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動力潛艇:修订间差异
Kuroneko821124(留言 | 贡献)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47行: | 第147行: | ||
=== 美國/英國/法國 === |
=== 美國/英國/法國 === |
||
*USS長尾鯊號({{tsl|en|SSN-593}}),1963年在深海裡沉沒,調查結論認為是銅管連接處破裂而充氣閥因結冰無法上浮。 |
*USS長尾鯊號({{tsl|en|SSN-593}}),1963年在深海裡沉沒,造成全員133人死亡,調查結論認為是銅管連接處破裂而充氣閥因結冰無法上浮。 |
||
*USS蠍子號({{tsl|en|SSN-589}}),1968年5月22日沉沒。根據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titanics.nuclear.secret》,已排除蘇聯攻擊和自身魚雷爆炸的可能,結論是極有可能是潛艇自身品質缺陷導致的沉沒。 |
*USS蠍子號({{tsl|en|SSN-589}}),1968年5月22日沉沒。根據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titanics.nuclear.secret》,已排除蘇聯攻擊和自身魚雷爆炸的可能,結論是極有可能是潛艇自身品質缺陷導致的沉沒。 |
||
*USS格林維爾號({{tsl|en|SSN-772}})2001年2月在上浮中與日本愛媛縣宇和島水產學校的實習漁船[[愛媛丸事件|相撞]],造成四名學生、兩名教師及三名船員喪生。 |
*USS格林維爾號({{tsl|en|SSN-772}})2001年2月在上浮中與日本愛媛縣宇和島水產學校的實習漁船[[愛媛丸事件|相撞]],造成四名學生、兩名教師及三名船員喪生。 |
2020年11月15日 (日) 05:39的版本
核子動力潛艇,簡稱核子潛艇、核潛艇,是以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採用這種動力來源的潛艇幾乎都是軍事用途,僅有少數核子潛艇是用於科學研究用途。
發展歷史
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傳統柴/電混合動力潛艇的缺陷:
- 首先是水下續航時間過短。傳統潛艇在水面下由電動馬達驅動,潛航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制,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充電,在充電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遭到攻擊。德國在二戰末期引入了荷蘭研發的呼吸管,但也僅能解決部分需求。
- 其次是航速(尤其是在水下)過慢。傳統潛艇依靠電動馬達輸出的動力從水面下追隨高速航行的水面船艦幾乎不可能,即使浮出水面以柴油引擎輸出動力,也只能勉強追上航速較慢的水面船艦,而且這樣一來潛艇在海水保護下潛伏作戰的優勢也不復存在。
因此,為了擴大潛艇的戰術價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續操作時間,研發替代動力來源一直是潛艇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上將海曼·裡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動力海軍之父”,1946年,以裡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裡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1955年1月開始試行。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在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11萬餘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完全在水下高速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進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所無法想像的壯舉。此後,美國宣佈不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
跟隨美國的腳步,蘇聯、英國、法國、中國和印度也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德國、日本與義大利皆為戰敗國,同盟國禁止上述三國生產具有侵略性的核動力潛艇,以及核動力潛艇配備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故只能生產近海防衛用的柴電動力潛艇並使用傳統魚雷、水雷和中短程反艦飛彈。
系統分類
按照不同潛艇作戰任務的不同,分為
SSBN
SSN
- 627型N級核潛艇(November)
- 645型V級核潛艇(Victor)
- 705型A級核潛艇(Alfa)
- 685型M級核潛艇(Mike)
- 945型塞拉級核潛艇(Sierra)
- 971型阿庫拉級核潛艇(Akula)
- 885型雅森級核潛艇(Yasen)
SSGN
- 659型E-1級核潛艇(Echo)
- 675型E-2級核潛艇
- 661型P級核潛艇(Papa)
- 667AT型Y-缺口型核潛艇(Yankee Notch)
- 670型C級核潛艇(Charlie)
- 949型奧斯卡級核潛艇(Oscar)
SSBN
- 喬治·華盛頓級核潛艇
- 伊桑·艾倫級 (Ethan Allen-class)
- 拉法葉級核潛艇 (Lafayette-class)(該級艇從佛蘭克林號以後都裝有主機消音裝置,故單獨列為一級,稱作本傑明·佛蘭克林級。在1986年~1992年,除2艘艇改為執行非戰略使命而繼續留用外,美國海軍將裝有海神C-3導彈的潛艇全部退役,其中包括首艇拉菲特號。由此拉菲特級潛艇便被改稱為麥迪森級。)
-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Ohio-class)
- 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研製中)
SSN
- 鸚鵡螺級攻擊型核潛艇
- 鰩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 鏗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 長尾鯊級攻擊型核潛艇 (Thresher/Permit-class)
- 鱘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Sturgeon-class)
- 一角鯨級攻擊型核潛艇(特殊的一級,此級別潛艇僅一艘)
- 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Los Angeles-class)
- 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 (Sea Wolf-class)
