]於建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前擔任過工研院院長,[[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人,創業前均曾為工研院工程師或研發人員。
日後工研院與半導體產業成為1980年代 - 2000年代20年間的台灣產業火車頭,今許多科技業名人均為工研院出身。如[[張忠謀]]於建立[[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前擔任過工研院院長,[[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人,創業前均曾為工研院工程師或研員。


=== 行政院長 ===
=== 行政院長 ===
1978年,原[[行政院院長]][[蔣經國]][[197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當選]]總統後,隨即拔擢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院長一職(同年6月1日就任<ref>{{cite web |url=http://store.gvm.com.tw/article_content_3198.html |title=方案內閣前瞻領導 |work=《遠見雜誌》1994年1月號第091期 |date= |author=魏鏞 |accessdate=2016-05-03 |archive-date=2016-05-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506234417/http://store.gvm.com.tw/article_content_3198.html |dead-url=no }}</ref>),為首位於中華民國建國後出生的行政院院長。5月19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
[[1978年]],原[[行政院長]][[蔣經國]][[197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當選]]總統後,隨即拔擢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一職.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先生提出「臺灣地區許多極具觀光價值之天然資源遭受損害,應採取有效措施予以維護」,隨即在1979年[[4月]]行政院院會通過「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其中指定[[玉山]]、[[墾丁]]、[[雪山]]、[[大霸尖山]]、[[太魯閣]]、[[蘇花公路]]、[[東部海岸公路]]等地區為[[國家公園]]預定區域,並指示內政部應積極辦理。於[[1980年]],國家公園之規劃設立首次被列為政府重要施政計畫之一,並首次獲得政府正式編列共計345萬元之規劃建設國家公園經費。主要以原訂之墾丁國家公園為規劃對象,加上當時內政部長[[張豐緒]]先生,係屏東人,對墾丁一帶極為熟悉,本身熱愛山林,對自然保育及國家公園之推動積極熱心,是爾後墾丁國家公園得以在萬難中,優先規劃設立之主因。[[墾丁國家公園]]最終於[[1982年]][[9月1日]]正式成立,台灣首座國家公園終告誕生。<ref>[http://np.cpami.gov.tw/about/02-4.asp 資料來源:台灣的國家公園:認識國家公園]</ref>
{{quote|
「孫部長運璿担任首揆確屬適宜國家復興前途賴諸經濟計劃步伐整速為最數年來其之表現可稱卓越且所聞問均以其人謙冲侍親孝順-{余}-深為能襄助得力為慶母」<ref name="函電上">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上),台北「國史館」出版,2009年,ISBN 978-986-01-9590-3</ref>{{rp|606}}
}}


[[File:Interior of Sun Yun-suan Memorial Museum-30.2024-05-18.jpg|thumb|孫運璿故居內的勳獎陳列櫃]]
孫運璿任行政院長的第一個挑戰是[[中美斷交]]事件。當時孫運璿除了以愛國捐獻活動來化解民間對美國與政府的不滿,並宣布開放國民自由出國觀光的政策如期施行,新竹科學園區也依照預定計畫,於中美斷交十日後開工,吸引許多台灣旅外科技人士回國創業,希望藉此挽回國民對國家的信心,並推動美國國會於[[1979年]]通過[[臺灣關係法]],讓台美雙方在斷交後依然保持實質關係。
1978年12月16日時任外交部長沈昌煥辭職獲准,總統特派行政院長孫運璿兼理外交部長。<ref>{{Cite web|title=戰後臺灣歷史年表---普及版|url=https://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General/MPeopleTwht.php?People=%E5%AD%AB%E9%81%8B%E7%92%BF|access-date=2022-02-10|work=twstudy.iis.sinica.edu.tw|archive-date=2022-04-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422060054/https://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General/MPeopleTwht.php?People=%E5%AD%AB%E9%81%8B%E7%92%BF}}</ref>


任內,孫運璿提出「臺灣地區許多極具觀光價值之天然資源遭受損害,應採取有效措施予以維護」,隨即在1979年4月行政院院會通過「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其中指定[[玉山]]、[[墾丁]]、[[雪山 (台灣)|雪山]]、[[大霸尖山]]、[[太魯閣]]、[[蘇花公路]]、[[東部海岸公路]]等地區為[[國家公園]]預定區域,並指示內政部應積極辦理。於1980年,國家公園之規劃設立首次被列為政府重要施政計畫之一,並首次獲得政府正式編列共計345萬元之規劃建設國家公園經費。主要以原訂之墾丁國家公園為規劃對象,加上當時內政部長[[張豐緒]],係屏東人,對墾丁一帶極為熟悉,本身熱愛山林,對自然保育及國家公園之推動積極熱心,是爾後墾丁國家公園得以在萬難中,優先規劃設立之主因。[[墾丁國家公園]]最終於1982年9月1日正式成立,台灣首座國家公園終告誕生。<ref>{{Cite web |url=http://np.cpami.gov.tw/about/02-4.asp |title=資料來源:台灣的國家公園:認識國家公園 |access-date=2007-03-28 |archive-date=2006-11-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110020339/http://np.cpami.gov.tw/about/02-4.asp |dead-url=yes }}</ref>
[[1979年]],台灣爆發[[美麗島事件]],國民黨政府借由事端大量剷除台灣反對黨力量。孫運璿雖是技術官僚出身,卻也不免捲入此政治事件。一般來說,由蔣經國主導的該事件處理與監禁異議人士決定,無法置喙的孫運璿所扮演的角色,常引人爭議。例如在立法院遭到[[黨外運動|黨外]]立法委員的嚴厲質詢,他就曾說<ref>孫運璿對立委[[許世賢]]的答詢內容,節錄自1980年3月1日聯合報</ref>:「高雄暴力事件絕非官民衝突事件,而是少數分裂分子毆打執行公務的憲兵與警察。……根據軍事審判機關起訴書,其中八名有叛亂罪嫌,依法軍事審判;其餘無叛亂罪嫌者,全交由司法審判。本案現在已進入司法程序之中,行政部門自當尊重司法獨立,由司法單位依法辦理。」此聲明於1980年代初期台灣實屬溫和,但其立場也成為了他日後被民進黨攻擊的原因之一。


而當時對於[[中華民國經濟]]及國際情勢風風雨雨的1970年代,孫運璿任行政院長的第一個挑戰是[[中美斷交]]事件。當時孫運璿除了以愛國捐獻活動來化解民間對美國與政府的不滿,並宣佈開放國民自由出國觀光的政策如期施行,新竹科學園區也依照預定計畫,於中美斷交十日後開工,吸引許多台灣旅外科技人士回國創業,希望藉此挽回國民對國家的信心,孫運璿本人也運用他在美國及國際間所佈下的人脈維持住[[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中美關係]],並推動美國國會於1979年通過[[臺灣關係法]],讓中美雙方在斷交後依然保持實質關係。同時,在1979年初,孫運璿頂住中美剛剛斷交的壓力,開放國民出國觀光,當年即超過了30萬人人次。
[[1982年]],針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鄉差距與貧富不均,孫運璿內閣團隊推出了「全面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以兩百億的資金,縮短農民與非農民所得的差距,並加強農村福利設施,提高農民生活水準<ref>[http://www.sunyunsuan.org.tw/dlfile/report2/71/71-10.doc 七十一年全國農業會議開幕典禮致詞],1982年6月21日</ref>。而孫運璿這時經常輕車簡從,四處察看工程進度,也因而累積了不少的民間聲望,受到許多基層百姓的支持。


在兩岸關係上,孫運璿對中共仍持強硬反對態度,1979年1月12日,他表示「共匪所謂的和談,乃是他們[[階級鬥爭]]的另一種形式,說穿了就是『誘降』的策略運用…歷史告訴我們,相信共產黨謊言的人,都只落得悲慘的下場。[[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波羅的海三國的被蘇俄併吞]]、大陸的淪陷、[[西貢淪陷|越南的淪亡]],都是我們記憶猶新慘痛的教訓。今天我們不能做一個為自由而奮戰的鬥士,明天我們就會淪為漂流海上的難民。」<ref>[http://www.peoplenews.tw/news/59a33d92-7232-49f9-958c-9b8aecf2f55a 國共和談的死局:求求放過台灣吧!] {{Wayback|url=http://www.peoplenews.tw/news/59a33d92-7232-49f9-958c-9b8aecf2f55a |date=20160916021400 }},李禎祥,民報</ref>
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灣在貨幣穩定與通貨膨脹不算嚴重的情況下,國民所得從1977年的1182元,在六年內將近翻了三翻到1984年的3134元,而此期間超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為世界第一。


同年12月,台灣爆發[[美麗島事件]],國民黨政府借由事端大量剷除台灣反對黨力量。孫運璿雖是技術官僚出身,卻也不免捲入此政治事件。例如在立法院接受[[黨外運動|黨外]]立法委員的質詢,曾說<ref>孫運璿對時任立法委員[[許世賢]]的答詢內容,節錄自1980年3月1日聯合報</ref>:「高雄暴力事件絕非官民衝突事件,而是少數分裂分子毆打執行公務的憲兵與警察。……根據軍事審判機關起訴書,其中八名有叛亂罪嫌,依法軍事審判;其餘無叛亂罪嫌者,全交由司法審判。本案現在已進入司法程序之中,行政部門自當尊重司法獨立,由司法單位依法辦理。」{{cn|此立場成為了他日後被民進黨攻擊的原因之一|time=2024-08-09}}。
=== 接班之謎 ===
[[1984年]][[2月]],孫運璿在行政院長任內,因突發腦溢血(中風)開刀,自此不但失去部分語言及雙手活動能力,且也造成了下半身無法行動。不久之後,即以健康原因辭卸行政院長職務,從而淡出政壇。因為他與總統蔣經國於公於私均關係密切,政壇一度盛傳他是經國先生屬意之總統接班人,而孫運璿卻於任內積勞成疾,打亂了蔣經國的接班計畫,日後[[李登輝]]才有機會接任總統之位。


1982年,針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鄉差距與貧富不均,孫運璿內閣團隊推出了「全面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以兩百億的資金,縮短農民與非農民所得的差距,並加強農村福利設施,提高農民生活水準<ref>[http://www.sunyunsuan.org.tw/dlfile/report2/71/71-10.doc 七十一年全國農業會議開幕典禮致詞] {{Wayback|url=http://www.sunyunsuan.org.tw/dlfile/report2/71/71-10.doc |date=20071029200844 }},1982年6月21日</ref>。而孫運璿這時經常輕車簡從,四處察看工程進度,也因而累積了不少的民間聲望,受到許多基層百姓的支持。
此一傳言的主要來源是曾與李登輝政爭失敗,歷任參謀總長,行政院長等要職的[[郝柏村]]。郝的回憶錄稱「有一天,經國先生在大直官邸曾對我說,讓孫運璿再任六年行政院長,歷練更豐厚,六年之後,就可以選總統,<ref>[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VpoVkTtaU&feature=related 風雨中的舵手-孫運璿(郝柏村的受訪片段)]於影片0.34秒畫面</ref>於國、於民都是很好的福祉。」。


