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细胞分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Jackiemen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胡煜留言 | 贡献
 
(未显示59个用户的10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refimprove|time=2017-05-16T05:49:05+00:00}}
{{Otheruses|细胞分裂系列|subject=生物体的细胞分裂|other=育碧软件推出的游戏系列 }}
{{Otheruses|细胞分裂系列|subject=生物体的细胞分裂|other=育碧软件推出的游戏系列}}
{{Uncategorized|time=2011-04-17T10:45:15+00:00}}
{{confused|細胞分化}}
[[File:Three cell growth types.png|thumb|right|205px|三種細胞分裂。(由左起:原核分裂(二分法)、有絲分裂、减数分裂)]]
[[File:Three cell growth types.png|thumb|right|205px|三種細胞分裂。(由左起:原核分裂(二分法)、有絲分裂、减数分裂)]]
[[File:Kinetochore.jpg|thumb|200px|right|人類細胞的有絲分裂紡錘體圖像,綠色:微管,藍: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紅色著絲粒。]]
[[Image:Time-lapse video of dividing cells.gif|thumb|280px|right|超過42小時的細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
'''细胞分裂'''({{lang-en|cell division}})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是[[細胞週期]]的一部分。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ref>{{cite book|title=Oxford Dictionary Biology|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dictionaryofbiol0000unse_t7m3|year=2008|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cation=New York|isbn=978-0-19-920462-5|edition=6th|editor=Robert.S Hine|page=[https://archive.org/details/dictionaryofbiol0000unse_t7m3/page/113 113]}}</ref>


根据类型常可区分为[[有丝分裂]](mitosis)和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以有丝分裂尤为重要,它不改变[[染色体]]的倍数
根据类型常可区分为[[有丝分裂]](mitosis)和[[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以有丝分裂尤为重要,它不改变[[染色体]]的倍数。<ref name=mitosis>{{cite book|last=Griffiths|first=Anthony J.F.|title=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introductiontoge0000unse_e4d3|year=2012|publisher=W.H. Freeman and Company|location=New York|isbn=978-1-4292-2943-2|page=[https://archive.org/details/introductiontoge0000unse_e4d3/page/35 35]|edition=10|author2=Wessler, Susan R.|author3=Carroll, Sean B.|author4=Doebley, John}}</ref>


[[细胞]]分裂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减数分裂]](meiosis)。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倍数减半的[[生殖细胞]],即[[配子]],这是[[有性生殖]]的必要条件。
[[细胞]]分裂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减数分裂]](meiosis)。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倍数减半的[[生殖细胞]],即[[配子]],这是[[有性生殖]]的必要条件。<ref name=mitosis/>


如果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常常导致特定细胞团的增生,异生或[[肿瘤]]。严重的情况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上皮组织来源的被称为[[癌症]]。
如果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常常导致特定细胞团的增生,异生或[[肿瘤]]。严重的情况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上皮组织来源的被称为[[癌症]]。


== 原核细胞的分裂 ==
== 原核细胞的分裂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沒有很大的不同。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简单,细胞周期短,在适宜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如细菌每20分钟就可分裂一次),其分裂方式为一分二或二分裂,习惯上又称无丝分裂或直接分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简单,细胞周期短,在适宜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如细菌每20分钟就可分裂一次),其分裂方式为一分二或二分裂,习惯上又称无丝分裂或直接分裂。


== 真核细胞的分裂 ==
== 真核细胞的分裂 ==

真核细胞的分裂较原核细胞复杂的多,根据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形式不同,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真核细胞的分裂较原核细胞复杂的多,根据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形式不同,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 无丝分裂 ===
=== 无丝分裂 ===
{{main|无丝分裂}}
{{main|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曾一度被认为只在低等生物中普遍,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直接分裂,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R.Remak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观察到这种分裂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1882年,Flemming提出无丝分裂的概念。
又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曾一度被认为只在低等生物中普遍,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直接分裂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罗伯特·雷马克]](R.Remak)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观察到这种分裂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1882年,Flemming提出无丝分裂的概念。


=== 有丝分裂 ===
=== 有丝分裂 ===
{{main|有丝分裂}}
{{main|有丝分裂}}
最初称这种分裂方式为核分裂,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缍体和染色体等一系列变化,然后才出现细胞的真正分裂,所以又称为间接分裂或有丝分裂。1882年[[華爾瑟·弗萊明]]提出,还由于这种分裂方式是多细胞生物体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故又称'''体细胞分裂'''。·
最初称这种分裂方式为核分裂,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缍体和染色体等一系列变化,然后才出现细胞的真正分裂,所以又称为间接分裂或有丝分裂。1882年[[華爾瑟·弗萊明]]提出,还由于这种分裂方式是多细胞生物体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故又称'''体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连续的复杂动态过程,为叙述方便,根据形态学上的变化,按这些过程的先后顺序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高等植物和动物的有丝分裂大体相同,但也有少许区别。
有丝分裂是一连续的复杂动态过程,为叙述方便,根据形态学上的变化,按这些过程的先后顺序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高等植物和动物的有丝分裂大体相同,但也有少许区别。


