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反華: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Bin2232578留言 | 贡献
来源请求
无编辑摘要
第198行: 第198行:
|2014年||[[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越南反華暴動]]
|2014年||[[2014年越南排華暴動|越南反華暴動]]
|-
|-
|{{KHM}}||1975年||[[柬埔寨]]排華事件
|{{KHM}}||1975年||[[柬埔寨]]排華事件,1975年红高棉执政,奉行种族大屠杀,200万柬埔寨人被杀,包括30万华人,
|-
|-
|{{LAO}}||1978年||[[越南]]脅迫[[老撾]]反華<ref>{{cite journal|title = 1978年越南脅迫老撾反華內幕 |year = |pages = |volume = |url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1/5/9/10091592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15928}}</ref>
|{{LAO}}||1978年||[[越南]]脅迫[[老撾]]反華<ref>{{cite journal|title = 1978年越南脅迫老撾反華內幕 |year = |pages = |volume = |url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1/5/9/100915928.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15928}}</ref>

2015年4月30日 (四) 16:46的版本

2014年英国BBC针对各国民众对中国大陆影响力的态度调查[1]
国别 排名 負面 正面 中立 正負面差
 日本 1 73% 3% 24% -70%
 德国 2 76% 10% 14% -66%
 法國 3 68% 26% 6% -42%
 美国 4 66% 25% 9% -41%
 加拿大 5 64% 28% 8% -36%
 西班牙 6 59% 24% 17% -35%
 韩国 7 56% 32% 12% -24%
 墨西哥 8 33% 27% 40% -7%
 以色列 9 34% 27% 39% -7%
 印度 10 35% 33% 32% -2%
 土耳其 11 31% 32% 37% 1%
 英国 12 46% 49% 5% 3%
 澳大利亞 13 44% 47% 9% 3%
 巴西 14 29% 52% 19% 23%
 俄羅斯 15 24% 47% 29% 23%
 印度尼西亞 16 28% 52% 20% 24%
 阿根廷 17 20% 45% 35% 25%
 秘魯 18 24% 54% 22% 30%
 肯尼亚 19 25% 65% 10% 40%
 加纳 20 18% 67% 15% 49%
 巴基斯坦 21 15% 75% 10% 60%
 奈及利亞 22 10% 85% 5% 75%
 中國 23 7% 85% 8% 78%

反华(英語:anti-Chinese)、排华(英語:Chinese Exclusion)或恐华(英語:Sinophobia),在不同情境及時空脈絡下指反對、排斥或歧視華裔华人中國人中国政府的簡要代稱。由於這兩字的實質內容取決於是「誰」(非華主流社會、反對中国政府政體或政策人士)反對「什麼」(華裔华人中國人中国政府),因此在政治論述中當被用來對华人中國人中国政府進行政治權益或正當性辯護,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下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詮釋。[2]

在非華人主導的社會情境下,反華一詞指的是華裔华人少數族裔的情境下受到主流社會的反對或排斥表現及政策。

国际关系中國外交政策方面,反華一詞常與反中一詞混為一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以「境外反華勢力」一詞,將反對中国政府政體或政策的論述劃為對中國中国文化中华文化反華行為。中國近代政治史上,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都有類似的政治論述手法,將其政治對手描繪成和“外國勢力”合作來推翻其掌握的中國或中央政權。如中國國民黨在1920年代到1940年代對中國共產黨白色恐怖的打壓政策包含對中國共產黨共產國際的理論及實質支援,以及中國共產黨在禁法輪功後,中國共產黨法輪功都宣稱對方為中国文化中华文化的傷害者,[3][4][5][6][7]在相關的政治宣傳及新聞報導,反华或反华势力一詞广泛地和反中有時混為一談,有時明顯地區分。

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組織及相關政策的政治論述常將反中(反對中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政權)和反華(反對中國、中國人及華人)混為一談[8]

因此非漢人/華人主流社會對华人華裔做為少數族裔產生的反对、排斥、歧視、仇视或恐惧情绪或具體反华(英語:anti-Chinese)或排华(英語:Chinese Exclusion)現象,乃為族群矛盾政治緊張關係的表現, 有時和種族主義或仇視外來移民相關。這未必和在国际关系中國外交政策上的反中(英語:anti-China)或恐华(英語:Sinophobia)相關的所謂「境外反華勢力」的政治宣傳及論述相等。

