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Moquequeloa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可视化编辑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高级移动版编辑
回退Moquequeloa讨论)做出的2次编辑,到由Longway22做出的最后修订版本
标签TW 撤销
第1行: 第1行:
[[File: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校徽.jpg|thumb|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校徽|替代=]]
[[File: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校徽.jpg|thumb|學校原校徽]]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lang|en|SoengKen University of Canton}}),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中华民国]][[广东省]][[广州市]]一所曾经短暂存在的[[公立大学]],1934年7月为纪念[[国民党]]元老[[古应芬]]创办,19387月撤并改组,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独立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商学院独立为[[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ref name=":0">{{Cite book|title=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校史|last=|first=|author=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校友会|publisher=广东省非营利性出版物|year=2006|isbn=|location=广州|pages=}}</ref><ref name="GZWS">{{Cite book|title=广州文史·第五十二辑·羊城杏坛忆旧|publisher=广东人民出版社|year=1997|isbn=|location=广州|pages=|url=http://www.gzzxws.gov.cn/gzws/gzws/ml/52/200809/t20080916_7933.htm|author1=林克明|author2=蔡桐坡|work=省立勷勤大学|language=zh-cn|last=|first=}}</ref><ref name="gzjbn">{{Cite book|title=广州文史资料专辑·第三十二辑·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author1=曹思彬|author2=林维熊|author3=张至|publisher=广东人民出版社|year=1983|isbn=|location=广州|pages=|url=http://www.gzzxws.gov.cn/gzws/gzws/ml/32/200808/t20080816_1152_9.htm|work=广东省立勷勤大学|chapter=第五章:高等教育}}</ref>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lang-en|SoengKen University of Canton}}),是一所曾经设立在[[中华民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大学]],这所大学是[[陈济棠]]为纪念国民党元老[[古应芬]]创办的。勷勤大學只存在了4年,但解体后其商学院又组成了独立勷勤商学院。<ref name="GZWS">{{cite web | url=http://www.gzzxws.gov.cn/gzws/gzws/ml/52/200809/t20080916_7933.htm | title=省立勷勤大学 | publisher=广州文史 | accessdate=2013-02-10 | author=林克明 蔡桐坡}}</ref>[[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广东财经大学]]承认其为学校前身。<ref name="nd1">{{cite web | url=http://www.scnu.edu.cn/scnu/NewsCenter/HSContext.jsp?tit=11172&column=INDEX__ | title=华南师范大学 厚德重教 成就万世师表 | publisher=南方都市报 | accessdate=2013-02-10 }}{{Dead link|date=2019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而其建筑工程学系对岭南早期现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ref>{{cite web | url=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XJZJ200205012.htm | title=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与岭南早期现代主义的传播和研究 | publisher=《新建筑》2002年05期 | accessdate=2013-02-10 | author=彭长歆,杨晓川}}</ref>延续至中山大学建築工程系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华南建筑学科的发端<ref>[https://www2.scut.edu.cn/architecture/2872/listm.htm 历史沿革] 华南理工大学</ref>。


== 历史 ==
==起源==
[[古应芬]]字勷勤(湘芹),他与陈济棠有很深的交往与提携关系。1922年陈济棠还是粤军第一师陈修爵旅的一个团长的时候,第一师在江门、四邑地区驻军,大本营亦在江门,古应芬便在那时候和陈济棠结识,古应芬在陈济棠没有什么战绩的情况下,曾向[[孙文]]保举他升任旅长。1923年古应芬在肇庆任大本营驻肇庆行营主任,陈济棠兼任西江督办公署参谋长,二人关系日益深厚。1927年陈济棠到苏联考察回国后,古应芬在李济深面前为其说话,才让他复任第十一师师长。1929年李济深因为反对蒋介石的军队编遣计划而被扣押在汤山,古应芬趁机联同胡汉民向蒋介石推荐陈济棠出任广东编遣区特派员,接管李济深的兵权。1931年古应芬南下策动陈济棠反对蒋介石使其得以挤走陈铭枢,在宁粤分裂期间,古应芬和胡汉民一直是陈济棠背后的支持者。1931年10月28日,在宁、粤政府各自准备召开[[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不久,古应芬因为拔牙中毒而去世。广东政府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表决,成立勷勤大學纪念古应芬。<ref name="GZWS"/>
[[古应芬]],字勷勤,[[国民党]]元老,与[[陈济棠]]过从甚密。1931年10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古应芬]]在[[广州]]逝世。其后,在广州市召开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济棠]]提议成立一所大學,以支持[[广东省]]发展,以及纪念[[古应芬]]。<ref name="GZWS"/>1932年6月,广东省政府计划筹办勷勤大学,预备将[[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办为勷勤大学工学院,[[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改办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另新开办勷勤大学商学院。1932年7月,广东省政府会议决议通过筹办勷勤大学计划,上报[[国民政府]]备案,并于当月内获同意。1932年9月,广东省政府会议决议成立勷勤大学校董会,并成立勷勤大学筹备工作委员会,开始筹建工作。1933年8月,勷勤大学工学院成立,[[卢德]]任院长,校园仍用[[广州市]][[西村街道|西村]]增埗原[[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校舍。1933年9月,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成立,[[林砺儒]]任院长,校园沿用[[广州市]][[北京路 (越秀区)|永汉北路]]越秀书院街内原[[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校舍,原广州市立师范学校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改为勷勤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在西湖路继续办学。而勷勤大学商学院则到1934年9月才完成筹建、正式成立,由[[李泰初]]任院长,校址设在[[广州市]][[光孝路]]原广州市工务局旧址。1933年11月,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宣告成立。<ref name=":0" /><ref name="GZWS"/>


