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灭吴之战: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13个用户的19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
|conflict=越灭吴之战 |
|conflict = 越灭吴之战 |
||
|partof= |
|partof = |
||
|image=<!-- Deleted image removed: [[File:Maling-wall.jpg|300px]] --> |
|image = <!-- Deleted image removed: [[File:Maling-wall.jpg|300px]] --> |
||
|caption= |
|caption = |
||
|date=公元前475年 |
|date = 公元前475年-前473年 |
||
|place=[[吳 |
|place = [[吳國]] |
||
|result=[[越國]]大勝 |
|result = [[越國]]大勝,[[吳國]]滅亡 |
||
|combatant1=[[越國]] |
|combatant1 = [[越國]]<br>[[楚國]] |
||
|combatant2=[[吳國]] |
|combatant2 = [[吳國]] |
||
|commander1=[[ |
|commander1 = [[勾踐]]<br>[[范蠡]] |
||
|commander2=[[ |
|commander2 = [[夫差]]{{suicide}}<br>[[王孙雒|王孫雒]] |
||
|strength1=全國軍隊 |
|strength1 = 全國軍隊 |
||
|strength2=全國軍隊 |
|strength2 = 全國軍隊 |
||
|casualties1=不詳 |
|casualties1 = 不詳 |
||
|casualties2=不詳 |
|casualties2 = 不詳 |
||
}} |
}} |
||
'''越灭吴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春秋]]晚 |
'''越灭吴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期|春秋]]晚期[[吴国|吴]]和[[越國|越]]两[[诸侯国]]间的战争。越国虽然在一开始时处于弱势,并一度亡国,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一系列战争后攻破了吴都吴城,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越王[[勾践]]称霸,成为历史上[[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王]]。 |
||
==吴越恩怨== |
== 吴越恩怨 == |
||
春秋后期,当中原诸侯的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吴、越两国实力逐渐增强。首先崛起的是吴国, |
春秋后期,当中原诸侯的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吴、越两国实力逐渐增强。首先崛起的是吴国,楚国为了制约吴国,积极扶植越侯[[允常]],使得越国力量迅速壮大,从而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
||
见于《春秋》记载的吴越交兵共有十次。第一次为[[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国进攻越国,一个越国俘虏后来担任吴国的“阍”(警卫),负责看守船只,吴王[[餘祭]]去观赏船只时,被此阍以刀刺杀而死。第二次是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鹊岸之战]],越大夫常寿过率军协同楚国攻打吴国。第三次是[[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灭巢与钟离之战]],越国的公子仓赠船给楚平王。第四次是[[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檇里之战]],吴国进攻越国,开始对越国用兵。史墨说:“不到四十年,越国大概要占有吴国吧。越国得到岁星的照临被吴国进攻,吴国必然受到岁星降下的灾祸。”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在[[柏举之战]]击溃楚军,进而占领[[楚国]]都城郢,称霸东南。于是爆发第五次吴越冲突,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夏,因为吴军主力在楚,越国攻打吴国。其后五次分别是槜李之战(前496年)、夫椒之战(前494年)、越袭吴都之战(前482年)、笠泽之战(前478年)、灭吴之战(前475年—前473年)。 |
|||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其子[[勾践]]即位为越侯,不久改称为越王。吴王阖闾以此为借口大举攻越,反被越军大败于[[槜李之战|槜李]](今[[浙江]][[嘉兴]])。阖闾不久因伤身亡,临终前嘱咐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准备兴兵伐越,得知消息勾践不顾[[范蠡]]等人反对,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以吴国精兵迎战,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军,占领越都[[绍兴市|会稽]],并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越国议和。战后勾践依约为夫差作奴仆,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3年后夫差将勾践释放回越国。 |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其子[[勾践]]即位为越侯,不久改称为越王。吴王阖闾以此为借口大举攻越,反被越军大败于[[槜李之战|槜李]](今[[浙江]][[嘉兴]])。阖闾不久因伤身亡,临终前嘱咐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准备兴兵伐越,得知消息勾践不顾[[范蠡]]等人反对,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以吴国精兵迎战,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军,占领越都[[绍兴市|会稽]],并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越国议和。战后勾践依约为夫差作奴仆,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3年后夫差将勾践释放回越国。 |
