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修订间差异
Monalisal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
CommonsDelinker(留言 | 贡献) 移除吳仁傑《離騷草木疏》.jpg,已被Krd刪除:No license since 7 December 2024。 |
||
(未显示12个用户的2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File:米芾行楷《離騷》.jpg|thumb|宋代[[米芾]]行楷《離騷》]] |
[[File:米芾行楷《離騷》.jpg|thumb|宋代[[米芾]]行楷《離騷》]] |
||
{{Infobox Chinese |
|||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代]][[楚辭]],作者为[[楚國]]人[[屈原]],是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共約2470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他指稱為「小人」的人誹謗中傷,抒發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屈原於此作品中聲稱,其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表達屈原遺世獨立,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的思想感情。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
|||
|title = 离骚 |
|||
==原文== |
|||
|pic = Li sao illustré (crop).png |
|||
<br>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
|||
|piccap = 1645 年出版的《離騷》。 |
|||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
|||
|picsize = 250px |
|||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
|||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
|pic2 = Li Sao (Chinese characters).svg |
|||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
|picsize2 = 100px |
|||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
|picupright = 0.45 |
|||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
|||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
|t=離騷 |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 通:唯) |
|||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
|||
|w=Li<sup>2</sup>-sao<sup>1</sup> |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
|mi={{IPAc-cmn|l|i|2|-|s|ao|1}} |
|||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
|||
|gr=Li-sau |
|||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
|||
|j=Lei<sup>4</sup>-sou<sup>1</sup> |
|||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
|||
|y=Lèih-sōu |
|||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
|||
|ci={{IPAc-yue|l|ei|4|-|s|ou|1}} |
|||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
|||
|tl=Lī-so |
|||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
|||
|mc=Lje-saw |
|||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
|||
|oc-bs=*[r]aj [s]ˤu |
|||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
|||
}} |
|||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
|||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代]][[楚辭]],作者为[[楚國]]人[[屈原]],是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共約2470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他指稱為「小人」的人誹謗中傷,抒發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屈原於此作品中聲稱,其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表達屈原遺世獨立,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的思想感情。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
|||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
|||
{{wikisource}} |
|||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
|||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
|||
==標題== |
|||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
|||
詩題「離騷」傳統上認為指遭逢憂患、牢騷<ref name="陳a">{{Cite book |author=[[陳世驤 (文學家)|陳世驤]]|others=周發祥譯|editor=尹錫康等|title=《楚辭資料海外編》| pages=189-207|chapter=〈“詩的時間”之誕生——《離騷》欣賞與分析〉|publisher=湖北人民出版社|location=武漢|year=1986|language=zh-hant}}</ref>,或不幸遭遇的悲憤<ref name="施">{{Cite book|author=施耐德(Laurence Schneider)|others=張嘯虎等譯|title=《楚國狂人屈原與中國政治神話》|publisher=湖北教育出版社|location=武漢|year=1990|isbn=7535105033|language=zh-hans}}</ref>。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離」作「遭遇、遭受」義講,是先秦時代常見用法,現代轉寫為「罹」字。[[郭店楚簡]]分析顯示「騷」本为「𧈡」{{noteTag|上「又」下「虫」,「又」為聲旁,讀若「郵」。漢以後與「蚤」混同。}},通「尤」作「責怪」義講。「離騷」為「遭受指責」之意<ref>{{Cite book|author=陈剑|title=《战国竹书论集》|publisher=上海古籍出版社|location=上海|year=2019|isbn=7532592847|language=zh-hans}}</ref>。《[[楚辭]]》因《離騷》與《[[詩經]]》合稱「風騷」,成為詩才或美艶的代稱<ref>{{Cite book|title=中国传统文化常识|author=林良浩|publisher=百花洲文艺出版社;Esphere Media (美国艾思传媒)|year=2010|isbn=9787807428602|location=|pages=}}</ref>。 |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
|||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
|||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
|||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
|||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
|||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
|||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
|||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
|||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
|||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
|||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
|||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
|||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
|||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
|||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
|||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
|||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
|||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
|||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
|||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
|||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
|||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
|||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
|||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
|||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
|||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
|||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
|||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
|||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
|||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
|||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
|||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
|||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
|||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
|||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
|||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
|||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
|||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
|||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
|||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
|||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
|||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
