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孤軍:修订间差异
小 →第一次撤退 |
|||
(未显示77个用户的187个中间版本) | |||
第2行: | 第2行: | ||
{{copyedit|time=2015-02-21T08:30:51+00:00}} |
{{copyedit|time=2015-02-21T08:30:51+00:00}} |
||
{{inappropriate tone|time=2013-07-11T05:03:09+00:00}} |
{{inappropriate tone|time=2013-07-11T05:03:09+00:00}} |
||
{{very long|date=February 2015}} |
|||
}} |
}} |
||
{{otheruses|subject=1949年至1954年間自中國進入緬甸、泰國北部邊境,與寮國交界之原中華民國國軍部隊|other=1944年在緬甸之中國軍隊|中國遠征軍}} |
{{otheruses|subject=1949年至1954年間自中國進入緬甸、泰國北部邊境,與寮國交界之原中華民國國軍部隊|other=1944年在緬甸之中國軍隊|中國遠征軍}} |
||
{{NoteTA |
{{NoteTA |
||
|G1 = Unit |
|||
|1=zh-hans:普密蓬; zh-hant:普密蓬; zh-tw:蒲美蓬; |
|||
|G2 = 地名 |
|||
|2=zh-hans:老挝;zh-hant:老撾;zh-cn:老挝;zh-hk:老撾;zh-tw:寮國;zh-sg:寮国;zh-mo:老撾; |
|||
|G3 = Military |
|||
|1 = zh-hans:普密蓬; zh-hant:普密蓬; zh-tw:蒲美蓬; |
|||
|2 = zh-hans:余程; zh-hant:余程; zh-cn:余程; zh-tw:余程; zh-hk:余程; |
|||
}} |
}} |
||
{{Infobox Military Unit |
{{Infobox Military Unit |
||
第13行: | 第15行: | ||
|image = [[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200px|border]] |
|image = [[File: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200px|border]] |
||
|caption = |
|caption = |
||
|dates = 1949年 |
|dates = 1949年-1980年代 |
||
|country = {{ROC |
|country = {{ROC}}[[雲南省 (中華民國)|雲南省]]、[[廣西省 (中華民國)|廣西省]]、[[貴州省 (中華民國)|貴州省]](至1949年)<br>{{flagicon|緬甸|1948}} [[緬甸聯邦 (1948年-1962年)|緬甸聯邦]]孟果、[[大其力]](至1961年)<br>{{THA}}[[美斯樂]]、[[唐窝]] |
||
|branch = {{ |
|branch = {{ROCA}}[[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八軍]]第237師、[[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六軍]]第93師 |
||
|type = |
|type = [[輕裝步兵]] |
||
|allegiance = {{ROC |
|allegiance = {{ROC}} |
||
|role = 原 |
|role = 原屬[[中華民國國軍]],後轉為泰國地方防衛式、支援型、非正式武裝團體 |
||
|size = 起初約 |
|size = 起初約20-30萬人員<br />其中約8萬-10萬正規軍,難民及眷屬無數 |
||
|command_structure = |
|command_structure = {{ROC|國防部}} |
||
|garrison = [[中華民國陸軍|陸軍]]司令部 |
|garrison = [[中華民國陸軍|陸軍]]司令部 |
||
|nickname = 孤軍 |
|nickname = 孤軍<br />光武部隊 |
||
|ceremonial_chief = |
|ceremonial_chief = [[蔣中正]] |
||
|colors = |
|colors = 草绿色制服 |
||
|motto = |
|motto = |
||
|equipment = |
|equipment = {{hidden |
||
|''列表:'' |
|||
|{{tree list}} |
|||
*[[國民革命軍東征]] |
|||
*[[M1903春田步槍]] |
|||
*[[M1卡賓槍]] |
|||
*[[M1卡賓槍#M1A1卡賓槍|M1A1卡賓槍]] |
|||
*[[博斯反坦克步槍]] |
|||
*[[ZB26式輕機槍]] |
|||
*[[白朗寧M1917重機槍]] |
|||
*[[白朗寧自動步槍|白朗寧M1918輕機槍]] |
|||
*[[湯普森衝鋒槍|M1A1湯普森衝鋒槍]] |
|||
*[[M3衝鋒槍]] |
|||
*[[毛瑟C96手槍]] |
|||
*[[魯格手槍]] |
|||
*[[M1911手槍]] |
|||
*[[白朗寧大威力手槍]] |
|||
*[[M1917左輪手槍]] |
|||
*[[史密斯威森3型轉輪手槍]] |
|||
*[[史密斯威森軍警型左輪手槍]] |
|||
*[[巴祖卡火箭筒]] |
|||
*[[M3反坦克炮]] |
|||
*[[QF 6磅炮|M1反坦克炮]] |
|||
*[[M116榴彈炮|M1A1山炮]] |
|||
*[[M101榴彈炮|M2A1榴彈炮]] |
|||
*[[M2迫擊炮]] |
|||
*[[M2型4.2英寸迫擊炮]] |
|||
*[[Mk 2手榴彈]] |
|||
*[[布洛迪鋼盔]] |
|||
*[[M1鋼盔]] |
|||
|- |
|||
|headerstyle=background:#dbdbdb |
|||
|style=text-align:center; |
|||
}} |
|||
|march = 陸軍軍歌 |
|march = 陸軍軍歌 |
||
|notable_commanders = [[李彌]] |
|notable_commanders = [[李國輝 (中華民國)|李國輝]]<br>[[李彌]]<br>[[柳元麟]]<br>[[段希文]]<br>[[李文煥]]<br>[[雷雨田]] |
||
|battles = [[ |
|battles = [[第二次國共內戰]]<br/>[[緬甸內戰]]<br />[[寮國內戰]]<br />[[泰國共產主義叛亂|泰國內戰]] |
||
|identification_symbol =[[File: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Emblem.svg|60px]][[File:Republic of China Army (ROCA) Logo.svg|100px|[[中華民國陸軍]]]] |
|identification_symbol =[[File: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Emblem.svg|60px]][[File:Republic of China Army (ROCA) Logo.svg|100px|[[中華民國陸軍]]]] |
||
|identification_symbol_label = [[臂章]] |
|identification_symbol_label = [[臂章]] |
||
}} |
}} |
||
'''泰緬孤軍''',泛指 |
'''泰緬孤軍''',又稱'''泰北孤軍''',泛指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從1949年到1954年間自[[雲南省 (中華民國)|雲南省]]退入[[緬甸]]北境的[[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多簡稱「孤軍」。 |
||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 |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西南地区的武装部队。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叛變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境外的泰国和缅甸。新整编的军队称为[[雲南反共救國軍]],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
||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 |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然而虽然明為撤軍,实际上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市]][[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聯勤]]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國共產黨|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阿杜德|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乐]]等地駐足的必要性<ref>{{Cite web |url=https://www.epochtimes.com/b5/5/3/3/n834787.htm|title=泰北義民文史館 記載孤軍血淚史|accessdate=2005-03-04|archive-date=2022-08-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510212022/https://www.epochtimes.com/b5/5/3/3/n834787.htm|dead-url=no}}</ref>。 |
||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市|桃園縣]][[ |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市|桃園縣]][[平鎮區|平鎮鄉]][[龍岡]]的忠貞新村{{noteTag|name=忠貞新村|1=忠貞新村因位於平鎮、中壢交界處,故多誤植為位於中壢市(今中壢區),實際上該村屬平鎮市(今平鎮區)所轄<ref name=gong2002>{{cite|author=龔學珍|title=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url=|publisher=[[國史館]]|year=2002}}</ref>,而村旁的[[忠貞市場]]範圍則橫跨中壢及平鎮。}}<ref>[http://www.tyccc.gov.tw/artasset/folkcustom/upt.asp?pageno=uid=&con=&cid=&year=&month=&day=&key=&p0=25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族群文化-眷村文化]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3020932/http://www.tyccc.gov.tw/artasset/folkcustom/upt.asp?pageno=uid=&con=&cid=&year=&month=&day=&key=&p0=25 |date=2014-12-13 }}</ref>;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
||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 |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zh-hans:老;zh-hant:老;zh-cn:老;zh-hk:老;zh-tw:寮;zh-sg:寮;zh-mo: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內政部移民署]]<ref name="#1">{{Cite web |url=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892 |title=內政部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草案,以解決滯留在臺泰緬學生居留問題 |accessdate=2008-08-23 |archive-date=2015-05-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10025152/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892 |dead-url=no }}</ref>、[[中華救助總會]]、[[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2023年6月2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組迎靈小組赴泰北地區辦理祭祀安靈移靈儀式,同年6月30日迎回臺灣即在[[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共948名)入祀典禮。<ref>[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300275.aspx 勇抗共軍數十年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入祀忠烈祠] {{Wayback|url=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300275.aspx |date=20230711043025 }},中央社,2023-6-30</ref> |
||
==起源== |
==起源== |
||
[[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三大戰役]]後,[[中國共產黨]]已經取得軍事優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9日,李彌和-{余}-程萬參加[[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省政府召開之軍政聯席會議<ref name= |
[[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三大戰役]]後,[[中國共產黨]]已經在中國大陸取得很大軍事優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9日,李彌和-{余}-程萬參加[[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省政府召開之軍政聯席會議<ref name=異域>{{cite book |author=[[柏楊]] |title=《異域》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躍昇文化事業 |year=1988 }}</ref>{{rp|13}}。盧漢宣佈[[卢汉云南投共|投共]],但[[中国西南地区]]仍有中華民國國軍部隊選擇效忠中華民國。12月12日,李彌答應「反共」,回到第八軍<ref name=異域/>{{rp|22-23}}。李彌馬上要求進攻省府昆明<ref>{{cite book |author=柏楊 |title=《異域》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躍昇文化事業 |year=1988 |quote=就在李彌將軍脫險之後,政府明令發表他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和雲南綏靖公署主任,受他指揮的,還有二十六軍,共六萬餘人 }}</ref>{{rp|24}}。余程萬仍被扣押,第四十四師師長[[石建中]]所部進擊到昆明以北,包圍昆明,兩度猛攻後,盧漢於12月14日把余程萬送出昆明<ref name=異域/>{{rp|26}}。余程萬率領第二十六軍向雲南南部撤退<ref name=異域/>{{rp|27}}。盧漢的軍隊包圍第八軍,第八軍在[[蒙自]]、[[建水]]、[[石屏]]一帶佈防,並重修[[蒙自市#航空|蒙自機場]],聯絡國府<ref name=異域/>{{rp|27}}。 |
||
1950年1月,[[陳賡]] |
1950年1月11日,[[陳賡]]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從[[文山市|文山]]方向直進[[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封鎖中越邊界,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主力襲佔蒙自機場,[[湯堯]]、[[曹天戈]]向[[石屏县|石屏]]、[[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退卻<ref name=真史>{{cite book |author=趙勇民、解柏偉 |title=《異域孤軍的真史》 |publisher=風雲時代出版 |year=1994 }}</ref>{{rp|20}}。解放軍發動[[滇南战役]],意圖殲滅國軍在雲南最後兩支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第八軍]](軍長李彌)、[[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1月14日,李彌和-{余}-程萬飛往台灣<ref name=異域/>{{rp|28}}。李彌參加3次最高軍事會議,報告最高長官願意留在雲南,建立基地<ref name=異域/>{{rp|28}}。1月17日,李彌、-{余}-程萬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及[[張群]]同機飛返第二十六軍防地雲南蒙自,在[[海南島]]途中,第二十六軍已有1個團撤到[[海口]],余程萬留下來整頓<ref name=異域/>{{rp|29}}。當晚,李彌通宵召開軍事會議,第二天隨顧祝同和張群飛往[[西昌]]<ref name=異域/>{{rp|29}}。1月19日,解放軍第38軍在[[红河县|紅河縣]][[蠻板]]、[[宜得]]地區殲滅國軍第二十六軍主力;1月24日,解放軍第13軍也在紅河東岸追到國軍第八軍;國軍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師長[[孫錦賢]]命令部下炸毁[[元江 (河川)|元江]]鐵橋,[[湯堯]]、[[曹天戈]]率領萬餘人被隔在紅河東岸,1月25日全軍覆沒,湯、曹被囚;2月5日,第二三七師、教導師等被圍於[[圈田街]]和[[肖家窩]],覆滅在即,[[孫錦賢]]準備率部投誠,少將團長[[李國輝 (中華民國)|李國輝]]溜出師部回到團部駐地[[水塘镇 (新平县)|水塘]]<ref name=真史/>{{rp|20-21}}。 |
||
由於受命防守國軍撤退要道[[元江 ( |
由於受命防守國軍撤退要道[[元江 (河川)|元江]]鐵橋的第八軍170師師長孙进贤投共(詐降){{NoteTag|據解放軍記載,防守鐵橋投共的是170師師長「孙进贤」,孙进贤投共4日後复叛,旋战败被俘。1951年2月在云南昆明被枪决<ref>{{cite web |url=http://www.4yjd.cn/sideshow.asp?id=601 |title=孙进贤 |publisher=[[第四野战军]]网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4075230/http://www.4yjd.cn/sideshow.asp?id=601 |archivedate=2014-12-14 }}</ref><ref>{{cite web |url=http://book.people.com.cn/BIG5/n/2012/0725/c69398-18597610-2.html |title=揭秘蔣介石留在大陸的最后一個兵團的覆滅始末【2】 |date=2012-07-25 |work=《郴州日報》 |author=曹坤全 |publisher=[[鳳凰網]] |accessdate=2015-01-08 |archive-date=2015-11-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117032033/http://book.people.com.cn/BIG5/n/2012/0725/c69398-18597610-2.html |dead-url=no }}</ref>。《[[異域]]》一書稱其為第二三七師師長「孫錦賢」。}},國軍約六萬人在[[元江 (河川)|元江]]被解放軍殲滅。李國輝時為第八軍第二三七師709團長,率領約千人突圍逃出,但最後僅殘存600多人{{NoteTag|《異域》一書記載「孫錦賢」是李國輝上司,李國輝拒絕與孫一起投共<ref>{{cite web |url=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rtpe%28SellItems%29&id=PE0330&p=excerpt&exid=37738 |title=《重返異域》 |author=柏楊 |publisher=[[時報文化]] |date=2007-02-16 |isbn=9789571346281 |accessdate=2015-01-08 |archive-date=2014-12-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7025016/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rtpe%28SellItems%29&id=PE0330&p=excerpt&exid=37738 |dead-url=no }}</ref>。據解放軍記載,「孙进贤」是另一部隊170師師長。}}。 |
||
