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驩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使用DisamAssist清理消歧義連結:德州(改連結至德州 (南梁);改連結至德州 (南梁);改連結至德州 (南梁))。
 
(未显示10个用户的1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州]],唐宋明仍置。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州]],唐宋明仍置。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 (南梁)|德州]]置,[[治所]]在[[九德縣|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 (西晉)|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 (南梁)|德州]]置,[[治所]]在[[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元年(627年)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 (西晉)|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 (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 沿革 ==
== 沿革 ==
=== 隋代<ref>《隋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地理下/揚州/日南郡</ref> ===
=== 隋代<ref>《隋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地理下/揚州/日南郡</ref> ===
日南郡梁置[[德州]],開皇十八年改曰驩州<ref>「熙以州縣多有同名,於是奏改安州為欽州,黃州為峯州,利州為智州,德州為驩州,東寧州為融州。上皆從之。」《北史》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令狐整 子熙 弟休</ref>。統縣八:
日南郡梁置[[德州 (南梁)|德州]],開皇十八年改曰驩州<ref>「熙以州縣多有同名,於是奏改安州為欽州,黃州為峯州,利州為智州,德州為驩州,東寧州為融州。上皆從之。」《北史》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令狐整 子熙 弟休</ref>。統縣八:


[[九德縣]]、[[咸驩縣]]、[[浦陽縣]]、[[越常縣]]、[[金寧縣]](梁置[[利州]]。開皇十八年改為[[智州]],大業初州廢)、[[交谷縣]](梁置[[明州]],大業初州廢)、[[安遠縣]]、[[光安縣]](舊曰[[西安縣]],開皇十八年改名)。
[[九德縣]]、[[咸驩縣]]、[[浦陽縣]]、[[越常縣]]、[[金寧縣]](梁置[[利州]]。開皇十八年改為[[智州]],大業初州廢)、[[交谷縣]](梁置[[明州 (开元)|明州]],大業初州廢)、[[安遠縣]]、[[光安縣]](舊曰[[西安縣]],開皇十八年改名)。
=== 唐代<ref>《新唐書》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上/嶺南道/嶺南採訪使/驩州日南郡</ref> ===
=== 唐代<ref>《新唐書》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上/嶺南道/嶺南採訪使/驩州日南郡</ref> ===


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州]]、[[明州]]、[[智州]]、驩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南德州]]領六縣。武德八年,改為[[德州]]。貞觀元年,改為驩州,以舊驩州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州、[[演州]]、[[明州]]、[[智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十二年,廢[[明州]]、[[源州]]、[[海州]]三州。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驩州。舊領縣六。天寶領縣四。
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州 (南梁)|德州]]、[[明州 (开元)|明州]]、[[智州]]、驩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南德州]]領六縣。武德八年,改為[[德州 (南梁)|德州]]。貞觀元年,改為驩州,以舊驩州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州、[[演州]]、[[明州 (开元)|明州]]、[[智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十二年,廢[[明州 (开元)|明州]]、[[源州]]、[[海州]]三州。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驩州。舊領縣六。天寶領縣四。