|||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
|||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
|||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
|||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
|||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
|||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
|||
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
|||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
|||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
|||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
|||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
|||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
|||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
|||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
|||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
|||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
|||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
|||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
|||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
|||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
|||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
|||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
|||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
|||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
|||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
|||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
|||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
|||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
|||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
|||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
|||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
|||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
|||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
|||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
|||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
|||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
|||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
|||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
|||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
|||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
|||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
|||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
|||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
|||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
|||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
|||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
|||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
|||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
|||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
|||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
|||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
|||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
|||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
|||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
|||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
|||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
|||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
|||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
|||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
|||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
|||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
|||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
|||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
|||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
|||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
|||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
|||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
|||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
|||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
|||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
|||
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
|||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
|||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
|||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
|||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
|||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
|||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
|||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
|||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
|||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
|||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
|||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
|||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
|||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
|||
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
|||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
|||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
|||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
|||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
|||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
|||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
|||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
|||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
|||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 |
|||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
|||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
|||
乱曰:已矣哉! |
|||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
|||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br> |
|||
==翻译== |
|||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
|||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
|||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
|||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
|||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
|||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
|||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
|||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
|||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
|||
想到草木不断地在飘零凋谢,不禁担忧美人也会日益衰老。 |
|||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
|||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 |
|||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
|||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
