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长沙国: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3个用户的5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otheruses|subject=在长沙的诸侯国或藩国|other=在长沙的同时期交替存在的行政机构|長沙郡}}
{{Unreferenced|date=2006年9月}}
'''長沙國''',是[[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的諸侯封國之一。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正式称[[皇帝|帝]],建立[[西汉]][[中国朝代|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西汉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长沙国'''是[[西汉]]、[[晉朝]]、[[劉宋]]、[[南齊]]、[[南梁]]、[[明朝]]时[[湖南历史]]上出现的一个[[诸侯]]封国。


[[File:汉高帝十二年郡国.png|thumb|長沙國位於西汉帝國内的位置(前195年)]]
==综述==
[[File:“长沙相印章”封泥.jpg|thumb|「长沙相印章」[[封泥]]]]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高祖]][[刘邦]]正式称[[皇帝|帝]]建立[[西汉]][[中国朝代|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西汉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的[[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西漢長沙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辖境,将秦长沙[[郡]]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 (西汉)|临湘县]]”作为[[首都|国都]]。[[汉代]]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所封[[诸侯]][[王国]]、侯国全部废除;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县改名“[[抚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6年([[建武 (东汉)|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劉興 (長沙王)|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湖|洞庭]]以南的局势,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历史|历史学]]上将汉朝长沙国划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西漢]]長沙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朝|秦代]][[长沙郡]]辖境,将秦长沙[[郡]]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首都|国都]]。[[汉朝]]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汉朝时期,长沙国为当时的直属朝廷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即行政级别与同时期的“[[西汉行政区划|郡]]”相同。但“国”相比“郡”来说,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并且国有立王。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所封[[诸侯]][[王国]]、侯国全部废除;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县改名“[[抚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湖|洞庭]]以南的局势,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历史|历史学]]上将汉朝长沙国划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汉朝之后,在[[六朝]]时期长沙国继续分封。
[[汉朝]]时期,长沙国为当时的直属朝廷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即行政级别与同时期的“[[西汉行政区划|郡]]”相同。但“国”相比“郡”来说,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并且国有立王。


==吴氏长沙国==
==西汉==
===吴氏长沙国===
[[长沙]]城([[临湘]]古城)作为长沙国藩都,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水经注]]》记载,临湘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废除。
[[长沙]]城([[临湘]]古城)作为长沙国藩都,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水经注]]》记载,临湘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废除。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臣服于朝廷,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消,唯独吴氏长沙国自始至终效忠[[朝廷]]就是淮南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之[[女婿]])反叛,长沙王[[吳臣 (西漢)|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前157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吴氏长沙国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丞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本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臣服于朝廷,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彭越]]、[[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在[[滅異姓王風潮]]中被漢朝[[朝廷]]滅除,唯独吴氏长沙国因為勢力狹小,又死命效忠,得以被[[漢高祖]]與[[呂后]]放過。就是淮南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之[[女婿]])反叛,长沙王[[吳臣 (西漢)|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謀殺]]了他姐夫英布


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7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吴氏长沙国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國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本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
'''吴氏长沙国君主(长沙王)列表'''