||
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同时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国力得到恢复。而夫差却把目标放在北进中原,并在期间发动一系列旨在称霸的战争([[吴攻陈城父之战]]、[[吴舟师攻齐之战]]、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战]]等),并且听从伯嚭的谗言杀伍子胥,而对勾践却没有半点防范之心。 |
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同时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国力得到恢复。而夫差却把目标放在北进中原,并在期间发动一系列旨在称霸的战争(公元前489年[[吴攻陈城父之战]]、公元前487年[[夷之战|吴攻鲁夷之战]]、公元前485年[[吴舟师攻齐之战]]、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战]]等),并且听从伯嚭的谗言杀伍子胥,而对勾践却没有半点防范之心。 |
||
⚫ | |||
⚫ | |||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Infobox Military Conflict |
||
|conflict=越袭吴都之战 |
|conflict = 越袭吴都之战 |
||
|partof= |
|partof = |
||
|image=<!-- Deleted image removed: [[File:Maling-wall.jpg|300px]] --> |
|image = <!-- Deleted image removed: [[File:Maling-wall.jpg|300px]] --> |
||
|caption= |
|caption = |
||
|date=公元前482年 |
|date = 公元前482年 |
||
|place=[[吳 |
|place = [[吳國]] |
||
|result=[[越國]]大勝 |
|result = [[越國]]大勝,此戰為[[吳國]]滅亡的結果埋下了伏線 |
||
|combatant1=[[越國]] |
|combatant1 = [[越國]] |
||
|combatant2=[[吳國]] |
|combatant2 = [[吳國]] |
||
|commander1=[[越 |
|commander1 = [[越王勾踐]]、[[范蠡]]、[[諸稽郢]] |
||
|commander2=[[ |
|commander2 = [[太子友|吳太子友]] |
||
|strength1=49,000人 |
|strength1 = 49,000人 |
||
|strength2=35,000人 |
|strength2 = 35,000人 |
||
|casualties1=不詳 |
|casualties1 = 不詳 |
||
|casualties2=不詳 |
|casualties2 = 不詳 |
||
}} |
}} |
||
{{ |
{{seealso|黃池會盟}} |
||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自率精兵3万北上黄池(今[[河南省|河南]][[封丘县|封丘]]西南)和各诸候国会盟,企图称霸,只留下[[太子友]]等人率1万人留守吴城,勾践趁虚而入,调集越军4.9万(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兵分两路进攻。其中一路由范蠡率领循海而逆入淮河,以切断吴军自黄池的归路;另一路由勾践自率主力进攻吴城。 |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自率精兵3万北上黄池(今[[河南省|河南]][[封丘县|封丘]]西南)和各诸候国会盟,企图称霸,只留下[[太子友]]等人率1万人留守吴城,勾践趁虚而入,调集越军4.9万(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兵分两路进攻。其中一路由范蠡率领循海而逆入淮河,以切断吴军自黄池的归路;另一路由勾践自率主力进攻吴城。 |
||
第52行: | 第56行: | ||
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态,暗中作战争准备,企图恢复力量复仇。 |
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态,暗中作战争准备,企图恢复力量复仇。 |
||
==笠泽之战== |
== 笠泽之战 == |
||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勾践接受[[文种]]之计,乘机率军5万发动进攻。夫差闻讯仓猝起兵抵御,双方在[[笠泽江]](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隔江相峙,吴越两军在南北岸布阵,准备白天在江上水战。 |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勾践接受[[文种]]之计,乘机率军5万发动进攻。夫差闻讯仓猝起兵抵御,双方在[[笠泽江]](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隔江相峙,吴越两军在南北岸布阵,准备白天在江上水战。 |
||
第59行: | 第64行: | ||
