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館: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peedyspeedo(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Unlimited01(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第7行: | 第7行: | ||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為開辦《[[太平廣記]]》等書,創立昭文館、集賢院、史館三館書院,賜名崇文院,皆沿唐舊制之名。元、明朝建國之初,皆設有弘文館,但不久即廢。[[朝鲜王朝]]也设有弘文馆。 |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為開辦《[[太平廣記]]》等書,創立昭文館、集賢院、史館三館書院,賜名崇文院,皆沿唐舊制之名。元、明朝建國之初,皆設有弘文館,但不久即廢。[[朝鲜王朝]]也设有弘文馆。 |
||
==參見== |
|||
*[[弘文館 (朝鮮王朝)]]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
||
第14行: | 第16行: | ||
{{-}} |
{{-}} |
||
{{宋代館閣}} |
{{宋代館閣}} |
||
{{朝鲜王朝官制}} |
|||
{{宋代修史制度}} |
{{宋代修史制度}} |
||
[[Category:弘文馆|*]] |
[[Category:弘文馆|*]] |
2016年9月11日 (日) 12:10的版本
昭文館或弘文館,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最早在東漢有東觀的設置。後有崇文館、士林館之名。唐、宋後改稱弘文館。與集賢書院、史館合稱“三館”。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武德九年(626年)改為弘文館。唐太宗時選天下文士虞世南、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馆学士。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為避孝敬皇帝李弘之名,改名昭文館,改弘文馆大学士为昭文馆大学士。景龍二年(708年),置大學士四人,中書令李嶠領修文館大學士,開宰相領弘文館大學士之先河。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恢復弘文館舊名,置校書郎,又有校理等官。館中藏書20餘萬卷。武則天時,以宰相兼館主[1]。校書郎、校理官專習校理典籍。另設令史、楷書手、供進筆、典書、摺書手、筆匠等若干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為開辦《太平廣記》等書,創立昭文館、集賢院、史館三館書院,賜名崇文院,皆沿唐舊制之名。元、明朝建國之初,皆設有弘文館,但不久即廢。朝鲜王朝也设有弘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