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戰爭: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4个用户的48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expand|time=2013-10-20T10:34:01+00:00}} |
{{expand|time=2013-10-20T10:34:01+00:00}} |
||
{{unreferenced|time=2013-10-20T10:34:01+00:00}} |
|||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
{{Campaignbox 高加索戰爭(1817年-1864年)}} |
|||
{{Campaignbox 車臣-俄羅斯衝突}} |
|||
|image=[[File:Roubaud. Scene from Caucasian war.jpg|300px]] |
|||
|caption= 高加索戰爭中,哥薩克騎兵衝鋒 |
|||
|date=[[1817年]]/[[1829年]]-[[1864年]] |
|||
|place=[[高加索山脈]] |
|||
|result= 俄羅斯帝國勝利 |
|||
|territory= 俄羅斯征服高加索全域 |
|||
|combatant1=[[File:Romanov Flag.svg|22px|]] [[俄羅斯帝國]] |
|||
|combatant2=[[File:Caucasian Imamate.svg|border|22px]] [[高加索伊瑪目國]] |
|||
|strength1=北高加索駐軍:75,000<br />格魯吉亞軍:42,000<br />第一次遠征軍:82,000<br />第二次遠征軍:220,000<br />第三次遠征軍:132,000<br /><ref>http://www.vostlit.info/Texts/Dokumenty/Kavkaz/XIX/1840-1860/Barjatinskij_A_I/briefe_evdokimov.htm</ref> |
|||
|strength2=最高峰約32,000 |
|||
|campaignbox = {{Campaignbox 高加索戰爭}} |
|||
}} |
|||
'''高加索战争''',又称'''俄罗斯征服高加索''',是指[[俄罗斯帝国]]在19世紀入侵[[北高加索]]地区的战争。戰爭開始時間有兩種說法,一是俄軍將領[[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葉爾莫洛夫|葉爾莫洛夫]]在1817年10月26日在尤鄧金村(今[[哈薩維尤爾特]])展開大屠殺開始;二是加齊‧穆罕默德在1829年成立車臣尼亞開始。1859年8月25日,第三代伊瑪目沙米爾投降,結束了東部戰事。1864年5月21日,[[切爾卡斯亞]]投降,高加索戰爭結束。最终俄罗斯兼并了[[北高加索]]地区,并对当地进行了民族清洗。 |
|||
'''高加索战争'''(1817 - 1864)({{lang-ru|Кавказская война}}),又称'''俄罗斯高加索征服''',是指是俄羅斯帝國軍隊與吞併北高加索以及與北高加索的對抗有關的軍事行動的總稱。最终,俄罗斯帝国获得胜利,高加索戰爭被認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長的戰爭。 |
|||
1801年,南高加索地區由[[:ru:Картли-Кахетинское царство|卡特利-卡赫季王國]]系的[[:ru:Давид XII|大衛‧巴格拉季昂]]親王所統一,[[格魯吉亞]]併入俄羅斯帝國,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親王國<ref>Suny, Ronald Grigor (1994), ''The Making of the Georgian Nation: 2nd edition'', p. 357.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0-253-20915-3</ref>。除了波斯和土耳其兩國的南高加索領地外,俄羅斯已經擁有大部分南高加索,北高加索則是自[[第五次俄土戰爭]]一直維持著雙方邊界,但山民不定時下山劫掠俄國邊境百姓。因此俄羅斯帝國在[[百日王朝]]崩潰後,出兵北高加索平定殘餘的反抗部落,是俄羅斯征服北高加索的開始。 |
