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订间差异
Jordankerotwo(留言 | 贡献) 小 修正 |
|||
(未显示94个用户的16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 |
|||
|G1=PoliticiansUK |
|||
|G2=UK Places |
|||
|G3=People |
|||
|G4=Country |
|||
}} |
|||
{{Infobox University |
{{Infobox University |
||
|Name = |
| Name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
|EnglishName = |
| EnglishName =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
| image_name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Coat of Arms.svg |
|||
|SealImage = [[File:London_School_of_Economics_Coat_of_Arms.svg|250px]] |
|||
| image_size = 150px |
|||
|SealInfo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徽 |
|||
| image_info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紋章]] |
|||
|Motto = {{lang|la|Rerum cognoscere causas}}<br /> |
|||
To 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 |
| Motto = {{lang|la|Rerum cognoscere causas}}<br>{{lang|en|To 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br>了解萬物發生的緣故 |
||
| Established = 1895年 |
|||
([[中文]]:“了解萬物發生的緣故”) |
|||
| Type = 研究型大學 |
|||
|Established = 1895年 |
|||
| Chancellor = [[安妮长公主]] |
|||
|Type = 公立大學 |
|||
| President = [[夏菲克|夏菲克女男爵]] |
|||
|President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nouche_Shafik Minouche Shafik] |
|||
| Faculty = 1,303 |
|||
|Chancellor = [[安妮公主]]([[倫敦大學]]校监) |
|||
| students = 12,050 (2019/20)<ref name="HESA">{{cite web |url=https://www.hesa.ac.uk/data-and-analysis/students/where-study |title=HE students enrolments by HE provider |work=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online statistics |access-date=2021-08-10 |archive-date=2018-02-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10120926/https://www.hesa.ac.uk/data-and-analysis/students/where-study |dead-url=no }}</ref> |
|||
|Faculty = 1,303 |
|||
| undergrad = 5,160 (2019/20)<ref name="HESA"/> |
|||
| students = {{HESA student population|INSTID=0137}}({{HESA year}})<ref name="HESA citation">{{HESA citation}}</ref> |
|||
| |
| postgrad = 6,895 (2019/20)<ref name="HESA"/> |
||
| Location = {{UK}}[[倫敦]] |
|||
| postgrad = {{HESA postgraduate population|INSTID=0137}}({{HESA year}})<ref name="HESA citation"/> |
|||
| Address = LSE, Houghton Street, London, WC2A 2AE, UK |
|||
|Location = {{UK}}[[英格兰]][[倫敦]] |
|||
| Campus = 市區 |
|||
|Address = LSE, Houghton Street, London, WC2A 2AE, UK |
|||
| Mascot = [[海狸鼠]] |
|||
|Campus = 市區 |
|||
| Colors = [[紫色]]、[[黑色]]、[[金色]]<ref>{{cite web |url=http://lseshop.com/collections/clothing/products/woollen-scraf-with-crest-embroidery |title=Woolen Scarf with Crest Embroidery |publisher=[[LSE Students' Union]] |access-date=15 January 20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16175029/http://lseshop.com/collections/clothing/products/woollen-scraf-with-crest-embroidery |archive-date=16 January 2017 |url-status=dead }}</ref>{{scarf|{{cell2|#800080}}{{cell|#000}}{{cell|#FFD700}}{{cell|#000}}{{cell2|#800080}}{{cell|#000}}{{cell|#FFD700}}{{cell|#000}}{{cell2|#800080}}}} |
|||
|Mascot = [[海狸]] |
|||
| Affiliations = [[倫敦大學]]<br />[[G5超級精英大學]]<br />[[金三角名校]]<br />[[羅素大學集團]] |
|||
|Colors = [[紫色]]、[[黑色]]與[[金色]] |
|||
| Logo = [[Fil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ogo with name.svg|250px]] |
|||
|Affiliations = [[倫敦大學]]<br />[[羅素大學集團]]<br />[[金三角名校]]<br /> |
|||
| Website = {{URL|https://www.lse.ac.uk}} |
|||
|Logo = [[Fil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logo with name.svg|200px]]| |
|||
|Website = http://www.lse.ac.uk/ |
|||
}} |
}} |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全名: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SE''';中文簡稱:'''倫敦政經學院'''或'''倫敦政經''')<ref>{{Cite web |url=https://www.lsealumni.org.tw/ |title=社團法人倫敦政經學院 |access-date=2021-03-17 |archive-date=2021-05-23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523094320/https://www.lsealumni.org.tw/ |dead-url=no }}</ref>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研究型大學。<ref>{{cite web|url=http://www2.lse.ac.uk/aboutLSE/aboutHome.aspx|title=About LSE|publisher=|accessdate=2012-12-04|archive-date=2012-11-2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27085123/http://www2.lse.ac.uk/aboutLSE/aboutHome.aspx|dead-url=no}}</ref>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被譽為“世界一級的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機構”,於全球政、商、法、學界極負盛名。<ref>{{cite web |url=http://www.russellgroup.ac.uk/our-universities/3780-london-school-of-economics--political-science/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12-04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26015926/http://russellgroup.ac.uk/our-universities/3780-london-school-of-economics--political-science |archivedate=2012-11-26 }}</ref> |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牛津大学|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並稱為[[G5超级精英大學]],也是英國的[[金三角名校]]。至2016年為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產生了20位[[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諾貝爾獎得獎者]]、55位各國政壇領袖、31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位上議院議員。<ref>{{cite web|url=http://www.lse.ac.uk/About-LSE/LSE-people|title=LSE-people|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archive-date=2016-12-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218191622/http://www.lse.ac.uk/About-LSE/LSE-people|dead-url=no}}</ref>同時,一項針對全球億萬富豪的調查報告顯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本科畢業生中有11位億萬富豪,位列世界前十、歐洲第一。<ref>{{cite web |last=Parr |first=Chris |ur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top-20-universities-for-producing-billionaires/2017097.article |title=Top 20 universities for producing billionaires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publisher=Times Higher Education |date=2017-02-09 |access-date=2017-03-14 |archive-date=2020-11-2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5201744/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top-20-universities-for-producing-billionaires/2017097.article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url=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29786836|title=BBC:Where do billionaires go to university?|accessdate=2016-07-18|author=|date=|publisher=|archive-date=2016-06-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629152954/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29786836|dead-url=no}}</ref> |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ang-en|'''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ang|en|LSE}}''';[[簡稱]]:'''倫敦經濟學院'''或'''倫敦政經學院'''),常被稱為'''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位於[[英國]][[倫敦]],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在政商界享譽盛名、專注于[[社会科学]]的大学,为[[倫敦大學]]的成员学院之一。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向被譽为“世界领先的社会科学教育及研究机构”。<ref>{{cite web|url=http://www.russellgroup.ac.uk/our-universities/3780-london-school-of-economics--political-science/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12-04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26015926/http://russellgroup.ac.uk/our-universities/3780-london-school-of-economics--political-science |archivedate=2012-11-26 }}</ref> 它对社會科学的專注在倫敦大學和全英国都是独一无二的。<ref>{{cite web|url=http://www2.lse.ac.uk/aboutLSE/aboutHome.aspx|title=About LSE|publisher=}}</ref> |
|||
== 历史 == |
|||
倫敦政經學院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学|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倫敦大學學院]]一起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英國G5大学集團]]」,它也是英國[[金三角名校]]和[[羅素大學集團]]的成員。《[[衛報]]》曾评价伦敦政经学院,称其与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在英国的声誉只有[[牛剑]]才能超越。」<ref name="edguar">{{cite web |url = 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higher/news/story/0,9830,1540597,00.html |title = Going it alone |work = 《[[卫报]]》教育版(EducationGuardian) 2005年8月2日 |accessdate = 2006-11-20}} </ref> |
|||
[[File:William Beveridge D 17134.jpg|thumb|150px|前校长威廉·贝弗里奇]] |
|||
[[File:BeatriceWebb.jpg|thumb|163x163像素|right|创始人之一贝特丽丝·韦伯]] |
|||
[[File:Sidney_Webb.jpg|thumb|185x185像素|right|创始人之一西德尼·韦伯]] |
|||
伦敦政经学院在1895年由[[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成员韦伯夫妇([[西德尼·韦伯]]与贝特丽丝·韦伯)、[[格雷厄姆·华莱斯]]和[[萧伯纳]]建立。建立之初,资金由私人慈善家提供,包括来自费边社成员Henry Hunt Hutchinson的20,000[[英镑]]的[[遗赠]]。<ref name="LSEH">{{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informationAbout/LSEHistory/Default.htm |title = LSE history |work =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2 |archive-date = 2008-02-28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28201447/http://www.lse.ac.uk/informationAbout/LSEHistory/Default.htm |dead-url = yes }}</ref>由于创始人都坚信由[[改良主义]]者而非[[革命]]者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伦敦政经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辅助费边社达到其建设更好社会的目的,因此它的研究课题一直专注于贫穷、财富不均等相关议题<ref name="LSEH" />。这使得费边社和伦敦政经都成为影响[[英国工党]]的重要力量之一。<ref name="FW">{{cite web |url=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newsAndEvents/archives/2006/FabianWindow.htm |title=Fabian Window |work=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accessdate=2008-02-2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05222634/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newsAndEvents/archives/2006/FabianWindow.htm |archivedate=2007-02-05 }}</ref> |
|||
伦敦政经学院建立的目的在于重新教育和培养表現不穩定的英国政商精英,因為当时英国教學和研究表現差,其研究生数量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就在伦敦政经学院建立前一年,[[不列顛科學協會|英国科学促进会]]曾表示了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的需要。韦伯夫妇考虑到伦敦政经学院的办学目的,实际上采用了当时[[巴黎政治学院]]的全面涵盖了社科领域的课程安排。1895年10月,伦敦政经学院在Adelphi的约翰街9号正式开学。<ref name="LSEH" /> |
|||
至2016年為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友名單|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包括了[[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列表|20名諾貝爾獎得獎者]]、34名各國政壇領袖、31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名上議院議員。<ref>{{cite web|url=http://www.lse.ac.uk/About-LSE/LSE-people|title=LSE-people|accessdate=|author=|date=|publisher=}}</ref> 在2013至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六年荣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ref>{{cite web|url=http://www.lse.ac.uk/News/Latest-news-from-LSE/2017/03-March-2017/LSE-ranked-second-in-the-world-for-social-sciences|title=LSE Ranked Second in the World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Management|publisher=}}</ref> 其管理學碩士亦在2018年QS管理學碩士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七。<ref>{{cite web|title=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Masters in Management Rankings 2018|url=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business-masters-rankings/management/2018|publisher=Quacquarelli Symonds|accessdate=2017-12-01}}</ref> 除此以外,在最近6年(2011-2016)[[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社科領域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均居於英國第一位。<ref>{{Cite web|url=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FieldSOC2015.html|title=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in Social Science|accessdate=2016-07-17|author=|date=|publisher=}}</ref> 根據2014年對全球億萬富翁的調查報告,在所有歐洲大學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培養了最多的億萬富翁。<ref>{{Cite web|url=http://www.bbc.com/news/business-29786836|title=BBC:Where do billionaires go to university?|accessdate=2016-07-18|author=|date=|publisher=}}</ref> |