==== 分裂间期 ====
==== 分裂间期 ====
高等植物和动物的分裂间期基本相同。这个时期为一个有丝分裂周期的开始。此时,[[RNA]]和[[蛋白质]]开始合成,[[DNA]]复制。
高等植物和动物的分裂间期基本相同。这个时期为一个有丝分裂周期的开始。此时,[[RNA]]和[[蛋白质]]开始合成,[[DNA]]复制。<ref>{{Cite book|title=Essentials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essentialsofhuma06edmari|last=Marieb|first=Elaine|publisher=Benjamin Cummings|year=2000|isbn=0-8053-4940-5|location=San Francisco|pages=|quote=|via=}}</ref>


==== 前期 ====
==== 前期(prophase) ====
細胞開始進入有絲分裂過程時,在光學顯微鏡下逐漸可以觀察到[[染色]]在核中聚縮(condensation)成可見的細絲,此時的染色體已經完成複製,這兩股相同的染色體稱為姊妹染色體(sister chromatid),藉由中心結(centromere)聯繫在一起。此時細胞含有四倍數的染色體,稱為4n。[[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彼此混合。到前期末期染色體已經變的較粗短。在核外的細胞質中可見到紡綞絲(microtubular spindle)形成。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而动物和一些低等植物中,[[中心粒]]复制成双并分别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細胞開始進入有絲分裂過程時,在光學顯微鏡下逐漸可以觀察到[[染色]]在核中聚縮(condensation)成可見的多個[[染色]],複製成雙的染色連結在一起此時即稱為[[姊妹染色|姊妹染色體]](sister chromatid)或[[二分體]],藉由中(centromere)聯繫在一起。此時細胞含有四倍數的染色體,稱為4a。[[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彼此混合。到前期末期染色體已經變的較粗短。在核外的細胞質中可見到紡綞絲(microtubular spindle)形成。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而动物和一些低等植物中,[[中心粒]]复制成双并分别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ref>{{Cite journal |last=Schermelleh |first=Lothar |last2=Carlton |first2=Peter M. |last3=Haase |first3=Sebastian |last4=Shao |first4=Lin |last5=Winoto |first5=Lukman |last6=Kner |first6=Peter |last7=Burke |first7=Brian |last8=Cardoso |first8=M. Cristin |last9=Agard |first9=David A. |date=2008-06-06 |title=Subdiffraction Multicolor Imaging of the Nuclear Periphery with 3D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sim_science_2008-06-06_320_5881/page/1332 |journal=Science |volume=320 |issue=5881 |pages=1332–1336 |doi=10.1126/science.1156947 |issn=0036-8075 |pmc=2916659 |pmid=18535242}}</ref>


==== 中期 ====
==== 中期(metaphase) ====
核膜完全消失不见,纺锤开始变得清晰。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别附着纺锤丝(或星射线)。着丝点受其两极拉力开始上下移动,最后两极拉力达到均衡,着丝点均排列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清晰度达到最高点。
核膜完全消失不见,纺锤开始变得清晰。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别附着纺锤丝(或星射线)。着丝点受其两极拉力开始上下移动,最后两极拉力达到均衡,着丝点均排列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清晰度达到最高点。<ref>{{cite web |url=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6/070611122252.htm |title=Researchers Shed Light On Shrinking Of Chromosomes |date=June 12, 2007 |website=ScienceDaily |access-date=2017-02-02 |archive-date=2007-06-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13174601/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7/06/070611122252.htm |dead-url=no }}</ref><ref>{{cite book|last1=Elrod|first1=Susan|title=Schaum's Outline of Genetics|date=2002|publisher=McGraw-Hill Companies,Inc|location=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sbn=9780071625036|page=8|edition=Fifth}}</ref>
==== 后期 ====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构成每个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两条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的牵引下向分别两极移动。複製的染色體與原來染色體分離成為兩條獨立染色體,平均分配至細胞兩端,细胞内的染色体在这个时期暂时加倍。
動物細胞逐漸拉長中央凹陷,植物細胞形狀不變。


==== 期 ====
==== (anaphase) ====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构成每个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两条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下向分别两极移动。複製的染色體與原來染色體分離成為兩條獨立染色體,平均分配至細胞兩端,细胞内的染色体在这个时期暂时加倍。動物細胞逐漸拉長中央凹陷,植物細胞形狀不變。<ref>{{Cite web|url=http://www.biology-pages.info/C/CellCycle.html|title=The Cell Cycle|website=www.biology-pages.info|access-date=2017-02-02|archive-date=2022-02-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210190351/https://www.biology-pages.info/C/CellCycle.html}}</ref>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开始解螺旋成为细长盘曲的染色质。同时,[[核膜]]、[[核仁]]重现。核膜把染色质包裹,出现两个新细胞核。纺锤体消失,细胞质开始分裂。植物细胞的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向两边扩散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央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为两部分。分裂期至此结束。