笠泽之战过后,吴越两国军事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 |
笠泽之战过后,吴越两国军事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 |
||
==越攻吴都之战== |
== 越攻吴都之战 == |
||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勾践倾全国之力,发动灭吴战争。吴国经过长期战争,元气大伤,再加上年青壮年大多阵亡,力量对比悬殊,无力抵御越军,只能退回吴城死守。越国则在吴城西南郊筑城,采用长期围困的战术。 |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勾践倾全国之力,发动灭吴战争。吴国经过长期战争,元气大伤,再加上年青壮年大多阵亡,力量对比悬殊,无力抵御越军,只能退回吴城死守。越国则在吴城西南郊筑城,采用长期围困的战术。 |
||
越军包围吴国三年,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攻陷吴城。吴王仅率亲近卫士与大臣,突围西上姑苏山,数次派使者向勾践请和。勾践提出將吳王流放甬東,吳王不能接受而自殺。一說勾踐戰後逼迫吳王自殺(吳越春秋)。吴国灭亡。 |
越军包围吴国三年,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攻陷吴城。吴王仅率亲近卫士与大臣,突围西上姑苏山,数次派使者向勾践请和。勾践提出將吳王流放甬東,吳王不能接受而自殺。一說勾踐戰後逼迫吳王自殺(吳越春秋)。吴国灭亡。 |
||
==战后== |
== 战后 == |
||
战后越国吞并了吴国的土地,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勾践率军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东省|山东]][[滕州市|滕州]])会见各国诸侯,并遣使致贡于周。周元王封勾践为伯。勾践把吴国侵占[[陈国|陈]]、[[宋国|宋]]二国的土地归还,又把吴国的部分土地送给[[鲁国]]和[[楚国]]。在各诸侯的推举下,勾践号称霸王,成为春秋史上的最后一位霸主。 |
战后越国吞并了吴国的土地,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勾践率军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东省|山东]][[滕州市|滕州]])会见各国诸侯,并遣使致贡于周。[[周元王]]封勾践为『伯』。勾践把吴国侵占[[陈国|陈]]、[[宋国|宋]]二国的土地归还,又把吴国的部分土地送给[[鲁国]]和[[楚国]]。在各诸侯的推举下,勾践号称[[霸王]],成为春秋史上的最后一位霸主。 |
||
== 相关条目 == |
|||
{{Portal|中国|浙江|江蘇|历史|军事}} |
|||
* [[檇里之战]] |
|||
* [[檇李之戰]] |
|||
* [[夫椒之战]] |
|||
* [[卧薪尝胆]] |
|||
== 参考文献 == |
== 参考文献 == |
||
{{Reflist}} |
{{Reflist}} |
||
* 《[[國語 (書)|国语]]·吴语》 |
* 《[[國語 (書)|国语]]·吴语》 |
||
* 《国语·越语》 |
* 《国语·越语》 |
||
第75行: | 第91行: | ||
* 《史记·[[伍子胥]][[列传]]》 |
* 《史记·[[伍子胥]][[列传]]》 |
||
{{ |
{{越国}} |
||
{{春秋歷史事件}} |
{{春秋歷史事件}} |
||
⚫ | |||
[[Category:春秋战国战役]] |
[[Category:春秋战国战役]] |
||
⚫ | |||
[[Category:吴国战争]] |
[[Category:吴国战争]] |
||
[[Category:越国战争]] |
|||
[[Category:前5世纪中国]] |
[[Category:前5世纪中国]] |
||
[[Category:前470年代衝突]] |
2024年9月30日 (一) 15:17的最新版本
越灭吴之战 | |||||||
---|---|---|---|---|---|---|---|
| |||||||
参战方 | |||||||
越國 楚國 | 吳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勾踐 范蠡 |
夫差(自殺) 王孫雒 | ||||||
兵力 | |||||||
全國軍隊 | 全國軍隊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 |
越灭吴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晚期吴和越两诸侯国间的战争。越国虽然在一开始时处于弱势,并一度亡国,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经过一系列战争后攻破了吴都吴城,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越王勾践称霸,成为历史上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王。
吴越恩怨
[编辑]春秋后期,当中原诸侯的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长江下游一带的吴、越两国实力逐渐增强。首先崛起的是吴国,楚国为了制约吴国,积极扶植越侯允常,使得越国力量迅速壮大,从而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