====長沙王====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EFECD1"| <small>西漢長沙國(前202年—前157年)</small>
|- bgcolor="#F2F2F2"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傳位 || width="70" align ="center"|諡號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70" align ="center"|傳位 || width="70" align ="center"|諡號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75" align ="center"|在位年數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width="80" align ="center"|备注
|-
|-
| align ="center"| <small>第1代 </small>||<small>長沙文王</small>||<small>[[吳芮]]</small>||<small>[[前202年]]</small>
| align ="center"| <small>第1代 </small>||<small>長沙文王</small>||<small>[[吳芮]]</small>||<small>1年</small>||<small> 前202年 </small>||<small>异姓王</small>
|-
|-
| align ="center"| <small>第2代 </small>||<small>長沙成王</small>||<small>[[吳臣 (西漢)|吳臣]]</small>||<small>[[前201年]][[前193年]]</small>
| align ="center"| <small>第2代 </small>||<small>長沙成王</small>||<small>[[吳臣 (西漢)|吳臣]]</small>||<small>8年</small>||<small> 前201年-前193年</small>||<small>吳芮子</small>
|-
|-
| align ="center"| <small>第3代 </small>||<small>長沙哀王</small>||<small>[[吳回]]</small>||<small>[[前193年]][[前186年]]</small>
| align ="center"| <small>第3代 </small>||<small>長沙哀王</small>||<small>[[吳回 (西漢)|吳回]]</small>||<small>7年</small>||<small> 前193年-前186年</small>||<small>吳臣子</small>
|-
|-
| align ="center"| <small>第4代 </small>||<small>長沙共王</small>||<small>[[吳右]]</small>||<small>[[前186年]][[前178年]]</small>
| align ="center"| <small>第4代 </small>||<small>長沙共王</small>||<small>[[吳右]]</small>||<small>8年</small>||<small> 前186年-前178年</small>||<small>吴回子</small>
|-
|-
| align ="center"| <small>第5代 </small>||<small>長沙靖王</small>||<small>[[吳著]]</small>||<small>[[前178年]][[前157年]]</small>
| align ="center"| <small>第5代 </small>||<small>長沙靖王</small>||<small>[[吴著|吳著]]</small>||<small>22年</small>||<small> 前178年-前157年</small>||<small>吳右子</small>
|}
|}


==刘氏长==
====長太傅====
*孔□,字子襄,魯郡魯人,漢初在任。<ref>《[[汉书|漢書]]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ref>
[[前156年]][[汉文帝|文帝]]之子[[汉景帝|景帝]]继位,于次年([[前155年]])重置长沙国,封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史称“刘氏长沙国”。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自[[前155年]]封地,到[[前145年]],随着朝廷对诸侯藩国管理体制的改变,长沙国的辖地大为缩小,已经析出[[桂阳]]郡和[[零陵]]郡,仅有[[临湘]]、罗、[[下集]]、[[益阳]]、[[连道]]、[[湘南]]、[[安城]]、[[烝阳]]、[[茶陵]]、攸、[[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藩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賈誼,河南洛陽人,[[漢文帝]]時在任。<ref>《[[后汉书|後漢書]] 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ref>


====長沙丞相====
刘发在[[前142年]]回[[长安]]向[[汉景帝]]祝寿而跳舞时,“但张袖小举手”,令景帝非常奇怪。刘发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于是将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地重新划与长沙国管辖,使长沙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最大,控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全部地区,[[湖北]]、[[贵州]]、[[广西]]、[[广东]]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利蒼]],[[刘邦|漢高帝]]、[[漢惠帝|惠帝]]時在任。


===刘氏长沙国===
“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王至[[西汉]]灭亡[[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国祚]]延绵164年。后[[东汉]][[汉光武帝|光武帝]]又在[[建武]]三年(26年)恢复长沙国,封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12年后废长沙国,贬刘兴为[[临湘侯]]。
前156年[[汉文帝|文帝]]之子[[汉景帝|景帝]]继位,于次年(前155年)重置长沙国,封[[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史称“刘氏长沙国”。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自前155年封地,到前145年,随着朝廷对诸侯藩国管理体制的改变,长沙国的辖地大为缩小,已经析出[[桂阳郡]]和[[零陵郡]],仅有[[临湘县 (古代)|临湘]]、[[罗县|罗]]、[[下隽县|下隽]]、[[益阳县|益阳]]、[[连道县|连道]]、[[湘南县|湘南]]、[[安城县|安城]]、[[烝阳县|烝阳]]、[[茶陵县|茶陵]]、[[攸县|攸]]、[[昭陵縣|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藩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刘发在前142年回[[长安]]向[[汉景帝]]祝寿而跳舞时,“但张袖小举手”,令景帝非常奇怪。刘发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于是将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地重新划与长沙国管辖,使长沙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最大,控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湖南]]全部地区,[[湖北省|湖北]]、[[贵州省|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广东省|广东]]和[[江西省|江西]]的部分地区。
'''刘氏长沙国君主(长沙王)列表'''
*第一任:[[刘发]]
*第二任:戴王(一作康王)[[刘庸]]
*第三任:顷王[[刘鲋鮈]]
*第四任:剌王[[刘建德]]
*第五任:炀王[[刘旦]]
*第六任:孝王[[刘宗]]
*第七任:缪王[[刘鲁人]]
*第八任:[[刘舜]]
*第九任:[[刘兴]]


