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小 ca |
||
第18行: | 第18行: | ||
[[Category:相声演员]] |
[[Category:相声演员]] |
||
[[Category:北京人]] |
[[Category:北京人]] |
||
[[category:甘肃人]] |
|||
[[Category:中国表演艺术家]] |
[[Category:中国表演艺术家]] |
||
[[Category:1914年出生|M]] |
[[Category:1914年出生|M]] |
2005年4月8日 (五) 10:13的版本
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回族,出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
马三立出生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恩绪的宠徒和门婿;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
马三立自幼读书,曾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
- 1930年,马三立开始登台演出,拜周德山为师。马三立学艺进步很快,视野也日渐开阔。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风格。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
- 解放前,马三立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建国后,积极编演新相声。
- 1952年,马三立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后来转到天津市曲艺团。
- 1957年,马三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 1961年春,马三立回到天津市曲艺团工作,与赵佩茹搭档在天乐戏院演出,首场演出的是《黄鹤楼》。
- 1992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在天津联合举办马三立从艺65周年庆祝活动。
- 2001年12月8日,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在天津举行。
- 2003年2月11日6时45分,在天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