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圣承道: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改元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30行: | 第30行: | ||
*1053年——改元福聖承道。<ref>{{cite wikisource|title=續資治通鑑卷五十四|last=畢沅|wslink=zh:續資治通鑑/卷054}}「〔皇祐五年〕是歲,夏改元福聖承道。」</ref> |
*1053年——改元福聖承道。<ref>{{cite wikisource|title=續資治通鑑卷五十四|last=畢沅|wslink=zh:續資治通鑑/卷054}}「〔皇祐五年〕是歲,夏改元福聖承道。」</ref> |
||
*1057年——改元奲都。<ref>{{cite wikisource|title=續資治通鑑卷五十七|last=畢沅|wslink=zh:續資治通鑑/卷057}}「〔嘉祐二年〕是歲,夏改元奲都。」</ref> |
*1057年——改元奲都。<ref>{{cite wikisource|title=續資治通鑑卷五十七|last=畢沅|wslink=zh:續資治通鑑/卷057}}「〔嘉祐二年〕是歲,夏改元奲都。」</ref> |
||
==稟德== |
==稟德== |
||
學者陳炳應提出西夏文錢幣「福聖寶錢」應譯為「稟德寶錢」,是李元昊時期的錢幣<ref>牛達生〈「福聖寶錢」改譯「稟德寶錢」之我見〉,《西夏學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31期),第27-30頁。</ref>。又西夏文佛經有「稟德歲」字樣,有學者認為應直譯為「秉德」,與「承道」詞意相通<ref>聶鴻音《西夏文獻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81頁。ISBN 9787532565252</ref>。 |
學者陳炳應提出西夏文錢幣「福聖寶錢」應譯為「稟德寶錢」,是李元昊時期的錢幣<ref>牛達生〈「福聖寶錢」改譯「稟德寶錢」之我見〉,《西夏學研究》2010年第1期(總第31期),第27-30頁。</ref>。又西夏文佛經有「稟德歲」字樣,有學者認為應直譯為「秉德」,與「承道」詞意相通<ref>聶鴻音《西夏文獻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81頁。ISBN 9787532565252</ref>。 |
||
2024年3月24日 (日) 10:04的最新版本
福圣承道
| ||
政权 | 西夏 | |
君主 | 毅宗李諒祚 | |
历时 | 4年 | |
|
---|
福圣承道(西夏文:𗼃𗼕[1]或𗣼𗧯[2],1053年—1056年)是西夏毅宗李諒祚的第三個年號,共計4年。[3]
李兆洛《纪元编》说,潘永圜《读史津逮》作福圣二年,承道二年。[4]
改元
[编辑]稟德
[编辑]學者陳炳應提出西夏文錢幣「福聖寶錢」應譯為「稟德寶錢」,是李元昊時期的錢幣[7]。又西夏文佛經有「稟德歲」字樣,有學者認為應直譯為「秉德」,與「承道」詞意相通[8]。
纪年對照表
[编辑]福圣承道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
公元 | 1053年 | 1054年 | 1055年 | 1056年 |
干支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宋朝 | 皇祐六年 至和元年 |
至和二年 | 至和三年 | 至和四年 嘉祐元年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编辑]- 中國
- 越南
- 日本
參考資料
[编辑]深入閱讀
[编辑]-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東亞歷史年表.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21-12-07].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 長部和雄. 西夏紀年考(上) (pdf). 東京: 京都大學. 1933年7月1日 [2021年12月18日]. ISBN.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年12月9日).
- 長部和雄. 西夏紀年考(下) (PDF). 東京: 京都大學. 1933年10月1日 [2021年12月18日]. ISBN.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年12月18日).
參看
[编辑]
前一年號: 天祐垂圣 |
西夏年号 | 下一年號: 奲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