|||
唐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 |
|||
夏桀殷纣多么狂妄邪恶,贪图捷径必然走投无路。 |
|||
结党营私的人苟安享乐,他们的前途黑暗而险阻。 |
|||
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
|||
前前后后我奔走照料啊,希望君王赶上先王脚步。 |
|||
你不深入了解我的忠心,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发怒。 |
|||
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 |
|||
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
|||
我们两个定好在黄昏成亲,你为什么在半途就改变心意了呢。 |
|||
你以前既然和我有成约,现另有打算又追悔当初。 |
|||
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
|||
我已经栽培了很多春兰,又种植香草秋蕙一大片。 |
|||
分垄培植了留夷和揭车,还把杜衡芳芷套种其间。 |
|||
我希望它们都枝繁叶茂,等待着我收割的那一天。 |
|||
它们枯萎死绝有何伤害,使我痛心的是它们质变。 |
|||
大家都竞相争着向上爬,利欲熏心而又贪得无厌。 |
|||
他们猜疑别人宽恕自己,他们勾心斗角相互妒忌。 |
|||
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
|||
只觉得老年在渐渐来临,担心美好名声不能树立。 |
|||
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
|||
只要我的情感坚贞不易,形销骨立又有什么关系。 |
|||
我用树木的根编结茝草,再把薜荔花蕊穿在一起。 |
|||
我拿菌桂枝条联结蕙草,胡绳搓成绳索又长又好。 |
|||
我向古代的圣贤学习啊,不是世间俗人能够做到。 |
|||
我与现在的人虽不相容,我却愿依照彭咸的遗教。 |
|||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
|||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
|||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
|||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
|||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
|||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
|||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
|||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
|||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
|||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
|||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
|||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
|||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
|||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
|||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
|||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
|||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
|||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
|||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
|||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
|||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
|||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
|||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
|||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
|||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
|||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
|||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向我告诫。 |
|||
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
|||
你何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
|||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 |
|||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
|||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
|||
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
|||
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我要对虞舜把道理讲清: |
|||
“夏启偷得《九辩》和《九歌》啊,他寻欢作乐而放纵忘情。 |
|||
不考虑将来看不到危难,因此武观得以酿成内乱。 |
|||
后羿爱好田猎溺于游乐,对射杀大狐狸特别喜欢。 |
|||
本来淫乱之徒无好结果,寒浞杀羿把他妻子霸占。 |
|||
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 |
|||
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
|||
夏桀行为总是违背常理,结果灾殃也就难以躲避。 |
|||
纣王把忠良剁成肉酱啊,殷朝天下因此不能久长。 |
|||
商汤夏禹态度严肃恭敬,正确讲究道理还有文王。 |
|||
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
|||
上天对一切都公正无私,见有德的人就给予扶持。 |
|||
只有古代圣王德行高尚,才能够享有天下的土地。 |
|||
回顾过去啊把将来瞻望,看到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
|||
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
|||
我虽然面临死亡的危险,毫不后悔自己当初志向。 |
|||
不度量凿眼就削正榫头,前代的贤人正因此遭殃。” |
|||
我泣声不绝啊烦恼悲伤,哀叹自己未逢美好时光。 |
|||
拿着柔软蕙草揩抹眼泪,热泪滚滚沾湿我的衣裳。 |
|||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
|||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
|||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
|||
我本想在灵琐稍事逗留,夕阳西下已经暮色苍茫。 |
|||
我命令羲和停鞭慢行啊,莫叫太阳迫近崦嵫山旁。 |
|||
前面的道路啊又远又长,我将上上下下追求理想。 |
|||
让我的马在咸池里饮水,把马缰绳拴在扶桑树上。 |
|||
折下若木枝来挡住太阳,我可以暂且从容地徜徉。 |
|||
叫前面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飞廉紧紧跟上。 |
|||
鸾乌凤凰为我在前戒备,雷师却说还没安排停当。 |
|||
我命令凤凰展翅飞腾啊,要日以继夜地不停飞翔。 |
|||
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
|||
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
|||
我叫天门守卫把门打开,他却倚靠天门把我呆望。 |
|||
日色渐暗时间已经晚了,我纽结着幽兰久久徜徉。 |
|||
这个世道混浊善恶不分,喜欢嫉妒别人抹煞所长。 |
|||
清晨我将要渡过白水河,登上阆风山把马儿系着。 |
|||
忽然回头眺望涕泪淋漓,哀叹高丘竟然没有神女。 |
|||
我飘忽地来到春宫一游,折下玉树枝条增添佩饰。 |
|||
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
|||
我命令云师把云车驾起,我去寻找宓妃住在何处。 |
|||
解下佩带束好求婚书信,我请蹇修前去给我做媒。 |
|||
云霓纷纷簇集忽离忽合,很快知道事情乖戾难成。 |
|||
晚上宓妃回到穷石住宿,清晨到洧盘把头发洗濯。 |
|||
宓妃仗着貌美骄傲自大,成天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
|||
她虽然美丽但不守礼法,算了吧放弃她另外求索。 |
|||
我在天上观察四面八方,周游一遍后我从天而降。 |
|||
遥望华丽巍峨的玉台啊,见有娀氏美女住在台上。 |
|||
我请鸩鸟前去给我做媒,鸩鸟却说那个美女不好。 |
|||
雄鸠叫唤着飞去说媒啊,我又嫌它过分诡诈轻佻。 |
|||
我心中犹豫而疑惑不定,想自己去吧又觉得不妙。 |
|||
凤凰已接受托付的聘礼,恐怕高辛赶在我前面了。 |
|||
想到远方去又无处安居,只好四处游荡流浪逍遥。 |
|||
趁少康还未结婚的时节,还留着有虞国两位阿娇。 |
|||
媒人无能没有灵牙利齿,恐怕能说合的希望很小。 |
|||
世间混乱污浊嫉贤妒能,爱障蔽美德把恶事称道。 |
|||
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
|||
满腔忠贞激情无处倾诉,我怎么能永远忍耐下去! |
|||
我找来了灵草和细竹片,请求神巫灵氛为我占卜。 |
|||
“听说双方美好必将结合看谁真正好修必然爱慕。 |
|||
想到天下多么辽阔广大,难道只在这里才有娇女?” |
|||
“劝你远走高飞不要迟疑,谁寻求美人会把你放弃? |
|||
世间什么地方没有芳草,你又何必苦苦怀恋故地? |
|||
世道黑暗使人眼光迷乱,谁又能够了解我们底细? |
|||
人们的好恶本来不相同,只是这邦小人更加怪异。 |
|||
人人都把艾草挂满腰间,说幽兰是不可佩的东西。 |
|||
对草木好坏还分辨不清,怎么能够正确评价玉器? |
|||
用粪土塞满自己的香袋,反说佩的申椒没有香气。” |
|||
想听从灵氛占卜的好卦,心里犹豫迟疑决定不下。 |
|||
听说巫咸今晚将要降神,我带着花椒精米去接他。 |
|||
天上诸神遮天蔽日齐降,九疑山的众神纷纷迎迓。 |
|||
他们灵光闪闪显示神灵,巫咸又告诉我不少佳话。 |
|||
他说“应该努力上天下地,去寻求意气相投的同道。 |
|||
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
|||
只要内心善良爱好修洁,又何必一定要媒人介绍? |
|||
傅说拿祷杵在傅岩筑墙,武丁毫不犹豫用他为相。 |
|||
太公吕望曾经做过屠夫,他被任用是遇到周文王。 |
|||
宁戚喂牛敲着牛角歌唱,齐桓公听见后任为大夫。 |
|||
趁现在年轻大有作为啊,施展才能还有大好时光。 |
|||
只怕杜鹃它叫得太早啊,使得百草因此不再芳香。” |
|||
为什么这样美好的琼佩,人们却要掩盖它的光辉。 |
|||
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
|||
时世纷乱而变化无常啊,我怎么可以在这里久留。 |
|||
兰草和芷草失掉了芬芳,荃草和惠草也变成茅莠。 |
|||
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今天全都成为荒蒿野艾。 |
|||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理由,不爱好修洁造成的祸害。 |
|||
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靠,谁知华而不实虚有其表。 |
|||
兰草抛弃美质追随世俗,勉强列入众芳辱没香草。 |
|||
花椒专横谄媚十分傲慢,茱萸想进香袋冒充香草。 |
|||
它们既然这么热心钻营,又有什么香草重吐芳馨。 |
|||
本来世态习俗随波逐流,又还有谁能够意志坚定? |
|||
看到香椒兰草变成这样,何况揭车江离能不变心。 |
|||
只有我的佩饰最可贵啊,保持它的美德直到如今。 |
|||
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
|||
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
|||
趁着我的佩饰还很盛美,我要周游观访上天下地。 |
|||
灵氛已告诉我占得吉卦,选个好日子我准备出发。 |
|||
折下玉树枝叶作为肉脯,我舀碎美玉把干粮备下。 |
