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米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取消220.137.216.2对话)的编辑:移除内容时未提供充分理由 (HG) (3.4.9)
第3行: 第3行:
[[File:Linxia-noodles-truck-5960.jpg|缩略图|[[臨夏市]]運載米粉的貨車]]
[[File:Linxia-noodles-truck-5960.jpg|缩略图|[[臨夏市]]運載米粉的貨車]]


'''米粉'''是用[[稻米]]為主要材料製作的細長的[[麵條]]狀食品,在[[中國南方]]、[[東南亞]]由於盛产稻米,故比较流行。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乾炒]]不易斷。不同地区的米粉由于制法不同,会有不同的长短、粗细、质地和口味。米粉的[[日語]]發音「{{lang|ja|ビーフン}}」是沿用[[閩南語]]「{{lang|nan|bí-hún}}」。
'''米粉'''是用[[稻米]]為主要材料製作的細長的[[麵條]]狀食品,在[[臺灣]]、[[中國南方]]、[[東南亞]]由於盛产稻米,故比较流行。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水]]煮不糊湯,[[乾炒]]不易斷。不同地区的米粉由于制法不同,会有不同的长短、粗细、质地和口味。米粉的[[日語]]發音「{{lang|ja|ビーフン}}」是沿用[[閩南語]]「{{lang|nan|bí-hún}}」。


==定義==
==定義==

2020年3月8日 (日) 08:08的版本

生米粉
臨夏市運載米粉的貨車

米粉是用稻米為主要材料製作的細長的麵條狀食品,在臺灣中國南方東南亞由於盛产稻米,故比较流行。米粉質地柔韌,富有彈性,煮不糊湯,乾炒不易斷。不同地区的米粉由于制法不同,会有不同的长短、粗细、质地和口味。米粉的日語發音「ビーフン」是沿用閩南語bí-hún」。

定義

在台灣,因為食物製造過程中加入過量人工添加物的爭議,2014年後,衛福部規定,只有含米量超過50%以上的,才能稱為調和米粉。含米量未超過50%,只能稱為炊粉水粉

起源

米粉據傳說是中國古代五胡亂華時期民眾避居南方而產生的食品。一說是為了方便走難時攜帶和食用,因為米粉已預先煮熟,使烹煮容易,外出攜帶也方便。

另一說法為當時漢人南遷華南地區,卻懷念北方的面条,因此以稻米取代麥榨條而吃,根據《新竹市志》上的記載:「五胡亂華,華人南遷時,仍以稻米榨條而食,即當今之米粉也」、「米粉之製法由福建惠安傳入台灣」。

米粉在以前算得上是「高級食品」,只有喜慶宴客、特殊節日才會以「炒米粉」招待客人。

各地特色

參見

販售米粉湯的店面

其他

  • 由於成本等問題,台灣多數米粉都含有玉米澱粉,而且實際含米量常低於標示量,甚至有添加小麥製品卻未標示的問題(一些人會對小麥過敏)[2]
  • 2013年台灣毒澱粉事件

註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