1950年1月18日,國軍第二十六軍殘部被解放軍圍於宜得,二七八團得以逃脫;1月25日,團長[[羅伯剛]]、副團長[[譚忠]]率1,200餘人進入寮國,3天後進至[[南堆]],200餘人相繼病倒;再至[[孟烏大]],第二晚上千土人進攻,損兵百餘人;2月11日[[橄榄坝大桥|橄欖壩]]渡過[[瀾滄江]],到達[[景洪]]<ref name=真史/>{{rp|22-23}}。解放軍向元江包抄,李國輝所部陷入重圍,以損傷200餘人突出重圍,到景洪遇上國軍第二十六軍九十三師二七八團殘部<ref name=真史/>{{rp|21-22}}。2月14日,七〇九團到達[[車里]],兩部合為一股,羅作剛部控制著[[南峤机场|南嶠機場]],堅持返回台灣;李國輝部控制著[[勐混镇|勐混]]、[[勐海县|勐海]],收羅地霸武裝<ref name=真史/>{{rp|23}}。國軍電台因零件損壞,一時不能發報;2月15日解放軍到達[[勐混镇|勐混]]<ref name=真史/>{{rp|24}}。2月16日,羅伯剛、譚忠從[[洛三勐]]、[[板角]]附近遁入緬甸;2月17日,李國輝率餘部逃向[[打洛镇|打洛]],2月19日突圍逃入緬甸,僅600餘人<ref name=真史/>{{rp|26}}。 |
|||
==大敗緬甸國防軍== |
|||
1950年3月,李國輝團長的600多人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退至緬甸境內,在[[孟棒]]與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八團副團長譚忠的部隊約800多人會合,共約1,500人,這是孤軍最早的起源<ref>{{cite web |url=http://www.cares.org.tw/s_2440_detail.asp?sn=502 |title=泰北孤軍簡介(上) |publisher=中華救助總會 |accessdate=2015-01-08 |archive-date=2014-12-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9000625/http://www.cares.org.tw/s_2440_detail.asp?sn=502 |dead-url=no }}</ref>。原計畫是通過[[中南半島]]北邊的叢林至泰國回台灣,但是與台灣取得聯絡後,發現計畫難以執行而取消。5月,雙方部隊改編後名為「中華民國復興部隊」,人數已增至3000多人,李國輝、譚忠分別擔任總指揮、副總指輝。時第二[[綏靖區]]([[王耀武]])參謀長[[錢伯英]]、高級參謀長[[邱耀東]]、第七十三師長[[王敬箴]]、山東田糧處處長[[鄭希再]],及[[陳誠]]親信[[李則芬]]、中國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裴存藩]],都參加李彌游擊隊<ref name=胡>{{cite book |author=胡士芳 |chapter=〈「異域」孤軍的原型〉 |title=《大對抗》 |location=台北 |publisher=風雲時代出版 |year=1992 }}</ref>。 |
|||
以下是出現過的番號: |
|||
* 第8軍 |
|||
* 第26軍 |
|||
* 第41師 |
|||
* 第42師 |
|||
* 第44師 |
|||
* 第93師 |
|||
* 第73師 |
|||
* 第103師 |
|||
* 第169師 |
|||
* 第170師 |
|||
* 第237師 |
|||
* 新編第3師 |
|||
* 榮譽第1師 |
|||
此外還有各地機場警衛軍、滇桂黔三省的邊防軍、省府軍、抗日正規軍綏靖防衛軍等。 |
|||
==滞留緬甸,擊敗緬甸國防軍== |
|||
{{see also|孟果大其力戰役}} |
{{see also|孟果大其力戰役}} |
||
緬甸政府最初對孤軍不以為意,但在派官員了解孤軍實際情形後,1950年3月13日,[[ |
緬甸政府最初對孤軍不以為意,但在派官員了解孤軍實際情形後,1950年3月13日,[[缅甸国防军]][[總參謀長]][[吳奈溫]]在[[景棟]]舉行記者會,表示緬軍會解除孤軍武裝,防止中國的反共武力從緬甸獲得軍火。緬軍指揮官要求孤軍於4月30日前撤出緬甸,李國輝不予理會。5月7日,孤軍在[[大其力]]收到台灣回電:「兩電均悉。[[李國輝 (中華民國)|李]]將軍、[[譚忠|譚]]將軍忠於黨國,矢志不貳,實為我革命軍人之楷模。望馭率部屬,克盡職守,以拯國運。」<ref name=真史/>{{rp|16-17}}緬軍在[[景棟]]實施戒嚴,準備軍事行動。雙方在6月3日舉行談判,結果緬軍拘禁兩位孤軍談判代表[[丁作韶]]、[[马鼎臣]],緬軍於6月8日向李國輝發出[[最後通牒]],如果不立即撤出緬甸,將使用武力,並拘禁景棟的1,700名華裔居民,以免他們協助孤軍。李國輝要求緬方釋放孤軍談判代表及華裔居民,緬軍不要進入[[大其力]]。雙方談判破裂<ref>{{cite book |author1=Richard Michael Gibson |author2=Wen H. Chen (陳文) |title=''The Secret Arm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Drug Warlords of the Golden Triangle''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gBFqu_an6oC&pg=PT154 |date=2011-08-04 |publisher=John Wiley & Sons |isbn=978-0-470-83018-5 }}{{en}}</ref>{{rp|17-20}}。6月18日,緬軍開始「金三角作戰」圍剿滯緬孤軍;譚忠部被圍於[[孟研]]地區,李國輝部被緬軍趕得一路向西;李國輝把七〇九團主力帶入泰國境內,在[[馬幫頭]]頭馬守一處獲得部分彈藥後,率隊從泰境側擊緬軍,俘緬軍600餘人,又率部前去解救譚忠<ref name=真史/>{{rp|38-39}}。6月至8月間,緬甸國防軍以空軍與砲兵支援地面兩萬兵力攻擊[[孟果]]、[[大其力]]的孤軍,被李國輝率部擊退,緬軍1,500人陣亡,3,000餘人受傷,孤軍408人陣亡,602人受傷。孤軍大敗緬甸國防軍的消息引起東南亞各國媒體重視,《曼-{谷}-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各大媒體刊登《國民黨殘軍大敗緬甸國防軍》、《李國輝將軍是個戰神》、《殘軍的敢死隊全殲緬軍炮團》等報導,也引起[[蔣中正]]的重視<ref name=孫純福/><ref name=人民政协网/>。到1950年底,滯緬孤軍已發展到1萬餘人<ref name=真史/>{{rp|46-47}}。 |
||
==「雲南反共救國軍」時期== |
==「雲南反共救國軍」時期== |
||
{{main|雲南反共救國軍}} |
|||
'''雲南反共救國軍'''主要在緬、寮邊境活動範圍,為重新整編各處失散的部隊,在[[猛撒]]興建機場,建立[[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逐漸變成緬甸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反共救國軍曾協助[[老挝]][[國王]]與[[寮國共產黨]]作戰。1950年[[韓戰]]爆發,為紓解朝鮮半島軍事壓力,[[美國]]傳來合作意願,並欲吸收該部為「自由中國運動」「第三勢力」的一環,杜魯門總統通過「白紙方案」(Operation Paper),[[中央情報局]]1951年2月起經由曼谷「東南亞國防用品公司」Overseas Southeast Asia Supply Corporation(SEA Supply)提供武器,由陳納德[[民航空運公司]]空運(最初空投,後來使用新建的猛撒機場)給孤軍<ref name="Weatherbee2008">{{cite book|author=Donald E. Weatherbee|title=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nited State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oaAAAAQBAJ&pg=PA197|date=23 April 2008|publisher=Scarecrow Press|isbn=978-0-8108-6405-4|page=197}}{{en}}</ref><ref name="Fineman1997">{{cite book|author=Daniel Fineman|title=A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Military Government in Thailand, 1947-1958|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Lp3JfHefG8C&pg=PA140|date=January 1997|publisher=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isbn=978-0-8248-1818-0|page=140}}{{en}}</ref>。 |
|||
'''雲南反共救國軍'''主要在緬、寮邊境活動範圍,為重新整編各處失散的部隊,在[[猛撒]]興建機場,建立[[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逐漸變成緬甸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反共救國軍曾協助[[寮王國]][[國王]]與[[寮國共產黨]]作戰。1950年[[韓戰]]爆發,為紓解朝鮮半島軍事壓力,[[美國]]傳來合作意願,並欲吸收該部為「自由中國運動」「第三勢力」的一環,杜魯門總統通過「白紙方案」(Operation Paper),[[中央情報局]]1951年2月起經由曼谷「東南亞國防用品公司」Overseas Southeast Asia Supply Corporation(SEA Supply)提供武器,由陳納德[[民航空運公司]]空運(最初空投,後來使用新建的[[猛撒機場]])給孤軍<ref name="Weatherbee2008">{{cite book|author=Donald E. Weatherbee|title=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nited State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boaAAAAQBAJ&pg=PA197|date=23 April 2008|publisher=Scarecrow Press|isbn=978-0-8108-6405-4|page=197}}{{en}}</ref><ref name="Fineman1997">{{cite book|author=Daniel Fineman|title=A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Military Government in Thailand, 1947-1958|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Lp3JfHefG8C&pg=PA140|date=January 1997|publisher=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isbn=978-0-8248-1818-0|page=140}}{{en}}</ref>。 |
|||
1951年春,孤軍成為直屬國防部的「云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轄兩個師,李彌擔任總指揮官,呂國銓(廣西容縣人,黃埔二期畢業,曾任第九十三師師長<ref name="胡"/>)少將擔任副總指揮;原709團改編為第一九三師,擢升李國輝將軍為 |
1951年春,孤軍成為直屬國防部的「云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轄兩個師,李彌擔任總指揮官,[[呂國銓]](廣西[[容縣]]人,[[黃埔二期]]畢業,曾任第九十三師師長<ref name="胡"/>)少將擔任副總指揮;原709團改編為第一九三師,擢升李國輝將軍為師長<ref name="孫純福">{{Cite journal|author=孫純福|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484259.html|title=〈金三角,蔣殘軍何以能留下6萬後代?〉|journal=《文史天地》|year=2009|issue=第2期|access-date=2015-01-09|archive-date=2015-03-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321012219/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4484259.html|dead-url=no}}</ref><ref name="清境">{{Cite web|url=http://community.cja.org.tw/study/history/2-story-01.html|title=泰北孤軍—他們的故事|publisher=清境社區營造網|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3011241/http://community.cja.org.tw/study/history/2-story-01.html|archivedate=2014-12-13}}</ref><ref name="人民政协网">{{Cite news|url=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912/c85037-22900134-2.html|title=李弥率部逃窜缅甸前后【2】|date=2013-09-12|work=人民政协网|accessdate=2015-01-09|archive-date=2014-12-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5074123/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912/c85037-22900134-2.html|dead-url=no}}</ref>;原二七八團改編為第九十三師,[[彭程]]任師長,[[譚忠]]任副師長<ref name=真史/>{{rp|47}}。 |
||
|date=2013-09-12|work=人民政协网}}</ref>。 |
|||
===反攻雲南=== |
===反攻雲南=== |
||
{{main|李弥反攻云南战役}} |
|||
孤軍於1951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開始進行整編裝備、籌劃補給、招募人力。 |
|||
孤軍於1951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開始進行整編裝備、籌劃補給、招募人力。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進行密集軍事訓練。 |
|||
孤軍於1951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進行密集軍事訓練。 |
|||
孤軍於1951年5至7月正式反攻雲南,先攻克[[滄源]]、[[耿馬]]、後攻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瀾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雙江]]等14個縣市鄉,並且在滄源建立'''國民政府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軍事指揮所。 |
孤軍於1951年5至7月正式反攻雲南,先攻克[[滄源]]、[[耿馬]]、後攻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瀾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雙江]]等14個縣市鄉,並且在滄源建立'''國民政府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軍事指揮所。 |
||
第74行: | 第130行: | ||
===第一次撤退=== |
===第一次撤退=== |
||
{{main|薩爾溫江戰役 (1953年)}} |
|||
1953年3月到4月,緬軍出動7,000餘人在中共的協助下攻擊孤軍總部等地,遭孤軍擊退。<ref>{{cite book|author=覃怡輝|title=金三角國軍血淚史:1950-1981|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VHBBwAAQBAJ&pg=PA124|date=2009-08-28|publisher=聯經出版|isbn=978-986-01-9491-3|pages=124–125}}</ref>同年緬甸與[[蘇聯]]在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入侵」,[[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孤軍放下武器,退出緬甸<ref>{{Cite web|url=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420.html|title=''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rans_title=聯合國大會707號決議|date=1953-04-23|publisher=[[聯合國難民署]]}}{{en}}</ref><ref>{{Cite web|title=''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rans_title=聯合國大會717號決議|url=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388.html|date=1953-12-08|publisher=[[聯合國難民署]]}}{{en}}</ref><ref>{{Cite web|url=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018.html|title=''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trans_title=聯合國大會815號決議|date=1954-10-29|publisher=聯合國難民署}}{{en}}</ref>。中、美、泰、緬舉行四國會議讓孤軍撤回臺灣。後來蔣中正遭受國際輿論壓力,表面將該部隊解散撤回臺灣。 |
|||
[[File:泰緬孤軍英靈入祀忠烈祠.jpg|thumb|2023年6月30日[[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英靈在雨中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 |
|||
1953年3月到4月,緬軍出動7,000餘人在中共的協助下攻擊孤軍總部等地,遭孤軍擊退。<ref>{{cite book|author=覃怡輝|title=金三角國軍血淚史:1950-1981|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1VHBBwAAQBAJ&pg=PA124|date=2009-08-28|publisher=聯經出版|isbn=978-986-01-9491-3|pages=124–125}}</ref>同年緬甸與[[蘇聯]]在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入侵」,[[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孤軍放下武器,退出緬甸<ref>{{Cite web|url=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420.html|title=''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rans_title=聯合國大會707號決議|date=1953-04-23|publisher=[[聯合國難民署]]|accessdate=2015-01-08|archive-date=2019-02-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206161040/https://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420.html|dead-url=no}}{{en}}</ref><ref>{{Cite web|title=''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rans_title=聯合國大會717號決議|url=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388.html|date=1953-12-08|publisher=[[聯合國難民署]]|accessdate=2015-01-08|archive-date=2014-12-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4074906/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388.html|dead-url=no}}{{en}}</ref><ref>{{Cite web|url=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018.html|title=''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rans_title=聯合國大會815號決議|date=1954-10-29|publisher=聯合國難民署|accessdate=2015-01-08|archive-date=2014-12-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4075102/http://www.refworld.org/docid/3b00f08018.html|dead-url=no}}{{en}}</ref>。中、美、泰、緬舉行四國會議讓孤軍撤回臺灣。後來蔣中正遭受國際輿論壓力,表明將該部隊解散撤回臺灣。 |
|||
1953年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的邀宴時中風,造成說話困難<ref name="年表">{{cite web|url=http://aao.sinica.edu.tw/download/publish/AS_I_13_yearlist.pdf|format=PDF|title=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的〈年表〉|publisher=[[中央研究院]]|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6020831/http://aao.sinica.edu.tw/download/publish/AS_I_13_yearlist.pdf|archivedate=2014-12-16}}</ref>{{rp|40}}。5月14日,李彌派柳元麟為孤軍代總指揮<ref name="年表"/>{{rp|48}}。 |
