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號: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Quasiboost(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Foamposite(留言 | 贡献) 香港慣用全名,不用簡化名,再者 |
||
第1行: | 第1行: | ||
{{NoteTA |
|||
|T = zh:拍號; zh-cn:拍号; zh-hk:拍子記號; }} |
|||
|1 = zh:拍號; zh-cn:拍号; zh-hk:拍子記號; }} |
|||
{{refimprove|time=2013-06-05T00:39:35+00:00}} |
{{refimprove|time=2013-06-05T00:39:35+00:00}} |
||
{{Image frame |
{{Image frame |
||
第15行: | 第19行: | ||
== 書寫格式 == |
== 書寫格式 == |
||
拍号以[[分数]]的形式写出,分数的值以[[全音符]]为一个单位。拍号写在乐曲开头[[谱号]]和[[调号]]的后面。若同一乐曲之后的片段内,[[节拍]]出现了变化,需在双纵线后以新的拍号注明。<ref> {{Cite book | author = Adolphe-Léopold Danhauser | title = THÉORIE DE LA MUSIQUE | location = PARIS | publisher = LEMOINE ET FILS, Éditeurs Librairie HACHETTE et Cie | date = 1889 | url = https://fr.wikisource.org/wiki/Th%C3%A9orie_de_la_musique_(Danhauser,_1889) | accessdate = 2018-11-12 | language = fr }} </ref> |
拍号以[[分数]]的形式写出(但正統五線譜書寫是不寫中間的分線,[[數字簡譜]]則有時例外),分数的值以[[全音符]]为一个单位。拍号写在乐曲开头[[谱号]]和[[调号]]的后面。若同一乐曲之后的片段内,[[节拍]]出现了变化,需在双纵线后以新的拍号注明。<ref> {{Cite book | author = Adolphe-Léopold Danhauser | title = THÉORIE DE LA MUSIQUE | location = PARIS | publisher = LEMOINE ET FILS, Éditeurs Librairie HACHETTE et Cie | date = 1889 | url = https://fr.wikisource.org/wiki/Th%C3%A9orie_de_la_musique_(Danhauser,_1889) | accessdate = 2018-11-12 | language = fr }} </ref> |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2020年3月10日 (二) 16:18的版本
|1 = zh:拍號; zh-cn:拍号; zh-hk:拍子記號;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6月5日) |
概念
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時值。[2]
書寫格式
拍号以分数的形式写出(但正統五線譜書寫是不寫中間的分線,數字簡譜則有時例外),分数的值以全音符为一个单位。拍号写在乐曲开头谱号和调号的后面。若同一乐曲之后的片段内,节拍出现了变化,需在双纵线后以新的拍号注明。[3]
参考资料
- ^ 李重光. 音乐理论基础.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 151. ISBN 978-7-103-00346-6 (中文(简体)).
- ^ 李重光. 音乐理论基础.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2: 151. ISBN 978-7-103-00346-6 (中文(简体)).
- ^ Adolphe-Léopold Danhauser. THÉORIE DE LA MUSIQUE. PARIS: LEMOINE ET FILS, Éditeurs Librairie HACHETTE et Cie. 1889 [2018-11-12]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