在兩岸關係方面,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的「三不立場」,在1980年代初已漸難說服國際。1981年6月10日,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大陸學者會議閉幕茶會召開,孫運璿在致詞中提出,海峽兩岸的問題是「中國問題」而不是「台灣問題」,即中國大陸人民應否長期生活在共黨統治之下的問題、自由世界願意有一個唯我獨尊的共黨中國還是一個愛好和平的非共中國的問題。孫運璿還引用美國總統[[约翰·肯尼迪|甘迺迪]]的名言「美國絕不恐懼談判,但絕不在恐懼中談判」來回應「三不立場」,被外界認為是兩岸政策的重大突破,但亦遭到了保守派人士的抨擊。
反對此說法的學者與政壇人士認為,蔣經國在孫運璿中風前之國民黨十二屆二中全會即已提名李登輝為副總統競選搭檔,於史有據。如[[周玉蔻]]即指出其在寫作《[[李登輝的一千天]]》時,曾針對此問題請教[[宋楚瑜]],宋楚瑜舉出蔣經國在心臟病開刀安裝[[心律調節器]]時,曾請他轉告當時的副總統李登輝為例,說明當時蔣經國已有若病情惡化將政權交給李登輝,且視其為接班人的意思。加上蔣經國晚年推行本土化,致力於台灣籍人士如[[林洋港]]、李登輝等的培植,由此看來,孫運璿應非蔣經國心目中理想的總統接班人。


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灣在貨幣穩定與[[通貨膨脹]]不算嚴重的情況下,國民所得從1977年的1182元,在六年內將近翻了三翻到1984年的3134元,而此期間超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為世界第一,引此也被譽為-[[台灣奇蹟|台灣經濟奇蹟]],更是躍居了[[亞洲四小龍]]之首。
=== 晚年 ===
中風後的孫運璿仍偶有露面,但需以[[輪椅]]代步,身體虛弱,只有偶爾出席公益活動和國民黨活動,<ref>[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VpoVkTtaU&feature=related 風雨中的舵手-孫運璿]</ref>他曾拍攝公益廣告呼籲大家注意自身健康,按時量[[血壓]],他也是[[董氏基金會]]的名譽顧問。[[1996年]],孫運璿的舊同事與舊部屬如[[徐立德]]等人共同成立了[[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徐立德擔任董事長,並由孫運璿在「科技發展方案」時,在半導體等產業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如當時[[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公司董事長張鍾潛,中興工程公司董事長[[張斯敏]],[[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華電子]]公司董事長[[曹興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公司董事長[[張忠謀]]等人擔任董事的職務。一開始基金會以表揚優秀公務員為主,後來也擴及了公共政策的研究、舉辦研討會、發表論文、出版刊物等事業<ref>[http://www.sunyunsuan.org.tw/a1.asp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簡介]</ref>。


=== 接班之說 ===
孫運璿對於投資[[中國大陸]]的看法,包括中共以商逼政、商人在中國大陸毫無保障、投資中國大陸有資敵的問題、中國大陸工人素質參差不齊等等;他是早在[[1987年]]就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就相當有遠見的提出了這些觀點<ref>[http://irepublic.blogspot.com/2006/03/blog-post_06.html 島嶼共和國:目光相對 孫運璿:對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將產生危機]</ref>。
1984年2月15日,國民黨二中全會提名蔣經國與李登輝為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後成為[[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於此之前台北政壇一度認為孫運璿為副總接班人選,但蔣經國總統卻在二中全會當天下午提名副總統人選為[[李登輝]]<ref name="見證台灣:蔣經國與我">{{cite book |url=http://www.southnews.com.tw/LiDe/LiDe0/00004.htm |author=李登輝、[[國史館]] |title=見證台灣:蔣經國與我 |date=2004年5月13日 |publisher=允晨文化 |isbn=9570329793 |7= |language=zh-tw |access-date=2013年4月6日 |archive-date=2010年12月26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26113217/http://www.southnews.com.tw/LiDe/LiDe0/00004.htm |dead-url=no }}</ref>,孫運璿則是續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行政院院長]]。2月16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quote|
「李登輝同志各方反應亦深以為得人」<ref name="函電下">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台北「國史館」出版,2009年</ref>{{rp|402}}
}}


有說法稱蔣經國當時屬意孫運璿擔任接班人。如根據時任參謀總長[[郝柏村]]的日記記載,當年3月31日蔣經國召見時,曾對他說「孫院長排在中常委第三名,原意就是準備擔任下屆總統的」,並有「由於孫院長既能奉行總統原則與政策,又深得人心,總統謂原擬培養為下任總統」等記載<ref>郝柏村:《八年參謀總長日記》,頁505</ref>。又如「有一天,經國先生在大直官邸曾對我說,讓孫運璿再任六年行政院長,歷練更豐厚,六年之後,就可以選總統,<ref>[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VpoVkTtaU&feature=related 風雨中的舵手-孫運璿 (郝柏村的受訪片段)] {{Wayback|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VpoVkTtaU&feature=related |date=20131022075315 }}於影片0.34秒畫面</ref>於國、於民都是很好的福祉」。
因為政績斐然,即使失去部分行動能力及淡出政壇的孫運璿,仍常被視作國民黨選舉時匯聚選票的重要人物之一,民進黨執政以後,也一直被續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總統府資政]]一職。除此之外,連戰四年內的兩次總統競選活動過程中,他都無條件支持,雖然言語不便也抱病站台助選,展現其對於中國國民黨的忠誠。[[2005年]]之後,因病情不復樂觀,孫運璿就相當少出現於公眾場合。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活動,是[[2005年]][[8月16日]]出席[[馬英九]]領取[[國民黨]]主席當選證書之儀式。


但關於接班之說各界另有各種不同解釋與看法。<ref name="見證台灣:蔣經國與我"/><ref>{{cite news|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6/today-o1.htm|publisher=[[自由時報]]|title=編造蔣經國接班人|author=[[周玉蔻]]|date=2006-02-1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419150118/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16/today-o1.htm|archivedate=2013-04-19|accessdate=2013-04-05}}</ref>
孫運璿於[[2006年]][[1月30日]]因呼吸困難送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台大醫院]]轉到榮總,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塞]]、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及急性[[肺水腫]];[[2月2日]],曾一度發生心跳停止,後經搶救恢復心跳;[[2月14日]]晚上,出現[[敗血性休克]]現象;於[[2月15日]]0時33分,不幸病逝於[[台北]][[台北榮民總醫院|榮民總醫院]],享壽93歲。


=== 中風 ===
孫運璿逝世後,靈堂設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榮總]]介壽堂,供民眾哀悼,總統[[陳水扁]]頒發[[褒揚令]]給予褒揚:{{cquote|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耿介惇篤,智慮精誠。早歲卒業哈爾濱工業大學,試新硎於電廠興建,投身展志,茂實英聲;抗戰勝利,來臺參與搶救電源設施,承命戮力回復發電網路,宵旰圖治,協濟時艱。嗣歷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交通部部長暨經濟部部長等職,精勤碩畫,推動國家十大建設;灼見嘉謀,締造產業轉型契機,槃才雄略,令譽彌彰。於行政院院長任內,經略國事,措置裕如。尤以遏阻外交困境,因應能源危機;凝聚國家發展共識,建構精密科技榮景,廉勤布政,務實求新;嘉猷奕世,聿昭遐方。晚歲膺聘總統府資政,雖攖疾有年,猶關懷國是,矜恤民瘼,永留遺愛。綜其生平,奠懋遷籌策之宏規,開臺灣奇蹟之先河,上德若谷,典範長存。梁木其傾,愴悼曷亟,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元勛之至意。}}<ref>{{cite web|url=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3233&ctNode=232&mp=1|title=褒揚令(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accessdate=2010-01-14
[[File:蔣經國接見孫運璿.jpg|thumb|中風後的孫運璿(左)與總統[[蔣經國]]攝於總統府]]
|date = 2006-02-24|publisher = [[行政院]]}}</ref>
1984年2月24日凌晨2點多,孫運璿正在書房內準備第二天在立法院的施政報告,因突發腦溢血(中風)倒地,事後緊急送往[[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小組研判後提出,馬上開刀可以停止出血,但因孫得過心臟病且有輕微糖尿病,故而會有生命危險,家屬當場沒有決定開刀。早上8時許,蔣經國總統到醫院探視後即召心臟權威、蔣中正總統貼身醫師[[余南庚]][[博士]]從美國火速返台,最後還是決定開刀,但也因為此舉延誤了開刀時機<ref name="孫運璿傳" />{{rp|263-265}}。2月26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quote|
「孫院長運璿同志二十四日清晨發現[[腦溢血]]症狀隨即進入[[臺北榮民總醫院|榮總]]治療二十五日晚間病情轉趨惡化經醫師會商於今二十六日清晨二時進行手術由外科部主任[[沈力揚]]主持尚稱順利刻正觀察恢復中謹肅報聞敬叩福安兒」<ref name="函電下" />{{rp|405}}
}}


自此孫運璿失去部分語言及雙手活動能力,而且下半身無法行動。不久之後,即以健康原因辭卸行政院長職務,被蔣經國聘為[[總統府資政]],從而淡出政壇。
[[2月25日]]由總統府指示以[[國喪]]大禮辦理治喪事宜,由前副總統連戰擔任主祭,覆以[[中華民國國旗|國旗]]、[[青天白日旗|國民黨黨旗]],時任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及五院院長皆前往致祭。公祭結束後,安葬於[[基隆]]七堵的[[欣欣]]墓園。


== 個人生活 ==
=== 晚年 ===
[[File:李宜蘭-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jpg|thumb|[[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中風後的孫運璿仍偶有露面,但需以[[輪椅]]代步,身體虛弱,只有偶爾出席公益活動和國民黨活動,<ref>{{Cite web |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VpoVkTtaU&feature=related |title=風雨中的舵手-孫運璿 |accessdate=2010-11-14 |archive-date=2013-10-2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2075315/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VpoVkTtaU&feature=related |dead-url=no }}</ref>他曾拍攝公益廣告呼籲大家注意自身健康,按時量[[血壓]],他也是[[董氏基金會]]的名譽顧問。1996年,孫運璿的舊同事與舊部屬如[[徐立德]]等人共同成立了[[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徐立德擔任董事長,並由孫運璿在「科技發展方案」時,在半導體等產業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如當時[[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公司董事長張鍾潛,中興工程公司董事長[[張斯敏]],[[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華電子]]公司董事長[[曹興誠]],[[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台積電]]公司董事長[[張忠謀]]等人擔任董事的職務。一開始基金會以表揚優秀公務員為主,後來也擴及了公共政策的研究、舉辦研討會、發表論文、出版刊物等事業<ref>{{Cite web |url=http://www.sunyunsuan.org.tw/a1.asp |title=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簡介 |accessdate=2007-12-14 |archive-date=2007-12-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17161747/http://www.sunyunsuan.org.tw/a1.asp |dead-url=no }}</ref>。


