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韩非: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未显示39个用户的67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主條目消歧義|本條目介紹的是[[法家]]理論集大成的思想家'''韓非'''。關於韓非的著作,請見《[[韓非子]]》。}}
{{主條目消歧義|本條目介紹的是法家人物韓非。關於韓非的著作,請見《[[韓非子]]》。關於同名演員,請見[[韩非 (演员)]]。}}
{{Infobox Philosopher
{{Infobox Philosopher
|region = 中國哲學
|region = 中國哲學
|era = [[古代哲學]]
|era = [[戰國時期]]
|color = lightsteelblue
|color = lightsteelblue
|image_name = <!--韓子肖像.jpg-->
|image_name =
|image_size = 235px
|image_size = 235px
|image_caption =
|image_caption = 后世绘制的韩非肖像
|name = 韓非
|name = 韓非
|birth_date = 公元前280年([[韓釐王]]十六年)
|birth_date = 公元前280年([[韓釐王]]十六年)
第19行: 第19行:
}}
}}
{{法家}}
{{法家}}
'''韓非'''({{bd|前280年||前233年||catIdx=H}}),生活於[[戰國 (國)|戰國]]末期時期的[[韓國 (戰國)|韓國]](今屬[[河南省]][[新鄭市]])的思想家,為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認為應該要「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韓非'''({{bd|281年||前233年||catIdx=H}}),国战国末期[[韓國 (戰國)|韓國]]的宗室公子,又稱公子非。思想家,為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認為應該要「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收在《[[韓非子]]》

== 生年 ==
有关韩非生平的史料很少。韩非的出生时期尚存争议。[[钱穆]]的《[[先秦諸子繫年]]》认为韩非和[[李斯]]是同学,年龄应该相似,由此推定韩非生在[[韓僖王]]十五年(公元前281年)前後。

但有學者質疑,他們就讀的並不是[[義務教育]],这种推定不見得准确,比如[[孔子弟子]]中[[有若]]、[[子夏]]、[[子游]]、[[曾子]]年齡相仿,但只小[[孔子]]九歲的[[子路]],比[[有若]]、[[子夏]]、[[子游]]、[[曾子]]等都大了三、四十歲。陈千钧《韩非新传》根据韩非子曾与堂谿公谈话,堂谿公又曾与公元前333年去世的[[韩昭侯]]谈话,将韩非的生年前推到韓僖王元年(公元前295年)前后,这样他才有机会在长大成人后遇到年迈的堂谿公。<ref>{{cite book |author1=张觉 |title=韩非子考论 |date=2012 |publisher=知识产权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page=2}}</ref>


== 生平 ==
== 生平 ==
有关韩非生平的史料很少。韩非的出生时期尚存争议。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认为韩非和李斯是同学,年龄应该相似,由此推定韩非生在[[韓僖王]]十五年(公元前<math>281</math>年)前后。但这种推定不一定准确,比如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比公西华大33岁。陈千钧《韩非新传》根据韩非子曾与堂谿公谈话,堂谿公又曾与公元前<math>333</math>年去世的韩昭侯谈话,将韩非的生年前推到韓僖王元年(公元前<math>295</math>年)前后,这样他才有机会在长大成人后遇到年迈的堂谿公。<ref>{{cite book |author1=张觉 |title=韩非子考论 |date=2012 |publisher=知识产权出版社 |location=北京 |page=2}}</ref>韓非為[[韓國 (戰國)|韓國]]的[[宗室]][[公子]]<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ref>在韓非的年代,韓國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者。
韓非為[[韓國 (戰國)|韓國]]的[[宗室]][[公子]]<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ref>在韓非的年代,韓國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者。


韓非有嚴重[[口吃]],但卻是文筆流暢的優秀作家<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ref>。
韓非有嚴重[[口吃]],但卻是文筆流暢的優秀作家<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ref>。


約前255年至前247年間,與同學[[李斯]](後來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師[[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ref>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治術|黃老之術]]<ref name="hanfei" />,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約前255年至前247年間,與同學[[李斯]](後來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師[[荀子]]門下學習,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ref>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治術|黃老之術]]<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ref>,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約前247年至前234年間,韓非多次上書[[韓悼惠王]]與[[韓王安]]遊說,皆不為所用。《[[孤憤]]》、《[[五蠹]]》{{Notetag|{{標音|字=蠹|拼音=dù|注音=ㄉㄨˋ}}}}、《[[顯學]]》、《[[難言]]》等篇著於此時期。之後《[[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容讓[[秦王政]]驚為天人說:「唉,[[寡人]]假如能夠見到這個作者並與他往來,就死而無憾了。」[[李斯]]說:「此乃韓非寫的書。」秦王便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秦王见孤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ref>
約前247年至前234年間,韓非多次上書[[韓悼惠王]]與[[韓王安]]遊說,皆不為所用。《[[孤憤]]》、《[[五蠹]]》{{Notetag|{{標音|字=蠹|拼音=dù|注音=ㄉㄨˋ}}}}、《[[顯學]]》、《[[難言]]》等篇著於此時期。之後《[[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容讓[[秦王政]]驚為天人說:「唉,[[寡人]]假如能夠見到這個作者並與他往來,就死而無憾了。」[[李斯]]說:「此乃韓非寫的書。」秦王便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秦王见孤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ref>