==== 末期(telophase) ====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开始解螺旋成为细长盘曲的染色质。同时,[[核膜]]、[[核仁]]重现。核膜把染色质包裹,出现两个新细胞核。纺锤体消失,细胞质开始分裂。植物细胞的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向两边扩散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央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为两部分。分裂期至此结束。<ref>{{Cite journal|last=Hetzer|first=Martin W.|date=2017-02-02|title=The Nuclear Envelope|journal=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volume=2|issue=3|doi=10.1101/cshperspect.a000539|issn=1943-0264|pmc=2829960|pmid=20300205}}</ref>


=== 胞质分裂 ===
=== 胞质分裂 ===
除特殊组织细胞外,多数细胞在染色体解旋和核膜形成的同时,便进行细胞体的分裂,或称胞质分裂。但也有胞质分裂与核分裂不同步的。
除特殊组织细胞外,多数细胞在染色体解旋和核膜形成的同时,便进行细胞体的分裂,或称胞质分裂。但也有胞质分裂与核分裂不同步的。
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缩和起沟的方式进行的,缢缩的动力推测是由于在细胞质周边有一个微丝(microfilaments, actin)以及肌球蛋白(myosin)(一種[[細胞骨架]])组成的“收缩环”,它的紧缩使细胞产生缢束,在缢束处起沟,使细胞一分为二。
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缩和起沟的方式进行的,缢缩的动力推测是由于在细胞质周边有一个微丝(microfilaments, actin)以及肌球蛋白(myosin,一種[[細胞骨架]])组成的“收缩环”,它的紧缩使细胞产生缢束,在缢束处起沟,使细胞一分为二。


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因带有细胞壁的缘故,另具特点。是靠形成细胞板来完成的。
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因带有细胞壁的缘故,另具特点。是靠形成细胞板来完成的。
在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一種[[細胞骨架]])数量,向四周扩展,形成桶状结构—成膜体(phragmoplast)。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融合在一起而成为细胞板(cell plate)。一些充满果胶类物质的小泡,继续向细胞板间添充,形成中胶层及初生壁成分。最后细胞板两层膜和亲体细胞的质膜融合,将细胞一分为二。
在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一種[[細胞骨架]])数量,向四周扩展,形成桶状结构—成膜体(phragmoplast)。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融合在一起而成为细胞板(cell plate)。一些充满果胶类物质的小泡,继续向细胞板间添充,形成中胶层及初生壁成分。最后细胞板两层膜和亲体细胞的质膜融合,将细胞一分为二。


真菌细胞的分裂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特征。如裂殖酵母(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分裂时,微丝环紧缩发生在分裂末期。胞质分裂完成后细胞板(此处称为septum)开始形成。在细胞板周围也有类似于桶状的微管结构, 称为post-anaphase array (PAA)。在细胞板形成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同源结构均在细胞中央集结。
真菌细胞的分裂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特征。如裂殖酵母(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分裂时,微丝环紧缩发生在分裂末期。胞质分裂完成后细胞板此处称为septum)开始形成。在细胞板周围也有类似于桶状的微管结构, 称为post-anaphase array(PAA)。在细胞板形成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同源结构均在细胞中央集结。


== 减数分裂 ==
== 减数分裂 ==
{{main|减数分裂}}
{{main|减数分裂}}
[[File:Kinetochore.jpg|thumb|250px|right|人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图像,绿色为微管,蓝色为染色体,红色为动粒。]]
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分裂,指通过两个细胞周期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久出现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细胞]]中,于1883年由Beneden最先阐述。由于发生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所以又有[[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之称。
[[Image:Time-lapse video of dividing cells.gif|thumb|250px|细胞分裂。细胞在细胞培养容器中直接成像,使用非侵入性定量相差延时显微镜。<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629210808/http://www.phiab.se/applications/cell-division Phase Holographic Imaging. ''Cell Division'']</ref>]]


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指通过两个细胞周期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只有出现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细胞]]中,于1883年由Beneden最先阐述。由于发生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所以又有[[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之称。
通过减数分裂使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从而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这就为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减数分裂使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互换]],从而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这就为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转变===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从进行有丝分裂的,而到[[初级性母细胞]]却改为减数分裂了。控制调节这种分裂方式的转变的因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不过根据有些学者初步实验,可以断定这种转变是发生在前减数分裂的G2期。减数分裂前间期的G2期。


===过程的分析===
=== 转变 ===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从进行有丝分裂的,而到[[初级性母细胞]]却改为减数分裂了。控制调节这种分裂方式的转变的因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不过根据有些学者初步实验,可以断定这种转变是发生在前减数分裂的G2期(减数分裂前间期的G2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分裂Ⅰ(first meiotic division,meiosisⅠ)包括:前期Ⅰ、前中期I、中期Ⅰ、后期Ⅰ、未期Ⅰ和胞质分裂Ⅰ六个阶段。然后,通过一个短暂的间期进入减数分裂Ⅱ。


=== 过程分析 ===
减数第二次分裂或减数分裂Ⅱ(second meiotic division,meiosisⅡ)包括: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未期Ⅱ)
减数分裂Ⅰ({{Lang-en|meiosis Ⅰ}},又称减数第一次分裂)包括:前期Ⅰ、前中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未期Ⅰ和胞质分裂Ⅰ六个阶段。然后,通过一个短暂的间期进入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Ⅰ有其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前期Ⅰ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减数分裂Ⅱ与一般有丝分裂雷同。


