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莉莎白王太后: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Image suggestions feature: 1 image added.
 
(未显示92个用户的30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Refimprove|time=2023-04-12T07:43:44+00:00}}
{{多個問題|
{{roughtranslation|time=2017-09-01T05:20:37+00:00}}
{{copyedit|time=2012-12-24T02:07:37+00:00}}
}}
{{noteTA
{{noteTA
|G1=PoliticiansUK
|G1 = Country
|G2 = People
|1=zh-hans:玛格丽特;zh-hk:瑪嘉烈;zh-tw:瑪格麗特;
|G3 = UK Places
|2=zh-hans:阿尔伯特;zh-hant:亞爾伯特;zh:亞伯特;
|G4 = PoliticiansUK
|1=zh-tw:國王伉儷;zh-hk:英皇伉儷;zh-cn:国王伉俪;
}}
}}
{{Infobox Royalty|consort=yes
{{Infobox Royalty|consort=yes
| name = 伊莉莎白王后,王母太后<br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 name = 伊莉莎白王太后
| title = [[王太后 (英國)|王太后]]陛下<br>HM The Queen Mother
| full name =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br />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
| full name =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br>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
|title=[[英國王后|王太后陛下]]<br>Her Majesty The Queen Mother
| image =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portrait.jpg
| image = File: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portrait.jpg
| caption = 於1986年,Richard Stone
| caption = {{link-en|理查德斯通(畫家)|Richard Stone (painter)|理查德·斯通}}於1986年
| image_size = 250px
| succession = [[英國君主配偶列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海外自治領王后]]
| succession = {{flagicon|英国}} [[英国君主配偶列表|联合王国及其自治领王后]]
| reign = 1936年12月11日 –1952年2月6日
| reign = 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br>({{age in years and days|1936|12|11|1952|2|6|age=no}})
| coronation = 1937年5月12日
| coronation = 1937年5月12日
| succession1 = {{flagicon|British India}}[[國王兼皇帝#英属印度|印度-{皇后}-]]
| predecessor = [[特克的瑪麗]]
| reign1 = 1936年12月11日-1947年8月15日<br>({{age in years and days|1936|12|11|1947|8|15|age=no}})
| successor = [[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 spouse = {{marriage|[[乔治六世]]|1923|1952|end=逝世}}
| succession1 = 印度皇后
| issue = [[伊丽莎白二世]]<br>[[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公主]]
| reign1 = 1936年12月11日 –1947年8月14日
| house = [[溫莎王朝]](經由婚姻加入)
| predecessor1 = [[特克的瑪麗]]
| father = [[第十四代斯特拉斯莫爾和金霍恩伯爵克勞德·鮑斯-雷昂|克勞德·鮑斯-雷昂]]
| spouse = {{marriage|[[喬治六世]]|1923|1952|end=逝世}}
| mother = [[塞西莉亞·卡文迪許-本廷克]]
| issue = [[伊丽莎白二世|伊莉莎白二世]]<br />[[瑪嘉烈公主 (斯諾登伯爵夫人)|斯諾登伯爵夫人瑪嘉烈]]
| signature =
| house = [[溫莎王朝]](透過婚姻加入)
| birth_date = {{birth date|1900|8|4}}
| father = 克勞德·鮑斯-萊昂
| birth_place = {{flag|UKGBI|name=英国}}[[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希欽]]
| mother = 塞西莉亚·鮑斯-萊昂
| date of birth = {{birth date|1900|8|4}}
| death_date = {{death date and age|2002|3|30|1900|8|4}}
| death_place = {{UK}}[[英格兰]][[伯克郡]][[溫莎 (伯克郡)|溫莎]][[皇家小屋]]
| place of birth = {{UK}}
| burial_date = 2002年4月9日
| date of death = {{death date and age|2002|3|30|1900|8|4}}
| place of death = {{UK}}[[伯克郡]][[溫莎 (伯克郡)|溫莎]][[皇家小屋]]
| burial_place = {{UK}}[[英格兰]][[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
| date of burial = 2002年4月9日
| place of burial = [[聖喬治禮拜堂 (溫莎城堡)|聖喬治禮拜堂]]
}}
}}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lang|en|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bd|1900年|8月4日|2002年|3月30日|catIdx=Bowes-Lyon, Elizabeth Angela}}),[[乔治六世|英王喬治六世]]王后末代愛爾蘭王后及印度皇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伊莉莎白二世]]之母,'''伊莉莎白后'''({{lang|en|Queen Elizabeth}})。官方頭銜為'''伊莉莎白王后,王母太后'''({{lang|en|Queen Elizabeth,The Queen Mother}}),中譯為伊莉莎白王太后<ref>{{cite news|url=http://www.cctv.com/special/483/4/21136.html|title=网站特稿:英国最受欢迎的老母——伊丽莎白王太后|publisher=[[中国中央电视台]]|date=2002-04-01|accessdate=2015-08-05}}</ref>。以[[二次大戰]]期間的正義形象聞名,[[希特勒]]甚至形容她是「歐洲最危險的女」。即使王室普遍不民眾認同時太后仍是最受愛戴的王室人物之一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lang-en|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bd|1900年|8月4日|2002年|3月30日|catIdx=Bowes-Lyon, Elizabeth Angela}}),在位時称'''伊莉莎白王后'''({{lang|en|Queen Elizabeth}}),為英國國王[[乔治六世]]之妻,英國王后兼任末代印度-{皇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母。丈夫逝世後,為避免與繼承位的女兒({{lang|en|Queen Elizabeth II}})混淆,因此王室其正式頭銜為'''女王之母伊莉莎白王后'''({{lang|en|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中譯為'''伊莉莎白王太后'''<ref>{{cite news|url=http://www.cctv.com/special/483/4/21136.html|title=网站特稿:英国最受欢迎的老母——伊丽莎白王太后|publisher=[[中国中央电视台]]|date=2002-04-01|accessdate=2015-08-05|archive-date=2020-09-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17191303/http://www.cctv.com/special/483/4/21136.html|dead-url=no}}</ref>。以[[二次世界戰|二戰]]中展現的正義形象聞名於世,[[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甚至形容她是「歐洲最令我畏懼的女」。即使王室後來到诸多非議形象不如以往,她身為太后有極佳風評,廣人民愛戴。


== 早年 ==
== 早年 ==
莎白·鮑斯-萊昂是格拉姆斯勳爵[[克萊特·喬治·鮑斯-萊昂]]與{{tsl|en|Nina Cecilia Cavendish-Bentinck|Nina Cecilia Cavendish-Bentinck}}所生的的第,在十個孩子中。據說她出生[[倫敦]],但實際地點仍不明確,王太后出生戶口登記在[[St. Paul's Walden Bury]]的一間鄉間別墅,此特殊的戶籍引來多訛傳,包括親與女傭的私生女另有指出她與前一個小孩相差六歲,且外型異於父母或兄弟姊妹一本60年代的[[都傳說]]報導她是一名[[愛爾蘭]][[Waterford]]人雙胞胎孩子的其中一位,實際年紀應比官方日期再兩歲。上述的謠言後來就被證實有誤
莎白據傳出生於[[倫敦]][[西敏 (倫敦地區)|-{zh-hans:威斯敏斯特;zh-hant:西敏;}-區]](實際地點仍不明確),為家中四女,在十個孩子中行九,由於戶口登記在家族[[英格蘭鄉村別墅|鄉村別墅]]{{link-en|聖保羅瓦爾登堡|St. Paul's Walden Bury}}而引來多訛傳,例如說外型異於母或兄弟姊妹與前一個小孩相差六歲。[[都傳說]]報導她是[[愛爾蘭]][[沃特福德 (芒斯特省)|-{zh-hans:沃特福德;zh-hant:瓦特福;}-]]所生的雙胞胎實際年比官方記錄大兩歲等等


