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于[[西安]]城告别家人,登程赴戍时创作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两首[[七言律诗]],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于[[西安]]城告别家人,登程赴戍时创作{{r|林则徐传|page=714}}。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最出名的两句诗,被后人传诵不绝<ref name=林则徐论考>{{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E6%9E%97%E5%88%99%E5%BE%90%E8%AE%BA%E8%80%83.html?id=M4BCAAAAYAAJ&redir_esc=y|last=杨国桢|date=1989|publisher=福建人民出版社|language=zh|title=林则徐论考}}</ref>{{rp|137}}。 |
||
==创作背景== |
==创作背景== |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二十八日,[[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流放[[伊犁]],林则徐于七月十四日从[[镇海]]启程<ref name=林则徐传>{{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BK-EAAAAIAAJ&q=%E6%9E%97%E5%88%99%E5%BE%90%E4%BC%A0&dq=%E6%9E%97%E5%88%99%E5%BE%90%E4%BC%A0&hl=zh-CN&sa=X&redir_esc=y&sourceid=cndr|last=杨国桢|date=1995|publisher=人民出版社|isbn=9787010007526|language=zh|title=林则徐传}}</ref>{{rp|671—672}},次年五月中旬抵达[[西安]],因病滞留了两个月{{r|林则徐传|page=710—711}}。八月十一日,天空放晴,林则徐告别家人,随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聰彝]]和三子[[林拱樞]]登程赴戍,临别前口占了两首诗,出城西去{{r|林则徐传|page=714—715 |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二十八日,[[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流放[[伊犁]],林则徐于七月十四日从[[镇海]]启程<ref name=林则徐传>{{Cite book|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BK-EAAAAIAAJ&q=%E6%9E%97%E5%88%99%E5%BE%90%E4%BC%A0&dq=%E6%9E%97%E5%88%99%E5%BE%90%E4%BC%A0&hl=zh-CN&sa=X&redir_esc=y&sourceid=cndr|last=杨国桢|date=1995|publisher=人民出版社|isbn=9787010007526|language=zh|title=林则徐传}}</ref>{{rp|671—672}},次年五月中旬抵达[[西安]],因病滞留了两个月{{r|林则徐传|page=710—711}}。八月十一日,天空放晴,林则徐告别家人,随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聰彝]]和三子[[林拱樞]]登程赴戍,临别前口占了两首诗,出城西去{{r|林则徐传|page=714—715}}。 |
||
==诗词大意== |
==诗词大意== |
||
第二首诗的首联用自己身体衰老、精力不济,来排解家人的忧思;颔联引自[[郑国]]大夫[[子产]]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ref group=注>出自《[[左传]]·昭公四年》。</ref>,表现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前四句诗为颈联作铺垫,表现了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尾联用典<ref group=注>林则徐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去。”出自《东坡志林》。</ref>,表达其浩大气度及乐观主义精神<ref>{{Cite journal|title=含泪的微笑——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赏析|author=徐辉|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899&filename=MZXS199802016&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bC8xemZXVlJsa2VzTDk1S2xkU25jZ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jA0OTExVDNxVHJXTTFGckNVUkwyZllPUnNGeURnVjc3UEtEZlRmYkt4RjluTXJZOUVZb1I4ZVgxTHV4WVM3RGg=|journal=名作欣赏|issue=2|doi=|others=|year=1998|volume=|page=82-84|pmid=}}</ref>。 |
第二首诗的首联用自己身体衰老、精力不济,来排解家人的忧思;颔联引自[[郑国]]大夫[[子产]]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ref group=注>出自《[[左传]]·昭公四年》。</ref>,表现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ref group=注>林则徐《致姚春木王冬寿书》:“自念祸福死生,早已度外置之,唯逆焰已若燎原,身虽放逐,安能委诸不闻不见?”</ref>;前四句诗为颈联作铺垫,表现了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尾联用典<ref group=注>林则徐自注:“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去。”出自《东坡志林》。</ref>,表达其浩大气度及乐观主义精神<ref name=赏析2>{{Cite journal|title=含泪的微笑——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赏析|author=徐辉|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899&filename=MZXS199802016&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bC8xemZXVlJsa2VzTDk1S2xkU25jZ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jA0OTExVDNxVHJXTTFGckNVUkwyZllPUnNGeURnVjc3UEtEZlRmYkt4RjluTXJZOUVZb1I4ZVgxTHV4WVM3RGg=|journal=名作欣赏|issue=2|doi=|others=|year=1998|volume=|page=82-84|pmid=}}</ref>。 |
||
==后续== |
|||
林则徐非常喜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常吟诵自励<ref name=注>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盖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诗常不去口。”</ref>{{r|赏析2}}。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林则徐于[[漳州]]旧疾复发,但仍以这两句诗勉励自己,催促继续赶路{{r|林则徐传|page=926}}。 |
|||
==评价== |
==评价== |
||
==引用== |
==引用== |
2017年7月23日 (日) 12:17的版本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两首七言律诗,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十一日,林则徐于西安城告别家人,登程赴戍时创作[1]:714。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最出名的两句诗,被后人传诵不绝[2]:137。
创作背景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六月二十八日,道光帝下旨将林则徐流放伊犁,林则徐于七月十四日从镇海启程[1]:671—672,次年五月中旬抵达西安,因病滞留了两个月[1]:710—711。八月十一日,天空放晴,林则徐告别家人,随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聰彝和三子林拱樞登程赴戍,临别前口占了两首诗,出城西去[1]:714—715。
诗词大意
第二首诗的首联用自己身体衰老、精力不济,来排解家人的忧思;颔联引自郑国大夫子产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注 1],表现林则徐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注 2];前四句诗为颈联作铺垫,表现了其忠君爱国的思想;尾联用典[注 3],表达其浩大气度及乐观主义精神[3]。
后续
林则徐非常喜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常吟诵自励[4][3]。道光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林则徐于漳州旧疾复发,但仍以这两句诗勉励自己,催促继续赶路[1]:926。
评价
引用
江泽民
温家宝
温家宝曾在记者招待会上三次提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信念。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任命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回答说[5]:40:
在我当选以后,我心中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2008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任命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后,他再次提及这一诗句[5]:40—41:
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注 4]。
2012年,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表达自己最后一届任期的心情时说[5]:40:
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习近平
2013年3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发表讲话时说[6]:25:
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注解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杨国桢. 林则徐传. 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9787010007526 (中文).
- ^ 杨国桢. 林则徐论考.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9 (中文).
- ^ 3.0 3.1 徐辉. 含泪的微笑——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赏析. 名作欣赏. 1998, (2): 82-84.
- ^ 林昌彝《射鹰楼诗话》: “盖文忠公矢志公忠,乃心王室,故二句诗常不去口。”
- ^ 5.0 5.1 5.2 王春永. 溫家寶總理經典引句解說.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08-07-01. ISBN 9789622310414 (中文(香港)).
- ^ 安東. 習近平經典引句解讀. 中華書局(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2015-03-09. ISBN 9789888310951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