|||
给我驾车啊用飞龙为马,车上装饰着美玉和象牙。 |
|||
彼此不同心怎能配合啊,我将要远去主动离开他。 |
|||
我把行程转向昆仑山下,路途遥远继续周游观察。 |
|||
云霞虹霓飞扬遮住阳光,车上玉铃丁当响声错杂。 |
|||
清晨从天河的渡口出发,最远的西边我傍晚到达。 |
|||
凤凰展翅承托着旌旗啊,长空翱翔有节奏地上下。 |
|||
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缓。 |
|||
指挥蛟龙在渡口上架桥,命令西皇将我渡到对岸。 |
|||
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
|||
经过不周山向左转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
|||
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
|||
驾车的八龙蜿蜒地前进,载着云霓旗帜随风卷曲。 |
|||
定下心来啊慢慢地前行,难控制飞得远远的思绪。 |
|||
演奏着《九歌》跳起《韶》舞啊,且借大好时光寻求欢娱。 |
|||
太阳东升照得一片明亮,忽然看见我思念的故乡。 |
|||
我的仆从悲伤马也感怀,退缩回头不肯走向前方。 |
|||
尾声:“算了吧! |
|||
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 |
|||
既然不能实现理想政治,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己。” |
|||
==背景== |
==背景== |
||
[[File:Qu Yuan Sang while Walking.jpg|200px|缩略图|[[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
[[File:Qu Yuan Sang while Walking.jpg|200px|缩略图|[[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
||
《離騷》作者乃[[屈原]],[[楚國]]貴族與王族成員,博學多才,受[[楚懷王]]重用,擔任[[左徒]]和三閭大夫,受令草擬憲令。他忠君愛國,過度熱心,受譭謗中傷,其政敵批評他把功勞據為己有,使楚懷王疏遠了他,派他出使[[齊國]]<ref name="陳">{{Cite book |author=陳炳良|editor=[[鄭樹森]]等|title=《中西比較文學論集》| pages=135-154|chapter=〈「離騷」的悲劇主題〉|publisher=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location=台北|year=1980|language=zh-hant}}</ref> |
《離騷》作者乃[[屈原]],[[楚國]]貴族與王族成員,博學多才,受[[楚懷王]]重用,擔任[[左徒]]和三閭大夫,受令草擬憲令。他忠君愛國,過度熱心,受譭謗中傷,其政敵批評他把功勞據為己有,使楚懷王疏遠了他,派他出使[[齊國]]<ref name="陳">{{Cite book |author=陳炳良|editor=[[鄭樹森 (文學評論家)|鄭樹森]]等|title=《中西比較文學論集》| pages=135-154|chapter=〈「離騷」的悲劇主題〉|publisher=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location=台北|year=1980|language=zh-hant}}</ref>。政治上,屈原主張[[合縱]]抗秦,抗議與[[秦國]]交好,被放逐到楚國南方,仍試圖苦諫朝廷。楚懷王的遇害和[[郢]]都的淪陷,使屈原大受打擊,最後自沉於[[汨羅江]]自盡<ref name="施"/>。[[陸侃如]]認為,《離騷》作於屈原約29歲時<ref name="藤">{{Cite book|author={{Link-ja|藤野岩友|藤野岩友}}|others=韓基國編譯|title=《巫系文學論——以《楚辭》為中心》|publisher=重慶出版社|location=重慶|year=2005|isbn=7536664168|language=zh-hans}}</ref>,完成於《[[九章 (楚辞)|九章]]》之先,當時屈原開始政治失意<ref name="竹">{{Cite book |author=竹治貞夫|others=孫歌等譯|editor=尹錫康等|title=《楚辭資料海外編》| pages=225-254|chapter=〈《離騷》——夢幻式敘事詩〉|publisher=湖北人民出版社|location=武漢|year=1986|language=zh-hant}}</ref>。[[廖平]]、[[胡適]]、何天行懷疑《離騷》不是屈原所作,但學術界一般相信屈原是《離騷》作者<ref name="施"/>。 |
||
==內容== |
==內容== |
||
全篇2477字<ref name="黃">{{Cite journal|author=[[黃維樑]]|title=〈委心逐辭 辭溺者傷亂——從《文心雕龍.熔裁》論《離騷》的結構〉|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0701832|journal=《雲夢學刊》|year=2005|volume=6|pages=31-34|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20-07-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23025951/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20701832}}</ref>,約400句,可說是屈原的自序<ref name="藤"/>。竹治貞夫把《離騷》分為五段,第一段自我介紹,敘述充當[[楚國]]大臣,蒙受譭謗,終至退隱<ref name="竹"/>。文章一開始指出高陽(即[[顓頊]])是他的始祖<ref name="陳"/>,自敘系譜、遠祖與父親名字,出生年月日<ref name="張">{{Cite book|author=張淑香|editor=柯慶明等|title=《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1s9ouqUZmn4C&pg=PA300&dq=%E9%9B%A2%E9%A8%B7&hl=zh-TW&sa=X&ved=0ahUKEwi8sIDYzpzYAhWDoZQKHeGtDP84ZBDoAQhFMAU#v=onepage&q=%E9%9B%A2%E9%A8%B7&f=false|pages=275-302|chapter=〈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publisher=台大出版中心|location=台北|year=2009|isbn=9789860211696|language=zh-hant|access-date=2017-12-26|archive-date=2021-04-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6173504/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1s9ouqUZmn4C&pg=PA300&dq=%E9%9B%A2%E9%A8%B7&hl=zh-TW&sa=X&ved=0ahUKEwi8sIDYzpzYAhWDoZQKHeGtDP84ZBDoAQhFMAU#v=onepage&q=%E9%9B%A2%E9%A8%B7&f=false}}</ref>,誇耀自己的才能<ref name="藤"/>{{Rp|60}}和美德,用花比擬自己的品德。他的宏願是協助君主治國,害怕和厭惡無良官員誤導君王,貪婪諂諛,他選擇了為理想而戰鬥,以達到「彭咸遺則」。彭咸可能是殷商時賢人、巫師祖先<ref name="陳"/>,或[[道家]]真人<ref name="施"/>。奸官因嫉妒而誣捏他自命不凡,被讒見疏後,屈原心知抗爭無可避免失敗,仍盡力挽回君主的信任,但始終被疏遠<ref name="陳"/>。第二段敘述詩人立下遊觀四方之志,但受到[[女嬃]]反對和勸告,於是向[[舜|重華]]詢問<ref name="竹"/>。女嬃是屈原的姊姊或女侍<ref name="黃"/>,警告他不要過於固執,要他將就一點,但他仍要維持自己的道德標準<ref name="陳"/>。他渡過沅、湘,向[[九嶷山]]的神靈重華陳辭<ref name="竹"/>,評論[[夏桀]]、[[商紂]]、[[夏禹]]和[[商湯]]<ref name="黃"/>,歷述賢主昏君古今成敗之跡<ref name="藤"/>,治亂興亡的歷史,表述自己對楚國宮廷的態度<ref name="竹"/>,申明寧死不悔<ref name="藤"/>。 |
|||
《離騷》第三段敘述詩人遊觀上下四方以求索美女,但苦無良媒而失敗<ref name="竹"/> |
《離騷》第三段敘述詩人遊觀上下四方以求索美女,但苦無良媒而失敗<ref name="竹"/>。詩人向天界漫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於咸池,揔余轡乎扶桑」,有神靈扈從,龍鳳為御,風雷為他奔波,仙禽為他開路,雲霓玉鸞簇擁著他飛向皇天<ref name="張"/>。他到達天帝的宮門,但不能進入,然後求下界的美女<ref name="竹"/>,求[[宓妃]]而中途違棄,欲求[[簡狄]]和[[有虞]]二姚,都苦無良媒<ref name="黃"/>。第四段敘述詩人感失落失意,向靈氛和巫咸求教<ref name="陳"/>(此二人是巫師或占卜師<ref name="黃"/>),占卜去留,他們都勸詩人再遠行以求美女<ref name="竹"/>,做人圓滑一點,不要堅持理想,或離開楚國。屈原猶豫未決,內心強烈鬥爭<ref name="陳"/>,在去國與留下來之間掙扎<ref name="黃"/>,抒發了對楚國現狀的感慨。第五段敘述詩人再次登上周遊之途,窮極四方,但不忍懷鄉之情,以致終止行程<ref name="竹"/>。他飛升上天,周流遠遊,遊踪廣遠,氣派宏大壯觀,是文章的高潮。他駕著飛龍,以神駒駕車,糧食精美,載歌載舞<ref name="黃"/>,有龍鳳玉車,歷經[[崑崙山 (神話)|崑崙]]縣圃、流沙、[[不周山]]和皇天<ref name="陳"/>{{Rp|144}},打算遠走高飛,希望尋得新天地<ref name="黃"/>,找尋理想伴侶,但並不成功<ref name="陳"/>。他捨不得離開故鄉,內心矛盾<ref name="黃"/>,最後決定留在[[楚國]]<ref name="陳"/>,突然放棄了追求,「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要回到理想化的世界,投奔彭咸而去<ref name="王">{{Cite book |author=[[王靖獻]]|others=周發祥譯|editor=尹錫康等|title=《楚辭資料海外編》| pages=255-276|chapter=〈衣飾與追求——《離騷》、《仙后》比較研究〉|publisher=湖北人民出版社|location=武漢|year=1986|language=zh-hant}}</ref>。篇末最後五句稱為「亂」,情感特別激昂<ref name="藤"/>,批評國人對他並不公正<ref name="施"/>。 |
||
==主題思想== |
==主題思想== |
||
[[File:文徵明小楷《離騷》.jpg|thumb|明代[[文徵明]]小楷《離騷》]] |
[[File:文徵明小楷《離騷》.jpg|thumb|明代[[文徵明]]小楷《離騷》]] |
||
《離騷》是[[自傳]]與[[抒情詩]],強調詩人身處困境中種種情感的激盪與掙扎,抒寫激情傾訴、苦悶矛盾中的吶喊彷徨<ref name="張"/> |
《離騷》是[[自傳]]與[[抒情詩]],強調詩人身處困境中種種情感的激盪與掙扎,抒寫激情傾訴、苦悶矛盾中的吶喊彷徨<ref name="張"/>,並描寫詩人從出生到政治失敗的生活<ref name="陳"/>。作品主題是死守善道<ref name="黃"/>,詩人沒有聽從命運的安排,在和[[女嬃]]、靈氛和巫咸辯論時,他並沒有被說服去同流合污,對他來說,皇天是正直的,好人一定有報酬<ref name="陳"/>,申明對純潔的追尋以及與邪惡的鬥爭<ref name="張"/>。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政治抱負<ref name="孫">{{Cite book|editor=孫康宜、[[宇文所安]]|others=劉倩等譯|title=《劍橋中國文學史》上卷| publisher=三聯書店|location=北京|year=2013|isbn=7108044684|language=zh-hans}}</ref>,以向神女求婚,比喻追求賢人和賢君<ref name="藤"/>。他以楚國為己任,被命運付託,必須導引國君,其悲哀在於他將至高極美的自我奉獻給國君時,國君卻拒絕他的正直與忠誠,結束在「踡局顧而不行」的懸止中,形成一個永恒靜止的姿勢,象徵詩人無法解決的生命困境<ref name="張"/>。詩人重覆說他並不怕死<ref name="陳"/>,表明寧死不悔的決心<ref name="藤"/>,願意為人性的純潔至美對抗不義,付出性命,「雖九死其猶未悔」,有種近乎宗教殉道者的情感<ref name="張"/>{{Rp|298}}。 |
||
《離騷》充滿孤芳自賞之情<ref name="施"/> |
