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記: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小 →top |
||
(未显示14个用户的17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Refimprove|time=2024-05-13T01:40:23+00:00}} |
|||
{{NoteTA |
{{NoteTA |
||
|T= |
|T= zh-hans:白鲸记; zh-hk:無比敵; zh-tw:白鯨記; zh-hant:白鯨記;zh-cn:白鲸 (小说); |
||
|1= |
|1=zh-hans:白鲸记; zh-hk:無比敵; zh-tw:白鯨記; zh-hant:白鯨記; |
||
|2=zh-cn:莫比·迪克; zh-hans:莫比·迪克; zh-hk:無比敵; zh-tw:莫比·迪克; zh-hant:莫比·迪克; |
|2=zh-cn:莫比·迪克; zh-hans:莫比·迪克; zh-hk:無比敵; zh-tw:莫比·迪克; zh-hant:莫比·迪克; |
||
|3=白鯨記=>zh-cn:白鲸;無比敵=>zh-cn:白鲸;白鲸记=>zh-cn:白鲸; |
|||
⚫ | |||
|4=zh-cn:《白鲸》; zh-hk:《無比敵》; zh-tw:《白鯨記》; zh-hant:《白鯨記》;zh-hans:《白鲸记》; |
|||
|G2=Show |
|||
⚫ | |||
}} |
}} |
||
第11行: | 第13行: | ||
| title_orig = {{lang|en|Moby-Dick; or, The Whale}} |
| title_orig = {{lang|en|Moby-Dick; or, The Whale}} |
||
| translator = |
| translator = |
||
| image = |
| image = Moby-Dick FE title page.jpg |
||
| image_caption = 白鯨記第一版封面 |
| image_caption = 白鯨記第一版封面 |
||
| author = [[赫爾曼·梅爾維爾]] |
| author = [[赫爾曼·梅爾維爾]] |
||
第29行: | 第31行: | ||
}} |
}} |
||
《'''白鯨記'''》(''Moby-Dick; or, The Whale'')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讲述了一名40多岁的中年人在捕猎白色抹香鲸时所产生的的各种事件和心理活动,對捕鯨和提取鯨油有着极度詳細的描述,主角作為一个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船員,他於船上生活期間竟然能領悟出對階級、歧視、社會地位、善惡和上帝是否存在的探索,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 |
《'''白鯨記'''》{{Notetag| {{作品名稱|start=英语:{{lang|en|''Moby-Dick, or The Whale''}} |hk=無比敵|my=|tw=白鯨記|sg=|cn=白鲸|mo=|as=常译}} }}({{Lang-en|''Moby-Dick; or, The Whale''}})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讲述了一名40多岁的中年人在捕猎白色抹香鲸时所产生的的各种事件和心理活动,對捕鯨和提取鯨油有着极度詳細的描述,主角作為一个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船員,他於船上生活期間竟然能領悟出對階級、歧視、社會地位、善惡和上帝是否存在的探索,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 |
||
值得注意的是《白鯨記》這個名字的来源是书中的一頭叫'''莫比·迪克''' |
值得注意的是《白鯨記》這個名字的来源是书中的一頭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鯨]],並不是中文裏的[[白鯨]]。 |
||
== 概要 == |
== 概要 == |
||
第37行: | 第39行: | ||
== 故事簡述 == |
== 故事簡述 == |
||
[[File:Moby Dick p510 illustration.jpg|thumb| |
[[File:Moby Dick p510 illustration.jpg|thumb|282x282像素|left|莫比·迪克]] |
||
[[File:Mobydick_000_melville.ogg|thumb|有聲書讀本{{en}}]] |
[[File:Mobydick_000_melville.ogg|thumb|有聲書讀本{{en}}]] |
||
第46行: | 第48行: | ||
“裴廓德號”出航時聘僱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ref>以實瑪利是《舊約》中的棄兒,在以撒(Issac)出生。亚伯拉罕之妻撒莱起初不能生育,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同使女夏甲所生的儿子。后来,撒莱也生了一个儿子,于是便将夏甲母子逐出家门,任其流浪荒野。然而上帝眷顾这母子二人并为儿子取名“以实玛利”(即“神听见”之意)</ref>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島屿)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一起登上了捕鯨船“裴廓德”號。对宗教、种族,以實瑪利有自己的认识,他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这了成为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开场白之一。 |
