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伽利略·伽利莱:修订间差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Woodygong留言 | 贡献
Cewbot留言 | 贡献
Maintain {{WPBS}} and vital articles: 6個專題模版。The article is listed in the level 3 page: 發明家、科學家、數學家. Keep majority rating "C" in {{WPBS}}. 移除在{{WPPhysics}}、{{WPBiography}}、{{歐洲歷史專題}}、{{哲学专题}}、{{WikiProject Astronomy}}的5個相同評級。
 
(未显示23个用户的3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WikiProject banner shell|class=C|vital=yes|living=no|1=
{{物理学专题|importance=Top}}
{{WikiProject Biography|importance=Top|}}
{{欧洲历史专题|importance=High}}
{{哲学专题|importance=Top}}
{{WikiProject Astronomy|importance=Top}}
{{WikiProject FAOL|保加利亞語|bg:Галилео Галилей|lang2=加泰羅尼亞語|link2=ca:Galileo Galilei|lang3=德语|link3=de:Galileo Galilei|lang4=英语|link4=en:Galileo Galilei|lang5=意大利语|link5=it:Galileo Galilei|lang6=日语|link6=ja:ガリレオ・ガリレイ}}
}}

==Untitled==
伽利略根本就没有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试验,那只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之语。况且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试验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那个结果。--[[User:Imporial|阿光]] 06:47 2005年8月21日 (UTC)
伽利略根本就没有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试验,那只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之语。况且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试验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那个结果。--[[User:Imporial|阿光]] 06:47 2005年8月21日 (UTC)


第12行: 第22行:


最後「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名稱該是「[[自由落體]]實驗」。苦口婆心的說,若對於某一題目認識不多就不要撰寫了。[[User:Dobs|Dobs]] 04:05 2006年10月31日 (UTC)
最後「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名稱該是「[[自由落體]]實驗」。苦口婆心的說,若對於某一題目認識不多就不要撰寫了。[[User:Dobs|Dobs]] 04:05 2006年10月31日 (UTC)


Someone should update this paragraph: 「在藝術和受歡迎媒介裡」 It was poorly translated. It looks as if someone fed the English version into a computer software and out it came with unintelligible garbles. 「[[User:Luenlin|LuenLin]] ([[User talk:Luenlin|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04:17 (UTC)」


==我的观点==
==我的观点==
WIKI并不是专门给那些专家去写的,认识不多一样也是认识,如果写错了会有人去修改的,强烈不同意这种会挫伤发布者感情的观点。[[User:Woodygong|头晕脑胀]] 10:33 2006年11月11日 (UTC)
WIKI并不是专门给那些专家去写的,认识不多一样也是认识,如果写错了会有人去修改的,强烈不同意这种会挫伤发布者感情的观点。[[User:Woodygong|头晕脑胀]] 10:33 2006年11月11日 (UTC)
:我認同「WIKI并不是专门给那些专家去写的」,可是发布者有責任去確保條目的準確性。這是因為來到維基的人,一如发布者,都不過是平凡的人,對條目的认识不會比发布者多。若发布者對其撰寫的條目认识不多,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好。其人看了,或許能如你所說的去修改。但更可能的是,讀者們看不出問題所在,把所讀的當作事實,那不是誤人子弟嗎?與其要别人去修改,倒不如一開始就把條目寫好,免得人家花時間去修改。 此外,认识不多絕不等於认识。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示认识。若不认识的話就應先做前期功夫,找些資料。沒有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懂,知識是積累得來的。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分享知識嗎?希望头晕脑胀 兄能明白我說這些話的苦心。[[User:Dobs|Dobs]] 11:37 2006年11月11日 (UTC)
:我認同「WIKI并不是专门给那些专家去写的」,可是发布者有責任去確保條目的準確性。這是因為來到維基的人,一如发布者,都不過是平凡的人,對條目的认识不會比发布者多。若发布者對其撰寫的條目认识不多,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好。其人看了,或許能如你所說的去修改。但更可能的是,讀者們看不出問題所在,把所讀的當作事實,那不是誤人子弟嗎?與其要别人去修改,倒不如一開始就把條目寫好,免得人家花時間去修改。 此外,认识不多絕不等於认识。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示认识。若不认识的話就應先做前期功夫,找些資料。沒有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懂,知識是積累得來的。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分享知識嗎?希望头晕脑胀 兄能明白我說這些話的苦心。[[User:Dobs|Dobs]] 11:37 2006年11月11日 (UTC)

:Dobs兄,俺来举个例子,如果wiki不幸出现在地心说还被广泛认为正确的年代,那么wiki上关于哥白尼先生的条目肯定会变成“错误的,荒谬的”,于是伽利略先生出来了,修改了这个条目,之后大家都认为哥白尼是部分正确的。我想说的是,人人都会犯错,可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也许每个人对一个条目只了解一个方面,wiki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把自己知道的事情汇总并修改别人错误的地方,这也是我最喜欢wiki的地方。盼Dobs兄斧正[[User:Woodygong|头晕脑胀]] 07:42 2006年11月13日 (UTC)
:Dobs兄,俺来举个例子,如果wiki不幸出现在地心说还被广泛认为正确的年代,那么wiki上关于哥白尼先生的条目肯定会变成“错误的,荒谬的”,于是伽利略先生出来了,修改了这个条目,之后大家都认为哥白尼是部分正确的。我想说的是,人人都会犯错,可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也许每个人对一个条目只了解一个方面,wiki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把自己知道的事情汇总并修改别人错误的地方,这也是我最喜欢wiki的地方。盼Dobs兄斧正[[User:Woodygong|头晕脑胀]] 07:42 2006年11月13日 (UTC)