==歷程==
1934年7月,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正式成立,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兼任校长,[[陆嗣曾]]任副校长,师范学院院长[[林砺儒]]兼任教务长,校本部暂设于商学院院址。1934年8月,筹备委员会结束使命,各学院由校本部直接统辖。1935年7月,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改称教育学院。此时,勷勤大学校董会亦改组为建设委员会。由于各学院分散广州市内各地,不便管理,且发展空间受限,广东省政府主席兼勷勤大学校长[[林云陔]]和广州市长[[刘纪文]]经考察选定了[[广州]][[河南 (广州)|河南]]的石榴岗作为新校园选地。<ref>{{Cite book|title=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七)|work=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商学院鳞爪|author=朱瑞芳|publisher=中国文史出版社|year=2008|isbn=|location=北京|pages=|url=http://www.gzzxws.gov.cn/gzws/cg/cgml/cg7/200808/t20080826_4486.htm|first=|ISBN=978-7-5034-2144-0}}</ref>1936年9月,勷勤大学商学院、教育学院和工学院陆续迁入石榴岗新址,并与10月5号开学。1937年,战事紧张,时局动荡,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各个学院相继迁往内地躲避战乱。1938年7月,[[国民政府]]撤销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将勷勤大学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工学院,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勷勤大学商学院改为[[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ref name=":0" /><ref name="GZWS" /><ref name="gzjbn" />
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从省库中拨出200多万元作为开办费,在1933年7月將[[廣東工業專科學校|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擴設為勷勤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系、化工機械系、建築工程系、土木工程專修科<ref name=":1">[https://www.scut.edu.cn/new/2018/1121/c263a14285/page.htm 百年办学发展史:华南工学院早期专业发展沿革]{{Dead link|date=2020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1-21</ref>;[[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改组为师范学院;另增设商学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勷勤大学在1934年7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招生开课。林云陔兼任校长,[[陆嗣曾]]任副校长,[[林砺儒]]任教务长。<ref name="GZWS"/>


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師範學院院址在永汉路(现[[北京路_(广州)|北京路]])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原址(市立師範改[[广州市协和中学|學院附屬中學]])<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CUIKSM280514EPID.html 珍藏!民国风情的老广州,90%广州人都没见过!]{{Dead link|date=2020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网易 2017-09-17</ref>,[[林砺儒]]兼任院长,下设文史、数理化、博地、教育等学系。商学院院址在[[光孝路]],[[李泰初]]任院长,下设经济、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等学系。工学院院址设在[[西村街道|西村]][[增埗站|增埗]]由[[李锦安]]任机械系主任,[[李文翔]]任化学系主任,[[罗明燏]]任土木系主任,[[林克明]]任建筑系主任。<ref name="GZWS"/>
后来,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又历经更名和合并,最终发展成为今日的[[华南师范大学]];勷勤大学工学院并入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则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再与其他院系合并为华南工学院,最终发展为今日的[[华南理工大学]];勷勤大学商学院后来则被改组为[[广东省立法商学院]],在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被并入[[中山大学]],后又有部分科系调往其他院校。<ref name=":0" /><ref name=":2">{{Cite web|title=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略述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创立与发展|url=http://zs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464204|accessdate=2020-03-29|author1=杨依影|author2=彭楚裔|date=|format=|work=中山大学报|publisher=|language=}}</ref><ref>{{Cite web|title=华南理工大学全宗指南(一)|url=http://www2.scut.edu.cn/archives/2012/1103/c1578a29905/page.htm|accessdate=2019-11-18|author=|date=2017-10-16|format=|work=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publisher=|language=}}</ref>