因為政績斐然,即使失去部分行動能力及淡出政壇的孫運璿,仍常被視作國民黨選舉時匯聚選票的重要人物之一,民進黨執政以後,也一直被續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總統府資政]]一職。除此之外,連戰四年內的兩次總統競選活動過程中,雖然言語不便也抱病站台助選。2005年之後,因病情不復樂觀,孫運璿就相當少出現於公眾場合。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活動,是2005年8月16日出席[[馬英九]]領取國民黨主席當選證書之儀式。<ref>{{cite news|url=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60203090304|publisher=[[TVBS]]|date=2006-02-03|title=忠黨!孫運璿晚年常為國民黨奔走|accessdate=2013-04-05|archive-date=2014-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028064216/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60203090304|dead-url=no}}</ref>
[[1947年]],孫運璿與'''俞蕙萱'''在中國[[上海市|上海]]結婚。俞蕙萱出身商人家庭,在物資缺乏的當時,上海的娘家中竟有三艘遊艇,可說從小生活富裕;不過因戰亂影響,孫家舉家遷往台灣避難,十幾口人,擠一間房子,只靠孫運璿一個人的薪水過活。根據俞蕙萱事後的說法,當時每過月半,薪水告鑿,就需要俞蕙萱拿出首飾典賣,貼補家用。俞蕙萱回憶,在她懷孕時,孫運璿要買顆[[滷水蛋|滷蛋]]給她補身體,還要藏在衣袋內,進房間才敢拿出來,家中的小孩,衣服也是縫了又補,大的穿不下了,就留給小的,不能每餐吃白飯,「要配著[[甘藷|蕃薯]]一起煮,有三、四樣菜,大都是青菜、[[豆腐]],每個人夾兩筷子,就盤子見底了。」加上孫運璿母親的醫藥費,就佔去了薪水的一半,生活因而十分辛苦。直到孫運璿接受了世界銀行在奈及利亞的職務,由於薪水較優渥,三年下來,生活方有改善。日後由從政至逝世的這段期間,除公家供給之宿舍以外,從未另外購置其他不動產,夫婦兩人名下也沒有任何珠寶與古董,物質慾望並不高。


孫運璿於2006年1月30日因呼吸困難送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台大醫院]]轉到[[台北榮總]],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塞]]、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及急性[[肺水腫]];2月2日,曾一度發生心跳停止,後經搶救恢復心跳;2月14日晚上,出現[[敗血性休克]]現象;於2月15日0時33分,不幸病逝於[[台北]][[台北榮民總醫院|榮民總醫院]],享壽92歲。
孫運璿堅持不收部屬禮物,不拿回扣,曾因此被批評不通人情。


孫運璿逝世後,靈堂設於[[台北榮民總醫院|榮總]]介壽堂,供民眾哀悼,總統[[陳水扁]]頒發[[褒揚令]]給予褒揚:
蔣經國為了感念孫運璿對國家的付出,因此特別指示,一定要讓孫運璿受到最好的照顧,自[[1984年]]孫運璿中風以來,成為總統府有給職資政二十多年,每月有薪水、司機、護士、安全人員,並且長期居住於政府宿舍。病危期間入住榮總普通單人房,不過又因醫院依慣例安排醫療小組治療,以及4位護士以及物理治療師負責輪班照料,被一些人認為還是有特權。
{{quotation|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耿介惇篤,智慮精誠。早歲卒業[[哈爾濱工業大學]],試新硎於電廠興建,投身展志,茂實英聲;抗戰勝利,來臺參與搶救電源設施,承命戮力回覆發電網路,宵旰圖治,協濟時艱。嗣歷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交通部部長暨經濟部部長等職,精勤碩畫,推動國家十大建設;灼見嘉謀,締造產業轉型契機,槃才雄略,令譽彌彰。於行政院院長任內,經略國事,措置裕如。尤以遏阻外交困境,因應能源危機;凝聚國家發展共識,建構精密科技榮景,廉勤布政,務實求新;嘉猷奕世,聿昭遐方。晚歲膺聘總統府資政,雖攖疾有年,猶關懷國是,矜恤民瘼,永留遺愛。綜其生平,奠懋遷籌策之宏規,開臺灣奇蹟之先河,上德若谷,典範長存。梁木其傾,愴悼曷亟,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元勛之至意。}}<ref>{{cite web|url=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3233&ctNode=232&mp=1|title=褒揚令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accessdate=2010-01-14|date=2006-02-24|publisher=[[行政院]]|archive-date=2019-05-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8215141/http://www.ey.gov.tw/ct.asp?xItem=23233&ctNode=232&mp=1|dead-url=yes}}</ref>


2月25日由總統府指示以[[國喪]]大禮辦理治喪事宜,由前副總統連戰擔任主祭,覆以[[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旗|國民黨黨旗]],時任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及五院院長皆前往致祭。公祭結束後火化,骨灰安葬於[[基隆市]][[七堵區]]的[[欣欣安樂園]]。
在政黨輪替後,民進黨認定這些禮遇不合法,所以修法以合法維持這些禮遇。


== 家庭 ==
孫運璿一共育有四名兒女。長女孫璐西、次女孫璐筠、長子孫一鶴與幺兒孫一鴻。孫璐西為[[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孫璐筠於[[英國]]貨幣市場任職,孫一鶴繼承父親衣缽,成為電機工程師,孫一鴻則成為土木專家,兩人皆旅居美國。
[[File:孫運璿夫婦.jpg|thumb|孫運璿夫婦]]
;配偶
其妻[[俞蕙萱]],在1947年,兩人在上海結婚。兩人一共育有四名兒女。<ref name="孫運璿傳" />{{rp|66}}


;子女
[[2007年]][[12月13日]]陳水扁表示,孫運璿及兩位蔣夫人的禮遇在事實上在國民黨時代就不合法,所以民進黨政府修法將這些禮遇合法化,而且法規還特別只針對他們,而身為時任總統夫人的吳淑珍沒有這類禮遇;因此他也受到保佑。由於媒體沒有完整報導這段言論,因此讓許多反對者感到不滿。孫運璿的女兒孫璐西因此向陳水扁喊話:「如果他(陳總統)認為,他的夫人對國家的貢獻,跟我父親對國家的貢獻是一樣的,那我是沒有話好說,我想這件事情讓全國的人民來做公斷……陳總統他如果夜半捫心自問他對國家的貢獻有多少?我想如果他能夠說,他對國家的貢獻是跟我父親對國家的貢獻是一樣多的話,那他可以要求國家給他所有我父親的禮遇。」<ref>「孫運璿待遇好? 孫璐西問扁:你對國家貢獻有多少?」,2007年12月14日,東森新聞報</ref>
*長女孫璐西,美國[[羅格斯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為[[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丈夫是前[[國科會]]主委,前任[[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中華職棒]]會長[[黃鎮台]]。
*次女孫璐筠,於[[英國]]貨幣市場任職,夫婿是加拿大人。
*長子孫一鶴,美國[[普林斯敦大學]]博士,法國ALSTOM POWER總工程師,旅居美國。
*幺子孫一鴻,美國[[柏克萊大學]]博士,為土木專家,旅居美國。


== 小故 ==
==事==
[[File:Interior of Sun Yun-suan Memorial Museum-31.2024-05-18.jpg|thumb|孫運璿外訪時獲贈的[[沙烏地阿拉伯]]彎刀和[[洛杉磯]]市鑰]]
孫運璿從不讓人幫他暖壽。[[2009年]][[3月29日]],[[TVBS]][[于美人]]主持的電視節目「國民大會」,節目中說到,[[2004年]]孫運璿為了要勸[[連戰]]與[[宋楚瑜]]結盟,辦了暖壽宴,選在[[圓山飯店]],自付全部費用。除連、宋外,沒有邀請政黨要員或是官員到場,來賓全部是他的隨扈、醫師、護士以及司機;並且要求子女到宴席裡當招待。
年輕時的孫運璿,估計自己能做到[[山東省 (中華民國)|山東省]]建設廳廳長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1947年,孫運璿結婚三天後,與其父孫蓉昌短暫至台灣小住,孫蓉昌後因家鄉戰事急迫而趕回山東,父子在[[基隆港]]一別後再未見面<ref name="孫運璿傳" />{{rp|66}}。14年後,孫運璿輾轉打聽到父親去世,雖然身在台灣,仍然留鬚戴孝百日,表示為人子的悲哀。1967年,孫運璿宣誓就職交通部長當天下午,在家裏院子的樹下,設下父親靈位,焚香默禱,感謝父親的教養之恩。

孫運璿中年以後出國訪問,妻子俞蕙萱總讓他先稱量體重。但是孫運璿在國外止不住饞,直到回國之前幾日,方才開始少吃,以對妻子有個交代。

自1984年孫運璿中風以來,獲蔣經國聘為有給職資政,由李登輝至陳水扁,三朝元首皆予聘任,資政本無官舍配置,但三任總統予特許照顧,成為總統府有給職資政二十多年,每月有薪水、司機、護士、安全人員,並且長期居住於政府宿舍<ref>{{cite news|url=http://www.epochtimes.com/b5/6/3/18/n1258561.htm|title=孫運璿家屬 未被要求提前搬離。|date=2006-03-18|publisher=[[大紀元]]、[[自由時報]]|accessdate=2013-04-05|archive-date=2014-09-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10200051/http://www.epochtimes.com/b5/6/3/18/n1258561.htm|dead-url=no}}</ref>。

此外,據[[孫運璿故居|孙运璿科技·人文纪念馆]]說明,其亦喜食[[冰淇淋]]和[[麥當勞]]。

== 傳記 ==
天下雜誌獲得孫運璿的授權,籌畫寫作「孫運璿傳」,於1989年4月10日出版。這本十萬言的詳實傳記,同時觀察了四分之三個世紀以來的中國變動<ref>{{Cite web|title=孫運璿傳|天下雜誌|url=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4293|access-date=2021-12-23|work=天下雜誌|language=zh-TW}}</ref>。