|||
伦敦政经学院得到迅速扩张,在1896年9月就与新建的學院图书馆[[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一起搬到了Adelphi Terrace 10号,并在后来几年继续发展的步伐。到了1900年,伦敦政经学院被[[伦敦大学]]认可为其所属的一个经济學院,并与同年开始招收[[大學部]]生和[[博士]]生。与此同时,伦敦政经学院的学术范围开始扩展到其他社會科学的學科,包括[[地理]](1902年)、[[哲学]](1903年),然后是[[国际关系]]、[[历史]]、[[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到了1902年,小小的Adelphi Terrace校区已经容纳不下整个学校,于是伦敦政经学院当年正式搬到了现在位于Aldwych和国王道的校址——离[[白厅]]近在咫尺<ref name="LSEH" />。学校的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在1922年正式在Houghton Street落成,1920年得到英王[[乔治五世 (英国)|乔治五世]]奠基,至今仍然是学校重要的办公和教学用地。 |
|||
在多數的大學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僅有醫學院及其他理工相關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就大幅領先僅有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NoteTag|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2014:伦敦帝国学院第22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101-150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14-15:伦敦帝国学院第9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34名;[[QS世界大学排名]]2014/15:伦敦帝国学院第2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71名。}} 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例如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所有的14個專業裏有12個都進入了世界前八。<ref>{{Cite web|url=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subject-rankings/2016|title=QS top universities subject rankings|accessdate=2016-07-18|author=|date=|publisher=|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9141728/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subject-rankings/2016|archive-date=2016-10-19|dead-url=yes}}</ref> |
|||
在[[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者和[[國民保健署|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系统]]的创立者[[威廉·贝弗里奇]]做校长的几年里,伦敦政经重新定义了经济学,这一新构想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后来被作为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在这个标准上看,伦敦政经应该被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始祖。贝弗里奇任命[[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为教授,而后者通过他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著名的争论将伦敦政经学院推上舞台。<ref name="LSETIME">{{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resources/LSEHistory/timeline.htm |title = LSE Timeline |work =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2 |archive-date = 2009-09-28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928091135/http://www.lse.ac.uk/resources/LSEHistory/timeline.htm |dead-url = no }}</ref>而伦敦政经与凯恩斯代表的剑桥大学的两钟思想形成了现代经济学两个主要的学派,至今还在争论福利国家和完全市场经济的优劣。另一方面,当时学校的政治学教授[[哈罗德·拉斯基]],作为左派政策的倡导者,也对英国政治有巨大影响。<ref name="LSETIME" />很多知名的世界领袖,包括[[约翰·肯尼迪]],在伦敦政经就学时都受到他的影响。 |
|||
== 历史 == |
|||
{| align="right" style="clear: right;" |
|||
|- |
|||
| [[File:Sidney_Webb.jpg|thumb|100px|right|创始人之一西德尼·韦伯]] |
|||
| [[File:BeatriceWebb.jpg|thumb|100px|right|创始人之一贝特丽丝·韦伯]] |
|||
|} |
|||
1930年代,伦敦政经学院和[[剑桥大学|剑桥]]两校之间的辩论在经济学学术界十分著名。两个学校在学术见解上持续的较量可以追溯到伦敦政经学院建立之初,当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埃德温·坎南]](1861-1935),与当时顶尖的经济学家、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阿尔弗莱德·马歇尔]],争论关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该学科是否应被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马歇尔当时反对伦敦政经学院将纯理论和其所依赖的经济史分开罗列。 |
|||
伦敦政经学院在1895年由工人[[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成员韦伯夫妇([[西德尼·韦伯]]与贝特丽丝·韦伯)、[[格雷厄姆·华莱斯]](Graham Wallas)和[[萧伯纳]]建立。建立之初,资金由私人慈善家提供,包括来自费边社成员Henry Hunt Hutchinson的20,000[[英镑]]的[[遗赠]]。<ref name="LSEH">{{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informationAbout/LSEHistory/Default.htm |title = LSE history |work =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2}}</ref>由于创始人都坚信由[[改良主义]]者而非[[革命]]者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伦敦政经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辅助费边社达到其建设更好社会的目的,因此它的研究课题一直专注于贫穷、财富不均等相关议题<ref name="LSEH" />。这使得费边社和伦敦政经都成为影响[[英国工党]]的重要力量之一<ref name="FW">{{cite web|url=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newsAndEvents/archives/2006/FabianWindow.htm |title=Fabian Window |work=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accessdate=2008-02-2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205222634/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newsAndEvents/archives/2006/FabianWindow.htm |archivedate=2007-02-05 }}</ref>。 |
|||
争论也涉及到关于经济学家的角色问题,即他们应作为超然的专家还是实际事务的顾问。对于伦敦政经学院的历史经济学家而言,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比经济学理论本身更具意义。虽然伦敦政经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在1920年代曾并肩工作过——比如建立了[[伦敦剑桥经济服务]](The London and Cambridge Economic Service),但在1930年代两间学校对于经济[[大萧条|萧条]]的解决方法产生异见,争论重新开始。 |
|||
伦敦政经学院建立的目的在于重新教育和培养表現不穩定的英国政商精英,因為当时英国教學和研究表現差強人意,其研究生数量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就在伦敦政经学院建立前一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曾表示了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的需要。韦伯夫妇考虑到伦敦政经学院的办学目的,实际上采用了当时[[巴黎政治学院]]的全面涵盖了社科领域的课程安排。1895年10月,伦敦政经学院在Adelphi的约翰街9号正式开学<ref name="LSEH" />。 |
|||
伦敦政经学院得到迅速扩张,在1896年9月就与新建的學院图书馆[[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一起搬到了Adelphi Terrace 10号,并在后来几年继续发展的步伐。到了1900年,伦敦政经学院被[[伦敦大学]]认可为其所属的一个经济學院,并与同年开始招收[[大學部]]生和[[博士]]生。与此同时,伦敦政经学院的学术范围开始扩展到其他社會科学的學科,包括[[地理]](1902年)、[[哲学]](1903年),然后是[[国际关系]]、[[历史]]、[[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到了1902年,小小的Adelphi Terrace校区已经容纳不下整个学校,于是伦敦政经学院当年正式搬到了现在位于Aldwych和国王道的校址——离[[白厅]]近在咫尺<ref name="LSEH" />。学校的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在1922年正式在Houghton Street落成,1920年得到英王[[乔治五世 (英国)|乔治五世]]奠基,至今仍然是学校重要的办公和教学用地。 |
|||
伦敦政经学院的[[莱昂内尔·罗宾斯|罗宾斯]]和[[哈耶克]]及剑桥大学的凯恩斯是这场学术思维争论的主要人物。争论扩展到一系列问题,包括当时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货紧缩还是需求管理,以及对于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更广泛的概念等。罗宾斯和哈耶克的观点基于注重[[自由贸易]]和反对干涉主义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尽管罗宾斯后来承认这一手段在当时的经济萧条中提出来是不合时宜的。在当时各主要经济体不断增加的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贸易)|以邻为壑]]”的贬值政策下,只有尽早实施近似[[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才能够实现经济复苏。 |
|||
[[File:William Beveridge D 17134.jpg|thumb|150px|left|前校长威廉·贝弗里奇]] |
|||
在[[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者和[[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系统]]的创立者[[威廉·贝弗里奇]]做校长的几年里,伦敦政经重新定义了经济学,这一新构想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后来被作为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在这个标准上看,伦敦政经应该被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始祖。贝弗里奇任命[[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为教授,而后者通过他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著名的争论将伦敦政经学院推上舞台<ref name="LSETIME">{{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resources/LSEHistory/timeline.htm |title = LSE Timeline |work =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2}}</ref>。而伦敦政经与凯恩斯代表的剑桥大学的两钟思想形成了现代经济学两个主要的学派,至今还在争论福利国家和完全市场经济的优劣。另一方面,与此同时学校的政治学教授[[哈罗德·拉斯基]],作为[[极左]]政策的倡导者,也对英国政治有巨大影响<ref name="LSETIME" />。很多知名的世界领袖,包括[[约翰·肯尼迪]],在伦敦政经就学时都受到他的影响。 |
|||
凯恩斯和剑桥大学的政策在1930年后成为了实践准则。但随着[[米爾頓·佛利民|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长和影响逐渐增大,伦敦政经学院的自由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影响当今的自由经济体。对于哈耶克观点的最好评价,就是当今世界不断增多的国际自由贸易组织,以及诸如[[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各种国际共识。解决1930年代的大萧条处理方法并非最佳,这些成果都对于国际社会避免重蹈覆辙而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当时剑桥大学的学者所倡导的。<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resources/LSEHistory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title = LSE历史 |accessdate = 2008-01-29 |archive-date = 2008-02-02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02231453/http://www.lse.ac.uk/resources/LSEHistory/ |dead-url = no }}</ref> |
|||
伦敦政经学院最初的倾向社会主义的声誉,在1960年代发生了变化:当时的校长WA努力抗争,使学校摆脱了费边社的影响;这在当时引发了许多学生抗议,甚至包括了当时服务多年的校董会主席[[昂内尔·罗宾斯]]<ref name="LSETIME" />。 |
|||
伦敦政经学院的前任校长[[安東尼·紀登斯]]是政治中间派“[[第三种道路]]”的创始人,托尼·布莱尔和比尔·克林顿都是其追随者。托尼·布莱尔2005年在学校为费边窗的永久展示揭幕<ref name="FW" />。 |
伦敦政经学院最初的倾向社会主义的声誉,在1960年代发生了变化。时任校长努力抗争,使学校摆脱了费边社的影响,这在当时引发了许多学生抗议,甚至包括了当时服务多年的校董会主席[[莱昂内尔·罗宾斯]]<ref name="LSETIME" />。伦敦政经学院的前任校长[[安東尼·紀登斯]]是政治中间派“[[第三种道路]]”的创始人,托尼·布莱尔和比尔·克林顿都是其追随者。托尼·布莱尔2005年在学校为费边窗的永久展示揭幕<ref name="FW" />。 |
||
== 學術== |
== 學術== |
||
=== |
=== 院系设置 === |
||
主要科系及研究中心如下<ref>{{Cite web|title=Departments and Institutes|url=https://info.lse.ac.uk/Staff/Departments-and-Institutes?utm_source=About+departments+institutes&utm_medium=Homepage+mega+menu&utm_campaign=LSE+Homepage|access-date=2023-04-19|website=info.lse.ac.uk|archive-date=2023-04-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24201944/https://info.lse.ac.uk/Staff/Departments-and-Institutes?utm_source=About+departments+institutes&utm_medium=Homepage+mega+menu&utm_campaign=LSE+Homepage|dead-url=no}}</ref>: |
|||
[[File:Lselecture.jpg|thumb|200px|伦敦政经学院上大课的情景]] |
|||
{{div col|4}} |
|||
# 会计系 |
|||
# 人类学系 |
|||
# 数据科学研究所 |
|||
# 经济系 |
|||
# 经济史系 |
|||
# 欧洲研究所 |
|||
# 财务部 |
|||
# Firoz Lalji非洲研究所 |
|||
# 性别研究系 |
|||
# 地理与环境系 |
|||
# 政府部门 |
|||
# 卫生政策系 |
|||
# 国际发展部 |
|||
# 国际史系 |
|||
# 国际不平等研究所 |
|||
# 国际关系系 |
|||
# 语言中心 |
|||
# 伦敦经济学院法学院 |
|||
# 管理系 |
|||
# 马歇尔研究所 |
|||
# 数学系 |
|||
# 媒体与传播系 |
|||
# 方法学系 |
|||
# 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系 |
|||
#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
|||
# 公共政策学院(原公共事务学院) |
|||
# 社会政策系 |
|||
# 社会学系 |
|||
# 统计系 |
|||
{{div col end}} |
|||
=== 学位设置 === |
|||
伦敦政经学院提供超过130个[[理硕士]](MSc)课程,2个[[公共管理硕士]]课程,一个[[法律硕士]]课程,30个[[理学士]]课程,一个[[法律学士]](LLB)学位,2个[[文学士]]学位(国际历史和地理)。<ref>[http://www.lse.ac.uk/resources/undergraduateProspectus2007/indexOfCourses.htm LSE Undergraduate Prospectus]</ref>这些课程通过学校19个科系,超过30个研究中心和一个语言教学中心授课。主要科系及研究中心如下表: |
|||
[[File:LSE-mosa.jpg|thumb|St Clement's Building|212x212px]] |
|||