[[九德縣]],州所治。吳分日南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改為驩州,廢九德郡為縣,今治也。
[[九德縣]],州所治。吳分日南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改為驩州,廢九德郡為縣,今治也。
第16行: 第17行:
* 武德五年置[[安遠縣]]、[[曇羅縣]]、[[光安縣]]三縣。是年,以[[光安縣]]置[[源州]],又置[[水源縣]]、[[安銀縣]]、[[河龍縣]]、[[長江縣]]四縣。貞觀八年更名[[阿州]],十三年州廢,省[[水源縣]]、[[河龍縣]]、[[長江縣]],以[[光安縣]]、[[安銀縣]]來屬。[[安遠縣]]、[[曇羅縣]]、[[光安縣]]、[[安銀縣]]後皆省。
* 武德五年置[[安遠縣]]、[[曇羅縣]]、[[光安縣]]三縣。是年,以[[光安縣]]置[[源州]],又置[[水源縣]]、[[安銀縣]]、[[河龍縣]]、[[長江縣]]四縣。貞觀八年更名[[阿州]],十三年州廢,省[[水源縣]]、[[河龍縣]]、[[長江縣]],以[[光安縣]]、[[安銀縣]]來屬。[[安遠縣]]、[[曇羅縣]]、[[光安縣]]、[[安銀縣]]後皆省。
* 武德五年置[[明州]],幷置[[萬安縣]]、[[明弘縣]]、[[明定縣]]三縣; 貞觀十三年廢明州,省[[萬安縣]]、[[明弘縣]]、[[明定縣]]入[[越裳縣]],隸[[智州]]。
* 武德五年置[[明州 (开元)|明州]],幷置[[萬安縣]]、[[明弘縣]]、[[明定縣]]三縣; 貞觀十三年廢明州,省[[萬安縣]]、[[明弘縣]]、[[明定縣]]入[[越裳縣]],隸[[智州]]。
* 武德五年又以[[日南郡]]之[[文谷縣]]、[[金寧縣]]二縣置[[智州]],幷置[[新鎮縣]]、[[闍員縣]]二縣。貞觀元年更曰[[南智州]],省[[新鎮縣]]、[[闍員縣]]。
* 武德五年又以[[日南郡]]之[[文谷縣]]、[[金寧縣]]二縣置[[智州]],幷置[[新鎮縣]]、[[闍員縣]]二縣。貞觀元年更曰[[南智州]],省[[新鎮縣]]、[[闍員縣]]。
* 後廢智州,省[[文谷縣]]、[[金寧縣]]入[[越裳縣]],來屬驩州。
* 後廢智州,省[[文谷縣]]、[[金寧縣]]入[[越裳縣]],來屬驩州。
第25行: 第26行:


貞元七年,始以驩、峯二州為都督府。驩在安南,限重海,與文單、占婆接<ref>《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兩爨蠻</ref>。
貞元七年,始以驩、峯二州為都督府。驩在安南,限重海,與文單、占婆接<ref>《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兩爨蠻</ref>。

;驩州刺史
*[[李晙]](622年,南德州總管)
*苏某(705年)
*[[宋之悌]](开元后期)
*[[严郢]](782年)
*[[杨清]](819年之前)<ref>《唐刺史考全编》</ref>

=== 五代十國 ===
=== 五代十國 ===
=== 宋代<ref>《宋史》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外國四/交阯</ref> ===
=== 宋代<ref>《宋史》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外國四/交阯</ref> ===
第30行: 第39行:


