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修订间差异
→現任主播群: 調整格式、排版 |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9.5 |
||
(未显示超过100个用户的98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Multiple issues| |
|||
{{More footnotes|time=2019-06-18}} |
|||
{{Original research|time=2023-04-11T16:32:51+00:00}} |
|||
}} |
|||
{{Note24hUTC+8}} |
{{Note24hUTC+8}} |
||
{{for|臺灣新闻频道|华视新闻资讯台}} |
|||
[[File:CTS News vehicle board.jpg|thumb|華視新聞採訪車標示牌]] |
|||
<!--各位華視新聞部同仁,請不要在維基百科內加入宣傳性文字,如果有疑慮,可以聯絡本人的帳戶: zh.wikipedia.org/wiki/User:Nrya 或諮詢其他熟悉維基百科運作的人,多謝!--> |
|||
'''華視新聞'''(''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主要跟[[公視新聞]]、[[客家電視台|客視]]新聞部合作<ref>[http://info.pts.org.tw/open/data/director/2008/20080616TBS.pdf 台灣公廣集團新聞平台對外發展說明]</ref> (因為皆隸屬於[[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 |
|||
'''華視新聞'''({{lang-en|''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台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自負盈虧。<ref>{{Cite web |url=https://info-material.pts.org.tw/directors/b4/20080616TBS.pdf |title=台灣公廣集團新聞平台對外發展說明 |access-date=2013-05-07 |archive-date=2024-07-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706091427/https://info-material.pts.org.tw/directors/b4/20080616TBS.pdf |dead-url=unfit }}</ref> |
|||
== |
==歷史== |
||
華視新聞開播之初,僅有以[[黑白電視|黑白畫-{面}-]]播出的四節新聞:《華視晨間新聞》、《華視午間新聞》、《華視晚間新聞》與《華視夜間新聞》(開播時正式的官方節目名稱為《新聞及氣象》,直到1988年起才改為現在的節目名稱<ref>[http://tv.nccu.edu.tw/radioProgram_list.htm?STATION=%B5%D8%B5%F8&PROGRAMNAME=%B7s%BBD%A4%CE%AE%F0%B6H&CATALOG= 無線電視節目庫]</ref>)。1971年10月31日18時25分,《華視晚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5分鐘。 |
華視新聞開播之初,僅有以[[黑白電視|黑白畫-{面}-]]播出的四節新聞:《華視晨間新聞》、《華視午間新聞》、《華視晚間新聞》與《華視夜間新聞》(開播時正式的官方節目名稱為《新聞及氣象》,直到1988年起才改為現在的節目名稱<ref>[http://tv.nccu.edu.tw/radioProgram_list.htm?STATION=%B5%D8%B5%F8&PROGRAMNAME=%B7s%BBD%A4%CE%AE%F0%B6H&CATALOG= 無線電視節目庫]{{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1971年10月31日18時25分,《華視晚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5分鐘。11月1日7時20分,《華視晨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10分鐘;13時10分,《華視午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0分鐘;23時整,《華視夜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0分鐘。1975年5月,華視完全改以[[彩色電視|彩色畫面]]播出各節新聞。 |
||
1976年2月,華視邀請[[陶希聖]]、[[曾虛白]]、[[田寶岱]]、[[王作榮]]、[[仲肇湘]]、[[曹伯一]]、[[張京育]]、[[袁頌西]]、[[張忠棟]]、[[趙守博]]、[[王靄芬]]組成「華視電視評論委員會」;1976年3月1日,《華視晚間新聞》在每週一、週三與週五安排評論委員主講三分鐘的新聞評論;1976年4月11日至7月底,《華視晚間新聞》改為在每週日安排評論委員主講十分鐘的新聞評論;1977年6月,華視將「新聞評論」改名為「新聞分析」,邀請[[關中 (人物)|關中]]、[[黃昆輝]]、趙守博、曹伯一、[[魏萼]]、[[楊月蓀]]、[[李鍾桂]]、[[鄭心雄]]、[[陳祖耀]]、[[馬英九]]為主講人,每週在《華視晚間新聞》中講二至三次的新聞評論,每次五分鐘。<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二輯:民國六十五年至六十六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8年5月30日-{出}-版,第21頁。</ref> |
1976年2月,華視邀請[[陶希聖]]、[[曾虛白]]、[[田寶岱]]、[[王作榮]]、[[仲肇湘]]、[[曹伯一]]、[[張京育]]、[[袁頌西]]、[[張忠棟]]、[[趙守博]]、[[王靄芬]]組成「華視電視評論委員會」;1976年3月1日,《華視晚間新聞》在每週一、週三與週五安排評論委員主講三分鐘的新聞評論;1976年4月11日至7月底,《華視晚間新聞》改為在每週日安排評論委員主講十分鐘的新聞評論;1977年6月,華視將「新聞評論」改名為「新聞分析」,邀請[[關中 (人物)|關中]]、[[黃昆輝]]、趙守博、[[曹伯一]]、[[魏萼]]、[[楊月蓀]]、[[李鍾桂]]、[[鄭心雄]]、[[陳祖耀]]、[[馬英九]]為主講人,每週在《華視晚間新聞》中講二至三次的新聞評論,每次五分鐘。<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二輯:民國六十五年至六十六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8年5月30日-{出}-版,第21頁。</ref> |
||
1979年3月1日,華視兩個深度報導節目《大特寫》、《大標題》開播,前者首播時間為每週二21:30~22:15,後者首播時間為每週四21:30~22:15。1979年5月至1980年3月底,華視閩南語新聞節目《閩南語一週新聞報導》開播,首播時間為每週六13:30~14:00。1979年6月,華視在每日《華視晚間新聞》前製播主要報導政府推行基層建設的節目《今日特寫》。<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3頁。</ref> |
1979年3月1日,華視兩個深度報導節目《大特寫》、《大標題》開播,前者首播時間為每週二21:30~22:15,後者首播時間為每週四21:30~22:15。1979年5月至1980年3月底,華視閩南語新聞節目《閩南語一週新聞報導》開播,首播時間為每週六13:30~14:00。1979年6月,華視在每日《華視晚間新聞》前製播主要報導政府推行基層建設的節目《今日特寫》。<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3頁。</ref> |
||
第15行: | 第20行: | ||
#華視可以無條件運用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資料室保存的資料畫面,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華視提出要求後第二日即以人造衛星傳送至華視。 |
#華視可以無條件運用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資料室保存的資料畫面,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華視提出要求後第二日即以人造衛星傳送至華視。 |
||
1982年7月,《大特寫》停播。1982年9月至1984年2月,華視每週製播一集30分鐘的新聞節目《新聞傳真》,報導社會大眾關切的新聞事件。1982年10月,華視在每週四21:00製播三台聯播節目《天涯若比鄰》,報導全球各國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尤其著重介紹該國與中華民國[[文化 |
1982年7月,《大特寫》停播。1982年9月至1984年2月,華視每週製播一集30分鐘的新聞節目《新聞傳真》,報導社會大眾關切的新聞事件。1982年10月,華視在每週四21:00製播[[三台聯播]]節目《天涯若比鄰》,報導全球各國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尤其著重介紹該國與中華民國[[文化交流]]之經過。1983年9月,華視論壇節目《新聞追擊》開播,播映時間為每週五19:00~19:25,以座談方式討論新聞事件。<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4頁。</ref>1984年12月21日,華視總經理[[吳寶華]]按鈕啟用華視南部新聞中心,位於[[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88號10樓(大明商業大樓)<ref>高雄訊,〈華視南部新聞中心 昨日按鈕啟用〉,《[[中央日報]]》1984年12月22日第9版。</ref>。 |
||
[[File:CTS News 1985 Double Tens Day.jpg|thumb|1985年10月10日,華視新聞擴大播報中華民國74年國慶新聞 |
[[File:CTS News 1985 Double Tens Day.jpg|thumb|1985年10月10日,華視新聞擴大播報中華民國74年國慶新聞]] |
||
1985年9月2日,華視新聞調整三節新聞主播陣容,增開多個專題單元:[[李傳偉]]擔任《華視晨間新聞》主播,[[陳明華]]擔任《華視午間新聞》主播,[[李豔秋]]擔任《華視晚間新聞》主播;《華視晨間新聞》增開1個專題單元〈新聞迴響〉,《華視午間新聞》增開3個專題單元〈小常識〉、〈醫藥題外〉、〈假日何處去〉,《華視晚間新聞》增開1個專題單元〈稀有新聞〉報導全球各地趣聞;晚間氣象新增[[布偶]]「氣象寶寶」,以氣象寶寶與氣象主播[[盧秀燕]]或[[孫自強]]之間的對話提示預報重點。<ref>本報訊,〈報氣象 兩台又將別苗頭〉,《[[民生報]]》1985年8月30日第11版。</ref> |
1985年9月2日,華視新聞調整三節新聞主播陣容,增開多個專題單元:[[李傳偉]]擔任《華視晨間新聞》主播,[[陳明華]]擔任《華視午間新聞》主播,[[李豔秋]]擔任《華視晚間新聞》主播;《華視晨間新聞》增開1個專題單元〈新聞迴響〉,《華視午間新聞》增開3個專題單元〈小常識〉、〈醫藥題外〉、〈假日何處去〉,《華視晚間新聞》增開1個專題單元〈稀有新聞〉報導全球各地趣聞;晚間氣象新增[[布偶]]「氣象寶寶」,以氣象寶寶與氣象主播[[盧秀燕]]或[[孫自強]]之間的對話提示預報重點。<ref>本報訊,〈報氣象 兩台又將別苗頭〉,《[[民生報]]》1985年8月30日第11版。</ref> |
||
第29行: | 第34行: | ||
1991年8月,《華視夜間新聞》開始每日製播體育新聞單元〈育樂新聞〉。<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4頁。</ref> |
1991年8月,《華視夜間新聞》開始每日製播體育新聞單元〈育樂新聞〉。<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4頁。</ref> |
||
1993年7月20日,華視決定《華視晚間新聞》自同年8月16日起常態延長播出時間為19:00~20:00,《[[綜藝萬花筒]]》提前於18:30~19:00播出,《[[連環泡]]》提前於18:00~18:30播出,[[閩南語]][[連續劇]]、兒童節目等節目各提前30分鐘開播;另外,同年8月 |
1993年7月20日,華視決定《華視晚間新聞》自同年8月16日起常態延長播出時間為19:00~20:00,《[[綜藝萬花筒]]》提前於18:30~19:00播出,《[[連環泡]]》提前於18:00~18:30播出,[[閩南語]][[連續劇]]、兒童節目等節目各提前30分鐘開播;另外,同年8月[[中國國民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華視晚間新聞》主播為[[李艷秋]]與[[李傳偉]]。<ref>張文輝 台北報導,〈華視晚間新聞 決定延長〉,《聯合報》1993年7月21日第22版。</ref> |
||
1998年9月1日,華視與美商[[華淵資訊]]簽訂網路合作,透過網路向海外推廣華視新聞。1999年5月27日,華視第十四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局部調整華視組織編制與員額,恢復「人事室」編制,新聞部裁撤「育樂組」,SNG小組編入新聞部,水電空調人員回歸工程部職掌。<ref>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72頁。</ref> |
1998年9月1日,華視與美商[[華淵資訊]](為[[新浪]]在台灣的分公司)簽訂網路合作,透過網路向海外推廣華視新聞。1999年5月27日,華視第十四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局部調整華視組織編制與員額,恢復「人事室」編制,新聞部裁撤「育樂組」,SNG小組編入新聞部,水電空調人員回歸工程部職掌。<ref>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72頁。</ref> |
||
在李四端擔任晚間新聞主播時期,華視晚間新聞的收視率曾多次名列同時段第一<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000519131303/http://www.cts.com.tw/PUBLIC/public/activity9.htm]</ref><ref>[https://web.archive.org/web/19991010000626/http://www.cts.com.tw/PUBLIC/public/activity9.htm]</ref>。 |
|||
2003年1月13日,週一至週五的《華視午間新聞》改名為《正午新聞熱線》(2005年10月3日改回原名)<ref>華視主頻節目表(2003年1月13日)</ref>。 |
2003年1月13日,週一至週五的《華視午間新聞》改名為《正午新聞熱線》(2005年10月3日改回原名)<ref>華視主頻節目表(2003年1月13日)</ref>。 |
||
2004年2月17日,華視啟用360度新聞棚景<ref>陳冠霖、許舒婷,〈[http://cm.mcu.edu.tw/data/1077288290.pdf 華視推出360度新聞棚景] {{Wayback|url=http://cm.mcu.edu.tw/data/1077288290.pdf |date=20170221011041 }}〉,《銘報新聞》第1363號</ref>。 |
