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勳:修订间差异
小无编辑摘要 |
小 →蓋勳抗董 |
||
第37行: | 第37行: | ||
[[小黃門]]京兆[[高望]]兼任[[尚藥監]],受[[皇太子]]喜愛,太子因蹇碩的請求要蓋勳舉薦高望的兒子高進爲[[孝廉]],蓋勳不肯。有人說皇太子是副主,高望是皇太子的寵臣,蹇碩又是皇帝的寵臣,你蓋勳卻不肯答應,難道不擔心三怨成府。蓋勳回答選賢能的人爲孝廉是要報國,不是賢能的人,就算是不舉薦,死了也不會後悔!蓋勳雖在外當官,但每有軍國密事,漢靈帝常手詔問他。數加賞賜,非常信任他,朝廷裡沒有大臣能比的上他。<ref>《[[:s:後漢書/卷58|後漢書·蓋勳傳]]》:時小黃門京兆高望為尚藥監,倖於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勳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勳曰:「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勳雖在外,每軍國密事,帝常手詔問之。數加賞賜,甚見親信,在朝臣右。</ref> |
[[小黃門]]京兆[[高望]]兼任[[尚藥監]],受[[皇太子]]喜愛,太子因蹇碩的請求要蓋勳舉薦高望的兒子高進爲[[孝廉]],蓋勳不肯。有人說皇太子是副主,高望是皇太子的寵臣,蹇碩又是皇帝的寵臣,你蓋勳卻不肯答應,難道不擔心三怨成府。蓋勳回答選賢能的人爲孝廉是要報國,不是賢能的人,就算是不舉薦,死了也不會後悔!蓋勳雖在外當官,但每有軍國密事,漢靈帝常手詔問他。數加賞賜,非常信任他,朝廷裡沒有大臣能比的上他。<ref>《[[:s:後漢書/卷58|後漢書·蓋勳傳]]》:時小黃門京兆高望為尚藥監,倖於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勳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勳曰:「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勳雖在外,每軍國密事,帝常手詔問之。數加賞賜,甚見親信,在朝臣右。</ref> |
||
===蓋勳抗董=== |
===蓋勳抗董=== |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入主雒陽,後來董卓廢[[漢少帝]],殺[[何太后]],蓋勳寫信給董卓說:「從前[[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結局卻令人寒心。董卓你不過是個 |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入主雒陽,後來董卓廢[[漢少帝]],殺[[何太后]],蓋勳寫信給董卓說:「從前[[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結局卻令人寒心。董卓你不過是個微賤之輩,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結果?恭賀你的人們在門外,但是悼念你的人們已經在你墳前了,不該慎行嗎!」董卓拿到信,很忌憚蓋勳。於是徵召蓋勳任議郎。<ref>《[[:s:後漢書/卷58|後漢書·蓋勳傳]]》:及帝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勳與書曰:「昔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醜,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弔者在廬,可不慎哉!」卓得書,意甚憚之。徵為議郎。</ref> |
||
