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覆点: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Template:平衡 |
H2NCH2COOH(留言 | 贡献) Cat-a-lot:分類間移動:從Category:小組過程到Category:群体过程 |
||
第16行: | 第16行: | ||
{{sociology-stub}} |
{{sociology-stub}} |
||
[[Category: |
[[Category:群体过程]] |
||
[[Category:社會學術語]] |
[[Category:社會學術語]] |
||
[[Category:行为修正]] |
[[Category:行为修正]] |
2023年6月14日 (三) 14:21的最新版本
系列条目 |
社会学 |
---|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 |
研究方法 |
主要分支学科 |
其他相关信息 |
倾覆点(Tipping Point,也译成转捩点、转折点、引爆点、臨界點等)意思是系統發展到一定程度會產生飛躍性的變化,但轉捩點更隱含意思於一系列大型事件、大型系統的發展,這種改變在表面或外在方面來看可能明顯也不一定很明顯。[1]
這個概念是來源於物理界,原指將較小的重量不斷加在已經保持平衡的物體上,直到這種重量打破平衡,使物體徹底傾倒、崩塌。從社會學角度講,傾覆點是一個時間點,即一個族群或者族群中的很多成員進行了不常見的行為,以至於他們的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時的時間。Morton Grodzins是首位將傾覆點這個概念應用在社會學中的人。Grodzins研究了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社區狀態。他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只要社區內黑人家庭的數量保持相對較低的狀態時,白人家庭就會繼續住在這個社區內。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也就是說當社區內的黑人「實在太多了」的时候,其餘的白人家庭將會大規模地舉家遷移,這個過程被稱作「白人群飞」。Grodzins認為這樣的時刻就是傾覆點。
气候临界点也是一種傾覆點,氣候系統(氣候變遷)達到臨界點後,氣候變遷衝擊將不可逆轉只能等待發生,譬如大冰架瓦解。所以在達到氣候臨界點前,人類還有機會控制局面,而一旦過了倾覆点,即使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到0也無法挽回。
参考文献
[编辑]- ^ Leila, and Matt Flannes, Hudson (1 Sep 2011). "The Arab Spring: Anatomy of a tipping point". Aljazeera. Retrieved 29 March 2013.
參看
[编辑]这是一篇與社会学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