|||
2004年8月27日下午,華視舉行董事會,通過前《[[台北時報]]》總編輯[[朱立熙]]接任華視副總經理。朱立熙表示,希望華視新聞能維持專業、正派、倫理,強調「台灣優先」並充分反映台灣「主流價值」,完全封殺「八卦新聞」與煽色腥的「社會新聞」,並與當前「弱智」的電視新聞徹底區隔,全力撙節開銷、嚴格控制成本,同時加強獨家與深度報導,建立華視優質新聞形象。朱立熙也具體要求,希望華視新聞能播出每日5分鐘的國台語評論(後定名為《快語台灣》),增加南方訊息、人文關懷、娛樂、藝文新聞等。<ref>江昭倫 台北報導,[http://www.nownews.com/2004/08/27/340-1678253.htm 〈朱立熙接任華視新任副總經理 第一步要先改革新聞部〉],《[[東森新聞報]]》2004年8月27日。</ref> |
|||
2004年8月27日下午,華視舉行董事會,通過前《[[台北時報]]》總編輯[[朱立熙]]接任華視副總經理。朱立熙表示,希望華視新聞能維持專業、正派、倫理,強調「[[台灣優先]]」並充分反映台灣「主流價值」,完全封殺[[八卦新聞]]與煽色腥的社會新聞,並與當前「弱智」的電視新聞徹底區隔,全力撙節開銷、嚴格控制成本,同時加強獨家與深度報導,建立華視優質新聞形象。朱立熙也具體要求,希望華視新聞能播出每日5分鐘的國台語評論(後定名為《快語台灣》),增加南方訊息、人文關懷、娛樂、藝文新聞等。<ref>江昭倫 台北報導,[http://www.nownews.com/2004/08/27/340-1678253.htm 〈朱立熙接任華視新任副總經理 第一步要先改革新聞部〉]{{dead link|date=January 2019}},《[[東森新聞報]]》2004年8月27日。</ref> |
|||
2008年3月20日,[[華視MOD新聞頻道]]在[[中華電信MOD]]第55頻道開播。2008年11月1日,華視與[[聯合線上|聯合線-{}-上]]簽約合作建置與經營華視新聞影音資料庫。<ref name="ReferenceA">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56頁。</ref> |
|||
2008年3月20日,[[華視MOD新聞頻道]]在[[中華電信MOD]]第55頻道開播。2008年11月1日,華視與[[聯合線上|聯合線-{}-上]]簽約,合作建置與經營華視新聞影音資料庫。<ref name="ReferenceA">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56頁。</ref> |
|||
2009年 |
2009年1月1日,華視與[[鳳凰衛視]]簽訂新聞合作。<ref name="ReferenceA"/> 2009年1月17日,華視與[[廈門衛視]]在廈門衛視總部簽訂新聞合作備忘錄,服務內容包括每日新聞、新聞節目錄製、重大新聞支援、訂製專題。<ref name="ReferenceB">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57頁。</ref> 2009年2月25日,聯合線-{}-上與華視新聞共同舉辦合作記者會。<ref name="ReferenceA"/> |
||
2009年3月,華視新聞部採編中心購入[[Panasonic]] {{link-en|P2|P2 (storage media)}}攝影機。<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96頁。</ref> 2009年5月9日,華視新數位片庫系統正式上線運作,新聞資料帶透過[[磁帶櫃]]管理系統自動存取、直接匯至新聞部進行非線性作業。<ref name="ReferenceB"/> |
|||
[[File:CTS News vehicle with Max Su.jpg|thumb|貼著華視主播[[蘇逸洪]][[車體廣告]]的華視新聞採訪車]] |
|||
2010年4月23日,《華視晚間新聞》開始不定期舉辦「華視新聞到你家」,平常日主播[[蘇逸洪]]與製作團隊巡迴各鄉鎮實施戶外播報,播報方式為站立播報,不設主播檯;「華視新聞到你家」第一站為[[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ref>〈華視新聞到你家 蘇逸洪首站到鶯歌為您播報〉,華視新聞,2010年4月22日。</ref> |
|||
[[File:CTS News vehicle with Max Su.jpg|thumb|貼著蘇逸洪[[車體廣告]]的華視新聞採訪車]] |
|||
2010年4月30日,[[華視媒體園區]]舉行1周年[[記者會]],現場展示華視耗資約新台幣兩千萬元打造的[[3D]]全虛擬攝影棚。<ref>張哲鳴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78841/IssueID/20100501 〈華視砸2千萬搞3D播報 劉真糗吃螺絲〉],《[[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2010年5月1日。</ref> 2010年7月5日,《華視晚間新聞》啟用3D全虛擬攝影棚,同時也更新片頭動畫;此攝影棚特色是使用3D立體透視、[[紅外線]]攝影機定位,在實體攝影棚裡場景較為單調(全綠色佈景),但在電視上呈現的畫面則是千變萬化,並隨著不同的新聞內容更換出不同的花樣。<ref>許晉榮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32646/IssueID/20100703 〈蘇逸洪配合3D攝影棚 塞鞋墊增高〉],《蘋果日報》2010年7月3日C12版。</ref>(2012年起《華視晚間新聞》只在播報重大新聞時才使用3D虛擬攝影棚) |
|||
2010年4月23日,《華視晚間新聞》開始不定期舉辦活動「華視新聞到你家」,平常日主播[[蘇逸洪]]與製作團隊巡迴各鄉鎮實施戶外播報,播報方式為站立播報,不設主播檯;「華視新聞到你家」第一站為[[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ref>〈華視新聞到你家 蘇逸洪首站到鶯歌為您播報〉,華視新聞,2010年4月22日。</ref> |
|||
2010年4月30日,[[華視媒體園區]]舉行1周年[[記者會]],現場展示華視耗資約新台幣兩千萬元打造的[[3D]]全虛擬攝影棚。<ref>張哲鳴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78841/IssueID/20100501 〈華視砸2千萬搞3D播報 劉真糗吃螺絲〉] {{Wayback|url=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78841/IssueID/20100501 |date=20100503140037 }},《[[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2010年5月1日。</ref> 2010年7月5日,《華視晚間新聞》啟用3D全虛擬攝影棚,同時也更新片頭動畫;此攝影棚特色是使用3D立體透視、[[紅外線]]攝影機定位,在實體攝影棚裡場景較為單調(全綠色佈景),但在電視上呈現的畫面則是千變萬化,並隨著不同的新聞內容更換出不同的花樣。<ref>許晉榮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32646/IssueID/20100703 〈蘇逸洪配合3D攝影棚 塞鞋墊增高〉] {{Wayback|url=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632646/IssueID/20100703 |date=20100706205847 }},《蘋果日報》2010年7月3日C12版。</ref>(2012年起《華視晚間新聞》只在播報重大新聞時才使用3D虛擬攝影棚) |
|||
2010年7月19日起,《台語新聞》啟用3D全虛擬攝影棚。2010年8月起,《華視午間新聞》、《華視夜間新聞》皆啟用3D全虛擬攝影棚。2010年9月1日起,《早安今天》啟用3D全虛擬攝影棚。 |
|||
2014年1月6日,週一至週五原本以國語播報的《華視晨間新聞》改為以閩南語播報的《華視透早講新聞》。<ref name="morning">[http://news.cts.com.tw/cts//201312/201312271357578.html 華視首創全台最早台語新聞 國台客三聲帶主播羅瑞誠入主《華視透早講新聞》] {{Wayback|url=http://news.cts.com.tw/cts//201312/201312271357578.html |date=20210108015229 }} - 華視新聞網 2013年12月27日</ref> |
|||
2011年1月31日起,華視各節新聞的片頭動畫統一格式為以黃白二色為主色的片頭動畫,只變動各節新聞名稱。 |
|||
2021年3月31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正式通過15家系統業者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遞補52台案件,全台約124.5萬觀眾將可在52頻道收看華視新聞資訊台,市占約25.58%。<ref>{{Cite web |url=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103315002.aspx |title=NCC通過華視上架52台 全台124萬觀眾可收看 |access-date=2021-03-31 |archive-date=2021-08-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806054740/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103315002.aspx |dead-url=no }}</ref> |
|||
2012年10月1日晚上6點58分起,華視再度更換各節新聞的片頭動畫(《華視晨間活力新聞》除外)。 |
|||
2021年11月30日,華視舉辦「全新52 時尚出擊:華視新聞主播新形象發表會」,時任新聞資訊台台長[[陳雅琳]]率領華視新聞資訊台各節新聞時段主播群[[宋燕旻]]、[[連珮貝]]、[[葉映彤]]、[[林柏樫]]、[[莊雨潔]]、[[吳昇鴻]]、[[林奕雯]]、[[雷雅]]站上[[伸展台]],宣布12月1日起華視新聞與[[伊林娛樂]]合作打造全新主播造型<ref>{{cite web | author=羅仕倫 | url=https://news.cts.com.tw/cts/entertain/202111/202111302064217.html | title=華視新聞9位主播站上伸展台 陳雅琳台長領軍展現專業與多元 | publisher=華視新聞 | date=2021-11-30 | accessdate=2022-05-05 | archive-date=2022-03-31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31182414/https://news.cts.com.tw/cts/entertain/202111/202111302064217.html }}</ref>。 |
|||
2013年1月1日起,華視各節新聞完全改以HD高畫質製作,並在[[華視HD頻道]]同步播出[[華視主頻]]播出的各節新聞。 |
|||
2022年3月30日,NCC表示,凱擘大寬頻等8家有線系統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遞補52頻道<ref>{{Cite web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K58-FQsEA |title=再增7系統送件! 華視52頻道市占將達72.7%|華視新聞 20220330 |access-date=2022-04-02 |archive-date=2022-07-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0622171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1K58-FQsEA }}</ref>;如通過,華視新聞資訊台在52台市占率將增加到7成。 |
|||
2014年1月6日,週一至週五原本以國語播報的《華視晨間新聞》改名為以閩南語播報的《華視透早講新聞》。<ref name="morning">[http://news.cts.com.tw/cts//201312/201312271357578.html 華視首創全台最早台語新聞 國台客三聲帶主播羅瑞誠入主《華視透早講新聞》] - 華視新聞網 2013年12月27日</ref> |
|||
2014年8月1日,[[劉俊麟]]接任華視新聞總監,他曾任[[TVBS (頻道)|TVBS頻道]]《[[2100全民開講]]》、[[年代MUCH台]]《台灣心聲》、[[年代新聞台]]《新聞面對面》、《新聞追追追》等談話性政論節目的監製。 |
|||
==節目調動 == |
==節目調動 == |
||
2008年8月20日、21日,因[[華視主頻|主頻]][[現場直播|直播]]北京奧運賽事(20日直播棒球-中華 vs 加拿大,21日直播[[跆拳道]]第二量級決賽),《華視晚間新聞》只在[[華視MOD新聞頻道]]播出。 |
2008年8月20日、21日,因[[華視主頻|主頻]][[現場直播|直播]]北京奧運賽事(20日直播棒球-中華 vs 加拿大,21日直播[[跆拳道]]第二量級決賽),《華視晚間新聞》只在[[華視MOD新聞頻道]]播出。 |
||
2012年12月31日,因華視主頻、[[華視新聞資訊台|新聞資訊台]]直播《2013 愛閃耀i桃園跨年晚會》,當日《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7:58播出<ref> |
2012年12月31日,因華視主頻、[[華視新聞資訊台|新聞資訊台]]直播《2013 愛閃耀i桃園跨年晚會》,當日《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7:58播出<ref>{{cite web|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yBe5n8e18|title=YouTube|website=www.youtube.com|access-date=2019-01-29|archive-date=2021-01-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14031656/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yBe5n8e18|dead-url=no}}</ref>,而《華視夜間新聞》(在新聞資訊台播出)停播一天。 |
||
2013年2月9日,因播出《[[天才衝衝衝]]小龍行大運》,《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6:00播出(華視主頻、 |
2013年2月9日,因播出《[[天才衝衝衝]]小龍行大運》,《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6:00播出(華視主頻、HD頻道),新聞資訊台播出的《華視晚間新聞》仍為18:58播出。 |
||
2013年9月10日,因直播「[[九月政爭|王金平桃園機場記者會]]」,《華視晚間新聞》延長至20:30結束。 |
2013年9月10日,因直播「[[九月政爭|王金平桃園機場記者會]]」,《華視晚間新聞》延長至20:30結束。 |
||
第77行: | 第82行: | ||
