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墨爾本子爵威廉·蘭姆:修订间差异
Gz deleted(留言 | 贡献) |
Gz deleted(留言 | 贡献) |
||
第51行: | 第51行: | ||
他第一次受到公众注意,是因为他的妻子与拜伦勋爵之间有绯闻。拜伦称卡羅琳“疯、坏,结识她很危险。”<ref>{{cite news|url=http://property.timesonline.co.uk/tol/life_and_style/property/article830128.ece?token=null&offset=12&page=2|title=Ireland: Poetic justice at home of Byron's exiled lover|last=Sunday Times: Property|date=17 November 2002|work= Mad, bad and dangerous to know" has become Lord Byron's lasting epitaph. Lady Caroline Lamb coined the phrase after her first meeting with the poet at a society event in 1812. |publisher=The Times Online|accessdate=21 February 2010|location=Dublin, Ireland}}</ref>两人的绯闻在全国街知巷闻,最后,两人在1825年不情愿地分开了。卡羅琳在1828年去世。 |
他第一次受到公众注意,是因为他的妻子与拜伦勋爵之间有绯闻。拜伦称卡羅琳“疯、坏,结识她很危险。”<ref>{{cite news|url=http://property.timesonline.co.uk/tol/life_and_style/property/article830128.ece?token=null&offset=12&page=2|title=Ireland: Poetic justice at home of Byron's exiled lover|last=Sunday Times: Property|date=17 November 2002|work= Mad, bad and dangerous to know" has become Lord Byron's lasting epitaph. Lady Caroline Lamb coined the phrase after her first meeting with the poet at a society event in 1812. |publisher=The Times Online|accessdate=21 February 2010|location=Dublin, Ireland}}</ref>两人的绯闻在全国街知巷闻,最后,两人在1825年不情愿地分开了。卡羅琳在1828年去世。 |
||
1816年,墨爾本在[[威廉·菲茨威廉,第四代菲茨威廉伯爵|菲茨威廉勋爵]](William Fitzwilliam, 4th Earl Fitzwilliam)的敦促下,返回到[[彼得伯勒]]。他向荷兰勋爵(Lord Holland)承诺,他会谨守辉格党自[[光荣革命]]以来的原则,不会作出“现代修正”。<ref name="ODNB" />因此,他在国会发表反对改革的演说,在1817年烽烟四起时投票支持暂停人身保护令(Habeas Corpus)。<ref name="ODNB" /> |
1816年,墨爾本在[[威廉·菲茨威廉,第四代菲茨威廉伯爵|菲茨威廉勋爵]](William Fitzwilliam, 4th Earl Fitzwilliam)的敦促下,返回到[[彼得伯勒]]。他向[[荷兰勋爵]](Lord Holland)承诺,他会谨守辉格党自[[光荣革命]]以来的原则,不会作出“现代修正”。<ref name="ODNB" />因此,他在国会发表反对改革的演说,在1817年烽烟四起时投票支持暂停人身保护令(Habeas Corpus)。<ref name="ODNB" /> |
||
墨爾本的特点之一是总是能找到中间地带。虽然他是一个辉格党人,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温和[[托利党]]政府先后两位首相:[[喬治·坎寧]]、[[弗雷德里克·約翰·羅賓遜,第一代戈德里奇子爵|戈德里奇勋爵]]的邀请,出任[[爱尔兰首席大臣]](Chief Secretary for Ireland)。1828年,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墨爾本子爵,进入[[英国上议院|上议院]]。他在下院渡过了25年,一直是后坐议员,在政界并不知名。<ref>Henry Dunckley, ''Lord Melbourne'', p. 135.</ref> |
墨爾本的特点之一是总是能找到中间地带。虽然他是一个辉格党人,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温和[[托利党]]政府先后两位首相:[[喬治·坎寧]]、[[弗雷德里克·約翰·羅賓遜,第一代戈德里奇子爵|戈德里奇勋爵]]的邀请,出任[[爱尔兰首席大臣]](Chief Secretary for Ireland)。1828年,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墨爾本子爵,进入[[英国上议院|上议院]]。他在下院渡过了25年,一直是后坐议员,在政界并不知名。<ref>Henry Dunckley, ''Lord Melbourne'', p. 135.</ref> |
2012年3月10日 (六) 08:39的版本