反華或反中的定義

反華或反中的內涵對象:族裔、政府、國際關係或文明

  • 對有華人血統或外部特徵(如扁平面孔)的人因經濟機會及文化差距所產生的偏見、反感及排斥。有時此族裔偏見常和東亞其他國家(如日本人)混為一談。如二次世界大戰後,澳洲的白澳政策反日情結及美國因日本跨國企業挑戰美國汽車工業的反彈的反日情緒,都有擴及到同為亞裔的華人。
  • 香港的蝗蟲論則代表香港人敵視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籍的中國人、及抱持中國民族主義者;香港人認為這些中國人像蝗蟲一樣吃盡香港資源、也是華人裡面最不文明者。[來源請求]台灣人比香港人更早抱持這類觀念,[來源請求]近來也有新加坡華人也認為中國移民惹人厭[9]。中國觀光客及中國移民的炒樓、不守秩序等行為,也引發對中國人的不滿。[來源請求]

中國東亞或世界的歷史或國際定位

中华文化

日本

日本文化有深厚的中國背景,然而,日本經歷明治維新之后,开始展开对外扩张政策,并發動甲午海戰並且迫使清朝割让台灣遼東半島和占领朝鮮半島等,經過一系列軍事與外交勝利後,以甲午战争为分界线,日本中國的關係變得極差。在二战结束之后,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逐渐改善。然而自2000年以来,日本的反中情绪開始回升,在BBC的一個調查中對中國持正面態度的則僅有5%,皮尤全球態度計劃調查也指出日本人對中國的正面評價從2002年的55%跌至2008年的14%、不過對中國人則有23%抱有正面態度[10]時代雜誌以及釜山國立大學在評論中均认为中国政府嘗試利用兩國之間遺留下來的历史问题(如日本过去的战争罪行以及日本政府官員參拜靖国神社等問題)作為外交籌碼,同時提高國內管治認受性和將國民對中國国内政治問題的視線轉移至愛國情緒,以鞏固中國共產黨的統治[11][12].

朝鲜

前1945年

朝鲜一直都是與中國有著附庸國的關係,直到西方帝国主义19世纪的到来,朝鲜一直是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秩序的一部分。[13] 在21世纪初,中朝兩國對朝鮮半島主權的争执引起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13]

在公元7世纪,百济和新罗被唐朝袭击。这引起了两國之间的历史怨恨。[14] 在9世纪,中国海盗和奴隶贩子捕捉的外国人在中国销售作为奴隶。朝鲜半岛是因为它靠近一个主要目标。[15][16] 由于这一结果,朝鲜海军将军張保皐在清海镇驻军,將中国海盗趕离朝鲜西部海岸。[16] 在明初时期,中国要求珍稀动物、食品、嫔妃[17]和太监[18]作为贡品从朝鲜李氏王朝进贡。

在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几个月内占领了半岛的许多地方。朝鲜朝廷请求,并收到来自中国的援助。中国士兵有时不能區別朝鮮人和日本人而误杀了一些朝鲜人。这些行动令朝鮮反中情绪更加高漲。[19][20]

在1931年,万宝山發生了中国和朝鲜农民之间的纠纷。日本和朝鲜的记者對事件的不实報道令反中情绪進一步上昇,引发了一系列反中暴动,在7月3日從仁川迅速向其他城市蔓延,遍及全個朝鮮半島。中国方面的报告是146名中國人死亡,546人受伤,并有相当数量的財產被摧毁。7月5日,平壤发生大規模的骚乱。[21]

1945年后

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法律对外国财产的所有权作出限制,而當時多数外国財產的所有权均為中国人所持有,导致许多中国人从韩国移民到台湾。[22]

自2002年以来的反中国情绪在韩国一直在上升。据皮尤全球态度项目,南韓人對中国的正面態度从2002年66%下降到2008年48%,而持負面观点的从2002年31%上升2008年49%。[23]据东亚研究所调查,對中国影响力的正面看法从2005年48.6%降至2009年38%,而负面看法則从2005年46.7%上升2008年50%。[24]