[[左將軍]][[皇甫嵩]]有精兵三萬駐紮在[[扶風]],蓋勳和皇甫嵩密謀準備討伐董卓。此時皇甫嵩被徵召為[[城門校尉]],皇甫嵩沒有採納[[梁衍]]的建議,接受徵召前往[[京師]]。蓋勳認爲自己的軍隊太弱還無法獨立行動,只好跟皇甫嵩一同因徵召回京師。<ref>《[[:s:資治通鑑/卷059|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時左將軍皇甫嵩將兵三萬屯扶風。勳密與嵩謀討卓。會卓亦征嵩為城門校尉,嵩長史梁衍說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廢立從意,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今及卓在雒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迎接至尊,奉令討逆,徵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從,遂就征。勳以眾弱不能獨立,亦還京師。</ref> |
[[左將軍]][[皇甫嵩]]有精兵三萬駐紮在[[扶風]],蓋勳和皇甫嵩密謀準備討伐董卓。此時皇甫嵩被徵召為[[城門校尉]],皇甫嵩沒有採納[[梁衍]]的建議,接受徵召前往[[京師]]。蓋勳認爲自己的軍隊太弱還無法獨立行動,只好跟皇甫嵩一同因徵召回京師。<ref>《[[:s:資治通鑑/卷059|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時左將軍皇甫嵩將兵三萬屯扶風。勳密與嵩謀討卓。會卓亦征嵩為城門校尉,嵩長史梁衍說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廢立從意,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今及卓在雒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迎接至尊,奉令討逆,徵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從,遂就征。勳以眾弱不能獨立,亦還京師。</ref> |
2017年7月5日 (三) 02:24的版本
蓋勳 | |||||||
---|---|---|---|---|---|---|---|
潁川太守 | |||||||
主君 | 漢靈帝→漢少帝→漢獻帝 | ||||||
姓 | 蓋 | ||||||
名 | 勳 | ||||||
字 | 元固 | ||||||
出生 | 約140年 | ||||||
逝世 | 約191年 | ||||||
墓葬 | 漢安陵 | ||||||
| |||||||
蓋勳(約140年—約191年),字元固,敦煌郡廣至縣(今甘肅省安西縣西南)人,[2]東漢潁川太守。
生平
不報私仇
蓋勳被推舉爲孝廉,任漢陽長史。當時武威太守仗勢權勢,贪婪横暴,從事武都蘇正和查辦他的罪狀。涼州刺史梁鵠畏懼權貴,打算殺害蘇正和以推卸罪責,於是向蓋勳詢問意見。蓋勳平日跟蘇正和有仇,有人勸蓋勳可以趁機報復。蓋勳回答此事不可。因事殺賢良,這是不忠;乘他人在危難時落井下石,是不仁。勸諫梁鵠說:「養鷹鳶本來是想得到鷙,現在得鷙而烹殺鷹鳶,將來拿甚麼獵捕呢?」梁鵠採納了蓋勳的建議。蘇正和喜悅於免罪,於是拜訪蓋勳打算感謝他。蓋勳不願接見,回答說他是爲梁鵠謀劃,而不是爲蘇正和。蓋勳依舊和過去一樣討厭蘇正和。[3]
涼州之亂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北地的羌胡與邊章等侵略隴右,刺史左昌侵占防禦軍費,偷盜數萬石軍糧。[4]蓋勳強諫,左昌大怒,讓蓋勳與從事辛曾、孔常另駐於阿陽縣(今靜寧縣)抵禦賊軍,想找機會加罪於他,偏偏蓋勳屢建戰功。北宮伯玉攻打金城,蓋勳勸左昌發兵救援,左昌沒有聽從。陳懿死後,邊章等進軍,在冀縣包圍左昌。左昌召蓋勳等人救援,辛曾等人遲疑不願出兵。蓋勳怒說:「從前莊賈監司馬穰苴軍,因閱兵時遲到,司馬穰苴按軍法把莊賈殺了。現今從事,有比當時的監軍還重要嗎!」辛曾等人懼怕而遵從蓋勳。蓋勳發兵救左昌。抵達冀地後,責備邊章等人叛國之罪。他們都說左昌如果早聽蓋勳的話,帶兵討伐,他們還能改邪歸正,現在罪過太重,沒法投降!於是撤圍離去。[5]