1953年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的邀宴時中風,造成說話困難<ref name="年表">{{cite web|url=http://aao.sinica.edu.tw/download/publish/AS_I_13_yearlist.pdf|format=PDF|title=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的〈年表〉|publisher=[[中央研究院]]|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6020831/http://aao.sinica.edu.tw/download/publish/AS_I_13_yearlist.pdf|archivedate=2014-12-16}}</ref>{{rp|40}}。5月14日,李彌派[[柳元麟]]為孤軍代總指揮<ref name="年表"/>{{rp|48}}。 |
||
孤軍第一次撤退來臺分成三批:<ref>{{Cite web |url=http://cdn.un.org/unyearbook/yun/pdf/1954/1954_63.pdf|title=QUESTIONS RELATING TO SOUTH EAST ASIA|accessdate=2022-08-21|archive-date=2022-08-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9232352/http://cdn.un.org/unyearbook/yun/pdf/1954/1954_63.pdf|dead-url=no}}{{en}}</ref>第一批(1953年11月7日至12月8日)2,260人;第二批(1954年2月14日至3月21日)3,475人;第三批(1954年5月1日至5月9日)820人。加上其他人員,第一次撤退總人數是6,986人。 |
|||
孤軍第一次撤退來臺分成三批:<ref>{{Cite web| |
|||
format=PDF | chapter=Questions Relating to Southeast Asia| |
|||
1954年5月30日,李彌將軍宣布解散雲南省反共救國軍,然而仍有6,000名孤軍留在緬甸,這6,000名留緬孤軍被改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ref>{{cite book | title=The Politics of Heroin: CIA Complicity in the Global Drug Trade | publisher=Lawrence Hill Books | year=1991 | location=Brooklyn, N.Y. | pages=[https://archive.org/details/isbn_9781556521256/page/168 168] | edition=1st | last=McCoy | first=Alfred W. | author-link=Alfred W. McCoy | isbn=9781556521263 | url-access=registration | 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isbn_9781556521256/page/168 }}</ref><ref name="Dittmer2010">{{cite book|author=Lowell Dittmer|title=''Burma Or Myanmar?: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Identity''|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oHP2Q2I1p4C&pg=PA266| date=2010年| publisher=World Scientific|isbn=978-981-4313-64-3|page=266}}{{en}}</ref>。 |
|||
chapterurl=http://cdn.un.org/unyearbook/yun/pdf/1954/1954_63.pdf|page=63| |
|||
title=''Yearbook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54 ''}}{{en}}</ref>第一批(1953年11月7日至12月8日)2,260人;第二批(1954年2月14日至3月21日)3,475人;第三批(1954年5月1日至5月9日)820人。加上其他人員,第一次撤退總人數是6,986人。 |
|||
2012年8月28日,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最終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
2012年8月28日,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最終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
||
2023年6月30日,可考之948名陣亡將士,入祀[[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ref>{{cite web|url=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300275.aspx|title=勇抗共軍數十年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入祀忠烈祠|date=2023-06-30|publisher=中央社|author=游凱翔|access-date=2023-07-01|archive-date=2023-07-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1043025/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6300275.aspx|dead-url=no}}</ref> |
|||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時期== |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時期== |
||
{{main|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 |
|||
第一次撤退後,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原雲南反共救國軍未撤退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名號繼續滯留在[[阿佤山|佤山區域]]反共作戰<ref>{{cite book|author=覃怡輝|title=《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publisher =[[聯經出版]]社|date=2009-08-28| ISBN = 978-986-019-491-3|work=中研院叢書 |language =zh}}</ref>,以表示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
|||
第一次撤退後,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原雲南反共救國軍未撤退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名號繼續滯留在[[阿佤山|佤山區域]]反共作戰<ref>{{cite book|author=覃怡輝|title=《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publisher =[[聯經出版]]社|date=2009-08-28| ISBN = 978-986-019-491-3|work=中研院叢書 |language =zh}}</ref>,以表示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
|||
===組織=== |
===組織=== |
||
孤軍改編為五個軍,1954年10月1日,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派柳元麟少將出任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指揮<ref name="年表"/>{{rp|98}}。 |
孤軍改編為五個軍,1954年10月1日,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派柳元麟少將出任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指揮<ref name="年表"/>{{rp|98}}。 |
||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部: |
|||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部:總指揮[[柳元麟]];副總指揮彭程、段希文、王少才、曹正元、夏超、夏季屏(1961.1-);[[參謀長]]馬俊國—和榮先—羅漢清;副參謀長吳伯介—辛中科—李鑄靈。下轄第一軍,軍長呂維英(呂人豪)—吳運煖;第二軍,軍長甫景雲—吳祖伯;第三軍,軍長[[李文煥]];第四軍,軍長張偉成;第五軍,軍長[[段希文]]。 |
|||
* 總指揮[[柳元麟]] |
|||
* 副總指揮[[彭程]]、[[段希文]]、[[王少才]]、[[曹正元]]、[[夏超 (湖南)|夏超]]、[[夏季屏]](1961.1-) |
|||
* [[參謀長]][[馬俊國]]—[[和榮先]]—[[羅漢清]] |
|||
* 副參謀長[[吳伯介]]—[[辛中科]]—[[李鑄靈]] |
|||
* 第一軍,軍長呂維英([[呂人豪]])—[[吳運煖]] |
|||
* 第二軍,軍長[[甫景雲]]—[[吳祖伯]] |
|||
* 第三軍,軍長[[李文煥]] |
|||
* 第四軍,軍長[[張偉成]] |
|||
* 第五軍,軍長[[段希文]] |
|||
志願軍總部原設在賴朗。1955年1月,緬軍發動了「楊芝昂」攻勢,志願軍稱為「緬東基地保衛戰」。5月25日,緬東基地保衛戰結束,志願軍擊敗緬軍,總部及五軍由賴朗遷往[[老羅寨]]<ref name="年表"/>{{rp|103}}。1956年6月2日,志願軍總部遷往蕩俄(老羅寨)<ref name="年表"/>{{rp|107}}。1957年1月16日,總部遷往[[江拉]]。<ref name="年表"/>{{rp|108}}。 |
志願軍總部原設在[[賴朗]]。1955年1月,緬軍發動了「楊芝昂」攻勢,志願軍稱為「緬東基地保衛戰」。5月25日,緬東基地保衛戰結束,志願軍擊敗緬軍,總部及五軍由賴朗遷往[[老羅寨]]<ref name="年表"/>{{rp|103}}。1956年6月2日,志願軍總部遷往蕩俄(老羅寨)<ref name="年表"/>{{rp|107}}。1957年1月16日,總部遷往[[江拉]]。<ref name="年表"/>{{rp|108}}。 |
||
===第二次撤退=== |
===第二次撤退=== |
||
{{see also|江拉基地保衛戰}} |
{{see also|江拉基地保衛戰}} |
||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中緬簽署邊界條約]]後,在解放軍與緬軍聯合進攻下,孤軍撤出緬甸<ref>{{Cite news|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7/26/content_6433504.htm |title=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 |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中緬簽署邊界條約]]後,在解放軍與緬軍聯合進攻下,孤軍撤出緬甸<ref>{{Cite news|url=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7-07/26/content_6433504.htm |title=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 |
||
date=2007年7月26日 |publisher=[[新華網]]}}</ref><ref name="Gibson2011">{{cite book|author=Richard Michael Gibson|title=''The Secret Arm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Drug Warlords of the Golden Triangle''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gBFqu_an6oC&pg=PT171|date=4 August 2011|publisher=John Wiley & Sons|isbn=978-0-470-83021-5|pages=171–172}}{{en}}</ref>。[[江拉之戰]]失利,志願軍撤出緬甸。美援武器曝光導致美國對中華民國態度轉變,蔣中正面對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表態將中國軍隊撤出緬甸,遂於1961年撤消了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部隊番號,將志願軍撤往臺灣。聯合國經泰國同意,安排孤軍到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和[[清萊]][[美斯樂]],一部份分三批52個梯次撤回台灣;另一部份在屬荒山野嶺的邊陲地帶。 |
date=2007年7月26日 |publisher=[[新華網]]}}</ref><ref name="Gibson2011">{{cite book|author=Richard Michael Gibson|title=''The Secret Arm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Drug Warlords of the Golden Triangle''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gBFqu_an6oC&pg=PT171|date=4 August 2011|publisher=John Wiley & Sons|isbn=978-0-470-83021-5|pages=171–172}}{{en}}</ref>。[[江拉之戰]]失利,志願軍撤出緬甸。美援武器曝光導致美國對中華民國態度轉變,蔣中正面對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表態將中華民國軍隊撤出緬甸,遂於1961年撤消了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部隊番號,將志願軍撤往臺灣。聯合國經泰國同意,安排孤軍到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和[[清萊]][[美斯樂]],一部份分三批52個梯次撤回台灣;另一部份在屬荒山野嶺的邊陲地帶。 |
||
1961年3月17日至4月30日止第二次撤退,其中第一、二、四軍4,406人撤到[[台灣]]<ref>{{cite web|url=https://www.mnd.gov.tw/NewUpload/202303/1-16%E4%BA%940%E5%B9%B4%E4%BB%A3%E7%A9%A9%E5%AE%9A%E5%9C%8B%E5%AE%B6%E7%9A%84%E5%8A%9B%E9%87%8F%E2%80%95%E6%BB%87%E7%B7%AC%E3%80%81%E6%B3%B0%E5%8C%97%E5%9C%B0%E5%8D%80%E5%9C%8B%E8%BB%8D%E9%83%A8%E9%9A%8A%E5%A7%8B%E6%9C%AB%E7%A0%94%E7%A9%B6_001958.pdf|format=PDF|title=五0 年代穩定國家的力量―滇緬、泰北地區國軍部隊始末研究|publisher=[[中華民國國防部-全球資訊網]]|deadurl=yes}}</ref>{{rp|8}}。 |
|||
1961年的第二次撤退,其中第一、二、四軍4,200人撤到台灣,6,000人到寮國<ref name="Dittmer2010">{{cite book|author=Lowell Dittmer|title=''Burma Or Myanmar?: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Identity''| 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aoHP2Q2I1p4C&pg=PA266| date=2010年| publisher=World Scientific|isbn=978-981-4313-64-3|page=266}}{{en}}</ref>。 |
|||
在泰國,孤軍收到運自台灣的新式美製武器,重整成一支精銳部隊。據遺老回憶及總統府公開之相片佐證,1953年7月,蔣中正曾遣[[蔣經國]]前往巡視,可見其所重視之程度。蔣中正指示「擇佳機,圖反攻」,自願接受「明撤暗留」指令的志願軍人,後來都能在當地收到從台灣運來的軍需物資。但是為避免困擾泰國,反攻上仍須途經緬甸境內,緬軍與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眾擊寡的圍剿仍舊不斷,聯合國再次介入調停。由於孤軍多數都是雲南人,思鄉情濃,依然遵照「明撤暗留」指令。不同的是這一次形同向國際宣告,「當地軍人」不再有任何行動,以後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
在泰國,孤軍收到運自台灣的新式美製武器,重整成一支精銳部隊。據遺老回憶及總統府公開之相片佐證,1953年7月,蔣中正曾遣[[蔣經國]]前往巡視,可見其所重視之程度。蔣中正指示「擇佳機,圖反攻」,自願接受「明撤暗留」指令的志願軍人,後來都能在當地收到從台灣運來的軍需物資。但是為避免困擾泰國,反攻上仍須途經緬甸境內,緬軍與[[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眾擊寡的圍剿仍舊不斷,[[聯合國]]再次介入調停。由於孤軍多數都是雲南人,思鄉情濃,依然遵照「明撤暗留」指令。不同的是這一次形同向國際宣告,「當地軍人」不再有任何行動,以後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
||
==「泰北孤軍」時期== |
==「泰北孤軍」時期== |
||
第二次撤退時,第三、五軍 |
第二次撤退時,沒有撤離的第三、第五軍曾作為僱傭軍,協助寮國政府軍圍剿[[巴特寮]]。1962年7月23日,14國於日內瓦簽訂[[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的議定書]],規定外國軍方人員必須撤出寮國。後來,第三、第五軍留在泰緬邊境,成為泰北孤軍,統轄權歸於泰國政府,泰方稱之為「國民黨中國軍隊難民」,第三、五軍後來為泰國政府收編,協助泰國政府清剿[[泰共]]<ref>覃怡輝:《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台北:[[聯經出版]]</ref>。第三軍最後駐地在[[唐窩]]、第五軍最後駐地在[[美斯樂]]。 |
||
因生存需要,應泰國軍方要求,孤軍主將段希文、副將李文煥、參謀長雷雨田與內部決議,出面協助遠-{征}-泰國政府非常頭疼又久攻不下的[[苗共]]和[[泰國共產黨|泰共]]。經孤軍多番血戰,最後完全將之平定,孤軍死傷過半。消息傳至[[曼谷]],對泰國政府言之,乃天大喜訊,孤軍用生命換取勝利的奮鬥精神感動[[泰王]][[蒲美蓬]],主動邀請孤軍將領踏上曼谷之路,-{御}-賜公民權和居留權,由此確定孤軍在泰北以傭軍形式長久駐留之必要。在頒授典禮上,段希文向泰王蒲美蓬跪下領受,感激其願意收容孤苦無依的難民軍。 |
因生存需要,應泰國軍方要求,孤軍主將[[段希文]]、副將[[李文煥]]、參謀長[[雷雨田]]與內部決議,出面協助遠-{征}-泰國政府非常頭疼又久攻不下的[[苗共]]和[[泰國共產黨|泰共]]。經孤軍多番血戰,最後完全將之平定,孤軍死傷過半。消息傳至[[曼谷]],對泰國政府言之,乃天大喜訊,孤軍用生命換取勝利的奮鬥精神感動[[泰王]][[蒲美蓬]],主動邀請孤軍將領踏上曼谷之路,-{御}-賜公民權和居留權,由此確定孤軍在泰北以傭軍形式長久駐留之必要。在頒授典禮上,段希文向泰王蒲美蓬跪下領受,感激其願意收容孤苦無依的難民軍。 |
||
由於泰國人仍難以充分信任這批外籍軍人,在泰國反對黨要求下,生活圈完全侷限於泰國北部,子弟被要求不可以赴泰國一般鄉鎮或城市求職,僅允留住當地。起初約20年時間,這批客寄在泰緬邊境的荒野的國軍,生活形式猶如難民。至1982年,始經[[柏楊]]親訪,方披露了孤軍在當地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引發[[香港]]和台灣的救濟風潮,孤軍的生活型態和子弟的教育方有所改善。 |
由於泰國人仍難以充分信任這批外籍軍人,在泰國反對黨要求下,生活圈完全侷限於泰國北部,子弟被要求不可以赴泰國一般鄉鎮或城市求職,僅允留住當地。起初約20年時間,這批客寄在泰緬邊境的荒野的國軍,生活形式猶如難民。至1982年,始經[[柏楊]]親訪,方披露了孤軍在當地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引發[[香港]]和台灣的救濟風潮,孤軍的生活型態和子弟的教育方有所改善。 |
||
第114行: | 第182行: | ||
==泰北孤軍後裔== |
==泰北孤軍後裔== |
||
===在泰國=== |
|||