== 施政評價 ==
== 施政評價 ==
=== 正面評價 ===
=== 正面評價 ===
==== 積體電路技術轉移 ====
孫運璿在部長任內推動的積體電路技術轉移案,雖然耗費了一千萬美元來完成,日後卻為台灣創造了一兆[[新臺幣]]以上的年產值,堪稱最正確的決策。而台灣在[[能源危機|石油危機]]事件中,經濟不但沒有因此崩盤,反而蒸蒸日上,外匯存底迅速累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也可說功不可沒。
孫運璿在部長任內推動的積體電路技術轉移案,雖然耗費了一千萬美元來完成,日後卻為台灣創造了一兆[[新臺幣]]以上的年產值,堪稱最正確的決策。

==== 渡過石油危機 ====
而台灣在[[能源危機|石油危機]]事件中,經濟不但沒有因此崩盤,反而蒸蒸日上,外匯存底迅速累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也可說功不可沒。

==== 黨外運動人士也讚賞 ====
台灣[[黨外運動]]的先驅[[康寧祥]]說:「他是國民黨裏少數一、兩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官員,所以他上任一年內,除經濟外,不質詢他任何問題。他不懂政治,問他政治問題,對他不公平。」


==== 民調最高政治人物 ====
因為瑕不掩瑜的施政成績與極高民間聲望,孫運璿普遍受臺灣各界景仰。例如2003年間,《[[天下雜誌]]》針對歷年的台灣政治人物以中小學教師與家長為對象展開民調,曾經委由《天下雜誌》出版自傳的孫運璿被評定為品格操守最佳的政治人物。於該統計數據中,他所獲得之正面指數,不但高於蔣經國,比起[[千年|千禧年]]初台灣朝野最熱門的政治人物如[[連戰]]、[[宋楚瑜]]、[[呂秀蓮]]、[[陳水扁]]等人,更是超前許多。
因為瑕不掩瑜的施政成績與極高民間聲望,孫運璿普遍受臺灣各界景仰。例如2003年間,《[[天下雜誌]]》針對歷年的台灣政治人物以中小學教師與家長為對象展開民調,曾經委由《天下雜誌》出版自傳的孫運璿被評定為品格操守最佳的政治人物。於該統計數據中,他所獲得之正面指數,不但高於蔣經國,比起[[千年|千禧年]]初台灣朝野最熱門的政治人物如[[連戰]]、[[宋楚瑜]]、[[呂秀蓮]]、[[陳水扁]]等人,更是超前許多。


==== 不同陣營領導人也致意 ====
孫運璿過世後,時任總統的陳水扁與副總統呂秀蓮也透過新聞稿表達慰問之意。總統府新聞稿稱「孫資政為國奉獻一生,不僅親自參與台灣超過半世紀的改革、建設與進步,擔任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期間,更推動多項經濟與交通建設,奠定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基礎,協助締造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堪稱台灣經濟推手;即使晚年身體不適,仍十分關心國事,善盡針砭,令人感佩。」兩人並親自前往靈堂致意。<ref>「台灣推手走了 扁呂同聲致哀」,2006年02月15日,聯合報</ref>
孫運璿過世後,時任總統的陳水扁與副總統呂秀蓮也透過新聞稿表達慰問之意。總統府新聞稿稱「孫資政為國奉獻一生,不僅親自參與台灣超過半世紀的改革、建設與進步,擔任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期間,更推動多項經濟與交通建設,奠定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基礎,協助締造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經濟奇蹟]]」,與[[李國鼎]]堪稱台灣經濟推手;即使晚年身體不適,仍十分關心國事,善盡針砭,令人感佩。」兩人並親自前往靈堂致意。<ref>「台灣推手走了 扁呂同聲致哀」,2006年2月15日,聯合報</ref>


=== 負面評價 ===
=== 負面評價 ===
==== 八大科技 ====
也有人認為孫運璿的施政策略當中,許多是錯誤的。
部分學者認為孫運璿的施政策略當中,許多是錯誤的。譬如1982年,孫運璿為加速台灣科技發展,明訂了「自動化、資訊、材料、能源、生物技術、雷射、肝炎防治、食品加工」等八大重點科技,執行方式在當時就受到質疑。這些質疑包括政府投資補助的對象良莠不齊,八大科技的範圍過於廣泛等。「有的似乎是在科技界多數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少數人『悄悄』列入的。……這種『本末倒置』的決策方式,已足令人吃驚。」<ref>1983年3月15日,聯合報</ref>。
第一項錯誤是汽車工業,內容如下:
1. 部分人認為,他對臺灣大力發展汽車工業的企圖與認知,在現在看來臺灣如果真如他擎畫,發展成汽車王國,那可能會是臺灣工業界的災難。
譬如[[1982年]],孫運璿為加速台灣科技發展,明訂了「自動化、資訊、材料、能源、生物技術、雷射、肝炎防治、食品加工」等八大重點科技,執行方式在當時就受到質疑。這些質疑包括政府投資補助的對象良莠不齊,八大科技的範圍過於廣泛等。「有的似乎是在科技界多數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少數人『悄悄』列入的。……這種『本末倒置』的決策方式,已足令人吃驚。」<ref>1983年3月15日,聯合報</ref>。
2.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卻認為,孫運璿仍然有許多錯誤政策,例如[[李登輝]]與[[Toyota]]合作發展汽車工業的方案條件不錯,但孫運璿等官員的要求不合實際(過高自製率及保護主義),改與條件更差的[[福特]]合作,台灣的汽車工業直至國民黨放棄後才開始發展。所以又指他的錯誤政策反是在汽車工業發展的不充分。<ref>[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691984/IssueID/20040205 趙耀東神話 | 頭條要聞 | 蘋果日報 | 20040205 | 昔日新聞 | 壹蘋果網絡]</ref>


==== 汽車工業 ====
第二項錯誤是不重視環保: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指出,[[李登輝]]與[[日本]][[豐田汽車]]合作發展汽車工業的方案條件不錯,但孫運璿等官員要求過高自製率及保護主義,改與條件更差的[[美國]][[福特汽車]]合作,台灣的汽車工業直至國民黨放棄後才開始發展。所以林濁水指稱此政策反而造成汽車工業發展的不充分。<ref>{{cite news |url=http://tw.appledaily.com/local/readtime/20040205/691984 |title=趙耀東神話 |newspaper=[[蘋果日報 (台灣)]] |date=2004-02-05 |language=zh-hant }}</ref>
而孫運璿任內只要經濟成長不重[[環境保護]]的做法也令人詬病,而且在當時已經被視為不當,因此台灣現在在花費大筆成本償還過去的環保債。前[[文化大學]]教授、臺南市長[[許添財]]即曾憶及其在文大授課時,一名日本教授[誰?]曾批評台灣政府不重視環保,但被孫運璿回以「台灣還很窮,不必考慮這些」。<ref>[http://news01.cdns.com.tw/20070125/news/nxyzh/T90044002007012417471794.htm 許添財:環保做不好 代表總統昏庸](中華日報)</ref>台灣長期以殺雞取卵的方式進行工業經濟建設並且忽略文化、水土保持等環境建設,造成目前的經濟損失。其他例如山坡地濫墾濫伐,河川、海洋嚴重污染,土質日漸沙漠化,也為後來台灣環保「污染輸出」蒙上陰影,目前後遺症仍深遠影響臺灣。


==== 不重視環保 ====
第三項錯誤是任內認同蔣經國的步調:
而任內專注經濟成長不夠重視[[環境保護]]的做法、也令後人有攻擊點。前[[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臺南市長[[許添財]]即曾憶及其在文大授課時,一名日本教授曾批評台灣政府不重視環保,但被孫運璿回以「台灣目前還很窮,不必考慮這些」。<ref>[http://news01.cdns.com.tw/20070125/news/nxyzh/T90044002007012417471794.htm 許添財:環保做不好 代表總統昏庸]{{dead link|date=2018年5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中華日報)</ref>。
在政治改革方面完全認同蔣經國的步調,對於他任內發生的一些政治事件,如美麗島事件、[[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晚年時孫運璿則是透過兒子孫一鴻解釋。<ref>[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178820112685383573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紀念影片]</ref>


==== 自責沒做好人文教育 ====
孫運璿在[[蔣經國]]當政時期,一直是以技術官僚的身份擔任政府公職,在經濟部部長與行政院院長任內,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經歷了退出[[聯合國]]、與美斷交等種種喪失國際舞台的事件,但導致這一切的是大陸的抬頭,而非政府的失誤。
孫運璿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公職生涯中最感遺憾的是,在經濟部長任內太專注於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提升,以致今日台灣出現這麼多亂象。<ref>中國時報 1997/03/27</ref>晚年的孫運璿,總是痛心於社會金錢觀至上,年輕人功利主義,他自問「是不是我們那一輩對經濟發展走得太急了」,還表示「那時候我建議教育部、新聞局共同做。教育部我建議修改小學教科書內容,把儒家思想慢慢引進小學裏面。大眾傳播界,我建議宋局長成立公共電視台,慢慢介紹我國固有文化。公共電視到現在還沒有做起來,做的東西我看了,離復興文化還遠,做的不夠。」。

另外,媒體追捧孫運璿的現象也遭到一些人的指責:孫運璿對台灣雖然有一定貢獻,但是有很大貢獻的人物也很多,例如高玉樹對台北市的貢獻,足以大於孫運璿對臺灣的貢獻了。李登輝對台灣產業的貢獻都不輸孫運璿;但經濟學人馬凱則在電視節目「國民大會」中指稱李登輝的兩岸政策,才是臺灣經濟走下坡的起點。而[[美援]]對台灣的貢獻更是遠高於孫運璿,有錢好辦事;因此「錢」對臺灣的貢獻大於「人」。但是媒體卻故意忽略高玉樹及美援、還指責李登輝跟繼任的陳水扁的正確決策[所謂正確決策是甚麼?]。另外,孫運璿讓台灣在過去成功的許多經驗,其實不適用於目前的台灣,但媒體並沒有指出。這樣的錯誤雖然不是孫運璿造成的,但是這樣的觀點會給台灣人錯誤資訊,讓台灣人支持有害台灣的政策及政客。[過於個人觀點]