|||
高加索戰爭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817年。俄羅斯帝国試圖消除搶劫、奴隸貿易、以及英国和奥斯曼土耳其針對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存在的牵制。当時,[[格鲁吉亚|喬治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亞塞拜然]]的土地已加入俄羅斯帝国,與他們的聯繫是透過達吉斯坦、車臣和[[阿布哈茲]]的土地進行的。但道路非常危險,所有沿路行走的人都不斷遭受当地山民者的掠奪性攻擊。早在1781年,一些車臣山地人自願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另外一些山地領導人試圖保持獨立。1816年,俄罗斯帝国高加索地區新任總司令[[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叶尔莫洛夫|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葉爾莫洛夫]]上任,他立即開始了領土的征服。建造了許多高加索防線的堡壘。当地山民們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由於兵力的巨大優勢,俄羅斯人最終還是获胜了。<ref>{{Cite web|title=Имам Шамиль. «Если бы знал, никогда бы не воевал против» {{!}} Читать стать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Ф для школьников и студентов|url=https://histrf.ru/read/articles/imam-shamil-esli-by-znal-nikogda-by-ne-voeval-protiv|website=histrf.ru|access-date=2024-06-30}}</ref> |
|||
1816年,俄羅斯帝國的主要對手是[[阿瓦爾人]]、[[切爾卡斯人]]、[[庫巴人]]、[[達吉斯坦人]]。而[[車臣人]]由於在1794年已經投降俄羅斯,因此車臣人在戰爭初期'''沒有參戰'''。但由於1817年的尤鄧金村大屠殺,令車臣人開始反抗俄羅斯人統治。1817年,俄軍北高加索駐軍30,000士兵由[[弗拉季高加索]]南下車臣地區,對車臣人、印古什人進行屠殺和掠奪。迫使車臣人於1826年聯合起來,與波斯的[[卡扎爾王朝]]合作,在[[:ru:Русско-персидская война (1826—1828)|第六次俄波戰爭]]中共同對俄作戰。在波斯全面潰敗後,[[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等地的[[毛拉]]聯合起來,推舉[[:ru:Гази-Мухаммад|加齊‧穆罕默德]]為[[伊瑪目]],創立[[政教合一]]國家'''「車臣尼亞」'''。高加索戰爭進入了最慘酷的階段。 |
|||
== 背景 == |
|||
1830年2月9日,毛拉[[伊瑪目·沙米爾|沙米爾]]率五百人下山[[搶劫|搶掠]]俄軍駐屯的村莊[[:ru:Хунзах|貢扎哈]],並將村莊中三百多名居民一律剜去雙眼、割去雙耳、削下鼻子、切去四肢,成年女子切去[[乳房]]、成年男子切去[[陰莖]],僅穆斯林和改信者獲得寬恕<ref>Чичагова М. Н. Шамиль на Кавказе и в России, СПб., 1889 (репринт: М., 2009, Изд.: Вузовская книга, ISBN 978-5-9502-0384-8), С. 22—23</ref>。俄軍於5月6日由[[伊万·帕斯克维奇|伊凡‧帕斯凱維奇]]率領28,000軍隊由弗拉季高加索南下,對車臣人作報復性屠殺,雙方至此開始互相進行酷刑式屠殺,多數受害人均遭到[[虐待|重度凌虐]]和[[酷刑]]。帕斯凱維奇實施[[焦土作战|焦土作戰]],以優勢兵力多次對車臣尼亞軍隊作出包圍。1832年,聖戰軍領袖加齊‧穆罕默德於吉邁之戰戰死,由徒弟[[:ru:Гамзат-бек|哈姆扎特‧貝克]]繼位為第二代伊瑪目,貝克無法挽回敗局,因沙米爾回軍而得救<ref>{{cite web|url=http://www.gazavat.ru/history3.php?rub=27&art=662|title=Газават.