左昌獲罪被徵,扶風宋梟代替他的職位。宋梟認為涼州因爲學術落後,所以常常有反抗跟暴亂。宋梟打算多多書寫《孝經》,讓每一家都學習,或許就能讓人知道禮義。蓋勳勸諫說:「從前太公封於齊,崔杼殺了齊莊公,伯禽封在魯國,慶父篡位。這兩國難道有少學者嗎?現在不急於平定變亂的方法,反而做這種不切實際的事情,既會結怨一州,又會給朝廷笑話,這可不是個好主意。」宋梟不聽從,上奏請朝廷施行,結果遭到詔書責問,以虛慢獲罪被徵。[6]
羌族叛軍圍困護羌校尉夏育在漢陽郡的畜官。蓋勳與州郡聯合發兵救援夏育。援軍到狐槃遭到慘敗。蓋勳下屬已經不到百人,身上有三處負傷,仍堅坐不動。蓋勳指向木牌說:「就將我的屍體葬於此!」句就種羌首領滇吾不許眾人殺死蓋勳,說蓋勳是位賢人,你們如果殺了他,會得罪上天。蓋勳仰天大罵說:「死該死的叛軍,你們知道什麼,快來殺我!」羌軍都相視而感到驚訝。滇吾下馬將馬讓給蓋勳騎,蓋勳不肯上馬,於是被羌軍俘虜。羌人佩服他的義勇,不願加害他,於是將蓋勳送回漢陽。後來涼州刺史楊雍表奏蓋勳任漢陽太守。[7]當時發生饑荒,人們互相捕食,蓋勳調運糧食給災民,拿出自家存糧為表率,救活了一千多人。[8]
威震京師
蓋勳功績卓越,知道耿鄙必敗,於是辭官回家。後來被任命為武都太守,詔書讓大將軍何進、上軍校尉蹇碩為蓋勳設宴送行。蓋勳還沒抵達武都,就被任命為討虜校尉。漢靈帝召見蓋勳,問天下為何那麼多叛亂?蓋勳回答是寵信宦官子弟所造成。此時宦官蹇碩就在一旁,漢靈帝回頭看蹇碩,蹇碩不知道該說甚麼。漢靈帝向蓋勳提問他在平樂觀檢閱大軍,將內藏的寶物拿出一些來獎勵將士的做法如何,蓋勳回答他聽說先王耀德不炫耀兵力。賊寇都在遠地,在京城閱兵,不足代表消滅敵人的決心。只表現出黷武而已。漢靈帝讚賞與蓋勳相見恨晚。他的臣子們從來就沒有講過類似的話。當時蓋勳與劉虞、袁紹共同統領禁軍。蓋勳對劉虞、袁紹說:「我見聖上,聖上很聰明,只是被左右所蒙蔽而已。如果眾人能齊心誅殺宦官,然後徵召選拔賢才,漢朝必然復興,之後在功成身退,這豈不是一件快意之事!」劉虞、袁紹平時也經常討論,所以互相都有聯絡,但還沒來得及行動,司隸校尉張溫舉薦蓋勳任京兆尹。漢靈帝還想多與蓋勳親近,由於蹇碩等人忌憚蓋勳,都勸漢靈帝批準張溫的奏章,於是蓋勳被任命為京兆尹。[9]
長安令楊黨的父親是中常侍,楊黨憑藉著父親的權勢貪污。後來蓋勳查到楊黨貪汙了千多萬。權貴們都爲楊黨說情,蓋勳不聽從,將事實上奏,案件牽連到楊黨的父親,詔令要嚴辦,蓋勳就此威震京師。[10]
小黃門京兆高望兼任尚藥監,受皇太子喜愛,太子因蹇碩的請求要蓋勳舉薦高望的兒子高進爲孝廉,蓋勳不肯。有人說皇太子是副主,高望是皇太子的寵臣,蹇碩又是皇帝的寵臣,你蓋勳卻不肯答應,難道不擔心三怨成府。蓋勳回答選賢能的人爲孝廉是要報國,不是賢能的人,就算是不舉薦,死了也不會後悔!蓋勳雖在外當官,但每有軍國密事,漢靈帝常手詔問他。數加賞賜,非常信任他,朝廷裡沒有大臣能比的上他。[11]
蓋勳抗董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董卓入主雒陽,後來董卓廢漢少帝,殺何太后,蓋勳寫信給董卓說:「從前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結局卻令人寒心。董卓你不過是個微賤之輩,可想而知會有怎樣的結果?恭賀你的人們在門外,但是悼念你的人們已經在你墳前了,不該慎行嗎!」董卓拿到信,很忌憚蓋勳。於是徵召蓋勳任議郎。[12]
左將軍皇甫嵩有精兵三萬駐紮在扶風,蓋勳和皇甫嵩密謀準備討伐董卓。此時皇甫嵩被徵召為城門校尉,皇甫嵩沒有採納梁衍的建議,接受徵召前往京師。蓋勳認爲自己的軍隊太弱還無法獨立行動,只好跟皇甫嵩一同因徵召回京師。[13]