墨爾本子爵阁下 The Viscount Melbourne PC FRS | |
---|---|
联合王国首相 | |
任期 1834年7月16日—1834年11月14日 | |
君主 | 威廉四世 |
前任 | 格雷伯爵 |
继任 | 威灵顿公爵 |
任期 1835年4月18日—1841年8月30日 | |
君主 | 威廉四世 维多利亚 |
前任 | 罗伯特·皮尔爵士,Bt |
继任 | 罗伯特·皮尔,Bt |
反对派领袖 | |
任期 1841年8月30日—1842年10月 | |
君主 | 维多利亚 |
首相 | 罗伯特·皮尔,Bt |
前任 | 罗伯特·皮尔,Bt |
继任 | 约翰·罗素勋爵 |
任期 1834年11月14日—1835年4月18日 | |
君主 | 威廉四世 |
首相 | 罗伯特·皮尔,Bt |
前任 | 威灵顿公爵 |
继任 | 罗伯特·皮尔,Bt |
内政大臣 | |
任期 1830年11月22日—1834年7月16日 | |
君主 | 威廉四世 |
首相 | 格雷伯爵 |
前任 | 罗伯特·皮尔,Bt |
继任 | 邓坎嫩子爵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英格兰伦敦 | 1779年3月15日
逝世 | 1848年11月24日 赫特福德郡Brocket Hall | (69歲)
政党 | 辉格党 |
母校 |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
签名 |
威廉·兰姆,第二代墨爾本子爵,PC、FRS(William Lamb, 2nd Viscount Melbourne,1779年3月15日 - 1848年11月24日),英国辉格党政治家,曾任内政大臣、首相。他曾热情辅导初登皇位的维多利亚。历史学家普遍对墨爾本评价不高,主要是因为他在任期间,既没有发生对外战争,也没有需要解决的国内问题,缺乏大成就、原则不明确。但是,主要研究18世纪的历史学家约翰·加农(John Cannon)称赞他“慈祥、诚实,又无私。”[1]
早年生活
墨爾本生于伦敦显赫辉格党家庭,父亲是佩尼斯顿·兰姆爵士(Peniston Lamb, 1st Viscount Melbourne),母亲是伊丽莎白·兰姆,墨爾本子爵夫人(Elizabeth Milbanke Lamb, Viscountess Melbourne)。他受教于伊顿公学、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三一学院时,他加入了一个浪漫激进的团体,而这个团体的成员包括珀西·比希·雪莱、拜伦勋爵。1805年,他继承了长兄的爵位,并娶卡羅琳·龐森比女爵(Lady Caroline Ponsonby)为妻。次年,他入选下议院,代表莱姆斯特(Leominster),是辉格党的成员。1806年,为了准备大选,他改为代表哈丁顿自治市(Haddington burghs)。1807年,他再次更改代表区域,这次代表的是彼得伯勒,并且一直连任,直到1812年。[2]
他第一次受到公众注意,是因为他的妻子与拜伦勋爵之间有绯闻。拜伦称卡羅琳“疯、坏,结识她很危险。”[3]两人的绯闻在全国街知巷闻,最后,两人在1825年不情愿地分开了。卡羅琳在1828年去世。
1816年,墨爾本在菲茨威廉勋爵(William Fitzwilliam, 4th Earl Fitzwilliam)的敦促下,返回到彼得伯勒。他向荷兰勋爵(Lord Holland)承诺,他会谨守辉格党自光荣革命以来的原则,不会作出“现代修正”。[2]因此,他在国会发表反对改革的演说,在1817年烽烟四起时投票支持暂停人身保护令(Habeas Corpus)。[2]
墨爾本的特点之一是总是能找到中间地带。虽然他是一个辉格党人,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温和托利党政府先后两位首相:喬治·坎寧、戈德里奇勋爵的邀请,出任爱尔兰首席大臣(Chief Secretary for Ireland)。1828年,他的父亲去世,他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墨爾本子爵,进入上议院。他在下院渡过了25年,一直是后坐议员,在政界并不知名。[4]
注脚
- ^ J. A. Cannon, "Melbourne, William Lamb, 2nd Viscount", in J. A. Cannon e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British History, 2009, p. 364.
- ^ 2.0 2.1 2.2 Peter Mandler, "William Lamb",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09, online ed., 2008-01, accessed 2009-12-27.
- ^ Sunday Times: Property. Ireland: Poetic justice at home of Byron's exiled lover. Mad, bad and dangerous to know" has become Lord Byron's lasting epitaph. Lady Caroline Lamb coined the phrase after her first meeting with the poet at a society event in 1812. (Dublin, Ireland: The Times Online). 17 November 2002 [21 February 2010].
- ^ Henry Dunckley, Lord Melbourne, p.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