《離騷》充滿孤芳自賞之情<ref name="施"/>,將自己認同於自然純美的品質,顯現出自戀的傾向。作品開端的自傳書寫,深具「自我建構」的意味,顯示詩人心理上自我肯定的強烈意欲<ref name="張"/>。他像個遺世獨立的英雄,懷抱百代流芳的熱望,遠遊天國仙鄉<ref name="陳a"/>。詩人明白自己生不逢時,世界溷濁,顛倒是非,醜與惡受到讚揚,善和美卻被蔑視,嫉妒與諂媚之徒得勢掌權,有才能者卻因君主反覆無常,聽信讒言而犧牲<ref name="施"/>{{Rp|35}},嘆息無人了解自己的才德<ref name="藤"/>,「國無人莫我知」的孤獨寂寞<ref name="張"/>。他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實現願望,於是登上天上世界去追求他的理想。但天門不為他而開,他在天上世界尋找哲王和美女,終究是徒勞無益<ref name="小">{{Cite journal|author={{Link-ja|小南一郎|小南一郎}}|title=〈《楚辭》的時間觀念〉|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0773592|journal=《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year=2016|volume=6|pages=72-79|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20-07-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23025948/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0773592}}</ref>,最後意識到,鮮花香草和道德氣節都不再為人所珍視<ref name="孫"/>。詩人因群小當道,讒諂交加,失意仕途之餘,憂心忡忡,竭力在短暫的人世間追求安身之所,頓覺人生如寄,短暫不居<ref name="陳a"/>,慨嘆時不我予,時光飛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ref name="黃"/>。 |
||
《離騷》所寫進入天界,應是宗教上的[[神秘主義|神秘體驗]],採取存想與集中精神而進入{{Link-en|恍惚狀態|trance}},然後人格解離而神魂翱翔升天<ref name="李">{{Cite book|author=[[李豐楙]] |title=《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 pages=1-45|chapter=〈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publisher=中華書局|location=北京|year=2010|isbn=9787101073959|language=zh-hans}}</ref> |
《離騷》所寫進入天界,應是宗教上的[[神秘主義|神秘體驗]],採取存想與集中精神而進入{{Link-en|恍惚狀態|trance}},然後人格解離而神魂翱翔升天<ref name="李">{{Cite book|author=[[李豐楙]] |title=《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 pages=1-45|chapter=〈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publisher=中華書局|location=北京|year=2010|isbn=9787101073959|language=zh-hans}}</ref>。《離騷》抒發無法在情感上捨棄故土,詩人虛擬兩次天界遨遊,象喻他企圖遠離中心,另求理想以擺脫眼前困境的嘗試,但第一次求女不成而返,第二次則停頓半空中,意味無論經過多少痛苦的掙扎,都無法轉移詩人對自己國家的愛戀。只有[[楚國]],才是他生命唯一的中心<ref name="張"/>。 |
||
==風格與手法== |
==風格與手法== |
||
第400行: | 第50行: | ||
《離騷》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情懷悲壯,辭采瑰麗<ref name="黃"/>{{Rp|34}},語言繁麗,語調高亢,氣象雄偉<ref name="陳a"/>{{Rp|204、206}},有[[敘事詩]]式的表現手法<ref name="竹"/>{{Rp|225}},神話富麗堂皇,意象華美<ref name="張"/>{{Rp|283}},修辭奇特,具[[戲劇]]性的表演性質,運用了香草香花、天界巡遊、聖哲古帝三種的意象,鋪張陳列,構成雄偉奇麗的風格,充滿[[巫術]]浪漫神秘的色彩與戲劇風格<ref name="張"/>{{Rp|288、293}}。陳炳良認為《離騷》是[[悲劇]]詩,詩人的不妥協態度導致他的悲劇。他堅持道德情操,同時準備接受一切後果<ref name="陳"/>{{Rp|137、139、142}}。詩中有不可避免的衝突和命運的逆轉,為了減輕讀者的精神壓力,詩人用了多種手法,如花和美人的意象,歷史故事、占卜和天空飛翔,做成藝術的距離<ref name="陳"/>{{Rp|144-145}}。 |
《離騷》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情懷悲壯,辭采瑰麗<ref name="黃"/>{{Rp|34}},語言繁麗,語調高亢,氣象雄偉<ref name="陳a"/>{{Rp|204、206}},有[[敘事詩]]式的表現手法<ref name="竹"/>{{Rp|225}},神話富麗堂皇,意象華美<ref name="張"/>{{Rp|283}},修辭奇特,具[[戲劇]]性的表演性質,運用了香草香花、天界巡遊、聖哲古帝三種的意象,鋪張陳列,構成雄偉奇麗的風格,充滿[[巫術]]浪漫神秘的色彩與戲劇風格<ref name="張"/>{{Rp|288、293}}。陳炳良認為《離騷》是[[悲劇]]詩,詩人的不妥協態度導致他的悲劇。他堅持道德情操,同時準備接受一切後果<ref name="陳"/>{{Rp|137、139、142}}。詩中有不可避免的衝突和命運的逆轉,為了減輕讀者的精神壓力,詩人用了多種手法,如花和美人的意象,歷史故事、占卜和天空飛翔,做成藝術的距離<ref name="陳"/>{{Rp|144-145}}。 |
||
《離騷》善用比喻手法,托物寓意,正如[[王逸]]說「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ref name="王"/>{{Rp|255、260}}。作品通篇充滿芬芳的香草香花,意象潔美,奇麗繽紛,帶有[[巫術]]祭祀儀式的神聖意義。屈原以這些具有靈性的花草,作為自我表述的象徵<ref name="張"/>{{Rp|288}}。他佩戴「江離與闢芷」等香草,塑造一個重視道德修養,出身高貴的朝臣的形象<ref name="王"/>{{Rp|260}}。他以花草、玉石、寶劍等飾物<ref name="李"/>{{Rp|9}},披花綴草,強化自己的美德,純化自己的人格<ref name="王"/>{{Rp|260}},象徵其聖潔的人格,有別於混濁的世俗,並象徵一位完美主義者對美與善的堅持<ref name="李"/>{{Rp|9、16}}。他以荷花、芙蓉為衣裳,表達其潔身自持的初衷;以戴冠和佩劍,表現他所禀受的教養,能正式進入楚廷的仕宦生活,彰顯其君子形象<ref name="李"/>{{Rp|13、20}},又以蘭花暗示自己的忠貞、才華與美德<ref name="施"/>{{Rp|31}}。栽培和佩戴香花芳草,象徵高風亮節<ref name="陳a"/>{{Rp|195}},惡草椒木最後侵犯和毀掉蘭蕙,則是[[楚懷王]]聽信讒言而釀成的<ref name="王"/>{{Rp|268}}。《離騷》以用「鷙鳥」的孤獨以自喻個性及處境,暗喻小人為嘈雜的雀鳥,並將君臣上下的關係比擬為君妾的相對待,「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ref name="李"/>{{Rp|28-29}},模擬女性的善怨口吻。通媒求女,象徵他一再尋求同志以謀合作,卻因世俗的妒才心理而致敗<ref name="李"/>{{Rp|30-31}}。 |
《離騷》善用比喻手法,托物寓意,正如[[王逸]]說「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ref name="王"/>{{Rp|255、260}}。作品通篇充滿芬芳的香草香花,意象潔美,奇麗繽紛,帶有[[巫術]]祭祀儀式的神聖意義。屈原以這些具有靈性的花草,作為自我表述的象徵<ref name="張"/>{{Rp|288}}。他佩戴「江離與闢芷」等香草,塑造一個重視道德修養,出身高貴的朝臣的形象<ref name="王"/>{{Rp|260}}。他以花草、玉石、寶劍等飾物<ref name="李"/>{{Rp|9}},披花綴草,強化自己的美德,純化自己的人格<ref name="王"/>{{Rp|260}},象徵其聖潔的人格,有別於混濁的世俗,並象徵一位完美主義者對美與善的堅持<ref name="李"/>{{Rp|9、16}}。他以荷花、芙蓉為衣裳,表達其潔身自持的初衷;以戴冠和佩劍,表現他所禀受的教養,能正式進入楚廷的仕宦生活,彰顯其君子形象<ref name="李"/>{{Rp|13、20}},又以[[蘭花]]暗示自己的忠貞、才華與美德<ref name="施"/>{{Rp|31}}。栽培和佩戴香花芳草,象徵高風亮節<ref name="陳a"/>{{Rp|195}},惡草椒木最後侵犯和毀掉蘭蕙,則是[[楚懷王]]聽信讒言而釀成的<ref name="王"/>{{Rp|268}}。《離騷》以用「鷙鳥」的孤獨以自喻個性及處境,暗喻小人為嘈雜的雀鳥,並將君臣上下的關係比擬為君妾的相對待,「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ref name="李"/>{{Rp|28-29}},模擬女性的善怨口吻。通媒求女,象徵他一再尋求同志以謀合作,卻因世俗的妒才心理而致敗<ref name="李"/>{{Rp|30-31}}。 |
||
句式方面,《離騷》以四句為一節,在偶數句末押韻<ref name="竹"/>{{Rp|242}},全篇換韻70多處。語言方面,《離騷》語句形象深刻,深具感染力<ref name="藤"/>{{Rp|65}},用了幾十個[[雙聲]]詞、[[疊韻]]詞及[[疊詞]],如「零落」、「純粹」、「耿介」、「冉冉」等,使音調格外婉轉淒涼<ref name="藤"/>{{Rp|66}}。結構方面,《離騷》全篇一氣呵成<ref name="竹"/>{{Rp|228}},不分段,後人難以劃分章節。缺點是層次感不足,沒有層遞手法,詞意前後反覆,缺乏嚴謹結構<ref name="黃"/>{{Rp|31-34}}。 |
句式方面,《離騷》以四句為一節,在偶數句末押韻<ref name="竹"/>{{Rp|242}},全篇換韻70多處。語言方面,《離騷》語句形象深刻,深具感染力<ref name="藤"/>{{Rp|65}},用了幾十個[[雙聲]]詞、[[疊韻]]詞及[[疊詞]],如「零落」、「純粹」、「耿介」、「冉冉」等,使音調格外婉轉淒涼<ref name="藤"/>{{Rp|66}}。結構方面,《離騷》全篇一氣呵成<ref name="竹"/>{{Rp|228}},不分段,後人難以劃分章節。缺點是層次感不足,沒有層遞手法,詞意前後反覆,缺乏嚴謹結構<ref name="黃"/>{{Rp|31-34}}。 |
||
==影響== |
==影響== |
||
===文學方面=== |
===文學方面=== |
||
《離騷》對[[辭賦]]發展影響深遠,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楚辭]]作品所模倣<ref name="施"/>{{Rp|5}},漢代文人發展為「士不遇」的辭賦傳統<ref name="李"/>{{Rp|36}}。《離騷》用對話體,有[[女嬃]]、[[舜|重華]]、靈氛、巫咸四段談話,後來演化為[[漢賦]]《[[子虛賦]]》、《上林賦》中的問答<ref name="藤"/>{{Rp|64}}。《離騷》善用[[雙聲]]、[[疊韻]]等[[聯綿詞]],後世辭賦作家[[司馬相如]]、[[陸機]]等人都學習《離騷》這種聯綿詞<ref name="藤"/>{{Rp|66}}。《離騷》抒寫被君王所疏遠,明知失敗也要跟貪婪和腐敗的官僚戰鬥,能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ref name="陳"/>{{Rp|141}},深具感染力,漢代[[賈誼]]、[[劉安]]、[[司馬遷]]都深受感動<ref name="陳a"/>{{Rp|192}},劉安為《離騷》作註釋<ref name="孫"/>{{Rp|107}},[[揚雄]]讀《離騷》讀至痛哭流涕<ref name="陳"/>{{Rp|141}},[[柳宗元]]被貶謫時寫下辭賦《吊屈原文》,重現《離騷》的主題<ref name="施"/>{{Rp|61-62}}。《離騷》周遊天界,開啟了後世的遊仙文學<ref name="李"/>{{Rp|36}},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前無古人,後來的摹擬作品也有所不及<ref name="朱">{{Cite book|author=[[朱光潛]]|title=《詩論新編》| pages=105-130|chapter=〈遊仙詩〉|publisher=洪範書店|location=台北|year=1984|language=zh-hant}}</ref>{{Rp|108、110}}。《離騷》以棄婦比喻逐臣,以失寵女子的語氣埋怨被楚王疏離,將君臣關係比作男女關係,開啟了後世[[閨怨詩]]的政治隱喻傳統<ref name="馮">{{Cite web|url=https://www.yidianzixun.tw/article/0GfZa0Mw|title=〈風花雪月事 曠古沉哀圖——唐寅的仕女畫及其意涵〉|accessdate=2017-12-01|author=馮幼衡|publisher=一點資訊|date=2017-06-22|language=zh-hant|archiveurl=https://archive. |