2014年8月1日,因發生[[2014年臺灣高雄氣爆事故]],《華視晚間新聞》延長至21:00結束,並將主播檯移師災民安置地點[[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高雄市立中正高工]]進行特別報導。 |
2014年8月1日,因發生[[2014年臺灣高雄氣爆事故]],《華視晚間新聞》延長至21:00結束,並將主播檯移師災民安置地點[[高雄市立中正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高雄市立中正高工]]進行特別報導。 |
||
2014年9月1~2日、4~5日,因主頻、 |
2014年9月1~2日、4~5日,因主頻、HD頻道播出《國軍103年精神戰力週》,《0900 華視新聞搶先報》改至09:30播出(華視新聞資訊台仍為09:00播出) |
||
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 |
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9月20、25、26日除外),因主頻和HD頻道直播《[[2014年亚洲运动会|2014仁川亞運]]》賽事,《華視晚間新聞》暫停播出。 |
||
2014年9月22日~10月3日,因主頻和HD頻道直播《[[2014年亚洲运动会|2014仁川亞運]]》賽事,《華視在地新聞》暫停播出。 |
2014年9月22日~10月3日,因主頻和HD頻道直播《[[2014年亚洲运动会|2014仁川亞運]]》賽事,《華視在地新聞》暫停播出。 |
||
第86行: | 第91行: | ||
2014年9月20日~10月4日新聞資訊台因和HD頻道直播《[[2014年亚洲运动会|2014仁川亞運]]》賽事,原本節目均暫停播出。 |
2014年9月20日~10月4日新聞資訊台因和HD頻道直播《[[2014年亚洲运动会|2014仁川亞運]]》賽事,原本節目均暫停播出。 |
||
2019年5月21日~23日,因主頻播出《國軍108年精神戰力專案教育》,《華視新聞搶先報》僅在[[華視新聞資訊台]]播出。 |
|||
2022年11月22日~12月15日,因主頻播出《世足看華視特別報導》,《華視在地新聞》僅在[[華視新聞資訊台|新聞資訊台]]播出。 |
|||
==紀錄== |
==紀錄== |
||
1979年10月27日,《華視晨間新聞》率先報導[[韓國總統]]-{[[朴正熙]]}-遇刺身亡;1979年11月7日,華視首播[[韓國放送公社]]協助製作的-{朴}-正熙遇刺身亡特別報導節目《[[青瓦台]]的震撼》。<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2頁。</ref> |
1979年10月27日,《華視晨間新聞》率先報導[[韓國總統]]-{[[朴正熙]]}-遇刺身亡;1979年11月7日,華視首播[[韓國放送公社]]協助製作的-{朴}-正熙遇刺身亡特別報導節目《[[青瓦台]]的震撼》。<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2頁。</ref> |
||
1988年1月13日20:45,華視率先報導[[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於該日15:55逝世。<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6頁。</ref> |
1988年1月13日20:45,華視中斷正在播出的連續劇《在水一方》率先報導[[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於該日15:55逝世。<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6頁。</ref> |
||
1990年10月24日,華視記者林寬裕、葛傳富、繆宇迪等赴[[蒙古國]]製作〈失聯的手足——外蒙古系列報導〉,這是台灣媒體40餘年來首次前往蒙古國採訪。<ref name="ReferenceC">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3頁。</ref> |
1990年10月24日,華視記者林寬裕、葛傳富、繆宇迪等赴[[蒙古國]]製作〈失聯的手足——外蒙古系列報導〉,這是台灣媒體40餘年來首次前往蒙古國採訪。<ref name="ReferenceC">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3頁。</ref> |
||
第96行: | 第105行: | ||
1990年12月中,華視記者賴仲毅、彭椿榮首度獨家專訪[[中華民國海軍]][[劍龍級潛艇]][[海龍號]](艦號為SS-793),製作海龍號系列專題報導,詳細介紹海龍號內部構造並評估中華民國海軍戰力。<ref name="ReferenceC"/> |
1990年12月中,華視記者賴仲毅、彭椿榮首度獨家專訪[[中華民國海軍]][[劍龍級潛艇]][[海龍號]](艦號為SS-793),製作海龍號系列專題報導,詳細介紹海龍號內部構造並評估中華民國海軍戰力。<ref name="ReferenceC"/> |
||
1991年9月6日,華視獨家轉播[[美國廣播公司]](ABC)特別節目《世紀大對談》,以衛星實況轉播並附同步[[口譯]],長達2小時40分,同日晚間趕製中文字幕後重播。<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5頁。</ref> |
1991年9月6日,華視獨家轉播[[美國廣播公司]](ABC)特別節目《世紀大對談》,以衛星實況轉播並附同步[[口譯]],長達2小時40分,同日晚間趕製中文字幕後重播。<ref name="auto">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5頁。</ref> |
||
1991年10月10日,慶祝中華民國80年國慶與華視20週年台慶,華視20位記者共同擔任《華視晚間新聞》該日主播。<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1頁。</ref> |
1991年10月10日,慶祝中華民國80年國慶與華視20週年台慶,華視20位記者共同擔任《華視晚間新聞》該日主播。<ref>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1頁。</ref> |
||
1991年12月12日晚間,華視播出已取得台灣獨家播映權的[[珍珠港事件]]50週年特別節目《改變世界的兩小時》。<ref |
1991年12月12日晚間,華視播出已取得台灣獨家播映權的[[珍珠港事件]]50週年特別節目《改變世界的兩小時》。<ref name="auto"/> |
||
1990年代,《華視晚間新聞》是台灣唯一率先嘗試使用[[國語]]與[[台語]][[雙語]]播出的新聞節目,主播以國語播報,旁白以台語播報,觀眾可自行以遙控器切換所需語言。 |
1990年代,《華視晚間新聞》是台灣唯一率先嘗試使用[[國語]]與[[台語]][[雙語]]播出的新聞節目,主播以國語播報,旁白以台語播報,觀眾可自行以遙控器切換所需語言。 |
||
第106行: | 第115行: | ||
2009年12月5日,[[2009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投票及開票日,華視完成六平台同步開票節目製播,此六平台為華視、公視、鳳凰衛視、華視新聞頻道、廈門衛視與《華視全球資訊網》。<ref name="ReferenceB"/> |
2009年12月5日,[[2009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投票及開票日,華視完成六平台同步開票節目製播,此六平台為華視、公視、鳳凰衛視、華視新聞頻道、廈門衛視與《華視全球資訊網》。<ref name="ReferenceB"/> |
||
2013年1月1日起,華視各節新聞於 |
2013年1月1日起,華視各節新聞於華視HD頻道正式改以高畫質播出,為六個無線電視台中第一家。<ref>[http://tw.twent.chinayes.com/Content/20121227/kfol9yg3gf1qs.shtml 華視新聞102年起全面高畫質開播]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006071942/http://tw.twent.chinayes.com/Content/20121227/kfol9yg3gf1qs.shtml |date=2015-10-06 }},Yes娛樂</ref> |
||
2015年8月3日,《華視新住民新聞》於華視教育文化台開播,以既有新聞片段配上[[台灣新住民|新住民]]母語([[越南語]]、[[印度尼西亚语|印尼語]]、[[泰語]]),為台灣首個以新住民為對象的新聞報導節目。<ref>{{cite web|url=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50804/662009/|title=【四方報】華視新住民三語新聞 八月開播|website=蘋果日報|access-date=2019-01-29|archive-date=2020-07-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07012637/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50804/662009/|dead-url=no}}</ref> |
|||
== 採訪片段結尾臺呼 == |
|||
*2004年至2006年7月:使用「華視新聞」 |
|||
*2006年7月至現在:因華視加入台灣公廣集團,結尾使用「記者」(與公視相同) |
|||
MeMe直播的帶狀節目《[[猜Me時間]]》曾與華視新聞合作,進行特別版的「猜Me新聞大會考」場次。節目場次分別於2018年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以及6月15日等四次進行,每一次的開始時間均自下午1時30分開始進行,由主播[[陳子見]](於「[[眼球中央電視台]]」的暱稱為「視網膜」)進行主持<ref>{{cite web|url=https://event.cts.com.tw/2018MEME/|title=華視午間新聞X MeMe直播‧猜Me新聞大會考|website=華視午間新聞X MeMe直播‧猜Me新聞大會考|access-date=2019-01-04|archive-date=2021-02-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6153425/https://event.cts.com.tw/2018MEME/|dead-url=no}}</ref>。 |
|||
==事件== |
|||
;四一七遊行事件 |
|||
:1991年4月17日,[[民主進步黨]]發動[[四一七遊行]],歷時16小時,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且數度遭警方強力驅離。華視新聞部派遣5組記者全程[[馬拉松]]式採訪四一七遊行,其中張其強、李廷勇被遊行群眾圍毆受傷,攝影器材損壞,[[錄影帶]]被焚燬。<ref name="ReferenceC"/> |
|||
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期間,《華視新聞》與[[17 (App)|17直播]]合作,在17直播的17[[手機應用程式|App]]推出《華視17報新聞》節目,主打觀眾與主播的互動。觀看直播的觀眾,可透過App進行投票,或者以投票方式選擇想看的新聞<ref>{{cite web|url=http://technews.tw/2018/11/02/17-media-and-chinese-television-system/|title=17 Media 與華視打造即時互動新聞,觀看流量攀升3成|publisher=|access-date=2019-01-04|archive-date=2021-02-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16153431/https://technews.tw/2018/11/02/17-media-and-chinese-television-system/|dead-url=no}}</ref>。 |
|||
;〈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事件 |
|||
:1998年8月2日,《華視夜間新聞》的深度報導單元〈新聞特搜隊〉播放專題報導〈[[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華視新聞部主任兼《華視夜間新聞》主播[[李四端]]以「夏日炎炎何處去」作為其開場白<ref>鄭美-{里}-,〈有了馬賽克,一切OK?—談媒體對弱勢族群的報導〉,《女朋友》第24期第41至42頁。</ref>,記者[[謝絜修]](現改名[[謝昶易]])、[[榮昊北]]取得某[[T吧]]部分[[股東]]同意進入該T吧採訪且將[[攝影機]]藏在挖了一個洞的包包裡;除了先前答應接受採訪的該T吧[[公關]]「Fish」之外,現場許多不知情且未答應接受採訪的顧客亦同時被攝入畫面並播出。1998年8月3日,在女同性戀[[網友]]強烈抗議下,《華視夜間新聞》暫停播出〈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第二集。1998年8月4日,《華視夜間新聞》繼續播出〈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第三集,女同性戀者以[[e-mail]]、[[電話]]、[[傳真]]等方式向華視表達不滿,華視未作任何回應。1998年8月12日,女同性戀團體「[[我們之間]]」發起連署,向李四端、謝絜修及榮昊北表示強烈抗議<ref>[http://bbs.ntu.edu.tw/cgi-bin/readgem.cgi?board=Test&dir=AR2OHB8&type=file 〈「抗議華視新聞侵犯隱私權、罔顧同志人權」連署書〉],1998年8月12日。</ref>;該連署書被譯為英文,聯結到全球關心人權議題的網站及組織<ref>鄭美-{里}-,〈有了馬賽克,一切OK?—談媒體對弱勢族群的報導〉,《女朋友》第24期第41至42頁。</ref>。 |
|||
==主播群 == |
|||
;江霞批華視新聞「是偏向藍甚至紅的中立」 |
|||
=== 專職主播 === |
|||
:2004年6月24日,[[東森廣播網]]節目《全民拚經濟》播出華視新任總經理[[江霞]]於同月23日接受該節目訪問的內容,江霞受訪時不排斥外界以「政治酬庸」看待她接任華視總經理一事。江霞向該節目主持人[[鄭弘儀]]說,華視新聞自以為很中立,其實「是偏向藍甚至紅的中立」:「我覺得華視新聞部有很嚴重的問題,他們以為自己很中立。我未來會找真正專業的人來當新聞部主管;至於現任的主管,看他要不要溝通和改變了。」提到華視當家主播[[李四端]],江霞說:「要年輕化,一定要世代交替,應該借重李四端的長才,培養新人……李四端其實可以退居幕後,慢慢訓練出新的一代。」李四端不願多做回應,只以無奈的口氣說:「等江霞總經理正式上任見面再溝通吧!希望能有更多的討論空間。其他的,我不再多作回應。」江霞在該節目中同時批評,[[明華園]][[歌仔戲]]是「劍光戲」、非「傳統/正統」歌仔戲,[[羅大佑]]是「過去的」、幾十年不變、現在沒有市場,[[蕭薔]]也已經沒有市場,而藝人不能在演出的時候要觀眾投票給誰。這些言論引起各界撻伐,江霞轉而指責媒體斷章取義、想把她「妖魔化」;她強調,她對演員不會分藍綠。<ref>綜合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1034452/IssueID/20040625 〈狂妄江霞 忘形入華視〉],《蘋果日報》2004年6月25日。</ref> |
|||