减数分裂Ⅱ({{Lang-en|meiosis Ⅱ}})包括: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未期Ⅱ)。减数分裂Ⅰ有其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前期Ⅰ[[联会|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减数分裂Ⅱ与一般有丝分裂比较类似。
前期Ⅰ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细絲期(leptonema)
# 偶絲期(合线期)(zygonema)
# 粗絲期(pachynema)
# 双絲期(diplonema)
# 肥厚期(diakinesis)


前期Ⅰ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可依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 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 ==


====== 細絲期(leptotene) ======
能够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很多,而且极为复杂,目前还没达到对其全面认识的水平,下面仅就已取得的资料作一介绍。
此時期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但仍看不清此時染色體已含一對染色分體。染色體正逐漸加厚,端粒散佈在細胞核內,並在細絲期將終了時附著至核膜。同源染色體中同源區域的DNA在此時期就已經彼此附著再一起。在酵母菌及小鼠上的研究顯示DNA雙股斷裂是發生在細絲期,即使這時還看不出染色體已經配對。
(1)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以及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平衡:细胞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与周围环境或邻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么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但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渐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可以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适宜的比例.同样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指引和控制范围有限,细胞核对太大范围的细胞质的调控作用就会相对减少.


====== 偶絲期(zygotene) ======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人工培养的变形虫快要分裂的时候,把它的细胞质切去一大块,这个变形虫就不再分裂.等它长大起来又要分裂的时候又切去一块,它也不再分裂.但如果让其继续生长,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它又会分裂起来.
此時期可以看到同源染色體彼此附著在一起(即聯會),形成二價體(或稱四分體)。電子顯微鏡圖顯示出染色體聯會時會形成聯會複合體(簡稱SC),有橫向蛋白質絲將兩側的元件連結起來,形成梯子般的構造。每一條同源染色體會形成許多環圈並沿著SC的側邊元件(含有黏蛋白)排列。SC的功能主要是作為骨架使染色分體可以進行互換,聯會的結束就代表偶絲期進入尾聲。


====== 粗絲期(pachytene) ======
(2)抑素(3)cAMP (4)激素 (5)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此時期聯會已結束。完整的SC形成,且同源染色體從頭至尾緊緊相連。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SC的中央出現數個直徑約100nm且具高電子密度的構造,稱為重組節,位於發生互換的位置上,可促進基因重組。當粗絲期進入尾聲,重組也隨之完成。


====== 雙絲期(diplotene) ======
== 外部链接 ==
此時期重組已完成,SC解散,只留下特定位置形成X狀結構的成對染色體(染色體交叉),這些交叉點可看出基因重組的程度,而雙絲期因為同源染色體間的距離較大而使交叉點更容易被觀察到。在脊椎動物的卵子生成中,卵母細胞在雙絲期進行生長,早期胚胎發育會需要卵母細胞在此時所轉錄出來的RNA。


====== 終變期(diakinesis) ======
此時細胞中已組裝出減數分裂紡錘體。有一些物種的染色體在雙絲期時會變得鬆散,當進入終變期後,它們又再次濃縮。當終變期進入尾聲時,核仁會消失而核膜則會瓦解,且四分體會朝中期板移動。此時每一對同源染色體間至少都有一個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可避免四分體在SC解散時就彼此分離。在脊椎動物的卵母細胞中,促成熟因子(MPF)的活性提高會引發上述事件。

== 無合成分裂 ==
2022年4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振輝助研究員<ref>{{Cite web|title=陳振輝Chen-Hui Chen老師專頁介紹|url=https://icob.sinica.edu.tw/Faculty/faculty_more?id=f5e7c9fe43d14d5dace9b3f45e9eb41b|accessdate=2023-7-19|work=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language=zh-hk|archive-date=2023-7-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205528/https://icob.sinica.edu.tw/Faculty/faculty_more?id=f5e7c9fe43d14d5dace9b3f45e9eb41b|dead-url=no}}</ref>在《[[自然 (期刊)|自然]]》發表論文,以[[斑馬魚]]作實驗材料,發現新的細胞分裂方式並將其命名為「無合成分裂」(Asynthetic Fission)。無合成分裂的細胞僅作增生用途,並無[[DNA]]複製遺傳物質的過程,初步推斷作用為應付生物在急速成長時身體表皮表面積的快速延展。無合成分裂的過程雖短暫但不可或缺。而據研究實驗材料的觀察結果,有些表皮細胞會分裂2次成4顆細胞;有些分裂1次成2顆細胞;還有些不會分裂,維持1顆細胞;也發現有少數細胞可以逆轉分裂過程,形成雙核細胞,無合成分裂初步僅在[[表皮細胞]]上發現。<ref>{{Cite web|title=顛覆過去發現!中研院團隊首揭細胞「無合成分裂」登上《Nature》期刊|url=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8034|accessdate=2023-7-19|date=2022-5-4|work=[[PanSci 泛科學]]|language=zh-hk|archive-date=2023-7-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204437/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8034|dead-url=no}}</ref><ref>{{Cite web|title=無合成分裂:斑馬魚難以察覺的「表面功夫」|url=https://research.sinica.edu.tw/zebrafish-asynthetic-fission/|accessdate=2023-7-19|date=2022-9-27|work=[[中央研究院]]|language=zh-hk|archive-date=2023-7-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8204945/https://research.sinica.edu.tw/zebrafish-asynthetic-fission/|dead-url=no}}</ref><ref>{{cite journal | vauthors = Chan KY, Yan CC, Roan HY, Hsu SC, Tseng TL, Hsiao CD, Hsu CP, Chen CH | display-authors = 6 | title = Skin cells undergo asynthetic fission to expand body surfaces in zebrafish| journal = Nature | volume = 605 | date = April 2022 | issue = 7908 | pages = 119–125 | pmid = 35477758 | doi = 10.1038/s41586-022-04641-0| s2cid = 248416916 }}</ref>