“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王至[[西汉]]灭亡[[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国祚]]延绵164年。
==司馬氏长沙国==
[[晉朝]][[太康]]十年([[289年]])[[晉武帝]]重置长沙国,封[[司馬乂]]為長沙王,不久又被貶爲常山王,長沙國絕封。[[晉惠帝]][[永寧]]元年([[301年]])復封長沙王。[[304年]]司馬乂死,諡為'''厲'''。後於[[永嘉]]三年([[309年]]),晉懷帝以其子[[司馬碩]]嗣封長沙王,至[[劉聰]]掠奪[[洛陽]]時沒。


====長沙王====
'''司馬氏长沙国君主(长沙王)列表'''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第一任:厲王[[司馬乂]]
|-
*第二任:[[司馬碩]]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EFECD1"| <small>漢朝長沙國(前155年—37年)</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傳位 || width="70" align ="center"|諡號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75" align ="center"|在位年數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width="80" align ="center"|备注
|-
| align ="center"| <small>第1代 </small>||<small>長沙定王</small>||<small>[[劉發]]</small>||<small>28年</small>||<small> 前155年-前127年</small>||<small>景帝第七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2代 </small>||<small>長沙戴王</small>||<small>[[劉庸]]</small>||<small>27年</small>||<small> 前127年-前100年</small>||<small>劉發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3代 </small>||<small>長沙頃王</small>||<small>[[劉鮒鮈|劉鮒鮈/劉附朐]]</small>||<small>17年</small>||<small> 前100年-前83年</small>||<small>劉庸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4代 </small>||<small>長沙剌王</small>||<small>[[劉建德]]</small>||<small>34年</small>||<small> 前83年-前49年</small>||<small>劉鮒鮈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5代 </small>||<small>長沙煬王</small>||<small>[[劉建德#子孙|劉旦]]</small>||<small>2年</small>||<small> 前49年-前47年</small>||<small>劉建德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6代 </small>||<small>長沙孝王</small>||<small>[[劉建德#子孙|劉宗]]</small>||<small>3年</small>||<small> 前45年-前42年</small>||<small>劉建德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7代 </small>||<small>長沙繆王</small>||<small>[[劉建德#子孙|劉魯人]]</small>||<small>49年</small>||<small> 前42年-7年</small>||<small>劉宗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8代 </small>||<small>長沙王</small>||<small>[[劉舜 (長沙王)|劉舜]]</small>||<small>2年</small>||<small> 7年-9年</small>||<small>劉魯人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8代 </small>||<small>長沙公</small>||<small>[[劉舜 (長沙王)|劉舜]]</small>||<small>2年</small>||<small> 9年-10年</small>||<small>劉魯人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第9代 </small>||<small>長沙王</small>||<small>[[劉建德#子孙|劉兴]]</small>||<small>11年</small>||<small> 26年-37年</small>||<small>劉舜子</small>
|}


==刘氏长==
====長太傅====
*申章昌,字曼君,除人,西漢時在任。<ref name=cs/>
[[劉宋]]時封[[劉道憐]]為長沙王。


==蕭氏长==
====長內史====
*繆生,東海蘭陵人,[[漢武帝]]時在任。<ref name=cs>《漢書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ref>
[[南齊]]時封[[蕭晃]]為長沙王。
[[南梁]]時追封[[蕭懿]]為長沙王,以其子[[蕭淵業]]嗣封長沙王。


==朱氏长沙国==
==东汉==
[[东汉]][[汉光武帝|光武帝]]又在[[建武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恢复长沙国,封刘舜之子[[劉建德|刘兴]]为长沙王,12年后废长沙国,贬刘兴为[[临湘侯]]。
[[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8年]])時封吉端王[[朱載均]]子[[朱翊鋋]]為長沙王。


==西晋==
'''朱氏长沙国君主(长沙王)列表'''
[[西晋]]统一中国后沿袭汉代分封制。289年([[太康 (西晋)|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以郡为国。
{{明朝諸王列表/長沙國}}