== 紀念 ==
=== 孫運璿現象 ===
=== 孫運璿現象 ===
2006年2月,從孫運璿過世至今,在臺灣掀起了一陣懷念孫運璿的風潮<ref name="cw340">{{cite journal|author=楊艾俐|date=2006-02-15|title=“孫運璿 永遠的領導人”|journal=[[天下雜誌]]|publisher=(授權刊登中時行銷知識庫)|issue=第340期|pages=|url=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CWMG&offset=168&MMContentNoID=26288|quote=二十年,孫運璿雖然遠離政治,但是他帶領台灣走過艱困時代……春節中,孫運璿心肌梗塞,住院急救,這位二十一年前因突然中風而退隱政壇的前行政院長,忽然從人們記憶中活躍起來。……全國朝野和人民一致的關懷和祝福。歷史已經肯定了他對台灣的貢獻}}{{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ref name="cw341">{{cite journal|author=天下雜誌編輯部|date=2006-03-01|title=“人生的短暫交會”|journal=[[天下雜誌]]|issue=第340期|pages=頁56-59|url=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05MediaContent.aspx?MMMediaType=CWMG&offset=168&MMContentNoID=26611|quote=02-16-06 23:53一篇由陳維斌發表的文章「人生的短暫交會」,引發了一連串感人的故事……“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當全班交了這份作業的時候,周老師就把他裝進一個牛皮紙袋中,寄到了行政院”……“孫院長,台灣交給我們,您安心的走吧!相信我們這一代,會繼承您的風範”}}{{dead link|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ref name="web20060302">{{cite web|1=|author=SelenaThomas|url=http://www.wretch.cc/blog/SelenaThomas/5551114|title=“悼念孫運璿先生:化作春泥更護花”|accessdate=2006-03-02|date=2006-03-02|work=心靈角落-無名小站|format=插圖剪報|quote=我們見到了孫先生的公子孫一鴻老師…講起網路上許多人對父親的感念…問起了孫奶奶的情況…|archive-date=2013-12-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3111118/http://www.wretch.cc/blog/SelenaThomas/5551114|dead-url=no}}</ref>。許多[[中國國民黨]]或是[[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人物,對於孫運璿都是讚譽有加<ref>{{Cite web |url=https://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90121001794-260407 |title=韩最尊敬政治人不是蒋经国是他?网:这人不简单! |accessdate=2019-01-21 |archive-date=2019-01-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21121817/https://www.chinatimes.com/cn/realtimenews/20190121001794-260407 |dead-url=no }}</ref>,公祭時數千民眾參與公祭,許多科技人更視孫運璿為台灣科技產業之父,紛紛撰文紀念孫運璿。
[[2006年]],在孫運璿過世之後,在臺灣掀起了一陣懷念孫運璿的風潮。許多[[國民黨]]或是[[民主進步黨|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對於孫運璿都是讚譽有加,公祭時數千民眾參與公祭,許多科技人更視孫運璿為台灣科技產業之父,紛紛撰文紀念孫運璿。這個現象的形成,可能與某些媒體對[[李登輝]]與[[陳水扁]]執政下的台灣政經環境不滿有關。他們認為由於臺灣近年來政治上的不安定,與經濟的不景氣,部分民眾開始懷念過去[[技術官僚]]主政的年代。例如《聯合報》[[2006年]][[2月16日]]的[[社論]]指出:「今人紀念孫運璿,不但是尊敬他個人的施政功績和操守典範,也感嘆今昔政治文化及政治習氣的強烈對比。在當今電子媒體以新聞自由為標舉,結合政客捏造新聞的氛圍中,與往昔相較,反而令許多人懷念前輩政治家的風範,並且對當年有紀律、重專業的問政風度給予高度評價。」並在文末感嘆「那個以『正直作人,勤懇做事』為風氣的時代卻是一去不回了。」。


== 紀念 ==
{{sectstub}}
{{sectstub}}
* 建築: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國立成功大學]])
* 建築
** 運璿綠建築科技大樓([[國立成功大學]])
* 演講廳:孫運璿演講廳([[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館
* 基金會:[[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 演講廳
* [[孫運璿故居]](本來是官舍,現改為紀念館):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 孫運璿演講廳([[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館
* [[孫運璿舊居]]{{Notetag|官方公布名為「孫運-{璇}-{{Notetag|name=name}}舊居」<ref>{{cite web|url=http://www.shandong.gov.cn/attach/-1/1805112216224228280.pdf|title=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date=2015-06-24|work=[[山東省人民政府]]|access-date=2023-05-22|archive-date=2023-07-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06141324/http://www.shandong.gov.cn/attach/-1/1805112216224228280.pdf|dead-url=no}}</ref>}}: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劉家溝鎮]]堡後孫家村,是孫運璿在[[中國大陸]]時的舊居,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注释 ==
== 註釋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notefoot}}
{{notefoot}}
</div>
</div>


== 考文 ==
== 考文 ==
{{reflist|2}}
{{reflist|2}}
==參見==
*[[孫運璿內閣]]


== 外部連結 ==
== 外部連結 ==
*{{zh-tw}}{{youtube|IAsTF_2SShQ|孫運璿:巨變時代的領導人}}:[[天下文化]],2007年10月16日。
* [http://www.sunyunsuan.org.tw/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zh-tw}}{{youtube|wt-dY1HffMg|掌舵風雨世代─孫運璿}}:監製-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製作-e21摩奇創意(股)有限公司、導演-曾明惠,2001年。
* [http://www.sunyunsuan.org.tw/g1.asp?nouse=352 孫資政追思館]
* [http://video.google.com.tw/videoplay?docid=-7178820112685383573&ei=DM-qS5bROIG8wgOCwrDSBg&q=Sun+Yun+Suan&hl=zh-TW#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紀念影片]



{{start box}}
{{start box}}
{{s-off}}
{{s-gov|roc}}
|-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中華民國]][[行政院]]'''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行政院]]'''
|-
{{s-before|[[沈怡]]}}
{{s-before|[[沈怡 (官員)|沈怡]]}}
{{s-title|[[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部長]]<br /><small>第七任<br />[[1967年]][[12月11日]] - [[1969年]][[10月2日]]}}
{{s-title|[[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交通部部長]]<br><small>第七任<br>1967年12月11日—1969年10月2日}}
{{s-after|[[張繼正]]}}
{{s-after|[[張繼正]]}}
{{s-before|[[陶聲洋]]}}
{{s-before|[[陶聲洋]]}}
{{s-title|[[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部長<br /><small>第十三任<br />(由工商部開始起算)<br />[[1969年]][[10月29日]] - [[1978]][[529]]}}
{{s-title|[[中華民國經濟部|經濟部]]部長<br><small>第十三任<br>(由工商部開始起算)<br>1969年10月29日—197861日}}
{{s-after|[[張光世]]}}
{{s-after|[[張光世]]}}
{{s-before|[[蔣經國]]}}
{{s-before|[[徐慶鐘]](代理)<br><small>正任:'''[[蔣經國]]'''</small>}}
{{s-title|[[行政院院長]]<br /><small>第十任<br />[[1978年]][[530]] - [[1984]][[531]]}}
{{s-title|[[行政院院長]]<br><small>第十任<br>1978年61—1984224日}}
{{s-after|[[俞國華]]}}
{{s-after|[[邱創煥]](代理)<br><small>正任:'''[[俞國華]]'''</small>}}
{{end box}}
{{end box}}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Cold War figures}}
{{蔣經國}}
{{DEFAULTSORT:Sun孫}}
{{DEFAULTSORT:Sun孫}}

[[Category:1913年出生]]
[[Category:2006年逝世]]
[[Category: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Category: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Category:行政院院長]]
[[Category:行政院院長]]
[[Category: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
[[Category: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
[[Category: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
[[Category: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
[[Category:中華民國工程師]]
[[Category:臺灣電力工程師]]
[[Category:台灣經濟學家]]
[[Category:台灣電力人物]]
[[Category:中國國民黨黨員]]
[[Category:中國國民黨黨員]]
[[Category:中國工程師]]
[[Category:中華民反共主義者]]
[[Category:工程師]]
[[Category:男性政治人物]]
[[Category:20世紀臺灣政治人物]]
[[Category: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友]]
[[Category: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友]]
[[Category:台灣外省人]]
[[Category:台灣戰後山東移民]]
[[Category:煙台人]]
[[Category:蓬莱人]]
[[Category:孫姓|Y運]]
[[Category:孫姓|Y運]]
[[Category:國防研究院校友]]

[[Category:中華民國新教徒]]
[[de:Sun Yun-suan]]
[[Category:國立交通大學名譽博士]]
[[en:Sun Yun-suan]]
[[Category:一等卿云勋章获得者]]
[[fr:Sun Yun-suan]]
[[Category:在臺灣腦溢血逝世者]]
[[id:Sun Yun-suan]]
[[Category:在臺北市身亡者]]
[[ja:孫運セン]]
[[Category:在戰後臺灣身亡者]]
[[nl:Sun Yun-Suan]]
[[Category:獲中華民國總統頒褒揚令者]]
[[no:Sun Yun-suan]]
[[Category:安葬於基隆市者]]

2024年12月14日 (六) 10:06的最新版本

孫運璿
中華民國行政院官方肖像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任期
1984年6月1日—2006年2月15日
总统蔣經國
李登輝
陳水扁
 中華民國第10任行政院院長
任期
1978年6月1日—1984年2月24日辭職[註 1]
总统蔣經國
副职徐慶鐘 邱創煥
前任徐慶鐘(代理)
蔣經國(正任)
继任邱創煥(代理)
俞國華(正任)
 中華民國第13任經濟部部長
任期
1969年10月1日—1978年6月1日
行政院院长嚴家淦
蔣經國
徐慶鐘(代理)
前任陶聲洋
继任張光世
 中華民國第7任交通部部長
任期
1967年11月29日—1969年10月1日
行政院院长嚴家淦
前任沈怡
继任張繼正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13-12-08)1913年12月8日
 中華民國山東省膠東道蓬萊縣
逝世2006年2月15日(2006歲—02—15)(92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榮民總醫院
墓地 中華民國臺灣省基隆市七堵區欣欣安樂園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榮譽黨員)
配偶俞蕙萱1947年结婚)
儿女孫璐西(長女)
孫璐筠(次女)
孫一鶴(長子)
孫一鴻(么子)
父母孫蓉昌(,曾任法官)
宗教信仰基督新教
学历
经历

孫運璿[註 2](1913年12月8日—2006年2月15日)是中華民國政治家技術官員工程師山東蓬萊人。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派任至臺灣修復台灣電力,曾前後擔任臺電總經理、奈及利亞全國電力公司執行長、交通部長經濟部長、外交部長與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在臺灣素有「永遠的行政院院長」之稱。在將近20年的部長行政首長的任內,他與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推行十大建設,與李國鼎共同促進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成立,規劃早期中華民國科技政策;被許多人認為不僅是台灣科技產業之主要奠基者,也堪稱是「台灣經濟推手[1]之一,也是中華民國經濟貢獻重要人物之一。