《離騷》對[[辭賦]]發展影響深遠,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楚辭]]作品所模倣<ref name="施"/>{{Rp|5}},漢代文人發展為「士不遇」的辭賦傳統<ref name="李"/>{{Rp|36}}。《離騷》用對話體,有[[女嬃]]、[[舜|重華]]、靈氛、巫咸四段談話,後來演化為[[漢賦]]《[[子虛賦]]》、《上林賦》中的問答<ref name="藤"/>{{Rp|64}}。《離騷》善用[[雙聲]]、[[疊韻]]等[[聯綿詞]],後世辭賦作家[[司馬相如]]、[[陸機]]等人都學習《離騷》這種聯綿詞<ref name="藤"/>{{Rp|66}}。《離騷》抒寫被君王所疏遠,明知失敗也要跟貪婪和腐敗的官僚戰鬥,能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ref name="陳"/>{{Rp|141}},深具感染力,漢代[[賈誼]]、[[劉安]]、[[司馬遷]]都深受感動<ref name="陳a"/>{{Rp|192}},劉安為《離騷》作註釋<ref name="孫"/>{{Rp|107}},[[揚雄]]讀《離騷》讀至痛哭流涕<ref name="陳"/>{{Rp|141}},[[柳宗元]]被貶謫時寫下辭賦《吊屈原文》,重現《離騷》的主題<ref name="施"/>{{Rp|61-62}}。《離騷》周遊天界,開啟了後世的遊仙文學<ref name="李"/>{{Rp|36}},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前無古人,後來的摹擬作品也有所不及<ref name="朱">{{Cite book|author=[[朱光潛]]|title=《詩論新編》| pages=105-130|chapter=〈遊仙詩〉|publisher=洪範書店|location=台北|year=1984|language=zh-hant}}</ref>{{Rp|108、110}}。《離騷》以棄婦比喻逐臣,以失寵女子的語氣埋怨被楚王疏離,將君臣關係比作男女關係,開啟了後世[[閨怨詩]]的政治隱喻傳統<ref name="馮">{{Cite web|url=https://www.yidianzixun.tw/article/0GfZa0Mw|title=〈風花雪月事 曠古沉哀圖——唐寅的仕女畫及其意涵〉|accessdate=2017-12-01|author=馮幼衡|publisher=一點資訊|date=2017-06-22|language=zh-hant|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171207124856/https://www.yidianzixun.tw/article/0GfZa0Mw|archivedate=2017-12-07|deadurl=yes}}</ref>。《離騷》中屈原曾食菊花,後世文學上菊花成為獨立不群、孤芳自賞的象徵<ref name="施"/>{{Rp|51}}。 |
||
===音樂方面=== |
===音樂方面=== |
||
古琴音樂中有以 |
[[古琴]]音樂中有以{{《}}離騷{{〉}}為題之琴曲,現存最早的版本在明代的《[[神奇秘譜]]》中,至少37個琴譜中有此曲。<ref>{{Cite book|title=《存見古琴曲譜輯覽》|editor=查阜西|publisher=文化藝術出版社|year=2007|isbn=9787503931765|location=北京|pages=9}}</ref>自1950年代起,琴人著手於古代琴曲之打譜,{{《}}離騷{{〉}}便是其中之一,以[[管平湖]]和[[吳文光 (音樂家)|吳文光]]根據《神奇秘譜》打譜的版本最具代表性。<ref>{{Cite book|title=《管平湖古琴曲集》|author=管平湖|publisher=龍音製作有限公司|year=1995|location=香港|authorlink=管平湖}}</ref><ref>{{Cite book|title=《神奇秘譜樂詮》|author=吳文光|publisher=上海音樂出版社|year=2008|isbn=9787807512516|location=中國|authorlink=吳文光 (音樂家)}}</ref>在此之外,[[余青欣]]和[[梅曰強]]二人各自依《[[自遠堂琴譜]]》打譜並錄音。<ref>{{Cite book|title=《清新致爽》|author=余青欣|publisher=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authorlink=余青欣|year=2015}}</ref><ref>{{Cite book|title=《移雲齋心旨》|author=梅曰強|publisher= 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authorlink=梅曰強|year=2006}}</ref> |
||
===繪畫方面=== |
|||
明末畫家[[蕭雲從]]繪有《[[離騷圖]]》。 |
|||
==地位== |
==地位== |
||
[[File:吳仁傑《離騷草木疏》.jpg|thumb|南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書影]] |
|||
《離騷》是[[楚辭]]和屈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ref name="竹"/>{{Rp|250、225}},是楚辭裏最著名和寫得最好的一篇<ref name="陳"/>{{Rp|137}},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ref name="黃"/>{{Rp|34}}。屈原之前,中國沒有知名的詩人,《離騷》「宣告中國詩歌第一個抒情自我的誕生」<ref name="張"/>{{Rp|275、300}}。東漢[[王逸]]認為《離騷》「依託[[五經]]以立義」,能承繼《[[詩經]]》的傳統,諍諫君王<ref name="施"/>{{Rp|28、30}}。後世文人遇有挫折,往往讀《離騷》作為寄託。歷代對《離騷》有多家注解,如南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ref name="李"/>{{Rp|36}}。在近代,《離騷》有時被用作悼念為國捐軀的革命者,[[聞一多]]讚揚《離騷》是人民的藝術形式的創作,在政治上的成就大於藝術上的成就<ref name="施"/>{{Rp|88、120}}。1949年以後,屈原成為文化英雄和政治樣版,[[郭沫若]]讚揚《離騷》既是[[浪漫主義]]又是[[現實主義]],[[周揚]]宣稱,《離騷》表露了屈原「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嫉惡如仇的精神和雄奇壯美的幻想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傑作」<ref name="施"/>{{Rp|151、170-171}}。徐志嘯認為《離騷》可與意大利[[但丁]]《[[神曲]]》媲美,兩者都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擅用比喻和象徵手法<ref name="黃"/>{{Rp|33}}。 |
《離騷》是[[楚辭]]和屈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ref name="竹"/>{{Rp|250、225}},是楚辭裏最著名和寫得最好的一篇<ref name="陳"/>{{Rp|137}},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ref name="黃"/>{{Rp|34}}。屈原之前,中國沒有知名的詩人,《離騷》「宣告中國詩歌第一個抒情自我的誕生」<ref name="張"/>{{Rp|275、300}}。東漢[[王逸]]認為《離騷》「依託[[五經]]以立義」,能承繼《[[詩經]]》的傳統,諍諫君王<ref name="施"/>{{Rp|28、30}}。後世文人遇有挫折,往往讀《離騷》作為寄託。歷代對《離騷》有多家注解,如南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ref name="李"/>{{Rp|36}}。在近代,《離騷》有時被用作悼念為國捐軀的革命者,[[聞一多]]讚揚《離騷》是人民的藝術形式的創作,在政治上的成就大於藝術上的成就<ref name="施"/>{{Rp|88、120}}。1949年以後,屈原成為文化英雄和政治樣版,[[郭沫若]]讚揚《離騷》既是[[浪漫主義]]又是[[現實主義]],[[周揚]]宣稱,《離騷》表露了屈原「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嫉惡如仇的精神和雄奇壯美的幻想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傑作」<ref name="施"/>{{Rp|151、170-171}}。徐志嘯認為《離騷》可與意大利[[但丁]]《[[神曲]]》媲美,兩者都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擅用比喻和象徵手法<ref name="黃"/>{{Rp|33}}。 |
||
==翻譯== |
==翻譯== |
||
《離騷》英譯本有15家,分別出自帕克(Parker,1879年)、[[理雅各]](1895年)、[[林文慶]](1929年)、白英(1947年)、[[楊憲益]]及[[戴乃迭]](1953年)、[[霍克思]](1959年)、約翰遜(1959年)、[[柳無忌]](1975年)、許淵沖(1994年)、[[宇文所安]](1996年)、孫大雨(1996年)、卓振英(2006年)、吳伏生(2008年)、夏克胡(Gopal Sukhu,2012年)、馬思清(2013年)<ref name="馮a">{{Cite web|url=http://guoxue.ifeng.com/a/20170804/51563054_0.shtml|title=〈《離騷》在西方:典籍翻譯與中華文化“走出去”〉|accessdate=2017-12-22|author=馮俊|publisher=鳳凰網|date=2017-08-04|language=zh-hans}}</ref>。《[[楚辭]]》日文譯本有多種,收錄於《漢籍國字解全書》(1911年)、《漢文大系》(1916年)、《國譯漢文大成》(1922年)、《漢文叢書》(1928年)、《中國古典文學全集》(1960年)、《{{Link-ja|新譯漢文大系|新釈漢文大系}}》(1970年)、《{{Link-ja|中國古典文學大系|中国古典文学大系}}》(1969年)、《中國古典新書》(1970年)等<ref name="魯">{{Cite book |editor=[[魯惟一]]|others=李學勤等譯|title=《中國古代典籍導讀》|publisher=遼寧教育出版社|location=瀋陽|year=1997|isbn=7538247246|language=zh-hans}}</ref>{{Rp|58-59}}。《離騷》法文譯本出自讓·弗朗索瓦·羅林(Jean-François Rollin,1990年)<ref name="Rollin">{{Cite book|author=Jean-François Rollin|title=''Li Sao, Jiu Ge et Tian Wen''|publisher=Orphée/La Différence|location=Paris|year=1990|isbn=9782729104801|language=fr}}</ref>。 |
《離騷》英譯本有15家,分別出自帕克(Parker,1879年)、[[理雅各]](1895年)、[[林文慶]](1929年)、白英(1947年)、[[楊憲益]]及[[戴乃迭]](1953年)、[[霍克思]](1959年)、約翰遜(1959年)、[[柳無忌]](1975年)、許淵沖(1994年)、[[宇文所安]](1996年)、孫大雨(1996年)、卓振英(2006年)、吳伏生(2008年)、夏克胡(Gopal Sukhu,2012年)、馬思清(2013年)<ref name="馮a">{{Cite web|url=http://guoxue.ifeng.com/a/20170804/51563054_0.shtml|title=〈《離騷》在西方:典籍翻譯與中華文化“走出去”〉|accessdate=2017-12-22|author=馮俊|publisher=鳳凰網|date=2017-08-04|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21-04-0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06173523/https://guoxue.ifeng.com/a/20170804/51563054_0.shtml}}</ref>。《[[楚辭]]》日文譯本有多種,收錄於《漢籍國字解全書》(1911年)、《漢文大系》(1916年)、《國譯漢文大成》(1922年)、《漢文叢書》(1928年)、《中國古典文學全集》(1960年)、《{{Link-ja|新譯漢文大系|新釈漢文大系}}》(1970年)、《{{Link-ja|中國古典文學大系|中国古典文学大系}}》(1969年)、《中國古典新書》(1970年)等<ref name="魯">{{Cite book |editor=[[魯惟一]]|others=李學勤等譯|title=《中國古代典籍導讀》|publisher=遼寧教育出版社|location=瀋陽|year=1997|isbn=7538247246|language=zh-hans}}</ref>{{Rp|58-59}}。《離騷》法文譯本出自讓·弗朗索瓦·羅林(Jean-François Rollin,1990年)<ref name="Rollin">{{Cite book|author=Jean-François Rollin|title=''Li Sao, Jiu Ge et Tian Wen''|url=https://archive.org/details/lisaoprecededeji0000quyu|publisher=Orphée/La Différence|location=Paris|year=1990|isbn=9782729104801|language=fr}}</ref>。 |
||
==註釋== |
==註釋== |
||
{{notefoot}} |
|||
==引用== |
|||
{{Reflist|2}} |
{{Reflist|2}} |
||
== 延伸阅读 == |
== 延伸阅读 == |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
||