王太后幼年時光大都St. Paul's Walden Bury和[[蘇格蘭]][[安格斯]][[Glamis Castle]]中度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王太后在傷兵療養院工作,一名曾被她醫治的士兵在她的自傳寫到她「掛鑽石項鍊搭乘上好馬車,住在最好宮殿」("Hung, drawn and quartered... hung in diamonds, drawn by the best carriages, and quartered in the finest palaces in the land")。
伊莉莎白幼年祖宅聖保羅瓦爾登堡和[[蘇格蘭]][[安格斯 (蘇格蘭)|安格斯]][[格拉姆斯城堡]]中度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期間在傷兵療養院工作,一名曾被她醫治的士兵在自傳中形容她「『[[拉分]]』……『掛』戴着鑽石首飾『拉』駕着上好馬車,『分』着頂好宮殿」("Hung, drawn and quartered... hung in diamonds, drawn by the best carriages, and quartered in the finest palaces in the land")。


== 亞伯特 ==
== 嫁入 ==
[[File:Wedding of George VI and Elizabeth Bowes-Lyon.png|thumb|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的婚礼]]
1921年伊莉莎白被安排與[[喬治五世 (英國)|喬治五世]]的次子亞爾伯特王子相親,當時伊莉莎白拒絕王子的告白,說道「我怕以後再也不能自由生活了」。
1921年,伊莉莎白與[[佐治五世]]<ref>{{cite web | title=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英語: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位於香港西營盤 | url=http://www.guideguide.hk/wp-content/uploads/2016/02/20160202A-02.jpg | access-date=2018-06-25 | archive-date=2020-09-17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917144009/https://www.guideguide.hk/wp-content/uploads/2016/02/20160202A-02.jpg | dead-url=no }}{{zh-hant}}</ref><ref>{{cite web | title=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位於香港西營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園。現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1954年3月29日 | url= 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4%BD%90%E6%B2%BB%E4%BA%94%E4%B8%96&oq=%E4%BD%90%E6%B2%BB%E4%BA%94%E4%B8%96&aqs=chrome..69i57j69i61j69i60&sourceid=chrome&ie=UTF-8&npsic=0&rflfq=1&rlha=0&rllag=22303955,114164004,2865&tbm=lcl&rldimm=1671650890132855122&ved=0ahUKEwig2YDXzOzbAhURA4gKHc5GAwcQvS4IRTAA&rldoc=1&tbs=lrf:!2m1!1e2!2m1!1e3!3sIAE,lf:1,lf_ui:1#rlfi=hd:;si:1671650890132855122;mv:!1m3!1d33833.95757572247!2d114.14293489999999!3d22.3166983!2m3!1f0!2f0!3f0!3m2!1i266!2i220!4f13.1;tbs:lrf:!2m1!1e2!2m1!1e3!3sIAE,lf:1,lf_ui:1 | access-date= 2018年6月25日 | archive-date= 2021年10月16日 |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16085140/https://www.google.com.hk/search?q=%E4%BD%90%E6%B2%BB%E4%BA%94%E4%B8%96&oq=%E4%BD%90%E6%B2%BB%E4%BA%94%E4%B8%96&aqs=chrome..69i57j69i61j69i60&sourceid=chrome&ie=UTF-8&npsic=0&rflfq=1&rlha=0&rllag=22303955%2C114164004%2C2865&tbm=lcl&rldimm=1671650890132855122&ved=0ahUKEwig2YDXzOzbAhURA4gKHc5GAwcQvS4IRTAA&rldoc=1&tbs=lrf%3A%212m1%211e2%212m1%211e3%213sIAE%2Clf%3A1%2Clf_ui%3A1#rlfi=hd:;si:1671650890132855122;mv:!1m3!1d33833.95757572247!2d114.14293489999999!3d22.3166983!2m3!1f0!2f0!3f0!3m2!1i266!2i220!4f13.1;tbs:lrf:!2m1!1e2!2m1!1e3!3sIAE,lf:1,lf_ui:1 | dead-url= no }}{{zh-hant}}</ref>次子阿爾伯特王子(後來的[[喬治六世]])相親,她當時以「我怕以後再也不能自由地生活」拒絕王子的告白。當王子表示非她不娶時,王子之母[[特克的玛丽|瑪麗王后]]下旨把王子的情敵{{link-en|莫瑞伯爵|Earl of Moray}}遠派海外,讓他無法與王子競爭,而成就此段姻緣。
然而當王子篤定非伊莉莎白不娶時,當時的瑪莉皇后(王子母親)為了成就此段姻緣,就把王子的情敵(莫瑞[[伯爵]]([[Earl of Moray]]))遠派海外。


新人於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西敏寺大教堂]]結,伊莉莎白出人意料地把她的捧花留在去教堂路上的[[無名戰士墓]](Tomb of the Unknown Warrior)前舉動成為後來每一位皇家新娘必做的儀式,然而她們是從教堂回來時放置捧花而非如莎白那样在去的時候做。婚後她的頭銜是約克公爵夫人殿下,蜜月在[[Polesden Lacey]]的[[蘇里]]中一個園邸後再到蘇格蘭。
阿爾伯特王子夫婦於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舉辦婚禮。婚禮束後,伊莉莎白出人意料地把捧花留在[[無名戰士墓]]。先例成為英國王室婚禮上的新娘們約定成俗的儀式(僅改為離開教堂時放置)。由於結婚時阿爾伯特王子的正式爵位是[[約克公爵]]因此莎白婚後也受封為'''約克公爵夫人''',敬稱'''殿下'''(Her Royal Highness The Duchess of York)。夫妻新婚後先去{{link-en|莱西·波尔斯登|Polesden Lacey}}的[[蘇里]]度蜜月後再到蘇格蘭。


1926年,夫婦兩第一個孩子生,伊莉莎白,就是後來的英國女王[[莎白二世]]。另一個女兒,[[瑪嘉烈公主|瑪嘉烈·蘿絲]]則在四年後出生。
1926年,公爵夫人誕下長女[[伊莉莎白二世|伊莉莎白公主]](後來的女王伊莎白二世),四年後次女[[瑪嘉烈公主|瑪格麗特公主]]出生。


