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合併: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
第25行: | 第25行: | ||
==簡介== |
==簡介== |
||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後,將原本[[ |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後,將原本[[朝鲜王朝|朝鮮王國]]的[[宗主國]][[中國]]([[清朝|大清帝國]])逼退,朝鮮王國也改為大韓帝國,而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政治界對韓國問題頗多關注,認為應該要立即性的合併,唯有元老[[伊藤博文]]因為國際觀感因素,強力反對。 |
||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韓國[[刺客]][[安重根]]暗殺之後,主張「立刻合併派」成為日本主流。雖然韓國出現如[[李容九]]、[[宋秉畯]]等人為首的「[[一進會]]」主張日韓「平等合併」,共同創造新的[[聯邦政府]],但已經無力回天,日本宣佈吞併朝鲜。 |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韓國[[刺客]][[安重根]]暗殺之後,主張「立刻合併派」成為日本主流。雖然韓國出現如[[李容九]]、[[宋秉畯]]等人為首的「[[一進會]]」主張日韓「平等合併」,共同創造新的[[聯邦政府]],但已經無力回天,日本宣佈吞併朝鲜。 |
||
日韓合併的結果導致大韓帝國([[ |
日韓合併的結果導致大韓帝國([[朝鲜王朝|朝鮮王國]])的滅亡,[[朝鮮半島]]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朝鲜总督府]]成為日本在朝鮮的最高統治機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才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始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 |
||
== 過程 == |
== 過程 == |
||
第37行: | 第37行: | ||
== 參見 == |
== 參見 == |
||
* [[ |
* [[朝鲜王朝]] |
||
* [[大韓帝國]] |
* [[大韓帝國]] |
||
* [[大日本帝国]] |
* [[大日本帝国]] |
||
第47行: | 第47行: | ||
{{-}} |
{{-}} |
||
{{日韓合併}} |
{{日韓合併}} |
||
{{ |
{{朝鲜王朝历史事件}} |
||
{{甲午战争}} |
{{甲午战争}} |
||
2018年3月8日 (四) 05:18的版本
日韓合併 | |||||||
朝鲜语名稱 | |||||||
---|---|---|---|---|---|---|---|
諺文 | 한일병합、한일합방 | ||||||
汉字 | 韓日倂合、韓日合邦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韓国併合、日韓併合、朝鮮併合、日韓合邦 | ||||||
|
日韓合併是指1910年8月22日日本(大日本帝国)基於《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大韓帝國)併入版圖的歷史事件;此舉象徵朝鮮歷史上長久做為獨立國家地位的中斷,以及朝鮮日治時期的開始。此事件在東亞史中依照各方用語及觀點不同,而有韓國併合、朝鮮併合、日韓併合/韓日併合、日韓合邦/韓日合邦等稱呼。韓國人本身則不使用此名稱,將日韓合併後由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稱為「日帝強佔期」(일제 강점기)、「日帝時期」或是「日政時期」。
簡介
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後,將原本朝鮮王國的宗主國中國(大清帝國)逼退,朝鮮王國也改為大韓帝國,而後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日本政治界對韓國問題頗多關注,認為應該要立即性的合併,唯有元老伊藤博文因為國際觀感因素,強力反對。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韓國刺客安重根暗殺之後,主張「立刻合併派」成為日本主流。雖然韓國出現如李容九、宋秉畯等人為首的「一進會」主張日韓「平等合併」,共同創造新的聯邦政府,但已經無力回天,日本宣佈吞併朝鲜。
日韓合併的結果導致大韓帝國(朝鮮王國)的滅亡,朝鮮半島成為日本領土的一部份,朝鲜总督府成為日本在朝鮮的最高統治機關。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才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始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