局勢安定後,許多自緬甸[[撣邦]]、[[克欽邦]]撤出,參與掃蕩泰國境內苗共、[[泰國共產黨|泰共]]等叛亂團體的泰緬孤軍第一代已逐漸去世<ref>[http://mynotes.org/hcc/nt/200719.html 陳將軍口述孤軍歷史補完]</ref>。如[[雷雨田]]將軍便是段希文將軍辭世後而繼任的當地領袖。多數自局勢較為穩定後所出生的孤軍第二代,多接受中華民國傳統教育,追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台灣為祖國<ref>[http://news.epochtimes.com/b5/5/3/1/n832035.htm 無國籍的泰北孤軍後裔]</ref>,因此情感上對台灣前來的人員多抱有親切感;而自台灣前去泰北[[清萊]]一帶的相關官員和民間團體,亦由於知此歷史因素<ref>[https://archive.is/20120629050810/www.wretch.cc/blog/aro9668/20312308 蔣委長未完成的夢]</ref>,對孤軍後裔始終懷抱歉意、同理心和親切感,從而拉近了交流上的情誼<ref>[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OyRWed5tmaUJ:www.epochtimes.com.au/b5/8/7/14/n2191404.htm+%E6%B3%B0%E5%8C%97%E5%AD%A4%E8%BB%8D&hl=en&ct=clnk&cd=12&gl=au 援泰北孤軍 童軍志工將出發]{{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例如1982年自台灣前往泰北探視的5位[[立法委員]],親見與生活變得富裕的台灣對比,孤軍所駐守的美斯樂猶如難民營;在歡迎會上,立委因內疚激動而紛紛泣不成聲,當中的[[葛雨琴]]女士回台後便投入泰北救援工作多年。 |
|||
局勢安定後,許多自緬甸[[撣邦]]、[[克欽邦]]撤出,參與掃蕩泰國境內苗共、[[泰國共產黨|泰共]]等叛亂團體的泰緬孤軍第一代已逐漸去世<ref>{{Cite web |url=http://mynotes.org/hcc/nt/200719.html |title=陳將軍口述孤軍歷史補完 |accessdate=2015-01-09 |archive-date=2015-01-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9095002/http://mynotes.org/hcc/nt/200719.html |dead-url=no }}</ref>。如[[雷雨田]]將軍便是段希文將軍辭世後而繼任的當地領袖。多數自局勢較為穩定後所出生的孤軍第二代,多接受中華民國傳統教育,追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台灣為祖國<ref> |
|||
{{Cite web |url=https://www.epochtimes.com/b5/5/3/1/n832035.htm|title=無國籍的泰北孤軍後裔|accessdate=2005-03-01|archive-date=2022-08-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25213439/https://www.epochtimes.com/b5/5/3/1/n832035.htm|dead-url=no}}</ref>,因此情感上對台灣前來的人員多抱有親切感;而自台灣前去泰北[[清萊]]一帶的相關官員和民間團體,亦由於知此歷史因素<ref>{{Cite web |url=http://www.wretch.cc/blog/aro9668/20312308|title=那個蔣委長未完成的夢—泰北孤軍|accessdate=2007-08-24|archive-date=2022-08-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629050810/www.wretch.cc/blog/aro9668/20312308|dead-url=yes}}</ref>,對孤軍後裔始終懷抱歉意、同理心和親切感,從而拉近了交流上的情誼<ref>[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OyRWed5tmaUJ:www.epochtimes.com.au/b5/8/7/14/n2191404.htm+%E6%B3%B0%E5%8C%97%E5%AD%A4%E8%BB%8D&hl=en&ct=clnk&cd=12&gl=au 援泰北孤軍 童軍志工將出發]{{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例如1982年自台灣前往泰北探視的5位[[立法委員]],親見與生活變得富裕的台灣對比,孤軍所駐守的美斯樂猶如難民營;在歡迎會上,立委因內疚激動而紛紛泣不成聲,當中的[[葛雨琴]]女士回台後便投入泰北救援工作多年。 |
|||
孤軍部分因協助泰國政府掃盪泰共而獲得泰國居留權,而其餘無力作戰的老兵只能獲得泰國的難民證,目前第三代仍以難民的身份居住在泰北,生活辛苦卻無法獲得協助。惟泰北地區幅員廣大,目前相關資料仍需有心人士參與提供並編輯,如此泰北人民的生活型態及資訊方能更全面且多元<ref> |
孤軍部分因協助泰國政府掃盪泰共而獲得泰國居留權,而其餘無力作戰的老兵只能獲得泰國的難民證,目前第三代仍以難民的身份居住在泰北,生活辛苦卻無法獲得協助。惟泰北地區幅員廣大,目前相關資料仍需有心人士參與提供並編輯,如此泰北人民的生活型態及資訊方能更全面且多元<ref>{{Cite web |url=http://ppec.dyndns.org/mcare/caregroups/prince/newsletter/newsletter_2006_02.htm|title=未得之地--泰北山區|accessdate=2007-12-22|archive-date=2022-08-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22191200/http://ppec.dyndns.org/mcare/caregroups/prince/newsletter/newsletter_2006_02.htm|dead-url=no}}</ref>。 |
||
孤軍自第三代起,一部份於泰北落地生根,生活型態接近[[小康]]。 |
孤軍自第三代起,一部份於泰北落地生根,生活型態接近[[小康]]。 |
||
第124行: | 第194行: | ||
在香港、泰國、台灣和當地居民的捐款下,位於美斯樂的[[泰北義民文史館]]于2004年2月20日落成,成為泰北孤軍子弟的新精神堡壘與旅遊景點<ref>{{Cite web|url=http://www.cares.org.tw/Thailand/Memorial.htm |title=泰北義民文史館落成了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407010655/http://www.cares.org.tw/Thailand/Memorial.htm |archivedate=2004-04-07 |publisher=[[中華救助總會]] |deadurl=yes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539645&ctNode=2221&mp=2| title=泰北義民文史館擴建花園揭牌典禮| date=2014-08-27| publisher=[[中華民國外交部]]|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3237/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539645&ctNode=2221&mp=2| 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cite book|author=行遍天下記者群|title=曼谷.清邁玩全指南 '13~'14版|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Vj1AgAAQBAJ&pg=PA135|date=2012-11-22|publisher=宏碩文化事業|pages=135頁|isbn=9789865977351}}</ref>。 |
在香港、泰國、台灣和當地居民的捐款下,位於美斯樂的[[泰北義民文史館]]于2004年2月20日落成,成為泰北孤軍子弟的新精神堡壘與旅遊景點<ref>{{Cite web|url=http://www.cares.org.tw/Thailand/Memorial.htm |title=泰北義民文史館落成了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407010655/http://www.cares.org.tw/Thailand/Memorial.htm |archivedate=2004-04-07 |publisher=[[中華救助總會]] |deadurl=yes }}</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539645&ctNode=2221&mp=2| title=泰北義民文史館擴建花園揭牌典禮| date=2014-08-27| publisher=[[中華民國外交部]]|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203237/http://www.taiwanembassy.org/ct.asp?xItem=539645&ctNode=2221&mp=2| archivedate=2016-03-04}}</ref><ref>{{cite book|author=行遍天下記者群|title=曼谷.清邁玩全指南 '13~'14版|url=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lVj1AgAAQBAJ&pg=PA135|date=2012-11-22|publisher=宏碩文化事業|pages=135頁|isbn=9789865977351}}</ref>。 |
||
== |
===在臺灣=== |
||
緬甸或泰國地區[[無國籍人士|無國籍]]孤軍後裔如果想返台深造,皆須高價購買假護照方能從泰國出境而入境台灣<ref>{{Cite web| url=http://tmnew2013.pixnet.net/blog/post/36604249-%E7%B4%99%E9%A2%A8%E5%B8%86%EF%BC%8D%E7%B7%AC%E7%94%B8%E8%AD%B7%E7%85%A7%E7%9A%84%E6%95%85%E4%BA%8B| title=緬甸護照的故事| publisher=社團法人泰緬地區華裔服務協會| accessdate=2015-01-17| archive-date=2015-02-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1165827/http://tmnew2013.pixnet.net/blog/post/36604249-%e7%b4%99%e9%a2%a8%e5%b8%86%ef%bc%8d%e7%b7%ac%e7%94%b8%e8%ad%b7%e7%85%a7%e7%9a%84%e6%95%85%e4%ba%8b| dead-url=no}}</ref>。早期僑生若以無國籍護照來台,入境後官方都會發給[[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身分證]]。惟後來政府修改國籍法,學生除非是依親或結婚,否則畢業仍須離境。由於孤軍第一代從前所持之中華民國軍籍證明皆因戰時為生存需要而全面焚毀,故情感上皆以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和[[僑務委員會]]赴泰北招考大學時已理解此情,所以子弟一旦回到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理當可以順利求學生活並得到政府的保護,居住五年以上可獲一般國民身份<ref>{{Cite web |url=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692934&lang=eng_news&cate_img=49.jpg&cate_rss=news_Society_TAIWAN |title=Descendants of fomer soldiers to obtain residency |accessdate=2009-11-03 |archive-date=2015-02-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1132400/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692934&lang=eng_news&cate_img=49.jpg&cate_rss=news_Society_TAIWAN |dead-url=no }}</ref>,並得以安定工作生活或畢業後順利返泰緬且協助提高-{升}-學品質;然而,由於內政部所存資料,全然未包括於身在泰緬、效忠中華民國之同胞,因此後裔來台後,完全無從提出自己父祖輩為中華民國公民之證明,曾長期面臨異常難堪的處境<ref>{{Cite news|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apr/11/today-so3.htm|title=假護照來台 63泰北後裔緩刑|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03-04-11|accessdate=2008-07-09|archive-date=2005-04-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414082119/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apr/11/today-so3.htm|dead-url=no}}</ref>。但是僑生多數不願本身苦況給遠在泰北的父老知道原委,多未透露實情,導致更多的子弟回台就讀大學<ref>{{Cite news|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7/11/03/2003385991|title=Descendants of KMT soldiers living in limbo|publisher=Taipei Times|accessdate=2008-07-16|archive-date=2008-08-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802220730/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7/11/03/2003385991|dead-url=no}}{{en}}</ref>。由於柏楊戰爭小說《[[異域]]》問世,世人方知泰緬邊境北方有中華民國僑胞;每每有泰緬僑民的相關報導出現,即引發社會高度同情,並責難政府未善盡保護國民之道<ref>{{Cite news | 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8/06/26/2003415705 | title=Taiwanese ID remains a dream for some people | publisher=Taipei Times | date=2008-06-26 | accessdate=2008-07-09 | archive-date=2008-07-06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06142152/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8/06/26/2003415705 | dead-url=no }}{{en}}</ref>。 |
|||
{{Inappropriate tone |time=2010-05-14T03:42:13+00:00 }} |
|||
緬甸或泰國地區'''[[無國籍人士|無國籍]]'''孤軍後裔如果想返台深造,皆須高價購買假護照方能從泰國出境而入境台灣<ref>{{Cite web | url=http://tmnew2013.pixnet.net/blog/post/36604249-%E7%B4%99%E9%A2%A8%E5%B8%86%EF%BC%8D%E7%B7%AC%E7%94%B8%E8%AD%B7%E7%85%A7%E7%9A%84%E6%95%85%E4%BA%8B| title=緬甸護照的故事 | publisher=社團法人泰緬地區華裔服務協會}}</ref>。早期僑生若以無國籍護照來台,入境後官方都會發給[[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身分證]]。惟後來政府修改國籍法,學生除非是依親或結婚,否則畢業仍須離境。由於孤軍第一代從前所持之中華民國軍籍證明皆因戰時為生存需要而全面焚毀,故情感上皆以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和[[僑務委員會]]赴泰北招考大學時已理解此情,所以子弟一旦回到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理當可以順利求學生活並得到政府的保護,居住五年以上可獲一般國民身份<ref>[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692934&lang=eng_news&cate_img=49.jpg&cate_rss=news_Society_TAIWAN Descendants of fomer soldiers to obtain residency]</ref>,並得以安定工作生活或畢業後順利返泰緬且協助提高-{升}-學品質;然而,由於內政部所存資料,全然未包括於身在泰緬、效忠中華民國之同胞,因此後裔來台後,完全無從提出自己父祖輩為中華民國公民之證明,曾長期面臨異常難堪的處境<ref>{{Cite news |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apr/11/today-so3.htm |title=假護照來台 63泰北後裔緩刑|publisher=[[自由時報]] |date=2003-04-11}}</ref>。但是僑生多數不願本身苦況給遠在泰北的父老知道原委,多未透露實情,導致更多的子弟回台就讀大學<ref>{{Cite news | 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7/11/03/2003385991 |title=Descendants of KMT soldiers living in limbo|publisher=Taipei Times}}{{en}}</ref>。由於柏楊戰爭小說《[[異域]]》問世,世人方知泰緬邊境北方有中華民國僑胞;每每有泰緬僑民的相關報導出現,即引發社會高度同情,並責難政府未善盡保護國民之道<ref>{{Cite news | 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8/06/26/2003415705 | title=Taiwanese ID remains a dream for some people |publisher=Taipei Times|date=2008-06-26}}{{en}}</ref>。 |
|||
僑生返台多年之後,因未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民國身分證]],故無法順利經一般管道在台求職(當初返台亦無泰國或緬甸正式護照),最後形同在台灣非法居留,返泰亦有問題。中華民國[[立法院]]與[[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移民署]]曾一度回溯孤軍悲壯史及保家衛國之貢獻,經酌情協商,予1999年5月21日以前持偽造或變造護照「回台灣」讀書之第一批「泰緬地區無國籍學生」取得中華民國公民身分,並保證子弟所有權益,包括循一般管道在台求職所應享之勞保,及[[全民健康保險]]、國內各級選舉等公權同於一般國民<ref> |
僑生返台多年之後,因未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民國身分證]],故無法順利經一般管道在台求職(當初返台亦無泰國或緬甸正式護照),最後形同在台灣非法居留,返泰亦有問題。中華民國[[立法院]]與[[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移民署]]曾一度回溯孤軍悲壯史及保家衛國之貢獻,經酌情協商,予1999年5月21日以前持偽造或變造護照「回台灣」讀書之第一批「泰緬地區無國籍學生」取得中華民國公民身分,並保證子弟所有權益,包括循一般管道在台求職所應享之勞保,及[[全民健康保險]]、國內各級選舉等公權同於一般國民<ref>{{Cite web |url=http://news.epochtimes.com.tw/7/9/3/64554.htm |title=拿到身分證了!泰北孤軍十年感恩 |access-date=2008-07-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1134000/http://news.epochtimes.com.tw/7/9/3/64554.htm |archive-date=2015-02-21 |dead-url=yes }}</ref>。惟內政部和立法院皆或有誠意但未認真地徹底解決此種問題;時常一次又一次地經過媒體公諸於世,繼而引起社會關-{注}-以後<ref>{{Cite web |url=http://city.udn.com/54543/2470812 |title=泰北孤軍後裔 無根走絕路 |accessdate=2020-01-24 |archive-date=2020-03-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323083523/http://city.udn.com/54543/2470812 |dead-url=no }}</ref>,方被動地出面解釋「於法無據」或「需要修改相關條例」。 |
||
因上述原因,使1999年5月21日以後入境之泰緬僑生再遭逢同一困窘。2007年11月12日,立法委員[[趙永清]]、[[柯俊雄]]曾與泰緬學生代表會談並決議<ref>[http://www.wretch.cc/blog/thebesthouse/10637259 The Best House ~ 劉小華的人生日記 - 趙永清立委與柯俊雄立委辦公室會議紀錄]</ref>:一、情同第一批所曾面臨之難處,經立法委員協助,已被送往收容之「泰緬地區無國籍學生」當先解救出來;二、出面坦承逾期居留的學生不會被送往收容;三、委員將提案送至立法院審議,以免同樣情況一再重演。 |
因上述原因,使1999年5月21日以後入境之泰緬僑生再遭逢同一困窘。2007年11月12日,立法委員[[趙永清 (台灣政治人物)|趙永清]]、[[柯俊雄]]曾與泰緬學生代表會談並決議<ref>[http://www.wretch.cc/blog/thebesthouse/10637259 The Best House ~ 劉小華的人生日記 - 趙永清立委與柯俊雄立委辦公室會議紀錄]</ref>:一、情同第一批所曾面臨之難處,經立法委員協助,已被送往收容之「泰緬地區無國籍學生」當先解救出來;二、出面坦承逾期居留的學生不會被送往收容;三、委員將提案送至立法院審議,以免同樣情況一再重演。 |