“裴廓德號”出航時聘僱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ref>以實瑪利是《舊約》中的棄兒,在以撒(Issac)出生。亚伯拉罕之妻撒莱起初不能生育,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同使女夏甲所生的儿子。后来,撒莱也生了一个儿子,于是便将夏甲母子逐出家门,任其流浪荒野。然而上帝眷顾这母子二人并为儿子取名“以实玛利”(即“神听见”之意)</ref>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島屿)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一起登上了捕鯨船“裴廓德”號。对宗教、种族,以實瑪利有自己的认识,他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这了成为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开场白之一。 |
||
[[File:Moby Dick final chase.jpg|thumb| |
[[File:Moby Dick final chase.jpg|thumb|283x283像素|亞哈與莫比·迪克的決鬥]] |
||
裴廓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或译“南塔开特 |
裴廓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或译“南塔开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纳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廓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 |
||
[[File:Queequeg.JPG|缩略图 |
[[File:Queequeg.JPG|缩略图|魁魁格(季奎格)|298x298px]] |
||
== 评述 == |
== 评述 == |
||
第60行: | 第62行: | ||
== 影響 == |
== 影響 == |
||
* 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 |
* 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莱坞]]不斷地改編拍攝[[电影]],如[[海洋深处|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
||
* 世界著名咖啡制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出自《白鲸记》中大副斯达巴克 |
* 世界著名咖啡制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出自《白鲸记》中大副斯达巴克([[Starbuck]])的名字。 |
||
* |
* [[蘋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很喜欢《白鲸》这部著作和亚哈船长这个角色。<ref>《[[史蒂夫·乔布斯传|乔布斯传]]》一书中(17页)提到“我开始听很多音乐,阅读科技以外的书,例如莎士比亚、柏拉图的作品。我爱看《[[李尔王]]》。”他(乔布斯)最爱的还包括《白鲸》和迪兰·托马斯(Dylan Thomas)的诗作。我问他为什么喜欢李尔王和亞哈船长,这两个是文学作品中最固执、最执著的角色,但他没有回答我,我也没有再提。</ref> |
||
* [[魔 |
* [[魔兽世界]]在瓦許伊爾區域有一隻稀有精英的鯨魚叫做莫比斯(Mobus) |
||
* [[日本漫 |
* [[日本漫画]]《[[ONE PIECE]]》中[[白鬍子海賊團]]的海賊船名為白鯨號(莫比迪克號)。 |
||
* 在《[[星际迷航]]》系列中,多次将白鲸记布置在剧情中,包括《[[星际迷航II:可汗之怒]]》《[[星际迷航VIII:战斗巡航]]》等。 |
* 在《[[星际迷航]]》系列中,多次将白鲸记布置在剧情中,包括《[[星际迷航II:可汗之怒]]》《[[星际迷航VIII:战斗巡航]]》等。 |
||
* 遊戲[[合金装备V 幻痛]]中,序章開場主角被稱為亞哈,直升機的名稱為裴龐德號。主角身旁伪装成病人的Big Boss也有一句台詞:「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
* 遊戲[[合金装备V 幻痛]]中,序章開場主角被稱為亞哈,直升機的名稱為裴龐德號。主角身旁伪装成病人的Big Boss也有一句台詞:「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
||
* 迈克尔·杰拉德·鲍尔出版的《 |
* {{Link-en|迈克尔·杰拉德·鲍尔|Michael Gerard Bauer}}出版的《{{Link-en|不要叫我以实马利|Don't Call Me Ishmael}}》,以实马利这个名字,据说是从那句著名的开场白“叫我以实玛利”中来的。 |
||
* [[細田守]]動畫電影《[[怪物的孩子]]》中,主角九太(蓮)在[[ |
* [[細田守]]動畫電影《[[怪物的孩子]]》中,主角九太(蓮)在[[图书馆]]翻閱和學習認字的書籍便是《白鯨記》。後來九太的對手一郎彥也因為閱讀該書籍,學會變成巨鯨的模樣攻擊人類。 |
||
* DC電影《[[水行俠]]》拍攝時期使用的[[工作標題]]「Ahab」,就是取用本作男主角的名字。 |
* DC電影《[[水行俠]]》拍攝時期使用的[[工作標題]]「Ahab」,就是取用本作男主角的名字。 |
||
* 电子游戏《 |
* 电子游戏《{{Link-en|这就是警察|This Is the Police}}》以此书中的情节来暗示游戏剧情进度。 |
||
* 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片中亦出現本書。 |
|||
* 歌手[[陳惠婷]]於《21克》專輯中收錄同名歌曲《白鯨記》。 |
|||
* 遊戲《{{Link-en|邊獄公司|Limbus Company}}》裡,12名囚人主角群之中的以實瑪利,其故事原型便出自於《白鯨記》,而裴廓德號的主要角色皆有於故事內登場 |
|||
* [[輕小說]]《[[86—不存在的戰區—|86-不存在的戰區]]》第八卷中「遺海孤軍」艦長以實瑪利取自亞哈艦長及船員以實瑪利 |
|||
==莫比·迪克名字的来源 == |
==莫比·迪克名字的来源 == |
||
