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場: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File:New scotland yard.jpg|thumb|right|倫敦新蘇格蘭場]] |
[[File:New scotland yard.jpg|thumb|right|倫敦新蘇格蘭場]] |
||
'''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又稱'''New Scotland Yard'''、'''The Yard'''),是[[英國人]]對首都[[倫敦警察廳|倫敦警察廳]]總部所在地一個[[轉喻]]式的稱呼。蘇格蘭場負責維持包括整個[[倫敦|大倫敦地區]]的公共[[治安]]及[[交通]]秩序(但[[倫敦市]]除外,該區的警務由[[倫敦市警察]]管轄)。歷史上倫敦警察廳總部曾2次搬遷和重建,現時的總部大樓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市]]百老匯10號 |
'''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又稱'''New Scotland Yard'''、'''The Yard'''),是[[英國人]]對首都[[倫敦警察廳|倫敦警察廳]]總部所在地一個[[轉喻]]式的稱呼。蘇格蘭場負責維持包括整個[[倫敦|大倫敦地區]]的公共[[治安]]及[[交通]]秩序(但[[倫敦市]]除外,該區的警務由[[倫敦市警察]]管轄)。歷史上倫敦警察廳總部曾2次搬遷和重建,現時的總部大樓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市]]百老匯10號,<ref name="蘇格蘭場官網">[http://www.met.police.uk/history/new_scotland_yard.htm]</ref>距離[[英国上议院|上議院]]大約200[[碼]]。 |
||
==「蘇格蘭場」稱呼的起源== |
==「蘇格蘭場」稱呼的起源== |
2013年9月2日 (一) 16:30的版本
蘇格蘭場(Scotland Yard,又稱New Scotland Yard、The Yard),是英國人對首都倫敦警察廳總部所在地一個轉喻式的稱呼。蘇格蘭場負責維持包括整個大倫敦地區的公共治安及交通秩序(但倫敦市除外,該區的警務由倫敦市警察管轄)。歷史上倫敦警察廳總部曾2次搬遷和重建,現時的總部大樓位於倫敦威斯敏斯特市百老匯10號,[1]距離上議院大約200碼。
「蘇格蘭場」稱呼的起源
蘇格蘭場本身既不是位於蘇格蘭,也不負責蘇格蘭的警備。蘇格蘭場這個名字源自1829年,當時坐落在白廳廣場4號的倫敦警察廳開設有一扇後門,而後門正對著一條名為“大蘇格蘭場”(Great Scotland Yard,該地點可能是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併組成聯合王國之前,蘇格蘭国王访问英格蘭时使用的宫殿或蘇格蘭王國驻英格蘭大使使用的宫殿)的街道上[2]。其後這扇後門變成了警察廳的公眾入口,而“蘇格蘭場”也漸漸成為了倫敦警方的代名詞。
搬遷與重建
倫敦警察廳後來於1890年遷至維多利亞堤道[1](Victoria Embankment,离今天英國國防部不远)。自踏入20世紀以來,為了適應新時代科學鑑證辦案方式以及大倫敦都會區日益繁重的警務需求,倫敦警察厅於1967年進行了擴建並再度遷至百老匯10號(10 Broadway)現址[1],儘管前後兩次搬遷相隔近80年,这两个新地址仍同被倫敦市民称之为“新蘇格蘭场”。
最老的蘇格蘭場后来被英国陆军占用,成为陆军的征募所和皇家军警的总部。今天原来的建筑已经所剩无几。其中一座尚存的古建筑是今天的一个警察站。1890年的新蘇格蘭場原址的一部分也依然是警察站。
其他蒐記
蘇格蘭場的犯罪数据库被称为「Home Office Large Major Enquiry System」(内政部大型重要查詢系统),其缩写是HOLMES,用以纪念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爵士筆下的大侦探歇洛克·福尔摩斯。
蘇格蘭場过去的电话号码是1212,今天,伦敦大多数警察局和蘇格蘭場本身的电话号码依然以1212作为最后四个号码。
一篇發表於1964年紐約時報的文章曾寫道:“如果說華爾街這個名字代表著紐約的金融王國,那麼蘇格蘭場也起著相同的作用——代表著倫敦警方的一舉一動。”[3]
流行文化
蘇格蘭場已成為國際著名的治安象徵,並成為許多犯罪小說的主要場景之一,如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及雷斯垂德探長。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蘇格蘭場官網”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 - History of the 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 Met.police.uk. [2009-05-29].
- ^ Farnsworth, Clyde H. "Move is planned by Scotland Yard," The New York Times, May 15,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