=== 明代 ===
=== 明代 ===
* 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癸未置驩州,屬[[乂安府]],領縣四<ref>「以南靖、驩二州隸乂安府,本府親領衙儀、丕祿、古杜、支羅、真福、土油、偈江、土黃八縣,南靖州領河黃、磐石(抱本作盤)、河華、奇羅四縣,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六十八永樂五年六月癸未朔</ref><ref>《郡縣時代之安南》,[[黎正甫]]著,商務印書館,重慶市,民國34年7月,第256頁</ref><ref>「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32冊,雲貴交阯,第109頁</ref><ref>「乂安府領驩、南靖、茶籠、玉麻四州,衙儀、'''友'''羅、丕祿、土油、偈江、真福、古'''社'''、土黃、東岸、石塘、奇羅、盤石、河華十三縣」,《大明一統志》(天順五年御製序本)卷九十,第2頁</ref><ref>「驩州縣二:東岸、石塘」,《安南志(原)》(1931年河內法國遠東學院訂刊本)卷一,第35頁</ref><ref>「乂安府領四州十二縣:驩州、南靖州、茶籠州、'''王蔴'''州。衙儀縣、'''友'''羅縣、丕祿縣、'''上'''油縣、偈江縣、真福縣、古'''社'''縣、土黃縣、東岸縣、石塘縣、奇羅縣、盤石縣、河華縣」《越嶠書》(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藍格鈔本),明李文鳳撰,卷一</ref>:[[石塘縣]]、[[東岸縣]]、[[沙南縣_(交阯)|沙南縣]]、[[路平縣]]。
* 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癸未置驩州,屬[[乂安府]],領縣四<ref>「以南靖、驩二州隸乂安府,本府親領衙儀、丕祿、古杜、支羅、真福、土油、偈江、土黃八縣,南靖州領河黃、磐石(抱本作盤)、河華、奇羅四縣,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六十八永樂五年六月癸未朔</ref><ref>《郡縣時代之安南》,[[黎正甫]]著,商務印書館,重慶市,民國34年7月,第256頁</ref><ref>「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32冊,雲貴交阯,第109頁</ref><ref>「乂安府領驩、南靖、茶籠、玉麻四州,衙儀、'''友'''羅、丕祿、土油、偈江、真福、古'''社'''、土黃、東岸、石塘、奇羅、盤石、河華十三縣」,《大明一統志》(天順五年御製序本)卷九十,第2頁</ref><ref>「驩州縣二:東岸、石塘」,《安南志(原)》(1931年河內法國遠東學院訂刊本)卷一,第35頁</ref><ref>「乂安府領四州十二縣:驩州、南靖州、茶籠州、'''王蔴'''州。衙儀縣、'''友'''羅縣、丕祿縣、'''上'''油縣、偈江縣、真福縣、古'''社'''縣、土黃縣、東岸縣、石塘縣、奇羅縣、盤石縣、河華縣」《越嶠書》(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藍格鈔本),明李文鳳撰,卷一</ref>:[[石塘縣]]、[[東岸縣 (乂安)|東岸縣]]、[[沙南縣_(交阯)|沙南縣]]、[[路平縣]]。
* 永樂十三年八月丁亥,並驩州之[[沙南縣_(交阯)|沙南縣]]入本州、[[路平縣]]入[[衙儀縣]]<ref>《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七永樂十三年八月乙丑朔</ref>,領縣二:[[石塘縣]]、[[東岸縣]]。
* 永樂十三年八月丁亥,並驩州之[[沙南縣_(交阯)|沙南縣]]入本州、[[路平縣]]入[[衙儀縣 (乂安)|衙儀縣]]<ref>《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七永樂十三年八月乙丑朔</ref>,領縣二:[[石塘縣]]、[[東岸縣 (乂安)|東岸縣]]。
* 永樂十七年九月丙辰,並[[真福縣]]入驩州,[[偈江縣]]入[[石塘縣]],驩州之[[東岸縣]]入本州<ref>《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六永樂十七年秋九月癸卯朔</ref><ref>《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32冊,雲貴交阯,第122頁</ref>。領縣一:[[石塘縣]]。
* 永樂十七年九月丙辰,並[[真福縣]]入驩州,[[偈江縣]]入[[石塘縣]],驩州之[[東岸縣 (乂安)|東岸縣]]入本州<ref>《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六永樂十七年秋九月癸卯朔</ref><ref>《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32冊,雲貴交阯,第122頁</ref>。領縣一:[[石塘縣]]。
* 洪熙元年十一月辛酉,以奏事不明,黜行在兵科[[給事中]]陳耀交阯驩州[[判官]]<ref>「以奏事不明,黜行在刑科給事中林簡、孫郁、吏科給事中何宣、禮科給事中陳應炎、兵科給事中陳耀、工科給事中謝永、趙睿俱為判官,簡交阯快州、鬱湖廣桂陽州、宣直隸六安州、應炎交阯福安州、耀交阯驩州、永廣西利州、睿交阯清化州。」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十一洪熙元年十一月丙申朔</ref>。
* 洪熙元年十一月辛酉,以奏事不明,黜行在兵科[[給事中]]陳耀交阯驩州[[判官]]<ref>「以奏事不明,黜行在刑科給事中林簡、孫郁、吏科給事中何宣、禮科給事中陳應炎、兵科給事中陳耀、工科給事中謝永、趙睿俱為判官,簡交阯快州、鬱湖廣桂陽州、宣直隸六安州、應炎交阯福安州、耀交阯驩州、永廣西利州、睿交阯清化州。」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十一洪熙元年十一月丙申朔</ref>。


== 相關 ==
== 相關 ==
*[[:vi:xứ Nghệ|乂處]]
*{{link-vi|乂處|xứ Nghệ}}
== 參考資料 ==
== 參考資料 ==
{{reflist}}
{{reflist}}