||
因此目前在台仍屬逾期居留之第二批泰緬僑生,暫時獲得不會被收容的保證,但是在趙、柯兩位立委及曾經從旁協助的[[賴幸媛]]委員皆不在任上之後,對照今立法院案件審查速度異常遲緩的同時,僑生所企望的徹底解決辦法尚在拖延之中。 |
因此目前在台仍屬逾期居留之第二批泰緬僑生,暫時獲得不會被收容的保證,但是在趙、柯兩位立委及曾經從旁協助的[[賴幸媛]]委員皆不在任上之後,對照今立法院案件審查速度異常遲緩的同時,僑生所企望的徹底解決辦法尚在拖延之中。 |
||
2008年7月3日,面臨求助無門的孤軍四百餘名子弟前往[[中正紀念堂]]前之廣場集結公開哭訴,齊唱《亞細亞的孤兒》<ref>{{cite news|language=zh|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zJVgtXqgcD8|title=「我們沒有家」 異域後裔爭居留權|publisher=[[中天電視]]|date=2008-07-03|accessdate |
2008年7月3日,面臨求助無門的孤軍四百餘名子弟前往[[中正紀念堂]]前之廣場集結公開哭訴,齊唱《[[亞細亞的孤兒]]》<ref>{{cite news|language=zh|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zJVgtXqgcD8|title=「我們沒有家」 異域後裔爭居留權|publisher=[[中天電視]]|date=2008-07-03|accessdate=2011-02-16|archive-date=2019-01-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2306574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VgtXqgcD8|dead-url=no}}</ref>,引發社會大眾矚目同情<ref>{{Cite news|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04/2003416495|title=Descendants of ex-KMT troops call for citizenship|publisher=Taipei Times|accessdate=2008-07-16|archive-date=2008-07-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14223121/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04/2003416495|dead-url=no}}{{en}}</ref>。內政部長[[廖了以]]當夜出面承諾,將由內政部修訂相關法規,再由立法院於下一會期通過<ref>{{Cite news|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05/2003416583|title=KMT troops’ descendents may earn resident status|publisher=Taipei Times|accessdate=2008-07-16|archive-date=2008-07-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10180356/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05/2003416583|dead-url=no}}{{en}}</ref>,方可成全1999年5月21日以後入境之孤軍子弟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中華民國身份證]]並享有一般國民權益。現場學生見廖部長確實同情且有解決僑生難題的誠意,於是宣告散會<ref>{{Cite web |url=http://news.sina.com/tw/cna/101-102-101-101/2008-07-03/10223036657.html |title=泰緬遺族民主紀念館靜坐 廖了以回應訴求 |accessdate=2009-11-03 |archive-date=2015-02-2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1131923/http://news.sina.com/tw/cna/101-102-101-101/2008-07-03/10223036657.html |dead-url=no }}</ref>。 |
||
2008年7月1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只要是在1999年5月21日至2007年12月26日期間經[[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教育部]]招生列冊在案的泰緬學生,除(涉)犯行使偽造、變造護照或冒用他人身分入境之罪刑外,本身「沒有在最近5年內因犯罪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的學生們,一定要在2008年的7月15日及16日親自前往中華民國[[新北市|臺北縣]][[中和區|中和市]]公所登記申請「外僑登記證」。然後內政部的入出國及移民署就會派遣人員將此集中為專案一併受理;並表示一旦申請人經過核可,就會核發一年效期臨時外僑登記證,解決其在台居留問題<ref> |
2008年7月1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只要是在1999年5月21日至2007年12月26日期間經[[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教育部]]招生列冊在案的泰緬學生,除(涉)犯行使偽造、變造護照或冒用他人身分入境之罪刑外,本身「沒有在最近5年內因犯罪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的學生們,一定要在2008年的7月15日及16日親自前往中華民國[[新北市|臺北縣]][[中和區|中和市]]公所登記申請「外僑登記證」。然後內政部的入出國及移民署就會派遣人員將此集中為專案一併受理;並表示一旦申請人經過核可,就會核發一年效期臨時外僑登記證,解決其在台居留問題<ref>{{Cite web |url=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780 |title=內政部呼籲在臺逾期居留的泰緬學生7月15、16日親至中和市公所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 |accessdate=2008-07-13 |archive-date=2008-07-1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13052844/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780 |dead-url=no }}</ref>。 |
||
2008年7月15日計有386名泰緬孤軍在臺子弟已經申請了「外僑登記證」,並可獲得政府身份特赦。內政部預估尚有400名以上的子弟將於7月16日前往申請<ref>{{Cite news|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13/2003417344 |
2008年7月15日計有386名泰緬孤軍在臺子弟已經申請了「外僑登記證」,並可獲得政府身份特赦。內政部預估尚有400名以上的子弟將於7月16日前往申請<ref>{{Cite news|url=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13/2003417344|title=NIA rules on KMT descendants|publisher=Taipei Times|accessdate=2008-07-16|archive-date=2008-08-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802112554/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08/07/13/2003417344|dead-url=no}}{{en}}</ref>。移民署再度表示:只要出面坦誠是持假護照回台灣,且無因犯罪而被處以有期徒刑以上的子弟,於7月15日及16日持應備文件即允辦理登記,取得內政部所核發的1年效期的臨時居留證(詳情請務必參照[[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持證人日前身份明朗化以後,雖然僑生們尚未得以合法工作,但已首先解決子弟們的居留問題;毋庸再閃避警察。內政部廖了以部長並當場鼓勵學生:『做個正當的公民!』並承諾將為學生們再努力。部長廖了以表示:儘管要全然達到泰緬僑生的期望尚費諸多時日,然而針對工作權、全民健保和1年後居留權事宜,內政部移民署定將再跨部會仔細協商,並呈請立法院於下一期的院會上一一解決有關泰緬僑民合法工作及加入[[全民健康保險]]等一般權益問題<ref>{{Cite web |url=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783 |title=移民署首日共受理386人在臺逾期居留泰緬學生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 |accessdate=2008-07-16 |archive-date=2008-07-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718091125/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783 |dead-url=no }}</ref>。 |
||
2008年7月16日有491名泰緬僑生申請「外僑登記證」,預定3個工作天之後,申請人即可前往領證<ref>[http://www.moi.gov.tw/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1&sn=1169 內政部移民署7月15-16日兩天共受理877位泰緬學生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ref>。 |
2008年7月16日有491名泰緬僑生申請「外僑登記證」,預定3個工作天之後,申請人即可前往領證<ref>[http://www.moi.gov.tw/news_detail.aspx?type_code=01&sn=1169 內政部移民署7月15-16日兩天共受理877位泰緬學生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Dead link}}</ref>。 |
||
2008年7月20日內政部公佈,共核發873張外僑證,尚有4張申請人因事故未能即時領取。移民署表示,已主動聯絡,且不會影響其權益。另外,已根據這次受理的申請案件,分析其原委及僑生未能返泰緬的因素,將於1個月內提出處理方案及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請內政部召開跨部會會議,整合成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議,上陳[[行政院]]支持<ref> |
2008年7月20日內政部公佈,共核發873張外僑證,尚有4張申請人因事故未能即時領取。移民署表示,已主動聯絡,且不會影響其權益。另外,已根據這次受理的申請案件,分析其原委及僑生未能返泰緬的因素,將於1個月內提出處理方案及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請內政部召開跨部會會議,整合成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議,上陳[[行政院]]支持<ref>{{Cite web |url=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792 |title=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利用2天假日,共發出泰緬學生臨時外僑登記證873張 |accessdate=2008-07-21 |archive-date=2015-05-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09203810/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792 |dead-url=no }}</ref>。 |
||
2008年7月31日,為深入協助無國籍學生暨僑民的歷史困擾,中華民國內政部再公佈「[[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入國定居許可辦法」<ref> |
2008年7月31日,為深入協助無國籍學生暨僑民的歷史困擾,中華民國內政部再公佈「[[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入國定居許可辦法」<ref>{{Cite web |url=http://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ation/FileSystem/HotNews/%E5%8F%AF%E8%BE%A6%E6%B3%95%E4%BF%AE%E6%96%87%289707%E7%99%BC%E5%B8%83%E6%AD%A3%E7%A2%BA%E7%89%88%29970731.pdf |title=公告「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入國居留定居許可辦法」 |accessdate=2020-09-13 |archive-date=2016-03-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6161926/http://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ation/FileSystem/HotNews/%E5%8F%AF%E8%BE%A6%E6%B3%95%E4%BF%AE%E6%96%87(9707%E7%99%BC%E5%B8%83%E6%AD%A3%E7%A2%BA%E7%89%88)970731.pdf |dead-url=no }}</ref>(詳情請務必參照中華民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網站)。 |
||
2008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內政部為解決前述因教育部、僑委會前往泰國北部招募僑生而衍生之問題,已邀集教育部、僑委會、外交部、勞委會、法務部及健保局共同研議後,最終決定通過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ref |
2008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內政部為解決前述因教育部、僑委會前往泰國北部招募僑生而衍生之問題,已邀集教育部、僑委會、外交部、勞委會、法務部及健保局共同研議後,最終決定通過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ref name="#1"/>,提供泰緬學生最適切的解決方案,並將函請立法院修法。 |
||
2009年1月8日,[[立法院]]經朝野協商,同意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案,予自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入國之泰緬孤軍後人,連同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8月1日期間入國之藏民<ref>[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40046&t=1 移民法修正案可望三讀通過 在台藏人將獲合法居留]{{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於2009年2月13日將取得居留證<ref> |
2009年1月8日,[[立法院]]經朝野協商,同意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案,予自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入國之泰緬孤軍後人,連同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8月1日期間入國之藏民<ref>[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140046&t=1 移民法修正案可望三讀通過 在台藏人將獲合法居留]{{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於2009年2月13日將取得居留證<ref>{{Cite web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9/today-p6.htm |title=泰緬後裔、圖博難民 2009年2月13日將取得居留證 |accessdate=2009年1月8日 |archive-date=2009年2月2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02124105/http://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9/today-p6.htm |dead-url=no }}</ref>,未來孤軍子弟將同時享有合法工作權及勞健保等一切權益,3年後可正式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ref>{{Cite web |url=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1071 |title=行政院院會及立法院協商,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草案,解決滯臺泰緬學生及藏族人士居留問題 |accessdate=2009-01-09 |archive-date=2015-05-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09235004/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shownews.asp?id=1071 |dead-url=no }}</ref>;藏民則時間倉促,雖確實經[[蒙藏委員會]]取得居留證<ref>{{Cite web |url=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680388.shtml |title=可合法居留 藏民笑開懷 |accessdate=2009-01-09 |archive-date=2009-01-1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16185618/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680388.shtml |dead-url=no }}</ref>,猶需立法院進一步修法藏人方可取得工作權<ref>{{Cite web |url=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10/today-p4.htm |title=滯台圖博人 取得外僑證 |accessdate=2009-01-09 |archive-date=2010-08-0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803065754/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10/today-p4.htm |dead-url=no }}</ref>。 |
||
2009年1月12日,經朝野多方關-{注}-與督促,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條文」,孤軍子弟與藏民由此正式取得合法居留身分<ref>{{Cite web|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760|title=立院三讀移民法 滯台藏人合法居留|date=2009-01-12|work=[[中央社]]}}</ref>。 |
2009年1月12日,經朝野多方關-{注}-與督促,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條文」,孤軍子弟與藏民由此正式取得合法居留身分<ref>{{Cite web|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760|title=立院三讀移民法 滯台藏人合法居留|date=2009-01-12|work=[[中央社]]|accessdate=2014-12-28|archive-date=2014-12-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28194904/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760|dead-url=no}}</ref>。 |
||
2009年5月17日和9月5日以來,復傳多名孤軍後裔因生計而打零時工<ref>{{Cite web|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995 |title=孤軍後裔無身分》人球沒健保 受傷仍打工|date=2009年5月17日 |work=[[聯合報]]}}</ref>,惟遭遇部份雇主及交通意外肇事者藉[[無國籍人士|故]]刁難而受委屈<ref>{{Cite web|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994 |title=孤軍後裔黑戶 癡等入籍|date=2009年5月17日 |work=[[聯合報]]}}</ref>,繼因「身份認定」等情由之延擱而使生活再陷困境<ref>{{Cite news|url=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49594&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 |title=華裔難民促進會:盼放寬孤軍身分認定 | |