见于《春秋》记载的吴越交兵共有十次。第一次为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吴国进攻越国,一个越国俘虏后来担任吴国的“阍”(警卫),负责看守船只,吴王餘祭去观赏船只时,被此阍以刀刺杀而死。第二次是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鹊岸之战,越大夫常寿过率军协同楚国攻打吴国。第三次是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吴灭巢与钟离之战,越国的公子仓赠船给楚平王。第四次是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檇里之战,吴国进攻越国,开始对越国用兵。史墨说:“不到四十年,越国大概要占有吴国吧。越国得到岁星的照临被吴国进攻,吴国必然受到岁星降下的灾祸。”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以伍子胥为大将,在柏举之战击溃楚军,进而占领楚国都城郢,称霸东南。于是爆发第五次吴越冲突,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夏,因为吴军主力在楚,越国攻打吴国。其后五次分别是槜李之战(前496年)、夫椒之战(前494年)、越袭吴都之战(前482年)、笠泽之战(前478年)、灭吴之战(前475年—前473年)。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其子勾践即位为越侯,不久改称为越王。吴王阖闾以此为借口大举攻越,反被越军大败于槜李(今浙江嘉兴)。阖闾不久因伤身亡,临终前嘱咐其子夫差“必毋忘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准备兴兵伐越,得知消息勾践不顾范蠡等人反对,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夫差以吴国精兵迎战,在夫椒之战大败越军,占领越都会稽,并将勾践围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献上美女西施,并重金贿赂吴太宰伯嚭。虽然伍子胥认为“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但急于北上和齐国争霸的夫差最终采纳了伯嚭的意见,答应越国议和。战后勾践依约为夫差作奴仆,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3年后夫差将勾践释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休养生息,同时重用范蠡、文种等人,国力得到恢复。而夫差却把目标放在北进中原,并在期间发动一系列旨在称霸的战争(公元前489年吴攻陈城父之战、公元前487年吴攻鲁夷之战、公元前485年吴舟师攻齐之战、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战等),并且听从伯嚭的谗言杀伍子胥,而对勾践却没有半点防范之心。
越袭吴都之战
[编辑]越袭吴都之战 | |||||||
---|---|---|---|---|---|---|---|
| |||||||
参战方 | |||||||
越國 | 吳國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越王勾踐、范蠡、諸稽郢 | 吳太子友 | ||||||
兵力 | |||||||
49,000人 | 35,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詳 | 不詳 |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自率精兵3万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各诸候国会盟,企图称霸,只留下太子友等人率1万人留守吴城,勾践趁虚而入,调集越军4.9万(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及诸御千人),兵分两路进攻。其中一路由范蠡率领循海而逆入淮河,以切断吴军自黄池的归路;另一路由勾践自率主力进攻吴城。
吴太子友认为吴国精兵已全部北上,实力不足,主张坚守待援。但吴将王孙弥庸擅自率5000人出战,虽然击败越国先头部队,但随着勾践主力部队到达,很快就被越军包围聚歼。越国随后攻占吴都,杀太子友。夫差会盟回国后,因都城已失,士卒疲惫,无力再战,就派太宰嚭向越求和。而勾践也因吴国主力未损,越军实力不足灭吴,允许和议撤兵。
吴国的军事优势已经丧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态,暗中作战争准备,企图恢复力量复仇。
笠泽之战
[编辑]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勾践接受文种之计,乘机率军5万发动进攻。夫差闻讯仓猝起兵抵御,双方在笠泽江(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隔江相峙,吴越两军在南北岸布阵,准备白天在江上水战。
晚上,勾践派出部分兵力组成左、右两队隐蔽江中,半夜时鸣鼓呐喊,进行佯攻。吴军误以为越军打算分两队渡江,夹击吴军,于是也分兵两路准备迎战。勾践乘机以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主力潜行渡江,出其不意地从吴军两部中间薄弱部位展开进攻,吴军大乱,兵败溃退。越军左、右两队渡江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三战于郊。吴军三战三败,退守吴都。越国占领吴国大片土地。
笠泽之战过后,吴越两国军事实力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
越攻吴都之战
[编辑]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勾践倾全国之力,发动灭吴战争。吴国经过长期战争,元气大伤,再加上年青壮年大多阵亡,力量对比悬殊,无力抵御越军,只能退回吴城死守。越国则在吴城西南郊筑城,采用长期围困的战术。
越军包围吴国三年,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攻陷吴城。吴王仅率亲近卫士与大臣,突围西上姑苏山,数次派使者向勾践请和。勾践提出將吳王流放甬東,吳王不能接受而自殺。一說勾踐戰後逼迫吳王自殺(吳越春秋)。吴国灭亡。
战后
[编辑]战后越国吞并了吴国的土地,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勾践率军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东滕州)会见各国诸侯,并遣使致贡于周。周元王封勾践为『伯』。勾践把吴国侵占陈、宋二国的土地归还,又把吴国的部分土地送给鲁国和楚国。在各诸侯的推举下,勾践号称霸王,成为春秋史上的最后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