ру :: История - Имам Гамзат-Бек - «МУДРЫЙ И ХРАБРЫЙ ВИЗИРЬ АЛИСКЕНДЕР-БЕК»|accessdate=2013-04-21|archiveurl=http://www.webcitation.org/6GDVh0XZu|archivedate=2013-04-28}}</ref>。1833年1月初,車臣尼亞只餘下約3,000平方公里土地<ref>[http://www.runivers.ru/bookreader/book9494/#page/584/mode/1up Архив глав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наместника Кавказского. Тифлис 1881 г., стр. 559 рапорт генерала Вельяминова барону Розену о взятии Гимры]</ref>,但由於帕斯凱維奇被調回聖彼得堡,俄軍退兵,車臣尼亞倖存。 |
|||
俄羅斯對高加索地區的滲透始於16世紀下半葉[[伊凡雷帝]]時代。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影響力的據點是建在捷列克河和孫札河下游的捷列克堡和孫札堡。在此期間,俄羅斯與塔科夫的沙姆哈爾多姆發動了戰爭。 |
|||
18世紀,俄羅斯開始在高加索地區進行系統性的推進。隨著1735年基茲利亞爾的建成,高加索防線的開始建設。 1763年莫茲多克成立。 1768 年至 1774 年的[[俄土戰爭 (1768年—1774年)|俄土戰爭]]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頒布了關於建造一系列前哨基地的法令。 1785年,隨著弗拉季高加索的建立,線路建設完成。 |
|||
1834年2月,哈姆扎特‧貝克解除沙米爾軍權,將沙米爾軟禁<ref>{{cite web|url=http://a-u-l.narod.ru/Neverovskiy_Istreblenie_Avarskih_hanov_v_1834.html|title=Неверовский. Истребление Аварских ханов в 1834 году|accessdate=2013-04-21|archiveurl=http://www.webcitation.org/6GDVgPA2m|archivedate=2013-04-28}}</ref>,並組織對俄反攻。但於哥扎提戰役被俄軍撃敗,貝克遭到部下暗殺,沙米爾繼位為第三代伊瑪目。沙米爾即位後與俄軍談和,並以賄賂北高加索駐軍總司令維魯明諾夫,車臣尼亞因此能休養生息<ref>Больш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Словарь общедоступных сведений по всем отраслям знания. / Под ред. С. Н. Южакова. В 20-ти томах. — СПб.: Изд-во т-ва «Просвещение». Том 1. — С. 37</ref>。1836年6月12日,俄軍不宣而戰,攻打車臣尼亞,戰爭再度開始。1840年6月14日,車臣軍於泰爾米河戰役大勝俄軍,將十二位俄軍將領處以酷刑,俄軍轉為守勢。<ref>Записка, составленная из рассказов и показаний Хаджи-Мурата по приказанию главнокомандующего кн. Воронцова гвардии ротмистром Лорис-Меликовым. «Русская старина», 1881 г.</ref>。1840年6月22日,沙米爾改國名為高加索伊瑪目國,成為高加索戰爭中各部族之領導者。1845年5月31日,伊瑪目國軍於第一次達戈戰役採取中央突破的方式,將俄軍分段包圍在達戈山谷並採取火攻,導致遠征軍大量燒死和餓死,高加索駐軍近乎全軍覆沒。1845年6月22日沙皇[[尼古拉一世 (俄国)|尼古拉一世]]下令全國動員220,000士兵應戰,抵抗伊瑪目國入侵俄羅斯帝國。 |
|||
根據1783年7月24日的《[[格奥尔吉耶夫斯克条约|格奧爾基耶夫斯克條約]]》,卡爾特利-卡赫季國王伊拉克利二世受俄羅斯保護。 |
|||