:個人認為,目前是有必要維護維基百科內容的正確性,因為維基百科已經是一對學生或是學者專家在想了解不同領域時可能使用的參考資料之一,如有不明確的資料或是個人主觀的內容應留在討論本頁,或是提出足夠的參考資料給予佐證,不是期盼經由他人再給予修編! [[User:伊琉沙|伊琉沙]] 12:27 2009年4月7日 (UTC)

:是啊是啊 [[User:秋名山交警|秋名山交警]] 09:00 2016年10月17日(UTC)

== 名稱誤植? ==

這個條目名稱是不是一開始就誤植了?這謬誤可從二觀點討論:

一是發音觀點,Galileo Galilei這位義大利科學家的義大利名字發音約是「嘎裡雷歐·嘎裡雷伊」,所以應該翻譯為「伽利雷歐·伽利略」吧!

另外,若從翻譯觀點談此謬誤,我們翻譯Isaac Newton這位科學家做「艾薩克·牛頓」而簡稱「牛頓」,那麼何以Galileo Galilei這位科學家被翻譯為「伽利略·伽利萊」而能簡稱「伽利略」?應該翻成「伽利雷歐·伽利略」而簡稱「伽利略」吧!

如果「伽利略·伽利萊」是對的翻法,那麼此科學家應該簡稱「伽利萊」才是。

也就是說,此翻譯條目的「名」與「姓」是不是一開始就誤植了?

== 外部链接已修改 ==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伽利略·伽利莱]]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https://zh.wikipedia.org/zhwiki/w/index.php?diff=prev&oldid=44832726 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m:InternetArchiveBot/FAQ|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向 http://moro.imss.fi.it/lettura/LetturaWEB.DLL?AZIONE=CATALOGO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713092939/http://moro.imss.fi.it/lettura/LetturaWEB.DLL?AZIONE=CATALOGO
*修正 http://www.pacifier.com/~tpope/Additional_Info.htm 的格式与用法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User:InternetArchiveBot|'''<span style="color:darkgrey;font-family:monospace">InternetArchiveBot</span>''']] <span style="color:green;font-family:Rockwell">([[:en:User talk:InternetArchiveBot|報告軟件缺陷]])</span> 2017年6月19日 (一) 10:40 (UTC)

== 外部链接已修改 ==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伽利略·伽利莱]]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https://zh.wikipedia.org/zhwiki/w/index.php?diff=prev&oldid=50633897 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m:InternetArchiveBot/FAQ|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向 http://www.imss.fi.it/istituto/index.html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114183333/http://www.imss.fi.it/istituto/index.html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User:InternetArchiveBot|'''<span style="color:darkgrey;font-family:monospace">InternetArchiveBot</span>''']] <span style="color:green;font-family:Rockwell">([[:en:User talk:InternetArchiveBot|報告軟件缺陷]])</span> 2018年7月29日 (日) 07:43 (UTC)

== Schall ==

Johann Adam Schall wrote a treatise on the telescope in 1626. It was in Latin and Chinese.<small>—以上[[WP:SIGN|未簽名]]的留言由[[Special:Contributions/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User talk: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對話]])於2020年10月20日 (二) 14:39 (UTC)加入。</small>
:See https://ojs.stanford.edu/ojs/index.php/intersect/article/view/565 .<small>—以上[[WP:SIGN|未簽名]]的留言由[[Special:Contributions/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User talk: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對話]])於2020年10月20日 (二) 14:43 (UTC)加入。</small>
::See https://www.wdl.org/en/item/11434/ .

2024年2月9日 (五) 12:28的最新版本

基础条目 伽利略·伽利莱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的基礎條目。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物理学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物理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物理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传记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这个條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欧洲历史专题 (获评丙級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欧洲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欧洲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哲学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哲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哲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天文专题 (获评丙級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天文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天文学相关条目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跨语言维基专题 (获评丙級
维基百科跨语言维基专题小组确认伽利略·伽利莱保加利亞語加泰羅尼亞語德语英语意大利语日语维基百科中的典范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謝您的參與合作。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丙级

Untitled

[编辑]

伽利略根本就没有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试验,那只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之语。况且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试验根本就不可能得到那个结果。--阿光 06:47 2005年8月21日 (UTC)

文章的準確性

[编辑]

我看過此條目,發現全條目有不少錯誤之處,準確性成疑的地方也不少。在「成果」部分,條目聲稱「伽利略還發展了望遠鏡,並使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使用「發展」一詞是不準確的,按英文版本,伽利略只是改善了當時的望遠鏡,而不是發展望遠鏡。接下來的一段已說明他只是改進望遠鏡,可是「伽利略研究了合成鏡片的光學性質」一句語意含糊。