== 王后生涯 ==
=== 愛德華八世的登基與讓位;喬治六世的登基 ===
[[File:Royaltrain-hopebc.jpg|thumb|180px|right]]
[[File:Royaltrain-hopebc.jpg|thumb|180px|right|英王[[喬治六世 (英國)|喬治六世]]和伊莉莎白王后(右)]]
1936年1月20日國王[[喬治五世 (英國)|喬治五世]]駕崩,亞伯特的兄長-威爾斯王子愛德華繼承為[[愛德華八世]]。然而[[愛德華八世]]想迎娶美國寡婦[[华里丝·辛普森]]的想法遭遇到法律困難。雖然,愛德華可合法與辛普森結婚並保留王位,然而他最小的妹妹則勸他,人民不會接受這位女士成為他們的皇后,且如果堅持這段婚姻,他們將被要求辭職。最後愛德華選擇放棄王,取而代之的是從未想成為國王也很少受過相關訓練的伯特。據聽到愛德華選擇退位消息時,亞伯特當場流伊莉莎白從未原諒愛德華及辛普森女士,當退位的國王與其夫人被封為溫莎公爵及公爵夫人時,伊莉白襄贊亞伯特保留大衛夫人頭銜的決定
1936年1月20日[[喬治五世 (英國)|喬治五世]][[乔治五之死及葬礼|駕崩]],繼位的[[愛德華八世]]想迎娶[[华里丝·辛普森]]而不見容於當時的法律與社會長公主[[玛丽长公主 (哈伍德伯爵夫人)|玛丽]]勸告愛德華:「人民不會接受成為后,堅持這段婚姻,將被要求退位最後愛德華八世決定讓從未想成為國王也很少受過相關訓練的弟弟阿爾伯特(後來的[[喬治六世 (英國)|喬治六世]]),並和辛普森結婚。據傳阿爾伯特得知此消息時當場滿面,伊莉莎白從未原諒愛德華的這個決定。愛德華國王退位後受封為[[溫莎公爵]]殿下(辛普森夫人因而獲銜溫公爵夫人殿下)


1937年5月12日,阿爾伯特與伊莉莎白加冕為英國國王與王后及印度皇帝與皇后(1947年印度自治後即放棄皇帝與皇后尊號),伊莉莎白加冕用冠係修改自瑪麗皇后者,王冠前方鑲嵌名叫[[光之山]]的鑽石,頂部為可拆的鑲飾拱頂(1953年她配戴無拱頂的王冠出席長女[[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大典)。
亞伯特繼位後,選擇[[喬治六世]]的名號,與伊莉莎白於1937年5月12日加冕為[[英國|大不列顛王國與北愛爾蘭]]的喬治六世國王與王后及印度自治區的統治者(直到1947年)


=== 巡訪加拿大 ===
伊莉莎白的王冠鑲有名叫[[Koh-i-Noor|科依諾爾]]的鑽石,這頂王冠大部分是以瑪莉皇后王冠為設計藍本,王冠頂部鑲飾彎帶是可拆卸的,王太后於1953年出席女兒的加冕大典就是戴著沒有鑲飾彎帶的王冠。


1939年6月,國王伉儷成為首位訪問[[加拿大]]與[[美國]]的英國君主,各地發起自發性的歡迎活動(除了某些抵制他们访美的爱尔兰裔众议员),改變了大眾原本認為[[喬治六世]]只是替代[[愛德華八世]]的觀念<ref>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因內閣和各自治領政府不同意他同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field-Simpson)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成為溫莎公爵。</ref>。這次訪問中,一位一戰的退役軍人問伊莉莎白:「妳是蘇格蘭人還是英格蘭人?」,她立刻答道:「我是加拿大人」。這個回答在加拿大被傳頌不已,後來伊莉莎白也曾說:「加拿大造就了我們」,他們也經常再以官方或是私人的行程到訪。
=== 1939 加拿大皇家之旅 ===


=== 二次世界大戰 ===
1939年6月,國王伉儷成為第一位訪問[[加拿大]]與[[美國]]的英王與王后,各地的大眾都發起了自發性的歡迎活動(除了某些威胁要抵制他们访美活动的爱尔兰裔美国众议员),對[[喬治六世]]和[[伊莉莎白]]是[[愛德華八世]]替代人的觀念徹底改觀<ref>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因內閣和各自治領政府不同意他同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field-Simpson)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成為溫莎公爵。</ref>。在這次訪問中,一位一次大戰的退役軍人問道:「妳是蘇格蘭人還是英格蘭人?」,她立刻答道:「我是加拿大人。」這即時回答在加拿大傳頌不已。後來伊莉莎白曾說「加拿大造就了我們」,她們也經常再以官方或是私人的行程回訪。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王伉儷成為抗戰的精神象徵,伊莉莎白拒絕離開倫敦並公開說道:「孩子不會離開我,我不會離開國王,而國王絕不離開這裡。」他們常巡視受[[納粹德國空軍]]轟炸的倫敦,特別是[[倫敦碼頭]][[東區 (倫敦)|東區]]。起初,衣装华丽的王后不受东区贫穷而受战火之难的百姓欢迎。但白金漢宮的大部分建築在轟炸中被破壞殆盡之后,伊莉莎白道:「現在我能正视倫敦碼頭東區的百姓了!」轟炸期間,國王伉儷白天仍住在白金漢宮,晚上則在離倫敦20哩(約35公里)的[[溫莎堡]]過夜以維安全,公主們亦在溫莎堡度過戰時歲月。


由於她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連[[希特勒]]也說:「[[邱吉爾]]是歐洲中最令我畏懼的男人,她是最令我畏懼的女人。」然而,在一、二次大戰之間,國王夫婦就像多數國會議員與民眾一樣,曾力贊[[内维尔·张伯伦|張伯倫]]的[[綏靖主義|綏靖政策]]認為應該不惜一切成本避免戰爭爆發,然適得其反。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王伉儷成為國家的抗戰精神象徵,伊莉莎白公開拒絕離開倫敦,她說道:「孩子們不能離開我,我不能離開國王,而國王不會離開。」她常巡視受到納粹轟炸的倫敦,特別是靠近[[倫敦碼頭]]的[[東區 (倫敦)|東區]]。即使[[白金漢宮]]在轟炸高峰期中也受到幾次破壞,而伊莉莎白則大度說道:「現在我可以直接看到倫敦碼頭的東區了」。為了家族安全,國王與王后並不住在白金漢宮,而是在距離倫敦中央西邊20哩(約35公里)遠的[[溫莎堡]]中過夜(白金漢宮的大部分建築在轟炸中已被破壞殆盡),公主們亦是在溫莎堡度過戰時歲月,而白天則是在白金漢宮。


== 王太后(1952年-2002年) ==
由於她鼓舞了全英國人民的信心,[[希特勒]]稱她為''全歐洲最危險的女人'',也說:「如果[[邱吉爾]]是在歐洲中我懼怕的男人,而她則是我最懼怕的女人。」然而,在一次大戰後、二次大戰前,她與她的丈夫就像大多數的國會議員乃至於聯合王國民眾一樣,都認為應該不惜一切成本避免戰爭爆發,且都強力贊同[[内维尔·张伯伦|張伯倫]]與[[綏靖主義|姑息政策]]。在張伯倫下台之後,國王任命邱吉爾重組政府。

== 王母太后(1952年-2002年) ==


=== 寡居中的新角色 ===
=== 寡居中的新角色 ===
1952年治六世死於肺癌不久,伊莉莎白就冠上「伊莉莎白王后,王母的稱號,採用此頭銜源於「伊莉莎白王后」({{lang|en|Queen Elizabeth}})的稱號跟她的大伊莉莎白女王二世({{lang|en|Queen Elizabeth II}})的頭銜過於近似。另個頭銜[[王太后]]」,則是與其在世的婆婆-喬治五世遺孀[[瑪麗王后 (英國)|玛丽王后]](Mary of Teck)相同。一般來說,她也被稱為「[[王母太后]]」({{lang|en|the Queen Mother}}或簡稱為「母太后」({{lang|en|the Queen Mum}})。
1952年[[乔治六世及葬礼|丈夫駕崩]],伊莉莎白改銜「伊莉莎白王后,母」,採用此頭銜係因稱「伊莉莎白王后」({{lang|en|Queen Elizabeth}})會與長女伊莉莎白二世({{lang|en|Queen Elizabeth II}})太像,般她常被稱為{{link-en|王太后 (英國)|Queen Mother|王母}}」({{lang|en|The Queen Mother}}或簡稱{{lang|en|The Queen Mum}})。