学校提供超过140个理学硕士课程、5个MPA课程、1个法学硕士、30个理学士课程、1个法学学士、4个文学学士课程(包括国际历史和地理)和35个博士课程。<ref>{{cite web|title=LSE Undergraduate Prospectus|url=http://www.lse.ac.uk/resources/undergraduateProspectus2007/indexOfCourses.htm|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13073641/http://www.lse.ac.uk/resources/undergraduateProspectus2007/indexOfCourses.htm|archive-date=13 June 2007|access-date=26 April 2010|publishe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ref><ref>{{cite web|title=Available programmes 2015/16|url=http://www.lse.ac.uk/study/graduate/availableProgrammes.aspx|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07071518/http://www.lse.ac.uk/study/graduate/availableProgrammes.aspx|archive-date=7 February 2015|access-date=28 January 2015|publishe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ref> 伦敦政经学院在英国首创的学科包括会计学和社会学,学校还聘请了英国第一位经济史专职讲师。<ref>{{cite web|author=Hayley Reed|date=27 December 2017|title=Pioneers of the social sciences|url=https://blogs.lse.ac.uk/lsehistory/2017/12/27/pioneers-of-the-social-sciences/|publisher=LSE|access-date=2023-04-20|archive-date=2021-10-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022040715/https://blogs.lse.ac.uk/lsehistory/2017/12/27/pioneers-of-the-social-sciences/|dead-url=no}}</ref> 课程分布在30多个研究中心和19个系,以及1个语言中心。<ref>{{cite web|date=27 May 2021|title=LSE Language Centre|url=https://www.lse.ac.uk/language-centre|access-date=27 May 2021|publishe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archive-date=2021-06-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4185128/https://www.lse.ac.uk/language-centre|dead-url=no}}</ref>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伦敦大学]]合作,作为设计课程的牵头机构监督9个理学士课程。<ref>{{Cite web|last=Science|firs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title=Study Online|url=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uolip/online-taught-programmes/home.aspx|access-date=2022-04-08|websit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anguage=en-GB|archive-date=2023-07-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0221229/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uolip/online-taught-programmes|dead-url=no}}</ref> 伦敦政经学院获准从2008年7月开始授予自己的学位。所有从2007-08学年之后入学的学生都将获得伦敦政经学院学位,而在此之前入学的学生只获得伦敦大学学位。<ref>{{cite web|title=LSE Degree Certificates|url=http://www.lse.ac.uk/intranet/students/registrationTimetablesAssessment/certificatesDocsLetters/DegreeCertificate.aspx|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521220344/http://www.lse.ac.uk/intranet/students/registrationTimetablesAssessment/certificatesDocsLetters/DegreeCertificate.aspx|archive-date=21 May 2017|access-date=16 January 2017}}</ref><ref>{{Cite news|url=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london-trio-to-award-their-own-degrees/207945.article|title=London trio to award their own degrees|date=23 February 2007|newspaper=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access-date=16 January 2017|archive-date=2017-01-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18073210/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news/london-trio-to-award-their-own-degrees/207945.article|dead-url=no}}</ref><ref>{{Cite news|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uk/2005/jul/30/highereducation.administration|title=Break-up threat to University of London|last=Curtis|first=Polly|date=30 July 2005|newspaper=The Guardian|language=en-GB|issn=0261-3077|access-date=16 January 2017|archive-date=2017-01-1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18082408/https://www.theguardian.com/uk/2005/jul/30/highereducation.administration|dead-url=no}}</ref> |
|||
{| class="wikitable" |
|||
=== 入学要求 === |
|||
{| class="floatright" |
|||
| |
|||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85%; text-align:center; margin-bottom: 5px" |
|||
|+UCAS Admission Statistics |
|||
! |
|||
!2022 |
|||
!2021 |
|||
!2020 |
|||
!2019 |
|||
!2018 |
|||
|- |
|||
|'''申请数量'''<ref name="UCASEoC22">{{cite web|title=UCAS Undergraduate Sector-Level End of Cycle Data Resources 2022|url=https://www.ucas.com/data-and-analysis/undergraduate-statistics-and-reports/ucas-undergraduate-sector-level-end-cycle-data-resources-2022|access-date=8 February 2023|website=ucas.com|publisher=UCAS|at=Show me... Domicile by Provider|archive-date=2023-02-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207023838/https://www.ucas.com/data-and-analysis/undergraduate-statistics-and-reports/ucas-undergraduate-sector-level-end-cycle-data-resources-2022|dead-url=no}}</ref> |
|||
|26,625 |
|||
|25,845 |
|||
|22,115 |
|||
|21,255 |
|||
|19,725 |
|||
|- |
|||
|'''接受数量'''<ref name="UCASEoC22" /> |
|||
|2,150 |
|||
|1,715 |
|||
|2,245 |
|||
|1,705 |
|||
|1,790 |
|||
|- |
|||
|'''入学率''' |
|||
|12.4 |
|||
|15.1 |
|||
|9.9 |
|||
|12.5 |
|||
|11.0 |
|||
|- |
|||
|'''录取率'''<ref name="offer rate22">{{cite web|date=2 February 2023|title=2022 entry UCAS Undergraduate reports by sex, area background, and ethnic group|url=https://www.ucas.com/data-and-analysis/undergraduate-statistics-and-reports/ucas-undergraduate-sector-level-end-cycle-data-resources-2022/2022-entry-ucas-undergraduate-reports-sex-area-background-and-ethnic-group|access-date=2 February 2023|publisher=[[UCAS]]|archive-date=2023-0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129233739/https://www.ucas.com/data-and-analysis/undergraduate-statistics-and-reports/ucas-undergraduate-sector-level-end-cycle-data-resources-2022/2022-entry-ucas-undergraduate-reports-sex-area-background-and-ethnic-group|dead-url=no}}</ref> |
|||
|26.1 |
|||
|21.9 |
|||
|36.5 |
|||
|35.2 |
|||
|34.0 |
|||
|- |
|- |
||
|'''Average Entry Tariff'''<ref name="CUG Entry">{{Cite web|title=University League Tables entry standards 2023|url=https://www.thecompleteuniversityguide.co.uk/league-tables/rankings?tabletype=full-table&sortby=entry-standards|work=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access-date=2023-04-20|archive-date=2021-01-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5195135/https://www.thecompleteuniversityguide.co.uk/league-tables/rankings?tabletype=full-table&sortby=entry-standards|dead-url=no}}</ref> |
|||
| valign="top" width="25%" | |
|||
|n/a |
|||
* 经济学系 |
|||
|n/a |
|||
* 经济史系 |
|||
|193 |
|||
* 人类学系 |
|||
|177 |
|||
* 财经会计系 |
|||
|168 |
|||
* 数学系 |
|||
* 统计学系 |
|||
* 社会学系 |
|||
| valign="top" width="25%" | |
|||
* 法律系 |
|||
* 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 |
|||
* 地理与环境系 |
|||
* 国际关系系 |
|||
* 国际历史系 |
|||
* 管理系 |
|||
* 媒体及传播系 |
|||
| valign="top" width="25%" | |
|||
* 政府政治系 |
|||
* 社会政策系 |
|||
* 欧洲学会 |
|||
* 性别学会 |
|||
* 方法学学会 |
|||
* 社会心理学会 |
|||
* 发展研究学会(DESTIN) |
|||
| valign="top" width="25%" | |
|||
* 雇佣关系与组织行为组(EROB) |
|||
* 信息系统与创新组 |
|||
* 管理经济学与策略组 |
|||
* 运作研究组 |
|||
* 伦敦商务孔子学院 |
|||
|} |
|} |
||
|} |
|||
进入伦敦政经学院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研究生的入学要求是必须取得英国大學部的第一(First)或第二等(Upper Second)学位,或外国大学的同等学位<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resources/graduateProspectus2008/entryRequirements/Default.htm |title = Entry requirements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accessdate = 2008-02-23 |archive-date = 2008-02-2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20012815/http://www.lse.ac.uk/resources/graduateProspectus2008/entryRequirements/Default.htm |dead-url = no }}</ref>。它的大學部课程申请也是全英竞争最激烈的,平均13.4人才获得一个位置<ref>{{cite web |url =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life_and_style/education/sunday_times_university_guide/article2496158.ece |title = 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2006 |work = UCAS |accessdate = 2007-05-08 |archive-date = 2011-05-20 |archive-url = https://www.webcitation.org/5yoK36cad?url=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life_and_style/education/sunday_times_university_guide/article2496158.ece |dead-url = no }}</ref>,超过[[牛剑]]。其中一些课程,比如法律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超过20个人竞争一个位置。2007年,其入学要求为大学入学([[UCAS]])点数476,相当于在[[A-Level]]取得AAAA。由于伦敦政经申请人数众多,它和牛津剑桥一起,是全英三个从来没有进入大学入学(UCAS)最后补录程序(Clearing)的三所大学。[[File:LondonSchoolofEconomics cford.jpg|thumb|218x218像素|伦敦政经学院正门]] |
|||
近年来,伦敦政经也和其他英国顶级大学一起卷入了“私立學校學生高接受率”的风波。而根据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私立學校學生在伦敦政经取得一个位置的几率仅为29.7%,是[[罗素集团]]大学里最低的。<ref>{{cite web |url = http://www.isc.co.uk/Publications_ISCUniversitiesSurvey.htm |title = ISC Universities Survey: Offers & Rejection Rates |work = 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 |accessdate = 2008-02-22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26222309/http://www.isc.co.uk/Publications_ISCUniversitiesSurvey.htm |archivedate = 2007-12-26 }}</ref> |
|||
由于所授社会科学课程都紧密相联,所有大學生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都被允许选择至少一个专业以外的课程,以拓展他们的社科教育。此外学校也开放大课,不同科系的学生都可以旁听。学校主要以大课和小班两种方式授课,大课人数依不同课程而定,最大的大课(如基础[[经济学]])一般由将近千人参加,而小班通常有10-20人一班。 |
|||
=== 暑期学校 === |
|||
进入伦敦政经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研究生的入学要求是必须取得英国大學部的第一(First)或第二等(Upper Second)学位,或外国大学的同等学位<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resources/graduateProspectus2008/entryRequirements/Default.htm |title = Entry requirements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accessdate = 2008-02-23}}</ref>。它的大學部课程申请也是全英竞争最激烈的,平均13.4人才获得一个位置<ref>{{cite web |url =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life_and_style/education/sunday_times_university_guide/article2496158.ece |title = 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2006 |work = UCAS |accessdate = 2007-05-08}}</ref>,超过[[牛剑]]。其中一些课程,比如法律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超过20个人竞争一个位置。2007年,其入学要求为大学入学([[UCAS]])点数476,相当于在[[A-Level]]取得AAAA。由于伦敦政经申请人数众多,它和牛津剑桥一起,是全英三个从来没有进入大学入学(UCAS)最后补录程序(Clearing)的三所大学。 |
|||
此外,伦敦政经暑期学校(LSE Summer School)自从1989年成立以来也已经有所发展,2006年的申请人数超过3,000人。该课程提供超过50个科目,内容与大學部类似,包括了会计、金融、法律、国际关系和管理等等。在每年7月至8月,伦敦政经也与[[北京大学]]合办“伦敦政经—北大暑期学校”。<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summerSchool/ |title = Summer School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2 |archive-date = 2008-02-16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16001814/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summerSchool/ |dead-url = no }}</ref> |
|||
=== 联合学位 === |
|||
近年来,伦敦政经也和其他英国顶级大学一起卷入了“私立學校學生高接受率”的风波。而根据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私立學校學生在伦敦政经取得一个位置的几率仅为29.7%,是[[罗素集团]]大学里最低的<ref>{{cite web |url = http://www.isc.co.uk/Publications_ISCUniversitiesSurvey.htm |title = ISC Universities Survey: Offers & Rejection Rates |work = 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 |accessdate = 2008-02-22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26222309/http://www.isc.co.uk/Publications_ISCUniversitiesSurvey.htm |archivedate = 2007-12-26 }}</ref>。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六所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建立了学术合作伙伴关系:[[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普敦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ref>{{cite web|title=LSE Academic partners|url=http://www.lse.ac.uk/intranet/LSEServices/academicPartnerships/partnerInstitutions.aspx|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10004731/http://www.lse.ac.uk/intranet/LSEServices/academicPartnerships/partnerInstitutions.aspx|archive-date=10 August 2016|access-date=10 August 2016}}</ref> 六校一起提供一系列双学位或联合学位课程,包括国际和世界历史硕士学位(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和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与北京大学合作),毕业生从这两个机构获得学位。 <ref>{{cite web|date=|title=Masters programmes|url=https://www.lse.ac.uk/International-History/Degrees/Masters|access-date=27 May 2021|publishe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archive-date=2021-06-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15124352/https://www.lse.ac.uk/International-History/Degrees/Masters|dead-url=no}}</ref> |
|||