1984年2月24日,時任行政院院長的孫運璿因罹患腦溢血中風一度病危,不久因身體狀況不理想而辭職下台。經過漫長的恢復,孫運璿中風後的病情仍不甚理想,只能以輪椅代步。儘管喪失了部分行動能力和語言能力,且已淡出政治圈,他仍然受到中國國民黨乃至臺灣政壇內的景仰,曾於4年內以中國國民黨大老身分,兩度替該黨總統候選人連戰站台助選。2006年2月,他因併發症臺北市病逝,享耆壽92歲。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1913年12月8日(民國二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2]),孫運璿出生在山東省蓬萊縣城東的一個普通家庭,為家中長子,父親孫蓉昌按照家譜起名,第一個字“運”為家族字輩,但第二個字孫蓉昌取了幾次都與祖先長輩撞名,一氣之下,就在字典裡挑了個難字“璿”,命名為“運璿”[1]:7。因為當時父親孫蓉昌正在朝陽大學讀法律[1]:8不在身旁等因素,孫運璿幼年生活必須仰賴家族接濟並因此遭到部分遠親族人欺負[1]:9。不過與母親相依為命的他,從此養成了他好強、不服輸的個性。

1925年,孫運璿原本寄望於去天津市南開中學唸文學從而進入大學,但在正於哈爾濱做法官的父親提出「中國需要工程與俄文人才」的意見後,便與父親一起離開家鄉前往冰天雪地的中國東北哈爾濱市,進入專為俄僑子弟舉辦的俄僑實業中學,學習俄文[1]:12,13,330,並成為了該校空前絕後的中國籍學生[1]:140。1927年,年僅14歲的孫運璿考入俄國人主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預科後,開始了七年[3]的大學生涯[1]:16,330。在大學時代,孫運璿成績極好,加上他年紀輕,個子比其他同學來的嬌小,因此同學就給了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小孫子」[1]:18。1934年5月畢業時,負責口試的俄國教授,一致通過將他的畢業論文打了「滿分+」的分數,孫運璿以當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17

抗日戰爭時期

[编辑]

1934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由於當時滿洲國日本的管制之下,日本尤不願東北訓練出來的人才,回流關內,孫運璿只好改扮商人進入關內[1]:23。入關後,孫運璿前往天津投靠當法官的父親,並去山東將母親接至天津,數月後經介紹輾轉加入江蘇連雲港電廠建設[1]:23-24

1936年,因為發表於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雜誌》的論文《配電網新算法》受到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任職的電力專家惲震賞識,而至南京加入資源委員會,參與湘潭湘江電廠的籌備與建設。[1]:29

1937年,抗日全面爆發,孫隨政府撤到湖南,參與興建湘潭電廠[1]:30。1939年日軍二度進攻長沙,孫負責實地考察如何拆解運至雲南昆明的路線[1]:30-31,以及隨軍委會遷移裝配戰時臨時電廠[1]:32。孫後又接受政府指示,在中央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就地組織了一個隊,費三個月的時間徒步越過秦嶺大巴山,將連雲港電廠鍋爐,從陝西遷移到四川自流井去[1]:32-36。後來他又奉派至青海西寧,親自與省主席馬步芳及其親信交涉一年後(馬步芳原希望電廠歸他自己所有),完成當地第一座的電廠,並擔任廠長[1]:36-38

而後由於他在遷廠與建廠方面的表現,1942年,資委會為了勝利後的接收復員準備,派遣首批31位人員至美國考察,孫運璿獲選前往美國田納西河谷管理局參觀見習,並獲准允在美國進修[4],以便從事戰後復原的工作,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為止。[1]:42-47

技術官僚

[编辑]
孫運璿與當時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的工專學生合影,右四穿西裝者為孫運璿

1945年,孫運璿回到重慶後依命令準備跟隨張莘夫去遼寧接收,但上飛機前經濟部官員臨時請他留下招呼幾位美國工程師,而後因東北情勢不穩而未就。孫運璿後來回憶說「一通電話,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如果那通電話晚來十分鐘,我上了飛機,如今不是身陷匪區,就是早已升天」。[1]:48-49

1946年5月,孫運璿擔任台灣電力公司的機電處長,負責修復台灣電力系統。台灣經盟軍的轟炸,發電量只有1943年最高時期的四分之一[5]:126。孫運璿在1947年4月與日籍、台籍、大陸籍人員的工業人才合作,帶領三、四百名就學於台南高等工業學校台北工業學校的學生,在五個月內復原了台灣80%的供電系統[5]:115。據孫回憶,一批日本人臨走時對臺電表示「我們怕三個月後,台灣可能就會黑暗一片」[1]:54,此後孫逢人就說「我們就是有這股勁,打敗日本人的預言」[1]:57

1950年,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失利後播遷來台,外匯存底將近枯竭,可說是瀕臨破產。同年,孫運璿升任總工程師。經過多方交涉,孫運璿終於向美國西屋公司借貸了200萬美元[1]:58,陸續完成了烏來水力發電所台灣東西部配電聯絡線立霧發電所新竹變電所等設施。其中又以台灣第一個自力設計安裝的烏來水力發電廠最具重要性[1]:59。由於這個階段的成績,加上韓戰爆發後,美政府重新支持中華民國政府等重要因素,美國開始大力支援台灣的電力建設[1]:59。至1957年,台電的發電容量已經躍升了一倍。在此階段,由於水力發電的不可靠,孫運璿決定了台電未來「火主水從」的電力政策,大力發展火力發電[1]:60。而台電於戰後的優異表現,也使得美國想高薪挖角孫運璿,不過孫運璿婉拒了這項邀請,而美國人也因為孫運璿的關係相當看好台電,在每年的美援,台電總是擁有最多的補助[6]

此後近二十年,孫運璿由處長、總工程師、一路升至台電的總經理,任內爭取美國對大甲溪綜合開發計畫的支援,規劃德基水庫,並引進「目標管理」的公司制度[1]:79-80,執行「鄉村電氣化」,在鄉村鋪設電力網路,使台灣電力普及率超越當時的日本南韓,達到99.7%[1]:78

蔣中正於總統辦公室接見孫運璿(後側站立者)並與之合影

1964年,因為在台電的成績受到世界銀行的青睞,且考慮到家中人口浩繁,薪水不敷開銷,孫運璿同意受聘前往當時受世界銀行扶助的奈及利亞國家電力公司,擔任總經理。[1]:94-95[7]當時奈及利亞貪腐橫行,有一次工程開標,副總經理班久(Banjo)堅持要用二標,因為第二標的公司給了執政黨龐大的捐款,孫運璿表示「你們如要用第二標,我就向世界銀行辭職」,世界銀行立即回電說「如Y.S.辭職,所有貸款及援助一律停止」。在任職的三年內,孫運璿率領國際團隊推動尼日河水力發電計畫[1]:103奈及利亞的發電量在其任內增加了87%[1]:105。1966年初,孫運璿返台度假,正值奈及利亞國內發生政變,經濟部長李國鼎勸阻孫運璿留在台灣,總統蔣介石則召見孫并下達三項指示:返奈及利亞完成合約,完成自己的工作、正值動亂不要管,合同期滿趕緊回來。不過因在台母親病重,於1967年辭職返台[1]:104-105

交通部部長與經濟部部長

[编辑]
工業技術研究院

1967年底,以技術官僚身份受中華民國政府高層重視的孫運璿在嚴家淦內閣中,擔任交通部長[1]:108。孫上任後,首先推行農村「村村有道路」的政策,此後交通部在全國廣建道路,奠立了台灣汽車交通的基礎[1]:109。而此時正值十大建設之規劃期,孫運璿也負責十大建設之中,北迴鐵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現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南北高速公路等建設規劃[1]:110

1969年,因經濟部長陶聲洋突然罹癌過世,蔣中正總統指示孫運璿轉任經濟部長[1]:114。1970年,台灣對外出口貿易第一次出現貿易順差。不過隨後發生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事件與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嚴重打擊了民眾對台灣經濟的信心[1]:117,121。孫運璿因此率團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以經濟合作計畫換取穩定的中東油源[1]:121-122。不過國際原油價格飛漲,台灣仍陷入物價蠢蠢欲動的窘境。孫運璿基於個人信念,對於物價管制十分堅持,不過後來因國內經濟學者的爭取而改變態度,與李國鼎等人建議政府放手讓民生用品價格一次漲足,以消除預期心理[1]:122-123。孫運璿後來回憶說那兩年是自己最緊張的時刻,當時他曾在日記中寫到:「此乃今後國家存亡之關鍵所在,我如失敗,將成為國家民族千古罪人矣。」

工研院與半導體計畫

[编辑]

為挽回各界對台灣經濟的信心,1972年開始,蔣經國內閣開始一連串的經濟發展計畫。1973年,擔任經濟部長的孫運璿建議仿效韓國的「科技研究院」,成立以政府資金為主的半官方機構工業技術研究院,以財團法人的方式突破政府法規限制,以高薪聘請歸國學人,從事產業研發。當時立法院認為工研院乃政府出資,卻因財團法人之地位,政府並沒有管理權而大力反對,立委稱此為「化公為私」,認為此例一開,將後患無窮。孫運璿因此多方奔走,與立法院溝通,最後該案僅以勉強超過50%的同意,獲得通過。孫運璿也因此被稱為「工研院之父」。[8]

CMOS是當時RCA計畫中選定的轉移技術,也是日後集成電路的主流技術

1974年2月7日7時,孫運璿與行政院秘書長費驊和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RCA)研究室主任的潘文淵在台北市林森北路小欣欣豆漿店討論一小時後,決定將半導體產業為台灣1970年代中期之後的經濟發展重點[9][10][11],並成立工研院技術顧問委員會,自RCA技術移轉,取得了積體電路的技術。該RCA計畫需要1,000萬美元的資金,以當時台灣的經濟條件,很多人不表贊同,因此不得不由孫運璿一人扛起政治壓力,以便順利推動該計畫。[12]1977年,孫運璿協調國防部,徵用位於新竹、目前為科學園區的用地後,並於1980年代初順利完工。在竹科落成後,台灣成為當時全世界可以生產積體電路的少數地區之一。

日後工研院與半導體產業成為1980年代 - 2000年代20年間的台灣產業火車頭,今許多科技業名人均為工研院出身。如張忠謀於建立台積電前擔任過工研院院長,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等人,創業前均曾為工研院的工程師或研究員。

行政院院長

[编辑]

1978年,原行政院院長蔣經國當選總統後,隨即拔擢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院長一職(同年6月1日就任[13]),為首位於中華民國建國後出生的行政院院長。5月19日,宋美齡函電蔣經國:

「孫部長運璿担任首揆確屬適宜國家復興前途賴諸經濟計劃步伐整速為最數年來其之表現可稱卓越且所聞問均以其人謙冲侍親孝順余深為能襄助得力為慶母」[14]:606

孫運璿故居內的勳獎陳列櫃

1978年12月16日時任外交部長沈昌煥辭職獲准,總統特派行政院長孫運璿兼理外交部長。[15]