[[File:H.M. The Queen Mother Allan Warren.jpg|thumb|left|伊丽莎白王太后在[[多佛爾城堡]]({{link-en|艾伦·沃伦|Allan Warren}}摄)]]
[[File:H.M. The Queen Mother Allan Warren.jpg|thumb|left|伊丽莎白在[[多佛爾城堡]]({{link-en|艾伦·沃伦|Allan Warren}}摄)]]
她進行位蘇格蘭的開斯納斯海岸的{{lang|en|[[Castle of Mey]]}}修復工作,使自己保持忙碌,而該處成為她最喜歡的家。她也對訓練馬匹有濃厚的興趣終生樂此不疲。然而在得知伊莉莎白曾經舉辦過與亡夫通靈儀式後邱吉爾為伊莉莎白的心理狀況感到心,並極力勸說她停止她的退休計畫。因,王太后重拾她的公眾事務,最後甚至變得跟以前還是王后時一樣忙碌。
丈夫過世後,邱吉爾得知伊莉莎白曾與亡夫通靈,基於擔極力勸說她停止退休計畫,由伊莉莎白重拾公眾事務,變得跟以前還是王后時一樣忙碌,她在蘇格蘭[[凱瑟尼斯]]海岸負責監督{{link-en|梅伊城堡|Castle of Mey}}的修復工作,這裡後來也成為她最喜歡的居所


在[[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結婚前,王太后一直都是[[英國王室]]最受歡迎的成員迷人且戲劇性的本性也使她不同,她穿著上搭配網紗及褶襉狀衣服等獨特打扮,成為皇家穿著中的特殊形式。
在[[戴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結婚前,都是[[英國王室]]最受愛戴者,迷人且戲劇性的本性也使她異於,她穿帽搭配網紗及褶襉狀衣服等獨特打扮,成為皇家穿著中的特殊形式。


這些和藹迷人的魅力背後所展現的是一精明幹練且堅毅的意志,她給予喬治六世的堅強支持、公爵伉儷時期的抱負以及在眾多壓力下的忍,在在顯示出她的幹練與堅毅部分史家認為,喬治六世性格內向羞澀且口吃嚴重,是王太后在背後給予強大支持而挽救了英國王室。她和同時代的人一樣,王太后具有「絕不抱怨絕不推諉」的人生觀,這個信念也幫助她度過許多人生
這些和藹迷人的魅力背後所展現的是一精明幹練且意志堅毅的女性,她公爵伉儷時期的抱負以及在眾多壓力下的忍,給予喬治六世的堅定支持,處處顯示出她的幹練與堅毅部分史家認為,喬治六世性格內向羞澀且口吃嚴重,是在背後給予強大支持而挽救了英國王室。同時代的人一樣具有「絕不抱怨絕不推諉」的人生觀,這個信念也幫助她度過許多人生困


王太后喜愛包括[[克德·莫]]{{lang|fr|Claude Monet}})、[[奧古斯都·約翰]]({{lang|en|Augustus John}}、[[彼得·卡爾·法貝熱]]({{lang|en|Peter Carl Fabergé}})人的藝術品。而這些瑰寶在王太后身後被送至[[皇家收藏院]]({{lang|en|Royal Collection}}
喜愛[[克德·莫]]{{link-en|奧古斯都·約翰 (畫家)|Augustus John|奧古斯都·約翰}}、[[彼得·卡爾·法貝熱]]等藝術家的作這些瑰寶在身後被送至{{link-en|皇家收藏院|Royal Collection}}。


=== 百歲年華 ===
=== 百歲年華 ===


王太后她以長壽周知,她民眾的歡迎也使英國君主政治體系得以維持。王太后的百歲慶典以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包括一個以她生命中重要事為主題的遊行即便已百歲高齡,王太后仍堅持站立的方式觀賞完歷時一小時的遊行,過程中她甚至拒絕工作人員要請她坐在椅子上以便欣賞遊行。
伊莉莎白以長壽為周知、廣受民眾愛戴,也使英國君主政治體系得以維持,她的百歲壽辰慶典以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包括以她生重要事為主題的遊行即便已百歲高齡,仍堅持站立觀賞完歷時一小時的遊行。


=== 趣聞 ===
=== 趣聞 ===
經過氣氛嚴肅的相親後,王太后不願意再重蹈覆轍(相親是在喬治五世的嚴厲要求下完成王太后算是被迫與喬治六世結婚,與其利用威權強迫,她更喜歡用客氣而勸誡的口吻)
在喬治五世的嚴厲要求下,伊莉莎白算是被迫與喬治六世結婚,此後伊莉莎白不願舊事重演,與其利用威權強迫,她更喜歡使用客氣而勸誡的口吻。
報章媒體也常引用王太后某些坦率、嘲諷甚至發人省思的妙語。有一次在經過一堆拿著石頭丟車子的年輕人群之中,王太后搖下車窗制止時說:「不知道美國的遊客看到這樣的狀況會怎麼想?(Whatever would American tourists think)」。有一次在晚宴中,她對著一群退伍軍人問道:「不知道除了我以外,是不是有其他的人也覺得最近自己變年輕了?」有謠傳說,王太后在一次的午餐中,在勸阻她大女兒(現任英國女王)不要再喝第二杯酒時說道:「這樣好嗎?親愛的,妳整個下午還要處理國事呢!」


報章媒體也常引用王太后某些坦率、嘲諷甚至發人省思的妙語:
在一次參加慶典聚會的過程中,王太后由同性恋作家[[Noël Coward]]爵士陪同步上站有衛兵的階梯,王太后在注意到爵士的視線在士兵間游移閃爍時,不疾不徐地說道;「我要是你,我就不會這樣(眼光游移),他們在把衛兵擺上去之前就已經先數過啦。」


一次在經過拿著石頭丟車子的年輕人群,伊莉莎白搖下車窗制止時說:「不知道美國的遊客看到這樣的狀況會怎麼想?」(Whatever would American tourists think?)
她的個人僕役也主要由同性恋者所擔任,有一次她的酒因為僕人爭執而遲遲沒有送來時,她向僕人們說道:「等你們這些年輕王后(queens,亦指行為女性化的男同性恋者)鬧完了,可以為這位老王后帶一杯飲料過來嗎?」根據一份2002年10月在[[The Observer|觀察家報(The Observer)]]文章上的記載,70年代[[保守黨 (英國)|保守黨]]領袖曾經建議王太后不要雇用同性恋僕人時,她說道:「看來以後我們都必須要靠我們自己啦(self-service)」。


一次晚宴中,她對一群退伍軍人問道:「不知道除了我以外,是不是還有人也覺得自己變年輕了?」
== 逝世 ==
[[File:Royal Standard of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svg|thumb|伊丽莎白王太后的旗帜]]
王太后最後參加的公開儀式是她小女兒-{zh-hans:[[玛嘉烈公主 (斯诺登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公主]];zh-hk:[[玛嘉烈公主 (斯诺登伯爵夫人)|瑪嘉烈公主]];zh-tw:[[玛嘉烈公主 (斯诺登伯爵夫人)|瑪格麗特公主]];}-的葬禮。
王太后於2002年的3月30日駕崩於溫莎堡的狩獵行宮[[Royal Lodge]]。高齡101歲的她,當時仍保有王室最長壽成員的紀錄,在她停靈於[[西敏宮]]的[[西敏大廳]]的三天中,有超過20萬人前來悼念。在4月9日葬禮當天,有超過百萬人聚集在[[西敏寺]]之外,長達23哩的人群沿著倫敦中央道路兩旁綿延到她的安息地,她與丈夫及小女兒一同長眠在溫莎堡的[[聖喬治教堂]]。依照遺囑,葬禮之後,她棺木上的花圈將送到西敏寺的無名戰士墓。