1847年6月24日,俄軍於薩爾塔會戰以250,000士兵,將伊瑪目國軍隊24,000軍隊包圍,俄軍大勝,伊瑪目國軍死亡近半,殘軍撤回車臣地區。俄軍200,000多萬軍隊分四路追撃至車臣境內,大規模燒殺屠掠,1848年9月14日,俄軍於阿干提會戰與伊瑪目國展開決戰,伊瑪目國慘勝,守住了西南達吉斯坦,但已無力反攻俄軍,由於[[1848年革命]]爆發,俄軍退兵。 |
|||
1783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諾蓋人]]居住的庫班河以北的土地就歸俄羅斯所有。由於擔心被重新安置到烏拉山脈以外的地方,諾蓋人發動了起義,但被蘇沃洛夫鎮壓。隨著俄羅斯帝國這次起義的鎮壓,北高加索草原的殖民之路打開了。諾蓋人的很大一部分遷移到了[[奥斯曼帝国|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餘的遷移到了[[达吉斯坦共和国|達吉斯坦]]北部。 |
|||
1858年,俄國決定平定伊瑪目國,由[[:ru:Барятинский, 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亞歷山大‧巴米亞京斯基]]元帥率132,000軍隊由[[基輔]]和[[阿斯特拉罕]]南下,會同高加索各軍63,000人攻打伊瑪目國,俄軍用了六個月時間平定了車臣地區,並約束軍紀,嚴禁士兵燒殺搶掠。1859年2月3日,俄軍侵入吉斯坦西南部,1859年8月25日,沙米爾在[[:ru:Взятие Гуниба|吉倫戰役]]後向俄軍投降,伊瑪目國滅亡。[[亚历山大二世 (俄国)|亞歷山大二世]]准許沙米爾保留伊瑪目頭銜,以勸說尚在抵抗中的切爾卡斯人投降,1864年3月18日,最後一支抵抗軍在頭目[[:ru:Берзек, Хаджи Догомуко Керендуко|克倫杜戈]]指揮下向俄軍投降,高加索戰爭結束。 |
|||
根據 1792 年的法案,葉卡捷琳娜二世授予黑海軍團從塔曼到拉巴河口的土地。1793年,軍事城市葉卡捷琳諾達爾(現為[[克拉斯诺达尔|克拉斯諾達爾]])和一些哥薩克村莊成立。重新安置過程持續了數年。與哥薩克一起,逃亡農民和現役士兵開始在黑海地區定居。 |
|||
歷時約半世紀的高加索戰爭結束,也標誌了俄羅斯對北高加索的全面征服。俄軍在高加索戰爭的傷亡數以萬計,付出了很大代價,回報卻只有高加索山脈的少數礦坑和通行山谷,更因一連串的[[战争罪行|戰爭罪行]]孕育出車臣人對俄羅斯人的深仇大恨,影響深遠。戰後巴米亞京斯基元帥主導成立軍政府,對戰區人民給予了物資援助,並建立政府機關。但1865年軍隊撤走後,俄羅斯帝國地方官員對高加索山民的暴政依舊,不久後再度爆發了[[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 |
|||
== 战争过程 == |
|||
* '''俄波戰爭 (1796年)''' |
|||
* '''吞併喬治亞(1800年–1804年)''' |
|||
* '''''俄波戰爭(1804年–1813年)''''' |
|||
* 征服車臣和達吉斯坦(1856-1860) |
|||
* 切爾克西亞征服(1859年-1864年) |
|||
== 结果 == |
|||
=== 人口构成的变化 === |
|||
俄羅斯帝国以慘重的流血代價鎮壓了高加索山民的武裝抵抗,導致數十萬不接受俄羅斯帝国统治的高加索山民被迫離開家園,遷往土耳其和中東。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切尔克斯人|切爾克斯人]]、[[阿巴扎人|阿巴札人]]和[[阿布哈茲人]]。 |
|||
=== 民族自治斗争 === |
|||
1864 年戰爭結束時,高加索地區建立了脆弱的和平,而俄羅斯在外高加索的鞏固以及高加索地區穆斯林從其穆斯林世界那裡獲得財政和武裝支持的機會的削弱,促進了這種和平。一支組織嚴密、訓練有素、全副武裝的哥薩克軍隊確保了北高加索地區的平靜。但是这种脆弱的平衡日后多次被打破。 |
|||
== 参考和引用 == |
|||
<references /> |
|||
⚫ | |||
[[Category:俄罗斯历史]] |
[[Category:俄罗斯历史]] |
||
[[Category:高加索战争]] |
[[Category:高加索战争]] |
||
[[Category:吉哈德]] |
|||
== 資料來源 == |
|||
{{Reflist|3}} |
|||
⚫ |