韓非到秦國後與秦王政對談,秦王政發現韓非本人是個說話斷續不全的結巴後大失所望,對韓非的第一印象極差,便將韓非晾在秦國懶得多加理會。李斯深知這位老同學的才華與智慧遠超自己,若韓非受重用自己必然失勢,故害怕秦王政哪天忽然又想重新起用韓非,李斯便與[[姚賈]]誣陷韓非,進讒言讓秦王將韓非下獄,李斯又擅自決定在獄中毒死韓非,韓非想要謁見秦王解釋冤情但無法得見,就這樣被奸佞害死獄中。過些時日秦王悔悟,派人去獄中[[赦免]]韓非,但為時已晚<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ref>。
韓非到秦國後與秦王政對談,秦王政發現韓非本人是個說話斷續不全的結巴後大失所望,對韓非的第一印象極差,便將韓非晾在秦國多加理會。李斯深知這位老同學的才華與智慧遠超自己,若韓非受重用自己必然失勢,故害怕秦王政哪天忽然又想重新起用韓非,李斯便與[[姚賈]]誣陷韓非,進讒言讓秦王將韓非下獄,李斯又擅自決定在獄中毒死韓非,韓非想要謁見秦王解釋冤情但無法得見,就這樣被害死獄中。過些時日秦王悔悟,派人去獄中[[赦免]]韓非,但為時已晚<ref>《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ref>。


秦王政滅六國的國策就是以韓非的理論為中心思想,可見李斯當初對韓非的忌憚與顧慮確實其來有自。
{{OR|爾秦王政滅六國的國策就是以韓非的理論為依據,可見李斯當初對韓非的忌憚與顧慮其來有自。}}


== 思想 ==
== 思想 ==
=== 儒家起源 ===
=== 儒家起源 ===
韓非雖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張卻與荀子不大相同,韓非承襲荀子重視[[禮法]]的一端,改為重視「刑名法術」之學,韓非反對[[儒家]]建構在私人情感聯繫與當代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上,主張將人的[[自利]]本性作為[[社會]]秩序建立的前提。另外,荀子的尊君思想也影響了韓非,韓非強調[[君權]]視為一切事物的決策核心,君權神聖不可侵犯,君主應當運用嚴刑峻法來統御臣民,以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韓非的[[正名]],則是認為君主應根據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獎懲,重賞重罰。
韓非雖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張卻與荀子不大相同,韓非荀子重視[[禮法]]的一端,改為重視「刑名法術」之學,韓非反對[[儒家]]建構在私人情感聯繫與當代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上,主張將人的[[自利]]本性作為[[社會]]秩序建立的前提。另外,荀子的尊君思想也影響了韓非,韓非強調[[君權]]視為一切事物的決策核心,君權神聖不可侵犯,君主應當運用嚴刑峻法來統御臣民,以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韓非的[[正名]],則是認為君主應根據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獎懲,重賞重罰。


=== 道家起源 ===
=== 道家起源 ===
韓非在其《[[韓非子]]》裡面有《解老》與《-{zh-hans:喻;zh-hant:;}-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於[[老子]],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道法家與道家有一些差異。簡單說,《韓非子》一書僅取《老子》「'''[[无为 (道家)|無為]]'''」的思想,《[[道德經|老子]]》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君主無為而治,而靠著法律治理一切,在[[權術]]上,落實在[[君王]]統治上,「無為」應該是無論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測與掌握,此觀點還包括施政習慣,統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這也就是[[申不害]]的「'''術'''」。但{{who|部分學者}}認為,《解老》與《喻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韓非在其《[[韓非子]]》裡面有《解老》與《-{zh-hans:喻;zh-hant:;}-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於[[老子]],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道法家與道家有一些差異。簡單說,《韓非子》一書僅取《老子》「[[无为 (道家)|無為]]」的思想,《[[道德經|老子]]》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君主無為而治,而靠著法律治理一切,在[[權術]]上,落實在[[君王]]統治上,「無為」應該是無論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測與掌握,此觀點還包括施政習慣,統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這也就是[[申不害]]的「'''術'''」。但{{who|胡適、郭沫若和部分學者}}認為,《解老》與《喻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 法家起源 ===
=== 法家起源 ===
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韓非也是[[先秦]][[諸子百家]]史料可證中最後一位[[子學]]思想人物。
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韓非也是[[先秦]][[諸子百家]]史料可證中最後一位[[子學]]思想人物。