其中,工学院的建筑学系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建筑学系(另一个是[[國立中央大學 (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院址远离当时市中心,各种图书、仪器、工厂设备齐全,勷大工学院成立后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材,得到社会上的好评。<ref name="GZWS"/>
== 象征与文化 ==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校歌》由[[林砺儒]]作词,[[陈洪]]作曲,歌词全文为:“论智有水,依仁有山,黉宫屹立,典范留人间。敬教劝学,通商惠工,分科专业,多士陶镕,为学务时敏,进德求日新。我思齐兮,古公勷勤。我思齐兮,古公勷勤。”<ref name=":0" />


勷勤大学筹委会原计划在增埗附近南海蟠龙岗扩大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招标,但因为当地民田较多,农民阻拦,改在[[河南 (广州)|河南]]的番禺县石榴岗(原名飞鼠岗)为新校址<ref>[http://www.gdgxxbw.com/appraisal/show/1436.html 八十三年的时光,惊艳了我的华师] 源《华南师大报》 2017-04-10</ref>。1936年秋大学全部学系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三个学院学生达1000多人。当时陈济棠已下台,林云陔调京任职,陆嗣曾接任校长。之后由于政府人员调动,大学很难再获取发展经费。有研究称,[[蒋中正]]对以其政敌命名的学校感到不满。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事变]]后,勷勤大學三个学院陆续迁入内地。
== 参见 ==

*[[中山大学]]
1938年,日军猛攻广州,南京政府以勷勤大學分散播迁为由停办并拆分,工学院并入[[中山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改名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来又改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ref name="nd1" />,林砺儒继续任院长。商学院改为[[广东省勷勤商学院]],陆嗣曾任校长([[广东财经大学]]前身)。<ref name="GZWS" />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立教育学院]]
== 校址變遷 ==
*[[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
1933年成立校址分散,工学院在增步,商学院和本部在[[光孝路]],而師範學院和附屬中學則在越秀书院街和[[西湖路]]<ref name=":0">[http://lxp1994.cn/scnu/his4.htm 远去的踪迹 ——华南师大校址寻踪] 华南师范大学</ref>。幾經周折方選定河南石榴崗建築新校舍,但商學院仍留在光孝路址<ref>[http://www.gzzxws.gov.cn/gzws/cg/cgml/cg7/200808/t20080826_4486.htm 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商学院鳞爪] 广州文史</ref>。

共和國後石榴崗因位處港口,具戰略意義,被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選做中南軍區海軍司令部基地後勤部。1952年,廣州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委員會作出報告:“適其時,石榴崗三院校(華南師範學院,廣東法商學院,廣東工專)奉令與海軍換讓地址。”<ref name=":0" />就此海軍佔石榴崗校園做基地至今,作為海軍[[南海舰队|南海艦隊]]駐地和海軍廣州基地<ref>[http://gz.house.163.com/special/00873O33/SHITONGblog.html 我的家庭生活的变迁] 網易房產</ref>。

== 延續 ==

=== 商学院 ===
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在广州沦陷前迁至[[广西]][[容县]],后来又迁往广东[[信宜]]县[[水口镇_(信宜市)|水口镇]],再迁往[[遂溪县]][[麻章镇]][[寸金桥]],这里靠近[[广州湾]]。在师资奇缺的情况下,政府聘用[[秦元邦]]、蔡世英、曾仲谋、彭麈舜、陈南山、吴胜己、丁景堪、区萃仑等专家充实力量。学院设立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等学系,并一度增设统计学系。1944年秋韶关沦陷前夕,勷勤学院本部由院长[[黄典元]]带大部分师生从粤北迁到[[信宜县]],同时也在[[兴宁县]][[龙田镇_(兴宁市)|龙田镇]]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设立两学院联合分教处。1945年秋续招一年级的新生,其中商学院部分约150名学生。日本投降后,两院联合分教处于1946年春迁回广州。勷勤商学院本部在1945年秋迁回广州,改组为[[广东省立法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前身)。<ref name="GZWS"/>

