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程: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杜鹏程,中国当代作家。 |
'''杜鹏程''',中国当代作家。 |
||
== 早年 == |
== 早年 == |
||
1922年4月28日,杜鹏程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市]]夏阳乡苏村。那里的杜姓尊[[杜世英]]为始祖。杜鹏程的家座落在苏村东巷,那是贫苦人家的居住地。他原名杜红喜,上两辈都是农民。父亲杜宝成(1887年-1923年)先后当过农民、石油工人、邮政工人和军人,在杜鹏程2岁时去世。母亲杜赵氏(1902年一1952年)是家庭妇女。 1927年杜鹏程在本村上过一年私垫。1928年至1929年在城里的私塾学习了《[[论语]]》、《[[孟子]]》。到了9岁时候,全国发生饥荒,被送至[[基督教]]办的孤儿院。1932年至1933年,入县城明伦堂小学学习《国文》和《算学》。后因家境贫困辍学。1934年,他成为一家商店的学徒,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等书。<ref name=BF>伯峰. |
1922年4月28日,杜鹏程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市]]夏阳乡苏村。那里的杜姓尊[[杜世英]]为始祖。杜鹏程的家座落在苏村东巷,那是贫苦人家的居住地。他原名杜红喜,上两辈都是农民。父亲杜宝成(1887年-1923年)先后当过农民、石油工人、邮政工人和军人,在杜鹏程2岁时去世。母亲杜赵氏(1902年一1952年)是家庭妇女。 1927年杜鹏程在本村上过一年私垫。1928年至1929年在城里的私塾学习了《[[论语]]》、《[[孟子]]》。到了9岁时候,全国发生饥荒,被送至[[基督教]]办的孤儿院。1932年至1933年,入县城明伦堂小学学习《国文》和《算学》。后因家境贫困辍学。1934年,他成为一家商店的学徒,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等书。<ref name=BF>伯峰. 杜鹏程的家世和少年时代. 审美的选择——胡采、杜鹏程研究. 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68-77页. </ref> |
||
1935年,他来到西庄镇第三高小办公半读。36年夏报考同州示范,未果,继续在高小读书直到1937年底。读书期间接触了[[鲁迅]]、[[蒋光慈]]、[[范长江]]、[[邹韬奋]]、[[高尔基]]等人的作品。1937年3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与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上半年,赴县城内“少年书报社”工作,并在那里看到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的招生广告。夏初,终于和同学晋苍奎一起 |
1935年,他来到西庄镇第三高小办公半读。36年夏报考同州示范,未果,继续在高小读书直到1937年底。读书期间接触了[[鲁迅]]、[[蒋光慈]]、[[范长江]]、[[邹韬奋]]、[[高尔基]]等人的作品。1937年3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与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上半年,赴县城内“少年书报社”工作,并在那里看到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的招生广告。夏初,终于和同学晋苍奎一起奔赴[[延安]]。<ref name=BF/> |
||
== 延安时期 == |
|||
1938年6月,杜鹏程抵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学习。不久,又被分到[[鲁迅师范学校]],1938年底结业。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分至延川县教育科。在那儿,老乡长给他改名为“杜鹏程”,取“鹏程万里”之意。杜鹏程进行了2年的乡村教育,进行[[扫盲]]和[[成人教育]]的工作。为丰富乡里的文艺生活,他有时也写些歌词、剧本。1939年下半年,调至延川县民众教育馆进行社会教育工作,并编辑《老百姓报》。<ref name=BF2>伯峰. 杜鹏程在延安. 审美的选择——胡采、杜鹏程研究. 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77-89页. </ref>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2010年3月15日 (一) 07:40的版本
杜鹏程,中国当代作家。
早年
1922年4月28日,杜鹏程出生在陕西省韩城市夏阳乡苏村。那里的杜姓尊杜世英为始祖。杜鹏程的家座落在苏村东巷,那是贫苦人家的居住地。他原名杜红喜,上两辈都是农民。父亲杜宝成(1887年-1923年)先后当过农民、石油工人、邮政工人和军人,在杜鹏程2岁时去世。母亲杜赵氏(1902年一1952年)是家庭妇女。 1927年杜鹏程在本村上过一年私垫。1928年至1929年在城里的私塾学习了《论语》、《孟子》。到了9岁时候,全国发生饥荒,被送至基督教办的孤儿院。1932年至1933年,入县城明伦堂小学学习《国文》和《算学》。后因家境贫困辍学。1934年,他成为一家商店的学徒,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等书。[1]
1935年,他来到西庄镇第三高小办公半读。36年夏报考同州示范,未果,继续在高小读书直到1937年底。读书期间接触了鲁迅、蒋光慈、范长江、邹韬奋、高尔基等人的作品。1937年3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与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上半年,赴县城内“少年书报社”工作,并在那里看到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的招生广告。夏初,终于和同学晋苍奎一起奔赴延安。[1]
延安时期
1938年6月,杜鹏程抵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学习。不久,又被分到鲁迅师范学校,1938年底结业。被陕甘宁边区政府分至延川县教育科。在那儿,老乡长给他改名为“杜鹏程”,取“鹏程万里”之意。杜鹏程进行了2年的乡村教育,进行扫盲和成人教育的工作。为丰富乡里的文艺生活,他有时也写些歌词、剧本。1939年下半年,调至延川县民众教育馆进行社会教育工作,并编辑《老百姓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