{| class="wikitable" cellpadding="1" |
|||
:2004年6月25日,江霞接受[[TVBS頻道]]節目《台灣放送》專訪時痛批部分媒體刻意扭曲她的談話,她考慮提出告訴,她向該節目主持人[[邱顯辰]]說:「我心中沒有藍綠,我只曉得說我當一個演員,我絕對非常清楚,我會營造那種氣氛,讓所有跟我一起工作的人會覺得愉快,這是我的目的。」<ref>綜合報導,[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comedy20040625202852 〈藍色免進華視門? 江霞痛批媒體扭曲〉],TVBS新聞2004年6月25日。</ref>她揚言找律師控告《[[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日報]]》與《[[聯合報]]》:「我決定提出告訴,我想:你可以反對我,但是不能汙衊華視。我從來沒有說要封殺[[大陸劇]],讓中國居然要封殺華視耶!《蘋果日報》,你為什麼要跟中國起舞呢?真的,我不懂!這些媒體你們可以反對我,但是不能反對華視。」《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回批,江霞出爾反爾、不承認她自己說過的話,她才應該好好反省,司法會好好檢驗到底是報導不實還是說法不實。<ref>綜合報導,[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comedy20040625175253 〈不滿報導 江霞要告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新聞2004年6月25日。</ref> |
|||
|- |
|||
:2004年7月8日,《[[新台灣新聞週刊]]》第433期刊登《[[與媒體對抗 (網站)|與媒體對抗]]》網站的文章,批評:「媒體先是將江霞的言論加以斷章取義、加油添醋、擴大解釋,然後在紮好了這個稻草人之後,再發動所有的媒體開始針對這個稻草人揮刀猛砍,在各個媒體上針對江霞未曾發表過的言論大加撻伐;親藍媒體這種意圖在江霞尚未真除之際,將江霞截擊於灘頭、令其無法入主華視的心態,昭然若揭。6月26日,江霞入主華視,媒體意圖影響此一人事決策的計畫未能成功,但是他們仍不放棄羞辱江霞的機會……就算是到了這個時候,媒體仍是不肯鬆口,硬要將『言論傷人』的罪名強加於江霞的身上。」<ref>《與媒體對抗》,[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18455 〈談演藝市場變檢驗政治立場 江霞慘遭凌遲〉],《新台灣新聞週刊》第433期(2004年7月8日出刊)。</ref> |
|||
! colspan="4"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align="center" | '''專職主播''' |
|||
:2004年8月30日,前《[[台北時報]]》總編輯[[朱立熙]]接任華視副總經理,朱立熙說:「之前媒體界、學術界和官方,包括府([[中華民國總統府 (台北)|總統府]])院([[行政院]])朋友,推薦我給江霞,被我斷然拒絕;但是6月份,我看到江霞受到媒體集體暴力,一股正義感促使我來華視。」華視新聞部經理[[潘祖蔭]]遞交辭呈,潘祖蔭說:「有人(江霞)提出華視新聞不公時,我就想辭職了,跟朱立熙沒有關係。」<ref>林佳樺 台北報導,[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40831/1198815 〈朱立熙就任華視副總〉],《蘋果日報》2004年8月31日。</ref>《[[破報]]》總編輯[[黃孫權]]諷刺:「在選前我曾寫過一則預言,就說過朱立熙會高昇<ref>黃孫權,[http://heterotopias.org/node/227 〈Taipei Times 的醜聞〉],《破報》復刊298期(2004年2月27日)〈編輯室手記〉。</ref>,果不其然。那時候還引起許多人的批評;呵呵,我倒想聽聽,那時候批評的人現在作何感想。在台灣,『黨政軍退出媒體』不是笑話是什麼?江霞可以從[[台視]]到華視,開[[汪笨湖]]的節目<ref>指汪笨湖主持的華視[[八點檔]]政論節目《台灣起動》。</ref>,然後再請朱立熙這個選前就表態的來當副總經理,果然是論功行賞。華視就是標準的政/黨/軍營企業,管理階層人選隨政治風向來去。執政黨(民主進步黨)原來在說假的,『黨政軍退出媒體』不是笑話是什麼?<ref>黃孫權,[http://heterotopias.org/node/285 〈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大笑話〉],黃孫權部落格2004年8月30日。</ref>」 |
|||
|- |
|||
|width=140|[[陳雅琳]] |
|||
|width=140|[[葉映彤]] |
|||
|width=140|[[宋燕旻]] |
|||
|width=140|[[林玉珍 (主播)|林玉珍]] |
|||
|- |
|||
|width=140|[[林仙怡]] |
|||
|width=140|[[雷雅]] |
|||
|width=140|[[羅意瑾]] |
|||
|width=140|[[莊惠琪]] |
|||
|- |
|||
|width=140|[[林旼叡]] |
|||
|width=140|[[蔣心玫]] |
|||
|width=140|[[徐湘華]] |
|||
|width=140|[[張馨文]] |
|||
|} |
|||
===兼職主播 === |
|||
;陳季芳、朱立熙、洪維健、江霞互罵 |
|||
{| class="wikitable" cellpadding="1" |
|||
:2004年12月20日,華視離職記者向[[中廣新聞]]記者表示,自從江霞接任華視總經理之後,[[陳季芳]]接任華視新聞部總監,華視新聞部陸續有29人退休或離職;陳季芳甚至向攝影記者發送已經印上申請人姓名的退休或離職申請單,表示「如果有不滿,可以當場填好離開」,使當事人私底下覺得很屈辱。這位離職記者說,華視新聞部辦公室裡不僅士氣低迷,還傳-{出}-電話被安裝[[竊聽器]],員工不敢在辦公室裡隨便講話。這位離職記者也批評陳季芳「外行領導內行」,例如:陳季芳不喜歡狗,所以華視不做狗的新聞;陳季芳喜歡的[[服裝秀]],卻是一則可以播2至3分鐘。這位離職記者說,陳季芳老是說「口袋有許多人選;就算整個新聞部全部走光,也可以立刻補齊」,所以他懷疑華視高層知道陳季芳與新聞部其他員工相處的狀況。華視新聞部回應,應該去追究這些人離職原因是否因為想找其他工作、或是正好到了退休年限,而不是歸咎於領導風格<ref>《大紀元新聞網》據中廣新聞黃玉芳報導,〈華視綠油油 爆發離職潮?〉,《大紀元新聞網》,2004年12月21日。</ref>。 |
|||
|- |
|||
:2005年9月2日,朱立熙以[[電子郵件]]對華視內部批評,陳季芳赴[[宜蘭縣]]參加已故華視記者[[張晉豪]][[告別式]]時態度輕浮、滿口酒味,而且陳季芳每個月與其妻及華視新聞部影像統籌[[張復欽]]「一定要花光」交際費新台幣三萬元,「我早就已經開罵,但他們卻仍我行我素」,陳季芳「毫無自知、毫無自覺,更遑論自我反省能力」、是「不學無術的老粗」、是「沒有人性,也沒有自我反省能力,甚至是根本沒有資格當新聞人的痞子」。他還說:「華視新團隊的第一年為了[[組織再造]],必須用他這樣的莽夫,確屬無奈;但是,今天新團隊已經進入了第二年,若還必須用這種耍流氓的方式來[[領導統御]],只是暴露了他的無能與不適任。」<ref>朱立熙,[http://www.rickchu.net/detail.php?rc_id=1184&rc_stid=14 〈告別華視公開信〉],朱立熙個人網站2005年9月2日。</ref> |
|||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colspan="6" align="center"| '''兼職主播''' |
|||
:2005年9月3日,華視總經理特別助理[[洪維健]]公開朱立熙「十大罪狀」,包括從網路散播[[女體]][[色情]][[性交]]照片、經常於上班時間飲酒、違反華視內部規定在外[[兼差]]授課等。<ref>黃兆璽 台北報導,〈華視高層四巨頭 鬧內訌〉,《聯合報》2005年9月6日。</ref> |
|||
|- |
|||
:2005年9月5日,江霞表示,她早已聽聞朱立熙與陳季芳多次不合,但陳季芳在這次整個事件上並無犯錯。江霞說,日前朱立熙要求她在他與陳季芳之間二選一,當時她對朱立熙說,既然陳季芳沒錯,她無理由要求陳季芳離職,她與朱立熙「當朋友比當同事好」;而本日朱立熙打電話問她是否能等他完成手上工作後再作決定,她堅持解聘他。江霞說:「朱立熙是聘任-{制}-,如果無法再繼續合作下去,只好走解聘這條路了。」<ref>江聰明 台北報導,〈江霞:陳季芳留 朱立熙走〉,《聯合報》2005年9月6日。</ref>洪維健說,朱立熙所指稱的陳季芳的不是,其實有不少是上級交辦的,包括記者的加班費、撫卹金、[[颱風假]]等問題,朱立熙不清楚就開砲,製造不少誤會。朱立熙說:「我沒有說過我要離開,我沒有提過辭呈。」<ref>黃兆璽 台北報導,〈朱立熙:沒提辭呈 不離華視〉,《聯合報》2005年9月6日。</ref> |
|||
|width=140|[[謝安安]] |
|||
:2005年9月6日上午,朱立熙遞交辭呈,辭任華視副總經理;他批評,他不願傷害華視,但「大是大非」需要江霞親自面對,身為文人的他鬥不過3個「利益共生的莽夫」(陳季芳、洪維健、江霞),所以他離職,但他不願看到華視走回頭路。江霞反批,她從未干涉華視新聞部的運作,身為新聞人的朱立熙有傲慢心態,但她毫不介意他的傲慢心態。洪維健反批,朱立熙玩[[兩面手法]]駁斥十大罪狀,只會愈描愈黑。<ref>黃兆璽 台北報導,〈江霞 否認伸黑手〉,《聯合報》2005年9月7日。</ref> |
|||
|width=140|[[徐榮寅]] |
|||
:2005年9月7日,朱立熙說,本年5月他第一次表示對陳季芳的不滿,他在公開信中暗指江霞用人不當,江霞卻指著他的鼻子怒罵他;同日,江霞回應,「這是低俗、不入流的抹黑」,更批評朱立熙「從未在正常體制下工作,沒有資格批評華視」;同日,台視政論節目《新台灣高峰會》主持人[[周玉蔻]]在該節目中抨擊,江霞「外行領導內行」,靠一群「黑手幫」遮天,用謊言欺騙了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讓民進黨蒙羞。<ref>林南-{谷}- 台北報導,[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050908/2034348 〈周玉蔻批江霞一手遮天〉],《蘋果日報》2005年9月8日。</ref> |
|||
|width=140|[[鄭雅方]] |
|||
:2006年5月18日,朱立熙在其網站發表〈江霞下台了〉一文稱:「2006年4月2日,江霞下台了,臉色很難看,丟下了一句話:『公共化的過程少了一點人情味。』然後,她就不發一語匆匆離去。……連新聞部死了一位記者兼主播張晉豪,她都無動於衷,還跟家屬大聲嚷道:『我們對他已經仁至義盡啦!』讓家屬氣得咬牙切齒、哭訴無門,這就是江霞的人情味嗎?死了一位優秀同仁,還能無動於衷,更別說是她任內的緊縮苛刻政策造成的『體-{制}-殺人』了。……至今,我的立場仍是在《目擊者》<ref>指[[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目擊者雙月刊》。</ref>訪問的最後那句話:『派江霞到華視,是個笑話。』……江霞在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季替華視虧損了(新台幣)十三億元,相較於2004年只虧損(新台幣)2.2億元……江霞對新聞部緊縮苛扣,卻大手筆揮霍在綜藝與戲劇節目製作,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也服不了人的;這再度證實了,她的藝人邏輯與新聞人的邏輯根本就是背道而馳的。……事實上,江霞在演藝界從來就沒有大紅大紫過;也就是說:她並非靠演技與實力在業界做到顛峰的地位,而被[[阿扁]]拔擢出任華視總經理;她只不過是靠挺扁、靠站台、靠[[政治正確]],才得到政治回報。而事後的成績證明,她根本就是不適格的媒體經營者;把華視交給她去亂搞一年九個月,賠了(新台幣)十三億(元),倒楣的真的是八百名華視的員工、以及必須填補她留下的大窟窿的繼任者了。如果連自己的個人公關都做不好,更遑論她有多少能耐可以經營好一家媒體企業了。江霞經常在媒體上放話罵人,以我認識她之後的現在再回頭來看,我倒覺得:其實她都是在罵自己,或只是展現戲子的本能、像鸚鵡學語一樣在背台詞而已。」<ref>朱立熙,[http://www.rickchu.net/detail.php?rc_id=1263&rc_stid=14 〈江霞下台了〉],朱立熙個人網站2006年5月20日。</ref> |
|||
|width=140|[[林奕雯]] |
|||
|- |
|||
;〈涉世未深,一時貪心?〉事件 |
|||
|width=140|[[王韻筑|王韻-{筑}-]] |
|||
:2006年5月20日,朱立熙在其網站發表〈涉世未深,一時貪心?〉一文稱,2004年11月中旬,[[趙建銘]]的叔叔[[趙福來]]帶其女兒到華視,[[關說]]他讓趙福來的女兒在華視新聞部工作;洪維健也打電話給他,要他「在新聞部隨便安排一個職位都可以」。該文說,雖然最後被他婉拒,江霞卻特別交代他:「來自官邸的關說,我們不能不買帳啊!朱副總,你看著辦吧!」江霞甚至直接指揮當時華視新聞部總監陳季芳,「直接下令錄用她交辦下來的人,甚至直接指揮陳季芳如何處理新聞、哪一條新聞做大、哪一則新聞不要播」。該文並批評,江霞是「一個只靠挺扁、只靠站台而擁有權位的[[戲子]],以她[[藝人]]的邏輯,在指揮每天新聞運作以及新聞部的人事」;同時批評陳季芳:「陳季芳做為專業的新聞人,可以讓完全沒有新聞訓練的江霞頤指氣使;如果今後他還敢自稱是『新聞人』,我可以公開向他磕頭。」<ref>朱立熙,[http://www.rickchu.net/detail.php?rc_id=1270&rc_stid=14 〈涉世未深,一時貪心?〉],朱立熙個人網站2006年5月20日。</ref> |
|||
|width=140|[[黃柏齡]] |
|||
:2006年5月24日,趙福來回應,當時他只是陪同女兒去華視[[面試]],而他不曾與江霞見面:「那個時候也不是說去找誰,純粹是說華視那邊有沒有[[編輯]]方面的工作,沒有找江霞。我不認識她。」<ref>江嘉苓、莊其源 台北報導,[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suncomedy20060524122806 〈為女工作施壓華視? 趙建銘叔涉關說〉],[[TVBS]]新聞,2006年5月24日。</ref> 2006年6月12日,江霞公開回應:「如果說趙建銘曾經找過我的話,那我應該自己來處理呀!我是總經理,對不對?我想這樣的事情,沒有就是沒有;如果有的話,我自己會處理,不需要經過第三者。我希望這件事到此為止。」<ref>李韻晨、徐崑山 台北報導,[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blue20060612155555 〈趙建銘叔曾關說? 江霞變臉不想談〉],TVBS新聞,2006年6月12日。</ref> |
|||
|width=140|[[黃品瑄]] |
|||
:2006年6月22日,朱立熙在其網站發表〈寫自己的訃聞〉一文稱:「五月底,我寫出〈涉世未深,一時貪心?〉一文之後,收到許多華視同仁的來信;他們說:『至今我才知道,你是如此的正人君子。』」<ref>朱立熙,[http://www.rickchu.net/detail.php?rc_id=1292&rc_stid=14 〈寫自己的訃聞〉],朱立熙個人網站,2006年6月22日。</ref> |
|||
|width=140|[[曹維升]] |
|||
|- |
|||
;〈大選情報員〉模仿李春姬事件 |
|||
|width=140|[[盧怡靜]] |
|||
:2011年12月19日,《華視晚間新聞》的專題報導單元〈大選情報員〉主播[[梁芳瑜]]在播報大選新聞時扮演「梁春姬」,模仿[[北韓中央電視台]]主播[[李春姬]]的衣服穿著及播報方式,但因該日李春姬播報[[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新聞而引起爭議。 |