2024年7月29日 (一) 10:25的最新版本

驩州隋朝時設置的,唐宋明仍置。

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德州置,治所九德縣(今越南乂安省榮市)。轄境相當今越南河靜省和乂安省南部。唐朝武德五年(622年)改名南德州,八年又改名德州。貞觀元年(627年)復名驩州。其後轄境縮小。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下轄四縣: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1036年越南李朝改名義安州

沿革

[编辑]

隋代[1]

[编辑]

日南郡梁置德州,開皇十八年改曰驩州[2]。統縣八:

九德縣咸驩縣浦陽縣越常縣金寧縣(梁置利州。開皇十八年改為智州,大業初州廢)、交谷縣(梁置明州,大業初州廢)、安遠縣光安縣(舊曰西安縣,開皇十八年改名)。

唐代[3]

[编辑]

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州明州智州、驩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南德州領六縣。武德八年,改為德州。貞觀元年,改為驩州,以舊驩州為演州。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州、演州明州智州林州源州景州海州八州。十二年,廢明州源州海州三州。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乾元元年,復為驩州。舊領縣六。天寶領縣四。

九德縣,州所治。吳分日南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隋改為驩州,廢九德郡為縣,今治也。

九德縣浦陽縣越裳縣懷驩縣

貞元七年,始以驩、峯二州為都督府。驩在安南,限重海,與文單、占婆接[4]

驩州刺史

五代十國

[编辑]

宋代[6]

[编辑]

丁公著丁部領黎明提李偓佺等先後被封為驩州刺史

明代

[编辑]

相關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隋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地理下/揚州/日南郡
  2. ^ 「熙以州縣多有同名,於是奏改安州為欽州,黃州為峯州,利州為智州,德州為驩州,東寧州為融州。上皆從之。」《北史》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令狐整 子熙 弟休
  3. ^ 《新唐書》卷四十三上 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上/嶺南道/嶺南採訪使/驩州日南郡
  4.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南蠻下/兩爨蠻
  5. ^ 《唐刺史考全编》
  6. ^ 《宋史》卷四百八十八 列傳第二百四十七/外國四/交阯
  7. ^ 「以南靖、驩二州隸乂安府,本府親領衙儀、丕祿、古杜、支羅、真福、土油、偈江、土黃八縣,南靖州領河黃、磐石(抱本作盤)、河華、奇羅四縣,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六十八永樂五年六月癸未朔
  8. ^ 《郡縣時代之安南》,黎正甫著,商務印書館,重慶市,民國34年7月,第256頁
  9. ^ 「驩州領石塘、東岸、路平、沙南四縣」《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32冊,雲貴交阯,第109頁
  10. ^ 「乂安府領驩、南靖、茶籠、玉麻四州,衙儀、羅、丕祿、土油、偈江、真福、古、土黃、東岸、石塘、奇羅、盤石、河華十三縣」,《大明一統志》(天順五年御製序本)卷九十,第2頁
  11. ^ 「驩州縣二:東岸、石塘」,《安南志(原)》(1931年河內法國遠東學院訂刊本)卷一,第35頁
  12. ^ 「乂安府領四州十二縣:驩州、南靖州、茶籠州、王蔴州。衙儀縣、羅縣、丕祿縣、油縣、偈江縣、真福縣、古縣、土黃縣、東岸縣、石塘縣、奇羅縣、盤石縣、河華縣」《越嶠書》(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藍格鈔本),明李文鳳撰,卷一
  13.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七永樂十三年八月乙丑朔
  14. ^ 《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百十六永樂十七年秋九月癸卯朔
  15. ^ 《天下郡國利病書》原編第32冊,雲貴交阯,第122頁
  16. ^ 「以奏事不明,黜行在刑科給事中林簡、孫郁、吏科給事中何宣、禮科給事中陳應炎、兵科給事中陳耀、工科給事中謝永、趙睿俱為判官,簡交阯快州、鬱湖廣桂陽州、宣直隸六安州、應炎交阯福安州、耀交阯驩州、永廣西利州、睿交阯清化州。」大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十一洪熙元年十一月丙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