*{{Cite journal|author=許又方|title=〈路曼曼其脩遠兮/論〈離騷〉中的時空焦慮〉|url=http://134.208.29.230/bitstream/987654321/3222/1/3-381-416.PDF|journal=《東華人文學報》|year=2001|volume=3|pages=381-416|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t}} |
*{{Cite journal|author=許又方|title=〈路曼曼其脩遠兮/論〈離騷〉中的時空焦慮〉|url=http://134.208.29.230/bitstream/987654321/3222/1/3-381-416.PDF|journal=《東華人文學報》|year=2001|volume=3|pages=381-416|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t|archive-date=2022-07-0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709142505/http://134.208.29.230/bitstream/987654321/3222/1/3-381-416.PDF}} |
||
*{{Cite journal|author=陳逸根|title=〈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離騷〉之神遊情節新探〉|url=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699049.pdf|journal=《興大中文學報》|year=2008|volume=23|pages=1-51|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t}} |
*{{Cite journal|author=陳逸根|title=〈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離騷〉之神遊情節新探〉|url=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699049.pdf|journal=《興大中文學報》|year=2008|volume=23|pages=1-51|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t|archive-date=2021-03-0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07125445/https://core.ac.uk/download/pdf/41699049.pdf}} |
||
*{{Cite journal|author=張世磊|title=〈《離騷》:托之巫口的托言體詩〉|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69269888|journal=《文藝評論》|year=2016|volume=6|pages=82-85|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s}} |
*{{Cite journal|author=張世磊|title=〈《離騷》:托之巫口的托言體詩〉|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69269888|journal=《文藝評論》|year=2016|volume=6|pages=82-85|accessdate=2017-12-20|language=zh-hans|archive-date=2020-07-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723031936/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69269888}} |
||
*王海龙:〈[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2327884 《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 |
*王海龙:〈[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2327884 《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 {{Wayback|url=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672327884 |date=20201223004332 }}〉。 |
||
== 外部連結 == |
== 外部連結 == |
||
*{{YouTube|SnW-TXAxiKI|古琴曲〈離騷〉}},[[管平湖]]演奏 |
*{{YouTube|SnW-TXAxiKI|古琴曲〈離騷〉}},[[管平湖]]打譜並演奏,收錄於《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 |
||
*{{YouTube|FckxQQQCd5c|古琴曲〈離騷〉}},[[楊春薇]]演奏 |
*{{YouTube|FckxQQQCd5c|古琴曲〈離騷〉}},[[吳文光 (音樂家)|吳文光]]打譜,[[楊春薇]]演奏,收錄於《幽蘭》 |
||
{{楚辞}} |
{{楚辞}} |
||
第440行: | 第95行: | ||
[[Category:赋]] |
[[Category:赋]] |
||
[[Category:中國神話題材作品]] |
[[Category:中國神話題材作品]] |
||
[[Category: |
[[Category:六才子书]] |
||
[[Category:古琴曲]] |
[[Category:古琴曲]] |
||
{{Good_article}} |
{{Good_article}} |
||
[[Category:中国古代文学]] |
2024年12月15日 (日) 05:57的最新版本
离骚 | |||||||||||||||||||||||||||
繁体字 | 離騷 | ||||||||||||||||||||||||||
---|---|---|---|---|---|---|---|---|---|---|---|---|---|---|---|---|---|---|---|---|---|---|---|---|---|---|---|
|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代楚辭,作者为楚國人屈原,是楚辭中最著名最出色的作品,共約2470字,屬自傳文學與抒情詩。在《離騷》中,屈原自述身世、才華與志向,抨擊他指稱為「小人」的人誹謗中傷,抒發因被君王疏遠而感到悲憤,申明擇善固執,寧死不悔,堅持初衷,絕不同流合污。屈原於此作品中聲稱,其向「神靈」陳辭,叩問巫師,在去留之間猶疑不決,設想上升天界,駕御飛龍玉車,周遊四方,但天門不開,向神女求婚失敗,最後因不忍去國而留下。《離騷》表達屈原遺世獨立,悲嘆了無知音,舉世溷濁,時不我予的思想感情。作品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辭采瑰麗,擅用比喻,托物寄興,以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象徵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離騷》對後世文人深具感染力,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辭賦作家所模倣,發展為漢代「士不遇」的辭賦傳統,啟發遊仙詩與閨怨詩的寫作,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
標題
[编辑]詩題「離騷」傳統上認為指遭逢憂患、牢騷[1],或不幸遭遇的悲憤[2]。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離」作「遭遇、遭受」義講,是先秦時代常見用法,現代轉寫為「罹」字。郭店楚簡分析顯示「騷」本为「𧈡」[註 1],通「尤」作「責怪」義講。「離騷」為「遭受指責」之意[3]。《楚辭》因《離騷》與《詩經》合稱「風騷」,成為詩才或美艶的代稱[4]。
背景
[编辑]《離騷》作者乃屈原,楚國貴族與王族成員,博學多才,受楚懷王重用,擔任左徒和三閭大夫,受令草擬憲令。他忠君愛國,過度熱心,受譭謗中傷,其政敵批評他把功勞據為己有,使楚懷王疏遠了他,派他出使齊國[5]。政治上,屈原主張合縱抗秦,抗議與秦國交好,被放逐到楚國南方,仍試圖苦諫朝廷。楚懷王的遇害和郢都的淪陷,使屈原大受打擊,最後自沉於汨羅江自盡[2]。陸侃如認為,《離騷》作於屈原約29歲時[6],完成於《九章》之先,當時屈原開始政治失意[7]。廖平、胡適、何天行懷疑《離騷》不是屈原所作,但學術界一般相信屈原是《離騷》作者[2]。
內容
[编辑]全篇2477字[8],約400句,可說是屈原的自序[6]。竹治貞夫把《離騷》分為五段,第一段自我介紹,敘述充當楚國大臣,蒙受譭謗,終至退隱[7]。文章一開始指出高陽(即顓頊)是他的始祖[5],自敘系譜、遠祖與父親名字,出生年月日[9],誇耀自己的才能[6]:60和美德,用花比擬自己的品德。他的宏願是協助君主治國,害怕和厭惡無良官員誤導君王,貪婪諂諛,他選擇了為理想而戰鬥,以達到「彭咸遺則」。彭咸可能是殷商時賢人、巫師祖先[5],或道家真人[2]。奸官因嫉妒而誣捏他自命不凡,被讒見疏後,屈原心知抗爭無可避免失敗,仍盡力挽回君主的信任,但始終被疏遠[5]。第二段敘述詩人立下遊觀四方之志,但受到女嬃反對和勸告,於是向重華詢問[7]。女嬃是屈原的姊姊或女侍[8],警告他不要過於固執,要他將就一點,但他仍要維持自己的道德標準[5]。他渡過沅、湘,向九嶷山的神靈重華陳辭[7],評論夏桀、商紂、夏禹和商湯[8],歷述賢主昏君古今成敗之跡[6],治亂興亡的歷史,表述自己對楚國宮廷的態度[7],申明寧死不悔[6]。
《離騷》第三段敘述詩人遊觀上下四方以求索美女,但苦無良媒而失敗[7]。詩人向天界漫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飲余馬於咸池,揔余轡乎扶桑」,有神靈扈從,龍鳳為御,風雷為他奔波,仙禽為他開路,雲霓玉鸞簇擁著他飛向皇天[9]。他到達天帝的宮門,但不能進入,然後求下界的美女[7],求宓妃而中途違棄,欲求簡狄和有虞二姚,都苦無良媒[8]。第四段敘述詩人感失落失意,向靈氛和巫咸求教[5](此二人是巫師或占卜師[8]),占卜去留,他們都勸詩人再遠行以求美女[7],做人圓滑一點,不要堅持理想,或離開楚國。屈原猶豫未決,內心強烈鬥爭[5],在去國與留下來之間掙扎[8],抒發了對楚國現狀的感慨。第五段敘述詩人再次登上周遊之途,窮極四方,但不忍懷鄉之情,以致終止行程[7]。他飛升上天,周流遠遊,遊踪廣遠,氣派宏大壯觀,是文章的高潮。他駕著飛龍,以神駒駕車,糧食精美,載歌載舞[8],有龍鳳玉車,歷經崑崙縣圃、流沙、不周山和皇天[5]:144,打算遠走高飛,希望尋得新天地[8],找尋理想伴侶,但並不成功[5]。他捨不得離開故鄉,內心矛盾[8],最後決定留在楚國[5],突然放棄了追求,「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要回到理想化的世界,投奔彭咸而去[10]。篇末最後五句稱為「亂」,情感特別激昂[6],批評國人對他並不公正[2]。
主題思想
[编辑]《離騷》是自傳與抒情詩,強調詩人身處困境中種種情感的激盪與掙扎,抒寫激情傾訴、苦悶矛盾中的吶喊彷徨[9],並描寫詩人從出生到政治失敗的生活[5]。作品主題是死守善道[8],詩人沒有聽從命運的安排,在和女嬃、靈氛和巫咸辯論時,他並沒有被說服去同流合污,對他來說,皇天是正直的,好人一定有報酬[5],申明對純潔的追尋以及與邪惡的鬥爭[9]。作品表達了詩人的政治抱負[11],以向神女求婚,比喻追求賢人和賢君[6]。他以楚國為己任,被命運付託,必須導引國君,其悲哀在於他將至高極美的自我奉獻給國君時,國君卻拒絕他的正直與忠誠,結束在「踡局顧而不行」的懸止中,形成一個永恒靜止的姿勢,象徵詩人無法解決的生命困境[9]。詩人重覆說他並不怕死[5],表明寧死不悔的決心[6],願意為人性的純潔至美對抗不義,付出性命,「雖九死其猶未悔」,有種近乎宗教殉道者的情感[9]:298。
《離騷》充滿孤芳自賞之情[2],將自己認同於自然純美的品質,顯現出自戀的傾向。作品開端的自傳書寫,深具「自我建構」的意味,顯示詩人心理上自我肯定的強烈意欲[9]。他像個遺世獨立的英雄,懷抱百代流芳的熱望,遠遊天國仙鄉[1]。詩人明白自己生不逢時,世界溷濁,顛倒是非,醜與惡受到讚揚,善和美卻被蔑視,嫉妒與諂媚之徒得勢掌權,有才能者卻因君主反覆無常,聽信讒言而犧牲[2]:35,嘆息無人了解自己的才德[6],「國無人莫我知」的孤獨寂寞[9]。他在現實社會中不能實現願望,於是登上天上世界去追求他的理想。但天門不為他而開,他在天上世界尋找哲王和美女,終究是徒勞無益[12],最後意識到,鮮花香草和道德氣節都不再為人所珍視[11]。詩人因群小當道,讒諂交加,失意仕途之餘,憂心忡忡,竭力在短暫的人世間追求安身之所,頓覺人生如寄,短暫不居[1],慨嘆時不我予,時光飛逝,「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8]。
《離騷》所寫進入天界,應是宗教上的神秘體驗,採取存想與集中精神而進入恍惚狀態,然後人格解離而神魂翱翔升天[13]。《離騷》抒發無法在情感上捨棄故土,詩人虛擬兩次天界遨遊,象喻他企圖遠離中心,另求理想以擺脫眼前困境的嘗試,但第一次求女不成而返,第二次則停頓半空中,意味無論經過多少痛苦的掙扎,都無法轉移詩人對自己國家的愛戀。只有楚國,才是他生命唯一的中心[9]。
風格與手法
[编辑]《離騷》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激蕩,情懷悲壯,辭采瑰麗[8]:34,語言繁麗,語調高亢,氣象雄偉[1]:204、206,有敘事詩式的表現手法[7]:225,神話富麗堂皇,意象華美[9]:283,修辭奇特,具戲劇性的表演性質,運用了香草香花、天界巡遊、聖哲古帝三種的意象,鋪張陳列,構成雄偉奇麗的風格,充滿巫術浪漫神秘的色彩與戲劇風格[9]:288、293。陳炳良認為《離騷》是悲劇詩,詩人的不妥協態度導致他的悲劇。他堅持道德情操,同時準備接受一切後果[5]:137、139、142。詩中有不可避免的衝突和命運的逆轉,為了減輕讀者的精神壓力,詩人用了多種手法,如花和美人的意象,歷史故事、占卜和天空飛翔,做成藝術的距離[5]:144-145。