== 影响因素 ==
能够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很多,而且极为复杂,目前还没达到对其全面认识的水平。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以及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平衡:细胞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与周围环境或邻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么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但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渐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可以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适宜的比例。同样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指引和控制范围有限,细胞核对太大范围的细胞质的调控作用就会相对减少。<br>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人工培养的变形虫快要分裂的时候,把它的细胞质切去一大块,这个变形虫就不再分裂。等它长大起来又要分裂的时候又切去一块,它也不再分裂。但如果让其继续生长,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它又会分裂起来。
#抑素
#cAMP
#激素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以及其它种种因素

==註釋==
{{reflist|2}}

==延伸閱讀==
{{refbegin}}
* Morgan HI. (2007). "The Cell Cycle: Principles of Control" London: New Science Press.
* J.M.Turner ''Fetus into Man'' (1978, 198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0-674-30692-9}}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230032903/http://www.emc.maricopa.edu/faculty/farabee/BIOBK/BioBookmito.html Cell division: binary fission and mitosis]
{{refend}}

==參見==
* [[分裂 (生物学)]]
* [[Cell growth]]
* [[Labile cell]]s, cells that constantly divide
* [[Klerokinesis]]

== 外部链接 ==
{{Commons|Cell (biology)|細胞分裂}}
{{Commons|Cell (biology)|細胞分裂}}
* [https://www.pbs.org/wgbh/nova/baby/divide.html How Cells Divide: Mitosis vs. Meiosis] {{Wayback|url=https://www.pbs.org/wgbh/nova/baby/divide.html |date=20190301163227 }}
* The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604121440/http://cellimages.ascb.org/u/?%2Fp4041coll11%2C88 Mitosis and Cell Cycle Control Section] from the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202210521/http://cellimages.ascb.org/cdm4/browse.php?CISOROOT=%2Fp4041coll11 ''Landmark Papers in Cell Biology''] (Gall JG, McIntosh JR, eds.) contains commentaries on and links to seminal research papers on mitosis and cell division. Published online in the [http://cellimages.ascb.org/ Image & Video Library] of [http://www.ascb.org/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Wayback|url=http://www.ascb.org/ |date=20110610012208 }}
* The [http://cellimages.ascb.org/ Image & Video Library] {{Wayback|url=http://cellimages.ascb.org/ |date=20110610012208 }} of [http://www.ascb.org/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Wayback|url=http://www.ascb.org/ |date=20180123182652 }} contains many videos showing the cell division.
* Videos of the first cell divisions in [[Xenopus laevis]] embryos ([https://wayback.archive-it.org/all/20081216212318/http://www.blackwell-synergy.com/doi/suppl/10.1111/j.1432-0436.2006.00114.x/suppl_file/Movie+S1.mov side view] and [https://wayback.archive-it.org/all/20081216212319/http://www.blackwell-synergy.com/doi/suppl/10.1111/j.1432-0436.2006.00114.x/suppl_file/Movie+S2.mov top view]), acquired by [[MRI]] ([https://dx.doi.org/10.1111/j.1432-0436.2006.00114.x DOI of paper])
* [http://www.alpine-plants-jp.com/himitunohanazono/ebine_himitu_3.htm Images : ''Calanthe discolor'' Lindl.] {{Wayback|url=http://www.alpine-plants-jp.com/himitunohanazono/ebine_himitu_3.htm |date=20190124004840 }} - Flavon's Secret Flower Garden
* [http://www.ebi.ac.uk/biomodels-main/BIOMD0000000005 Tyson's model of cell division] {{Wayback|url=http://www.ebi.ac.uk/biomodels-main/BIOMD0000000005 |date=20180204000720 }} and a [http://www.ebi.ac.uk/biomodels-main/static-pages.do?page=ModelMonth%252FOctober2006%2FBIOMD0000000005_MM Description] {{Wayback|url=http://www.ebi.ac.uk/biomodels-main/static-pages.do?page=ModelMonth%252FOctober2006%2FBIOMD0000000005_MM |date=20180204000659 }} on [[BioModels Database]]
* [http://wormweb.org/celllineage WormWeb.org: Interactive Visualization of the ''C. elegans'' Cell Lineage] {{Wayback|url=http://wormweb.org/celllineage |date=20180121002419 }} - Visualize the entire set of cell divisions of the nematode ''C. elegans''