2009年5月17日和9月5日以來,復傳多名孤軍後裔因生計而打零時工<ref>{{Cite web |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995 |title=孤軍後裔無身分》人球沒健保 受傷仍打工 |date=2009年5月17日 |work=[[聯合報]] |accessdate=2009年9月27日 |archive-date=2014年12月28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28194304/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995 |dead-url=no }}</ref>,惟遭遇部份雇主及交通意外肇事者藉[[無國籍人士|故]]刁難而受委屈<ref>{{Cite web |url=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994 |title=孤軍後裔黑戶 癡等入籍 |date=2009年5月17日 |work=[[聯合報]] |accessdate=2009年9月27日 |archive-date=2014年12月28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28195440/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9994 |dead-url=no }}</ref>,繼因「身份認定」等情由之延擱而使生活再陷困境<ref>{{Cite news |url=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49594&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 |title=華裔難民促進會:盼放寬孤軍身分認定 |date=2009年9月5日 |work=[[中央社]] |accessdate=2009年9月27日 |archive-date=2014年12月28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28200116/http://www.etaiwannews.com/etn/news_content.php?id=1049594&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 |dead-url=no }}</ref>;目前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國防部]]為此身份認定之主管官署,促民間團體為此再次奔走、請求政府放寬標準予可證明親人為中華民國國民惟非直系親屬者,使僑生免再因「身份特殊」磨難。 |
||
2009年10月2日,為合外籍人士(包括外籍配偶與[[無國籍人士]])辦理入中華民國籍的需要,自10月2日起至10月15日,持「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2吋彩色照片1張、測試費500元,前往[[台北市]]市內任一戶政所申請<ref>[http://www.tupc.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7d3eee2:8b1&theme=&layout=&pressmode=&acc=&pwd= 臺北市辦理國籍歸化測試開始報名囉,歡迎踴躍參加!] {{Wayback|url=http://www.tupc.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7d3eee2:8b1&theme=&layout=&pressmode=&acc=&pwd= |date=20160304120906 }}</ref>,或以郵寄方式申請報名皆宜<ref> |
2009年10月2日,為合外籍人士(包括外籍配偶與[[無國籍人士]])辦理入中華民國籍的需要,自10月2日起至10月15日,持「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2吋彩色照片1張、測試費500元,前往[[台北市]]市內任一戶政所申請<ref>[http://www.tupc.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7d3eee2:8b1&theme=&layout=&pressmode=&acc=&pwd= 臺北市辦理國籍歸化測試開始報名囉,歡迎踴躍參加!] {{Wayback|url=http://www.tupc.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7d3eee2:8b1&theme=&layout=&pressmode=&acc=&pwd= |date=20160304120906 }}</ref>,或以郵寄方式申請報名皆宜<ref>{{Cite web |url=http://udn.com/NEWS/DOMESTIC/BREAKINGNEWS3/5172635.shtml |title=北市國籍歸化測試 即日起受理報名 |accessdate=2009-10-02 |archive-date=2009-10-0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004032148/http://udn.com/NEWS/DOMESTIC/BREAKINGNEWS3/5172635.shtml |dead-url=no }}</ref>。民政局<ref>[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index.htm 台北市民政局]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1001091844/http://www.ca.taipei.gov.tw/civil/index.htm |date=2009-10-01 }}</ref>將於11月15日辦理「新移民歸化測試」。據指出,最新測試題庫可至[[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戶政司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網站<ref>{{Cite web |url=http://www.ris.gov.tw/ |title=內政部戶政司 |accessdate=2020-09-12 |archive-date=2015-02-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01201655/http://www.ris.gov.tw/ |dead-url=no }}</ref>之公告欄或臺北市新移民會館網站<ref>[http://www.ca.taipei.gov.tw/imm/index.htm 臺北市新移民會館]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29091942/http://www.ca.taipei.gov.tw/imm/index.htm |date=2009-09-29 }}</ref>下載。 |
||
==相關作品== |
==相關作品== |
||
* 歷史紀實:[[柳元麟]](口述)著:[[滇緬邊區風雲錄--柳元麟將軍八十八回憶]] |
* 歷史紀實:[[柳元麟]](口述)著:[[滇緬邊區風雲錄--柳元麟將軍八十八回憶]];覃怡輝《金三角國軍血淚史:1950 - 1981》;林孝庭《台海冷戰解密檔案》;Peter Dale Scott《亞細亞太平洋月刊誌》〈Operation Pap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Drugs in Thailand and Burma〉 |
||
* 戰爭小說:[[柏楊]]著:《[[異域]]》、[[卓元相]]([[姜穆]]筆名)著:《[[異域烽火]](上、下)》 |
* 戰爭小說:[[柏楊]]著:《[[異域]]》、[[卓元相]]([[姜穆]]筆名)著:《[[異域烽火]](上、下)》 |
||
* 電視影集:[[西南忠魂]] |
* 電視影集:[[西南忠魂]]、金三角风云 |
||
* 電影:[[異域 (電影)|異域]]、[[孤軍]]、[[泰北中國「結」]] |
* 電影:逃出罪恶世界、[[異域 (電影)|異域]]、[[孤軍]]、[[泰北中國「結」]] |
||
* 論文:陳文政(2010) |
* 論文:陳文政(2010)泰北中國「結」──從泰北華人學子的中國求學路談起 |
||
* 音乐:[[美斯乐]][[费玉清]]演唱、 《[[亞細亞的孤兒]]》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原唱:羅大佑 / 翻唱:[[王傑]] |
* 音乐:《[[美斯乐|美斯乐》]][[费玉清]]演唱、 《[[亞細亞的孤兒 (歌曲)|亞細亞的孤兒]]》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原唱:羅大佑 / 翻唱:[[王傑 (歌手)|王傑]] |
||
*散文:曾焰【美斯樂的故事】 |
|||
==相關條目== |
|||
* [[新疆反共復國軍]] |
|||
* [[富台部隊]] |
|||
* [[異域2:孤軍]] |
|||
* [[異域]] |
|||
== 註解 == |
== 註解 == |
||
第171行: | 第247行: | ||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
* [http://news.epochtimes.com.tw/8/10/20/96670.htm 讀者投書--政府鼓勵自首卻相形設限]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113151819/http://news.epochtimes.com.tw/8/10/20/96670.htm 讀者投書--政府鼓勵自首卻相形設限] |
||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663853.shtml 四年奔走 哈薩克父子可入籍] |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663853.shtml 四年奔走 哈薩克父子可入籍] {{Wayback|url=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663853.shtml |date=20090202060728 }} |
||
* [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5009/ch02/type2/gov10/num2/Eg.htm 內政部移民署訂定「禁止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限制再入國期間處理原則」] |
* [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5009/ch02/type2/gov10/num2/Eg.htm 內政部移民署訂定「禁止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限制再入國期間處理原則」] {{Wayback|url=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5009/ch02/type2/gov10/num2/Eg.htm |date=20210613112852 }} |
||
* [http://www.wretch.cc/blog/thebesthouse 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 |
* [http://www.wretch.cc/blog/thebesthouse 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 {{Wayback|url=http://www.wretch.cc/blog/thebesthouse |date=20071105145943 }} |
||
* [http://www.cares.org.tw/S_2410.asp 中華救助總會--關懷泰北] |
* [http://www.cares.org.tw/S_2410.asp 中華救助總會--關懷泰北] {{Wayback|url=http://www.cares.org.tw/S_2410.asp |date=20090503125718 }} |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15001046/http://udt34.bdcweb.org/phpBB3/viewforum.php?f=14&sid=73dfe9e4f13d4dd1ad24e0c609d4a6b4 勿忘中華民國泰緬孤軍同胞專欄]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515001046/http://udt34.bdcweb.org/phpBB3/viewforum.php?f=14&sid=73dfe9e4f13d4dd1ad24e0c609d4a6b4 勿忘中華民國泰緬孤軍同胞專欄] |
||
* [http://khung-fu.blogspot.com/ 泰北清萊光復高級中學] |
* [http://khung-fu.blogspot.com/ 泰北清萊光復高級中學] {{Wayback|url=http://khung-fu.blogspot.com/ |date=20130703185634 }} |
||
* [http://diony.pixnet.net/album/photo/111533570 孤軍裝備展覽] |
* [http://diony.pixnet.net/album/photo/111533570 孤軍裝備展覽] {{Wayback|url=http://diony.pixnet.net/album/photo/111533570 |date=20090930043027 }} |
||
* [http://blog.xuite.net/bestwill/thai 我們都是一家人----泰北孤軍後裔 華文教學服務行動] |
* [http://blog.xuite.net/bestwill/thai 我們都是一家人----泰北孤軍後裔 華文教學服務行動] {{Wayback|url=http://blog.xuite.net/bestwill/thai |date=20090505203214 }} |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08052435/http://www.catholic.org.tw/caritas/ 台灣明愛會泰北文教組] |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08052435/http://www.catholic.org.tw/caritas/ 台灣明愛會泰北文教組] |
||
* [http://tw.myblog.yahoo.com/noahkuan/article?mid=252&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異域孤軍的歷史、抗日鐵軍]{{ |
* [http://tw.myblog.yahoo.com/noahkuan/article?mid=252&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異域孤軍的歷史、抗日鐵軍] {{Wayback|url=http://tw.myblog.yahoo.com/noahkuan/article?mid=252&prev=-2&next=-2&page=1&sc=1#yartcmt |date=20201201213544 }} |
||
*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8212/150336/150337/9258567.html 為國賣命犧牲打戰,卻被國家拋棄的無國籍人民] |
*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8212/150336/150337/9258567.html 為國賣命犧牲打戰,卻被國家拋棄的無國籍人民] {{Wayback|url=http://world.people.com.cn/BIG5/8212/150336/150337/9258567.html |date=20131104085728 }} |
||
*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yh2IMl64s3abUR1JAhDYOcV4IXc&hl=en_US&ll=20.194334154287493%2C99.29199941371213&z=10 泰北華校地圖] {{Wayback|url=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1yh2IMl64s3abUR1JAhDYOcV4IXc&hl=en_US&ll=20.194334154287493%2C99.29199941371213&z=10 |date=20230223123632 }} |
|||
* [[泰北中國「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e31GVP6fA 紀錄片 Youtube官方最終版] {{Wayback|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Fe31GVP6fA |date=20230619113207 }}) |
|||
* 論文:[http://blog.xuite.net/bestwill/thai/33481889 陳文政(2010)泰北中國「結」──從泰北華人學子的中國求學路談起] {{Wayback|url=http://blog.xuite.net/bestwill/thai/33481889 |date=20100608072633 }} |
|||
* 散文:[[iarchive:science229_yahoo_20180702_1157|曾焰【美斯樂的故事】]] |
|||
== 参见 == |
== 参见 == |
||
{{Portal box|中华民国|东南亚 |
{{Portal box|中华民国|台湾|泰國|东南亚|冷战|军事|历史}} |
||
* |
* [[1967年鴉片戰爭]] |
||
* 小說《[[異域]]》 |
* 小說《[[異域]]》 |
||
* 電影《[[異域 (電影)|異域]]》 |
* 電影《[[異域 (電影)|異域]]》 |
||
第195行: | 第275行: | ||
* [[國旗屋米干店]] |
* [[國旗屋米干店]] |
||
* [[孟果大其力戰役]] |
* [[孟果大其力戰役]] |
||
* [[新疆反共復國軍]] |
|||
{{-}} |
{{-}} |
||
第200行: | 第281行: | ||
{{中華民國外交}} |
{{中華民國外交}} |
||
[[Category:泰緬孤軍| ]] |
|||
{{DEFAULTSORT:T}} |
|||
[[Category: |
[[Category:撤退與疏散]] |
||
[[Category: |
[[Category:中華民國—緬甸關係]] |
||
[[Category:中華民國 |
[[Category:中華民國—泰國關係]] |
||
[[Category: |
[[Category:云南军事史]] |
||
[[Category:中華民國與緬甸關係]] |
|||
[[Category:中華民國與寮國關係]] |
|||
[[Category:泰國華人]] |
|||
[[Category:緬甸華人]] |
|||
[[Category:中國反共主義]] |
|||
[[Category:中華民國海外軍事史]] |
|||
[[Category:缅甸军事组织]] |
|||
[[Category:缅甸军事史]] |
[[Category:缅甸军事史]] |
||
[[Category:泰国军事史]] |
|||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軍史]] |
|||
[[Category:反共主義者]] |
|||
[[Category:亚洲籍难民]] |
|||
[[Category:掸邦政治|T]] |
|||
[[Category:撣邦军事组织|T]] |
|||
[[Category:流亡军队]] |
2024年11月15日 (五) 05:39的最新版本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第三軍、第五軍 | |
---|---|
存在時期 | 1949年-1980年代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民國雲南省、廣西省、貴州省(至1949年) 緬甸聯邦孟果、大其力(至1961年) 泰國美斯樂、唐窝 |
效忠於 | 中華民國 |
部門 | 中華民國陸軍第八軍第237師、第二十六軍第93師 |
種類 | 輕裝步兵 |
功能 | 原屬中華民國國軍,後轉為泰國地方防衛式、支援型、非正式武裝團體 |
規模 | 起初約20-30萬人員 其中約8萬-10萬正規軍,難民及眷屬無數 |
直屬 | 中華民國國防部 |
駐軍/總部 | 陸軍司令部 |
別稱 | 孤軍 光武部隊 |
專用顏色 | 草绿色制服 |
進行曲 | 陸軍軍歌 |
裝備 | |
參與戰役 | 第二次國共內戰 緬甸內戰 寮國內戰 泰國內戰 |
指挥官 | |
象徵性指揮官 | 蔣中正 |
著名指揮官 | 李國輝 李彌 柳元麟 段希文 李文煥 雷雨田 |
標識 | |
臂章 |
泰緬孤軍,又稱泰北孤軍,泛指因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從1949年到1954年間自雲南省退入緬甸北境的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今多簡稱「孤軍」。
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及余程萬率領的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滇桂黔省防衛軍、滇桂黔省關隘邊防軍、滇桂黔省警察、滇桂黔省消防部隊等西南地区的武装部队。因為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领导叛變投共,各省、縣、市、鄉、鎮等逃難軍官家屬被迫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進境外的泰国和缅甸。新整编的军队称为雲南反共救國軍,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臺,並擬定天、地兩案。然而虽然明為撤軍,实际上卻仍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3月8日,李彌在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葉公超邀宴時中風,急送臺北市中心診所診治,後轉送聯勤陽明山招待所療養。依據李彌計劃,臺北改派柳元麟將軍接任總指揮,繼續留在當地發展游擊武力;但隨即因緬甸政府向聯合國施壓而二度撤軍,剩餘孤軍殘部由李文煥、段希文二位軍長改編成第三軍、第五軍。兩位將軍曾應泰國需要訓練泰軍出征協助掃蕩苗共、泰共,維護泰北安寧。更積功獲泰王普密蓬頒授徽章、御賜泰國居留權,鞏固孤軍在泰北清萊的美斯乐等地駐足的必要性[1]。