任內,孫運璿提出「臺灣地區許多極具觀光價值之天然資源遭受損害,應採取有效措施予以維護」,隨即在1979年4月行政院院會通過「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其中指定玉山墾丁雪山大霸尖山太魯閣蘇花公路東部海岸公路等地區為國家公園預定區域,並指示內政部應積極辦理。於1980年,國家公園之規劃設立首次被列為政府重要施政計畫之一,並首次獲得政府正式編列共計345萬元之規劃建設國家公園經費。主要以原訂之墾丁國家公園為規劃對象,加上當時內政部長張豐緒,係屏東人,對墾丁一帶極為熟悉,本身熱愛山林,對自然保育及國家公園之推動積極熱心,是爾後墾丁國家公園得以在萬難中,優先規劃設立之主因。墾丁國家公園最終於1982年9月1日正式成立,台灣首座國家公園終告誕生。[16]

而當時對於中華民國經濟及國際情勢風風雨雨的1970年代,孫運璿任行政院長的第一個挑戰是中美斷交事件。當時孫運璿除了以愛國捐獻活動來化解民間對美國與政府的不滿,並宣佈開放國民自由出國觀光的政策如期施行,新竹科學園區也依照預定計畫,於中美斷交十日後開工,吸引許多台灣旅外科技人士回國創業,希望藉此挽回國民對國家的信心,孫運璿本人也運用他在美國及國際間所佈下的人脈維持住中美關係,並推動美國國會於1979年通過臺灣關係法,讓中美雙方在斷交後依然保持實質關係。同時,在1979年初,孫運璿頂住中美剛剛斷交的壓力,開放國民出國觀光,當年即超過了30萬人人次。

在兩岸關係上,孫運璿對中共仍持強硬反對態度,1979年1月12日,他表示「共匪所謂的和談,乃是他們階級鬥爭的另一種形式,說穿了就是『誘降』的策略運用…歷史告訴我們,相信共產黨謊言的人,都只落得悲慘的下場。波羅的海三國的被蘇俄併吞、大陸的淪陷、越南的淪亡,都是我們記憶猶新慘痛的教訓。今天我們不能做一個為自由而奮戰的鬥士,明天我們就會淪為漂流海上的難民。」[17]

同年12月,台灣爆發美麗島事件,國民黨政府借由事端大量剷除台灣反對黨力量。孫運璿雖是技術官僚出身,卻也不免捲入此政治事件。例如在立法院接受黨外立法委員的質詢,曾說[18]:「高雄暴力事件絕非官民衝突事件,而是少數分裂分子毆打執行公務的憲兵與警察。……根據軍事審判機關起訴書,其中八名有叛亂罪嫌,依法軍事審判;其餘無叛亂罪嫌者,全交由司法審判。本案現在已進入司法程序之中,行政部門自當尊重司法獨立,由司法單位依法辦理。」此立場成為了他日後被民進黨攻擊的原因之一[來源請求]

1982年,針對經濟發展帶來的城鄉差距與貧富不均,孫運璿內閣團隊推出了「全面加強基層建設,提高農民所得方案」,以兩百億的資金,縮短農民與非農民所得的差距,並加強農村福利設施,提高農民生活水準[19]。而孫運璿這時經常輕車簡從,四處察看工程進度,也因而累積了不少的民間聲望,受到許多基層百姓的支持。

在兩岸關係方面,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的「三不立場」,在1980年代初已漸難說服國際。1981年6月10日,中華民國與美國的大陸學者會議閉幕茶會召開,孫運璿在致詞中提出,海峽兩岸的問題是「中國問題」而不是「台灣問題」,即中國大陸人民應否長期生活在共黨統治之下的問題、自由世界願意有一個唯我獨尊的共黨中國還是一個愛好和平的非共中國的問題。孫運璿還引用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名言「美國絕不恐懼談判,但絕不在恐懼中談判」來回應「三不立場」,被外界認為是兩岸政策的重大突破,但亦遭到了保守派人士的抨擊。

在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灣在貨幣穩定與通貨膨脹不算嚴重的情況下,國民所得從1977年的1182元,在六年內將近翻了三翻到1984年的3134元,而此期間超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為世界第一,引此也被譽為-台灣經濟奇蹟,更是躍居了亞洲四小龍之首。

接班之說

[编辑]

1984年2月15日,國民黨二中全會提名蔣經國與李登輝為總統與副總統候選人,後成為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於此之前台北政壇一度認為孫運璿為副總接班人選,但蔣經國總統卻在二中全會當天下午提名副總統人選為李登輝[20],孫運璿則是續任行政院院長。2月16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李登輝同志各方反應亦深以為得人」[21]:402

有說法稱蔣經國當時屬意孫運璿擔任接班人。如根據時任參謀總長郝柏村的日記記載,當年3月31日蔣經國召見時,曾對他說「孫院長排在中常委第三名,原意就是準備擔任下屆總統的」,並有「由於孫院長既能奉行總統原則與政策,又深得人心,總統謂原擬培養為下任總統」等記載[22]。又如「有一天,經國先生在大直官邸曾對我說,讓孫運璿再任六年行政院長,歷練更豐厚,六年之後,就可以選總統,[23]於國、於民都是很好的福祉」。

但關於接班之說各界另有各種不同解釋與看法。[20][24]

中風

[编辑]
中風後的孫運璿(左)與總統蔣經國攝於總統府

1984年2月24日凌晨2點多,孫運璿正在書房內準備第二天在立法院的施政報告,因突發腦溢血(中風)倒地,事後緊急送往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小組研判後提出,馬上開刀可以停止出血,但因孫得過心臟病且有輕微糖尿病,故而會有生命危險,家屬當場沒有決定開刀。早上8時許,蔣經國總統到醫院探視後即召心臟權威、蔣中正總統貼身醫師余南庚博士從美國火速返台,最後還是決定開刀,但也因為此舉延誤了開刀時機[1]:263-265。2月26日,蔣經國函電宋美齡:

「孫院長運璿同志二十四日清晨發現腦溢血症狀隨即進入榮總治療二十五日晚間病情轉趨惡化經醫師會商於今二十六日清晨二時進行手術由外科部主任沈力揚主持尚稱順利刻正觀察恢復中謹肅報聞敬叩福安兒」[21]:405

自此孫運璿失去部分語言及雙手活動能力,而且下半身無法行動。不久之後,即以健康原因辭卸行政院長職務,被蔣經國聘為總統府資政,從而淡出政壇。

晚年

[编辑]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中風後的孫運璿仍偶有露面,但需以輪椅代步,身體虛弱,只有偶爾出席公益活動和國民黨活動,[25]他曾拍攝公益廣告呼籲大家注意自身健康,按時量血壓,他也是董氏基金會的名譽顧問。1996年,孫運璿的舊同事與舊部屬如徐立德等人共同成立了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由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徐立德擔任董事長,並由孫運璿在「科技發展方案」時,在半導體等產業培養出來的企業家如當時台電公司董事長張鍾潛,中興工程公司董事長張斯敏聯華電子公司董事長曹興誠台積電公司董事長張忠謀等人擔任董事的職務。一開始基金會以表揚優秀公務員為主,後來也擴及了公共政策的研究、舉辦研討會、發表論文、出版刊物等事業[26]

因為政績斐然,即使失去部分行動能力及淡出政壇的孫運璿,仍常被視作國民黨選舉時匯聚選票的重要人物之一,民進黨執政以後,也一直被續聘為總統府資政一職。除此之外,連戰四年內的兩次總統競選活動過程中,雖然言語不便也抱病站台助選。2005年之後,因病情不復樂觀,孫運璿就相當少出現於公眾場合。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活動,是2005年8月16日出席馬英九領取國民黨主席當選證書之儀式。[27]

孫運璿於2006年1月30日因呼吸困難送往台大醫院轉到台北榮總,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併發急性心臟衰竭及急性肺水腫;2月2日,曾一度發生心跳停止,後經搶救恢復心跳;2月14日晚上,出現敗血性休克現象;於2月15日0時33分,不幸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壽92歲。

孫運璿逝世後,靈堂設於榮總介壽堂,供民眾哀悼,總統陳水扁頒發褒揚令給予褒揚: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耿介惇篤,智慮精誠。早歲卒業哈爾濱工業大學,試新硎於電廠興建,投身展志,茂實英聲;抗戰勝利,來臺參與搶救電源設施,承命戮力回覆發電網路,宵旰圖治,協濟時艱。嗣歷任臺灣電力公司總經理、交通部部長暨經濟部部長等職,精勤碩畫,推動國家十大建設;灼見嘉謀,締造產業轉型契機,槃才雄略,令譽彌彰。於行政院院長任內,經略國事,措置裕如。尤以遏阻外交困境,因應能源危機;凝聚國家發展共識,建構精密科技榮景,廉勤布政,務實求新;嘉猷奕世,聿昭遐方。晚歲膺聘總統府資政,雖攖疾有年,猶關懷國是,矜恤民瘼,永留遺愛。綜其生平,奠懋遷籌策之宏規,開臺灣奇蹟之先河,上德若谷,典範長存。梁木其傾,愴悼曷亟,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元勛之至意。

[28]

2月25日由總統府指示以國喪大禮辦理治喪事宜,由前副總統連戰擔任主祭,覆以中華民國國旗國民黨黨旗,時任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及五院院長皆前往致祭。公祭結束後火化,骨灰安葬於基隆市七堵區欣欣安樂園

家庭

[编辑]
孫運璿夫婦
配偶

其妻俞蕙萱,在1947年,兩人在上海結婚。兩人一共育有四名兒女。[1]:66

子女

軼事

[编辑]
孫運璿外訪時獲贈的沙烏地阿拉伯彎刀和洛杉磯市鑰

年輕時的孫運璿,估計自己能做到山東省建設廳廳長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1947年,孫運璿結婚三天後,與其父孫蓉昌短暫至台灣小住,孫蓉昌後因家鄉戰事急迫而趕回山東,父子在基隆港一別後再未見面[1]:66。14年後,孫運璿輾轉打聽到父親去世,雖然身在台灣,仍然留鬚戴孝百日,表示為人子的悲哀。1967年,孫運璿宣誓就職交通部長當天下午,在家裏院子的樹下,設下父親靈位,焚香默禱,感謝父親的教養之恩。

孫運璿中年以後出國訪問,妻子俞蕙萱總讓他先稱量體重。但是孫運璿在國外止不住饞,直到回國之前幾日,方才開始少吃,以對妻子有個交代。

自1984年孫運璿中風以來,獲蔣經國聘為有給職資政,由李登輝至陳水扁,三朝元首皆予聘任,資政本無官舍配置,但三任總統予特許照顧,成為總統府有給職資政二十多年,每月有薪水、司機、護士、安全人員,並且長期居住於政府宿舍[29]

此外,據孙运璿科技·人文纪念馆說明,其亦喜食冰淇淋麥當勞

傳記

[编辑]

天下雜誌獲得孫運璿的授權,籌畫寫作「孫運璿傳」,於1989年4月10日出版。這本十萬言的詳實傳記,同時觀察了四分之三個世紀以來的中國變動[30]