她在一次午餐中,勸阻[[伊莉莎白二世]]喝第二杯酒時說:「這樣好嗎,親愛的?妳還得为一整個下午的王呢!」
== 爭議 ==


在一次參加慶典聚會的過程中,伊莉莎白由[[同志 (LGBT)|同志]]作家[[諾爾·寇威爾]]爵士陪同步上站有衛兵的階梯,伊莉莎白注意到爵士的視線在士兵間游移閃爍,她不疾不徐地說道:「我要是你,我就不會這樣(对他们参生鬼主意),他們在把衛兵擺上去前就先數過啦!」
儘管是近代最受歡迎的皇室人物,王太后仍多次受到非議。1939年北美皇室之旅中,[[埃莉諾·羅斯福|羅斯福夫人]]批評王太后帶有「王室傲慢」。由[[Kitty Kelley|凱莉]]所著備受爭議的書籍''[[The Royals|皇室成員]]''宣稱王太后在二戰期間被沒有遵守國民所須遵守的定量配給規定([[rationing]] regulations)。該書又指出王太后對黑人帶有種族歧視。然而凱莉的這本著作並沒有在英國發行,出版商也被迫將該書送交誹謗法庭審理,其中許多說明都被標記為來源不明(unsourced)。而王太后唯一比較嚴重的失禮行為發生在1947年南非皇室旅途,當時她錯把一位仰慕者當作是攻擊人物,並自車廂內起身以雨傘敲擊那位仰慕者的頭。


伊莉莎白的男性管家、私人僕役,主要由[[男同性戀|同志]]擔任,她將其中比較女性化的年輕人戲稱為「王后」({{lang|en|queens}})。有一次,太后的管家{{le|威廉·塔倫|William Tallon}}與男友雷金納德·威爾科克({{lang|en|Reginald Wilcock}})爭執,一直沒有把酒送去給她,太后就說道:「你們幾個王后,可以把酒拿過來給我這個太后了嗎?」<ref>{{cite news |author1=Nicki Gostin |title=The Queen Mother was ‘really camp, liked to put on a show’ |url=https://pagesix.com/2022/11/19/the-queen-mother-was-really-camp-liked-to-put-on-a-show/ |agency=Page Six |date=2022-11-19 |accessdate=2023-07-28 |archive-date=2023-07-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28015909/https://pagesix.com/2022/11/19/the-queen-mother-was-really-camp-liked-to-put-on-a-show/ |dead-url=no }}</ref>根據一份2002年在《[[觀察家報]]》文章上的記載,70年代[[保守黨 (英國)|保守黨]]領袖曾經向太后建議,不要雇用同志僕人,她回答:「(如果這樣)我們就不得不自助服务了({{lang|en|self-service}})!」<ref>{{cite news |author1=Ben Summerskill |title=Upstairs, downstairs, in my lady's chamber |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uk/2002/nov/10/monarchy.bensummerskill |agency=《[[觀察家報]]》 |date=2002-11-10 |accessdate=2023-07-28 |archive-date=2023-07-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28015912/https://www.theguardian.com/uk/2002/nov/10/monarchy.bensummerskill |dead-url=no }}</ref>。
王太后的奢華生活也是受到爭議的主要之處,甚至指出王太后在[[Coutts and Company|Coutts銀行]]有數個已經透支數百萬元的帳戶。王太后如賭徒般熱衷於賽馬活動也眾所周知,據說在王太后住所與賭馬商間有一條直接連接的線路,方便王太后下注。王太后的生活習慣也在80年代的改編詼諧劇''[[Spitting Image]]''中出現,劇中將王太后描繪成一位帶有[[Birmingham|伯明罕]]口音且手上永遠帶著''[[Racing Post|馬報]]''的女人,而這些對於王太后詼諧而諷刺的描述也很難被認為是對她指責。


== 爭議文件 ==
== 逝世 ==
[[File:Queen mum afuit.jpg|thumb|伊莉莎白王太后的送葬隊伍]]
王太后最後的公開活動是2002年2月15日出席么女-{zh-hans:[[玛嘉烈公主 (斯诺登伯爵夫人)|玛格丽特公主]];zh-hk:[[玛嘉烈公主 (斯诺登伯爵夫人)|瑪嘉烈公主]];zh-tw:[[玛嘉烈公主 (斯诺登伯爵夫人)|瑪格麗特公主]];}-的葬禮,一個多月後(3月30日)王太后於溫莎城堡[[皇家小屋]]逝世,享嵩壽101歲,為當時王室最長壽成員。在停靈[[西敏宮]]西敏大廳的三天中,有超過20萬人前來悼念,4月9日葬禮當天,逾百萬人沿著倫敦中央道路兩旁綿延到溫莎城堡,她與丈夫、小女兒一同長眠在於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中的[[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英皇佐治六世紀念教堂]](長女伊莉莎白二世伉儷也於2022年9月20日入葬同處)。依其遺囑,棺木上的花圈在葬禮後被送到[[西敏寺]]的無名戰士墓。


== 爭議 ==
部分有關王太后在退位危機以及二戰中扮演角色的文件尚未解禁,這些文件推測可能包含有王太后對於溫莎公爵夫人(愛德華八世的妻子)以及二戰後英國未來的爭議內容。目前自國家檔案館解禁的檔案已被阻止公開,一般認為在這文件中包含有王太后與後綏靖政策期間外交大臣(Foreign Secretary)[[E·F·L·伍德,第一代哈利法克斯伯爵|哈利法克斯子爵]]的來往資料,文件內容據信有王太后打算在納粹佔領英國時仍主張維持君主體制的打算,目前這些文件還保留在[[Royal Archives|皇家檔案館]]中,預計將在王太后加冕一世紀之後(2037年)將會解禁。
儘管是近代最受歡迎的皇室人物,王太后仍多次受到非議。


=== 《皇室成員》內的爭議 ===
== 纹章 ==
{{le|凯蒂·凯莉|Kitty Kelley}}備受爭議的書籍《{{le|皇室成員|The Royals}}》宣稱王太后在二戰時並未遵守{{le|定量配給規定|Rationing}},又指出王太后對黑人帶有種族歧視,然而這本著作並沒有在英國發行,出版商也被迫將該書送交誹謗法庭審理,其中許多說明都被標記為{{le|來源不明|unsourced}}。
[[File:Coat of Arms of Elizabeth Bowes-Lyon.svg|thumb|360px]]


== 頭銜與榮譽 ==
=== 賽馬 ===
她終生對賽馬活動樂此不疲。{{cn|傳聞王太后在[[顧資銀行]]有多個透支數百萬的帳戶,她如賭徒般熱愛賽馬,據說在其住所與賭馬商間有直通線路方便她下注。}}80年代的英國諷刺電視木偶戲《{{le|吐出图像|Spitting Image}}》將她描繪成手上永遠拿著[[馬經 (報紙)|馬經]]、帶有{{le|伯明翰方言|Brummie dialect|伯明罕口音}}的女士,不过,這些帶有詼諧而諷刺的形象也很難被認為是指責。