莫卡·迪克(Mocha Dick)是一條著名的雄性抹香鲸,在19世纪早期出沒太平洋海域,捕鯨人追捕時會主動攻擊小船造成傷亡,甚至有時捕鯨船獵捕其他鯨魚時,莫卡·迪克會突然出現攻擊捕鯨小船,令捕鯨人頭痛且聞風喪膽。1810年在[[智利]]南部[[摩卡]](Mocha)海域首次跟捕鯨人交戰出名,在海上縱橫48年後,1859年最終被一艘瑞典籍的捕鯨船捕獲,身上還插著十九支標槍。美国探险家和作者[[耶利米·雷诺兹]](Jeremiah N. Reynolds)将它的故事发表在了1839年的《[[荷兰籍纽约人]]》(The Knickerbocker)这个杂志上,题目是:莫卡·迪克:太平洋上的白鲸:手稿上的一页”(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ref>{{link-en|Mocha Dick}}</ref>{{需要更好来源}}Yves Cohat所著的《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生命之歌》一書中,1840年一位曾遭受莫卡·迪克攻擊獲救的水手描述,實際上莫卡·迪克外表像一般的抹香鲸,但特徵是巨大的頭部上有一道白色疤痕,可能是“白色疤痕”被人誤解讀成“白色的身體”。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就受到了这条抹香鲸的启发。 |
莫卡·迪克(Mocha Dick)是一條著名的雄性抹香鲸,在19世纪早期出沒太平洋海域,捕鯨人追捕時會主動攻擊小船造成傷亡,甚至有時捕鯨船獵捕其他鯨魚時,莫卡·迪克會突然出現攻擊捕鯨小船,令捕鯨人頭痛且聞風喪膽。1810年在[[智利]]南部[[摩卡]](Mocha)海域首次跟捕鯨人交戰出名,在海上縱橫48年後,1859年最終被一艘瑞典籍的捕鯨船捕獲,身上還插著十九支標槍。美国探险家和作者[[耶利米·雷诺兹]](Jeremiah N. Reynolds)将它的故事发表在了1839年的《[[荷兰籍纽约人]]》(The Knickerbocker)这个杂志上,题目是:莫卡·迪克:太平洋上的白鲸:手稿上的一页”(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ref>{{link-en|Mocha Dick}}</ref>{{需要更好来源}}Yves Cohat所著的《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生命之歌》一書中,1840年一位曾遭受莫卡·迪克攻擊獲救的水手描述,實際上莫卡·迪克外表像一般的抹香鲸,但特徵是巨大的頭部上有一道白色疤痕,可能是“白色疤痕”被人誤解讀成“白色的身體”。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就受到了这条抹香鲸的启发。 |
||
== 注释 == |
|||
{{Notefoot}}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2024年10月14日 (一) 15:48的最新版本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5月13日) |
白鯨記 | |
---|---|
原名 | Moby-Dick; or, The Whale |
作者 | 赫爾曼·梅爾維爾 |
类型 | 冒險小說、史詩、海洋文學 |
语言 | 英文 |
主题 | 捕鯨 |
發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Harper & Brothers (紐約) Richard Bentley (倫敦) |
出版時間 | 1851年 |
出版地點 | 紐約 倫敦 |
媒介 | 紙本(精裝、平裝) |
页数 | 634頁 |
规范控制 | |
ISBN | NA |
《白鯨記》[註 1](英語:Moby-Dick; or, The Whale)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讲述了一名40多岁的中年人在捕猎白色抹香鲸时所产生的的各种事件和心理活动,對捕鯨和提取鯨油有着极度詳細的描述,主角作為一个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船員,他於船上生活期間竟然能領悟出對階級、歧視、社會地位、善惡和上帝是否存在的探索,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白鯨記》這個名字的来源是书中的一頭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鯨,並不是中文裏的白鯨。
概要
[编辑]全書有442頁,共分成135章,而节选版只有84章,因為篇幅過度冗長,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在英國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讀者反應十分冷淡,第一年只賣出5本,一直到《白鯨記》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後,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的地位才獲得重新評價(可惜梅爾維爾已在1891年9月28日去世,無法看到自己的成就),福克納說過:「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至今日,《白鯨記》已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簡述
[编辑]《白鯨記》是一部以海上捕鯨為題材的小說,一位名叫亞哈(Ahab)的“裴廓德號”(Pequod,IPA:ˈpikwɒt)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
亞哈是一名意志堅定的船長,聰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有十分丰富的航海和捕鲸经验,对各个大洋的海况和鲸鱼的分布都非常熟悉。在一次捕鲸过程中,亚哈被一條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鲸咬断了一条腿,从此决心一定要捕杀莫比·迪克。他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
“裴廓德號”出航時聘僱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1]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島屿)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成为很好的朋友,并一起登上了捕鯨船“裴廓德”號。对宗教、种族,以實瑪利有自己的认识,他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这了成为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开场白之一。