由於早期一部份的將領如李彌後來率領部隊撤往台灣,麾下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居於桃園縣平鎮鄉龍岡的忠貞新村[註 1][3];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雙和地區一帶。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縣清境農場附近農業養殖。另有少數滯於緬北金三角山區從事各式各樣產業。
據孤軍遺老指出,當地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仍有七、八萬之譜,並且收容了陸陸續續逃離中國大陸之民眾;至於中泰緬老邊界的華裔人口有多少,有人稱約20萬,實難以估算。目前泰緬僑民相關事宜以內政部移民署[4]、中華救助總會、駐泰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和民間自力成立的「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為交流最密切的窗口;2023年6月26日中華民國國防部組迎靈小組赴泰北地區辦理祭祀安靈移靈儀式,同年6月30日迎回臺灣即在國民革命忠烈祠舉行「中華民國雲南反共救國軍」(共948名)入祀典禮。[5]
起源
[编辑]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三大戰役後,中國共產黨已經在中國大陸取得很大軍事優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9日,李彌和余程萬參加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在省政府召開之軍政聯席會議[6]:13。盧漢宣佈投共,但中国西南地区仍有中華民國國軍部隊選擇效忠中華民國。12月12日,李彌答應「反共」,回到第八軍[6]:22-23。李彌馬上要求進攻省府昆明[7]:24。余程萬仍被扣押,第四十四師師長石建中所部進擊到昆明以北,包圍昆明,兩度猛攻後,盧漢於12月14日把余程萬送出昆明[6]:26。余程萬率領第二十六軍向雲南南部撤退[6]:27。盧漢的軍隊包圍第八軍,第八軍在蒙自、建水、石屏一帶佈防,並重修蒙自機場,聯絡國府[6]:27。
1950年1月11日,陳賡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從文山方向直進河口,封鎖中越邊界,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3軍主力襲佔蒙自機場,湯堯、曹天戈向石屏、元江退卻[8]:20。解放軍發動滇南战役,意圖殲滅國軍在雲南最後兩支部隊——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1月14日,李彌和余程萬飛往台灣[6]:28。李彌參加3次最高軍事會議,報告最高長官願意留在雲南,建立基地[6]:28。1月17日,李彌、余程萬和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及張群同機飛返第二十六軍防地雲南蒙自,在海南島途中,第二十六軍已有1個團撤到海口,余程萬留下來整頓[6]:29。當晚,李彌通宵召開軍事會議,第二天隨顧祝同和張群飛往西昌[6]:29。1月19日,解放軍第38軍在紅河縣蠻板、宜得地區殲滅國軍第二十六軍主力;1月24日,解放軍第13軍也在紅河東岸追到國軍第八軍;國軍第八軍第二三七師師長孫錦賢命令部下炸毁元江鐵橋,湯堯、曹天戈率領萬餘人被隔在紅河東岸,1月25日全軍覆沒,湯、曹被囚;2月5日,第二三七師、教導師等被圍於圈田街和肖家窩,覆滅在即,孫錦賢準備率部投誠,少將團長李國輝溜出師部回到團部駐地水塘[8]:20-21。
由於受命防守國軍撤退要道元江鐵橋的第八軍170師師長孙进贤投共(詐降)[註 2],國軍約六萬人在元江被解放軍殲滅。李國輝時為第八軍第二三七師709團長,率領約千人突圍逃出,但最後僅殘存600多人[註 3]。
1950年1月18日,國軍第二十六軍殘部被解放軍圍於宜得,二七八團得以逃脫;1月25日,團長羅伯剛、副團長譚忠率1,200餘人進入寮國,3天後進至南堆,200餘人相繼病倒;再至孟烏大,第二晚上千土人進攻,損兵百餘人;2月11日橄欖壩渡過瀾滄江,到達景洪[8]:22-23。解放軍向元江包抄,李國輝所部陷入重圍,以損傷200餘人突出重圍,到景洪遇上國軍第二十六軍九十三師二七八團殘部[8]:21-22。2月14日,七〇九團到達車里,兩部合為一股,羅作剛部控制著南嶠機場,堅持返回台灣;李國輝部控制著勐混、勐海,收羅地霸武裝[8]:23。國軍電台因零件損壞,一時不能發報;2月15日解放軍到達勐混[8]:24。2月16日,羅伯剛、譚忠從洛三勐、板角附近遁入緬甸;2月17日,李國輝率餘部逃向打洛,2月19日突圍逃入緬甸,僅600餘人[8]:26。
1950年3月,李國輝團長的600多人自雲南、廣西、貴州南部退至緬甸境內,在孟棒與第二十六軍第九十三師第二七八團副團長譚忠的部隊約800多人會合,共約1,500人,這是孤軍最早的起源[12]。原計畫是通過中南半島北邊的叢林至泰國回台灣,但是與台灣取得聯絡後,發現計畫難以執行而取消。5月,雙方部隊改編後名為「中華民國復興部隊」,人數已增至3000多人,李國輝、譚忠分別擔任總指揮、副總指輝。時第二綏靖區(王耀武)參謀長錢伯英、高級參謀長邱耀東、第七十三師長王敬箴、山東田糧處處長鄭希再,及陳誠親信李則芬、中國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裴存藩,都參加李彌游擊隊[13]。
以下是出現過的番號:
- 第8軍
- 第26軍
- 第41師
- 第42師
- 第44師
- 第93師
- 第73師
- 第103師
- 第169師
- 第170師
- 第237師
- 新編第3師
- 榮譽第1師
此外還有各地機場警衛軍、滇桂黔三省的邊防軍、省府軍、抗日正規軍綏靖防衛軍等。
滞留緬甸,擊敗緬甸國防軍
[编辑]緬甸政府最初對孤軍不以為意,但在派官員了解孤軍實際情形後,1950年3月13日,缅甸国防军總參謀長吳奈溫在景棟舉行記者會,表示緬軍會解除孤軍武裝,防止中國的反共武力從緬甸獲得軍火。緬軍指揮官要求孤軍於4月30日前撤出緬甸,李國輝不予理會。5月7日,孤軍在大其力收到台灣回電:「兩電均悉。李將軍、譚將軍忠於黨國,矢志不貳,實為我革命軍人之楷模。望馭率部屬,克盡職守,以拯國運。」[8]:16-17緬軍在景棟實施戒嚴,準備軍事行動。雙方在6月3日舉行談判,結果緬軍拘禁兩位孤軍談判代表丁作韶、马鼎臣,緬軍於6月8日向李國輝發出最後通牒,如果不立即撤出緬甸,將使用武力,並拘禁景棟的1,700名華裔居民,以免他們協助孤軍。李國輝要求緬方釋放孤軍談判代表及華裔居民,緬軍不要進入大其力。雙方談判破裂[14]:17-20。6月18日,緬軍開始「金三角作戰」圍剿滯緬孤軍;譚忠部被圍於孟研地區,李國輝部被緬軍趕得一路向西;李國輝把七〇九團主力帶入泰國境內,在馬幫頭頭馬守一處獲得部分彈藥後,率隊從泰境側擊緬軍,俘緬軍600餘人,又率部前去解救譚忠[8]:38-39。6月至8月間,緬甸國防軍以空軍與砲兵支援地面兩萬兵力攻擊孟果、大其力的孤軍,被李國輝率部擊退,緬軍1,500人陣亡,3,000餘人受傷,孤軍408人陣亡,602人受傷。孤軍大敗緬甸國防軍的消息引起東南亞各國媒體重視,《曼谷日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各大媒體刊登《國民黨殘軍大敗緬甸國防軍》、《李國輝將軍是個戰神》、《殘軍的敢死隊全殲緬軍炮團》等報導,也引起蔣中正的重視[15][16]。到1950年底,滯緬孤軍已發展到1萬餘人[8]:46-47。
「雲南反共救國軍」時期
[编辑]雲南反共救國軍主要在緬、寮邊境活動範圍,為重新整編各處失散的部隊,在猛撒興建機場,建立雲南省反共抗俄大學。這支軍隊在緬甸境內活動引起緬甸輿論反對,逐漸變成緬甸與反共救國軍的戰爭。反共救國軍曾協助寮王國國王與寮國共產黨作戰。1950年韓戰爆發,為紓解朝鮮半島軍事壓力,美國傳來合作意願,並欲吸收該部為「自由中國運動」「第三勢力」的一環,杜魯門總統通過「白紙方案」(Operation Paper),中央情報局1951年2月起經由曼谷「東南亞國防用品公司」Overseas Southeast Asia Supply Corporation(SEA Supply)提供武器,由陳納德民航空運公司空運(最初空投,後來使用新建的猛撒機場)給孤軍[17][18]。
1951年春,孤軍成為直屬國防部的「云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轄兩個師,李彌擔任總指揮官,呂國銓(廣西容縣人,黃埔二期畢業,曾任第九十三師師長[13])少將擔任副總指揮;原709團改編為第一九三師,擢升李國輝將軍為師長[15][19][16];原二七八團改編為第九十三師,彭程任師長,譚忠任副師長[8]:47。
反攻雲南
[编辑]孤軍於1951年2月中旬至3月下旬開始進行整編裝備、籌劃補給、招募人力。3月下旬至4月下旬進行密集軍事訓練。
孤軍於1951年5至7月正式反攻雲南,先攻克滄源、耿馬、後攻下瀾滄、雙江等14個縣市鄉,並且在滄源建立國民政府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軍事指揮所。
6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舉進駐昆明、大理、楚雄,之後解放軍以絕對優勢兵力進行反攻。
6月中旬孤軍主力在瀾滄被解放軍徹底擊潰,孤軍殘部分別先後退守耿馬、雙江等據點。6月下旬耿馬、雙江先後被解放軍反攻,其餘孤軍殘部最後退守滄源軍事指揮所。
7月上旬孤軍在滄源軍事指揮所被解放軍大舉圍攻,孤軍擊退第一波解放軍,由於孤軍傷亡慘重,後勤補給不濟,人力缺乏而難以再固守據點,在戰略考量下,孤軍並於二日後全體撤出滄源。在解放軍以強大的優勢兵力追擊進攻下,孤軍無力再反攻雲南,於7月中旬孤軍全部撤出雲南。
第一次撤退
[编辑]1953年3月到4月,緬軍出動7,000餘人在中共的協助下攻擊孤軍總部等地,遭孤軍擊退。[20]同年緬甸與蘇聯在聯合國控告中華民國「入侵」,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孤軍放下武器,退出緬甸[21][22][23]。中、美、泰、緬舉行四國會議讓孤軍撤回臺灣。後來蔣中正遭受國際輿論壓力,表明將該部隊解散撤回臺灣。
1953年3月8日,李彌在外交部長葉公超的邀宴時中風,造成說話困難[24]:40。5月14日,李彌派柳元麟為孤軍代總指揮[24]:48。
孤軍第一次撤退來臺分成三批:[25]第一批(1953年11月7日至12月8日)2,260人;第二批(1954年2月14日至3月21日)3,475人;第三批(1954年5月1日至5月9日)820人。加上其他人員,第一次撤退總人數是6,986人。
1954年5月30日,李彌將軍宣布解散雲南省反共救國軍,然而仍有6,000名孤軍留在緬甸,這6,000名留緬孤軍被改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26][27]。
2012年8月28日,反共救國軍其中可考之440名陣亡將士,最終入祀安位進臺北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 2023年6月30日,可考之948名陣亡將士,入祀圓山國民革命忠烈祠。[28]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時期
[编辑]第一次撤退後,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原雲南反共救國軍未撤退部隊中較精良的人員重新整編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志願軍名號繼續滯留在佤山區域反共作戰[29],以表示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組織
[编辑]孤軍改編為五個軍,1954年10月1日,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派柳元麟少將出任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指揮[24]:98。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總部:
- 總指揮柳元麟
- 副總指揮彭程、段希文、王少才、曹正元、夏超、夏季屏(1961.1-)
- 參謀長馬俊國—和榮先—羅漢清
- 副參謀長吳伯介—辛中科—李鑄靈
- 第一軍,軍長呂維英(呂人豪)—吳運煖
- 第二軍,軍長甫景雲—吳祖伯
- 第三軍,軍長李文煥
- 第四軍,軍長張偉成
- 第五軍,軍長段希文
志願軍總部原設在賴朗。1955年1月,緬軍發動了「楊芝昂」攻勢,志願軍稱為「緬東基地保衛戰」。5月25日,緬東基地保衛戰結束,志願軍擊敗緬軍,總部及五軍由賴朗遷往老羅寨[24]:103。1956年6月2日,志願軍總部遷往蕩俄(老羅寨)[24]:107。1957年1月16日,總部遷往江拉。[24]:108。
第二次撤退
[编辑]1960年中緬簽署邊界條約後,在解放軍與緬軍聯合進攻下,孤軍撤出緬甸[30][31]。江拉之戰失利,志願軍撤出緬甸。美援武器曝光導致美國對中華民國態度轉變,蔣中正面對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表態將中華民國軍隊撤出緬甸,遂於1961年撤消了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部隊番號,將志願軍撤往臺灣。聯合國經泰國同意,安排孤軍到泰緬邊境的金三角和清萊美斯樂,一部份分三批52個梯次撤回台灣;另一部份在屬荒山野嶺的邊陲地帶。
1961年3月17日至4月30日止第二次撤退,其中第一、二、四軍4,406人撤到台灣[32]:8。
在泰國,孤軍收到運自台灣的新式美製武器,重整成一支精銳部隊。據遺老回憶及總統府公開之相片佐證,1953年7月,蔣中正曾遣蔣經國前往巡視,可見其所重視之程度。蔣中正指示「擇佳機,圖反攻」,自願接受「明撤暗留」指令的志願軍人,後來都能在當地收到從台灣運來的軍需物資。但是為避免困擾泰國,反攻上仍須途經緬甸境內,緬軍與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眾擊寡的圍剿仍舊不斷,聯合國再次介入調停。由於孤軍多數都是雲南人,思鄉情濃,依然遵照「明撤暗留」指令。不同的是這一次形同向國際宣告,「當地軍人」不再有任何行動,以後與中華民國政府無關。
「泰北孤軍」時期
[编辑]第二次撤退時,沒有撤離的第三、第五軍曾作為僱傭軍,協助寮國政府軍圍剿巴特寮。1962年7月23日,14國於日內瓦簽訂關於寮國中立的宣言的議定書,規定外國軍方人員必須撤出寮國。後來,第三、第五軍留在泰緬邊境,成為泰北孤軍,統轄權歸於泰國政府,泰方稱之為「國民黨中國軍隊難民」,第三、五軍後來為泰國政府收編,協助泰國政府清剿泰共[33]。第三軍最後駐地在唐窩、第五軍最後駐地在美斯樂。
因生存需要,應泰國軍方要求,孤軍主將段希文、副將李文煥、參謀長雷雨田與內部決議,出面協助遠征泰國政府非常頭疼又久攻不下的苗共和泰共。經孤軍多番血戰,最後完全將之平定,孤軍死傷過半。消息傳至曼谷,對泰國政府言之,乃天大喜訊,孤軍用生命換取勝利的奮鬥精神感動泰王蒲美蓬,主動邀請孤軍將領踏上曼谷之路,御賜公民權和居留權,由此確定孤軍在泰北以傭軍形式長久駐留之必要。在頒授典禮上,段希文向泰王蒲美蓬跪下領受,感激其願意收容孤苦無依的難民軍。
由於泰國人仍難以充分信任這批外籍軍人,在泰國反對黨要求下,生活圈完全侷限於泰國北部,子弟被要求不可以赴泰國一般鄉鎮或城市求職,僅允留住當地。起初約20年時間,這批客寄在泰緬邊境的荒野的國軍,生活形式猶如難民。至1982年,始經柏楊親訪,方披露了孤軍在當地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引發香港和台灣的救濟風潮,孤軍的生活型態和子弟的教育方有所改善。
根據汪詠黛受託於柏楊而執筆所著之《重返異域》(2007年2月出版)提及:繼段希文將軍之後為孤軍領袖的雷雨田將軍,為了美化當地荒涼的景色,派人廣植櫻花樹,發展農業,改善了往日難民村的面貌。多年後,每逢春天,美斯樂、滿星疊一帶由於櫻花盛開而成為泰北最熱門的賞櫻勝地。即使當地的觀光資源不若曼谷、芭達雅,就以清潔、衛生、舒適而論,當地生活水準堪屬小康。
泰北孤軍後裔
[编辑]在泰國
[编辑]局勢安定後,許多自緬甸撣邦、克欽邦撤出,參與掃蕩泰國境內苗共、泰共等叛亂團體的泰緬孤軍第一代已逐漸去世[34]。如雷雨田將軍便是段希文將軍辭世後而繼任的當地領袖。多數自局勢較為穩定後所出生的孤軍第二代,多接受中華民國傳統教育,追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台灣為祖國[35],因此情感上對台灣前來的人員多抱有親切感;而自台灣前去泰北清萊一帶的相關官員和民間團體,亦由於知此歷史因素[36],對孤軍後裔始終懷抱歉意、同理心和親切感,從而拉近了交流上的情誼[37]。例如1982年自台灣前往泰北探視的5位立法委員,親見與生活變得富裕的台灣對比,孤軍所駐守的美斯樂猶如難民營;在歡迎會上,立委因內疚激動而紛紛泣不成聲,當中的葛雨琴女士回台後便投入泰北救援工作多年。
孤軍部分因協助泰國政府掃盪泰共而獲得泰國居留權,而其餘無力作戰的老兵只能獲得泰國的難民證,目前第三代仍以難民的身份居住在泰北,生活辛苦卻無法獲得協助。惟泰北地區幅員廣大,目前相關資料仍需有心人士參與提供並編輯,如此泰北人民的生活型態及資訊方能更全面且多元[38]。
孤軍自第三代起,一部份於泰北落地生根,生活型態接近小康。
由於在泰國及緬甸政府未予於泰緬境內出生的孤軍後裔擁有一般身份之下,除了語言和生活習慣與當地人民一般,卻由於形同僅持居留權,發展受限於泰北山區,要如一般華裔泰國人般地完全融入泰國主流社會仍有著看不見的阻礙,因此用功唸書『回台灣』深造發展是子弟最穩當的坦途之一,父母遂對此多抱以全力支持。
在香港、泰國、台灣和當地居民的捐款下,位於美斯樂的泰北義民文史館于2004年2月20日落成,成為泰北孤軍子弟的新精神堡壘與旅遊景點[39][40][41]。
在臺灣
[编辑]緬甸或泰國地區無國籍孤軍後裔如果想返台深造,皆須高價購買假護照方能從泰國出境而入境台灣[42]。早期僑生若以無國籍護照來台,入境後官方都會發給身分證。惟後來政府修改國籍法,學生除非是依親或結婚,否則畢業仍須離境。由於孤軍第一代從前所持之中華民國軍籍證明皆因戰時為生存需要而全面焚毀,故情感上皆以為中華民國教育部和僑務委員會赴泰北招考大學時已理解此情,所以子弟一旦回到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理當可以順利求學生活並得到政府的保護,居住五年以上可獲一般國民身份[43],並得以安定工作生活或畢業後順利返泰緬且協助提高升學品質;然而,由於內政部所存資料,全然未包括於身在泰緬、效忠中華民國之同胞,因此後裔來台後,完全無從提出自己父祖輩為中華民國公民之證明,曾長期面臨異常難堪的處境[44]。但是僑生多數不願本身苦況給遠在泰北的父老知道原委,多未透露實情,導致更多的子弟回台就讀大學[45]。由於柏楊戰爭小說《異域》問世,世人方知泰緬邊境北方有中華民國僑胞;每每有泰緬僑民的相關報導出現,即引發社會高度同情,並責難政府未善盡保護國民之道[46]。
僑生返台多年之後,因未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故無法順利經一般管道在台求職(當初返台亦無泰國或緬甸正式護照),最後形同在台灣非法居留,返泰亦有問題。中華民國立法院與內政部移民署曾一度回溯孤軍悲壯史及保家衛國之貢獻,經酌情協商,予1999年5月21日以前持偽造或變造護照「回台灣」讀書之第一批「泰緬地區無國籍學生」取得中華民國公民身分,並保證子弟所有權益,包括循一般管道在台求職所應享之勞保,及全民健康保險、國內各級選舉等公權同於一般國民[47]。惟內政部和立法院皆或有誠意但未認真地徹底解決此種問題;時常一次又一次地經過媒體公諸於世,繼而引起社會關注以後[48],方被動地出面解釋「於法無據」或「需要修改相關條例」。
因上述原因,使1999年5月21日以後入境之泰緬僑生再遭逢同一困窘。2007年11月12日,立法委員趙永清、柯俊雄曾與泰緬學生代表會談並決議[49]:一、情同第一批所曾面臨之難處,經立法委員協助,已被送往收容之「泰緬地區無國籍學生」當先解救出來;二、出面坦承逾期居留的學生不會被送往收容;三、委員將提案送至立法院審議,以免同樣情況一再重演。
因此目前在台仍屬逾期居留之第二批泰緬僑生,暫時獲得不會被收容的保證,但是在趙、柯兩位立委及曾經從旁協助的賴幸媛委員皆不在任上之後,對照今立法院案件審查速度異常遲緩的同時,僑生所企望的徹底解決辦法尚在拖延之中。
2008年7月3日,面臨求助無門的孤軍四百餘名子弟前往中正紀念堂前之廣場集結公開哭訴,齊唱《亞細亞的孤兒》[50],引發社會大眾矚目同情[51]。內政部長廖了以當夜出面承諾,將由內政部修訂相關法規,再由立法院於下一會期通過[52],方可成全1999年5月21日以後入境之孤軍子弟取得中華民國身份證並享有一般國民權益。現場學生見廖部長確實同情且有解決僑生難題的誠意,於是宣告散會[53]。
2008年7月12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只要是在1999年5月21日至2007年12月26日期間經僑務委員會、中華民國教育部招生列冊在案的泰緬學生,除(涉)犯行使偽造、變造護照或冒用他人身分入境之罪刑外,本身「沒有在最近5年內因犯罪而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的學生們,一定要在2008年的7月15日及16日親自前往中華民國臺北縣中和市公所登記申請「外僑登記證」。然後內政部的入出國及移民署就會派遣人員將此集中為專案一併受理;並表示一旦申請人經過核可,就會核發一年效期臨時外僑登記證,解決其在台居留問題[54]。
2008年7月15日計有386名泰緬孤軍在臺子弟已經申請了「外僑登記證」,並可獲得政府身份特赦。內政部預估尚有400名以上的子弟將於7月16日前往申請[55]。移民署再度表示:只要出面坦誠是持假護照回台灣,且無因犯罪而被處以有期徒刑以上的子弟,於7月15日及16日持應備文件即允辦理登記,取得內政部所核發的1年效期的臨時居留證(詳情請務必參照中華民國內政部網站)。持證人日前身份明朗化以後,雖然僑生們尚未得以合法工作,但已首先解決子弟們的居留問題;毋庸再閃避警察。內政部廖了以部長並當場鼓勵學生:『做個正當的公民!』並承諾將為學生們再努力。部長廖了以表示:儘管要全然達到泰緬僑生的期望尚費諸多時日,然而針對工作權、全民健保和1年後居留權事宜,內政部移民署定將再跨部會仔細協商,並呈請立法院於下一期的院會上一一解決有關泰緬僑民合法工作及加入全民健康保險等一般權益問題[56]。
2008年7月16日有491名泰緬僑生申請「外僑登記證」,預定3個工作天之後,申請人即可前往領證[57]。
