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氨苄西林: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hoij留言 | 贡献
氨芐青黴素移动到氨苄青黴素: 错字
Choij留言 | 贡献
调整
第1行: 第1行:
{{medical}}
{{medical}}
{{infobox_drug |
{{infobox_drug |
| IUPAC = (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苯乙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雙環[3.2.0]庚烷-2-甲酸
| IUPAC = (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苯乙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雙環[3.2.0]庚烷-2-甲酸
| CAS = 69-53-4
| CAS = 69-53-4
| ATC = J01CA01
| ATC = J01CA01
| 通用名_zh = 氨青黴素
| 通用名_zh = 氨青黴素
| 通用名_en = Ampicillin
| 通用名_en = Ampicillin
| 分子式 = C<sub>16</sub>H<sub>18</sub>N<sub>3</sub>O<sub>4</sub>S
| 分子式 = C<sub>16</sub>H<sub>18</sub>N<sub>3</sub>O<sub>4</sub>S
第16行: 第16行:
| 自定义2_数据 = 15-25%
| 自定义2_数据 = 15-25%
}}
}}
'''氨青黴素(Ampicillin)'''<ref>{{fact|」在普通話/國語中音同「}},參考資料:http://140.111.34.46/cgi-bin/dict/GetContent.cgi?Database=dict&DocNum=73380&GraphicWord=yes&QueryString=%CBy</ref>是一種[[β內胺類抗生素|β內醘胺類]]的[[抗生素]]。
'''氨青黴素'''<ref>「」在普通話/國語中音同「便」</ref>(Ampicillin)是一種[[β-胺類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屬於氨基青霉素類。氨基青霉素也包含了[[阿莫西林]](amoxicillin),他們比[[青黴素]](penicillins)或耐青霉素酶青霉素(penicillinase-resistant penicillins)更易穿透革蘭氏陰性菌,不過易被細菌[[β-内酰胺酶]]分解,因此常搭配舒巴坦(一種β-内酰胺酶抑制劑)一起使用以加強對可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的治療效果。
Ampicillin主要使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及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等。
和阿莫西林相比,口服氨苄青霉素可用率較低且易產生腸道副作用。


氨苄青霉素屬於氨基青霉素類。氨基青霉素也包含了[[阿莫西林]],他們比[[青黴素]]或耐青霉素酶青霉素(penicillinase-resistant penicillins)更易穿透革蘭氏陰性菌,不過易被細菌[[β-内酰胺酶]]分解,因此常搭配[[舒巴坦]](一種β-内酰胺酶抑制劑一起使用以加強對可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的治療效果。
== 作用機轉 ==

氨苄青霉素是殺菌性的抗生素。能滲透[[革蘭氏陽性菌]]及部份[[革蘭氏陰性菌]]。經由結合在細菌細胞壁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 ,PBPs),阻礙[[細菌]]合成[[細胞壁]]的第三及最後階段,最終引致[[細胞裂解]]。
氨苄青霉素主要使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及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等。和阿莫西林相比,口服氨苄青霉素可用率較低且易產生腸道副作用

== 作用机制 ==
氨苄青霉素是殺菌性的抗生素。能滲透[[革蘭氏陽性菌]]及部份[[革蘭氏陰性菌]]。經由結合在細菌細胞壁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阻礙[[細菌]]合成[[細胞壁]]的第三及最後階段,最終引致[[細胞裂解]]。


== 用途 ==
== 用途 ==
=== 治療 ===
=== 治療 ===
青黴素與另一種[[青黴素]]的[[阿莫西林]]非常相關,兩者都是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普遍的[[肺炎]],及由[[流感嗜血桿菌]]、[[沙門氏桿菌]]及[[李氏桿菌]]引起的[[腦膜炎]]。它與[[氟氯西林]]組合作為[[蜂窩組織炎]]的經驗治療,及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協助治療[[一型鏈球菌感染]]。由於對氨青黴素的抗藥性,一般都會與其他[[抗生素]]組合使用,或轉用另一種抗生素。
青黴素與另一種[[青黴素]]的[[阿莫西林]]非常相關,兩者都是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普遍的[[肺炎]],及由[[流感嗜血桿菌]]、[[沙門氏桿菌]]及[[李氏桿菌]]引起的[[腦膜炎]]。它與[[氟氯西林]]組合作為[[蜂窩組織炎]]的經驗治療,及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協助治療[[一型鏈球菌感染]]。由於對氨青黴素的抗藥性,一般都會與其他[[抗生素]]組合使用,或轉用另一種抗生素。


=== 研究 ===
=== 研究 ===
青黴素時常被用於[[分子生物學]]上,作為[[細菌]](如[[大腸桿菌]])吸收[[基因]](如[[質粒]])的測試。測試會將一組基因,連同已編碼抗氨青黴素的基因插入細菌中。該細菌會被放於充滿氨青黴素的環境下培育,直至成功製造卞所需的基因。
青黴素時常被用於[[分子生物學]]上,作為[[細菌]](如[[大腸桿菌]])吸收[[基因]](如[[質粒]])的測試。測試會將一組基因,連同已編碼抗氨青黴素的基因插入細菌中。該細菌會被放於充滿氨青黴素的環境下培育,直至成功製造卞所需的基因。


== 注釋 ==
== 注釋 ==
{{reflist}}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Category:青黴素]]
[[Category:青黴素]]

2009年12月13日 (日) 03:51的版本

氨苄西林
识别信息
CAS号69-53-4
CompTox Dashboard英语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0.645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氨苄青黴素[1](Ampicillin)是一種β-內酰胺類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屬於氨基青霉素類。氨基青霉素也包含了阿莫西林,他們比青黴素或耐青霉素酶青霉素(penicillinase-resistant penicillins)更易穿透革蘭氏陰性菌,不過易被細菌β-内酰胺酶分解,因此常搭配舒巴坦(一種β-内酰胺酶抑制劑)一起使用以加強對可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的治療效果。

氨苄青霉素主要使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及急性細菌性膀胱炎等。和阿莫西林相比,口服氨苄青霉素可用率較低且易產生腸道副作用。

作用机制

氨苄青霉素是殺菌性的抗生素。能滲透革蘭氏陽性菌及部份革蘭氏陰性菌。經由結合在細菌細胞壁上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阻礙細菌合成細胞壁的第三及最後階段,最終引致細胞裂解

用途

治療

氨苄青黴素與另一種青黴素阿莫西林非常相關,兩者都是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普遍的肺炎,及由流感嗜血桿菌沙門氏桿菌李氏桿菌引起的腦膜炎。它與氟氯西林組合作為蜂窩組織炎的經驗治療,及抵抗金黃色葡萄球菌協助治療一型鏈球菌感染。由於對氨苄青黴素的抗藥性,一般都會與其他抗生素組合使用,或轉用另一種抗生素。

研究

氨苄青黴素時常被用於分子生物學上,作為細菌(如大腸桿菌)吸收基因(如質粒)的測試。測試會將一組基因,連同已編碼抗氨苄青黴素的基因插入細菌中。該細菌會被放於充滿氨苄青黴素的環境下培育,直至成功製造卞所需的基因。

注釋

  1. ^ 「苄」在普通話/國語中音同「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