|||
|width=140|[[朱淑君]] |
|||
:2011年12月20日,華視新聞部發表聲明表示懲處結果,〈大選情報員〉主播梁芳瑜遭撤換為[[黃柏齡]],《華視晚間新聞》製作人[[謝堯天]]調職,新聞部經理[[林淑卿]]請辭,部門以上主管均自請送稽核調查後另案議處,並主動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說明事件經過,表示華視經營團隊對於追求新聞專業之決心<ref>江祥綾、徐毓莉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01818/IssueID/20111221 〈華視模仿李春姬報大選挨譙墮落 道歉重懲新聞部〉],《蘋果日報》2011年12月21日。</ref>;該日《華視晚間新聞》中,主播[[蘇逸洪]]代表華視新聞部宣讀道歉聲明<ref name="「梁春姬」悔稱:搶收視 玩太大">陳-{郁}-仁、江祥綾 台北報導,[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05787/IssueID/20111222 〈「梁春姬」悔稱:搶收視 玩太大〉],《蘋果日報》2011年12月22日。</ref>。 |
|||
|width=140|[[曾奕慈]] |
|||
:2011年12月21日,華視召開臨時自律諮詢委員會會議討論本次事件。<ref>[http://event.cts.com.tw/discipline/1001221.html 中華電視公司2011年12月21日臨時自律諮詢委員會會議紀錄]</ref>同日,梁芳瑜在[[臉書]]發文表示,整件事情就像「溫水煮青蛙」,她為了搶收視率而努力想[[哏]],「不知不覺越玩越大、越玩越兇,水沸騰了,我這隻青蛙就被燙死了。」梁芳瑜在該文中說,12月19日當天,她有思考以李春姬方式報新聞恰不恰當,最後決定不提金正日、不和北韓國殤做連結,但傷害還是造成;她也說,華視新聞是政治犧牲品,綠營當權時(陳季芳時期)趕走原先的收視族群,現在要改回中立角色,卻連綠營的收視人口都沒了,只能每天動腦想創意,〈大選情報員〉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同日,[[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副教授[[鈕則勳]]也認為,的確是大環境導致這樣的結果:台灣的電視新聞台太多、但市場不夠大,導致大家為了搶收視率而想出這種譁眾取寵的方法,「不過這是走偏鋒,不值得鼓勵。」<ref name="「梁春姬」悔稱:搶收視 玩太大" /> |
|||
|width=140|[[林淳霈]] |
|||
:2011年12月20日,[[全球之聲]][[多語言計畫|繁體中文版翻譯計畫]]發起人[[鄭國威]]表示:「華視的播報是太過戲謔,還是戲謔得不夠?我個人以為是卡在中間才讓我們覺得很尷尬。……觀察華視新聞,可以感覺得出來新聞部想要很活潑,但是這樣的『轉換』並沒有取得觀眾的共識。……我覺得華視在嘗試(有人說是被迫)走出與公視不同的路,但是這腳步邁得很吃力又很躊躇;然後現在摔了一跤,恐怕又要縮回去了。……華視的那幾個新聞段落,若不計其模仿的部份,內容真的有那麼糟糕嗎?我個人感覺是『普通』;而或許也就是因為內容太普通而外殼太過火,才讓人覺得名實不符,『半桶水』『不到位』,就跟大多數的[[Android]]手機機皇一樣(靠,這是什麼例子!)。」<ref>鄭國威,[http://www.bigsound.org/portnoy/weblog/007089.html 〈替華視說點話〉],龜趣來嘻部落格2011年12月20日。</ref> |
|||
|- |
|||
:2011年12月21日,《[[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網名weichen)表示,華視這次事件的真正原因是[[金溥聰]]派其同學[[陳申青]]擔任華視副總經理「藍化及墮落化華視」,陳申青曾經「一手把[[中央社]]打造為『馬央社』」而「讓台灣的新聞自由度降了好幾名」,「在他擔任副總的前後,華視就出現大幅人事調動,許多有線電視台的線上記者紛紛前進華視,接下來就是華視新聞徹底深藍化、綜藝化了。」<ref>曾韋禎,[http://blog.roodo.com/weichen/archives/18573959.html 〈華視新聞墮落的關鍵人物陳申青〉],曾韋禎的部落格2011年12月21日。</ref> |
|||
|width=140|[[張寓科]] |
|||
:2011年12月22日,前華視新聞部總監陳季芳在臉書表示,本次事件後,華視總經理[[周建輝]]寫給華視員工的鼓勵信與陳申青於本月21日對華視內部發表的〈每日新聞通報〉,都是「廢話連篇」。他說,〈通報〉的第5點「選舉前的新聞分析與報導,應本公正與客觀立場」,這一點他一定寫不出來,「選舉前要公正客觀,難道選舉後就不要了?」他總評鼓勵信與〈通報〉:「專家口號至上若此,學者裝腔作勢若此,我喝醉了酒都能寫出五十點。」他更說,當初公視拿下華視與[[原民台]]等等而變成台灣公廣集團,現在卻搞成這樣,讓他甘拜下風。他還說,前華視主播[[丁元凱]]就是因為穿喪服播新聞事件而被他趕出華視的,「華視被我趕走的爛貨太多,我都記不清了!」<ref>林奕瑄 特稿,[http://history.n.yam.com/yam/entertain/201112/20111222200218.html 〈前總監自爆:「華視被我趕走的爛貨太多」〉],[[yam蕃薯藤]]新聞》2011年12月22日。</ref> |
|||
|width=140| |
|||
:另外,新聞媒體對此事件的報導有怪異之處,媒體一開始的報導是:梁芳瑜抱怨「前總統陳水扁要求立場中立,反讓華視失去綠營收視人口」<ref>[http://tw.nextmedia.com/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11222/102118/ 梁芳瑜:我是被沸水燙死的青蛙];[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10511/112011122300030.html 開鍘華視梁春姬? NCC下周先聽報告]</ref>,但之後的報導就改寫為「現在改回中立角色」。但梁芳瑜的原文已經消失,難以查證。 |
|||
|width=140| |
|||
;主播邱薇而離職事件 |
|||
|width=140| |
|||
:有「台版氣象姐姐」稱號的兼任主播[[邱薇而]]因長相亮眼,擁有不少粉絲。但2014年9月30日突然在其臉書專頁上宣布自10月1日起離開華視。離職隔日又在專頁撰文表示是工作表現不佳而離開。文中並有二張遭李姓主管指責的對話照片。但此文卻在2日遭刪除。引發網友正反二面的討論及聲援;此事件真相成為羅生門。邱薇而受訪時表示遭言語霸凌。將對李姓主管提告。<ref>曾德蓉、鍾智凱/台北報導,[http://news.ltn.com.tw/news/entertainment/paper/818384 〈邱薇而挨罵鬼記者 離職自比少時潔西卡〉],[[自由時報]]》2014年10月3日。</ref>後來又遭媒體爆料更多內幕。邱薇而大多否認;現已轉赴香港[[東方日報]]其下的[[東網電視]]任職。 |
|||
|} |
|||
== 現況 == |
|||
*[[晨間新聞]]:《[[華視晨間新聞]]》(1971年11月1日開播,但前後改了許多名稱,2011年7月18日改名為《[[華視晨間活力新聞]]》,2014年12月29日起改回原名) |
|||
**播出時間:(平日)06:00~08:00、(週末)06:00~07:00 |
|||
**現任主播:[[連珮貝]](平日)、[[朱培滋]](週末) |
|||
**每日播出單元:歐嗨呦動一動、在家吃早餐 |
|||
**歷任主播:[[李傳偉]]、[[蕭彤雯]]、[[徐榮寅]]、[[竹幼婷]]、[[王欣怡]]、[[蔡郁潔]]、[[蔡郁璇]]、[[郭怡君]]、[[林怡君 (華視)|林怡君]]、[[徐俊相]]、[[高文音]]、[[劉玉嘉]]、[[吳珮綺]]、[[吳采妮]]、[[林仙怡]]、[[吳青穎]]、[[李蕙儀]]、[[謝安安]]、[[張延綾]]、[[彭佳芸]]、[[羅瑞誠]](華視透早講新聞) |
|||
**氣象主播:[[吳德榮]](平日) |
|||
*[[國際新聞]]:《[[華視與地球對話]]》(2012年3月3日開播,2014年4月起只在新聞資訊台播出) |
|||
**播出時間:每週一至週五 21:00 - 22:00(平日版)、週日凌晨01:00 - 02:00(專題版) |
|||
**現任主持人:主播群輪流擔任 |
|||
*[[整點新聞]]:《[[華視新聞搶先報]]》(2014年4月16日開播) |
|||
**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 08:00~11:00(2015年1月29日起) |
|||
**現任主播:主播群輪流播報 |
|||
**歷任主播:[[蘇瑋婷]] |
|||
*[[午間新聞]]:《[[華視午間新聞]]》(1971年11月1日開播,2003年1月13日改名為《正午新聞熱線》,2005年10月3日改回原名) |
|||
**播出時間:每日 11:58~13:00 |
|||
**現任主播:主播群輪流播報(平日),[[朱培滋]](週六)、[[黃柏齡]](週日) |
|||
**歷任主播:[[陳明華]]、[[胡一虎]]、[[謝昶易]]、[[莊開文]]、[[竹幼婷]]、[[王欣怡]]、[[徐俊相]]、[[蔡郁潔]]、[[蔡郁璇]]、[[吳珮綺]]、[[吳采妮]]、[[夏德桔]]、[[彭佳芸]]、[[吳青穎]]、[[何佩蓁]]、[[謝安安]]、[[蘇瑋婷]] |
|||
=== 氣象主播 === |
|||
*[[整點新聞]]:《[[華視整點新聞]]》 |
|||
**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三 14:00~16:00(主頻、新聞資訊台)、週四至週五 14:00~16:00(新聞資訊台) |
|||
**現任主播:[[邱韻如]]、[[林仙怡]](輪播) |
|||
*[[閩南語新聞]]:《[[華視在地新聞]]》(2006年4月17日開播,開播初期為《1600即時新聞》,2007年4月16日改名為《華視台語新聞》,2011年4月11日改為現名) |
|||
**播出時間:每週一至週五 16:00~16:53(2015年7月6日開始),[[臺南市|台南]]勝利之聲(AM 774)週一至週六20:00~20:30也有播出<ref>[http://www.e-go.org.tw/victor/radio.asp?HidDID=2 AM756]</ref> |
|||
**現任主播:[[林玉珍 (主播)|林玉珍]]、[[徐榮寅]](代班) |
|||
*[[晚間新聞]]:《[[華視晚間新聞]]》(1971年10月31日開播) |
|||
**[[華視]]的招牌新聞節目。 |
|||
**播出時間:(平日)18:58~20:00、(週末)18:57~20:00 |
|||
**現任主播:[[蘇逸洪]](平日)、主播群輪流播報(週末) |
|||
**氣象主播:[[房業涵]](平日),週末則由當節新聞主播播報 |
|||
**歷任主播:[[李艷秋 (主播)|李艷秋]]、[[崔慈芬]]、[[李四端]]、[[莊開文]]、[[徐湘華]]、[[黃逸卿]]、[[王薇 (台灣主播)|王薇]]、[[徐俊相]]、[[何佩蓁]]、[[謝安安]] |
|||
*[[專題節目]]:《[[華視新聞雜誌]]》(1981年1月20日開播) |
|||
**播出時間:週六 11:00~12:00(2014年10月25日起) |
|||
**現任主持人:[[蘇瑋婷]] |
|||
*[[政論節目]]:《[[華視新聞廣場]]》(2014年10月20日開播) |
|||
**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 22:00~23:00(主頻、新聞資訊台) |
|||
**現任主持人:[[蘇逸洪]]、[[蔡尚樺]] |
|||
**歷任主持人:-{[[曹世杰]]}-、[[楊月娥]] |
|||
*[[晚間新聞|夜間新聞]]:《[[華視夜間新聞]]》(1989年9月18日開播,2001年1月1日改名為《晚安台灣 華視夜間新聞》,2005年10月4日改回原名) |
|||
**播出時間:週一至週五 23:00~00:00(主頻、新聞資訊台) |
|||
**現任主播:主播群輪流 |
|||
**歷任主播:[[蘇靜芬]]、[[胡一虎]]、[[謝昶易]]、[[朱國珍]]、[[蕭裔芬]]、[[蕭彤雯]]、[[徐湘華]]、[[劉怡君]]、[[李慧芝]]、[[夏德桔]]、[[何佩蓁]]、[[謝安安]]、[[曾俞維]]、[[吳青穎]] |
|||
== 主題音樂 == |
|||
1990年代初期,華視新聞採用知名歌手[[林隆璇]]演奏的《恆星》作為開場音樂;結束音樂則採用鋼琴家[[:en:David Benoit (musician)|David Benoit]]的《Wild Kids》(收錄於《[[:en:Urban Daydreams|Urban Daydreams]]》)。於[[李四端]]擔任華視主播時期曾改用罐頭音樂。 |
|||
藝人[[江霞]]擔任華視[[總經理]]後不久,將所有新聞節目主題音樂改採具特殊識別的特定旋律,但隨時段性質不同而更動的音樂;直至公廣化、[[小野]]擔任總經理後才改用罐頭音樂。 |
|||
==主播群== |
|||
===現任主播群=== |
|||
{| class="wikitable" cellpadding="1" |
{| class="wikitable" cellpadding="1" |
||
|- |
|- |
||
! style="background: |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colspan="6" align="center"| '''氣象主播''' |
||
|- |
|- |
||
|width=140|[[羅意瑾]] |
|||
| width=200 | [[蘇逸洪]] || width=200 | [[彭佳芸]] || width=200 | [[蘇瑋婷]]|| width=200 | [[連珮貝]] || width=200 | [[宋燕旻]] |
|||
|width=140|[[莊惠琪]] |
|||
|width=140|[[林旼叡]] |
|||
|width=140|[[蔣心玫]] |
|||
|- |
|- |
||
|width=140|[[林仙怡]] |
|||
| width=200 | [[連昭慈]] || width=200 | [[黃柏齡]](兼製作人)|| width=200 | [[謝昶易]](兼編審)|| width=200 | [[邱韻如]]|| width=200 | [[朱培滋]] |
|||
|width=140|[[謝安安]] |
|||
|width=140|[[黃傲天]] |
|||
|width=140|[[曹維升]] |
|||
|- |
|- |
||
|width=140|[[曾奕慈]] |
|||
| width=200 | [[房業涵]] || width=200 | [[蔡尚樺]] || width=200 | [[何宛庭]] || width=200 | [[呂佩芬 (主播)|呂佩芬]] || width=200 | [[林仙怡]](兼網編中心副主任)|| |
|||
| |
|width=140|[[林琬瑜]] |
||
|width=140|[[孫宇莉]] |
|||
|width=140|[[甘媄心]] |
|||
|- |
|- |
||
|} |
|||
! style="background:white; color:black" colspan="5" align="center" | '''台語主播''' |
|||
==主持人 ==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colspan="1" align="center"| '''主持人'''||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colspan="1" align="center"| '''節目名稱''' |