学校还为特定系所提供与其他多所大学的联合学位,包括[[复旦大学]]、南加州大学以及与[[莱比锡大学]]、[[维也纳大学]]、罗斯基勒大学和弗罗茨瓦夫大学联合提供的[[全球研究]]项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提供与巴黎政治学院、[[赫尔蒂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公共政策网络学校合作的MPA双硕士<ref>{{cite web|date=28 September 2016|title=Master of Public Affairs|url=http://mpa.sciences-po.fr/|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211205250/http://www.mpa.sciences-po.fr/|archive-date=11 December 2004}}</ref>,以及[[多倫多大學|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合作全球事务学位。<ref>{{Cite web|last=Science|firs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title=LSE-University of Toronto Double Degre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aster of Global Affairs)|url=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degree-programmes-2022/LSE-Toronto-Double-Degree-MPA-Master-Global-Affairs/Home.aspx|access-date=2022-03-12|websit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anguage=en-GB|archive-date=2023-07-1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710221229/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degree-programmes-2023/LSE-Toronto-Double-Degree-MPA-Master-Global-Affairs|dead-url=no}}</ref>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与[[博科尼大学]]一起提供欧洲和国际公共政策与政治双学位。<ref>’’[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degree-programmes-2022/LSE-Bocconi-Double-Degree-European-International-Public-Policy-and-Politics LSE-Bocconi Double Degree in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and Politics] {{Wayback|url=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degree-programmes-2022/LSE-Bocconi-Double-Degree-European-International-Public-Policy-and-Politics |date=20220401114259 }}’’.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trieved 15 March 2022.</ref> |
|||
伦敦政经同时也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和[[巴黎HEC管理学院]],共同提供名叫“[[TRUIM]]”的[[MBA]]课程。时长为16个月的课程,将六个学习模块安排在全球5个商业区域。Whitefield Consulting和[[金融时报]],在2007年都将TRIUM商学院列为EMBA课程全球第二。<ref>{{cite web |url = http://rankings.ft.com/emba-rankings |title = EMBA Rankings |work = [[金融时报]] |accessdate = 2008-02-23}}</ref>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通过全球管理硕士项目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本科生交换项目与多家国际商学院开展交流项目。<ref>{{cite web|title=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url=http://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Degree-programmes-2018/Global-Masters-Management|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926083141/https://www.lse.ac.uk/study-at-lse/Graduate/Degree-programmes-2018/Global-Masters-Management|archive-date=26 September 2018|access-date=27 October 2018|publishe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ref><ref>{{cite web|title=IMEX programme|url=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MES/programmes/mastersProgrammes/imex/Default.htm|url-status=dead|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03064100/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MES/programmes/mastersProgrammes/imex/Default.htm|archive-date=3 February 2009|access-date=26 April 2010|publisher=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ref> 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和[[巴黎高等商業研究學院|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共同提供名叫TRUIM的[[MBA]]课程。时长为16个月的课程,将六个学习模块安排在全球5个商业区域。Whitefield Consulting和[[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在2007年都将TRIUM商学院列为EMBA课程全球第二。<ref>{{cite web|title=EMBA Rankings|url=http://rankings.ft.com/emba-ranking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29061100/http://rankings.ft.com/emba-rankings|archive-date=2008-02-29|accessdate=2008-02-23|work=[[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dead-url=no}}</ref> |
|||
此外,伦敦政经暑期学校(LSE Summer School)自从1989年成立以来也已经有所发展,2006年的申请人数超过3,000人。该课程提供超过50个科目,内容与大學部类似,包括了会计、金融、法律、国际关系和管理等等。在每年7月-8月,伦敦政经也与[[北京大学]]合办“伦敦政经-北大暑期学校”<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summerSchool/ |title = Summer School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2}}</ref>。 |
|||
== 学术声誉 == |
|||
{{Infobox UK university rankings |
{{Infobox UK university rankings |
||
|QS_N = |
|QS_N = |
||
|QS_W = |
|QS_W = 56 |
||
|ARWU_W = 101-150 |
|||
|THE_N = |
|THE_N = |
||
|THE_W = |
|THE_W = 27= |
||
|THE_WR = 25 |
|||
|LINE_1 = 0 |
|LINE_1 = 0 |
||
|Complete = 3 |
|Complete = 3 |
||
|The_Guardian = |
|The_Guardian = 5 |
||
|Times/Sunday_Times = |
|Times/Sunday_Times = 4 |
||
}}倫敦政經學院教學與研究以[[社會科學]]為主、[[法律]]、[[經濟學]]、[[國際關係]]、[[政治學]]、[[管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社會政策]]、[[金融]]等方面研究的教學與研究成就在全球享負盛名。在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具備理工醫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曾大幅領先側重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NoteTag|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14-15:伦敦帝国学院第9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34名;[[QS世界大学排名]]2014/15:伦敦帝国学院第2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71名}},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的所有14門專業,有12門皆進入了世界前八<ref>{{Cite web|author=|date=|title=QS top universities subject rankings|url=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subject-rankings/201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019141728/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subject-rankings/2016|archive-date=2016-10-19|accessdate=2016-07-18|publisher=|dead-url=yes}}</ref>。《[[星期日泰晤士報]]》和《[[衛報]]》的2021年全英大學排行榜中,倫敦政經學院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 |
|||
}} |
|||
[[File:LondonSchoolofEconomics cford.jpg|thumb|200px|left|伦敦政经学院正门]] |
|||
倫敦政經學院教學與研究以[[社會科學]]為主,教學質素與研究成就在全球享負盛名。《[[星期日泰晤士報]]》和《[[衛報]]》的2006年全英大學排行榜中,倫敦政經學院排名第三,而在[[2005年11月]]發表的《[[泰晤士专上教育增刊]]》[[大學排名#2005 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名|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倫敦政經學院排行第11;[[2004年12月]]更獲同一機構列為全球排行第二的社會科學類大學。 |
|||
在2013至2018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會科學]]及[[管理學]]的排名上已連續六年荣登世界第二、歐洲第一。<ref>{{cite web|url=http://www.lse.ac.uk/News/Latest-news-from-LSE/2017/03-March-2017/LSE-ranked-second-in-the-world-for-social-sciences|title=LSE Ranked Second in the World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Management|publisher=}}</ref> 其管理學碩士亦在2018年QS管理學碩士排名中名列全球第七。<ref>{{cite web|title=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Masters in Management Rankings 2018|url=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business-masters-rankings/management/2018|publisher=Quacquarelli Symonds|accessdate=2017-12-01}}</ref> |
|||
倫敦政經學院是[[管理學]]、[[法律]]、[[經濟學]]、[[國際關係]]、[[政治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社會政策]]、[[金融]]等方面研究的全球先驅。 |
|||
學生國際化是學院的特色之一。全日制學生約有7500名,其中[[英國]]本地生佔34%,另外18%來自[[歐盟]]成員國,44%來自世界其他120多個國家及地區。大學部佔48%,研究所佔52%。<ref>{{Cite web|url=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informationAbout/aboutLSE/introductionToTheSchool.htm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title = |
學生國際化是學院的特色之一。全日制學生約有7500名,其中[[英國]]本地生佔34%,另外18%來自[[歐盟]]成員國,44%來自世界其他120多個國家及地區。大學部佔48%,研究所佔52%。<ref>{{Cite web|url=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title=存档副本|accessdate=2017-03-13|archive-date=2017-03-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306023724/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6|dead-url=no}},{{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informationAbout/aboutLSE/introductionToTheSchool.htm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title = 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accessdate = 2008-01-29 |archive-date = 2008-01-30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30190110/http://www.lse.ac.uk/informationAbout/aboutLSE/introductionToTheSchool.htm |dead-url = no }}</ref> |
||
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accessdate=2008-01-29}}</ref> |
|||
== 學生生活 == |
== 學生生活 == |
||
[[File:Holborn, John Watkins Plaza,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geograph.org.uk - 668683.jpg|thumb|Houghton Street]] |
|||
[[File:Londonschoolofeconomics 1.jpg|right|thumb|250px|学校主要街道:Houghton Street]] |
|||
[[File:Waterstone's Economists' Bookshop a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jpg|thumb|Waterstone's Economists' Bookshop]] |
|||
倫敦政經學院的校園位於[[倫敦市]]的法律中心[[霍本]],毗鄰皇室法庭、[[英國廣播公司]]和[[倫敦四大法律學院]],其中最著名的[[林肯律師學院]]就近在咫尺。伦敦政经学院同样以其公共演讲而闻名,通常向学生、教职工开放,有时也向公众开放。这些演讲者通常為国内国际杰出的政府首脑、外交家、作家、商业人士、學者等。近期的演讲者包括[[阿伦·格林斯潘]]、[[乔治·索罗斯]]、[[比尔·克林顿]]、[[本·伯南克]]、[[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科菲·安南]]、[[埃里克·施密特]]、[[格哈特·施罗德]]、[[科斯塔斯·西米蒂斯]]、[[比森特·福克斯·克萨达]]、[[纳尔逊·曼德拉]]、[[勞倫斯·薩默斯]]、议员[[傑基·史密斯]]、等。 |
|||
倫敦政經學院的校園位於[[倫敦市]]的法律中心[[霍本]],毗鄰[[皇室法院]]、[[英國廣播公司]]和倫敦四所[[律師學院]],其中最著名的[[林肯律師學院]]就近在咫尺。伦敦政经学院同样以其公共演讲而闻名,演讲者包括[[阿伦·格林斯潘]]、[[乔治·索罗斯]]、[[比尔·克林顿]]、[[本·伯南克]]、[[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科菲·安南]]、[[埃里克·施密特]]、[[格哈特·施罗德]]、[[科斯塔斯·西米蒂斯]]、[[比森特·福克斯·克萨达]]、[[纳尔逊·曼德拉]]、[[勞倫斯·薩默斯]]、议员[[傑基·史密斯]]等。<ref>{{Cite web|title=Public Lectures | LSE Digital Library|url=https://digital.library.lse.ac.uk/collections/publiclectures|website=digital.library.lse.ac.uk|access-date=2023-04-20|archive-date=2018-10-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1011133433/https://digital.library.lse.ac.uk/collections/publiclectures|dead-url=no}}</ref> |
|||
=== 图书馆 === |
=== 图书馆 === |
||
[[File:Lselibrary 1.jpg|thumb|right| |
[[File:Lselibrary 1.jpg|thumb|right|197x197像素|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螺旋楼梯]] |
||
{{Main|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 |
{{Main|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主图书馆是[[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社会科学图书馆。图书馆建于1896年,是英国的国家社会科学图书馆,在国际上也非常重要。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每天有6500人访问,还有每年1.2万人使用国际研究资料。<ref>{{Cite web|last=Science|firs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title=About|url=https://www.lse.ac.uk/library/about/home.aspx|access-date=2023-04-19|websit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anguage=en-GB|archive-date=2016-11-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1124121803/http://www.lse.ac.uk/library/about/home.aspx|dead-url=no}}</ref> |
|||
肖氏图书馆(Shaw Library)是学院另一间图书馆,提供小说等休闲读物,位于学院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内,[[费边窗]](Fabian Window)也在这里展示。<ref>{{Cite web|last=L|first=Ailsa|last2=says:|date=2015-08-13|title=#LSEWomen: Charlotte Shaw's LSE legacy - the Shaw Library|url=https://blogs.lse.ac.uk/lsehistory/2015/08/13/charlotte-shaws-legacy-the-shaw-library/|access-date=2023-04-19|website=LSE History|archive-date=2022-03-30|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30103310/https://blogs.lse.ac.uk/lsehistory/2015/08/13/charlotte-shaws-legacy-the-shaw-library/|dead-url=no}}</ref> |
|||
LSE的主图书馆是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BLPES),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社会科学图书馆。图书馆建于1896年,是英国的国家社会科学图书馆,在国际上也非常重要。 |
|||
学院的学生也可以使用[[伦敦大学]]其他成员学院的图书馆,以及位于[[罗素广场]]伦敦大学议事大楼的额外设施。 |
|||
BLPES每天有6500人访问,还有每年1.2万人使用国际研究资料。 |
|||
此外,肖氏图书馆(Shaw Library)是学院另一间图书馆,提供小说等休闲读物,位于学院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内,[[费边窗]](Fabian Window)也在这里展示。此外学院的学生也可以使用伦敦大学学其他成员学院的图书馆,以及位于[[罗素广场]]伦敦大学议事大楼的额外设施。 |
|||
=== 住宿及交通 === |
=== 住宿及交通 === |
||
[[File:NorthumberlandHouse.jpg|left|thumb|150px|诺森伯兰(Northumberland)学生公寓]] |