《離騷》善用比喻手法,托物寓意,正如王逸說「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10]:255、260。作品通篇充滿芬芳的香草香花,意象潔美,奇麗繽紛,帶有巫術祭祀儀式的神聖意義。屈原以這些具有靈性的花草,作為自我表述的象徵[9]:288。他佩戴「江離與闢芷」等香草,塑造一個重視道德修養,出身高貴的朝臣的形象[10]:260。他以花草、玉石、寶劍等飾物[13]:9,披花綴草,強化自己的美德,純化自己的人格[10]:260,象徵其聖潔的人格,有別於混濁的世俗,並象徵一位完美主義者對美與善的堅持[13]:9、16。他以荷花、芙蓉為衣裳,表達其潔身自持的初衷;以戴冠和佩劍,表現他所禀受的教養,能正式進入楚廷的仕宦生活,彰顯其君子形象[13]:13、20,又以蘭花暗示自己的忠貞、才華與美德[2]:31。栽培和佩戴香花芳草,象徵高風亮節[1]:195,惡草椒木最後侵犯和毀掉蘭蕙,則是楚懷王聽信讒言而釀成的[10]:268。《離騷》以用「鷙鳥」的孤獨以自喻個性及處境,暗喻小人為嘈雜的雀鳥,並將君臣上下的關係比擬為君妾的相對待,「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13]:28-29,模擬女性的善怨口吻。通媒求女,象徵他一再尋求同志以謀合作,卻因世俗的妒才心理而致敗[13]:30-31。
句式方面,《離騷》以四句為一節,在偶數句末押韻[7]:242,全篇換韻70多處。語言方面,《離騷》語句形象深刻,深具感染力[6]:65,用了幾十個雙聲詞、疊韻詞及疊詞,如「零落」、「純粹」、「耿介」、「冉冉」等,使音調格外婉轉淒涼[6]:66。結構方面,《離騷》全篇一氣呵成[7]:228,不分段,後人難以劃分章節。缺點是層次感不足,沒有層遞手法,詞意前後反覆,缺乏嚴謹結構[8]:31-34。
影響
[编辑]文學方面
[编辑]《離騷》對辭賦發展影響深遠,其主題與風格為其他楚辭作品所模倣[2]:5,漢代文人發展為「士不遇」的辭賦傳統[13]:36。《離騷》用對話體,有女嬃、重華、靈氛、巫咸四段談話,後來演化為漢賦《子虛賦》、《上林賦》中的問答[6]:64。《離騷》善用雙聲、疊韻等聯綿詞,後世辭賦作家司馬相如、陸機等人都學習《離騷》這種聯綿詞[6]:66。《離騷》抒寫被君王所疏遠,明知失敗也要跟貪婪和腐敗的官僚戰鬥,能引起後世文人的共鳴[5]:141,深具感染力,漢代賈誼、劉安、司馬遷都深受感動[1]:192,劉安為《離騷》作註釋[11]:107,揚雄讀《離騷》讀至痛哭流涕[5]:141,柳宗元被貶謫時寫下辭賦《吊屈原文》,重現《離騷》的主題[2]:61-62。《離騷》周遊天界,開啟了後世的遊仙文學[13]:36,是遊仙詩的開山鼻祖,前無古人,後來的摹擬作品也有所不及[14]:108、110。《離騷》以棄婦比喻逐臣,以失寵女子的語氣埋怨被楚王疏離,將君臣關係比作男女關係,開啟了後世閨怨詩的政治隱喻傳統[15]。《離騷》中屈原曾食菊花,後世文學上菊花成為獨立不群、孤芳自賞的象徵[2]:51。
音樂方面
[编辑]古琴音樂中有以《離騷》為題之琴曲,現存最早的版本在明代的《神奇秘譜》中,至少37個琴譜中有此曲。[16]自1950年代起,琴人著手於古代琴曲之打譜,《離騷》便是其中之一,以管平湖和吳文光根據《神奇秘譜》打譜的版本最具代表性。[17][18]在此之外,余青欣和梅曰強二人各自依《自遠堂琴譜》打譜並錄音。[19][20]
繪畫方面
[编辑]地位
[编辑]《離騷》是楚辭和屈原浪漫主義的代表作[7]:250、225,是楚辭裏最著名和寫得最好的一篇[5]:137,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崇高地位[8]:34。屈原之前,中國沒有知名的詩人,《離騷》「宣告中國詩歌第一個抒情自我的誕生」[9]:275、300。東漢王逸認為《離騷》「依託五經以立義」,能承繼《詩經》的傳統,諍諫君王[2]:28、30。後世文人遇有挫折,往往讀《離騷》作為寄託。歷代對《離騷》有多家注解,如南宋吳仁傑《離騷草木疏》[13]:36。在近代,《離騷》有時被用作悼念為國捐軀的革命者,聞一多讚揚《離騷》是人民的藝術形式的創作,在政治上的成就大於藝術上的成就[2]:88、120。1949年以後,屈原成為文化英雄和政治樣版,郭沫若讚揚《離騷》既是浪漫主義又是現實主義,周揚宣稱,《離騷》表露了屈原「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嫉惡如仇的精神和雄奇壯美的幻想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傑作」[2]:151、170-171。徐志嘯認為《離騷》可與意大利但丁《神曲》媲美,兩者都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擅用比喻和象徵手法[8]:33。
翻譯
[编辑]《離騷》英譯本有15家,分別出自帕克(Parker,1879年)、理雅各(1895年)、林文慶(1929年)、白英(1947年)、楊憲益及戴乃迭(1953年)、霍克思(1959年)、約翰遜(1959年)、柳無忌(1975年)、許淵沖(1994年)、宇文所安(1996年)、孫大雨(1996年)、卓振英(2006年)、吳伏生(2008年)、夏克胡(Gopal Sukhu,2012年)、馬思清(2013年)[21]。《楚辭》日文譯本有多種,收錄於《漢籍國字解全書》(1911年)、《漢文大系》(1916年)、《國譯漢文大成》(1922年)、《漢文叢書》(1928年)、《中國古典文學全集》(1960年)、《新譯漢文大系》(1970年)、《中國古典文學大系》(1969年)、《中國古典新書》(1970年)等[22]:58-59。《離騷》法文譯本出自讓·弗朗索瓦·羅林(Jean-François Rollin,1990年)[23]。
註釋
[编辑]- ^ 上「又」下「虫」,「又」為聲旁,讀若「郵」。漢以後與「蚤」混同。
引用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陳世驤. 〈“詩的時間”之誕生——《離騷》欣賞與分析〉. 尹錫康等 (编). 《楚辭資料海外編》. 周發祥譯.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189–207 (中文(繁體)).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施耐德(Laurence Schneider). 《楚國狂人屈原與中國政治神話》. 張嘯虎等譯.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0. ISBN 7535105033 (中文(简体)).
- ^ 陈剑. 《战国竹书论集》.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 ISBN 7532592847 (中文(简体)).
- ^ 林良浩.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Esphere Media (美国艾思传媒). 2010. ISBN 9787807428602.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陳炳良. 〈「離騷」的悲劇主題〉. 鄭樹森等 (编). 《中西比較文學論集》.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0: 135–154 (中文(繁體)).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藤野岩友. 《巫系文學論——以《楚辭》為中心》. 韓基國編譯.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5. ISBN 7536664168 (中文(简体)).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竹治貞夫. 〈《離騷》——夢幻式敘事詩〉. 尹錫康等 (编). 《楚辭資料海外編》. 孫歌等譯.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225–254 (中文(繁體)).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黃維樑. 〈委心逐辭 辭溺者傷亂——從《文心雕龍.熔裁》論《離騷》的結構〉. 《雲夢學刊》. 2005, 6: 31–34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中文(简体)).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張淑香. 〈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 柯慶明等 (编). 《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 台北: 台大出版中心. 2009: 275–302 [2017-12-26]. ISBN 97898602116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中文(繁體)).
- ^ 10.0 10.1 10.2 10.3 10.4 王靖獻. 〈衣飾與追求——《離騷》、《仙后》比較研究〉. 尹錫康等 (编). 《楚辭資料海外編》. 周發祥譯.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6: 255–276 (中文(繁體)).
- ^ 11.0 11.1 11.2 孫康宜、宇文所安 (编). 《劍橋中國文學史》上卷. 劉倩等譯. 北京: 三聯書店. 2013. ISBN 7108044684 (中文(简体)).
- ^ 小南一郎. 〈《楚辭》的時間觀念〉.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6: 72–79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中文(简体)).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李豐楙. 〈服飾與禮儀:《離騷》的服飾中心說〉. 《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 北京: 中華書局. 2010: 1–45. ISBN 9787101073959 (中文(简体)).
- ^ 朱光潛. 〈遊仙詩〉. 《詩論新編》. 台北: 洪範書店. 1984: 105–130 (中文(繁體)).
- ^ 馮幼衡. 〈風花雪月事 曠古沉哀圖——唐寅的仕女畫及其意涵〉. 一點資訊. 2017-06-22 [2017-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7) (中文(繁體)).
- ^ 查阜西 (编). 《存見古琴曲譜輯覽》. 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7: 9. ISBN 9787503931765.
- ^ 管平湖. 《管平湖古琴曲集》. 香港: 龍音製作有限公司. 1995.
- ^ 吳文光. 《神奇秘譜樂詮》. 中國: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512516.
- ^ 余青欣. 《清新致爽》. 中国文采声像出版公司. 2015.
- ^ 梅曰強. 《移雲齋心旨》. 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6.
- ^ 馮俊. 〈《離騷》在西方:典籍翻譯與中華文化“走出去”〉. 鳳凰網. 2017-08-04 [201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中文(简体)).
- ^ 魯惟一 (编). 《中國古代典籍導讀》. 李學勤等譯.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 ISBN 7538247246 (中文(简体)).
- ^ Jean-François Rollin. Li Sao, Jiu Ge et Tian Wen. Paris: Orphée/La Différence. 1990. ISBN 9782729104801 (法语).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許又方. 〈路曼曼其脩遠兮/論〈離騷〉中的時空焦慮〉 (PDF). 《東華人文學報》. 2001, 3: 381–416 [2017-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09) (中文(繁體)).
- 陳逸根. 〈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離騷〉之神遊情節新探〉 (PDF). 《興大中文學報》. 2008, 23: 1–51 [2017-12-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3-07) (中文(繁體)).
- 張世磊. 〈《離騷》:托之巫口的托言體詩〉. 《文藝評論》. 2016, 6: 82–85 [2017-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3) (中文(简体)).
- 王海龙:〈《离骚》语义认知与词汇语用之解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連結
[编辑]- YouTube上的古琴曲〈離騷〉,管平湖打譜並演奏,收錄於《中國音樂大全‧古琴卷》
- YouTube上的古琴曲〈離騷〉,吳文光打譜,楊春薇演奏,收錄於《幽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