|||
| width=200 | [[林玉珍 (主播)|林玉珍]]|| width=200 | [[徐榮寅]](兼台語過音編輯)|| width=200 | || width=200 | || width=200 | |
|||
|- |
|||
| align="center"| [[陳雅琳]]||《[[新聞高峰會]]》<br>《[[踏出地平線]]》<br>《[[World News 9陳雅琳世界晚報]]》 |
|||
|- |
|- |
||
| align="center"| [[葉映彤]] ||《[[Top People封面人物]]》 |
|||
! style="background:white; color:black" colspan="5" align="center" | '''氣象主播''' |
|||
|- |
|- |
||
| align="center"| [[汪浩 (作家)|汪浩]]||《[[三國演議]]》 |
|||
| width=200 | [[吳德榮]] || width=200 | [[連珮貝]](兼任) || width=200 |[[蔡尚樺]](兼任) || width=200 |[[房業涵]](兼任) || width=200 | |
|||
|- |
|- |
||
| align="center"| [[林仙怡]] ||《[[華視新聞雜誌]]》 |
|||
! style="background:white; color:black" colspan="5" align="center" | '''體育主播''' |
|||
|- |
|- |
||
| align="center"| [[林玉珍 (主播)|林玉珍]]||《[[華視新聞雜誌|華視台語新聞雜誌]]》 |
|||
| width=200 | [[謝昶易]] || width=200 | || width=200 | || width=200 | || width=200 | |
|||
|- |
|- |
||
| align="center"| [[劉姿麟]]||《[[國際線,出發!]]》 |
|||
! style="background:white; color:black" colspan="5" align="center" | '''節目主持''' |
|||
|- |
|- |
||
| align="center"| [[林奕雯]]<br>[[林淳霈]]<br>[[鄭雅方]] ||《[[52動起來]]》 |
|||
| width=200 | [[蘇瑋婷]]《[[華視新聞雜誌]]》|| width=200 |[[林玉珍 (主播)|林玉珍]]《華視台語新聞雜誌》|| width=200 |[[蘇逸洪]]、[[蔡尚樺]]<br />《[[華視新聞廣場]]》 || width=200 | || width=200 | |
|||
|- |
|- |
||
| align="center"| [[呂捷]] ||《[[呂氏戰國Battle]]》 |
|||
|- |
|||
| align="center"| [[徐湘華]] ||《[[新聞湘對論]]》 |
|||
|- |
|||
| align="center"| [[林旼叡]] ||《[[脆新聞]]》 |
|||
|} |
|} |
||
== |
== 前主播、主持人 == |
||
{{Furtherwiki|wiki=[[wikia:zh.tw-entertainment:|台娛百科]]|[[wikia:zh.tw-entertainment:華視前主播、主持人列表|華視前主播、主持人]]}} |
|||
{| |
|||
|- valign=top |
|||
| |
|||
*[[孫紀蘭]] |
|||
*[[李慶安]] |
|||
*[[盧秀燕]] |
|||
*[[陳惠敏 (台灣主播)|陳惠敏]] |
|||
*[[陳月卿]] |
|||
*[[周明華]] |
|||
*[[蕭裔芬]] |
|||
*[[朱國珍]] |
|||
*[[李濤 (台灣)|李濤]] |
|||
*[[李艷秋 (主播)|李艷秋]] |
|||
| |
|||
*[[楊楚光]](體育主播) |
|||
*[[劉天麟]](體育主播) |
|||
*[[李傳偉]](體育主播) |
|||
*[[王宗銘]](體育主播) |
|||
*[[丁元凱]](體育主播) |
|||
*[[陳亞里]](體育主播) |
|||
*[[宋東彬]](體育主播) |
|||
*[[梁蕾]] |
|||
*[[李四端]] |
|||
*[[吳小莉]] |
|||
| |
|||
*[[奚聖林]] |
|||
*[[崔慈芬]] |
|||
*[[吳中純]] |
|||
*[[莊開文]] |
|||
*[[張樹森]] |
|||
*[[胡一虎]] |
|||
*[[沈敬家]] |
|||
*[[羅敏]] |
|||
*[[李蕙芳]] |
|||
*[[竹幼婷]] |
|||
| |
|||
*[[張至璋]] |
|||
*[[黃麗珍]] |
|||
*[[王瑞玲]] |
|||
*[[靳秀麗]] |
|||
*[[蘇靜芬]] |
|||
*[[徐俊相]] |
|||
*[[鄭富元]] |
|||
*[[蕭彤雯]] |
|||
*[[夏德桔]] |
|||
*[[李慧芝 (台灣主播)|李慧芝]] |
|||
| |
|||
*[[徐湘華]] |
|||
*[[張其強]] |
|||
*[[周怡怡]] |
|||
*[[胡婉玲]] |
|||
*[[莊慧欣]] |
|||
*[[梁興國]] |
|||
*[[高文音]] |
|||
*[[蔡郁潔]] |
|||
*[[蔡郁璇]] |
|||
*[[劉玉嘉]] |
|||
| |
|||
*[[王薇 (台灣主播)|王薇]] |
|||
*[[姜怡如]] |
|||
*[[孫國旭]] |
|||
*[[李莉芳]] |
|||
*[[欒錦華]] |
|||
*[[孫自強]] |
|||
*[[朱詠薇]] |
|||
*[[湯慧文]] |
|||
*[[吳采妮]] |
|||
*[[寇紹恩]] |
|||
| |
|||
*[[潘彥妃]] |
|||
*[[王尚智]] |
|||
*[[林清彬]] |
|||
*[[陳明華]](台語主播) |
|||
*[[徐麗秋]](台語主播)<ref>本報訊,《閩南語新聞 三台今起播報》,《民生報》1987年11月2日,11版</ref> |
|||
*[[陳貴英]](客語主播) |
|||
*[[洪寶琴]](客語主播) |
|||
*[[卓君威]](英語主播) |
|||
*[[李蕙儀]](英語主播) |
|||
*[[王欣怡]] |
|||
| |
|||
*[[曾馨霈]] |
|||
*[[陳仡祁]] |
|||
*[[吳珮綺]] |
|||
*[[郭怡君]] |
|||
*[[黃逸卿]] |
|||
*[[劉怡君]] |
|||
*[[林怡君 (華視主播)|林怡君]] |
|||
*[[劉世怡]] |
|||
*[[林一帆]] |
|||
*[[楊舜欽]] |
|||
| |
|||
*[[林昱孜]] |
|||
*[[尹順和]] |
|||
*[[梁芳瑜]] |
|||
*[[李登文]] |
|||
*[[任明玥]] |
|||
*[[曾允凡]] |
|||
*[[何佩蓁]] |
|||
*[[謝安安]] |
|||
*[[張延綾]] |
|||
*[[吳青穎]] |
|||
| |
|||
*[[曾俞維]] |
|||
*[[吳茜洋]] |
|||
*[[黃姿衘]] |
|||
*[[邱薇而]] |
|||
*[[羅瑞誠]] |
|||
*[[李若慈]] |
|||
*[[楊依嘉]] |
|||
*[[莊雨潔]] |
|||
|} |
|||
== 重大事件 == |
|||
===前任氣象主播=== |
|||
{| |
|||
|- valign=top |
|||
| |
|||
*[[朱以文]]<ref>汪子錫,〈三台氣象新聞 競爭日益升高〉,《[[民生報]]》1981年8月16日第7版。</ref> |
|||
*[[王博義]]<ref>汪子錫,〈三台氣象新聞 競爭日益升高〉,《民生報》1981年8月16日第7版。</ref> |
|||
*[[陳來發]] |
|||
| |
|||
*[[盧秀燕]] |
|||
*[[孫自強]] |
|||
*[[蕭彤雯]] |
|||
| |
|||
*[[蕭惠文]] |
|||
*[[陳怡均]] |
|||
*[[竹幼婷]] |
|||
| |
|||
*[[王欣怡]] |
|||
*[[林憶紜]] |
|||
*[[任立渝]] |
|||
| |
|||
*[[張怡蕙]] |
|||
*[[林仙怡]] |
|||
*[[熊臺玉]] |
|||
| |
|||
*[[吳青穎]] |
|||
*[[邱薇而]] |
|||
*[[莊雨潔]] |
|||
|} |
|||
===四一七遊行遇襲=== |
|||
==記者== |
|||
1991年4月17日,[[民主進步黨]]發動[[四一七遊行]],歷時16小時,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劍潭]]附近被部分路人與駕駛人批評非法霸佔四線快車道,而與[[保安警察第一總隊]]發生激烈衝突,且數度遭警方強力驅離。華視新聞部派遣5組記者全程[[馬拉松]]式採訪四一七遊行,文字記者[[張其強]]與攝影記者李廷勇被遊行群眾圍毆受傷,李廷勇被送往[[馬偕紀念醫院]]治療,攝影機被砸毀,[[錄影帶]]被強行取出焚燬。<ref name="ReferenceC"/><ref>[https://news.cts.com.tw/cts/politics/199104/199104181735895.html 四一七民進黨示威遊行 記者受傷住院] {{Wayback|url=https://news.cts.com.tw/cts/politics/199104/199104181735895.html |date=20240215055907 }},華視新聞 1991-04-18</ref> |
|||
=== |
=== 八一遊行遇襲 === |
||
1994年8月1日,[[群眾之聲廣播電台]]等14家[[台灣地下電台]]發動群眾向[[行政院]]與[[行政院新聞局]]抗議行政院新聞局取締地下電台行動,多部地下電台宣傳車被[[警棍]]砸毀,華視新聞採訪車被抗議群眾推倒及燒毀<ref>{{cite news|language=zh-tw|author=林恕暉|title=道歉與感謝—記22年前的一場群眾運動|url=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42425|publisher=[[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date=2016-01-18|accessdate=2016-08-21|pages=|archive-date=2016-09-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914091809/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42425}}</ref>。 |
|||
*蕭鈺燁 |
|||
*楊宗穎 |
|||
*張春峰 |
|||
*鑾治誼 |
|||
*徐孟蘭 |
|||
*史恩銘 |
|||
*林品鑫 |
|||
*林季霏 |
|||
=== 盜攝拒絕採訪人物 === |
|||
===南部新聞中心=== |
|||
1998年8月2日,《華視夜間新聞》的深度報導單元〈新聞特搜隊〉播放專題報導〈[[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華視新聞部主任兼《華視夜間新聞》主播[[李四端]]以「夏日炎炎何處去」作為其開場白<ref name="auto1">鄭美-{里}-,〈有了馬賽克,一切OK?—談媒體對弱勢族群的報導〉,《女朋友》第24期第41至42頁。</ref>,記者[[謝絜修]](現改名[[謝昶易]])、[[榮昊北]]取得某[[T吧]]部分[[股東]]同意進入該T吧採訪且將[[攝影機]]藏在挖了一個洞的包包裡;除了先前答應接受採訪的該T吧[[公關]]「Fish」之外,現場許多不知情且未答應接受採訪的顧客亦同時被攝入畫面並播出。1998年8月3日,在女同性戀[[網路用戶|網友]]強烈抗議下,《華視夜間新聞》暫停播出〈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第二集。1998年8月4日,《華視夜間新聞》繼續播出〈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第三集,女同性戀者以[[e-mail]]、[[電話]]、[[傳真]]等方式向華視表達不滿,華視未作任何回應。1998年8月12日,女同性戀團體「[[我們之間]]」發起連署,向李四端、謝絜修及榮昊北表示強烈抗議<ref>[http://bbs.ntu.edu.tw/cgi-bin/readgem.cgi?board=Test&dir=AR2OHB8&type=file 〈「抗議華視新聞侵犯隱私權、罔顧同志人權」連署書〉]{{Dead link|date=2018年4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1998年8月12日。</ref>;該連署書被譯為英文,聯結到全球關心人權議題的網站及組織<ref name="auto1"/>。 |
|||
*張夢熊 |
|||
*許文男 |
|||
*許利森 |
|||
*邱君萍 |
|||
*古芙仙 |
|||
*潘潔瑩 |
|||
*徐靖壹 |
|||
*黃崇桂 |
|||
*榮昊北 |
|||
*潘靜慧 |
|||
*王美雅 |
|||
*張國聖 |
|||
*鍾昀燕 |
|||
*吳意萱 |
|||
=== 斷電影響新聞播報 === |
|||
===駐地記者=== |
|||
* 黃育杰(駐[[基隆市|基隆]]記者) |
|||
* 黃俊杰(駐[[桃園市|桃園]]記者) |
|||
* 楊諮宜(駐[[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桃園機場]]記者) |
|||
* 莊明憲(駐新竹([[新竹市]]、[[新竹縣]])記者) |
|||
* 巫召清(駐[[苗栗縣|苗栗]]記者) |
|||
* 謝忠義(駐[[彰化縣|彰化]]記者) |
|||
* 金哲生(駐[[南投縣|南投]]記者) |
|||
* 廖學賢(駐[[雲林縣|雲林]]記者) |
|||
* 陳建邦(駐嘉義([[嘉義市]]、[[嘉義縣]])記者) |
|||
* 劉漢生(駐[[台南市]]記者) |
|||
* 陳傳霆(駐[[屏東縣|屏東]]記者) |
|||
* 張政慧(駐[[宜蘭縣|宜蘭]]記者) |
|||
* 張益鈞(駐[[花蓮縣|花蓮]]記者) |
|||
* 陳君毅(駐[[台東縣|台東]]記者) |
|||
* 陳能振(駐[[澎湖縣|澎湖]]記者) |
|||
* 李文彬(駐[[金門縣|金門]]記者) |
|||
2015年8月8日,受[[颱風蘇迪勒 (2015年)|蘇迪勒颱風]]雨勢影響,電路系統因雨水滲入導致華視大樓停電,影響午間時段的新聞播報,是華視開播以來首次新聞因天災「開天窗」的事件。<ref>顏馨宜/台北報導,[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808/665708/ 華視大跳電 正妹主播摸黑報新聞] {{Wayback|url=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808/665708/ |date=20160304204909 }},2015年8月8日,[[蘋果日報 (台灣)|蘋果即時]],2015年8月26日查閱</ref> |
|||
==注釋== |
|||
{{reflist}} |
|||
=== 鏡面文字連續誤植 === |
|||
==參見== |
|||
{{Update|章节|time=2022-06-15}} |
|||
*[[華視新聞資訊台]] |
|||