{{细胞周期蛋白质}}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细胞生物学]]


[[Category:细胞周期]]
[[ar:انقسام خلوي]]
[[Category:细胞过程]]
[[bs:Ćelijska dioba]]
[[Category:端粒]]
[[ca:Divisió cel·lular]]
[[Category:1835年科學]]
[[cs:Buněčné dělení]]
[[da:Celledeling]]
[[de:Zellteilung]]
[[el:Κυτταρική διαίρεση]]
[[en:Cell division]]
[[es:División celular]]
[[fa:تقسیم یاخته]]
[[fi:Solunjakautuminen]]
[[fr:Division cellulaire]]
[[he:רבייה תאית]]
[[hi:कोशिका विभाजन]]
[[is:Frumuskipting]]
[[it:Divisione cellulare]]
[[ja:細胞分裂]]
[[kn:ಅಣುಕೋಶ ವಿಭಜನೆ]]
[[ko:세포 분열]]
[[lt:Ląstelės dauginimasis]]
[[mk:Делба на клетките]]
[[ms:Pembahagian sel]]
[[nl:Celdeling]]
[[nn:Celledeling]]
[[no:Celledeling]]
[[pl:Podział komórki]]
[[pt:Divisão celular]]
[[ru:Деление клетки]]
[[simple:Cell division]]
[[sk:Bunkové delenie]]
[[sr:Ћелијска деоба]]
[[sv:Celldelning]]
[[ta:கலப்பிரிவு]]
[[tl:Paghahati ng sihay]]
[[tr:Hücre bölünmesi]]
[[uk:Поділ клітини]]
[[vi:Phân bào]]

2024年12月16日 (一) 08:46的最新版本

三種細胞分裂。(由左起:原核分裂(二分法)、有絲分裂、减数分裂)
人類細胞的有絲分裂紡錘體圖像,綠色:微管,藍:染色體(脫氧核糖核酸),紅色著絲粒。
超過42小時的細胞分裂

细胞分裂(英語:cell division)是生物体生长繁殖的基础,通常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若干子细胞,是細胞週期的一部分。产生两个不同子细胞的分裂被称为不对称细胞分裂,也称为异裂。[1]

根据类型常可区分为有丝分裂(mitosis)和无丝分裂,在真核生物中以有丝分裂尤为重要,它不改变染色体的倍数。[2]

细胞分裂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减数分裂(meiosis)。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倍数减半的生殖细胞,即配子,这是有性生殖的必要条件。[2]

如果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常常导致特定细胞团的增生,异生或肿瘤。严重的情况下发生恶性肿瘤,其中上皮组织来源的被称为癌症

原核细胞的分裂

[编辑]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沒有很大的不同。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简单,细胞周期短,在适宜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如细菌每20分钟就可分裂一次),其分裂方式为一分二或二分裂,习惯上又称无丝分裂或直接分裂。

真核细胞的分裂

[编辑]

真核细胞的分裂较原核细胞复杂的多,根据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形式不同,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

[编辑]

又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曾一度被认为只在低等生物中普遍,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直接分裂,遗传物质不能平均分配。是发现最早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罗伯特·雷马克(R.Remak)首先在鸡胚血细胞中观察到这种分裂方式。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1882年,Flemming提出无丝分裂的概念。

有丝分裂

[编辑]

最初称这种分裂方式为核分裂,因为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纺缍体和染色体等一系列变化,然后才出现细胞的真正分裂,所以又称为间接分裂或有丝分裂。1882年華爾瑟·弗萊明提出,还由于这种分裂方式是多细胞生物体的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故又称体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连续的复杂动态过程,为叙述方便,根据形态学上的变化,按这些过程的先后顺序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Prophase)、中期(Metaphase)、后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高等植物和动物的有丝分裂大体相同,但也有少许区别。

分裂间期

[编辑]

高等植物和动物的分裂间期基本相同。这个时期为一个有丝分裂周期的开始。此时,RNA蛋白质开始合成,DNA复制。[3]

前期(prophase)

[编辑]

細胞開始進入有絲分裂過程時,在光學顯微鏡下逐漸可以觀察到染色質在核中聚縮(condensation)成可見的多個染色單體,複製成雙的染色單體連結在一起此時即稱為姊妹染色體(sister chromatid)或二分體,藉由中節(centromere)聯繫在一起。此時細胞含有四倍數的染色體,稱為4a。核膜核仁逐渐消失,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彼此混合。到前期末期染色體已經變的較粗短。在核外的細胞質中可見到紡綞絲(microtubular spindle)形成。纵行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而动物和一些低等植物中,中心粒复制成双并分别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4]

中期(metaphase)

[编辑]