==注釋==
== 注釋 ==
{{Notefoot}}
{{Notefoot}}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wikisource-author}}
{{wikisource|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wikisource|韓非子}}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第56行: 第61行:
</div>
</div>


==外部連結==
== 外部連結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3.htm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3.htm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Wayback|url=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3.htm |date=20210419120158 }}
*[http://ctext.org/hanfeizi/zh 《韓非子》全文]
* [http://ctext.org/hanfeizi/zh 《韓非子》全文] {{Wayback|url=http://ctext.org/hanfeizi/zh |date=20210506053306 }}
*白彤東:〈[http://m.cssn.cn/zhx/zx_zz/201602/W020160205539191997516.pdf 韩非子:第一個現代政治哲學家]〉。
* 白彤東:〈[http://m.cssn.cn/zhx/zx_zz/201602/W020160205539191997516.pdf 韩非子:第一個現代政治哲學家] {{Wayback|url=http://m.cssn.cn/zhx/zx_zz/201602/W020160205539191997516.pdf |date=20210310072843 }}〉。
*白彤东:〈[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9273082 韩非子与现代性——一个纲要性的论述]〉。
* 白彤东:〈[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9273082 韩非子与现代性——一个纲要性的论述]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39273082 |date=20200412003519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Epistemological_Issues_in_the_Philosophy_of_Han_Fei.pdf 韓非哲學中的認識論問題]〉。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Epistemological_Issues_in_the_Philosophy_of_Han_Fei.pdf 韓非哲學中的認識論問題] {{Wayback|url=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Epistemological_Issues_in_the_Philosophy_of_Han_Fei.pdf |date=20190123055609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abdication.pdf 韓非論禪讓:淵源與融合]〉。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abdication.pdf 韓非論禪讓:淵源與融合] {{Wayback|url=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abdication.pdf |date=20180122125602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utility_beauty.pdf 韓非關於用與美的矛盾與合作關係]〉。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utility_beauty.pdf 韓非關於用與美的矛盾與合作關係] {{Wayback|url=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utility_beauty.pdf |date=20180122125713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methods.pdf 韓非論君術之窮]〉。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methods.pdf 韓非論君術之窮] {{Wayback|url=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methods.pdf |date=20180122125427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personhood.pdf 韓非論人新說]〉。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personhood.pdf 韓非論人新說] {{Wayback|url=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Han_Fei_personhood.pdf |date=20180122125655 }}〉。
*詹康:〈[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2_2/155-188.pdf 韓非的道、天命、聖人論及其缺口]〉。
* 詹康:〈[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2_2/155-188.pdf 韓非的道、天命、聖人論及其缺口] {{Wayback|url=http://ccs.ncl.edu.tw/Chinese_studies_22_2/155-188.pdf |date=20090509085825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Response_to_Zhu.pdf 回應:韓非的研究挑戰]〉。
* 詹康:〈[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Response_to_Zhu.pdf 回應:韓非的研究挑戰] {{Wayback|url=http://www3.nccu.edu.tw/~kangchan/publications/Response_to_Zhu.pdf |date=20180122125058 }}〉。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Han韩}}
[[Category:中國哲學家|H韓]]
[[Category:中國思想家|H韓]]
[[Category:戰國|H韓]]
[[Category:春秋戰國作家|H韓]]
[[Category:百家|H韓]]
[[Category:中國被毒死人物|H]]
[[Category:中国法学家|H]]
[[Category:法家|韓]]
[[Category:新郑人]]
[[Category:新郑人]]
[[Category:韩国公子]]
[[Category:春秋戰國作家]]
[[Category:中國哲學家]]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法家]]
[[Category:中國被毒死人物]]
[[Category:被处决的哲学家]]
[[Category:被处决的哲学家]]
[[Category:秦朝被处决者]]
[[Category:秦国被杀害人物]]
[[Category:秦国被杀害人物]]

2024年11月8日 (五) 10:14的最新版本

韓非
出生公元前280年(韓釐王十六年)
韩国
逝世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秦国
时代戰國時期
地区中國哲學
学派法家
主要领域
政治學
受影响于