2022年4月20日至5月30日期間,華視新聞被發現連續發生數起鏡面文字誤植事件<ref>{{cite news|title=華視集第10包! 副署長莊人祥遭貶官為「副局長」|url=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530002630-260404|accessdate=2022-05-30|publisher=中國時報|date=2022-05-30|archive-date=2022-05-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530074731/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530002630-260404|dead-url=no}}</ref>,導致時任董事長陳郁秀、時任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引咎辭職,並調整新聞鏡面,暫停上快訊跑馬燈。 |
|||
==== 誤植蘇貞昌職銜 ==== |
|||
2022年4月24日,華視新聞午間新聞在報導「總統滿意度」相關新聞時將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職銜誤植為「總統」。華視新聞隨後刊出道歉聲明認錯,但道歉聲明裡仍有錯別字。<ref>{{cite news |title=華視又出包!這次誤植「總統」蘇貞昌 緊急更正並致歉|author=林政忠|url=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263798 |accessdate=2022-04-24 |archive-date=2022-06-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06221543/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263798 }}</ref> |
|||
==注釋== |
|||
{{reflist|colwidth=30em}}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http://news.cts.com.tw/ 華視新聞] |
*[http://news.cts.com.tw/ 華視新聞] {{Wayback|url=http://news.cts.com.tw/ |date=20210508194702 }} |
||
* [https://www.youtube.com/c/ctstw YouTube上的華視新聞]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c/ctstw |date=20210503135441 }} |
|||
*{{twitter|news_cts|華視新聞}} |
*{{twitter|news_cts|華視新聞}} |
||
*{{plurk|cts_news|華視新聞}} |
*{{plurk|cts_news|華視新聞}} |
||
*[https://www.dailymotion.com/cts-news 華視新聞] {{Wayback|url=https://www.dailymotion.com/cts-news |date=20220326063006 }}的[[Dailymotion]]頻道 |
|||
*{{YouTube|O9Qjb1NGztI|華視晚間新聞─歷任主播大回顧}}(不完整:李艷秋、崔慈芬、李四端、莊開文、徐俊相) |
|||
[[Category:華視新聞| ]] |
[[Category:華視新聞| ]] |
2024年11月24日 (日) 11:59的最新版本
華視新聞(英語:CTS NEWS)是中華電視公司(華視)新聞台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此一總稱早在「中華電視台」時期即沿用至今。現今華視新聞自負盈虧。[1]
歷史
[编辑]華視新聞開播之初,僅有以黑白畫面播出的四節新聞:《華視晨間新聞》、《華視午間新聞》、《華視晚間新聞》與《華視夜間新聞》(開播時正式的官方節目名稱為《新聞及氣象》,直到1988年起才改為現在的節目名稱[2])。1971年10月31日18時25分,《華視晚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5分鐘。11月1日7時20分,《華視晨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10分鐘;13時10分,《華視午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0分鐘;23時整,《華視夜間新聞》開播,當時每日總共播出20分鐘。1975年5月,華視完全改以彩色畫面播出各節新聞。
1976年2月,華視邀請陶希聖、曾虛白、田寶岱、王作榮、仲肇湘、曹伯一、張京育、袁頌西、張忠棟、趙守博、王靄芬組成「華視電視評論委員會」;1976年3月1日,《華視晚間新聞》在每週一、週三與週五安排評論委員主講三分鐘的新聞評論;1976年4月11日至7月底,《華視晚間新聞》改為在每週日安排評論委員主講十分鐘的新聞評論;1977年6月,華視將「新聞評論」改名為「新聞分析」,邀請關中、黃昆輝、趙守博、曹伯一、魏萼、楊月蓀、李鍾桂、鄭心雄、陳祖耀、馬英九為主講人,每週在《華視晚間新聞》中講二至三次的新聞評論,每次五分鐘。[3]
1979年3月1日,華視兩個深度報導節目《大特寫》、《大標題》開播,前者首播時間為每週二21:30~22:15,後者首播時間為每週四21:30~22:15。1979年5月至1980年3月底,華視閩南語新聞節目《閩南語一週新聞報導》開播,首播時間為每週六13:30~14:00。1979年6月,華視在每日《華視晚間新聞》前製播主要報導政府推行基層建設的節目《今日特寫》。[4]
1982年2月16日,華視開始於每日05:30及08:30以人造衛星接收英國維視新聞社(Visnews)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所傳送的國際新聞,用於華視三節新聞(晨間、午間、晚間)中;1982年4月16日,華視與維視新聞社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使華視享有下列三項優惠:[5]
- 華視可以提出特定新聞採訪之要求。
- 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每週各供應一個30分鐘的新聞特寫集錦給華視。
- 華視可以無條件運用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資料室保存的資料畫面,維視新聞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華視提出要求後第二日即以人造衛星傳送至華視。
1982年7月,《大特寫》停播。1982年9月至1984年2月,華視每週製播一集30分鐘的新聞節目《新聞傳真》,報導社會大眾關切的新聞事件。1982年10月,華視在每週四21:00製播三台聯播節目《天涯若比鄰》,報導全球各國歷史文化與風土民情,尤其著重介紹該國與中華民國文化交流之經過。1983年9月,華視論壇節目《新聞追擊》開播,播映時間為每週五19:00~19:25,以座談方式討論新聞事件。[6]1984年12月21日,華視總經理吳寶華按鈕啟用華視南部新聞中心,位於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88號10樓(大明商業大樓)[7]。
1985年9月2日,華視新聞調整三節新聞主播陣容,增開多個專題單元:李傳偉擔任《華視晨間新聞》主播,陳明華擔任《華視午間新聞》主播,李豔秋擔任《華視晚間新聞》主播;《華視晨間新聞》增開1個專題單元〈新聞迴響〉,《華視午間新聞》增開3個專題單元〈小常識〉、〈醫藥題外〉、〈假日何處去〉,《華視晚間新聞》增開1個專題單元〈稀有新聞〉報導全球各地趣聞;晚間氣象新增布偶「氣象寶寶」,以氣象寶寶與氣象主播盧秀燕或孫自強之間的對話提示預報重點。[8]
1988年5月20日,《華視晨間新聞》增加多元內容與各類實用資訊,改版為每日總共播出2小時的晨間新聞節目《早安今天》。[9]
1989年5月1日,華視新聞開始實施新聞主播制度。[10]
1989年7月2日,華視新聞部育樂組推出帶狀體育節目:每週一至週五16:00~17:30播出《體育世界》,每週日10:10~12:00播出《運動天地》,使華視體育節目時間為老三台最長者;同年9月18日,《華視夜間新聞》開播,播出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21:30~22:00,定位為《華視晚間新聞》內容之延伸及彌補其深度報導之不足,同時首創與《華爾街日報》電視部衛星連線播出。[11]
1991年8月,《華視夜間新聞》開始每日製播體育新聞單元〈育樂新聞〉。[12]
1993年7月20日,華視決定《華視晚間新聞》自同年8月16日起常態延長播出時間為19:00~20:00,《綜藝萬花筒》提前於18:30~19:00播出,《連環泡》提前於18:00~18:30播出,閩南語連續劇、兒童節目等節目各提前30分鐘開播;另外,同年8月中國國民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華視晚間新聞》主播為李艷秋與李傳偉。[13]
1998年9月1日,華視與美商華淵資訊(為新浪在台灣的分公司)簽訂網路合作,透過網路向海外推廣華視新聞。1999年5月27日,華視第十四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局部調整華視組織編制與員額,恢復「人事室」編制,新聞部裁撤「育樂組」,SNG小組編入新聞部,水電空調人員回歸工程部職掌。[14]
在李四端擔任晚間新聞主播時期,華視晚間新聞的收視率曾多次名列同時段第一[15][16]。
2003年1月13日,週一至週五的《華視午間新聞》改名為《正午新聞熱線》(2005年10月3日改回原名)[17]。
2004年2月17日,華視啟用360度新聞棚景[18]。
2004年8月27日下午,華視舉行董事會,通過前《台北時報》總編輯朱立熙接任華視副總經理。朱立熙表示,希望華視新聞能維持專業、正派、倫理,強調「台灣優先」並充分反映台灣「主流價值」,完全封殺八卦新聞與煽色腥的社會新聞,並與當前「弱智」的電視新聞徹底區隔,全力撙節開銷、嚴格控制成本,同時加強獨家與深度報導,建立華視優質新聞形象。朱立熙也具體要求,希望華視新聞能播出每日5分鐘的國台語評論(後定名為《快語台灣》),增加南方訊息、人文關懷、娛樂、藝文新聞等。[19]
2008年3月20日,華視MOD新聞頻道在中華電信MOD第55頻道開播。2008年11月1日,華視與聯合線上簽約,合作建置與經營華視新聞影音資料庫。[20]
2009年1月1日,華視與鳳凰衛視簽訂新聞合作。[20] 2009年1月17日,華視與廈門衛視在廈門衛視總部簽訂新聞合作備忘錄,服務內容包括每日新聞、新聞節目錄製、重大新聞支援、訂製專題。[21] 2009年2月25日,聯合線上與華視新聞共同舉辦合作記者會。[20]
2009年3月,華視新聞部採編中心購入Panasonic P2攝影機。[22] 2009年5月9日,華視新數位片庫系統正式上線運作,新聞資料帶透過磁帶櫃管理系統自動存取、直接匯至新聞部進行非線性作業。[21]
2010年4月23日,《華視晚間新聞》開始不定期舉辦活動「華視新聞到你家」,平常日主播蘇逸洪與製作團隊巡迴各鄉鎮實施戶外播報,播報方式為站立播報,不設主播檯;「華視新聞到你家」第一站為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3]
2010年4月30日,華視媒體園區舉行1周年記者會,現場展示華視耗資約新台幣兩千萬元打造的3D全虛擬攝影棚。[24] 2010年7月5日,《華視晚間新聞》啟用3D全虛擬攝影棚,同時也更新片頭動畫;此攝影棚特色是使用3D立體透視、紅外線攝影機定位,在實體攝影棚裡場景較為單調(全綠色佈景),但在電視上呈現的畫面則是千變萬化,並隨著不同的新聞內容更換出不同的花樣。[25](2012年起《華視晚間新聞》只在播報重大新聞時才使用3D虛擬攝影棚)
2014年1月6日,週一至週五原本以國語播報的《華視晨間新聞》改為以閩南語播報的《華視透早講新聞》。[26]
2021年3月31日,NCC正式通過15家系統業者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遞補52台案件,全台約124.5萬觀眾將可在52頻道收看華視新聞資訊台,市占約25.58%。[27]
2021年11月30日,華視舉辦「全新52 時尚出擊:華視新聞主播新形象發表會」,時任新聞資訊台台長陳雅琳率領華視新聞資訊台各節新聞時段主播群宋燕旻、連珮貝、葉映彤、林柏樫、莊雨潔、吳昇鴻、林奕雯、雷雅站上伸展台,宣布12月1日起華視新聞與伊林娛樂合作打造全新主播造型[28]。
2022年3月30日,NCC表示,凱擘大寬頻等8家有線系統申請華視新聞資訊台遞補52頻道[29];如通過,華視新聞資訊台在52台市占率將增加到7成。
節目調動
[编辑]2008年8月20日、21日,因主頻直播北京奧運賽事(20日直播棒球-中華 vs 加拿大,21日直播跆拳道第二量級決賽),《華視晚間新聞》只在華視MOD新聞頻道播出。
2012年12月31日,因華視主頻、新聞資訊台直播《2013 愛閃耀i桃園跨年晚會》,當日《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7:58播出[30],而《華視夜間新聞》(在新聞資訊台播出)停播一天。
2013年2月9日,因播出《天才衝衝衝小龍行大運》,《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6:00播出(華視主頻、HD頻道),新聞資訊台播出的《華視晚間新聞》仍為18:58播出。
2013年9月10日,因直播「王金平桃園機場記者會」,《華視晚間新聞》延長至20:30結束。
2013年12月31日,因華視主頻、新聞資訊台直播《2013 愛閃耀i桃園跨年晚會》,當日《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7:58播出,而《華視夜間新聞》則停播一天。
2014年3月16日,因播出《藍寶石之夜精華版》,當日《華視晚間新聞》提前到17:58在華視主頻播出,而新聞資訊台仍為18:58播出。
2014年4月20日~7月27日,因中華職棒球季期間和博斯運動頻道聯播每週日17:00賽事,週日《華視晚間新聞》只在華視新聞資訊台播出。
2014年8月1日,因發生2014年臺灣高雄氣爆事故,《華視晚間新聞》延長至21:00結束,並將主播檯移師災民安置地點高雄市立中正高工進行特別報導。
2014年9月1~2日、4~5日,因主頻、HD頻道播出《國軍103年精神戰力週》,《0900 華視新聞搶先報》改至09:30播出(華視新聞資訊台仍為09:00播出)
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9月20、25、26日除外),因主頻和HD頻道直播《2014仁川亞運》賽事,《華視晚間新聞》暫停播出。
2014年9月22日~10月3日,因主頻和HD頻道直播《2014仁川亞運》賽事,《華視在地新聞》暫停播出。
2014年9月20日~22日、24日,9月26日至10月3日,因主頻和HD頻道直播《2014仁川亞運》賽事,《華視午間新聞》暫停播出[31]。《華視新聞搶先報》只在週一至週三早上08:00於主頻播出一小時。
2014年9月20日~10月4日新聞資訊台因和HD頻道直播《2014仁川亞運》賽事,原本節目均暫停播出。
2019年5月21日~23日,因主頻播出《國軍108年精神戰力專案教育》,《華視新聞搶先報》僅在華視新聞資訊台播出。
2022年11月22日~12月15日,因主頻播出《世足看華視特別報導》,《華視在地新聞》僅在新聞資訊台播出。
紀錄
[编辑]1979年10月27日,《華視晨間新聞》率先報導韓國總統朴正熙遇刺身亡;1979年11月7日,華視首播韓國放送公社協助製作的朴正熙遇刺身亡特別報導節目《青瓦台的震撼》。[32]