|||
伦敦政经学院的住宿安排在其开设的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分布在伦敦市中心十个不同的区域。在学生公寓居住的学生超过3,400人<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accommodation/RES_intro.htm |title = Residential Halls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3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21214171651/http://www.lse.ac.uk/accommodation/RES_intro.htm |archivedate = 2002-12-14 }}</ref>。此外,第一年大學生中大约有25%的学生居住在与[[伦敦大学]]其他学院共用的几个学生公寓里。学校保证所有的一年级大學生和部分研究生都可以住在学生公寓,但在校园内就没有住宿提供。最近的Grosvenor公寓离学校有步行5分钟的路程,而最远的公寓坐地铁和公共汽车都要花45分钟。大部分的学生公寓都是不同国家种族、男女在一起居住的。公寓一般提供31周,即不包括[[复活节]]和[[圣诞节]]假期,或者40周的住宿合约。 |
伦敦政经学院的住宿安排在其开设的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分布在伦敦市中心十个不同的区域。在学生公寓居住的学生超过3,400人<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accommodation/RES_intro.htm |title = Residential Halls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accessdate = 2008-02-23 |deadurl = yes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21214171651/http://www.lse.ac.uk/accommodation/RES_intro.htm |archivedate = 2002-12-14 }}</ref>。此外,第一年大學生中大约有25%的学生居住在与[[伦敦大学]]其他学院共用的几个学生公寓里。学校保证所有的一年级大學生和部分研究生都可以住在学生公寓,但在校园内就没有住宿提供。最近的Grosvenor公寓离学校有步行5分钟的路程,而最远的公寓坐地铁和公共汽车都要花45分钟。大部分的学生公寓都是不同国家种族、男女在一起居住的。公寓一般提供31周,即不包括[[复活节]]和[[圣诞节]]假期,或者40周的住宿合约。 |
||
第151行: | 第196行: | ||
距学校最近[[伦敦地铁]]站是Holborn站和Temple站。2007年11月14日之后,通往[[欧洲大陆]]的[[欧洲之星]]火车移到[[聖潘可拉斯車站]],距离学校步行大约要25分钟。此外,到Aldwych和国王大道的公共汽车会直接停在学校的Houghton街。 |
距学校最近[[伦敦地铁]]站是Holborn站和Temple站。2007年11月14日之后,通往[[欧洲大陆]]的[[欧洲之星]]火车移到[[聖潘可拉斯車站]],距离学校步行大约要25分钟。此外,到Aldwych和国王大道的公共汽车会直接停在学校的Houghton街。 |
||
== |
== 影响 == |
||
=== 伦敦政经学院与剑桥大学 === |
|||
[[File:Lselibray 2.jpg|thumb|right|250px|伦敦政经学院图书馆内部]] |
|||
=== 经济学 === |
|||
1930年代伦敦政经和[[剑桥大学|剑桥]]两个学校之间的辩论在经济学学术界十分著名。两个学校在学术见解上持续的较量可以追溯到伦敦政经建立之初,当伦敦政经的经济学教授[[埃德温·坎南]](1861-1935),与当时顶尖的经济学家,剑桥的政治经济学教授[[阿尔弗莱德·马歇尔]],争论关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该学科是否应被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马歇尔当时反对伦敦政经讲纯理论和其所依赖的经济史分开罗列) |
|||
[[File:Lselibray 2.jpg|thumb|right|193x193像素|伦敦政经学院图书馆内部]] |
|||
争论同时也涉及到关于经济学家的角色问题,他们应作为超然的专家还是实际事务的顾问。对于伦敦政经和历史经济学家而言,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比经济学理论本身更具意义。虽然伦敦政经和剑桥的经济学家们在1920年代曾并肩工作过——比如建立了[[伦敦剑桥经济服务]](The London and Cambridge Economic Service)——但在1930年代两间学校对于经济[[大萧条|萧条]]的解决方法产生异见,争论重新开始。 |
|||
伦敦政经的[[昂内尔·罗宾斯|罗宾斯]]和[[哈耶克]],及剑桥的凯恩斯是这场学术思维争论的主要人物。争论扩展到一系列问题,包括当时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货紧缩还是需求管理,以及对于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更广泛的概念等。罗宾斯和哈耶克的观点基于注重自由贸易和反对干涉主义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尽管罗宾斯后来承认这一手段在当时的经济萧条中提出来是不合时宜的。在当时各主要经济体不断增加的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贸易)|以邻为壑]]”的贬值政策下,只有尽早实施近似[[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才能够实现经济复苏。 |
|||
凯恩斯和剑桥的政策在1930年后成为了实践准则。但随着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长和影响逐渐增大,伦敦政经的自由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影响当今的自由经济体。 |
|||
对于哈耶克观点的最好评价,就是当今世界不断增多的国际自由贸易组织,以及诸如[[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各种国际共识。解决1930年代的大萧条处理方法并非最佳,这些成果都对于国际社会避免重蹈覆辙而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当时剑桥的学者所倡导的。<ref>{{cite web |url = http://www.lse.ac.uk/resources/LSEHistory |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title = LSE历史 |accessdate = 2008-01-29}}</ref> |
|||
=== 对经济学的影响 === |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于对经济学的理解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很多都能通过以下个人和他们的作品所体现,这些人都曾经在伦敦政经或教授过,或研究过,或学习过。尽管以下大多数经济学家最终都因某个理论或作品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下面主要列出的是他们对于整体现代经济学模型和思想所做的重要影响: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于对经济学的理解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很多都能通过以下个人和他们的作品所体现,这些人都曾经在伦敦政经或教授过,或研究过,或学习过。尽管以下大多数经济学家最终都因某个理论或作品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下面主要列出的是他们对于整体现代经济学模型和思想所做的重要影响: |
||
* [[约翰·希克斯]] |
* [[约翰·希克斯]]:最著名的贡献是创造了[[IS-LM模型]],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起点。 |
||
*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获奖者,是经济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倡导者,他的文献可以定义[[英国]]和[[美国]]分别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时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哈耶克哲学的实施曾经导致了很多关键的经济结果,包括工会的减少。Bean and Crafts的论文称这一点成为两国过去25年里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而同一时期欧洲其他主要国家都实现了稳定的经济繁荣。<ref>{{Cite web|title=Unions and Productivity,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vidence|url=https://cep.lse.ac.uk/pubs/download/DP0539.pdf|access-date=2023-04-19|archive-date=2023-04-1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19185854/https://cep.lse.ac.uk/pubs/download/DP0539.pdf|dead-url=no}}</ref>他同时也对最终导致[[东欧]][[共产主义]]瓦解的自由市场思潮产生重要影响。<ref>{{cite web |url = http://www.hayekcenter.org/friedrichhayek/hayekquote.htm#revolution |work = 哈耶克中心(Hayek Center) |title = 哈耶克评价 |accessdate = 2008-01-29 |archive-date = 2008-05-15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15175431/http://www.hayekcenter.org/friedrichhayek/hayekquote.htm#revolution |dead-url = no }}</ref> |
|||
* [[詹姆斯·米德]]:因其在贸易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获奖。 |
|||
* [[威廉·阿瑟·刘易斯]]:发展出经济学重要的“[[二元经济]]”模型,用来证明经济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基础,也为Heywood对于英法工业化比较的“修正主义”观点垫下基础。刘易斯同时也对贸易理论中[[贸易条件]]的重要性有尖端的研究。 |
|||
* [[默顿·米勒]]:1990年因其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工作与他人分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
* [[罗纳德·科斯]]:因其对于交易成本重要的发现和分类,以及完善的[[产权]]界定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
*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因其在[[发展经济学]]的诸多贡献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工作包括了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作品中指代抽象的某人时总是用“她的”,而非“他的”。森后来离开伦敦政经,转往牛津教书,但在经济系他并没有被允许教授自己著名的关于贫困的课程。 |
|||
* [[罗伯特·蒙代尔]]:被称为[[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最优货币区]]。他的工作仍然是现在分析和评价单一货币有效性的主要支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成为IS-LM模型的一个有效延伸,帮助研究国际平衡,同时也是分析浮动和固定[[汇率]]相对优劣的基本理论。 |
|||
* [[乔治·阿克洛夫]]: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的获得者,他以1970年刊登在经济学季刊的文章《柠檬市场:品質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而著名,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資訊不對稱」在市場造成的損害。 |
|||
* [[威廉·菲利普斯 (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虽然未获诺贝尔奖,但其1958年提出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经济政策关于失业和通胀的重要依据。 |
|||
2006年1月,IDEAS经济研究报告将伦敦政经学院列为全球第三的大学经济研究系,是非美国大学的第一名。<ref>{{Cite web|last=Science|firs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title=LSE IDEAS|url=https://www.lse.ac.uk/ideas/home.aspx|access-date=2023-04-19|websit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anguage=en-GB|archive-date=2017-08-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802223147/http://www.lse.ac.uk/IDEAS/Home.aspx|dead-url=no}}</ref> [[耶鲁大学]]於1999年發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影响,分析了全球最佳的100名经济学博士生,伦敦经济学院因为其毕业生名下发表的研究超过2000页而名列全球第一<ref>{{cite web |url = http://cowles.econ.yale.edu/areas/ecm/gsrank.htm |work = [[耶鲁大学]] |title = 计量经济学博士排行 |accessdate = 2008-01-29 |archive-date = 2008-01-05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05015201/http://cowles.econ.yale.edu/areas/ecm/gsrank.htm |dead-url = no }}</ref>,[[科學评估]]将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系,在过去两次考核中(1996年和2001年)评为最高的5A级<ref>{{cite web|url = 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bak/newsAndEvents/archives/2000-2002/rae_2001_update.htm|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itle = RAE 2001年考核结果|accessdate = 2008-01-29|deadurl = yes|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10004150/http://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bak/newsAndEvents/archives/2000-2002/rae_2001_update.htm|archivedate = 2007-11-10}}</ref>,许多非政府机构普遍都将伦敦政经學院的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系列为全球前20,大多时候都是美国以外的机构中最佳<ref name="ECONPHD">{{cite web |url = http://www.econphd.net/rank/nrallec.htm |work = econphd.net |title = econphd.net 2004年排行榜 |accessdate = 2008-01-29 |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17125412/http://www.econphd.net/rank/nrallec.htm |archive-date = 2007-12-17 |dead-url = yes }}</ref>,尽管其研究方向集中在经济学,伦敦政经學院还是世界前12名研究机构之一<ref name="ECONPHD" />。 |
|||
*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获奖者,是经济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倡导者,他的文献可以定义[[英国]]和[[美国]]分别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时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哈耶克哲学的实施曾经导致了很多关键的经济结果,包括工会的减少。Bean and Crafts的论文称这一点成为两国过去25年里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而同一时期欧洲其他主要国家都实现了稳定的经济繁荣。[http://cep.lse.ac.uk/pubs/download/DP0539.pdf] 他同时也对最终导致[[东欧]][[共产主义]]瓦解的自由市场思潮产生重要影响。<ref>{{cite web |url = http://www.hayekcenter.org/friedrichhayek/hayekquote.htm#revolution |work = 哈耶克中心(Hayek Center)|title = 哈耶克评价 |accessdate = 2008-01-29}}</ref> |
|||
=== 英国社会 === |
|||
* [[詹姆斯·米德]]因其在贸易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获奖。 |
|||
[[File:London.bankofengland.arp.jpg|thumb|200px|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
|||
伦敦政经学院通过其与政界、商界、法律界的紧密联系,一直以来对国际社会一直有重要影响,[[卫报]]曾经提到<ref>{{cite web|title=A Time Honoured Tradition|url=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higher/columnist/story/0,,1515788,00.html|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19133041/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higher/columnist/story/0,,1515788,00.html|archive-date=2007-12-19|accessdate=2008-02-23|work=卫报|dead-url=no}}</ref>: |
|||
* [[威廉·阿瑟·刘易斯]],发展出经济学重要的“[[二元经济]]”模型,用来证明经济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基础,也为Heywood对于英法工业化比较的“修正主义”观点垫下基础。刘易斯同时也对贸易理论中* [[贸易条件]]的重要性有尖端的研究。 |
|||
{{Cquote|各个大臣们都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伦敦政经)学院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渗入了[[英国议会|议会]]、[[白厅]]和[[英格兰银行]]……伦敦政经学院的优势在于它与政治进程紧密相联: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是学校的前教授。下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Barry Sheerman,与[[工党]]议员Frank Judd都位居校董会。校董会上同样也有[[保守黨 (英國)|保守党]]议员Virginia Bottomley和Richard Shepherd的身影,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Saatchi勋爵和Lady Howe。}} |
|||
* [[默顿·米勒]]1990年因其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工作与他人分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
== 著名人物 == |
|||
* [[罗纳德·科斯]]因其对于交易成本重要的发现和分类,以及完善的[[产权]]界定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
=== 列表 === |
|||
{{Main list|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 |
|||
*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因其在[[发展经济学]]的诸多贡献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工作包括了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作品中指代抽象的某人时总是用“她的”,而非“他的”。森后来离开伦敦政经,转往牛津教书,但在经济系他并没有被允许教授自己著名的关于贫困的课程。 |
|||
<gallery class="center" mode="nolines"> |
|||
File:Clement Attlee.PNG|[[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 |
|||