其子[[司马硕]]308年继为长沙王,311年被[[刘聪]]所杀。
==相关条目==

*[[潭州]]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1E90FF"| <small>長沙國(289年—291年,301年—303年,308年—311年)</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代數 || width="159" align ="center"|封爵 || width="80" align ="center"|謚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120" align ="center"|備註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王</small>||<small>厲王</small>||<small>[[司馬乂]]</small>||<small>289年—291年</small>||<small>晉武帝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徙封常山,後復</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王</small>||<small>厲王</small>||<small>[[司馬乂]]</small>||<small>301年—303年</small>||<small>晉武帝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伏誅,國除;後復</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2</small>||<small>長沙王</small>||<small></small>||<small>[[司馬碩]]</small>||<small>308年—311年</small>||<small>司馬乂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沒於劉聰,國絕</small>
|}

==東晉==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C0C0C0"| <small>長沙國(329年—403年,404年—420年)<ref>《[[晋书|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ref><ref>《晉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ref><ref>《晉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ref></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以平蘇峻之功封,食邑3000戶</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代數 || width="159" align ="center"|封爵 || width="80" align ="center"|謚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120" align ="center"|備註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郡開國公</small>||<small>桓公</small>||<small>[[陶侃]]</small>||<small>329年—334年</small>||<small></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small>||<small>長沙世子</small>||<small>愍悼世子</small>||<small>[[陶瞻]]</small>||<small></small>||<small>陶侃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2</small>||<small>長沙郡開國公</small>||<small></small>||<small>[[陶弘]]</small>||<small></small>||<small>陶瞻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3</small>||<small>長沙郡開國公</small>||<small></small>||<small>[[陶綽之]]</small>||<small>?—403年</small>||<small>陶弘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楚受禪,降封臨湘縣開國公;晉匡復,復爵</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3</small>||<small>長沙郡開國公</small>||<small></small>||<small>[[陶綽之]]</small>||<small>404年—?</small>||<small>陶弘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4</small>||<small>長沙郡開國公</small>||<small></small>||<small>[[陶延壽]]</small>||<small>?—420年</small>||<small>陶綽之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宋受禪,降封醴陵縣開國侯</small>
|}

==南朝宋==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1E90FF"| <small>長沙國(420年—479年)丨食邑5000戶</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代數 || width="159" align ="center"|封爵 || width="80" align ="center"|謚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120" align ="center"|備註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景王</small>||<small>[[劉道鄰]]</small>||<small>420年—422年</small>||<small>宋孝帝第二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2</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成王</small>||<small>[[劉義欣]]</small>||<small>424年—439年</small>||<small>劉道鄰長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3</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悼王</small>||<small>[[刘瑾 (刘宋)|劉瑾]]</small>||<small>?—453年</small>||<small>劉義欣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4</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small>||<small>[[劉纂 (南朝)|劉纂]]</small>||<small>?—479年</small>||<small>劉瑾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齊受禪,國除</small>
|}

==南朝齊==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D94DFF"| <small>長沙國(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代數 || width="159" align ="center"|封爵 || width="80" align ="center"|謚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120" align ="center"|備註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威王</small>||<small>[[蕭晃]]</small>||<small>479年—490年</small>||<small>齊高帝第四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2</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small>||<small>蕭子某</small>||<small>?—502年</small>||<small>蕭晃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梁受禪,國除</small>
|}

==南朝梁==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4682B4"| <small>長沙國(502年—557年)</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代數 || width="159" align ="center"|封爵 || width="80" align ="center"|謚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120" align ="center"|備註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宣武王</small>||<small>[[蕭懿]]</small>||<small>502年追封</small>||<small>梁文帝長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2</small>||<small>長沙嗣王</small>||<small>元王</small>||<small>[[蕭淵業]]</small>||<small>503年—526年</small>||<small>蕭懿長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3</small>||<small>長沙蕃王</small>||<small>章王</small>||<small>[[蕭孝儼]]</small>||<small></small>||<small>蕭淵業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4</small>||<small>長沙蕃王</small>||<small></small>||<small>[[蕭慎]]</small>||<small></small>||<small>蕭孝儼子</small>
|-
| align ="center"| <small>5</small>||<small>長沙蕃王</small>||<small></small>||<small>[[蕭韶]]</small>||<small>?—557年</small>||<small>蕭淵業弟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陳受禪,國除</small>
|}

