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式七五無後座力炮: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小 這一類度量恆轉換並非修正錯誤,因此沒有必要。 |
修正筆誤 - 我國官方正式度量衡為公制,且國防部所有武器教案皆是以公制表示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zh-cn:毫米;zh-hk:毫米;zh-tw:公釐;}} |
|||
{| border=1 align=right |
{| border=1 align=right |
||
|+ '''43式75 |
|+ '''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性能諸元''' |
||
|口徑||75 |
|口徑||75公釐 |
||
|- |
|- |
||
|砲管長||1.650 |
|砲管長||1.650公尺 |
||
|- |
|- |
||
|砲身重||52kg |
|砲身重||52kg |
||
|- |
|- |
||
|砲全長||2.080 |
|砲全長||2.080公尺 |
||
|- |
|- |
||
|砲架重||34.2kg |
|砲架重||34.2kg |
||
第17行: | 第18行: | ||
|水平射界||360度 |
|水平射界||360度 |
||
|- |
|- |
||
|最大射程||6675 |
|最大射程||6675公尺 |
||
|} |
|} |
||
'''43式75 |
'''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是[[聯勤61兵工廠]]於1950年仿製[[美國]]75公釐無後座力砲而來。 |
||
仿製時沒有圖樣,是以兩門美製樣砲為藍本。但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材料,負責研發的是61廠工務處長呂則仁上校,把腦筋動到已經損壞不能使用的M-10戰車砲上,M-10戰車的M-7 75 |
仿製時沒有圖樣,是以兩門美製樣砲為藍本。但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材料,負責研發的是61廠工務處長呂則仁上校,把腦筋動到已經損壞不能使用的M-10戰車砲上,M-10戰車的M-7 75公釐戰車砲的砲閂已經在美國當廢棄軍品時破壞了,因此不能使用,M-10戰車已改裝成105公釐自走砲車,這砲管就拆下不用。呂上校利用廢砲管做出43式的原型砲。 |
||
43式於1950年11月28日在淡水進行實彈射擊展示,參觀的人有美國國會參議員,並且在12月14日架設在吉普車與摩托車上進行快速機動射擊展示。43式與摩托車的結合是,43式置於輕型機車的座墊之下,貫穿整個車身,兩側可各攜帶3枚砲彈,摩托車本身充當射擊的砲架。43式75 |
43式於1950年11月28日在淡水進行實彈射擊展示,參觀的人有美國國會參議員,並且在12月14日架設在吉普車與摩托車上進行快速機動射擊展示。43式與摩托車的結合是,43式置於輕型機車的座墊之下,貫穿整個車身,兩側可各攜帶3枚砲彈,摩托車本身充當射擊的砲架。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於1951年至63年間共生產了1232門 |
||
43式75 |
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的砲彈也是自製的,美國原彈是一體成型,而61廠的75彈是採三件組合式,由於技術尚無法直接製做一體成型的彈筒,便把筒底與筒口用傳火桿當螺桿鎖上,中間的筒身自然夾緊,而那時台灣尚無法製造塑膠,因此襯紙的問題也得另外解決,改用薄絹替代,彈頭一開始因工具機缺少而無法自製,便用日軍的75公釐山砲砲彈頭來修改,等水壓機裝設完成即可自行生產砲彈頭了。75公釐無後座力彈是完全自製的產品。 |
||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 |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 |
2007年8月19日 (日) 13:10的版本
口徑 | 75公釐 |
砲管長 | 1.650公尺 |
砲身重 | 52kg |
砲全長 | 2.080公尺 |
砲架重 | 34.2kg |
砲全重 | 86.2kg |
高低射角 | 27度至65度 |
水平射界 | 360度 |
最大射程 | 6675公尺 |
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是聯勤61兵工廠於1950年仿製美國75公釐無後座力砲而來。
仿製時沒有圖樣,是以兩門美製樣砲為藍本。但最大的困難是沒有材料,負責研發的是61廠工務處長呂則仁上校,把腦筋動到已經損壞不能使用的M-10戰車砲上,M-10戰車的M-7 75公釐戰車砲的砲閂已經在美國當廢棄軍品時破壞了,因此不能使用,M-10戰車已改裝成105公釐自走砲車,這砲管就拆下不用。呂上校利用廢砲管做出43式的原型砲。
43式於1950年11月28日在淡水進行實彈射擊展示,參觀的人有美國國會參議員,並且在12月14日架設在吉普車與摩托車上進行快速機動射擊展示。43式與摩托車的結合是,43式置於輕型機車的座墊之下,貫穿整個車身,兩側可各攜帶3枚砲彈,摩托車本身充當射擊的砲架。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於1951年至63年間共生產了1232門
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的砲彈也是自製的,美國原彈是一體成型,而61廠的75彈是採三件組合式,由於技術尚無法直接製做一體成型的彈筒,便把筒底與筒口用傳火桿當螺桿鎖上,中間的筒身自然夾緊,而那時台灣尚無法製造塑膠,因此襯紙的問題也得另外解決,改用薄絹替代,彈頭一開始因工具機缺少而無法自製,便用日軍的75公釐山砲砲彈頭來修改,等水壓機裝設完成即可自行生產砲彈頭了。75公釐無後座力彈是完全自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