* [[罗伯特·蒙代尔]],被称为[[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最优货币区]]。他的工作仍然是现在分析和评价单一货币有效性的主要支柱。 |
|||
File:Jomo Kenyatta 1966-06-15.jpg|[[肯尼亚总统]][[乔莫·肯雅塔]] |
|||
File:Mwai Kibaki 2011-07-08.jpg|[[肯尼亚总统]][[姆瓦伊·齐贝吉]] |
|||
*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成为IS-LM模型的一个有效延伸,帮助研究国际平衡,同时也是分析浮动和固定[[汇率]]相对优劣的基本理论。 |
|||
File:Romano Prodi in Nova Gorica (2c).jpg|[[意大利总理]]、[[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 |
|||
File:Pierre Elliot Trudeau-2.jpg|[[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 |
|||
* [[乔治·阿克洛夫]],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的获得者,他以1970年刊登在经济学季刊的文章《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而著名。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会损害市场,被它称为[[不对称信息]]的问题。 |
|||
File:Prime Minister Lee Kuan Yew of Singapore Making a Toast at a State Dinner Held in His Honor, 1975.jpg|[[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
|||
File:Drottning Margrethe av Danmark.jpg|[[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 |
|||
同时,伦敦政经学院的[[威廉·菲利普斯]],虽然从未获得诺贝尔奖,但其1958年提出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经济政策关于失业和通胀的重要依据。 |
|||
File:Kim Campbell (cropped).jpg|[[加拿大总理]][[金·坎贝尔]] |
|||
File:Bundesarchiv Bild 183-1989-0630-504, Heinrich Brüning.jpg|[[德国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 |
|||
除了学术上的贡献,大学及其毕业生不断对经济学界做出重要的贡献。2006年1月,IDEAS经济研究报告将伦敦政经学院列为全球第三的大学经济研究系,是非美国大学的第一名。 |
|||
File:Karl Popper2.jpg|[[卡尔·波普]] |
|||
File:George Soros 47th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2011 crop.jpg|[[乔治·索罗斯]] |
|||
[[耶鲁大学]]1999年分析[[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影响,分析了全球最佳的100名经济学博士生。伦敦经济学院因为其毕业生名下发表的研究超过2000页而名列全球第一。<ref>{{cite web |url = http://cowles.econ.yale.edu/areas/ecm/gsrank.htm |work = [[耶鲁大学]] |title=计量经济学博士排行 |accessdate = 2008-01-29}}</ref> |
|||
File:Photo by Tsai Ing-wen.jpg|[[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 |
|||
[[科研评估]]将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系,在过去两次考核中(1996年和2001年)评为最高的5A级。<ref>{{cite web|url = http://www.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bak/newsAndEvents/archives/2000-2002/rae_2001_update.htm|work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itle = RAE 2001年考核结果|accessdate = 2008-01-29|deadurl = yes|archiveur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10004150/http://lse.ac.uk/collections/pressAndInformationOffice.bak/newsAndEvents/archives/2000-2002/rae_2001_update.htm|archivedate = 2007-11-10}}</ref> 许多非政府机构普遍都将伦敦政经的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系列为全球前20,大多时候都是美国以外的机构中最佳<ref name="ECONPHD">{{cite web |url = http://www.econphd.net/rank/nrallec.htm |work = econphd.net |title = econphd.net 2004年排行榜|accessdate=2008-01-29}}</ref>。尽管其研究方向集中在经济学,伦敦政经还是世界前12名研究机构之一。<ref name="ECONPHD" /> |
|||
File:Kamisese Mara.jpg|[[斐济总理]][[卡米塞塞·马拉]] |
|||
File:Prime Minister of Nepal, Shri Sher Bahadur Deuba, in Glasgow, Scotland on November 02, 2021 (1).jpg|[[尼泊尔总理]][[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 |
|||
== 政策影响 == |
|||
File:Official Portrait of Ursula von der Leyen.jpg|[[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 |
|||
[[File:London.bankofengland.arp.jpg|thumb|200px|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 |
|||
</gallery> |
|||
=== 事件 === |
|||
伦敦政经学院通过其与政界、商界、法律界的紧密联系,一直以来对国际社会一直有重要影响,[[卫报]]曾经提到<ref>{{cite web |url = http://education.guardian.co.uk/higher/columnist/story/0,,1515788,00.html |title = A Time Honoured Tradition |work = 卫报}}</ref>: |
|||
[[穆阿邁爾·格達費]]的兒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在倫敦政經學院獲得科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其政敵指稱該博士論文涉嫌請人捉刀<ref>{{cite news|url=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1/mar/03/lse-director-resigns-gaddafi-scandal|title=LSE head quits over Gaddafi scandal|publisher=《衛報》|date=2011-03-04|language=zh-tw|accessdate=2020-04-17|archive-date=2017-01-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106174229/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1/mar/03/lse-director-resigns-gaddafi-scandal|dead-url=no}}</ref>,倫敦政經學院設立獨立調查小組對此指控進行了解,由於指控方未能提出具體證據證明該論文是由他人代寫,故最終對塞義夫的博士學位做出保留的結論<ref>>{{Cite web|title=LSE response to the Woolf Inquiry|url=http://www.lse.ac.uk/website-archive/newsAndMedia/news/archives/2011/11/woolf.aspx|website=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accessdate=2020-06-16|archive-date=2020-01-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02045023/http://www.lse.ac.uk/website-archive/newsAndMedia/news/archives/2011/11/woolf.aspx|dead-url=no}}</ref>。 |
|||
[[斯里蘭卡]]《可倫坡電訊報》(Colombo Telegraph)2013年10月3日的報導,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領導人和漢班托塔區議員、前[[斯里蘭卡總統]][[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的兒子[[薩茲·普里馬達沙|薩茲·普雷馬達薩]]的維基百科頁面上,顯示他獲得了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但其本人在接受該報採訪時提到,他在该校參加了一年級考試,後來由於患了麻疹造成腿部麻痺,無法參加進一步的考試,故獲得的是Aegrotat Degree,而非學士學位<ref name="#2">{{cite news|url=https://www.colombotelegraph.com/index.php/former-sri-lankan-presidents-son-was-given-aegrotat-degree-lse-admits-today/|title=Former Sri Lankan President’s Son Was Given Aegrotat Degree – LSE Admits Today|publisher=《Colombo Telegraph》|date=2013-10-09|language=zh-tw|accessdate=2020-04-17|archive-date=2020-05-1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513065635/https://www.colombotelegraph.com/index.php/former-sri-lankan-presidents-son-was-given-aegrotat-degree-lse-admits-today/|dead-url=no}}</ref>。倫敦政經學院證實,普雷馬達薩於1991年8月1日獲授的是Aegrotat Degree,等同就讀證明,而非正式學位。當學生有確實赴學,因重大病故未能完成考試,屬未獲得正式學位,學生可向校方申請Aegrotat Degree的證書,證明自己未完成正式學位,有就學事實。許多人不清楚Aegrotat Degree是張就學證明,誤以為是學位證書,然而Aegrotat Degree上都有載明其用途。<ref name="#2" />{{also|蔡英文學位門}} |
|||
{{Cquote|各个大臣们都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伦敦政经)学院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渗入了[[英国议会|议会]]、[[白厅]]和[[英格兰银行]]……伦敦政经学院的优势在于它与政治进程紧密相联: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是学校的前教授。下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Barry Sheerman,与[[工党]]议员Frank Judd都位居校董会。校董会上同样也有[[保守党]]议员Virginia Bottomley和Richard Shepherd的身影,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Saatchi勋爵和Lady Howe。}} |
|||
一些媒體和学者對[[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博士學位和博士論文提出質疑<ref>{{Cite news|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837150|title=蔡英文英國博士論文爭議:四大焦點看透來龍去脈|author=|date=|work=|publisher=BBC中文網|accessdate=2019-09-27|language=|format=|archive-date=2019-12-1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121403342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9837150|dead-url=no}}</ref>,在包含過去蔡英文的聘任單位([[中華民國教育部]]、[[國立政治大學]])、前職場上司(前總統[[蔣經國]]任命之大法官[[:刘铁铮|劉鐵錚]])<ref>{{Cite web |url=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1837 |title=前大法官親筆信曝光 劉鐵錚面談並認可蔡英文任教資格 |author=蔡慧貞 |access-date=2021-01-24 |archive-date=2021-0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30231533/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71837 |dead-url=no }}</ref>、倫敦政經學院校方、[[中華民國法院制度|中華民國法院]]判決結果等<ref>{{Cite web |url=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189416 |title=重大瑕疵! 彭文正告總統博士論文不存在 高院發回北院 |author=王宏舜 |access-date=2021-01-24 |archive-date=2021-01-3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30023003/https://udn.com/news/story/7321/5189416 |dead-url=no }}</ref>等機構的認證下,2019年10月,伦敦政治經濟學院網站新聞區(In the press)聲稱在1984年授予了蔡英文法学博士学位,并列出蔡英文在1985年的论文“不公平贸易行为和保障措施”在该学院图书馆内的个人副本<ref>{{Cite web|title=LSE statement on PhD of Dr Tsai Ing-wen|url=https://www.lse.ac.uk/News/Latest-news-from-LSE/2019/j-October-2019/LSE-statement-on-PhD-of-Dr-Tsai-Ing-wen.aspx|access-date=2021-09-12|last=Science|firs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work=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anguage=en-GB|archive-date=2020-12-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7153600/https://www.lse.ac.uk/News/Latest-news-from-LSE/2019/j-October-2019/LSE-statement-on-PhD-of-Dr-Tsai-Ing-wen|dead-url=no}}</ref><ref>{{Cite web |url=https://tw.news.yahoo.com/ls-e%E8%83%8C%E6%9B%B8%E5%B0%8F%E8%8B%B1%E8%81%B2%E6%98%8E%E9%9D%9E%E5%AE%98%E6%96%B9%E5%BE%8B%E5%B8%AB%E6%8E%A7%E8%AB%96%E6%96%87%E6%8B%86-8-%E7%AF%87%E5%85%85%E5%8D%87%E7%AD%89%E7%94%A8-032939871.html |title=LSE背書小英聲明非官方?律師控論文拆8篇充升等用 |access-date=2021-09-12 |archive-date=2021-11-01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101003205/https://tw.news.yahoo.com/ls-e%E8%83%8C%E6%9B%B8%E5%B0%8F%E8%8B%B1%E8%81%B2%E6%98%8E%E9%9D%9E%E5%AE%98%E6%96%B9%E5%BE%8B%E5%B8%AB%E6%8E%A7%E8%AB%96%E6%96%87%E6%8B%86-8-%E7%AF%87%E5%85%85%E5%8D%87%E7%AD%89%E7%94%A8-032939871.html |dead-url=no }}</ref>。2022年2月3日,倫敦大學也在其官網刊登聲明表示「蔡總統在提交論文、論文並經兩位考官審查後,於1984年2月獲頒博士學位。」<ref>{{Cite web |
|||
|url=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2040184.aspx |
|||
|title=倫敦大學:蔡總統憑論文於1984年取得博士學位 |
|||
|access-date=2022-02-04 |
|||
|4= |
|||
|5= |
|||
|dead-url=no |
|||
|archive-date=2023-04-10 |
|||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410020802/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2040184.aspx |
|||
}}</ref> |
|||
== |
== 注释 == |
||
{{NoteFoot}} |
|||
{{Main|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友名单}}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Reflist|2}} |
{{Reflist|2}} |
||
== |
==延伸阅读== |
||
* {{cite book|last=Dahrendorf|first=Ralf|title=LSE: A History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895–1995|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lsehistoryoflond0000dahr|location=Oxford|publis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year=1995|pages=xx, 584|isbn=0198202407}} |
|||
<references group="註"/>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Commonsca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Commonscat|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
* {{en}}[http://www.lse.ac.uk/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網站] |
* {{en}}[http://www.lse.ac.uk/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網站]{{Wayback|url=http://www.lse.ac.uk/ |date=20091124160253 }} |
||
* {{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6112952/http://www.lon.ac.uk/ 倫敦大學網站] |
* {{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06112952/http://www.lon.ac.uk/ 倫敦大學網站] |
||
* {{en}}[http://www.wikimapia.org/#lat=51.514178&lon=-0.11643&z=17&l=0&m=a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卫星地图] |
* {{en}}[http://www.wikimapia.org/#lat=51.514178&lon=-0.11643&z=17&l=0&m=a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卫星地图]{{Wayback|url=http://www.wikimapia.org/#lat=51.514178&lon=-0.11643&z=17&l=0&m=a |date=20181225091439 }} |
||
* {{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12031007/http://www.lse.ac.uk/resources/virtualTour/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虚拟游览] |
* {{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212031007/http://www.lse.ac.uk/resources/virtualTour/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虚拟游览] |
||
* {{en}}[http://www.lsesu.com/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学生联盟] |