法家系列條目

法家人物
春秋管仲士匄子产

戰國李悝吳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

法家著作

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為中国战国末期韓國的宗室公子,又稱公子非。思想家,為中國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認為應該要「法」、「術」、「勢」三者並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著作收在《韓非子》。

生年

[编辑]

有关韩非生平的史料很少。韩非的出生时期尚存争议。钱穆的《先秦諸子繫年》认为韩非和李斯是同学,年龄应该相似,由此推定韩非生在韓僖王十五年(公元前281年)前後。

但有學者質疑,他們就讀的並不是義務教育,这种推定不見得准确,比如孔子弟子有若子夏子游曾子年齡相仿,但只小孔子九歲的子路,比有若子夏子游曾子等都大了三、四十歲。陈千钧《韩非新传》根据韩非子曾与堂谿公谈话,堂谿公又曾与公元前333年去世的韩昭侯谈话,将韩非的生年前推到韓僖王元年(公元前295年)前后,这样他才有机会在长大成人后遇到年迈的堂谿公。[1]

生平

[编辑]

韓非為韓國宗室公子[2]。在韓非的年代,韓國為戰國七雄中最弱小者。

韓非有嚴重口吃,但卻是文筆流暢的優秀作家[3]

約前255年至前247年間,與同學李斯(後來為秦始皇丞相)一同拜儒家大師荀子門下學習,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4]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5],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著有《解老》、《喻老》等篇。

約前247年至前234年間,韓非多次上書韓悼惠王韓王安遊說,皆不為所用。《孤憤》、《五蠹[註 1]、《顯學》、《難言》等篇著於此時期。之後《韓非子》一書傳到秦國,書中《孤憤》、《五蠹》內容讓秦王政驚為天人說:「唉,寡人假如能夠見到這個作者並與他往來,就死而無憾了。」李斯說:「此乃韓非寫的書。」秦王便以戰爭為要脅,逼韓非出使秦國。[6]

韓非到秦國後與秦王政對談,秦王政發現韓非本人是個說話斷續不全的結巴後大失所望,對韓非的第一印象極差,便將韓非晾在秦國不多加理會。李斯深知這位老同學的才華與智慧遠超自己,若韓非受重用自己必然失勢,故害怕秦王政哪天忽然又想重新起用韓非,李斯便與姚賈誣陷韓非,進讒言讓秦王將韓非下獄,李斯又擅自決定在獄中毒死韓非,韓非想要謁見秦王解釋冤情但無法得見,就這樣被害死獄中。過些時日秦王悔悟,派人去獄中赦免韓非,但為時已晚[7]

爾後,秦王政滅六國的國策就是以韓非的理論為依據,可見李斯當初對韓非的忌憚與顧慮其來有自。[原創研究?]

思想

[编辑]

儒家起源

[编辑]

韓非雖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張卻與荀子不大相同,韓非將荀子重視禮法的一端,改為重視「刑名法術」之學,韓非反對儒家建構在私人情感聯繫與當代社會道德水準的提升上,主張將人的自利本性作為社會秩序建立的前提。另外,荀子的尊君思想也影響了韓非,韓非強調君權視為一切事物的決策核心,君權神聖不可侵犯,君主應當運用嚴刑峻法來統御臣民,以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韓非的正名,則是認為君主應根據臣民的言論與實績是否相符來決定功過獎懲,重賞重罰。

道家起源

[编辑]

韓非在其《韓非子》裡面有《解老》與《喻老》兩篇,直述自己思想部分也源自於老子,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道法家與道家有一些差異。簡單說,《韓非子》一書僅取《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其最高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認為「法行而君不必憂;臣不必勞,民但而守法,上下無為而天下治。」君主無為而治,而靠著法律治理一切,在權術上,落實在君王統治上,「無為」應該是無論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測與掌握,此觀點還包括施政習慣,統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這也就是申不害的「」。但胡適、郭沫若和部分學者[谁?]認為,《解老》與《喻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法家起源

[编辑]

韓非總結法家三位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張君王應該用「法」、「術」、「勢」三者結合起來治理國家,此為法家之博采眾長之集大成者。韓非也是先秦諸子百家史料可證中最後一位子學思想人物。

注釋

[编辑]
  1. ^ 「蠹」,拼音注音ㄉㄨˋ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史記/卷063》,出自司馬遷史記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张觉. 韩非子考论.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2. 
  2.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
  3.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
  4.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5.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
  6.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秦王见孤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
  7.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 李憲堂. 《大家精要·韓非子》. 2009年.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