2004年,中国政府认为高句丽、古朝鮮,都曾經是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在消息傳出後,韓國國內爆发大规模的骚乱,中国外交部在四月删除激怒了韩国人的內容,但拒绝在其外交部网站上依韩国史观,并按照韩国的要求,作出相关的恢复。许多韩国历史学家和官员认为该事件是影響兩國关系的重要轉捩點。[25]在一片由韩国政府和公众对中国加强抨击,中国派出了新的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到首尔承诺,妥善处置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书。

在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首站首爾,6000多名中国学生与南韓示威者冲突。[25][26][27]在首尔市中心發生的暴力冲突在韩国引起了極大的反中情绪。[28]韩国司法部表示将严惩所有这些示威者,不分国籍。[29]韩国政府正研究提高對中国学生簽證的要求。[30]

印度

在中印两国关系中,反中情绪直接体现在中印战争后印度政府對中国侨民进行的调查,许多中国公民和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被羁押在印度北部。[31] 印度政府通过了印度国防部在1962年12月制定的法令[32] 该法令规定允许“逮捕和拘留有敌对倾向的异见人士。”这一法令直接威胁到了许多居留于印度的中国公民和海外华侨的生命财产安全。[33] 印度政府非法羁押了大量中国人,在德奥利、拉贾斯坦邦,华人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就被羁押至集中营内。印度政府并未公布羁押在集中营内华人的具体数字,直到1967年。大量中国公民和华侨在被非法羁押后即被印度当局驱逐出境。他们的财产被非法剥夺和强占。[32] 此后,中国公民和华侨在印度的人身自由一直得不到保障。他们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直到90年代中期方才结束。[32]

越南

越南历史里,由于千年中国占领,并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近期领土争端,有较强的反中国情绪越南人口中。[34][35] 虽然目前政府试图保持与中国政府的友好关系,过去的政权从西山(18世纪)[36]到越南共和国(20世纪)曾针对中国社会的惩罚措施。这些范围从直接屠杀[37]限制性排除法律和强迫同化。[3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但是脚趾打击对中国的反中国示威和批评的政策。反中国情绪却飙升了2007年后中国形成于争议岛屿的管理,[35]在2009年的时候,越南政府允许中国铝生产商中国铝业的权利,矿山铝土矿在中部高地,[39][40][41]当越南渔民被中国安全力量,同时寻求避难有争议的领土拘留。[42]2011年,继口角,其中中国海监船破坏越南地质调查船离越南海岸,一些越南旅行社抵制中国的目的地或拒绝为客户服务中的中国公民。[43]数百人抗议在河内和中国大使馆,中国驻胡志明市防止被分散,然后警方才在中国南海中国海军行动的前面。[44]

中越战争导致该国的華人,许多人逃到为“船民”的歧视和随之而来的移民。从1978年到1979年,约45万越南華人离开越南乘船(主要是前南越民众逃离越共)为难民或被开除全国的土地与中国接壤。[45]

据记者丹尼尔谷鲁斯,恐华情绪是无所不在的现代越南,其中“从学校的孩子们向政府官员,中国的抨击是非常流行。”据谷鲁斯大多数越南人重发中国产品的进口和使用情况,认为它们明显低的状态。[46]

東南亞

馬來群島的國家有海外中國人的社區與當地多數民族時常發生衝突。

這種不對稱的經濟地位煽動反中國情緒較貧窮的多數之中。有時,反中國的態度演變成暴力,如於1969年5月13日在馬來西亞,1998年5月在印尼,[47]其中2000多人死亡的雅加達暴亂。數以萬計中國人被殺害。[48][49][50][51][52]

對抗反華或反中的政治團體或機構

以下列出以反華或反中論述來確保政治論述正當性及政治支持的團體或機構,通常這些團體或機構會宣稱或號稱代表並悍衛華人或中國權利或利益。

亞裔人權團體如 National Council of Asian Pacific Americans(NCAPA)

數個泛亞及太平洋的人權團體要求少數族裔(包括華人)的基本人權及政治權利的保障,其反對對象為不公平的仇外或排華政策以及種族偏見[53][54]

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

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政府在不同的時空下將外國政府、國際組織或異議人士視為反華或反中。其對象曾包括中國共產黨日本帝國主義共產國際苏联汪精卫政权等等。