* {{en}}[http://www.lsesu.com/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学生联盟] {{Wayback|url=http://www.lsesu.com/ |date=20201112015221 }} |
||
* {{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16103115/http://www.thebeaveronline.co.uk/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报《The Beaver》] |
* {{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16103115/http://www.thebeaveronline.co.uk/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报《The Beaver》] |
||
第228行: | 第285行: | ||
{{全球管理教育聯盟}} |
{{全球管理教育聯盟}} |
||
{{DEFAULTSORT:London School of Economy}} |
|||
[[Category: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
[[Category: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
||
[[Category:羅素大學集團 |
[[Category:羅素大學集團]] |
||
[[Category:1895年 |
[[Category:1895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
||
[[Category:英國政治學]] |
|||
[[Category: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
|||
[[Category:政治学研究机构]] |
|||
[[Category:國際關係學校]] |
|||
[[Category:1895年英國建立]] |
|||
[[Category:英國大學 (組織)]] |
2024年11月8日 (五) 14:40的最新版本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 |||||||||||||
---|---|---|---|---|---|---|---|---|---|---|---|---|---|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
校训 | Rerum cognoscere causas To know the causes of things 了解萬物發生的緣故 | ||||||||||||
创办时间 | 1895年 | ||||||||||||
URN编码 | 133910 | ||||||||||||
学校类型 | 研究型大學 | ||||||||||||
校监 | 安妮长公主 | ||||||||||||
校长 | 夏菲克女男爵 | ||||||||||||
教师人數 | 1,303 | ||||||||||||
学生人數 | 12,050 (2019/20)[1] | ||||||||||||
本科生人數 | 5,160 (2019/20)[1] | ||||||||||||
研究生人數 | 6,895 (2019/20)[1] | ||||||||||||
校址 | 英国倫敦 | ||||||||||||
校區 | 市區 | ||||||||||||
代表色 | 紫色、黑色、金色[2] | ||||||||||||
吉祥物 | 海狸鼠 | ||||||||||||
隶属 | 倫敦大學 G5超級精英大學 金三角名校 羅素大學集團 | ||||||||||||
網站 | www | ||||||||||||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全名: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縮寫:LSE;中文簡稱:倫敦政經學院或倫敦政經)[3]成立於1895年,是一所位於英國倫敦的研究型大學。[4]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专注于社会科学研究,被譽為“世界一級的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機構”,於全球政、商、法、學界極負盛名。[5]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並稱為G5超级精英大學,也是英國的金三角名校。至2016年為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校友、教員及前教員之中產生了20位諾貝爾獎得獎者、55位各國政壇領袖、31位英國下議院議員及42位上議院議員。[6]同時,一項針對全球億萬富豪的調查報告顯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本科畢業生中有11位億萬富豪,位列世界前十、歐洲第一。[7][8]
历史
[编辑]伦敦政经学院在1895年由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成员韦伯夫妇(西德尼·韦伯与贝特丽丝·韦伯)、格雷厄姆·华莱斯和萧伯纳建立。建立之初,资金由私人慈善家提供,包括来自费边社成员Henry Hunt Hutchinson的20,000英镑的遗赠。[9]由于创始人都坚信由改良主义者而非革命者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伦敦政经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辅助费边社达到其建设更好社会的目的,因此它的研究课题一直专注于贫穷、财富不均等相关议题[9]。这使得费边社和伦敦政经都成为影响英国工党的重要力量之一。[10]
伦敦政经学院建立的目的在于重新教育和培养表現不穩定的英国政商精英,因為当时英国教學和研究表現差,其研究生数量相比其他国家少很多。就在伦敦政经学院建立前一年,英国科学促进会曾表示了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的需要。韦伯夫妇考虑到伦敦政经学院的办学目的,实际上采用了当时巴黎政治学院的全面涵盖了社科领域的课程安排。1895年10月,伦敦政经学院在Adelphi的约翰街9号正式开学。[9]
伦敦政经学院得到迅速扩张,在1896年9月就与新建的學院图书馆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一起搬到了Adelphi Terrace 10号,并在后来几年继续发展的步伐。到了1900年,伦敦政经学院被伦敦大学认可为其所属的一个经济學院,并与同年开始招收大學部生和博士生。与此同时,伦敦政经学院的学术范围开始扩展到其他社會科学的學科,包括地理(1902年)、哲学(1903年),然后是国际关系、历史、法律、心理学和社会学。到了1902年,小小的Adelphi Terrace校区已经容纳不下整个学校,于是伦敦政经学院当年正式搬到了现在位于Aldwych和国王道的校址——离白厅近在咫尺[9]。学校的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在1922年正式在Houghton Street落成,1920年得到英王乔治五世奠基,至今仍然是学校重要的办公和教学用地。
在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者和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系统的创立者威廉·贝弗里奇做校长的几年里,伦敦政经重新定义了经济学,这一新构想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后来被作为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在这个标准上看,伦敦政经应该被作为现代经济学的始祖。贝弗里奇任命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为教授,而后者通过他与凯恩斯著名的争论将伦敦政经学院推上舞台。[11]而伦敦政经与凯恩斯代表的剑桥大学的两钟思想形成了现代经济学两个主要的学派,至今还在争论福利国家和完全市场经济的优劣。另一方面,当时学校的政治学教授哈罗德·拉斯基,作为左派政策的倡导者,也对英国政治有巨大影响。[11]很多知名的世界领袖,包括约翰·肯尼迪,在伦敦政经就学时都受到他的影响。
1930年代,伦敦政经学院和剑桥两校之间的辩论在经济学学术界十分著名。两个学校在学术见解上持续的较量可以追溯到伦敦政经学院建立之初,当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学教授埃德温·坎南(1861-1935),与当时顶尖的经济学家、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阿尔弗莱德·马歇尔,争论关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该学科是否应被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马歇尔当时反对伦敦政经学院将纯理论和其所依赖的经济史分开罗列。
争论也涉及到关于经济学家的角色问题,即他们应作为超然的专家还是实际事务的顾问。对于伦敦政经学院的历史经济学家而言,经济学理论的应用比经济学理论本身更具意义。虽然伦敦政经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们在1920年代曾并肩工作过——比如建立了伦敦剑桥经济服务(The London and Cambridge Economic Service),但在1930年代两间学校对于经济萧条的解决方法产生异见,争论重新开始。
伦敦政经学院的罗宾斯和哈耶克及剑桥大学的凯恩斯是这场学术思维争论的主要人物。争论扩展到一系列问题,包括当时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应该是通货紧缩还是需求管理,以及对于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更广泛的概念等。罗宾斯和哈耶克的观点基于注重自由贸易和反对干涉主义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尽管罗宾斯后来承认这一手段在当时的经济萧条中提出来是不合时宜的。在当时各主要经济体不断增加的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的贬值政策下,只有尽早实施近似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才能够实现经济复苏。
凯恩斯和剑桥大学的政策在1930年后成为了实践准则。但随着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长和影响逐渐增大,伦敦政经学院的自由主义思想逐渐开始影响当今的自由经济体。对于哈耶克观点的最好评价,就是当今世界不断增多的国际自由贸易组织,以及诸如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各种国际共识。解决1930年代的大萧条处理方法并非最佳,这些成果都对于国际社会避免重蹈覆辙而产生了积极作用,这也是当时剑桥大学的学者所倡导的。[12]
伦敦政经学院最初的倾向社会主义的声誉,在1960年代发生了变化。时任校长努力抗争,使学校摆脱了费边社的影响,这在当时引发了许多学生抗议,甚至包括了当时服务多年的校董会主席莱昂内尔·罗宾斯[11]。伦敦政经学院的前任校长安東尼·紀登斯是政治中间派“第三种道路”的创始人,托尼·布莱尔和比尔·克林顿都是其追随者。托尼·布莱尔2005年在学校为费边窗的永久展示揭幕[10]。
學術
[编辑]院系设置
[编辑]主要科系及研究中心如下[13]:
- 会计系
- 人类学系
- 数据科学研究所
- 经济系
- 经济史系
- 欧洲研究所
- 财务部
- Firoz Lalji非洲研究所
- 性别研究系
- 地理与环境系
- 政府部门
- 卫生政策系
- 国际发展部
- 国际史系
- 国际不平等研究所
- 国际关系系
- 语言中心
- 伦敦经济学院法学院
- 管理系
- 马歇尔研究所
- 数学系
- 媒体与传播系
- 方法学系
- 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系
-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 公共政策学院(原公共事务学院)
- 社会政策系
- 社会学系
- 统计系
学位设置
[编辑]学校提供超过140个理学硕士课程、5个MPA课程、1个法学硕士、30个理学士课程、1个法学学士、4个文学学士课程(包括国际历史和地理)和35个博士课程。[14][15] 伦敦政经学院在英国首创的学科包括会计学和社会学,学校还聘请了英国第一位经济史专职讲师。[16] 课程分布在30多个研究中心和19个系,以及1个语言中心。[1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伦敦大学合作,作为设计课程的牵头机构监督9个理学士课程。[18] 伦敦政经学院获准从2008年7月开始授予自己的学位。所有从2007-08学年之后入学的学生都将获得伦敦政经学院学位,而在此之前入学的学生只获得伦敦大学学位。[19][20][21]
入学要求
[编辑]
|
进入伦敦政经学院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研究生的入学要求是必须取得英国大學部的第一(First)或第二等(Upper Second)学位,或外国大学的同等学位[25]。它的大學部课程申请也是全英竞争最激烈的,平均13.4人才获得一个位置[26],超过牛剑。其中一些课程,比如法律和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超过20个人竞争一个位置。2007年,其入学要求为大学入学(UCAS)点数476,相当于在A-Level取得AAAA。由于伦敦政经申请人数众多,它和牛津剑桥一起,是全英三个从来没有进入大学入学(UCAS)最后补录程序(Clearing)的三所大学。
近年来,伦敦政经也和其他英国顶级大学一起卷入了“私立學校學生高接受率”的风波。而根据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在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私立學校學生在伦敦政经取得一个位置的几率仅为29.7%,是罗素集团大学里最低的。[27]
暑期学校
[编辑]此外,伦敦政经暑期学校(LSE Summer School)自从1989年成立以来也已经有所发展,2006年的申请人数超过3,000人。该课程提供超过50个科目,内容与大學部类似,包括了会计、金融、法律、国际关系和管理等等。在每年7月至8月,伦敦政经也与北京大学合办“伦敦政经—北大暑期学校”。[28]
联合学位
[编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六所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建立了学术合作伙伴关系: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开普敦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29] 六校一起提供一系列双学位或联合学位课程,包括国际和世界历史硕士学位(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和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与北京大学合作),毕业生从这两个机构获得学位。 [30]
学校还为特定系所提供与其他多所大学的联合学位,包括复旦大学、南加州大学以及与莱比锡大学、维也纳大学、罗斯基勒大学和弗罗茨瓦夫大学联合提供的全球研究项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提供与巴黎政治学院、赫尔蒂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公共政策网络学校合作的MPA双硕士[31],以及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合作全球事务学位。[32]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与博科尼大学一起提供欧洲和国际公共政策与政治双学位。[33]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还通过全球管理硕士项目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本科生交换项目与多家国际商学院开展交流项目。[34][35] 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和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共同提供名叫TRUIM的MBA课程。时长为16个月的课程,将六个学习模块安排在全球5个商业区域。Whitefield Consulting和金融时报,在2007年都将TRIUM商学院列为EMBA课程全球第二。[36]
学术声誉
[编辑]全球名次 | |
---|---|
ARWU主排名[37] | 101-150 |
QS主排名[38] | 56 |
泰晤士主排名[39] | 27= |
國內名次 | |
完全指南[40] | 3 |
衛報 [41] | 5 |
星期日泰晤士報[42] | 4 |
倫敦政經學院教學與研究以社會科學為主、法律、經濟學、國際關係、政治學、管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社會政策、金融等方面研究的教學與研究成就在全球享負盛名。在綜合排名中,醫學及理工為主的學校更佔優勢。例如具備理工醫學院的伦敦帝国学院在多個大學綜合排名上,曾大幅領先側重社會科學設置的倫敦政經學院[註 1],但倫敦政經學院在專業排名中表現出色。在2016年QS世界大學排名的專業排名中,倫敦政經學院的所有14門專業,有12門皆進入了世界前八[43]。《星期日泰晤士報》和《衛報》的2021年全英大學排行榜中,倫敦政經學院分別排名第四和第五。
學生國際化是學院的特色之一。全日制學生約有7500名,其中英國本地生佔34%,另外18%來自歐盟成員國,44%來自世界其他120多個國家及地區。大學部佔48%,研究所佔52%。[44]
學生生活
[编辑]倫敦政經學院的校園位於倫敦市的法律中心霍本,毗鄰皇室法院、英國廣播公司和倫敦四所律師學院,其中最著名的林肯律師學院就近在咫尺。伦敦政经学院同样以其公共演讲而闻名,演讲者包括阿伦·格林斯潘、乔治·索罗斯、比尔·克林顿、本·伯南克、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科菲·安南、埃里克·施密特、格哈特·施罗德、科斯塔斯·西米蒂斯、比森特·福克斯·克萨达、纳尔逊·曼德拉、勞倫斯·薩默斯、议员傑基·史密斯等。[45]
图书馆
[编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主图书馆是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这也是全球最大的社会科学图书馆。图书馆建于1896年,是英国的国家社会科学图书馆,在国际上也非常重要。英国政治经济图书馆每天有6500人访问,还有每年1.2万人使用国际研究资料。[46]
肖氏图书馆(Shaw Library)是学院另一间图书馆,提供小说等休闲读物,位于学院老教学楼(Old Building)内,费边窗(Fabian Window)也在这里展示。[47]
学院的学生也可以使用伦敦大学其他成员学院的图书馆,以及位于罗素广场伦敦大学议事大楼的额外设施。
住宿及交通
[编辑]伦敦政经学院的住宿安排在其开设的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分布在伦敦市中心十个不同的区域。在学生公寓居住的学生超过3,400人[48]。此外,第一年大學生中大约有25%的学生居住在与伦敦大学其他学院共用的几个学生公寓里。学校保证所有的一年级大學生和部分研究生都可以住在学生公寓,但在校园内就没有住宿提供。最近的Grosvenor公寓离学校有步行5分钟的路程,而最远的公寓坐地铁和公共汽车都要花45分钟。大部分的学生公寓都是不同国家种族、男女在一起居住的。公寓一般提供31周,即不包括复活节和圣诞节假期,或者40周的住宿合约。
最大的学生公寓Bankside公寓于1996年开放,8层楼可以居住617名学生。该公寓毗邻泰晤士河南岸,在著名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后面,位置优越。1995年开放的High Holborn公寓是第二大的学生公寓,离学校10分钟步行路程。其他公寓都分布在伦敦较好的地段,包括Butler's Wharf公寓坐落在伦敦塔桥旁边,Rosebery公寓位于繁华的Islington区,以学校前教授命名的Carr-Saunders公寓就坐落在富裕西区的伦敦电视塔旁。
2005年后,学校开设了三个新的学生公寓用来满足全部的第一年大學生的需求。2006年开设的Lilian Knowles公寓可以容纳360个学生。2006年10月新开放了位于诺森伯兰大街(Northumberland Avenue)的学生公寓。该公寓毗邻特拉法加广场和泰晤士河,离著名的商业区牛津街、皮卡底里圆环、伦敦唐人街、柯芬园和众多西区剧院都很近。公寓楼被列为二级建筑,在维多利亚时代曾经是豪华酒店,后来作为政府办公使用。
距学校最近伦敦地铁站是Holborn站和Temple站。2007年11月14日之后,通往欧洲大陆的欧洲之星火车移到聖潘可拉斯車站,距离学校步行大约要25分钟。此外,到Aldwych和国王大道的公共汽车会直接停在学校的Houghton街。
影响
[编辑]经济学
[编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于对经济学的理解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很多都能通过以下个人和他们的作品所体现,这些人都曾经在伦敦政经或教授过,或研究过,或学习过。尽管以下大多数经济学家最终都因某个理论或作品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下面主要列出的是他们对于整体现代经济学模型和思想所做的重要影响:
- 约翰·希克斯:最著名的贡献是创造了IS-LM模型,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起点。
-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获奖者,是经济自由主义最主要的倡导者,他的文献可以定义英国和美国分别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时代的主要经济政策。哈耶克哲学的实施曾经导致了很多关键的经济结果,包括工会的减少。Bean and Crafts的论文称这一点成为两国过去25年里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而同一时期欧洲其他主要国家都实现了稳定的经济繁荣。[49]他同时也对最终导致东欧共产主义瓦解的自由市场思潮产生重要影响。[50]
- 詹姆斯·米德:因其在贸易理论的开创性研究获奖。
- 威廉·阿瑟·刘易斯:发展出经济学重要的“二元经济”模型,用来证明经济工业化理论的主要基础,也为Heywood对于英法工业化比较的“修正主义”观点垫下基础。刘易斯同时也对贸易理论中贸易条件的重要性有尖端的研究。