=== 師範學院 ===
1935年更名教育学院。增设教育系。1936年迁石榴岗。1937年9月广州行将沦陷,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撤离石榴岗。

1938年7月,独立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1939年9月,改称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并入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增设体育专修科。

1945年秋,广东省政府下令,将1929年3月成立的广东省立江村师范学校,并入广东省立勷勤师范学校。1949年中共建政,勷勤师范学校在10月被改名为江村师范学校,后并入[[广东第一师范学校]]。<ref name="GZWS" />1946年9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迁还石榴岗。

1949年被廣州市軍管會接管後,改称广东省文理学院。1951年6月,在广东省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并入[[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成立[[華南師範學院|华南师范学院]](今華南師範大學)。

=== 工學院 ===
省立工专在1932年秋增设建筑工程专业,开岭南建筑教育先河。1933年8月改组完成成为勷勤大学工学院<ref name=":2">{{Cite web|title=烽火中的工业救国梦-中山大学校报电子版《中山大学报》|url=http://zsu.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464204|accessdate=2020-03-29|work=zsu.cuepa.cn}}</ref>。

1938年夏,被併入[[中山大学|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ref>{{Cite web|title=华南理工大学全宗指南(一)----学校沿革简介|url=http://www2.scut.edu.cn/archives/2012/1103/c1578a29905/page.htm|accessdate=2019-11-18|date=2017-10-16|work=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ref>,與中大工學院已有的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四個系合併成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五個系<ref name=":1" />。勷大建筑系在系主任胡德元的带领下顺利移交,随即因战事随中大迁往云南澂江,继而往粤北坪石<ref name=":2" />。

1952年,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的相关系被组建成[[华南工学院|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br />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 ==
第23行: 第47行:
[[Category:廣東已不存在的高等院校]]
[[Category:廣東已不存在的高等院校]]
[[Category:广州教育史]]
[[Category:广州教育史]]
[[Category:中山大学]]
[[Category:越秀区]]
[[Category:华南理工大学]]
[[Category:荔湾区]]
[[Category:海珠区]]
[[Category:广东财经大学]]
[[Category:华南师范大学]]
[[Category:华南师范大学]]
[[Category:中山大学]]
[[Category:1934年創建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34年創建的教育機構]]
[[Category:1934年廣州建立]]
[[Category:1934年廣州建立]]

2020年8月26日 (三) 02:19的版本

學校原校徽。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英語:SoengKen University of Canton),是一所曾经设立在中华民国广东省广州市大学,这所大学是陈济棠为纪念国民党元老古应芬创办的。勷勤大學只存在了4年,但解体后其商学院又组成了独立的勷勤商学院。[1]华南师范大学以及广东财经大学承认其为学校前身。[2]而其建筑工程学系对岭南早期现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3]延续至中山大学建築工程系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为华南建筑学科的发端[4]

起源

古应芬字勷勤(湘芹),他与陈济棠有很深的交往与提携关系。1922年陈济棠还是粤军第一师陈修爵旅的一个团长的时候,第一师在江门、四邑地区驻军,大本营亦在江门,古应芬便在那时候和陈济棠结识,古应芬在陈济棠没有什么战绩的情况下,曾向孙文保举他升任旅长。1923年古应芬在肇庆任大本营驻肇庆行营主任,陈济棠兼任西江督办公署参谋长,二人关系日益深厚。1927年陈济棠到苏联考察回国后,古应芬在李济深面前为其说话,才让他复任第十一师师长。1929年李济深因为反对蒋介石的军队编遣计划而被扣押在汤山,古应芬趁机联同胡汉民向蒋介石推荐陈济棠出任广东编遣区特派员,接管李济深的兵权。1931年古应芬南下策动陈济棠反对蒋介石使其得以挤走陈铭枢,在宁粤分裂期间,古应芬和胡汉民一直是陈济棠背后的支持者。1931年10月28日,在宁、粤政府各自准备召开中国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不久,古应芬因为拔牙中毒而去世。广东政府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表决,成立勷勤大學纪念古应芬。[1]

