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SR B1919+21: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42行: 第42行:
早在193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后不久<ref>{{lang|en|Chadwick, J., 1932, ''Nature'', '''129''', 312.}}</ref>,[[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及其同事们随即预测存在一种完全由中子组成的星。他指出,[[中子星]]是非常細小、致密,且辐射非常微弱的星体。[[1934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的[[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发表文章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他们认为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超新星]]爆发之后的产物,恒星坍缩后其核心形成中子星<ref>{{lang|en|Baade, W., Zwicky, F., 1934, ''Physical Review'', '''46''', 76.}}</ref>。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提出了系统的中子星理论。但由于当时天文学界对中子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中子星模型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中。
早在193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后不久<ref>{{lang|en|Chadwick, J., 1932, ''Nature'', '''129''', 312.}}</ref>,[[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及其同事们随即预测存在一种完全由中子组成的星。他指出,[[中子星]]是非常細小、致密,且辐射非常微弱的星体。[[1934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的[[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发表文章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他们认为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超新星]]爆发之后的产物,恒星坍缩后其核心形成中子星<ref>{{lang|en|Baade, W., Zwicky, F., 1934, ''Physical Review'', '''46''', 76.}}</ref>。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提出了系统的中子星理论。但由于当时天文学界对中子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中子星模型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中。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安东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斯林·贝尔·伯内尔|乔丝琳·贝尔]]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302088331秒,且脉宽0.04秒<ref name=Arzoumanian1994>{{cite journal|last1=Arzoumanian|first1=Z.|last2=Nice|first2=D. J.|last3=Taylor|first3 = J. H.|last4=Thorsett|first4=S.E.|year=1994|title=Timing behavior of 96 radio pulsars|journal=Astrophysical Journal|volume=422|issue=2|pages=671|doi=10.1086/173760|bibcode=1994ApJ...422..671A}}</ref>。这一快速的脉冲当时被半开玩笑地认为是[[外星生命|外星高级智能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暂时被称为“小绿人1号”({{lang|en|Little Green Man 1}},或{{lang|en|LGM-1}})<ref>{{cite web|url=http://www.bigear.org/vol1no1/burnell.htm|title=Little Green Men, White Dwarfs or Pulsars?|author=S. Jocelyn Bell Burnell|authorlink=Jocelyn Bell Burnell|year = 1977|publisher=Cosmic Search Magazine|date=2004-09-21|accessdate=2013-07-28}} (after-dinner speech with the title of ''Petit Four'' given at the Eighth Texas Symposium on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first published i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vol. 302, pages 685-689, Dec., 1977)</ref>。之后的一个月,乔丝琳·贝尔和安东尼·休伊什又陆续在不同天区发现了3个类似的脉冲信号。於1968年2月24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将最早发现的那颗脉冲星取名为{{lang|en|CP1919}},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脉冲星可能就是中子星。1968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湯馬士·戈爾德 (天文學家)|托马斯·戈尔德]]明确指出,乔丝琳·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ref>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安东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斯林·贝尔·伯内尔|乔丝琳·贝尔]]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302088331秒,且脉宽0.04秒<ref name=Arzoumanian1994>{{cite journal|last1=Arzoumanian|first1=Z.|last2=Nice|first2=D. J.|last3=Taylor|first3 = J. H.|last4=Thorsett|first4=S.E.|year=1994|title=Timing behavior of 96 radio pulsars|journal=Astrophysical Journal|volume=422|issue=2|pages=671|doi=10.1086/173760|bibcode=1994ApJ...422..671A}}</ref>。这一快速的脉冲当时被半开玩笑地认为是[[外星生命|外星高级智能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暂时被称为“小绿人1号”({{lang|en|Little Green Man 1}},或{{lang|en|LGM-1}})<ref name="Little Green Menz">{{cite web|url=http://www.bigear.org/vol1no1/burnell.htm|title=Little Green Men, White Dwarfs or Pulsars?|author=S. Jocelyn Bell Burnell|authorlink=Jocelyn Bell Burnell|year = 1977|publisher=Cosmic Search Magazine|date=2004-09-21|accessdate=2013-07-28}} (after-dinner speech with the title of ''Petit Four'' given at the Eighth Texas Symposium on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first published i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vol. 302, pages 685-689, Dec., 1977)</ref>。之后的一个月,乔丝琳·贝尔和安东尼·休伊什又陆续在不同天区发现了3个类似的脉冲信号。於1968年2月24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将最早发现的那颗脉冲星取名为{{lang|en|CP1919}},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脉冲星可能就是中子星。1968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湯馬士·戈爾德 (天文學家)|托马斯·戈尔德]]明确指出,乔丝琳·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ref>
{{lang|en|Gold, T., Pacini, F., 1968, ''Astrophysical Journal'', '''152''', L115. [http://adsabs.harvard.edu/cgi-bin/bib_query?1968ApJ...152L.115G NASA ADS]}}</ref>。
{{lang|en|Gold, T., Pacini, F., 1968, ''Astrophysical Journal'', '''152''', L115. [http://adsabs.harvard.edu/cgi-bin/bib_query?1968ApJ...152L.115G NASA ADS]}}</ref>。