- 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 (Virginia-class)
SSGN
- 大比目魚號核潛艇
-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改裝型 (Ohio-class)
SSBN
- 決心級核潛艇 (Resolution-class)
- 前衛級核潛艇 (Vanguard-class)
- 繼承者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研製中)
SSN
SSBN
SSN
SSBN
SSN
- 阿爾瓦羅·阿爾貝托級(SN Álvaro Alberto),巴西早在2008年與法國簽訂合約,計劃建造5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原定於2021年完工。但由於財政問題,建造工程被迫延期,預計將在2029年完工。[1]
核潛艇沉沒與意外事件
- 1961年7月4日,K-19號幾乎堆芯熔化,造成8人死亡與多人受到過量輻射。[2]
- 1968年5月24日,K-27號幾乎堆芯熔化,造成9人死亡,83人受傷。該艇沉沒。[3]
- 1970年4月12日,蘇聯N級K-8號攻擊核潛艇,由於第VII艙和第III艙電路短路引起火災沉沒,73人獲救,其餘包括船長的艇員遇難。
- 1973年6月13日,蘇聯E級K-56號飛航導彈核潛艇,在參與位於北日本海的演習返航途中,與“貝格院士”號漁業科學調查船相撞後沉沒,包括艇長在內27人遇難。
- 1985年8月10日,K-431號反應堆事故,造成10人死亡,49人受到過量輻射[4]
- 1986年,K-219號幾乎堆芯熔化。Sergei Preminin親手拉下了控制杆並因此死亡。三天后沉沒。
- 1989年,K-278共青團員號在巴倫支海火災沉沒,引發了多方對於核洩漏的擔憂。
-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的奧斯卡級巡弋導彈核潛艇庫爾斯克號在參加一次軍事演習時,魚雷中的過氧化氫燃料發生爆炸導致該艇沉沒,核潛艇上所載的118名海軍士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該事件沒有造成海洋核污染。
- 2019年7月1日,俄羅斯的核潛艇發生火災,造成14人遇難,其中包括7名海軍上校。[5][6]
美國/英國/法國
- USS長尾鯊號(SSN-593),1963年在深海裡沉沒,造成全員133人死亡,調查結論認為是銅管連接處破裂而充氣閥因結冰無法上浮。
- USS蠍子號(SSN-589),1968年5月22日沉沒。根據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titanics.nuclear.secret》,已排除蘇聯攻擊和自身魚雷爆炸的可能,結論是極有可能是潛艇自身品質缺陷導致的沉沒。
- USS格林維爾號(SSN-772)2001年2月在上浮中與日本愛媛縣宇和島水產學校的實習漁船相撞,造成四名學生、兩名教師及三名船員喪生。
- USS三藩市號(SSN-711),2005年與海底山相撞,一名成員死亡23人受傷。
- 英國前衛號2009年4月與法國凱旋號核潛艇相撞。
- 法國紅寶石級攻擊核子潛艦珍珠號於2020年6月12號停靠在地中海港土倫市進行乾塢作業時前艙發生火災意外,大火猛燒14小時,當時艦上還有40名官兵受困,所幸最後皆透過魚雷發射管驚險逃生,且事發時艦上並無撘載核反應爐設備及核燃料,未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嚴重災情。[7]
註釋
- ^ Brazil, One Step Closer to First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 dialogo. [2019-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 ^ 存檔副本 (PDF). [2006-12-08].
- ^ http://www.johnstonsarchive.net/nuclear/radevents/radevents1.html
- ^ http://www.time.com/time/photogallery/0,29307,1887705,00.html
- ^ http://news.dwnews.com/global/news/2019-07-03/60139879.html
- ^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russia-putin-0704-thur-idCNKCS1U000M
- ^ 法國核動力潛艦遭惡火猛燒14小時 40名受困官兵鑽魚雷發射管逃生
參考文獻
- Friedman, Norman. Submarin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onway Maritime. 1984. ISBN 0-87021-954-5.
- Friedman, Norman. U.S. submarines since 1945: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ISBN 1-55750-260-9.
延伸閱讀
- Erickson, Andrew Erickson; Lyle Goldstein. China's Future Nuclear Submarine Force: Insights from Chinese Writings (PDF). Naval War College Review. Winter 2007, 60 (1): 54–79 [25 August 2009]. [失效連結]
- Offley, Edward "Ed". Scorpion Down Hardcover. New York: Basic Books by Perseus Press. 2007. ISBN 978-0-465-05185-4.
- Polmar, Norman & Moore, J.K. Cold War Submarin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U.S. and Soviet Submarines Paperback.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s, Inc. 2004. ISBN 1-57488-530-8.
參閱
外部連結
- Nuclear Propulsion – 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
- V.M. Bukhalov – Atomic-powered submarine design
- Fast Attacks and Boomers: Submarines in the Cold War An online exhibition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On Eternal Patrol, website listing all US submarines and submariners lost on duty
Template:Ship classes of the Indian Navy Template:Current S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