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中國共產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許多政治事件上將法輪功反共西藏獨立新疆獨立香港獨立台灣獨立統稱為海外反华势力或境外反华势力,並常暗示或明示這些勢力是串通並聯合來推翻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儘管多數反共的大中華民族主義者與西藏獨立台灣獨立等分离主义勢力處得不太好,或是認為只要中國民主成熟、分裂勢力就會轉為認同中國。[來源請求]

相关事件

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權及政策相關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權及政策相關的「反華」(反中)事件,其中包括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權保障政策不足或其外交國防政策的抨擊。在此情境下使用「反華」一詞描述這些事件的組織常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及支持者。

與中華民國政權及政策相關事件

中華民國政權及政策相關的「反華」事件,其中包括對中華民國的內政或外交國防政策的批評及反對。在此情境下使用「反華」一詞描述這些事件的組織常為中華民國的代表及支持者。

主流社會對華裔少數族裔的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論述

参考文献

  1. ^ 2014 BBC World Service poll
  2. ^ 如對反華反中差異及混合詮釋,見《鄭永年的中國新民族主義敘事——華裔作家的一種身分策略》
  3. ^ (鄭文翔, 2007) 中共民族主義論述策略下文化角色之變遷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里约热内卢总领馆2002,《留日中国学人谴责“法轮功”罪行》
  5. ^ 人民日报:法轮功分子与境外勾结 狼狈为奸下场可耻
  6. ^ 海外反華勢力支持共產黨推翻中國政府的確鑿證據
  7. ^ 龙台灣上演中華文化的正邪交戰龙啸:浅析“海外反华势力”
  8. ^ 反民主反人权的暗流. BBC中文網. 2008-09-04. 
  9. ^ 新加坡千人反華遊行 抗議移民新政
  10. ^ 24-Nation Pew Global Attitudes Survey(2008) 35p, Pew Research
  11. ^ Matthew Forney, "Why China Loves to Hate Japan". Time Magazine, December 10, 2005. 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139759,00.html, accessed 1 June 2008
  12. ^ Does China ADIZ take focus off ‘real enemy’?
  13. ^ 13.0 13.1 Gries, Peter Hays. The Koguryo Controversy, National Identity, and Sino-Korean relations Today (PDF): 9. 
  14. ^ Kang Man-gil. Doubts about the Korean history. Seohae Munjip. 2002: 14. ISBN 89-7483-165-1. 
  15. ^ Edward H. Schafer.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 a study of Tʻang exo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44 [2011-01-09]. ISBN 0-520-05462-8. 
  16. ^ 16.0 16.1 장보고. Naver/Doosan Encyclopedia (Korean). 
  17. ^ By Frederick W. Mote, Denis Twitchett, John King Fair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Part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301 [2011-01-11]. ISBN 0-521-24332-7. 
  18. ^ Shih-shan Henry Tsai. The eunuchs in the Ming dynasty. SUNY Press. 1996: 16 [2010-06-28]. ISBN 0-7914-2687-4. 
  19. ^ Frederick W. Mote, Denis Twitchett, John King Fairban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Part 2, pp. 298-299.,第298-299頁,載於Google圖書
  20. ^ "Imjin War and Ming Chinese army", Han Myeong-gi, The library of National Assembly of Korea
  21. ^ 만보산사건. Naver/Doosan Encyclopedia (Korean). 
  22. ^ Kim, Kwang-ok, Chinese in Korea, Ember, Melvin; Ember, Carol R.; Skoggard, Ian A. (编), Encyclopedia of diasporas: immigrant and refugee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Springer: 688–697, 2004, ISBN 978-0-306-48321-9 
  23. ^ World Public Opinion surveys, 2002-2008 www.worldpublicopinion.org
  24. ^ East Asia Institute Foreign Perception Survey 2005-2009, some in collaboration with BBC World Service Polls 2005-2008 www.eai.or.kr
  25. ^ 25.0 25.1 Donga Monthly. http://news.naver.com/main/read.nhn?mode=LSD&mid=sec&sid1=101&oid=037&aid=0000006961
  26. ^ Song Sang-ho. Chinese student faces arrest for Seoul torch relay violence. The Korea Herald. 2010-04-04. 
  27. ^ Lee, Gil-seong (이길성); Won, Jeong-hwan (원정환). 중국인들 집단 폭력에 멍들어버린 서울 [Seoul bruised by the Chinese mob's organized assaults]. The Chosun Ilbo. 2008-04-29 (Korean). 