歷程

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从省库中拨出200多万元作为开办费,在1933年7月將廣東省立工業專科學校擴設為勷勤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系、化工機械系、建築工程系、土木工程專修科[5]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改组为师范学院;另增设商学院。经过一年的筹备,勷勤大学在1934年7月1日正式宣告成立,招生开课。林云陔兼任校长,陆嗣曾任副校长,林砺儒任教务长。[1]

学校分为三个校区,師範學院院址在永汉路(现北京路)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原址(市立師範改學院附屬中學[6]林砺儒兼任院长,下设文史、数理化、博地、教育等学系。商学院院址在光孝路李泰初任院长,下设经济、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等学系。工学院院址设在西村增埗李锦安任机械系主任,李文翔任化学系主任,罗明燏任土木系主任,林克明任建筑系主任。[1]

其中,工学院的建筑学系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建筑学系(另一个是中央大学建筑系),院址远离当时市中心,各种图书、仪器、工厂设备齐全,勷大工学院成立后培养出一批技术人材,得到社会上的好评。[1]

勷勤大学筹委会原计划在增埗附近南海蟠龙岗扩大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招标,但因为当地民田较多,农民阻拦,改在河南的番禺县石榴岗(原名飞鼠岗)为新校址[7]。1936年秋大学全部学系正式迁入新校舍上课,三个学院学生达1000多人。当时陈济棠已下台,林云陔调京任职,陆嗣曾接任校长。之后由于政府人员调动,大学很难再获取发展经费。有研究称,蒋中正对以其政敌命名的学校感到不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勷勤大學三个学院陆续迁入内地。

1938年,日军猛攻广州,南京政府以勷勤大學分散播迁为由停办并拆分,工学院并入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改名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来又改称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前身)[2],林砺儒继续任院长。商学院改为广东省勷勤商学院,陆嗣曾任校长(广东财经大学前身)。[1]

校址變遷

1933年成立校址分散,工学院在增步,商学院和本部在光孝路,而師範學院和附屬中學則在越秀书院街和西湖路[8]。幾經周折方選定河南石榴崗建築新校舍,但商學院仍留在光孝路址[9]

共和國後石榴崗因位處港口,具戰略意義,被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選做中南軍區海軍司令部基地後勤部。1952年,廣州區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委員會作出報告:“適其時,石榴崗三院校(華南師範學院,廣東法商學院,廣東工專)奉令與海軍換讓地址。”[8]就此海軍佔石榴崗校園做基地至今,作為海軍南海艦隊駐地和海軍廣州基地[10]

延續

商学院

广东省立勷勤商学院在广州沦陷前迁至广西容县,后来又迁往广东信宜水口镇,再迁往遂溪县麻章镇寸金桥,这里靠近广州湾。在师资奇缺的情况下,政府聘用秦元邦、蔡世英、曾仲谋、彭麈舜、陈南山、吴胜己、丁景堪、区萃仑等专家充实力量。学院设立会计、银行、工商管理等学系,并一度增设统计学系。1944年秋韶关沦陷前夕,勷勤学院本部由院长黄典元带大部分师生从粤北迁到信宜县,同时也在兴宁县龙田镇与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设立两学院联合分教处。1945年秋续招一年级的新生,其中商学院部分约150名学生。日本投降后,两院联合分教处于1946年春迁回广州。勷勤商学院本部在1945年秋迁回广州,改组为广东省立法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前身)。[1]

師範學院

1935年更名教育学院。增设教育系。1936年迁石榴岗。1937年9月广州行将沦陷,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撤离石榴岗。

1938年7月,独立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1939年9月,改称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并入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增设体育专修科。

1945年秋,广东省政府下令,将1929年3月成立的广东省立江村师范学校,并入广东省立勷勤师范学校。1949年中共建政,勷勤师范学校在10月被改名为江村师范学校,后并入广东第一师范学校[1]1946年9月,广东省立文理学院迁还石榴岗。

1949年被廣州市軍管會接管後,改称广东省文理学院。1951年6月,在广东省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并入中山大学师范学院、私立华南联合大学教育系,成立华南师范学院(今華南師範大學)。

工學院

省立工专在1932年秋增设建筑工程专业,开岭南建筑教育先河。1933年8月改组完成成为勷勤大学工学院[11]

1938年夏,被併入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12],與中大工學院已有的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四個系合併成土木工程系、化學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五個系[5]。勷大建筑系在系主任胡德元的带领下顺利移交,随即因战事随中大迁往云南澂江,继而往粤北坪石[11]

1952年,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的相关系被组建成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