在信號的本質被確定之前,贝尔和休伊什曾考慮過這些信號是來自高等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blockquote>我們並不是真的相信我們接收的信號是來自另一個文明,但顯然這個想法已經越過我們的思想,而且我們也沒有證據證明這是一個完全自然的射電輻射。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認為我們有可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中發現了生命,那麼我們如何有責任地公佈這個結果? 我們應該先告訴誰?<ref name="Little Green Menz"/>
</blockquote>


==意义==
==意义==

2013年12月18日 (三) 10:18的版本

PSR B1919+21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星座 狐狸座
星官
赤經 19 h 21 m 44.79808 s
赤緯 +21° 53' 01.8288"
視星等(V)
特性
光谱分类?
U−B 色指数?
B−V 色指数?
变星类型脉冲星
詳細資料
質量~ 1.4 M
半徑~1.4 × 10-6 R
亮度0.006[1] L
溫度? K
金屬量?
自轉1.3373[2]
年齡1600万[1]
天体测定
距离2283.12 ly
(700 pc)
其他命名
PSR J1921+2153、PULS CP 1919+21、WSTB 12W15、PSR B1919+21、PULS CP 1919.

PSR B1919+21是一顆位于狐狸座脉冲星,距离地球2283.12光年自转周期为1.3373秒[2],脉宽0.04秒。这颗脉冲星于1967年由剑桥大学研究生乔丝琳·贝尔无意中发现,並將之命名为「CP1919」。因為其電源和信號的規律性類似於烽火台,因此这颗脉冲星曾一度獲得綽號「LGM-1」(Little Green Man,小綠人)PSR B1919+21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首颗脉冲星。[3]

发现

早在1932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后不久[4]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及其同事们随即预测存在一种完全由中子组成的星。他指出,中子星是非常細小、致密,且辐射非常微弱的星体。1934年美国威尔逊山天文台工作的沃尔特·巴德弗里茨·兹威基发表文章预言了中子星的存在,他们认为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到超新星爆发之后的产物,恒星坍缩后其核心形成中子星[5]。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等提出了系统的中子星理论。但由于当时天文学界对中子星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中子星模型一直只存在于理论中。

1967年10月,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安东尼·休伊什教授的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贝尔检测射电望远镜收到的信号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它们的周期十分稳定,为1.337302088331秒,且脉宽0.04秒[2]。这一快速的脉冲当时被半开玩笑地认为是外星高级智能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暂时被称为“小绿人1号”(Little Green Man 1,或LGM-1[6]。之后的一个月,乔丝琳·贝尔和安东尼·休伊什又陆续在不同天区发现了3个类似的脉冲信号。於1968年2月24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将最早发现的那颗脉冲星取名为CP1919,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脉冲星可能就是中子星。1968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尔德明确指出,乔丝琳·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7]

在信號的本質被確定之前,贝尔和休伊什曾考慮過這些信號是來自高等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我們並不是真的相信我們接收的信號是來自另一個文明,但顯然這個想法已經越過我們的思想,而且我們也沒有證據證明這是一個完全自然的射電輻射。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認為我們有可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中發現了生命,那麼我們如何有責任地公佈這個結果? 我們應該先告訴誰?[6]

意义

脉冲星的发现为研究恒星演化开启了一个新窗口,它与类星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际有机分子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8]

於1974年,安东尼·休伊什因为在脉冲星的发现上所扮演的角色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脉冲星的发现者乔丝琳·贝尔却并未一同获奖。[9]

流行文化

英國後龐克樂隊歡樂分隊專輯《興奮莫名英语Unknown Pleasures》的封面,即是PSR B1919+21的無線電脈衝圖。[10][11]

参考资料

  1. ^ 1.0 1.1 The ATNF Pulsar Catalogue. [2010-02-11]. 
  2. ^ 2.0 2.1 2.2 Arzoumanian, Z.; Nice, D. J.; Taylor, J. H.; Thorsett, S.E. Timing behavior of 96 radio pulsars. Astrophysical Journal. 1994, 422 (2): 671. Bibcode:1994ApJ...422..671A. doi:10.1086/173760. 
  3. ^ The History of Joy Division's "Unknown Pleasures" Album Art
  4. ^ Chadwick, J., 1932, Nature, 129, 312.
  5. ^ Baade, W., Zwicky, F., 1934, Physical Review, 46, 76.
  6. ^ 6.0 6.1 S. Jocelyn Bell Burnell. Little Green Men, White Dwarfs or Pulsars?. Cosmic Search Magazine. 2004-09-21 [2013-07-28].  |year=|date=不匹配 (帮助) (after-dinner speech with the title of Petit Four given at the Eighth Texas Symposium on Relativistic Astrophysics; first published i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vol. 302, pages 685-689, Dec., 1977)
  7. ^ Gold, T., Pacini, F., 1968, Astrophysical Journal, 152, L115. NASA ADS
  8. ^ 50 years of Radio Astronomy - Australian Space Academy
  9. ^ Judson, Horace Freeland. No Nobel Prize for Whining. The New York Times. 2003-10-20. 
  10. ^ Capriola, Adam. The History of Joy Division’s "Unknown Pleasures" Album Art. Adamcap.com. 2011-05-19 [2013-06-28]. 
  11. ^ Unknown Pleasures. Joy Division. 1979 [2008-07-05].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延伸閱讀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