施政評價

[编辑]

正面評價

[编辑]

積體電路技術轉移

[编辑]

孫運璿在部長任內推動的積體電路技術轉移案,雖然耗費了一千萬美元來完成,日後卻為台灣創造了一兆新臺幣以上的年產值,堪稱最正確的決策。

渡過石油危機

[编辑]

而台灣在石油危機事件中,經濟不但沒有因此崩盤,反而蒸蒸日上,外匯存底迅速累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孫運璿也可說功不可沒。

黨外運動人士也讚賞

[编辑]

台灣黨外運動的先驅康寧祥說:「他是國民黨裏少數一、兩位『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官員,所以他上任一年內,除經濟外,不質詢他任何問題。他不懂政治,問他政治問題,對他不公平。」

民調最高政治人物

[编辑]

因為瑕不掩瑜的施政成績與極高民間聲望,孫運璿普遍受臺灣各界景仰。例如2003年間,《天下雜誌》針對歷年的台灣政治人物以中小學教師與家長為對象展開民調,曾經委由《天下雜誌》出版自傳的孫運璿被評定為品格操守最佳的政治人物。於該統計數據中,他所獲得之正面指數,不但高於蔣經國,比起千禧年初台灣朝野最熱門的政治人物如連戰宋楚瑜呂秀蓮陳水扁等人,更是超前許多。

不同陣營領導人也致意

[编辑]

孫運璿過世後,時任總統的陳水扁與副總統呂秀蓮也透過新聞稿表達慰問之意。總統府新聞稿稱「孫資政為國奉獻一生,不僅親自參與台灣超過半世紀的改革、建設與進步,擔任經濟部長及行政院長期間,更推動多項經濟與交通建設,奠定台灣經濟發展重要基礎,協助締造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與李國鼎堪稱台灣經濟推手;即使晚年身體不適,仍十分關心國事,善盡針砭,令人感佩。」兩人並親自前往靈堂致意。[31]

負面評價

[编辑]

八大科技

[编辑]

部分學者認為孫運璿的施政策略當中,許多是錯誤的。譬如1982年,孫運璿為加速台灣科技發展,明訂了「自動化、資訊、材料、能源、生物技術、雷射、肝炎防治、食品加工」等八大重點科技,執行方式在當時就受到質疑。這些質疑包括政府投資補助的對象良莠不齊,八大科技的範圍過於廣泛等。「有的似乎是在科技界多數人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少數人『悄悄』列入的。……這種『本末倒置』的決策方式,已足令人吃驚。」[32]

汽車工業

[编辑]

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指出,李登輝日本豐田汽車合作發展汽車工業的方案條件不錯,但孫運璿等官員要求過高自製率及保護主義,改與條件更差的美國福特汽車合作,台灣的汽車工業直至國民黨放棄後才開始發展。所以林濁水指稱此政策反而造成汽車工業發展的不充分。[33]

不重視環保

[编辑]

而任內專注經濟成長不夠重視環境保護的做法、也令後人有攻擊點。前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臺南市長許添財即曾憶及其在文大授課時,一名日本教授曾批評台灣政府不重視環保,但被孫運璿回以「台灣目前還很窮,不必考慮這些」。[34]

自責沒做好人文教育

[编辑]

孫運璿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公職生涯中最感遺憾的是,在經濟部長任內太專注於經濟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提升,以致今日台灣出現這麼多亂象。[35]晚年的孫運璿,總是痛心於社會金錢觀至上,年輕人功利主義,他自問「是不是我們那一輩對經濟發展走得太急了」,還表示「那時候我建議教育部、新聞局共同做。教育部我建議修改小學教科書內容,把儒家思想慢慢引進小學裏面。大眾傳播界,我建議宋局長成立公共電視台,慢慢介紹我國固有文化。公共電視到現在還沒有做起來,做的東西我看了,離復興文化還遠,做的不夠。」。

紀念

[编辑]

孫運璿現象

[编辑]

2006年2月,從孫運璿過世至今,在臺灣掀起了一陣懷念孫運璿的風潮[36][37][38]。許多中國國民黨或是民主進步黨的政治人物,對於孫運璿都是讚譽有加[39],公祭時數千民眾參與公祭,許多科技人更視孫運璿為台灣科技產業之父,紛紛撰文紀念孫運璿。

註釋

[编辑]
  1. ^ 由於健康因素於1984年2月24日辭職,時任副院長邱創煥代理院長
  2. ^ 2.0 2.1 璿(注音:ㄒㄩㄢˊ),音同「玄」,根據中國大陸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璿」歸納作在「璇」的異體字,因此於中國大陸相關報導,經常被寫作「孫運璇」。
  3. ^ 官方公布名為「孫運璇[註 2]舊居」[40]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孫運璿傳》,楊艾俐著,天下雜誌社,1989年4月10日初版,ISBN 978-957-9079-01-3
  2. ^ 邱創煥. 公忠體國、勤政愛民的孫前院長. 傳記文學. 2006年5月, 88 (5): 45–49. ISSN 1234-5679. 
  3. ^ 預科三年、大學四年
  4. ^ 全球最受敬重的企业执行长——记台积电新任总经理蔡力行. 《宁波帮》杂志. 香港宁波帮杂志社有限公司. [2013年5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日) (中文(简体)). 2013-07-02 archive[永久失效連結]
  5. ^ 5.0 5.1 林蘭芳. 戰後初期資源委員會對台電之接收(1945-1952) ─以技術與人才為中心 (pdf).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2013年3月, (79): 89–135 [2015-09-10]. ISSN 0578-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9). 
  6. ^ 東森新聞 台灣啟示錄 - 孫運璿. [201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0). 
  7. ^ Architect of Taiwan's industrial revolution. Smart Grid. 2006-02-25 [2010-04-28] (英语). From 1946 to 1964 Sun worked for Taiwan's electric utility, rising from senior engineer to president. He then worked for three years a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general manager of the Electricity Corporation of Nigeria, shortly after the African country became independent. [失效連結]
  8. ^ 「沒有孫運璿的邀請 張忠謀:1985不會回台!」,2006年2月15日,中廣新聞
  9. ^ 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台灣IC產業夢想的起點. 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2021-02-28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10. ^ 從小欣欣豆漿店到鼎泰豐小籠包 — 三十年來台灣產業的再出發. 新浪部落. [2021-02-28]. 
  11. ^ 工研院1982開始延攬張忠謀 1985回台 1987台積電成立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20210227, [2021-02-28] (中文(中国大陆)) 
  12. ^ 曹興誠的霸氣 打造聯電的霸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6年1月1日,聯合新聞網
  13. ^ 魏鏞. 方案內閣前瞻領導. 《遠見雜誌》1994年1月號第091期. [2016-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14. ^ 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上),台北「國史館」出版,2009年,ISBN 978-986-01-9590-3
  15. ^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普及版. twstudy.iis.sinica.edu.tw. [2022-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16. ^ 資料來源:台灣的國家公園:認識國家公園. [200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0). 
  17. ^ 國共和談的死局:求求放過台灣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李禎祥,民報
  18. ^ 孫運璿對時任立法委員許世賢的答詢內容,節錄自1980年3月1日聯合報
  19. ^ 七十一年全國農業會議開幕典禮致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82年6月21日
  20. ^ 20.0 20.1 李登輝、國史館. 見證台灣:蔣經國與我. 允晨文化. 2004年5月13日 [2013年4月6日]. ISBN 95703297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2月26日) (中文(臺灣)). 
  21. ^ 21.0 21.1 周美華、蕭李居編:《蔣經國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下),台北「國史館」出版,2009年
  22. ^ 郝柏村:《八年參謀總長日記》,頁505
  23. ^ 風雨中的舵手-孫運璿 (郝柏村的受訪片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影片0.34秒畫面
  24. ^ 周玉蔻. 編造蔣經國接班人. 自由時報. 2006-02-16 [201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 
  25. ^ 風雨中的舵手-孫運璿. [2010-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26. ^ 孫運璿學術基金會簡介.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7). 
  27. ^ 忠黨!孫運璿晚年常為國民黨奔走. TVBS. 2006-02-03 [201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8). 
  28. ^ 褒揚令 (總統府資政、前行政院院長孫運璿). 行政院. 2006-02-24 [201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29. ^ 孫運璿家屬 未被要求提前搬離。. 大紀元自由時報. 2006-03-18 [201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0). 
  30. ^ 孫運璿傳|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21-12-23] (中文(臺灣)). 
  31. ^ 「台灣推手走了 扁呂同聲致哀」,2006年2月15日,聯合報
  32. ^ 1983年3月15日,聯合報
  33. ^ 趙耀東神話. 蘋果日報 (台灣). 2004-02-05 (中文(繁體)). 
  34. ^ 許添財:環保做不好 代表總統昏庸[永久失效連結](中華日報)
  35. ^ 中國時報 1997/03/27
  36. ^ 楊艾俐. “孫運璿 永遠的領導人”. 天下雜誌 ((授權刊登中時行銷知識庫)). 2006-02-15, (第340期). 二十年,孫運璿雖然遠離政治,但是他帶領台灣走過艱困時代……春節中,孫運璿心肌梗塞,住院急救,這位二十一年前因突然中風而退隱政壇的前行政院長,忽然從人們記憶中活躍起來。……全國朝野和人民一致的關懷和祝福。歷史已經肯定了他對台灣的貢獻 [永久失效連結]
  37. ^ 天下雜誌編輯部. “人生的短暫交會”. 天下雜誌. 2006-03-01, (第340期): 頁56-59. 02-16-06 23:53一篇由陳維斌發表的文章「人生的短暫交會」,引發了一連串感人的故事……“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當全班交了這份作業的時候,周老師就把他裝進一個牛皮紙袋中,寄到了行政院”……“孫院長,台灣交給我們,您安心的走吧!相信我們這一代,會繼承您的風範” [永久失效連結]
  38. ^ SelenaThomas. “悼念孫運璿先生:化作春泥更護花” (插圖剪報). 心靈角落-無名小站. 2006-03-02 [2006-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3). 我們見到了孫先生的公子孫一鴻老師…講起網路上許多人對父親的感念…問起了孫奶奶的情況… 
  39. ^ 韩最尊敬政治人不是蒋经国是他?网:这人不简单!. [2019-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40. ^ 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15-06-24 [2023-05-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7-06).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沈怡
交通部部長
第七任
1967年12月11日—1969年10月2日
繼任:
張繼正
前任:
陶聲洋
經濟部部長
第十三任
(由工商部開始起算)
1969年10月29日—1978年6月1日
繼任:
張光世
前任:
徐慶鐘(代理)
正任:
蔣經國
行政院院長
第十任
1978年6月1日—1984年2月24日
繼任:
邱創煥(代理)
正任:
俞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