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格派: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小 回退93.216.71.172 (讨论)做出的 1 次编辑,到由Jarl Sverre做出的前一个修订版本 |
||
第20行: | 第20行: | ||
'''贵格会'''({{lang-en|'''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lang|en|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
'''贵格会'''({{lang-en|'''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lang|en|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
||
该派成立于17世纪的[[英國]],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貴格」({{lang|en|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會中常有[[教徒]]全身顫抖,因而得名。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 |
该派成立于17世纪的[[英國]],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貴格」({{lang|en|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會中常有[[教徒]]全身顫抖,因而得名。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贵格会在历史上提出过一些很进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现在得到广泛接受。 |
||
贵格会信徒曾受到[[英國国教]]迫害,与[[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贵格会教徒逃离[[马萨诸塞州]]而定居在[[罗得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由于宾西法尼亚州有大量贵格会教徒聚居,习惯上以「Quaker City」作为[[费城]](Philadelphia)的别名,因而费城人也被称为「Quaker」。 |
贵格会信徒曾受到[[英國国教]]迫害,与[[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贵格会教徒逃离[[马萨诸塞州]]而定居在[[罗得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由于宾西法尼亚州有大量贵格会教徒聚居,习惯上以「Quaker City」作为[[费城]](Philadelphia)的别名,因而费城人也被称为「Quaker」。 |
2017年12月19日 (二) 15:17的版本
貴格會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 |
---|---|
宗派 | 新教徒 |
神學 | 不一 |
教體 | 公理会教体 |
區分 | Friends World Committee for Consultation |
組織 | Friends United Meeting, Evangelical Friends International, Central Yearly Meeting of Friends, Conservative Friends, Friends General Conference, Beanite Quakerism |
創始人 | 乔治·福克斯 |
起源 | 17世紀中葉 英国 |
分裂自 | 英国国教会 |
分離 | 震教徒[1] |
基督教 系列條目 |
---|
Portal:基督教 |
贵格会(英語:Quaker),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
该派成立于17世纪的英國,创始人为乔治·福克斯,因一名早期领袖的号诫“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貴格」(Quaker),中文意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會中常有教徒全身顫抖,因而得名。该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称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称自己(即不使用“先生”、“女士”、“夫人”头衔,对任何人皆以名字相称呼),不起誓。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贵格会在历史上提出过一些很进步的思想,其中一部分现在得到广泛接受。
贵格会信徒曾受到英國国教迫害,与清教徒一起移民到美洲,但又受到清教徒的迫害,大批贵格会教徒逃离马萨诸塞州而定居在罗得岛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由于宾西法尼亚州有大量贵格会教徒聚居,习惯上以「Quaker City」作为费城(Philadelphia)的别名,因而费城人也被称为「Quaker」。
貴格會後傳播到美國、肯尼亞和玻利維亞。贵格会也曾经传入中国。美国差会(俄亥俄年议会)在1887年派遣第一位传教士Esther H. Butler来华,1890年到江寧府,主要在六合縣(1898)工作(今日六合区基督教堂系源于貴格會传统),1953年迁往台湾继续工作;英国差会(称为公谊会)曾经在四川的重庆、成都、三台等地工作。
貴格會的人數现在大約有六十萬。
其他
由于許多贵格会信仰者居住于费城,因此费城人又称“贵格会信仰者”。
参考文献
- ^ Michael Bjerknes Aune; Valerie M. DeMarinis. Religious and Social Ritual: Interdisciplinary Explorations. SUNY Press; 1996. ISBN 978-0-7914-2825-2. p.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