核膜完全消失不见,纺锤絲开始变得清晰。每个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别附着着纺锤丝(或星射线)。着丝点受其两极拉力开始上下移动,最后两极拉力达到均衡,着丝点均排列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清晰度达到最高点。[5][6]

后期(anaphase)

[编辑]

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构成每个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两条形状、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在纺锤丝(或星射线)牵引下向分别两极移动。複製的染色體與原來染色體分離成為兩條獨立染色體,平均分配至細胞兩端,细胞内的染色体在这个时期暂时加倍。動物細胞逐漸拉長中央凹陷,植物細胞形狀不變。[7]

末期(telophase)

[编辑]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开始解螺旋成为细长盘曲的染色质。同时,核膜核仁重现。核膜把染色质包裹,出现两个新细胞核。纺锤体消失,细胞质开始分裂。植物细胞的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向两边扩散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央凹陷,把细胞质缢裂成为两部分。分裂期至此结束。[8]

胞质分裂

[编辑]

除特殊组织细胞外,多数细胞在染色体解旋和核膜形成的同时,便进行细胞体的分裂,或称胞质分裂。但也有胞质分裂与核分裂不同步的。 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缩和起沟的方式进行的,缢缩的动力推测是由于在细胞质周边有一个微丝(microfilaments, actin)以及肌球蛋白(myosin,一種細胞骨架)组成的“收缩环”,它的紧缩使细胞产生缢束,在缢束处起沟,使细胞一分为二。

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因带有细胞壁的缘故,另具特点。是靠形成细胞板来完成的。 在分裂未期,赤道面处的纺缍丝保留下来,并增加微管(一種細胞骨架)数量,向四周扩展,形成桶状结构—成膜体(phragmoplast)。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含有多糖的小泡移向成膜体,小泡膜融合在一起而成为细胞板(cell plate)。一些充满果胶类物质的小泡,继续向细胞板间添充,形成中胶层及初生壁成分。最后细胞板两层膜和亲体细胞的质膜融合,将细胞一分为二。

真菌细胞的分裂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特征。如裂殖酵母(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分裂时,微丝环紧缩发生在分裂末期。胞质分裂完成后细胞板(此处称为septum)开始形成。在细胞板周围也有类似于桶状的微管结构, 称为post-anaphase array(PAA)。在细胞板形成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同源结构均在细胞中央集结。

减数分裂

[编辑]
人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图像,绿色为微管,蓝色为染色体,红色为动粒。
细胞分裂。细胞在细胞培养容器中直接成像,使用非侵入性定量相差延时显微镜。[9]

减数分裂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指通过两个细胞周期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的细胞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只有出现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殖细胞中,于1883年由Beneden最先阐述。由于发生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所以又有成熟分裂(maturation division)之称。

减数分裂使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间的染色体互换,从而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这就为生物的变异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转变

[编辑]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从进行有丝分裂的,而到初级性母细胞却改为减数分裂了。控制调节这种分裂方式的转变的因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不过根据有些学者初步实验,可以断定这种转变是发生在前减数分裂的G2期(减数分裂前间期的G2期)。

过程分析

[编辑]

减数分裂Ⅰ(英語:meiosis Ⅰ,又称减数第一次分裂)包括:前期Ⅰ、前中期Ⅰ、中期Ⅰ、后期Ⅰ、未期Ⅰ和胞质分裂Ⅰ六个阶段。然后,通过一个短暂的间期进入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Ⅱ(英語:meiosis Ⅱ)包括: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未期Ⅱ)。减数分裂Ⅰ有其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前期Ⅰ染色体配对和基因重组。减数分裂Ⅱ与一般有丝分裂比较类似。

前期Ⅰ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可依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細絲期(leptotene)
[编辑]

此時期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但仍看不清此時染色體已含一對染色分體。染色體正逐漸加厚,端粒散佈在細胞核內,並在細絲期將終了時附著至核膜。同源染色體中同源區域的DNA在此時期就已經彼此附著再一起。在酵母菌及小鼠上的研究顯示DNA雙股斷裂是發生在細絲期,即使這時還看不出染色體已經配對。

偶絲期(zygotene)
[编辑]

此時期可以看到同源染色體彼此附著在一起(即聯會),形成二價體(或稱四分體)。電子顯微鏡圖顯示出染色體聯會時會形成聯會複合體(簡稱SC),有橫向蛋白質絲將兩側的元件連結起來,形成梯子般的構造。每一條同源染色體會形成許多環圈並沿著SC的側邊元件(含有黏蛋白)排列。SC的功能主要是作為骨架使染色分體可以進行互換,聯會的結束就代表偶絲期進入尾聲。

粗絲期(pachytene)
[编辑]

此時期聯會已結束。完整的SC形成,且同源染色體從頭至尾緊緊相連。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SC的中央出現數個直徑約100nm且具高電子密度的構造,稱為重組節,位於發生互換的位置上,可促進基因重組。當粗絲期進入尾聲,重組也隨之完成。

雙絲期(diplotene)
[编辑]