裴廓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或译“南塔开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纳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廓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
评述
[编辑]捕鲸的百科全书
[编辑]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寫捕鲸业的习俗,與鯨魚有關的文学、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例如鯨魚最大的弱點是無法止血,鯨魚的噴水有灼熱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龙涎香,蓝鲸在《白鲸记》中被称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为硅藻附着在蓝鲸的皮肤上,使得它们的下侧呈现橘棕色或淡黄色。《白鲸记》可以算是一部捕鲸的百科全書。
预兆的安排
[编辑]《白鲸》小说中安排了很多“预兆”,以增强全书的神秘感和情节的紧张感。例如所住的大鲸酒店的老板姓“棺材(Coffin)”,航海途中遇到大乌贼,费达拉的三个预言、最后追击时出现的大量的鲨鱼、海鸟等,一次次的都在预示着最终悲惨的结局。
影響
[编辑]- 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莱坞不斷地改編拍攝电影,如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 世界著名咖啡制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出自《白鲸记》中大副斯达巴克(Starbuck)的名字。
- 蘋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很喜欢《白鲸》这部著作和亚哈船长这个角色。[2]
- 魔兽世界在瓦許伊爾區域有一隻稀有精英的鯨魚叫做莫比斯(Mobus)
- 日本漫画《ONE PIECE》中白鬍子海賊團的海賊船名為白鯨號(莫比迪克號)。
- 在《星际迷航》系列中,多次将白鲸记布置在剧情中,包括《星际迷航II:可汗之怒》《星际迷航VIII:战斗巡航》等。
- 遊戲合金装备V 幻痛中,序章開場主角被稱為亞哈,直升機的名稱為裴龐德號。主角身旁伪装成病人的Big Boss也有一句台詞:「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 迈克尔·杰拉德·鲍尔出版的《不要叫我以实马利》,以实马利这个名字,据说是从那句著名的开场白“叫我以实玛利”中来的。
- 細田守動畫電影《怪物的孩子》中,主角九太(蓮)在图书馆翻閱和學習認字的書籍便是《白鯨記》。後來九太的對手一郎彥也因為閱讀該書籍,學會變成巨鯨的模樣攻擊人類。
- DC電影《水行俠》拍攝時期使用的工作標題「Ahab」,就是取用本作男主角的名字。
- 电子游戏《这就是警察》以此书中的情节来暗示游戏剧情进度。
- 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片中亦出現本書。
- 歌手陳惠婷於《21克》專輯中收錄同名歌曲《白鯨記》。
- 遊戲《邊獄公司》裡,12名囚人主角群之中的以實瑪利,其故事原型便出自於《白鯨記》,而裴廓德號的主要角色皆有於故事內登場
- 輕小說《86-不存在的戰區》第八卷中「遺海孤軍」艦長以實瑪利取自亞哈艦長及船員以實瑪利
莫比·迪克名字的来源
[编辑]莫卡·迪克(Mocha Dick)是一條著名的雄性抹香鲸,在19世纪早期出沒太平洋海域,捕鯨人追捕時會主動攻擊小船造成傷亡,甚至有時捕鯨船獵捕其他鯨魚時,莫卡·迪克會突然出現攻擊捕鯨小船,令捕鯨人頭痛且聞風喪膽。1810年在智利南部摩卡(Mocha)海域首次跟捕鯨人交戰出名,在海上縱橫48年後,1859年最終被一艘瑞典籍的捕鯨船捕獲,身上還插著十九支標槍。美国探险家和作者耶利米·雷诺兹(Jeremiah N. Reynolds)将它的故事发表在了1839年的《荷兰籍纽约人》(The Knickerbocker)这个杂志上,题目是:莫卡·迪克:太平洋上的白鲸:手稿上的一页”(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3][需要較佳来源]Yves Cohat所著的《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生命之歌》一書中,1840年一位曾遭受莫卡·迪克攻擊獲救的水手描述,實際上莫卡·迪克外表像一般的抹香鲸,但特徵是巨大的頭部上有一道白色疤痕,可能是“白色疤痕”被人誤解讀成“白色的身體”。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就受到了这条抹香鲸的启发。
注释
[编辑]- ^ 《白鲸》(英语:Moby-Dick, or The Whale,香港常译《無比敵》,台湾常译《白鯨記》)
参考文献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線上閱讀
- Moby-Dick - 古腾堡计划
- Searchable full text of Moby-Dick available he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Moby Dick; or, The Wha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Free typeset PDF ebook of Moby-Dick and other Melville novels optimized for printing, plus extensive Melville reading list
- 《白鲸》中披谷德号(或译裴廓德号)手绘路线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白鲸》中披谷德号(或译裴廓德号)捕鲸船大体航行路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相关电影
- Study gu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otable quot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