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互動式傳播: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Piotrus留言 | 贡献
{{Delete}} <- 未引用的原始研究,被提名删除英文版,其翻译自
标签已被回退
回退到由Wangxuan8331800討論)做出的修訂版本26374449:Rough translation. Revert to previous version first.
标签TW 撤销
 
第1行: 第1行:
{{cleanup-jargon|time=2013-03-14T23:19:12+00:00}}
{{cleanup-jargon|time=2013-03-14T23:19:12+00:00}}

{{Delete}}
'''互動式傳播'''指的是在一個[[傳播]]管道中,當來自[[受眾]]的實際反饋被收集,而且發訊者將其加以使用,以便不斷地調整或修飾再次傳送給受重之資訊。交互對等、雙向傳播的能力,可歸因於[[傳播媒介]]或傳播關係的因素。在多數的傳播關係與傳播過程中,互動性能夠形成相互調整、共同取向、細微的控制以及更大的效率。[[新媒介]]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於他們的互動性程度,而互動性可能又因為[[數位化]]而增強。
'''互動式傳播'''指的是在一個[[傳播]]管道中,當來自[[受眾]]的實際反饋被收集,而且發訊者將其加以使用,以便不斷地調整或修飾再次傳送給受重之資訊。交互對等、雙向傳播的能力,可歸因於[[傳播媒介]]或傳播關係的因素。在多數的傳播關係與傳播過程中,互動性能夠形成相互調整、共同取向、細微的控制以及更大的效率。[[新媒介]]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於他們的互動性程度,而互動性可能又因為[[數位化]]而增強。


互動式傳播的重要大眾層面,在其採納與使用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新媒體]]重要大眾的狀況,可從其互動特質追溯起。假如這些新事物本身不是一種特殊的傳播通道,重要大眾層面將不會涉入其中。特別在新事物擴散的第一階段,重要大眾層面具有負面影響,使採用率減緩。以往的研究顯示,假如在系統上找到一位所要的人;其相似性很低,那麼以電腦為基礎的傳訊系統,很快地就被使用了。
互動式傳播的重要大眾層面,在其採納與使用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新媒體]]重要大眾的狀況,可從其互動特質追溯起。假如這些新事物本身不是一種特殊的傳播通道,重要大眾層面將不會涉入其中。特別在新事物擴散的第一階段,重要大眾層面具有負面影響,使採用率減緩。以往的研究顯示,假如在系統上找到一位所要的人;其相似性很低,那麼以電腦為基礎的傳訊系統,很快地就被使用了。

许多以前被认为是单向的交流形式,如[[图书|书籍]]和[[电视剧|电视]]。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和移动设备的兴起,这些被认为是单项的交流形式已经变为了互动交流形式。这些发展中的协作技术或新媒体迅速增加了跨媒介、学科、文化、[[社会阶级|社会阶层]]、地点甚至时间的互动交流的机会。

互动式交流是一个现代术语,它涵盖了不断发展的对话形式。这也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交互设计]]领域中的新实验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

互动式交流的形式包括基本[[对话]]和非语言交流、游戏书、互动式小说和讲故事、超文本、互动电视和电影、照片和视频处理、视频分享、视频游戏、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互动营销和公共关系、增强现实、环境智能和虚拟现实。

'''历史'''

互动性根植于基本交际、[[修辞学]]的发展和社会界面的演变。手势、触摸和[[肢体语言]]是最早的交流方式。有关口语和书面语出现的时间线目前仍在争论中。其中,修辞就语言的有效使用。

人类的[[認知|认知]]和思维一旦进化,语言和交流的种类也会随之激增。就像[[音乐]]、[[烹饪]]、摄影和时尚艺术一样,盲文和手语也是界面的形式。政治、贸易、[[国际关系]]、移民和战争都是群体互动的例子。

[[工业设计]],即人机界面的美学和工程学,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而出现。完美可用性的例子包括筷子、开瓶器和回形针。 汽车仪表盘、标志性的[[Fender Stratocaster]]电吉他,以及从西方电气(Western Electric) Model 302转盘到苹果(Apple)iPhone多点触控屏等流行电话,都是有效控制面板的例子。

随着[[人机交互|人机互动]]的增加,人们对互动交流的兴趣也与日俱增。硬件外设包括[[电脑键盘|键盘]]、[[鼠标]]、游戏控制器和网络摄像头。[[图形用户界面]]的例子包括桌面隐喻、微软Office和Adobe Photoshop等软件程序、网站和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以及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流動應用程式|移动应用程序]]。

在开发任何现代[[用户界面]]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它的交互性。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 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Straubhaar J. & LaRose R./涂瑞華譯,台北,亞太圖書出版公司,民85。
* 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Straubhaar J. & LaRose R./涂瑞華譯,台北,亞太圖書出版公司,民85。
* “互动传播专业基础、当前趋势和前景简介”

2023年12月26日 (二) 10:09的最新版本

互動式傳播指的是在一個傳播管道中,當來自受眾的實際反饋被收集,而且發訊者將其加以使用,以便不斷地調整或修飾再次傳送給受重之資訊。交互對等、雙向傳播的能力,可歸因於傳播媒介或傳播關係的因素。在多數的傳播關係與傳播過程中,互動性能夠形成相互調整、共同取向、細微的控制以及更大的效率。新媒介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於他們的互動性程度,而互動性可能又因為數位化而增強。

互動式傳播的重要大眾層面,在其採納與使用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新媒體重要大眾的狀況,可從其互動特質追溯起。假如這些新事物本身不是一種特殊的傳播通道,重要大眾層面將不會涉入其中。特別在新事物擴散的第一階段,重要大眾層面具有負面影響,使採用率減緩。以往的研究顯示,假如在系統上找到一位所要的人;其相似性很低,那麼以電腦為基礎的傳訊系統,很快地就被使用了。

參考文獻

[编辑]
  • 傳播媒介與資訊社會,Straubhaar J. & LaRose R./涂瑞華譯,台北,亞太圖書出版公司,民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