公卿以下百官對董卓沒有不卑躬屈膝的,只有蓋勳僅僅作揖抗禮,見到這種情景的人都大驚失色。
董卓問司徒王允他想要一位能幹的司隸校尉,問他誰能勝任。王允回答只有蓋勳可以勝任,董卓回答蓋勳明智有餘,但是不能夠任命他這種機密的職位。於是任命蓋勳爲越騎校尉。董卓又不想讓蓋勳統率朝廷的軍隊,於是派他出任潁川太守。蓋勳還沒上任,就被徵召回京師。[14]
河南尹朱儁向董卓分析軍情,董卓輕視朱儁言論說他自己百戰百勝,心中有主張。要朱儁不要胡說,別玷污了他的刀!蓋勳說:「從前武丁那樣聖明的君王(胡三省註認為應該是衛和而不是武丁)[15],都請求他人給意見,像您這樣的人,是要打算封住別人的嘴嗎!」於是董卓向朱儁道歉。[16]
蓋勳雖然強直不屈,內心很討厭董卓,後來因背疽發作而去世。享年五十一歲。蓋勳的遺囑不接受董卓送喪的任何贈禮。董卓表面寬容,上表請賜東園祕器等用品,將蓋勳葬在安陵。[17]
子
- 蓋順,官至永陽太守。[18]
評價
- 董卓:此人明智有餘,然不可假以雄職。《後漢書·蓋勳傳》
- 范曄:蓋勳抗董,終然允剛。《後漢書·蓋勳傳》
- 滇吾:蓋長史賢人《後漢書·蓋勳傳》
- 王夫之:皇甫嵩、蓋勳顧名義而不欲狂逞,進躁迫而不倚以為腹心。《讀通鑒論·卷八》
- 蔡東藩:蓋勳位不過長史,獨能遠諧物望,為世所欽。《後漢演義·第六十二回》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謝承《後漢書·卷四》:父字思齊,官至安定屬國都尉。
- ^ 《後漢書·蓋勳傳》:蓋勳字元固,敦煌廣至人也。家世二千石。
- ^ 《後漢書·蓋勳傳》:初舉孝廉,為漢陽長史。時武威太守倚恃權埶,恣行貪橫,從事武都蘇正和案致其罪。涼州刺史梁鵠畏懼貴戚,欲殺正和以免其負,乃訪之於勳。勳素與正和有仇,或勸勳可因此報隙。勳曰:「不可。謀事殺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諫鵠曰:「夫紲食鷹鳶欲其鷙,鷙而亨之,將何用哉?」鵠從其言。正和喜於得免,而詣勳求謝。勳不見,曰:「吾為梁使君謀,不為蘇正和也。」怨之如初。
- ^ 《後漢書·蓋勳傳》:中平元年,北地羌胡與邊章等寇亂隴右,刺史左昌因軍興斷盜數千萬。
- ^ 《資治通鑑·卷五十八》:後刺史左昌盜軍穀數萬,勳諫之。昌怒,使勳與從事辛曾、孔常別屯阿陽以拒賊,欲因軍事罪之;而勳數有戰功。及北宮伯玉之攻金城也,勳勸昌救之,昌不從。陳懿既死,邊章等進圍昌於冀。昌召勳等自救,辛曾等疑不肯赴,勳怒曰:「昔莊賈後期,穰苴奮劍。今之從事,豈重於古之監軍乎!」曾等懼而從之。勳至冀,誚讓章等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從君言,以兵臨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圍去。
- ^ 《後漢書·蓋勳傳》:昌坐斷盜徵,以扶風宋梟代之。梟患多寇叛,謂勳曰:「涼州寡於學術,故屢致反暴。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人知義。」勳諫曰:「昔太公封齊,崔杼殺君;伯禽侯魯,慶父篡位。此二國豈乏學者?今不急靜難之術,遽為非常之事,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勳不知其可也。」梟不從,遂奏行之。果被詔書詰責,坐以虛慢徵。
- ^ 《資治通鑑·卷五十八》:叛羌圍校尉夏育於畜官,勳與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為羌所敗。勳餘眾不及百人,身被三創,堅坐不動,指木表曰:「尸我於此!」句就種羌滇吾以兵扞眾曰:「蓋長史賢人,汝曹殺之者為負天。」勳仰罵曰:「死反虜,汝何如,促來殺我!」眾相視而驚。滇吾下馬與勳,勳不肯上,遂為羌所執。羌服其義勇,不敢加害,送還漢陽。後刺史楊雍表勳領漢陽太守。
- ^ 《後漢書·蓋勳傳》:時人飢,相漁食,勳調穀稟之,先出家糧以率眾,存活者千餘人。