=== 爭議文件 ===
有關王太后在愛德華八世退位後及二戰期間的部分文件至今仍未解禁。國家檔案館原定要解禁的檔案已被暫緩,推測可能包含她對溫莎公爵夫人及戰後英國情勢的一些爭議內容,例如與[[外交、联邦和发展事务大臣|外交大臣]][[E·F·L·伍德,第一代哈利法克斯伯爵|哈利法克斯子爵]]來往的資料,{{cn|據信她打算在納粹佔領英國時仍主張維持君主體制}},目前這些文件還保留在{{le|皇家檔案館|Royal Archives}}中,將在王太后加冕一世紀後的2037年才會解禁。

== 頭銜、榮譽、紋章與旗幟 ==
{{main|{{le|伊莉莎白王太后的头衔及荣誉列表|List of titles and honours of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 頭銜 ===
=== 頭銜 ===
* 尊貴的伊莎白·鮑斯-萊昂(1900年8月4日-1904年2月16日)
* 尊貴的伊莎白·鮑斯-萊昂(1900年8月4日-1904年2月16日)
* 伊莎白·鮑斯·萊昂 夫人(1904年2月16日-1923年4月26日)
* 伊莎白·鮑斯·萊昂 女勋爵(1904年2月16日-1923年4月26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1923年4月26日-1927年6月27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1923年4月26日-1927年6月27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GBE(1927年6月27日-1931年4月4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受勳(大英帝國勳章/GBE)(1927年6月27日-1931年4月4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CI, GBE (1931年4月4日-1936年12月10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受勳(大英帝國勳章/GBE,印度皇冠勳章/CI) (1931年4月4日-1936年12月10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CI, GBE, RRC(1936年12月10日-12月11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受勳(大英帝國勳章/GBE,印度皇冠勳章/CI,皇家紅十字一等獎章/RRC)(1936年12月10日-12月11日)
* 王后 陛下(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 王后 陛下(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 伊莉莎白王后 王太 陛下(195226-2002330日)
** [[英属印度]]:王后—-{皇}-''陛下''(''Her Imperial Majesty'' The Queen-Empress)(19361211-1947815日)
* 王太后 陛下(1952年2月6日-2002年3月30日)


=== 榮譽 ===
=== 榮譽 ===
英国(英格兰)嘉德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英国(苏格兰)蓟花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印度皇冠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英国皇家维多利亚勳衔;
英国不列颠帝国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加拿大勳章;
耶路撒冷圣约翰荣誉骑士团成员。


* 英国(英格兰)嘉德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參考 ==
* 英国(苏格兰)蓟花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印度皇冠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英国皇家维多利亚勳衔
* 英国不列颠帝国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加拿大勋章|加拿大勳章]]
* 耶路撒冷圣约翰荣誉骑士团成员。
=== 紋章與旗幟 ===
{{multiple image
|width = 200
|align = right
|direction = vertical
|header = 伊利沙伯太后的紋章
|image1 = Coat of Arms of Elizabeth Bowes-Lyon.svg
|caption1 = 伊丽莎白王太后的代表紋章
|image2 = Royal Standard of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svg
|caption2 = 伊利沙伯王太后的代表旗帜
}}

==以她命名的事物==
===獎項及紀念徽章===
*{{HKG}}:[[皇太后紀念盃|皇-{}-太后紀念盃]]

===建築物===
*{{GBR}}:
**{{flag|England}}:{{le|伊麗莎白女王醫院, 伯明翰|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Birmingham}}
**{{flag|England}}:{{le|伊麗莎白女王醫院, 金斯林|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King's Lynn}}

===道路===
*{{CAN}}:[[伊丽莎白皇后道]]

== 參考文獻 ==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連結 ==
== 外部連結 ==
* [http://www.royal.gov.uk/output/Page1011.asp Official memorial site for HM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 [http://www.royal.gov.uk/output/Page1011.asp Official memorial site for HM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Wayback|url=http://www.royal.gov.uk/output/Page1011.asp |date=20210128091220 }}
* [http://news.bbc.co.uk/hi/english/zhwiki/static/obituaries/queen_mother/funeral_procession/poet.stm Remember This - 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HM QUEEN ELIZABETH,THE QUEEN MOTHER] by [[Andrew Motion]], [[Poet Laureate]], at the [[BBC]] News website.
* [http://news.bbc.co.uk/hi/english/zhwiki/static/obituaries/queen_mother/funeral_procession/poet.stm Remember This - 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HM QUEEN ELIZABETH,THE QUEEN MOTHER] {{Wayback|url=http://news.bbc.co.uk/hi/english/zhwiki/static/obituaries/queen_mother/funeral_procession/poet.stm |date=20200924134503 }} by Andrew Motion, Poet Laureate, at the [[BBC]] News websit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65036/http://dir.yahoo.com/Regional/Countries/United_Kingdom/Arts_and_Humanities/Humanities/History/By_Subject/Royalty/Windsors/Queen_Elizabeth_The_Queen_Mother__1900_2002_/ Yahoo -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directory category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2065036/http://dir.yahoo.com/Regional/Countries/United_Kingdom/Arts_and_Humanities/Humanities/History/By_Subject/Royalty/Windsors/Queen_Elizabeth_The_Queen_Mother__1900_2002_/ Yahoo - 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directory category
* [https://archive.is/20030902222644/http://www.gg.ca/media/doc.asp?lang=e&DocID=320 Order of Canada Citation]
* [https://archive.today/20030902222644/http://www.gg.ca/media/doc.asp?lang=e&DocID=320 Order of Canada Citation]
* [http://portal.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2/04/01/ncent01.xml&sSheet=/news/2002/04/01/ixnewstop.html Telegraph.co.uk- Timeline of the Queen Mother's Life]{{dead link|date=2017年11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 [http://portal.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2/04/01/ncent01.xml&sSheet=/news/2002/04/01/ixnewstop.html Telegraph.co.uk- Timeline of the Queen Mother's Life] {{Web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070311132015/http://portal.telegraph.co.uk/news/main.jhtml?xml=/news/2002/04/01/ncent01.xml&sSheet=/news/2002/04/01/ixnewstop.html |date=2007-03-11 }}
* [http://www.tree.familyhistory.uk.com/fproyal.php Royal Family Tree]
* [http://www.tree.familyhistory.uk.com/fproyal.php Royal Family Tree] {{Wayback|url=http://www.tree.familyhistory.uk.com/fproyal.php |date=20210212014955 }}
{{英国王妃}}

{{英国君主配偶}}
{{約克公爵夫人}}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Bowes-Lyon, Elizabeth }}
{{DEFAULTSORT:Bowes-Lyon, Elizabeth }}
[[Category:希欽人]]

[[Category:嘉德騎士]]
[[Category:嘉德騎士]]
[[Category:溫莎王朝貴族]]
[[Category:溫莎王朝貴族]]
[[Category:英國人瑞]]
[[Category:英國人瑞]]
[[Category:GBE勳銜]]
[[Category:GBE勳銜]]
[[Category:英國貴族]]
[[Category:英国伯爵之女]]
[[Category: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人物]]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女性人物]]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女性人物]]
[[Category:王太后]]
[[Category:英國王太后]]
[[Category:英國王后]]
[[Category:伦敦大学校监]]
[[Category:喬治六世]]
[[Category:葬於溫莎堡聖佐治堂]]
[[Category:鮑斯-萊昂家族]]