  28. ^ 중국인 시위대 폭력행위… ‘비난여론’ 거세 [Chinese protesters' violence… Growing ‘criticism’in Korea]. JKSTARS.COM. 2008-04-28 (Korean). 
  29. ^ Song Sang-ho. Seoul to punish Chinese torch demonstrators. The Korea Herald. 2010-04-04. 
  30. ^ Shin Jeong-won. 정부 "중국인 비자 발급 엄격하게 하겠다". Newsis. 2008-04-30 (Korean). 
  31. ^ Sen, Tansen. Go for a slight change of route. Telegraph. 13 April 2005 [2006-09-26]. 
  32. ^ 32.0 32.1 32.2 Jaideep Mazumdar. The 1962 jailing of Chinese Indians. OPEN. 2010-11-20 [2013-11-17]. 
  33. ^ Matt Schiavenza. India's Forgotten Chinese Internment Camp. The Atlantic. 2013-08-09 [2013-11-17]. 
  34. ^ Martha Ann Overland. In Vietnam, New Fears of a Chinese 'Invasion'. Time Magazine. 2009-04-16 [2009-10-27]. 
  35. ^ 35.0 35.1 Agence France-Presse. Vietnamese in second anti-China rally over disputed islands. The Australian. 2007-12-16 [2009-10-27]. 
  36. ^ Overseas Chinese in Vietnam
  37. ^ Saigon: from citadel to the nation's capital
  38. ^ Vietnam's Chinese Minority
  39. ^ Agence France Presse. Vietnam's China mining plans spark rare criticism. AsianOne News. 2009-04-20 [2009-10-27]. 
  40. ^ Vietnam's nationalist bloggers: Getting if off your chest. The Economist. 2009-09-10 [2009-10-27]. 
  41. ^ Martha Ann Overland. Vietnam to Its Journalists: Don't Tread on China. Time Magazine. 2009-09-05 [2009-10-27]. 
  42. ^ Nga Pham. China releases Vietnam fishermen. BBC News. 2009-08-12 [2009-10-27]. 
  43. ^ Tourist Agencies Abandon China. Radio Free Asia. 2011-06-03. 
  44. ^ Vietnamese hold anti-Chinese protest. BBC News. 2011-06-05 [2011-06-05]. 
  45. ^ Griffin, Kevin. Vietnamese. Discover Vancouver.
  46. ^ Gross, Daniel. Cheap Trade. Newsweek.
  47. ^ Malaysia's race rules.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Limited (2005-08-25). Requires login.
  48. ^ 明清对待海外华人的不同态度
  49. ^ 海外汉人被屠杀的血泪史大全
  50. ^ 十七﹒八世紀海外華人慘案初探
  51. ^ 东南亚华人遭受的几次屠杀
  52. ^ 南洋华人被大规模屠杀不完全记录
  53. ^ 見英文維基條目美國的排華史
  54. ^ “黃禍”與英語加拿大
  55. ^ 联合国第七次否决反华人权提案. 
  56. ^ 揭露梵蒂冈利用“封圣”搞反华行径. 2000. 
  57. ^ 中國工人在阿遭恐怖襲擊是“恐怖分子”所為?. 2004. 
  58. ^ 日媒體渲染蒙古排華. 2007. 
  59. ^ 4名华人员工发表公开信指责德国之声排华. 
  60. ^ 韓爆反華潮. 
  61. ^ 荷蘭300人反華示威. 2009. 
  62. ^ 哈萨克斯坦数百人反华示威. 
  63. ^ 巴黎华人举行反暴力游行,刚结束即有华人妇女被抢. 2010. 
  64. ^ 中國遊客日本遇襲. 
  65. ^ 尼泊尔某政客:当选后将全面反华2012年实现西藏独立. 2010. 
  66. ^ 视频:菲律宾爆发反华示威游行,竟称停止侵犯越南主权. 2011. 
  67. ^ 英国BBC拍纪录片煽动反华情绪. 2011. 
  68. ^ 民間對立升溫 駐京韓使館遭槍擊. 東方日報. 2011-12-15. 
  69. ^ 吉尔吉斯斯坦的反华情绪威胁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70. ^ 吉尔吉斯斯坦反华情绪威胁与中国铁路项目. 
  71. ^ 菲反华大游行:闹剧一场. 文汇报. 2013-07-25 [2013-07-25]. 
  72. ^ 劉迺強:「驅蝗行動」標志着新一波反華浪潮. 大公报. 2014-02-17 [2014-02-19]. 
  73. ^ 國民政府檔案. 
  74. ^ 越南掀起排华狂潮 中国军队自卫反击!. 
  75. ^ 1978年越南脅迫老撾反華內幕. 
  76. ^ 印度政府排华事件,华侨妇女遭兽性蹂躏(图). 
  77. ^ 汤加出现反华风潮 六百多华人被限期离境. 
  78. ^ 所羅門群島暴亂,演變成排華行動. 2006. 
  79. ^ 九人案. 
  80. ^ “中国九人案”:罕见国际政治迫害案件. 凤凰卫视. 2009年09月05日 15:16. 
  81. ^ 墨西哥排華事件. 
  82. ^ 秘魯比利時新加坡排華. 
  83. ^ 意大利排華味濃 華人欲掀抗議浪潮. 2007. 
  84. ^ 西班牙排華事件升溫. 2004. 
  85. ^ 捷克发生排华分子夜间无端袭击中国公民事件(图). 2007. 
  86. ^ 罗马尼亚华商店铺再次遭封,数人遭警察殴打致伤(组图). 
  87. ^ 史海:中國與阿爾巴尼亞交惡後阿方的瘋狂排華(圖). 
  88. ^ 88.0 88.1 韓媒: 反華高漲 中共非洲經營出現動搖. 2007. 
  89. ^ 阿尔及利亚部分华商商铺遭当地人打砸抢劫(图). 2009. 
  90. ^ 贊比亞中資煤礦槍擊案再掀排華潮. 2010. 
  91. ^ 中国解放军驻津巴布韦钻石矿采血钻,对闯入者杀无赦(图). 2010. 
  92. ^ “三股势力”煽动袭击 定会遭各族人民唾弃. 