- 默顿·米勒:1990年因其在金融经济学的理论工作与他人分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 罗纳德·科斯:因其对于交易成本重要的发现和分类,以及完善的产权界定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因其在发展经济学的诸多贡献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工作包括了在性别平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作品中指代抽象的某人时总是用“她的”,而非“他的”。森后来离开伦敦政经,转往牛津教书,但在经济系他并没有被允许教授自己著名的关于贫困的课程。
- 罗伯特·蒙代尔:被称为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最优货币区。他的工作仍然是现在分析和评价单一货币有效性的主要支柱。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成为IS-LM模型的一个有效延伸,帮助研究国际平衡,同时也是分析浮动和固定汇率相对优劣的基本理论。
- 乔治·阿克洛夫: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的获得者,他以1970年刊登在经济学季刊的文章《柠檬市场:品質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而著名,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了「資訊不對稱」在市場造成的損害。
- 威廉·菲利普斯,虽然未获诺贝尔奖,但其1958年提出的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成为政府经济政策关于失业和通胀的重要依据。
2006年1月,IDEAS经济研究报告将伦敦政经学院列为全球第三的大学经济研究系,是非美国大学的第一名。[51] 耶鲁大学於1999年發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影响,分析了全球最佳的100名经济学博士生,伦敦经济学院因为其毕业生名下发表的研究超过2000页而名列全球第一[52],科學评估将伦敦政经学院的经济系,在过去两次考核中(1996年和2001年)评为最高的5A级[53],许多非政府机构普遍都将伦敦政经學院的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系列为全球前20,大多时候都是美国以外的机构中最佳[54],尽管其研究方向集中在经济学,伦敦政经學院还是世界前12名研究机构之一[54]。
英国社会
[编辑]伦敦政经学院通过其与政界、商界、法律界的紧密联系,一直以来对国际社会一直有重要影响,卫报曾经提到[55]:
“ | 各个大臣们都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伦敦政经)学院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渗入了议会、白厅和英格兰银行……伦敦政经学院的优势在于它与政治进程紧密相联: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是学校的前教授。下议院教育委员会主席Barry Sheerman,与工党议员Frank Judd都位居校董会。校董会上同样也有保守党议员Virginia Bottomley和Richard Shepherd的身影,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Saatchi勋爵和Lady Howe。 | ” |
著名人物
[编辑]列表
[编辑]事件
[编辑]穆阿邁爾·格達費的兒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在倫敦政經學院獲得科學碩士與博士學位,其政敵指稱該博士論文涉嫌請人捉刀[56],倫敦政經學院設立獨立調查小組對此指控進行了解,由於指控方未能提出具體證據證明該論文是由他人代寫,故最終對塞義夫的博士學位做出保留的結論[57]。
斯里蘭卡《可倫坡電訊報》(Colombo Telegraph)2013年10月3日的報導,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副領導人和漢班托塔區議員、前斯里蘭卡總統拉納辛哈·普雷馬達薩的兒子薩茲·普雷馬達薩的維基百科頁面上,顯示他獲得了倫敦政經學院的學位,但其本人在接受該報採訪時提到,他在该校參加了一年級考試,後來由於患了麻疹造成腿部麻痺,無法參加進一步的考試,故獲得的是Aegrotat Degree,而非學士學位[58]。倫敦政經學院證實,普雷馬達薩於1991年8月1日獲授的是Aegrotat Degree,等同就讀證明,而非正式學位。當學生有確實赴學,因重大病故未能完成考試,屬未獲得正式學位,學生可向校方申請Aegrotat Degree的證書,證明自己未完成正式學位,有就學事實。許多人不清楚Aegrotat Degree是張就學證明,誤以為是學位證書,然而Aegrotat Degree上都有載明其用途。[58]
一些媒體和学者對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的博士學位和博士論文提出質疑[59],在包含過去蔡英文的聘任單位(中華民國教育部、國立政治大學)、前職場上司(前總統蔣經國任命之大法官劉鐵錚)[60]、倫敦政經學院校方、中華民國法院判決結果等[61]等機構的認證下,2019年10月,伦敦政治經濟學院網站新聞區(In the press)聲稱在1984年授予了蔡英文法学博士学位,并列出蔡英文在1985年的论文“不公平贸易行为和保障措施”在该学院图书馆内的个人副本[62][63]。2022年2月3日,倫敦大學也在其官網刊登聲明表示「蔡總統在提交論文、論文並經兩位考官審查後,於1984年2月獲頒博士學位。」[64]
注释
[编辑]-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14-15:伦敦帝国学院第9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34名;QS世界大学排名2014/15:伦敦帝国学院第2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71名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HE students enrolments by HE provider.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 online statistics. [2021-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0).
- ^ Woolen Scarf with Crest Embroidery. LSE Students' Union. [15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anuary 2017).
- ^ 社團法人倫敦政經學院. [2021-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 ^ About LSE.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7).
- ^ 存档副本.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26).
- ^ LSE-peop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8).
- ^ Parr, Chris. Top 20 universities for producing billionaires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17-02-09 [2017-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 ^ BBC:Where do billionaires go to university?. [201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
- ^ 9.0 9.1 9.2 9.3 LSE history.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8).
- ^ 10.0 10.1 Fabian Window.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05).
- ^ 11.0 11.1 11.2 LSE Timeline. 伦敦政经学院官网.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8).
- ^ LSE历史.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200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2).
- ^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es. info.lse.ac.uk.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4).
- ^ LSE Undergraduate Prospectu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June 2007).
- ^ Available programmes 2015/16.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8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7 February 2015).
- ^ Hayley Reed. Pioneer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LSE. 27 December 2017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 ^ LSE Language Centr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7 May 2021 [27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 ^ Sci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tudy Onlin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0) (英国英语).
- ^ LSE Degree Certificates. [16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1 May 2017).
- ^ London trio to award their own degre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3 February 2007 [16 Jan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 ^ Curtis, Polly. Break-up threat to University of London. The Guardian. 30 July 2005 [16 January 2017].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英国英语).
- ^ 22.0 22.1 UCAS Undergraduate Sector-Level End of Cycle Data Resources 2022. ucas.com. UCAS. Show me... Domicile by Provider. [8 Februar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 ^ 2022 entry UCAS Undergraduate reports by sex, area background, and ethnic group. UCAS. 2 February 2023 [2 February 2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 ^ University League Tables entry standards 2023.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 ^ Entry requirement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200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0).
- ^ 年度报告(Annual Report) 2006. UCAS.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20).
- ^ ISC Universities Survey: Offers & Rejection Rates. 私立学校委员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6).
- ^ Summer School.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2008-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6).
- ^ LSE Academic partners. [10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0 August 2016).
- ^ Masters programme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7 Ma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 ^ Master of Public Affairs. 28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December 2004).
- ^ Sci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LSE-University of Toronto Double Degree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aster of Global Affair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0) (英国英语).
- ^ ’’LSE-Bocconi Double Degree in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 and Polit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Retrieved 15 March 2022.
- ^ Global Master's in Managemen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7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September 2018).
- ^ IMEX programm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26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 February 2009).
- ^ EMBA Rankings. 金融时报. [200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9).
- ^ 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3 [2023-09-11].
-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6-07.
- ^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Guardian. 2023-09-09.
- ^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3. The Times. 2022-09-17.
- ^ QS top universities subject rankings. [2016-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 ^ 存档副本. [201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Introduction to the School.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200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30).
- ^ Public Lectures | LSE Digital Library. digital.library.lse.ac.uk. [2023-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1).
- ^ Sci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About.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英国英语).
- ^ L, Ailsa; says:. #LSEWomen: Charlotte Shaw's LSE legacy - the Shaw Library. LSE History. 2015-08-13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0).
- ^ Residential Hall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官网. [200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2-14).
- ^ Unions and Productivity,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vidence (PDF).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19).
- ^ 哈耶克评价. 哈耶克中心(Hayek Center). [200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5).
- ^ Sci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LSE IDEA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英国英语).
- ^ 计量经济学博士排行. 耶鲁大学. [200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5).
- ^ RAE 2001年考核结果.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200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0).
- ^ 54.0 54.1 econphd.net 2004年排行榜. econphd.net. [2008-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7).
- ^ A Time Honoured Tradition. 卫报. [200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9).
- ^ LSE head quits over Gaddafi scandal. 《衛報》. 2011-03-04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6) (中文(臺灣)).
- ^ >LSE response to the Woolf Inquiry.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02).
- ^ 58.0 58.1 Former Sri Lankan President’s Son Was Given Aegrotat Degree – LSE Admits Today. 《Colombo Telegraph》. 2013-10-09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中文(臺灣)).
- ^ 蔡英文英國博士論文爭議:四大焦點看透來龍去脈. BBC中文網. [2019-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 ^ 蔡慧貞. 前大法官親筆信曝光 劉鐵錚面談並認可蔡英文任教資格.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 ^ 王宏舜. 重大瑕疵! 彭文正告總統博士論文不存在 高院發回北院.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30).
- ^ Scienc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LSE statement on PhD of Dr Tsai Ing-we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英国英语).
- ^ LSE背書小英聲明非官方?律師控論文拆8篇充升等用. [2021-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1).
- ^ 倫敦大學:蔡總統憑論文於1984年取得博士學位. [202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0).
延伸阅读
[编辑]- Dahrendorf, Ralf. LSE: A History of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895–199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xx, 584. ISBN 0198202407.
外部链接
[编辑]- (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倫敦大學網站
- (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卫星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虚拟游览
- (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学生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报《The Bea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