2024年12月15日 (日) 12:17的最新版本

伊莉莎白王太后
王太后陛下
HM The Queen Mother
理查德·斯通英语Richard Stone (painter)繪於1986年
英国 联合王国及其自治领王后
在位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15年57天)
加冕1937年5月12日
英属印度印度皇后
在位1936年12月11日-1947年8月15日
(10年247天)
出生(1900-08-04)1900年8月4日
 英国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希欽
逝世2002年3月30日(2002歲—03—30)(101歲)
 英国英格兰伯克郡溫莎皇家小屋
安葬2002年4月9日
配偶乔治六世
1923年结婚—1952年丧偶)
子嗣伊丽莎白二世
玛格丽特公主
全名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
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
王朝溫莎王朝(經由婚姻加入)
父親克勞德·鮑斯-雷昂
母親塞西莉亞·卡文迪許-本廷克

伊莉莎白·安吉拉·瑪格麗特·鮑斯-萊昂(英語: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1900年8月4日—2002年3月30日),在位時称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為英國國王乔治六世之妻,英國王后兼任末代印度皇后,英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母。丈夫逝世後,為避免與繼承王位的女兒(Queen Elizabeth II)混淆,因此王室其正式頭銜改為女王之母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中譯為伊莉莎白王太后[1]。以在二戰中展現的正義形象聞名於世,希特勒甚至形容她是「全歐洲最令我畏懼的女性」。即使王室後來受到诸多非議,形象不如以往,她身為太后,仍有極佳風評,廣受人民愛戴。

早年

[编辑]

伊莉莎白據傳出生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區(實際地點仍不明確),為家中四女,在十個孩子中行九,由於戶口登記在家族鄉村別墅聖保羅瓦爾登堡英语St. Paul's Walden Bury而引來衆多訛傳,例如說她外型異於父母或兄弟姊妹,且與前一個小孩相差六歲。都市傳說曾報導她是某愛爾蘭沃特福德婦人所生的雙胞胎、實際年齡比官方記錄大兩歲等等。

伊莉莎白幼年多在祖宅聖保羅瓦爾登堡和蘇格蘭安格斯格拉姆斯城堡中度過。一戰期間在傷兵療養院工作時,一名曾被她醫治過的士兵在自傳中形容她「『掛拉分』……『掛』戴着鑽石首飾,『拉』駕着上好馬車,『分』住着頂好宮殿」("Hung, drawn and quartered... hung in diamonds, drawn by the best carriages, and quartered in the finest palaces in the land")。

嫁入王室

[编辑]
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的婚礼

1921年,伊莉莎白與佐治五世[2][3]次子阿爾伯特王子(後來的喬治六世)相親,她當時以「我怕以後再也不能自由地生活」拒絕王子的告白。當王子表示非她不娶時,王子之母瑪麗王后下旨把王子的情敵莫瑞伯爵英语Earl of Moray遠派海外,讓他無法與王子競爭,而成就此段姻緣。

阿爾伯特王子夫婦於1923年4月26日在西敏寺舉辦婚禮。婚禮結束後,伊莉莎白出人意料地把捧花留在無名戰士墓。此一先例成為之後英國王室婚禮上的新娘們約定成俗的儀式(僅改為離開教堂時放置)。由於結婚時阿爾伯特王子的正式爵位是約克公爵,因此伊莉莎白婚後也受封為約克公爵夫人,敬稱殿下(Her Royal Highness The Duchess of York)。夫妻新婚後先去莱西·波尔斯登英语Polesden Lacey蘇里度蜜月,之後再到蘇格蘭。

1926年,公爵夫人誕下長女伊莉莎白公主(後來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四年後,次女瑪格麗特公主出生。

王后生涯

[编辑]
英王喬治六世和伊莉莎白王后(右)

1936年1月20日喬治五世駕崩,繼位的愛德華八世想迎娶华里丝·辛普森而不見容於當時的法律與社會,長公主玛丽勸告愛德華:「人民不會接受她成為王后,若堅持這段婚姻,您將被要求退位。」最後愛德華八世決定讓位給從未想成為國王、也很少受過相關訓練的弟弟阿爾伯特(後來的喬治六世),並和辛普森結婚。據傳阿爾伯特在得知此消息時當場淚流滿面,伊莉莎白也從未原諒愛德華的這個決定。愛德華國王退位後受封為溫莎公爵殿下(辛普森夫人因而獲銜溫莎公爵夫人殿下)。

1937年5月12日,阿爾伯特與伊莉莎白加冕為英國國王與王后及印度皇帝與皇后(1947年印度自治後即放棄皇帝與皇后尊號),伊莉莎白加冕用冠係修改自瑪麗皇后者,王冠前方鑲嵌名叫光之山的鑽石,頂部為可拆的鑲飾拱頂(1953年她配戴無拱頂的王冠出席長女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大典)。

巡訪加拿大

[编辑]

1939年6月,國王伉儷成為首位訪問加拿大美國的英國君主,各地發起自發性的歡迎活動(除了某些抵制他们访美的爱尔兰裔众议员),改變了大眾原本認為喬治六世只是替代愛德華八世的觀念[4]。這次訪問中,一位一戰的退役軍人問伊莉莎白:「妳是蘇格蘭人還是英格蘭人?」,她立刻答道:「我是加拿大人」。這個回答在加拿大被傳頌不已,後來伊莉莎白也曾說:「加拿大造就了我們」,他們也經常再以官方或是私人的行程到訪。

二次世界大戰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王伉儷成為抗戰的精神象徵,伊莉莎白拒絕離開倫敦並公開說道:「孩子不會離開我,我不會離開國王,而國王絕不離開這裡。」他們常巡視受納粹德國空軍轟炸的倫敦,特別是倫敦碼頭東區。起初,衣装华丽的王后不受东区贫穷而受战火之难的百姓欢迎。但白金漢宮的大部分建築在轟炸中被破壞殆盡之后,伊莉莎白道:「現在我能正视倫敦碼頭東區的百姓了!」轟炸期間,國王伉儷白天仍住在白金漢宮,晚上則在離倫敦20哩(約35公里)的溫莎堡過夜以維安全,公主們亦在溫莎堡度過戰時歲月。

由於她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連希特勒也說:「邱吉爾是歐洲中最令我畏懼的男人,她是最令我畏懼的女人。」然而,在一、二次大戰之間,國王夫婦就像多數國會議員與民眾一樣,曾力贊張伯倫綏靖政策認為應該不惜一切成本避免戰爭爆發,然適得其反。

王太后(1952年-2002年)

[编辑]

寡居中的新角色

[编辑]

1952年丈夫駕崩,伊莉莎白改銜「伊莉莎白王后,女王之母」,採用此頭銜係因稱「伊莉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會與長女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太像,一般她常被稱為「王母」(The Queen Mother或簡稱The Queen Mum)。

伊丽莎白在多佛爾城堡艾伦·沃伦摄)

在丈夫過世後,邱吉爾得知伊莉莎白曾與亡夫通靈,基於擔憂而極力勸說她停止退休計畫,由此伊莉莎白重拾公眾事務,變得跟以前還是王后時一樣忙碌,她在蘇格蘭凱瑟尼斯海岸負責監督梅伊城堡英语Castle of Mey的修復工作,這裡後來也成為她最喜歡的居所。