此外,月球上只有隕石坑,而沒有火山!火山之說早已經為大部分學者所棄。還有,我可沒有聽說過伽利略曾與別人一起觀測了在「仙女座的星雲」。文中所指的「仙女座的星雲」該是M31仙女座星系吧!在百多年前人們稱「仙女座星系」為星雲的。不論是英文版本的伽利略條目還是英文版本的仙女座星系條目,都未曾提及過伽利略曾看過仙女座星系。

「伽利略還發現金星很象月亮,從新月形逐漸變為滿月」一句語意含糊,應改為「伽利略還發現金星像月亮般有圓缺變化。」

語意同樣含糊的還有「地球在地軸上自轉並環繞太陽的定理,被正式宣佈為錯誤的。」「地球在地軸上自轉並環繞太陽的定理」是指日心說吧?「被正式宣佈為錯誤的」…… 這只是教廷方面宣稱的,應該說明這一點。

最後「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名稱該是「自由落體實驗」。苦口婆心的說,若對於某一題目認識不多就不要撰寫了。Dobs 04:05 2006年10月31日 (UTC)


Someone should update this paragraph: 「在藝術和受歡迎媒介裡」 It was poorly translated. It looks as if someone fed the English version into a computer software and out it came with unintelligible garbles. 「LuenLin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04:17 (UTC)[回复]

我的观点

[编辑]

WIKI并不是专门给那些专家去写的,认识不多一样也是认识,如果写错了会有人去修改的,强烈不同意这种会挫伤发布者感情的观点。头晕脑胀 10:33 2006年11月11日 (UTC)

我認同「WIKI并不是专门给那些专家去写的」,可是发布者有責任去確保條目的準確性。這是因為來到維基的人,一如发布者,都不過是平凡的人,對條目的认识不會比发布者多。若发布者對其撰寫的條目认识不多,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會好。其人看了,或許能如你所說的去修改。但更可能的是,讀者們看不出問題所在,把所讀的當作事實,那不是誤人子弟嗎?與其要别人去修改,倒不如一開始就把條目寫好,免得人家花時間去修改。 此外,认识不多絕不等於认识。认识就是认识,不认识就是示认识。若不认识的話就應先做前期功夫,找些資料。沒有人一出生就什麼都懂,知識是積累得來的。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分享知識嗎?希望头晕脑胀 兄能明白我說這些話的苦心。Dobs 11:37 2006年11月11日 (UTC)
Dobs兄,俺来举个例子,如果wiki不幸出现在地心说还被广泛认为正确的年代,那么wiki上关于哥白尼先生的条目肯定会变成“错误的,荒谬的”,于是伽利略先生出来了,修改了这个条目,之后大家都认为哥白尼是部分正确的。我想说的是,人人都会犯错,可并不一定所有人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是,也许每个人对一个条目只了解一个方面,wiki提供了一个让人们把自己知道的事情汇总并修改别人错误的地方,这也是我最喜欢wiki的地方。盼Dobs兄斧正头晕脑胀 07:42 2006年11月13日 (UTC)
個人認為,目前是有必要維護維基百科內容的正確性,因為維基百科已經是一對學生或是學者專家在想了解不同領域時可能使用的參考資料之一,如有不明確的資料或是個人主觀的內容應留在討論本頁,或是提出足夠的參考資料給予佐證,不是期盼經由他人再給予修編! 伊琉沙 12:27 2009年4月7日 (UTC)
是啊是啊 秋名山交警 09:00 2016年10月17日(UTC)

名稱誤植?

[编辑]

這個條目名稱是不是一開始就誤植了?這謬誤可從二觀點討論:

一是發音觀點,Galileo Galilei這位義大利科學家的義大利名字發音約是「嘎裡雷歐·嘎裡雷伊」,所以應該翻譯為「伽利雷歐·伽利略」吧!

另外,若從翻譯觀點談此謬誤,我們翻譯Isaac Newton這位科學家做「艾薩克·牛頓」而簡稱「牛頓」,那麼何以Galileo Galilei這位科學家被翻譯為「伽利略·伽利萊」而能簡稱「伽利略」?應該翻成「伽利雷歐·伽利略」而簡稱「伽利略」吧!

如果「伽利略·伽利萊」是對的翻法,那麼此科學家應該簡稱「伽利萊」才是。

也就是說,此翻譯條目的「名」與「姓」是不是一開始就誤植了?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伽利略·伽利莱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9日 (一) 10:4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伽利略·伽利莱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29日 (日) 07:43 (UTC)[回复]

Schall

[编辑]

Johann Adam Schall wrote a treatise on the telescope in 1626. It was in Latin and Chinese.—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對話)於2020年10月20日 (二) 14:39 (UTC)加入。[回复]

See https://ojs.stanford.edu/ojs/index.php/intersect/article/view/565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A00:23C4:7C87:4F00:CB4:1D5F:A50C:D8BF對話)於2020年10月20日 (二) 14:43 (UTC)加入。[回复]
See https://www.wdl.org/en/item/11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