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漁:修订间差异
Liangent-bot(留言 | 贡献) 小 清理含有日期错误的引用的页面:2017.03.28→2017-03-28 |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1.6.4) |
||
第53行: | 第53行: | ||
== 外部链接 == |
== 外部链接 == |
||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xuyouyu/xuyouyu.htm 工作主頁及作品詳錄]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1017133120/http://philosophy.cass.cn/facu/xuyouyu/xuyouyu.htm 工作主頁及作品詳錄] |
||
*[http://xuyouyu1930.vip.bokee.com 徐友漁的博客]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08103358/http://xuyouyu1930.vip.bokee.com/ 徐友漁的博客] |
||
*[http://www.tecn.cn/thinktank/author.php?id=28 徐友漁的專欄]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103151602/http://www.tecn.cn/thinktank/author.php?id=28 徐友漁的專欄] |
||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rwzk/20051019/gg/200510300039.asp 徐友漁——關注平等與公正] |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rwzk/20051019/gg/200510300039.asp 徐友漁——關注平等與公正] |
||
*[http://www.chinesepen.org/Article/wtdt/200811/Article_20081123125340.shtml 徐友漁炮轟季羨林異想天開]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418182905/http://www.chinesepen.org/Article/wtdt/200811/Article_20081123125340.shtml 徐友漁炮轟季羨林異想天開] |
||
{{Authority control}} |
{{Authority control}} |
2018年2月27日 (二) 14:29的版本
徐友漁(1947年—),四川成都人。哲學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成就在于分析哲學、政治哲學和文革研究。中国大陸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自由主義者。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从2015年11月开始在纽约新学院任驻院学者。[1]
生平
徐友漁1947年生於四川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師範大學數學系,1979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杜任之以及分析哲學家、維也納小組成員洪謙。
獲碩士學位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工作至今。期間1986—198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修,師從當代分析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達梅特(邁克爾·杜米特)。后亦曾赴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并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任帕尔梅客座教授。该职位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
2010年6月,许志永、滕彪、王功权、黎雄兵、李方平、徐友渔和张世和(老虎庙)发起《公民承诺》倡议书,期待中国公民意识能够更加普遍,共同支持保护公民的权利[2]。徐友渔也是新公民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2014年5月因参加“六四研讨会”被传唤和刑拘,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人权律师浦志强﹑人权活动家胡石根、80后作家刘荻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3]。徐友渔承认是他发起5月3日的六四研讨会,开会地点在郝建住处。[4]同年6月5日获得释放。[5]
由于他的杰出研究工作和贡献,2014年获奥洛夫•帕尔梅奖,其颁奖词:
2014年奥洛夫•帕尔梅奖授予中国哲学教授徐友渔,以表彰他坚持民主和言论自由原则的工作。 徐友渔关于自由、社会公正和人权的呼吁,是他在中国进行的抗争,但具有普遍意义。 徐友渔出生于1947年,居住北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多年。他作为一位投入的中国公民和政治哲学家,要求尊重宪法保障的自由。2008年,他是《零八宪章》最引人瞩目的签署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工作,谴责将任何形式的暴力作为一种政治手段。
徐友渔在国内外备受推崇,2001-2002年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奥洛夫•帕尔梅客座教授,该位置是提供给“专注于广泛和平重要领域的国际杰出研究人员”。 徐友渔通过他的研究和倾向对话的论文,为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作
徐友漁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在學術領域對分析哲學以及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研究處於國內前沿地位。1994年出版的著作《“哥白尼式”的革命》於1995年获“金岳霖学术奖”;1996主持完成並与陳嘉映、周國平等合著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语言与哲学》在當代漢語語言哲學領域有著重要影響;1999年於香港出版的《形形色色的造反》被称为是研究紅衛兵問題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為親歷大陸社會風云并於恢復高考後首批進入學術的知識分子,他同同輩學人一樣,對時代有著深刻的體會,對傳統有著深入的反思。在學術有所積累和造詣后,徐友漁致力于將分析哲學之邏輯與經驗(實證)的方法和精神融入中國當代現實,并在學術上開始關心社會、政治與民生問題。1995年后其兴趣发生了明显转移,學術重心轉向对当代英美政治哲学的研究,迄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時開始就自由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化大革命、文化傳統主義、憲政、共和等時代焦點問題發聲,投注了極大的勇氣和熱忱,並貫之以啟蒙、理性和自由主義立場。徐友漁掌握四門外語,良好的數學背景以及有素的邏輯訓練,使得他的努力富有成效并引人注目。2004年,徐友漁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50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6]。
徐友渔的观点傾向社會自由主义,也是學界最早對後現代思潮的負面作用有所揭示的學者之一。
著述
著作
- 《“哥白尼式”的革命》,上海三聯出版社,1994年,获1995年金岳霖学术奖。
- 《羅素》,香港中華書局,1994年
- 《精神生成語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 《告別20世紀》,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 《驀然回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 《自由的言說》,長春出版社,1999年
- 《直面歷史》,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 《人文立場》,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年
- 《重读自由主义及其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合著
- 《語言與哲學》,三聯書店,1996年
主要論文作品
- 精神和文化記錄片斷,《花城》,1999.1月號
- 自由主義與當代中國,《開放時代》,1999.5月號
- 社會轉型期的精神文化定位,《現代與傳統》,1996.3,總第10期
- 昆德拉、哈威爾與我們,《上海文學》,1998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 ^ 徐友渔:中国学术自由是文革以来最糟的
- ^ 许志永、滕彪等人发起《公民承诺》签署. 博讯. Jun 19, 2010.
- ^ 浦志强会见律师徐友渔健康堪忧 90后网上举牌声援. 自由亚洲电台. 2014-05-08.
- ^ 徐友渔称自己发起六四研讨会 拒绝央视认罪. 多维新闻网. 2014-05-11.
- ^ 中国释放三名因参与六四研讨会被拘人士. BBC中文网. 2014年6月5日.
- ^ 公共知识分子50人:徐友渔. 搜狐財經. [2017-03-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