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了性: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 |
补救1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8 |
||
第1行: | 第1行: | ||
'''釋了性'''({{bd|1222年||1321年|}})<ref>{{Cite web |url=http://dev.ddbc.edu.tw/authority/person/ |title=法鼓佛教學院-人名規範檢索-英辯 |access-date=2017-09-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18221451/http://dev.ddbc.edu.tw/authority/person/ |archive-date=2017-09-18 |dead-url=yes }}</ref>,號'''大林''',諡號'''弘教''',俗姓[[武姓|武]],宋武公之後,為了[[避諱]] {{notetag|中國歷史上對於聖人、帝王、父母、師長的名諱,為表示尊重,習慣避其名諱,一般會用其他的字代換,或是刻意將字缺筆;取名時,不能取名諱相同的字,或同音的字。否則,可能觸犯大不敬之罪。}}改以「諡」為姓,為[[元朝]][[山西]][[五臺山]]普寧寺沙門<ref name="釋了性"> |
'''釋了性'''({{bd|1222年||1321年|}})<ref>{{Cite web |url=http://dev.ddbc.edu.tw/authority/person/ |title=法鼓佛教學院-人名規範檢索-英辯 |access-date=2017-09-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918221451/http://dev.ddbc.edu.tw/authority/person/ |archive-date=2017-09-18 |dead-url=yes }}</ref>,號'''大林''',諡號'''弘教''',俗姓[[武姓|武]],宋武公之後,為了[[避諱]] {{notetag|中國歷史上對於聖人、帝王、父母、師長的名諱,為表示尊重,習慣避其名諱,一般會用其他的字代換,或是刻意將字缺筆;取名時,不能取名諱相同的字,或同音的字。否則,可能觸犯大不敬之罪。}}改以「諡」為姓,為[[元朝]][[山西]][[五臺山]]普寧寺沙門<ref name="釋了性">{{Cite web |url=http://tripitaka.cbeta.org/T50n2062_002 |title=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大明高僧傳第2卷,解義篇第二之二,五臺山普寧寺沙門釋了性傳十 |access-date=2017-09-27 |archive-date=2020-11-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129045555/http://tripitaka.cbeta.org/T50n2062_002 }}</ref>。 |
||
== 生平 == |
== 生平 == |
2022年7月26日 (二) 03:35的最新版本
釋了性(1222年—1321年)[1],號大林,諡號弘教,俗姓武,宋武公之後,為了避諱 [註 1]改以「諡」為姓,為元朝山西五臺山普寧寺沙門[2]。
生平
[编辑]了性法師幼年時聰叡好學,依安和尚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後,便四方參學善知識,深入研究三藏法理。後來得遇五臺山祐國寺真覺國師啟迪本心有悟,便外出參學,走訪關陝、河洛、襄漢等地,參謁栢林潭法師、關輔懷法師及南陽慈法師等諸尊長德,深造賢首宗法義,領受玄妙的法理旨趣。學畢後返回依止真覺國師,有感而發:「佛法司南其在茲矣!」於是隨國師返回五臺山[2]。
不久,真覺國師圓寂,便下山四處行腳參方,元成宗時居萬寧寺,聲名遠播。至大年間(1308年-1311年),太后於五臺山創建普寧寺,延請了性法師為第一代住持。
法師為人剛毅氣節,不會逢迎取悅於人,平日不入城攀緣權貴,遭有心人士忌嫉。了性法師聽到這些耳語是非便說:「予本以一介苾芻,蒙天子處之以巨剎,惟乃夙夜弘法匪懈,圖報國恩不暇,餘復何求。雖有臧倉毀鬲之言,其如青蠅止棘樊耳!顧予命之不遭,道之不行,則納履而去,何往而不可也?」由此可見法師志節清高,不沾世俗凡情。
當時,西域來的高僧因受元朝皇帝的尊寵,徒眾信徒很多,天下的名德諸師,爭相贈禮供養,或頂禮接足,乞求為其按顱摩頂。唯獨了性師卻只行長揖作禮而已,對於此事,他對大眾表態說:「吾敢慢於人耶,吾聞君子愛人以禮,何可屈節自取卑辱,苟為之屈,非諂則佞。吾自為道,於彼何求!」[2]
法師圓寂於元英宗至治改元九月三日,寂後於普寧寺竹林中建塔供奉,帝賜諡號「弘教」大師[2]。
法嗣
[编辑]師長
[编辑]- 文才仲華(真覺國師)
參考文獻
[编辑]注釋
[编辑]- ^ 中國歷史上對於聖人、帝王、父母、師長的名諱,為表示尊重,習慣避其名諱,一般會用其他的字代換,或是刻意將字缺筆;取名時,不能取名諱相同的字,或同音的字。否則,可能觸犯大不敬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