2008年7月20日內政部公佈,共核發873張外僑證,尚有4張申請人因事故未能即時領取。移民署表示,已主動聯絡,且不會影響其權益。另外,已根據這次受理的申請案件,分析其原委及僑生未能返泰緬的因素,將於1個月內提出處理方案及入出國及移民法修正草案,請內政部召開跨部會會議,整合成具體可行之政策建議,上陳行政院支持[58]。
2008年7月31日,為深入協助無國籍學生暨僑民的歷史困擾,中華民國內政部再公佈「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入國定居許可辦法」[59](詳情請務必參照中華民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網站)。
2008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內政部為解決前述因教育部、僑委會前往泰國北部招募僑生而衍生之問題,已邀集教育部、僑委會、外交部、勞委會、法務部及健保局共同研議後,最終決定通過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4],提供泰緬學生最適切的解決方案,並將函請立法院修法。
2009年1月8日,立法院經朝野協商,同意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案,予自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入國之泰緬孤軍後人,連同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8月1日期間入國之藏民[60]於2009年2月13日將取得居留證[61],未來孤軍子弟將同時享有合法工作權及勞健保等一切權益,3年後可正式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62];藏民則時間倉促,雖確實經蒙藏委員會取得居留證[63],猶需立法院進一步修法藏人方可取得工作權[64]。
2009年1月12日,經朝野多方關注與督促,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條文」,孤軍子弟與藏民由此正式取得合法居留身分[65]。
2009年5月17日和9月5日以來,復傳多名孤軍後裔因生計而打零時工[66],惟遭遇部份雇主及交通意外肇事者藉故刁難而受委屈[67],繼因「身份認定」等情由之延擱而使生活再陷困境[68];目前相關事宜以中華民國國防部為此身份認定之主管官署,促民間團體為此再次奔走、請求政府放寬標準予可證明親人為中華民國國民惟非直系親屬者,使僑生免再因「身份特殊」磨難。
2009年10月2日,為合外籍人士(包括外籍配偶與無國籍人士)辦理入中華民國籍的需要,自10月2日起至10月15日,持「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2吋彩色照片1張、測試費500元,前往台北市市內任一戶政所申請[69],或以郵寄方式申請報名皆宜[70]。民政局[71]將於11月15日辦理「新移民歸化測試」。據指出,最新測試題庫可至內政部戶政司為民服務公用資料庫網站[72]之公告欄或臺北市新移民會館網站[73]下載。
相關作品
[编辑]- 歷史紀實:柳元麟(口述)著:滇緬邊區風雲錄--柳元麟將軍八十八回憶;覃怡輝《金三角國軍血淚史:1950 - 1981》;林孝庭《台海冷戰解密檔案》;Peter Dale Scott《亞細亞太平洋月刊誌》〈Operation Pap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Drugs in Thailand and Burma〉
- 戰爭小說:柏楊著:《異域》、卓元相(姜穆筆名)著:《異域烽火(上、下)》
- 電視影集:西南忠魂、金三角风云
- 電影:逃出罪恶世界、異域、孤軍、泰北中國「結」
- 論文:陳文政(2010)泰北中國「結」──從泰北華人學子的中國求學路談起
- 音乐:《美斯乐》费玉清演唱、 《亞細亞的孤兒》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原唱:羅大佑 / 翻唱:王傑
- 散文:曾焰【美斯樂的故事】
相關條目
[编辑]註解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泰北義民文史館 記載孤軍血淚史. [2005-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龔學珍, 不再流浪的孤軍:忠貞新村訪談, 國史館, 2002
- ^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族群文化-眷村文化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2-13.
- ^ 4.0 4.1 內政部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草案,以解決滯留在臺泰緬學生居留問題. [200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0).
- ^ 勇抗共軍數十年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入祀忠烈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23-6-30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柏楊. 《異域》. 台北: 躍昇文化事業. 1988.
- ^ 柏楊. 《異域》. 台北: 躍昇文化事業. 1988.
就在李彌將軍脫險之後,政府明令發表他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和雲南綏靖公署主任,受他指揮的,還有二十六軍,共六萬餘人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趙勇民、解柏偉. 《異域孤軍的真史》. 風雲時代出版. 1994.
- ^ 孙进贤. 第四野战军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4).
- ^ 曹坤全. 揭秘蔣介石留在大陸的最后一個兵團的覆滅始末【2】. 《郴州日報》. 鳳凰網. 2012-07-25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柏楊. 《重返異域》. 時報文化. 2007-02-16 [2015-01-08]. ISBN 978957134628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 ^ 泰北孤軍簡介(上). 中華救助總會.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9).
- ^ 13.0 13.1 胡士芳. 〈「異域」孤軍的原型〉. 《大對抗》. 台北: 風雲時代出版. 1992.
- ^ Richard Michael Gibson; Wen H. Chen (陳文). The Secret Arm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Drug Warlords of the Golden Triangle. John Wiley & Sons. 2011-08-04. ISBN 978-0-470-83018-5.(英文)
- ^ 15.0 15.1 孫純福. 〈金三角,蔣殘軍何以能留下6萬後代?〉. 《文史天地》. 2009, (第2期)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1).
- ^ 16.0 16.1 李弥率部逃窜缅甸前后【2】. 人民政协网. 2013-09-12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5).
- ^ Donald E. Weatherbe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United States-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Scarecrow Press. 23 April 2008: 197. ISBN 978-0-8108-6405-4.(英文)
- ^ Daniel Fineman. A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Military Government in Thailand, 1947-1958.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January 1997: 140. ISBN 978-0-8248-1818-0.(英文)
- ^ 泰北孤軍—他們的故事. 清境社區營造網.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3).
- ^ 覃怡輝. 金三角國軍血淚史:1950-1981. 聯經出版. 2009-08-28: 124–125. ISBN 978-986-01-9491-3.
- ^ 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聯合國大會707號決議]. 聯合國難民署. 1953-04-23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英文)
- ^ 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聯合國大會717號決議]. 聯合國難民署. 1953-12-08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4).(英文)
- ^ Complaint by the Union of Burma regarding aggression against it by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聯合國大會815號決議]. 聯合國難民署. 1954-10-29 [2015-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4).(英文)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覃怡輝著《金三角國軍血淚史》的〈年表〉 (PDF). 中央研究院.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16).
- ^ QUESTIONS RELATING TO SOUTH EAST ASIA (PDF). [2022-08-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21).(英文)
- ^ McCoy, Alfred W. The Politics of Heroin: CIA Complicity in the Global Drug Trade 1st. Brooklyn, N.Y.: Lawrence Hill Books. 1991: 168. ISBN 9781556521263.
- ^ Lowell Dittmer. Burma Or Myanmar?: The Struggle for National Identity. World Scientific. 2010年: 266. ISBN 978-981-4313-64-3.(英文)
- ^ 游凱翔. 勇抗共軍數十年 948名泰緬孤軍英靈入祀忠烈祠. 中央社. 2023-06-30 [2023-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1).
- ^ 覃怡輝. 《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 中研院叢書 (聯經出版社). 2009-08-28. ISBN 978-986-019-491-3 (中文).
- ^ 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 新華網. 2007年7月26日.
- ^ Richard Michael Gibson. The Secret Army: Chiang Kai-shek and the Drug Warlords of the Golden Triangle. John Wiley & Sons. 4 August 2011: 171–172. ISBN 978-0-470-83021-5.(英文)
- ^ 五0 年代穩定國家的力量―滇緬、泰北地區國軍部隊始末研究 (PDF). 中華民國國防部-全球資訊網.
- ^ 覃怡輝:《金三角國軍血淚史 1950-1981》,台北:聯經出版
- ^ 陳將軍口述孤軍歷史補完.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 ^ 無國籍的泰北孤軍後裔. [200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那個蔣委長未完成的夢—泰北孤軍. [2007-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援泰北孤軍 童軍志工將出發[永久失效連結]
- ^ 未得之地--泰北山區.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1).
- ^ 泰北義民文史館落成了. 中華救助總會.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07).
- ^ 泰北義民文史館擴建花園揭牌典禮.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4-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行遍天下記者群. 曼谷.清邁玩全指南 '13~'14版. 宏碩文化事業. 2012-11-22: 135頁. ISBN 9789865977351.
- ^ 緬甸護照的故事. 社團法人泰緬地區華裔服務協會. [2015-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Descendants of fomer soldiers to obtain residency. [200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假護照來台 63泰北後裔緩刑. 自由時報. 2003-04-11 [200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4-14).
- ^ Descendants of KMT soldiers living in limbo. Taipei Times.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2).(英文)
- ^ Taiwanese ID remains a dream for some people. Taipei Times. 2008-06-26 [200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英文)
- ^ 拿到身分證了!泰北孤軍十年感恩. [200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泰北孤軍後裔 無根走絕路. [2020-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3).
- ^ The Best House ~ 劉小華的人生日記 - 趙永清立委與柯俊雄立委辦公室會議紀錄
- ^ 「我們沒有家」 異域後裔爭居留權. 中天電視. 2008-07-03 [2011-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中文).
- ^ Descendants of ex-KMT troops call for citizenship. Taipei Times.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4).(英文)
- ^ KMT troops’ descendents may earn resident status. Taipei Times.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0).(英文)
- ^ 泰緬遺族民主紀念館靜坐 廖了以回應訴求. [200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 內政部呼籲在臺逾期居留的泰緬學生7月15、16日親至中和市公所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 [200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3).
- ^ NIA rules on KMT descendants. Taipei Times.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02).(英文)
- ^ 移民署首日共受理386人在臺逾期居留泰緬學生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 [2008-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8).
- ^ 內政部移民署7月15-16日兩天共受理877位泰緬學生申請臨時外僑登記證![失效連結]
- ^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利用2天假日,共發出泰緬學生臨時外僑登記證873張. [200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 ^ 公告「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入國居留定居許可辦法」 (PDF). [2020-09-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6).
- ^ 移民法修正案可望三讀通過 在台藏人將獲合法居留[永久失效連結]
- ^ 泰緬後裔、圖博難民 2009年2月13日將取得居留證. [2009年1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2月2日).
- ^ 行政院院會及立法院協商,通過入出國及移民法第16條修正草案,解決滯臺泰緬學生及藏族人士居留問題. [200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9).
- ^ 可合法居留 藏民笑開懷. [200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6).
- ^ 滯台圖博人 取得外僑證. [200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3).
- ^ 立院三讀移民法 滯台藏人合法居留. 中央社. 2009-01-12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8).
- ^ 孤軍後裔無身分》人球沒健保 受傷仍打工. 聯合報. 2009年5月17日 [2009年9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28日).
- ^ 孤軍後裔黑戶 癡等入籍. 聯合報. 2009年5月17日 [2009年9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28日).
- ^ 華裔難民促進會:盼放寬孤軍身分認定. 中央社. 2009年9月5日 [2009年9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28日).
- ^ 臺北市辦理國籍歸化測試開始報名囉,歡迎踴躍參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北市國籍歸化測試 即日起受理報名. [2009-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4).
- ^ 台北市民政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0-01.
- ^ 內政部戶政司.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1).
- ^ 臺北市新移民會館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9-29.
外部連結
[编辑]- 讀者投書--政府鼓勵自首卻相形設限
- 四年奔走 哈薩克父子可入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內政部移民署訂定「禁止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限制再入國期間處理原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泰緬地區華裔難民權益促進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華救助總會--關懷泰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勿忘中華民國泰緬孤軍同胞專欄
- 泰北清萊光復高級中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孤軍裝備展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我們都是一家人----泰北孤軍後裔 華文教學服務行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灣明愛會泰北文教組
- 異域孤軍的歷史、抗日鐵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為國賣命犧牲打戰,卻被國家拋棄的無國籍人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泰北華校地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泰北中國「結」(紀錄片 Youtube官方最終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論文:陳文政(2010)泰北中國「結」──從泰北華人學子的中國求學路談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散文:曾焰【美斯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