參見

國家/地區 时间 事件
 日本 1932年 平顶山惨案
新加坡 1941年 英属新加坡排華事件[73]
 泰國 1934-1944年、1947-1954年 銮披汶·颂堪排華政策
1959年-1989年 泰國排華政策
 马来西亚 1969年 五一三事件
1942年 肅清大屠殺
缅甸 1960年代 緬甸排华事件
 越南 1975年 越南排華事件[74]
2014年 越南反華暴動
 柬埔寨 1975年 柬埔寨排華事件,1975年红高棉执政,奉行种族大屠杀,200万柬埔寨人被杀,包括30万华人,
 老挝 1978年 越南脅迫老撾反華[75]
 印度 1963年 因中印边界之争產生的印度排華事件[76]
 印度尼西亞 1965年 印尼九三零事件
1998年 黑色五月暴动
 澳大利亞 1901年 白澳政策
 汤加 2001年 東加排華事件[77]
 巴布亚新几内亚 2009年 巴布亚新几内亚排華暴亂
 所罗门群岛 2006年 所罗门群岛排華事件[78]
 美国 1880年 丹佛排华惨案
1882年 排华法案
 加拿大 1923年 加拿大华人移民法案
 巴西 1964年 九人案[79][80]
 墨西哥 1931年 墨西哥排華事件[81]
 秘魯 1941年 秘鲁排華事件[82]
 義大利 2007年 米蘭排華事件[83]
 西班牙 2004年 西班牙排華事件[84]
 捷克 2007年 捷克反華事件[85]
 羅馬尼亞 2009年 羅馬尼亞排華事件[86]
 阿尔巴尼亚 1978年 阿尔巴尼亚排华狂潮[87]
荷屬印度支那 1740年 红溪惨案
 衣索比亞 2007年 埃塞俄比亚反華事件[88]
 奈及利亞 2007年 奈及利亞反華事件[88]
 阿尔及利亚 2009年 阿尔及利亚排華事件[89]
 尚比亞 2010年 赞比亚排華事件[90]
 辛巴威 2010年 血鑽暴動[91]
 香港 2014年 廣東道驅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