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Yangning1979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取消Yangning1979 (对话)的编辑;更改回173.60.207.253的最后一个版本
第38行: 第38行:
|year_leader2 = 1976-1977
|year_leader2 = 1976-1977
}}
}}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是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一個政治組織,於[[1956年]]在[[日本]][[東京]]由[[廖文毅]]主導成立,一直到[[1977年]]宣告結束,是1950年代中期、乃至[[196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一個海外台獨運動組織之一。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是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一個政治組織,於[[1956年]]在[[日本]][[東京]]由[[廖文毅]]主導成立,一直到[[1977年]]宣告結束,是1950年代中期、乃至[[196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一個海外台獨運動組織之一。
第60行: 第61行:
*[[郭泰成]]:[[1965年]][[7月15日]]—[[1976年]][[10月8日]]
*[[郭泰成]]:[[1965年]][[7月15日]]—[[1976年]][[10月8日]]
*[[林台元]]:[[1976年]][[10月8日]]—[[1977年]][[1月7日]]
*[[林台元]]:[[1976年]][[10月8日]]—[[1977年]][[1月7日]]



==相關史料與文獻==
==相關史料與文獻==
第88行: 第90行:
*[[台灣共和國]]
*[[台灣共和國]]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



[[Category:台灣戰後時期]]
[[Category:台灣戰後時期]]
第93行: 第96行:
[[Category:流亡政府]]
[[Category:流亡政府]]
[[Category:1956年建立]]
[[Category:1956年建立]]
[[Category:1977年廢除]]





[[ja:台湾共和国臨時政府]]
[[ja:台湾共和国臨時政府]]

2011年9月11日 (日) 16:53的版本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1956年—1977年
国旗
地位流亡政府
政府共和國
總統 
• 1956-1965
廖文毅 (首)
• 1976-1977
林台元 (末)
历史时期冷戰
• 成立
1956年2月28日
• 廢除
1977年1月7日
前身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是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一個政治組織,於1956年日本東京廖文毅主導成立,一直到1977年宣告結束,是1950年代中期、乃至196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一個海外台獨運動組織之一。

創立

歷經台灣再解放聯盟台灣民主獨立黨1950年5月17日成立)之後,台獨人士即認為有必要成立臨時議會、臨時政府的流亡組織。1955年9月1日,「台灣臨時國民會議」正式成立,並推舉廖文毅為名譽議長、吳振南為議長;鄭萬福為副議長。11月27日,台灣臨時國民會議通過「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組織條約」,依此條例,台灣臨時國民會議遂於1956年1月15日改為「台灣共和國臨時國民會議」。1956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九週年),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於日本東京。在成立大會上,選出廖文毅為大統領,吳振南為副大統領,簡文介為政府秘書長,除各部會首長之外,並且組織台灣共和國臨時國民議會,由郭泰成出任議長。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要求在民族自決下實現台灣獨立。成員不少是戰後流亡日本的台灣政治參與者,以及經商者與留學生。同年8月1日,公布〈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廖文毅在《台灣民本主義》一書中,提出台灣共和國是繼承東寧王國(即鄭氏王朝)、台灣民主國之後,台灣民族第三次建國運動。

活動

海外活動

台灣共和國政府的機關報紙為《台灣民報》(THE TAIWAN-MINPO),由劉吶明主編。

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雖然沒有獲得任何國家的承認,但是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也獲得不少海外台僑的支持,廖文毅本人甚至於曾經前往印尼馬來西亞進行訪問,不少國家也紛紛以流亡政府領袖身分接待他。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邀請廖文毅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的身分參加獨立慶典。其中陳智雄更曾擔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東南亞巡迴大使。而不少在日台灣人也紛紛加入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島內活動

1948年受到廖文毅影響的廖史豪黃紀男由港返台後,即開始在島內吸收同志即同情者,傳播台獨意識。而在組織中,黃紀男、廖史豪與鐘謙順負責台北地區活動;偕約瑟負責基隆溫炎煋在中部地區,許朝卿許劍雄則分別在台南嘉義高雄地區。在島內的組織還曾計畫過暗殺蔣中正蔣經國父子。然而在1950年該非法組織被移遷台灣的中國中央政府破獲,之後1962年1970年也發生第二、三次被補事件。

結果

但是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一般面臨財務的窘迫與國民黨特務的分化與策反,而且海外的台灣獨立運動大本營也逐漸由日本轉向美國,再加上與台灣青年社的內鬨,使得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號召力每況愈下;1965年5月,廖文毅返台「投降」中華民國政府之後,由郭泰成繼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並由台灣共和黨林台元繼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副大統領。1976年10月8日,郭泰成病故後,林台元繼任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大統領,直到1977年1月7日林台元過世後,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便宣告結束。

歷任大統領


相關史料與文獻

(依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俐甫,2003,台灣民族主義之研究。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陳欣欣,2005,廖文毅與「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
  • 黃紀男口述,黃玲珠執筆,1991,黃紀男泣血夢迴錄。台北:獨家出版社。
  • 李世傑,1988,台灣共和國大統領廖文毅投降始末。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
  • 李筱峰,1987,自我放逐的「大統領」:廖文毅,見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編,台灣近代名人誌,第一冊,頁279-96。台北:自立晚報。
  • 林樹枝(枝伯),1992,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魂:台獨案第一個遭國民黨槍決的陳智雄,見林樹枝(枝伯),出土政治冤案第一集,頁11-14。台北:作者發行。
  • Manhard,Philip W.,1998a,訪談紀錄:台灣獨立黨之政策、日本的關聯等(1955年11月21日),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零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頁266-6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 Manhard,Philip W.,1998b,訪談備忘錄:台灣獨立、美國對華政策等(1955年12月2日),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零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一):中外檔案,頁270-273。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 Ong, Ioktek. 1964. A Formosan's View of the Formos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Formosa Today, edited by Mark Mancall, 163-70. New York: Frederick A. Praeger.
  • 施明雄,1998,視死如歸的台獨勇士:陳智雄,見施明雄,白色恐怖黑暗時代台灣人受難史,頁25-29。台北:前衛。
  • 湯瑪仕,1998,聽革命家的歌:革命家陳智雄傳。台北:前衛。
  • 吳叡人,1999,祖國的辯證:廖文奎(1905-1952)台灣民族主義思想初探。思與言37,no. 3:47-100。
  • 曾茂德,2005,從闡釋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試窺廖文毅時代台灣共和國臨時憲法,見張炎憲、曾秋美、陳朝海,自覺與認同:1950-1990年海外台灣人運動專輯,頁203-12。台北: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1992,戰後初期台獨主張產生原因的探討:以廖家兄弟為例,見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編,二二八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1),頁279-304。台北:自立晚報。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a,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上冊)。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 張炎憲、胡慧玲、曾秋美,2000b,台灣獨立運動的先聲:台灣共和國(下冊)。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