==南朝陳==
{| cellpadding="4" cellspacing="0" style="margin: 0 0 1em 1em; border:1px solid #cccccc; text-align:center; empty-cells:show; border-collapse:collapse;" border="1"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bgcolor="#F08080"| <small>長沙國(569年—589年)</small>
|- bgcolor="#F2F2F2"
| width="70" align ="center"|代數 || width="159" align ="center"|封爵 || width="80" align ="center"|謚 || width="70" align ="center"|姓名 || width="160" align ="center"|在位時間 || width="120" align ="center"|備註
|-
| align ="center"| <small>1</small>||<small>長沙郡王</small>||<small></small>||<small>[[陳叔堅]]</small>||<small>569年—589年</small>||<small>陳宣帝第四子</small>
|-
| align ="center" colspan="6" | <small>陳亡,國除</small>
|}

==參見==
*[[长沙王]]
*[[长沙郡]]
*[[长沙郡]]
*[[长沙府]]
*[[长沙历史]]
*[[长沙历史]]
*[[湖南历史]]
*[[湖南历史]]
*[[辛追]]

==参考文献==
{{reflist}}
*{{zh-cn}}[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617144055/http://www.changsha.cn/infomation/rllsfy/t20030808_1613.htm 西汉长沙国的封立]


{{西汉行政区划|nocat}}
[[Category:湖南歷史]]
[[Category:汉朝藩国|C长]]
[[Category:汉朝藩国|C长]]
[[Category:晉朝藩国]]
[[Category:劉宋藩国]]
[[Category:南齊藩国]]
[[Category:南梁藩国]]
[[Category:明朝藩国]]
[[Category:中国古代行政区划]]

2024年11月24日 (日) 11:28的最新版本

長沙國,是西漢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的諸侯封國之一。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正式称,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时期在行政区划管理上改秦朝郡县制为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即“郡国制”。

長沙國位於西汉帝國内的位置(前195年)
「长沙相印章」封泥

西漢長沙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辖境,将秦长沙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汉代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所封诸侯王国、侯国全部废除;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县改名“抚睦县”;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遥封西汉末代长沙王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公元29年,江夏太守侯登、武陵太守王堂、长沙相韩福、桂阳太守张隆、零陵太守田翕、苍梧太守杜穆、交趾太守锡光等,相率遣使贡献,悉封为列侯,至此,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公元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历史学上将汉朝长沙国划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长沙国为当时的直属朝廷管理的一级行政区,即行政级别与同时期的“”相同。但“国”相比“郡”来说,享有很高的自治权,并且国有立王。

汉朝之后,在六朝时期长沙国继续分封。

西汉

[编辑]

吴氏长沙国

[编辑]

长沙城(临湘古城)作为长沙国藩都,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水经注》记载,临湘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废除。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臣服于朝廷,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彭越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在消滅異姓王風潮中被漢朝朝廷滅除,唯独吴氏长沙国因為勢力狹小,又死命效忠,得以被漢高祖呂后放過。就是淮南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女婿)反叛,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謀殺了他的姐夫英布。

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7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吴氏长沙国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國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本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

長沙王

[编辑]
西漢長沙國(前202年—前157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备注
第1代 長沙文王 吳芮 1年 前202年 异姓王
第2代 長沙成王 吳臣 8年 前201年-前193年 吳芮子
第3代 長沙哀王 吳回 7年 前193年-前186年 吳臣子
第4代 長沙共王 吳右 8年 前186年-前178年 吴回子
第5代 長沙靖王 吳著 22年 前178年-前157年 吳右子

長沙太傅

[编辑]
  • 孔□,字子襄,魯郡魯人,漢初在任。[1]
  • 賈誼,河南洛陽人,漢文帝時在任。[2]

長沙丞相

[编辑]

刘氏长沙国

[编辑]

前156年文帝之子景帝继位,于次年(前155年)重置长沙国,封庶子刘发为长沙王,史称“刘氏长沙国”。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自前155年封地,到前145年,随着朝廷对诸侯藩国管理体制的改变,长沙国的辖地大为缩小,已经析出桂阳郡零陵郡,仅有临湘下隽益阳连道湘南安城烝阳茶陵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藩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刘发在前142年回长安汉景帝祝寿而跳舞时,“但张袖小举手”,令景帝非常奇怪。刘发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于是将武陵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三地重新划与长沙国管辖,使长沙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最大,控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南全部地区,湖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的部分地区。