2024年7月1日 (一) 01:13的最新版本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0月20日) |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3年10月20日) |
高加索战争(1817 - 1864)(俄语:Кавказская война),又称俄罗斯高加索征服,是指是俄羅斯帝國軍隊與吞併北高加索以及與北高加索的對抗有關的軍事行動的總稱。最终,俄罗斯帝国获得胜利,高加索戰爭被認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長的戰爭。
高加索戰爭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817年。俄羅斯帝国試圖消除搶劫、奴隸貿易、以及英国和奥斯曼土耳其針對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存在的牵制。当時,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土地已加入俄羅斯帝国,與他們的聯繫是透過達吉斯坦、車臣和阿布哈茲的土地進行的。但道路非常危險,所有沿路行走的人都不斷遭受当地山民者的掠奪性攻擊。早在1781年,一些車臣山地人自願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另外一些山地領導人試圖保持獨立。1816年,俄罗斯帝国高加索地區新任總司令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葉爾莫洛夫上任,他立即開始了領土的征服。建造了許多高加索防線的堡壘。当地山民們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由於兵力的巨大優勢,俄羅斯人最終還是获胜了。[1]
背景
[编辑]俄羅斯對高加索地區的滲透始於16世紀下半葉伊凡雷帝時代。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影響力的據點是建在捷列克河和孫札河下游的捷列克堡和孫札堡。在此期間,俄羅斯與塔科夫的沙姆哈爾多姆發動了戰爭。
18世紀,俄羅斯開始在高加索地區進行系統性的推進。隨著1735年基茲利亞爾的建成,高加索防線的開始建設。 1763年莫茲多克成立。 1768 年至 1774 年的俄土戰爭後,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頒布了關於建造一系列前哨基地的法令。 1785年,隨著弗拉季高加索的建立,線路建設完成。
根據1783年7月24日的《格奧爾基耶夫斯克條約》,卡爾特利-卡赫季國王伊拉克利二世受俄羅斯保護。
1783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後,諾蓋人居住的庫班河以北的土地就歸俄羅斯所有。由於擔心被重新安置到烏拉山脈以外的地方,諾蓋人發動了起義,但被蘇沃洛夫鎮壓。隨著俄羅斯帝國這次起義的鎮壓,北高加索草原的殖民之路打開了。諾蓋人的很大一部分遷移到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其餘的遷移到了達吉斯坦北部。
根據 1792 年的法案,葉卡捷琳娜二世授予黑海軍團從塔曼到拉巴河口的土地。1793年,軍事城市葉卡捷琳諾達爾(現為克拉斯諾達爾)和一些哥薩克村莊成立。重新安置過程持續了數年。與哥薩克一起,逃亡農民和現役士兵開始在黑海地區定居。
战争过程
[编辑]- 俄波戰爭 (1796年)
- 吞併喬治亞(1800年–1804年)
- 俄波戰爭(1804年–1813年)
- 征服車臣和達吉斯坦(1856-1860)
- 切爾克西亞征服(1859年-1864年)
结果
[编辑]人口构成的变化
[编辑]俄羅斯帝国以慘重的流血代價鎮壓了高加索山民的武裝抵抗,導致數十萬不接受俄羅斯帝国统治的高加索山民被迫離開家園,遷往土耳其和中東。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切爾克斯人、阿巴札人和阿布哈茲人。
民族自治斗争
[编辑]1864 年戰爭結束時,高加索地區建立了脆弱的和平,而俄羅斯在外高加索的鞏固以及高加索地區穆斯林從其穆斯林世界那裡獲得財政和武裝支持的機會的削弱,促進了這種和平。一支組織嚴密、訓練有素、全副武裝的哥薩克軍隊確保了北高加索地區的平靜。但是这种脆弱的平衡日后多次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