戴安娜王妃查爾斯王子結婚前,她都是英國王室中最受愛戴者,迷人且戲劇性的本性也使她異於眾人,她穿戴翹緣帽搭配網紗及褶襉狀衣服等獨特打扮,成為皇家穿著中的特殊形式。

這些和藹迷人的魅力背後所展現的是一位精明幹練且意志堅毅的女性,她在公爵伉儷時期的抱負以及在眾多壓力下的堪忍,給予喬治六世的堅定支持,處處顯示出她的幹練與堅毅。部分史家認為,喬治六世性格內向羞澀且口吃嚴重,是她在背後給予強大支持而挽救了英國王室。與同時代的人一樣具有「絕不抱怨、絕不推諉」的人生觀,這個信念也幫助她度過許多人生困境。

她喜愛克勞德·莫奈奧古斯都·約翰英语Augustus John彼得·卡爾·法貝熱等藝術家的作品,這些瑰寶在其身後均被送至皇家收藏院英语Royal Collection

百歲年華

[编辑]

伊莉莎白以長壽為眾周知、廣受民眾愛戴,也使英國君主政治體系得以維持,她的百歲壽辰慶典以多種方式進行,其中包括以她人生重要事件為主題的遊行,即便已百歲高齡,她仍堅持站立著觀賞完歷時一小時的遊行。

趣聞

[编辑]

在喬治五世的嚴厲要求下,伊莉莎白算是被迫與喬治六世結婚,此後伊莉莎白不願舊事重演,與其利用威權強迫,她更喜歡使用客氣而勸誡的口吻。

報章媒體也常引用王太后某些坦率、嘲諷甚至發人省思的妙語:

一次在經過拿著石頭丟車子的年輕人群,伊莉莎白搖下車窗制止時說:「不知道美國的遊客看到這樣的狀況會怎麼想?」(Whatever would American tourists think?)

一次晚宴中,她對一群退伍軍人問道:「不知道除了我以外,是不是還有人也覺得自己變年輕了?」

她在一次午餐中,勸阻伊莉莎白二世喝第二杯酒時說:「這樣好嗎,親愛的?妳還得为一整個下午的王呢!」

在一次參加慶典聚會的過程中,伊莉莎白由同志作家諾爾·寇威爾爵士陪同步上站有衛兵的階梯,伊莉莎白注意到爵士的視線在士兵間游移閃爍,她不疾不徐地說道:「我要是你,我就不會這樣(对他们参生鬼主意),他們在把衛兵擺上去前就先數過啦!」

伊莉莎白的男性管家、私人僕役,主要由同志擔任,她將其中比較女性化的年輕人戲稱為「王后」(queens)。有一次,太后的管家威廉·塔倫英语William Tallon與男友雷金納德·威爾科克(Reginald Wilcock)爭執,一直沒有把酒送去給她,太后就說道:「你們幾個王后,可以把酒拿過來給我這個太后了嗎?」[5]根據一份2002年在《觀察家報》文章上的記載,70年代保守黨領袖曾經向太后建議,不要雇用同志僕人,她回答:「(如果這樣)我們就不得不自助服务了(self-service)!」[6]

逝世

[编辑]
伊莉莎白王太后的送葬隊伍

王太后最後的公開活動是2002年2月15日出席么女玛格丽特公主的葬禮,一個多月後(3月30日)王太后於溫莎城堡皇家小屋逝世,享嵩壽101歲,為當時王室最長壽成員。在停靈西敏宮西敏大廳的三天中,有超過20萬人前來悼念,4月9日葬禮當天,逾百萬人沿著倫敦中央道路兩旁綿延到溫莎城堡,她與丈夫、小女兒一同長眠在於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中的英皇佐治六世紀念教堂(長女伊莉莎白二世伉儷也於2022年9月20日入葬同處)。依其遺囑,棺木上的花圈在葬禮後被送到西敏寺的無名戰士墓。

爭議

[编辑]

儘管是近代最受歡迎的皇室人物,王太后仍多次受到非議。

《皇室成員》內的爭議

[编辑]

凯蒂·凯莉英语Kitty Kelley備受爭議的書籍《皇室成員》宣稱王太后在二戰時並未遵守定量配給規定英语Rationing,又指出王太后對黑人帶有種族歧視,然而這本著作並沒有在英國發行,出版商也被迫將該書送交誹謗法庭審理,其中許多說明都被標記為來源不明英语unsourced

賽馬

[编辑]

她終生對賽馬活動樂此不疲。傳聞王太后在顧資銀行有多個透支數百萬的帳戶,她如賭徒般熱愛賽馬,據說在其住所與賭馬商間有直通線路方便她下注。[來源請求]80年代的英國諷刺電視木偶戲《吐出图像英语Spitting Image》將她描繪成手上永遠拿著馬經、帶有伯明罕口音英语Brummie dialect的女士,不过,這些帶有詼諧而諷刺的形象也很難被認為是指責。

爭議文件

[编辑]

有關王太后在愛德華八世退位後及二戰期間的部分文件至今仍未解禁。國家檔案館原定要解禁的檔案已被暫緩,推測可能包含她對溫莎公爵夫人及戰後英國情勢的一些爭議內容,例如與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來往的資料,據信她打算在納粹佔領英國時仍主張維持君主體制[來源請求],目前這些文件還保留在皇家檔案館英语Royal Archives中,將在王太后加冕一世紀後的2037年才會解禁。

頭銜、榮譽、紋章與旗幟

[编辑]

頭銜

[编辑]
  • 尊貴的伊莉莎白·鮑斯-萊昂(1900年8月4日-1904年2月16日)
  • 伊莉莎白·鮑斯·萊昂 女勋爵(1904年2月16日-1923年4月26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1923年4月26日-1927年6月27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受勳(大英帝國勳章/GBE)(1927年6月27日-1931年4月4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受勳(大英帝國勳章/GBE,印度皇冠勳章/CI) (1931年4月4日-1936年12月10日)
  • 約克公爵夫人 殿下, 受勳(大英帝國勳章/GBE,印度皇冠勳章/CI,皇家紅十字一等獎章/RRC)(1936年12月10日-12月11日)
  • 王后 陛下(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
    • 英属印度:王后—皇后陛下(Her Imperial Majesty The Queen-Empress)(1936年12月11日-1947年8月15日)
  • 王太后 陛下(1952年2月6日-2002年3月30日)

榮譽

[编辑]
  • 英国(英格兰)嘉德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英国(苏格兰)蓟花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印度皇冠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英国皇家维多利亚勳衔
  • 英国不列颠帝国大骑士勳位团成员
  • 加拿大勳章
  • 耶路撒冷圣约翰荣誉骑士团成员。

紋章與旗幟

[编辑]
伊利沙伯太后的紋章
伊丽莎白王太后的代表紋章
伊利沙伯王太后的代表旗帜

以她命名的事物

[编辑]

獎項及紀念徽章

[编辑]

建築物

[编辑]

道路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网站特稿:英国最受欢迎的老母——伊丽莎白王太后.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2-04-01 [2015-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2. ^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英語:King George V Memorial Park) 位於香港西營盤. [2018-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繁體中文)
  3. ^ 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園 位於香港西營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園。現在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1954年3月29日. [2018年6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0月16日). (繁體中文)
  4. ^ 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因內閣和各自治領政府不同意他同美國平民辛普森夫人(Wallis Warfield-Simpson)的婚姻,1936年12月11日發表了告別廣播講話,宣布正式退位,成為溫莎公爵。
  5. ^ Nicki Gostin. The Queen Mother was ‘really camp, liked to put on a show’. Page Six. 2022-11-19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6. ^ Ben Summerskill. Upstairs, downstairs, in my lady's chamber. 《觀察家報》. 2002-11-10 [2023-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8).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