1988年1月13日20:45,華視中斷正在播出的連續劇《在水一方》率先報導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於該日15:55逝世。[33]
1990年10月24日,華視記者林寬裕、葛傳富、繆宇迪等赴蒙古國製作〈失聯的手足——外蒙古系列報導〉,這是台灣媒體40餘年來首次前往蒙古國採訪。[34]
1990年12月中,華視記者賴仲毅、彭椿榮首度獨家專訪中華民國海軍劍龍級潛艇海龍號(艦號為SS-793),製作海龍號系列專題報導,詳細介紹海龍號內部構造並評估中華民國海軍戰力。[34]
1991年9月6日,華視獨家轉播美國廣播公司(ABC)特別節目《世紀大對談》,以衛星實況轉播並附同步口譯,長達2小時40分,同日晚間趕製中文字幕後重播。[35]
1991年10月10日,慶祝中華民國80年國慶與華視20週年台慶,華視20位記者共同擔任《華視晚間新聞》該日主播。[36]
1991年12月12日晚間,華視播出已取得台灣獨家播映權的珍珠港事件50週年特別節目《改變世界的兩小時》。[35]
1990年代,《華視晚間新聞》是台灣唯一率先嘗試使用國語與台語雙語播出的新聞節目,主播以國語播報,旁白以台語播報,觀眾可自行以遙控器切換所需語言。
2009年12月5日,2009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投票及開票日,華視完成六平台同步開票節目製播,此六平台為華視、公視、鳳凰衛視、華視新聞頻道、廈門衛視與《華視全球資訊網》。[21]
2013年1月1日起,華視各節新聞於華視HD頻道正式改以高畫質播出,為六個無線電視台中第一家。[37]
2015年8月3日,《華視新住民新聞》於華視教育文化台開播,以既有新聞片段配上新住民母語(越南語、印尼語、泰語),為台灣首個以新住民為對象的新聞報導節目。[38]
MeMe直播的帶狀節目《猜Me時間》曾與華視新聞合作,進行特別版的「猜Me新聞大會考」場次。節目場次分別於2018年5月25日、6月1日、6月8日,以及6月15日等四次進行,每一次的開始時間均自下午1時30分開始進行,由主播陳子見(於「眼球中央電視台」的暱稱為「視網膜」)進行主持[39]。
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期間,《華視新聞》與17直播合作,在17直播的17App推出《華視17報新聞》節目,主打觀眾與主播的互動。觀看直播的觀眾,可透過App進行投票,或者以投票方式選擇想看的新聞[40]。
主播群
[编辑]專職主播
[编辑]專職主播 | |||
---|---|---|---|
陳雅琳 | 葉映彤 | 宋燕旻 | 林玉珍 |
林仙怡 | 雷雅 | 羅意瑾 | 莊惠琪 |
林旼叡 | 蔣心玫 | 徐湘華 | 張馨文 |
兼職主播
[编辑]兼職主播 | |||||
---|---|---|---|---|---|
謝安安 | 徐榮寅 | 鄭雅方 | 林奕雯 | ||
王韻筑 | 黃柏齡 | 黃品瑄 | 曹維升 | ||
盧怡靜 | 朱淑君 | 曾奕慈 | 林淳霈 | ||
張寓科 |
氣象主播
[编辑]氣象主播 | |||||
---|---|---|---|---|---|
羅意瑾 | 莊惠琪 | 林旼叡 | 蔣心玫 | ||
林仙怡 | 謝安安 | 黃傲天 | 曹維升 | ||
曾奕慈 | 林琬瑜 | 孫宇莉 | 甘媄心 |
主持人
[编辑]主持人 | 節目名稱 |
---|---|
陳雅琳 | 《新聞高峰會》 《踏出地平線》 《World News 9陳雅琳世界晚報》 |
葉映彤 | 《Top People封面人物》 |
汪浩 | 《三國演議》 |
林仙怡 | 《華視新聞雜誌》 |
林玉珍 | 《華視台語新聞雜誌》 |
劉姿麟 | 《國際線,出發!》 |
林奕雯 林淳霈 鄭雅方 |
《52動起來》 |
呂捷 | 《呂氏戰國Battle》 |
徐湘華 | 《新聞湘對論》 |
林旼叡 | 《脆新聞》 |
前主播、主持人
[编辑]重大事件
[编辑]四一七遊行遇襲
[编辑]1991年4月17日,民主進步黨發動四一七遊行,歷時16小時,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劍潭附近被部分路人與駕駛人批評非法霸佔四線快車道,而與保安警察第一總隊發生激烈衝突,且數度遭警方強力驅離。華視新聞部派遣5組記者全程馬拉松式採訪四一七遊行,文字記者張其強與攝影記者李廷勇被遊行群眾圍毆受傷,李廷勇被送往馬偕紀念醫院治療,攝影機被砸毀,錄影帶被強行取出焚燬。[34][41]
八一遊行遇襲
[编辑]1994年8月1日,群眾之聲廣播電台等14家台灣地下電台發動群眾向行政院與行政院新聞局抗議行政院新聞局取締地下電台行動,多部地下電台宣傳車被警棍砸毀,華視新聞採訪車被抗議群眾推倒及燒毀[42]。
盜攝拒絕採訪人物
[编辑]1998年8月2日,《華視夜間新聞》的深度報導單元〈新聞特搜隊〉播放專題報導〈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華視新聞部主任兼《華視夜間新聞》主播李四端以「夏日炎炎何處去」作為其開場白[43],記者謝絜修(現改名謝昶易)、榮昊北取得某T吧部分股東同意進入該T吧採訪且將攝影機藏在挖了一個洞的包包裡;除了先前答應接受採訪的該T吧公關「Fish」之外,現場許多不知情且未答應接受採訪的顧客亦同時被攝入畫面並播出。1998年8月3日,在女同性戀網友強烈抗議下,《華視夜間新聞》暫停播出〈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第二集。1998年8月4日,《華視夜間新聞》繼續播出〈女同性戀酒吧 另類樂園〉第三集,女同性戀者以e-mail、電話、傳真等方式向華視表達不滿,華視未作任何回應。1998年8月12日,女同性戀團體「我們之間」發起連署,向李四端、謝絜修及榮昊北表示強烈抗議[44];該連署書被譯為英文,聯結到全球關心人權議題的網站及組織[43]。
斷電影響新聞播報
[编辑]2015年8月8日,受蘇迪勒颱風雨勢影響,電路系統因雨水滲入導致華視大樓停電,影響午間時段的新聞播報,是華視開播以來首次新聞因天災「開天窗」的事件。[45]
鏡面文字連續誤植
[编辑]此章节需要更新。 (2022年6月15日) |
2022年4月20日至5月30日期間,華視新聞被發現連續發生數起鏡面文字誤植事件[46],導致時任董事長陳郁秀、時任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引咎辭職,並調整新聞鏡面,暫停上快訊跑馬燈。
誤植蘇貞昌職銜
[编辑]2022年4月24日,華視新聞午間新聞在報導「總統滿意度」相關新聞時將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職銜誤植為「總統」。華視新聞隨後刊出道歉聲明認錯,但道歉聲明裡仍有錯別字。[47]
注釋
[编辑]- ^ 台灣公廣集團新聞平台對外發展說明 (PDF).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6.
- ^ 無線電視節目庫[永久失效連結]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二輯:民國六十五年至六十六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8年5月30日出版,第21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3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5至26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4頁。
- ^ 高雄訊,〈華視南部新聞中心 昨日按鈕啟用〉,《中央日報》1984年12月22日第9版。
- ^ 本報訊,〈報氣象 兩台又將別苗頭〉,《民生報》1985年8月30日第11版。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7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9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9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4頁。
- ^ 張文輝 台北報導,〈華視晚間新聞 決定延長〉,《聯合報》1993年7月21日第22版。
- ^ 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一輯:民國八十七年至八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00年6月30日出版,第172頁。
- ^ [1]
- ^ [2]
- ^ 華視主頻節目表(2003年1月13日)
- ^ 陳冠霖、許舒婷,〈華視推出360度新聞棚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銘報新聞》第1363號
- ^ 江昭倫 台北報導,〈朱立熙接任華視新任副總經理 第一步要先改革新聞部〉[失效連結],《東森新聞報》2004年8月27日。
- ^ 20.0 20.1 20.2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56頁。
- ^ 21.0 21.1 21.2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157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無線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無線電視年鑑第十六輯:民國九十七年至九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2010年6月30日出版,第96頁。
- ^ 〈華視新聞到你家 蘇逸洪首站到鶯歌為您播報〉,華視新聞,2010年4月22日。
- ^ 張哲鳴 台北報導,〈華視砸2千萬搞3D播報 劉真糗吃螺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10年5月1日。
- ^ 許晉榮 台北報導,〈蘇逸洪配合3D攝影棚 塞鞋墊增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蘋果日報》2010年7月3日C12版。
- ^ 華視首創全台最早台語新聞 國台客三聲帶主播羅瑞誠入主《華視透早講新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華視新聞網 2013年12月27日
- ^ NCC通過華視上架52台 全台124萬觀眾可收看. [2021-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6).
- ^ 羅仕倫. 華視新聞9位主播站上伸展台 陳雅琳台長領軍展現專業與多元. 華視新聞. 2021-11-30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 ^ 再增7系統送件! 華視52頻道市占將達72.7%|華視新聞 20220330. [202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 ^ YouTube. www.youtube.com.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 ^ 9月24日因仁川亞運網球賽延長播出,原《華視午間新聞》當日暫停播出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三輯:民國六十七年至七十二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84年6月30日出版,第22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六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八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0年6月30日出版,第216頁。
- ^ 34.0 34.1 34.2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3頁。
- ^ 35.0 35.1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5頁。
- ^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電視年鑑編纂委員 編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第七輯: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年》,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92年6月30日出版,第41頁。
- ^ 華視新聞102年起全面高畫質開播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10-06.,Yes娛樂
- ^ 【四方報】華視新住民三語新聞 八月開播. 蘋果日報.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 ^ 華視午間新聞X MeMe直播‧猜Me新聞大會考. 華視午間新聞X MeMe直播‧猜Me新聞大會考.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 ^ 17 Media 與華視打造即時互動新聞,觀看流量攀升3成. [201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6).
- ^ 四一七民進黨示威遊行 記者受傷住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華視新聞 1991-04-18
- ^ 林恕暉. 道歉與感謝—記22年前的一場群眾運動.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6-01-18 [2016-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中文(臺灣)).
- ^ 43.0 43.1 鄭美里,〈有了馬賽克,一切OK?—談媒體對弱勢族群的報導〉,《女朋友》第24期第41至42頁。
- ^ 〈「抗議華視新聞侵犯隱私權、罔顧同志人權」連署書〉[永久失效連結],1998年8月12日。
- ^ 顏馨宜/台北報導,華視大跳電 正妹主播摸黑報新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5年8月8日,蘋果即時,2015年8月26日查閱
- ^ 華視集第10包! 副署長莊人祥遭貶官為「副局長」. 中國時報. 2022-05-30 [2022-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 ^ 林政忠. 華視又出包!這次誤植「總統」蘇貞昌 緊急更正並致歉.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外部連結
[编辑]- 華視新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YouTube上的華視新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華視新聞的X(前Twitter)账号
- 華視新聞的Plurk專頁
- 華視新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Dailymotion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