此時期重組已完成,SC解散,只留下特定位置形成X狀結構的成對染色體(染色體交叉),這些交叉點可看出基因重組的程度,而雙絲期因為同源染色體間的距離較大而使交叉點更容易被觀察到。在脊椎動物的卵子生成中,卵母細胞在雙絲期進行生長,早期胚胎發育會需要卵母細胞在此時所轉錄出來的RNA。

終變期(diakinesis)
[编辑]

此時細胞中已組裝出減數分裂紡錘體。有一些物種的染色體在雙絲期時會變得鬆散,當進入終變期後,它們又再次濃縮。當終變期進入尾聲時,核仁會消失而核膜則會瓦解,且四分體會朝中期板移動。此時每一對同源染色體間至少都有一個交叉點,這些交叉點可避免四分體在SC解散時就彼此分離。在脊椎動物的卵母細胞中,促成熟因子(MPF)的活性提高會引發上述事件。

無合成分裂

[编辑]

2022年4月,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振輝助研究員[10]在《自然》發表論文,以斑馬魚作實驗材料,發現新的細胞分裂方式並將其命名為「無合成分裂」(Asynthetic Fission)。無合成分裂的細胞僅作增生用途,並無DNA複製遺傳物質的過程,初步推斷作用為應付生物在急速成長時身體表皮表面積的快速延展。無合成分裂的過程雖短暫但不可或缺。而據研究實驗材料的觀察結果,有些表皮細胞會分裂2次成4顆細胞;有些分裂1次成2顆細胞;還有些不會分裂,維持1顆細胞;也發現有少數細胞可以逆轉分裂過程,形成雙核細胞,無合成分裂初步僅在表皮細胞上發現。[11][12][13]

影响因素

[编辑]

能够影响细胞分裂的因素很多,而且极为复杂,目前还没达到对其全面认识的水平。

  1.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以及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平衡:细胞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与周围环境或邻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么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但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渐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可以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适宜的比例。同样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指引和控制范围有限,细胞核对太大范围的细胞质的调控作用就会相对减少。
    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当人工培养的变形虫快要分裂的时候,把它的细胞质切去一大块,这个变形虫就不再分裂。等它长大起来又要分裂的时候又切去一块,它也不再分裂。但如果让其继续生长,体积达到一定大小时,它又会分裂起来。
  2. 抑素
  3. cAMP
  4. 激素
  5. 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

以及其它种种因素

註釋

[编辑]
  1. ^ Robert.S Hine (编). Oxford Dictionary Biology 6t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13. ISBN 978-0-19-920462-5. 
  2. ^ 2.0 2.1 Griffiths, Anthony J.F.; Wessler, Susan R.; Carroll, Sean B.; Doebley, Joh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nalysis 10. New York: W.H. Freeman and Company. 2012: 35. ISBN 978-1-4292-2943-2. 
  3. ^ Marieb, Elaine. Essentials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2000. ISBN 0-8053-4940-5. 
  4. ^ Schermelleh, Lothar; Carlton, Peter M.; Haase, Sebastian; Shao, Lin; Winoto, Lukman; Kner, Peter; Burke, Brian; Cardoso, M. Cristin; Agard, David A. Subdiffraction Multicolor Imaging of the Nuclear Periphery with 3D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Science. 2008-06-06, 320 (5881): 1332–1336. ISSN 0036-8075. PMC 2916659可免费查阅. PMID 18535242. doi:10.1126/science.1156947. 
  5. ^ Researchers Shed Light On Shrinking Of Chromosomes. ScienceDaily. June 12, 2007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13). 
  6. ^ Elrod, Susan. Schaum's Outline of Genetics Fifth.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2002: 8. ISBN 9780071625036. 
  7. ^ The Cell Cycle. www.biology-pages.info. [2017-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8. ^ Hetzer, Martin W. The Nuclear Envelope.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2017-02-02, 2 (3). ISSN 1943-0264. PMC 2829960可免费查阅. PMID 20300205. doi:10.1101/cshperspect.a000539. 
  9. ^ Phase Holographic Imaging. Cell Division
  10. ^ 陳振輝Chen-Hui Chen老師專頁介紹.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2023-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7-19) (中文(香港)). 
  11. ^ 顛覆過去發現!中研院團隊首揭細胞「無合成分裂」登上《Nature》期刊. PanSci 泛科學. 2022-5-4 [2023-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7-19) (中文(香港)). 
  12. ^ 無合成分裂:斑馬魚難以察覺的「表面功夫」. 中央研究院. 2022-9-27 [2023-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7-19) (中文(香港)). 
  13. ^ Chan KY, Yan CC, Roan HY, Hsu SC, Tseng TL, Hsiao CD, et al. Skin cells undergo asynthetic fission to expand body surfaces in zebrafish. Nature. April 2022, 605 (7908): 119–125. PMID 35477758. S2CID 248416916. doi:10.1038/s41586-022-04641-0. 

延伸閱讀

[编辑]
  • Morgan HI. (2007). "The Cell Cycle: Principles of Control" London: New Science Press.
  • J.M.Turner Fetus into Man (1978, 198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74-30692-9
  • Cell division: binary fission and mitosis

參見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