“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王至西汉灭亡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国祚延绵164年。

長沙王

[编辑]
漢朝長沙國(前155年—37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备注
第1代 長沙定王 劉發 28年 前155年-前127年 景帝第七子
第2代 長沙戴王 劉庸 27年 前127年-前100年 劉發子
第3代 長沙頃王 劉鮒鮈/劉附朐 17年 前100年-前83年 劉庸子
第4代 長沙剌王 劉建德 34年 前83年-前49年 劉鮒鮈子
第5代 長沙煬王 劉旦 2年 前49年-前47年 劉建德子
第6代 長沙孝王 劉宗 3年 前45年-前42年 劉建德子
第7代 長沙繆王 劉魯人 49年 前42年-7年 劉宗子
第8代 長沙王 劉舜 2年 7年-9年 劉魯人子
第8代 長沙公 劉舜 2年 9年-10年 劉魯人子
第9代 長沙王 劉兴 11年 26年-37年 劉舜子

長沙太傅

[编辑]
  • 申章昌,字曼君,除人,西漢時在任。[3]

長沙內史

[编辑]

东汉

[编辑]

东汉光武帝又在建武二年(26年)恢复长沙国,封刘舜之子刘兴为长沙王,12年后废长沙国,贬刘兴为临湘侯

西晋

[编辑]

西晋统一中国后沿袭汉代分封制。289年(太康十年),晋武帝封其第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以郡为国。

其子司马硕308年继为长沙王,311年被刘聪所杀。

長沙國(289年—291年,301年—303年,308年—311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沙王 厲王 司馬乂 289年—291年 晉武帝子
徙封常山,後復
1 長沙王 厲王 司馬乂 301年—303年 晉武帝子
伏誅,國除;後復
2 長沙王 司馬碩 308年—311年 司馬乂子
沒於劉聰,國絕

東晉

[编辑]
長沙國(329年—403年,404年—420年)[4][5][6]
以平蘇峻之功封,食邑3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沙郡開國公 桓公 陶侃 329年—334年
長沙世子 愍悼世子 陶瞻 陶侃子
2 長沙郡開國公 陶弘 陶瞻子
3 長沙郡開國公 陶綽之 ?—403年 陶弘子
楚受禪,降封臨湘縣開國公;晉匡復,復爵
3 長沙郡開國公 陶綽之 404年—? 陶弘子
4 長沙郡開國公 陶延壽 ?—420年 陶綽之子
宋受禪,降封醴陵縣開國侯

南朝宋

[编辑]
長沙國(420年—479年)丨食邑5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沙郡王 景王 劉道鄰 420年—422年 宋孝帝第二子
2 長沙郡王 成王 劉義欣 424年—439年 劉道鄰長子
3 長沙郡王 悼王 劉瑾 ?—453年 劉義欣子
4 長沙郡王 劉纂 ?—479年 劉瑾子
齊受禪,國除

南朝齊

[编辑]
長沙國(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戶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沙郡王 威王 蕭晃 479年—490年 齊高帝第四子
2 長沙郡王 蕭子某 ?—502年 蕭晃子
梁受禪,國除

南朝梁

[编辑]
長沙國(502年—557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沙郡王 宣武王 蕭懿 502年追封 梁文帝長子
2 長沙嗣王 元王 蕭淵業 503年—526年 蕭懿長子
3 長沙蕃王 章王 蕭孝儼 蕭淵業子
4 長沙蕃王 蕭慎 蕭孝儼子
5 長沙蕃王 蕭韶 ?—557年 蕭淵業弟子
陳受禪,國除

南朝陳

[编辑]
長沙國(569年—589年)
代數 封爵 姓名 在位時間 備註
1 長沙郡王 陳叔堅 569年—589年 陳宣帝第四子
陳亡,國除

參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漢書 卷八十一 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2. ^ 後漢書 卷二十八上 桓譚馮衍列傳第十八上》
  3. ^ 3.0 3.1 《漢書 卷八十八 儒林傳第五十八》
  4.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
  5. ^ 《晉書 卷六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6. ^ 《晉書 卷九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