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盛里: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4行: | 第14行: | ||
| Longitude = |
| Longitude = |
||
| Latitude = |
| Latitude = |
||
| Neighbors = [[霞雲里]]、[[羅浮里]]、[[高義里]]<br>[[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 |
| Neighbors = [[霞雲里]]、[[羅浮里]]、[[高義里]]<br>[[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 (烏來區)|福山里]] |
||
| MapLocation = |
| MapLocation = |
||
| Head = 王曉貞 |
| Head = 王曉貞 |
||
第24行: | 第24行: | ||
| DataSource = |
| DataSource = |
||
}} |
}} |
||
'''義盛里''',位於[[台灣]][[桃園市]][[復興區 (台灣)|復興區]]東北部,人口有1,002人。西以[[大漢溪]]與羅浮里為界,北與霞雲里相鄰,南以西布喬溪與高義里相隔,東以平山、塔開山與[[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接壤。 |
'''義盛里''',位於[[台灣]][[桃園市]][[復興區 (台灣)|復興區]]東北部,人口有1,002人。西以[[大漢溪]]與[[羅浮里]]為界,北與[[霞雲里]]相鄰,南以西布喬溪與[[高義里]]相隔,東以平山、塔開山與[[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 (烏來區)|福山里]]接壤。 |
||
== 里名由來 == |
== 里名由來 == |
||
因該里西北部泰雅族部落義興社(Gihen,意為陽光照耀的地方)命名義興里,因與新竹縣尖石鄉村名同名,取澤仁、義盛之對,改名為「義盛里」。里內包括義興(Gihen)、小烏來(Ulai,又以閩南語音譯為「宇內」)、上宇內、卡普(Kapu)、大利幹(Trikan)等部落,里中心為小烏來(下宇內)部落。 |
因該里西北部[[泰雅族]]部落義興社(Gihen,意為陽光照耀的地方)命名義興里,因與新竹縣尖石鄉村名同名,取澤仁、義盛之對,改名為「義盛里」。里內包括義興(Gihen)、小烏來(Ulai,又以閩南語音譯為「宇內」)、上宇內、卡普(Kapu)、大利幹(Trikan)等部落,里中心為小烏來(下宇內)部落。 |
||
== 歷史沿革 == |
== 歷史沿革 == |
||
清代光緒12年(1886年),劉銘傳於大嵙崁(今大溪 |
清代光緒12年(1886年),劉銘傳於[[大嵙崁]](今[[大溪區]])設立「[[臺灣撫墾局|臺灣撫墾總局]]」,該村屬於總局之「大嵙崁撫墾事務總辦」。日治時期,明治29年(1896年),屬大嵙崁撫墾署管轄;明治31年(1898年)改隸三角湧辦務署大嵙崁支署;明治33年(1900年)改屬大嵙崁辦務署;明治34年(1901年)屬[[桃仔園廳]]大嵙崁支廳;明治38年(1905年)屬桃園廳大嵙崁支廳蕃地;大正9年(1920年)屬[[新竹州]][[大溪郡]][[蕃地 (大溪郡)|蕃地]]。 |
||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民國36年(1947年)初屬新竹縣角板鄉(今復興 |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民國36年(1947年)初屬新竹縣角板鄉(今復興區)義興村,同年改名'''義盛村''';民國40年(1951年)8月以後析義盛村北部置「霞雲村」,之後該村村名及界線未再改變。 |
||
== 景點特色 == |
== 景點特色 == |
2024年9月15日 (日) 06:36的最新版本
義盛里 舊稱:Gihen(義興)、Ulai(小烏來) | |
---|---|
里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縣市 | 桃園市 |
鄉鎮市區 | 復興區 |
區劃 | 11鄰 |
政府 | |
• 里長 | 王曉貞 |
• 辦公處 | 義盛里1鄰下宇內9號 |
人口(2023年9月) | |
• 總計 | 1,002人 |
• 戶數 | 256 |
性別比:105.7 (男性105.7人,女性100人) |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毗鄰 | 霞雲里、羅浮里、高義里 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 |
義盛里,位於台灣桃園市復興區東北部,人口有1,002人。西以大漢溪與羅浮里為界,北與霞雲里相鄰,南以西布喬溪與高義里相隔,東以平山、塔開山與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接壤。
里名由來
[编辑]因該里西北部泰雅族部落義興社(Gihen,意為陽光照耀的地方)命名義興里,因與新竹縣尖石鄉村名同名,取澤仁、義盛之對,改名為「義盛里」。里內包括義興(Gihen)、小烏來(Ulai,又以閩南語音譯為「宇內」)、上宇內、卡普(Kapu)、大利幹(Trikan)等部落,里中心為小烏來(下宇內)部落。
歷史沿革
[编辑]清代光緒12年(1886年),劉銘傳於大嵙崁(今大溪區)設立「臺灣撫墾總局」,該村屬於總局之「大嵙崁撫墾事務總辦」。日治時期,明治29年(1896年),屬大嵙崁撫墾署管轄;明治31年(1898年)改隸三角湧辦務署大嵙崁支署;明治33年(1900年)改屬大嵙崁辦務署;明治34年(1901年)屬桃仔園廳大嵙崁支廳;明治38年(1905年)屬桃園廳大嵙崁支廳蕃地;大正9年(1920年)屬新竹州大溪郡蕃地。
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民國36年(1947年)初屬新竹縣角板鄉(今復興區)義興村,同年改名義盛村;民國40年(1951年)8月以後析義盛村北部置「霞雲村」,之後該村村名及界線未再改變。
景點特色
[编辑]- 小烏來瀑布風景區
- 風動石
- 天空步道
參考文獻 書籍
[编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五《桃園縣》上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ISBN 9789860188646
-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蕃語研究會,1938年,台北南天書局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