- ^ 《後漢紀·卷二十五》:初,漢陽太守蓋勳著績西州,知耿鄙之必敗也,自免歸家。於是徵為武都太守。詔大將軍何進、上軍校尉蹇碩為勳祖道,京師榮之。未至武都,徵為討虜校尉。上問勳曰:「天下何以反?」勳對曰:「幸臣子弟擾之使然。」時碩子弟尤甚,天子顧而問碩,碩不能對。帝又謂勳曰:「吾以陳師於平樂觀,多出中藏以餌戰士,何如?」勳曰:「臣聞昔者先王耀德而不觀兵,今寇在遠而設陣於近,不足以昭果毅,祗足以瀆威武耳。」帝曰:「善。恨見卿晚,群臣初無是言也。」勳與劉虞、袁紹等並典禁軍,勳謂虞、紹曰:「吾見上,上甚聰明,但擁於左右耳。勇力誅嬖幸,然後徵拔英俊,以興漢室,功遂身退,豈不快邪!」虞、紹亦有宿謀,因共相結未發,而司隸校尉張溫舉勳為京兆尹。帝方倚勳,欲親近之,而碩等心憚,並勸帝從溫議,遂拜京兆尹。
- ^ 《後漢書·蓋勳傳》:時長安令楊黨,父為中常侍,恃埶貪放,勳案得其臧千餘萬。貴戚咸為之請,勳不聽,具以事聞,並連黨父,有詔窮案,威震京師。
- ^ 《後漢書·蓋勳傳》:時小黃門京兆高望為尚藥監,倖於皇太子,太子因蹇碩屬望子進為孝廉,勳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愛,碩帝之寵臣,而子違之,所謂三怨成府者也。」勳曰:「選賢所以報國也。非賢不舉,死亦何悔!」勳雖在外,每軍國密事,帝常手詔問之。數加賞賜,甚見親信,在朝臣右。
- ^ 《後漢書·蓋勳傳》:及帝崩,董卓廢少帝,殺何太后,勳與書曰:「昔伊尹、霍光權以立功,猶可寒心,足下小醜,何以終此?賀者在門,弔者在廬,可不慎哉!」卓得書,意甚憚之。徵為議郎。
- ^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時左將軍皇甫嵩將兵三萬屯扶風。勳密與嵩謀討卓。會卓亦征嵩為城門校尉,嵩長史梁衍說嵩曰:「董卓寇掠京邑,廢立從意,今征將軍,大則危禍,小則困辱。今及卓在雒陽,天子來西,以將軍之眾迎接至尊,奉令討逆,徵兵群帥,袁氏逼其東,將軍迫其西,此成禽也!」嵩不從,遂就征。勳以眾弱不能獨立,亦還京師。
- ^ 《後漢書·蓋勳傳》: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於卓,唯勳長揖爭禮,見者皆為失色。卓問司徒王允曰:「欲得快司隸校尉,誰可作者?」允曰:「唯有蓋京兆耳。」卓曰:「此人明智有餘,然不可假以雄職。」乃以為越騎校尉。卓又不欲令久典禁兵,復出為潁川太守。未及至郡,徵還京師。
- ^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五十九》:賢曰:武丁,殷王高宗也,謂傅說曰:「啓乃心,沃朕心。」說復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聖。」余謂蓋勳忠直之士,時卓方謀僭逆,不應以武丁之事爲言。據《國語》,楚左史倚相曰:昔衞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曰:「毋謂我老耄而捨我,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道我。」及其沒也,謂之叡聖武公。勳蓋以衞武公之事責卓也。史書傳寫誤以公爲「丁」耳。
- ^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河南尹朱俊為卓陳軍事,卓折俊曰:「我百戰百勝,決之於心,卿勿妄說,且污我刀!」蓋勳曰:「昔武丁之明,猶求箴諫,況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乃謝之。
- ^ 《後漢書·蓋勳傳》:勳雖強直不屈,而內厭於卓,不得意,疽發背卒,時年五十一。遺令勿受卓賻贈。卓欲外示寬容,表賜東園祕器賵襚,送之如禮。葬于安陵。
- ^ 《後漢書·蓋勳傳》:子順,官至永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