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小圓頂: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4行: 第4行:


==蓋茨堡之役==
==蓋茨堡之役==
[[歷史學家]]一致同意,小圓頂對於當時的[[北軍]]有重要的價值,因為此處滿岩石與樹叢,又是蓋茲堡戰場的制高點,以及北軍陣線的尾端,一旦南軍控制此處、並將[[砲兵]]部隊部署在小圓頂上,南軍不僅可以由高處砲擊北軍陣地,更可以威脅聯邦軍的側翼,迫使北軍撤退。
[[歷史學家]]一致同意,小圓頂對於當時的[[北軍]]有重要的價值,因為此處滿岩石與樹叢,又是蓋茲堡戰場的制高點,以及北軍陣線的尾端,一旦南軍控制此處、並將[[砲兵]]部隊部署在小圓頂上,南軍不僅可以由高處砲擊北軍陣地,更可以威脅軍的側翼,迫使北軍撤退。


===七月一日===
===七月一日===
[[喬治·米德]]麾下之[[波多馬克軍團]]發現南軍在往蓋堡移動之後,也將部隊調往該處集結,
[[喬治·米德]]麾下之[[波多馬克軍團]]發現南軍在往蓋堡移動之後,也將部隊調往該處集結,
大隊卻未能及時抵達戰場,南軍攻克蓋堡市區,殘餘北軍退往蓋堡南方郊區的墓園嶺一帶構築臨時防線。
隊卻未能及時抵達戰場,南軍攻克蓋堡市區,殘餘北軍退往蓋堡南方郊區的墓園嶺一帶構築臨時防線。


====[[小圓頂之役]]====
====[[小圓頂之役]]====
北軍戰線最南端部署了[[史壯·文森]](Strong Vincent)部隊,下轄[[密西根州第十六步兵團]]、[[紐約州第四十四步兵團]]、[[賓夕法尼亞州第八十三步兵團]],以及由[[勞倫斯·約書亞·張伯倫]](Lawrence J. Chamberlain)[[上校]]所指揮的[[緬因州第二十志願步兵團]]。他們奉命守住小圓頂一帶的山脊,最側翼由張伯倫上校死守。
北軍戰線最南端部署了[[史壯·文森]](Strong Vincent),下轄[[密西根州第十六步兵團]]、[[紐約州第四十四步兵團]]、[[賓夕法尼亞州第八十三步兵團]],以及由[[勞倫斯·約書亞·張伯倫]](Lawrence J. Chamberlain)[[上校]]所指揮的[[緬因州第二十志願步兵團]]。他們奉命守住小圓頂一帶的山脊,最側翼由張伯倫上校死守。


南軍先以阿拉巴馬州第十五和第四十七步兵團發動兩次攻勢,衝上了山頂的北軍防線,但白刃戰後南軍落敗而後卻。南軍之阿拉巴馬州第十五團第三次衝鋒時,張伯倫上校了解到,如果再以步槍火力來阻止南軍,在每個士兵彈藥已經剩下不到五發的狀況之下,絕對不可能成功,遂做出不平凡的抉擇:刺刀衝鋒。此孤注一擲之抉擇非但阻擋了南軍的攻勢,北軍順斜坡衝鋒至山腳的南軍陣地,共俘去超過四百人。
南軍先以阿拉巴馬州第十五和第四十七步兵團發動兩次攻勢,衝上了山頂的北軍防線,但白刃戰後南軍落敗而後卻。南軍之阿拉巴馬州第十五團第三次衝鋒時,張伯倫上校了解到,如果再以步槍火力來阻止南軍,在每個士兵彈藥已經剩下不到五發的狀況之下,絕對不可能成功,遂做出不平凡的抉擇:刺刀衝鋒。此孤注一擲之抉擇非但阻擋了南軍的攻勢,北軍順斜坡衝鋒至山腳的南軍陣地,共俘去超過四百人。

2021年1月11日 (一) 15:45的最新版本

小圓頂(Little Round Top)是位於蓋茨堡南部兩個岩石山較小的一個,在1863年7月2日、即蓋茨堡之役次日戰事中,南軍於此發動了一次不成功的突擊。

蓋茨堡之役

[编辑]

歷史學家一致同意,小圓頂對於當時的北軍有重要的價值,因為此處佈滿岩石與樹叢,又是蓋茲堡戰場的制高點,以及北軍陣線的尾端,一旦南軍控制此處、並將砲兵部隊部署在小圓頂上,南軍不僅可以由高處砲擊北軍陣地,更可以威脅北軍的側翼,迫使北軍撤退。

七月一日

[编辑]

喬治·米德麾下之波多馬克軍團發現南軍在往蓋茨堡移動之後,也將部隊調往該處集結, 大部隊卻未能及時抵達戰場,南軍攻克蓋茨堡市區,殘餘北軍退往蓋茨堡南方郊區的墓園嶺一帶構築臨時防線。

北軍戰線最南端部署了史壯·文森(Strong Vincent)的旅,下轄密西根州第十六步兵團紐約州第四十四步兵團賓夕法尼亞州第八十三步兵團,以及由勞倫斯·約書亞·張伯倫(Lawrence J. Chamberlain)上校所指揮的緬因州第二十志願步兵團。他們奉命守住小圓頂一帶的山脊,最側翼由張伯倫上校死守。

南軍先以阿拉巴馬州第十五和第四十七步兵團發動兩次攻勢,衝上了山頂的北軍防線,但白刃戰後南軍落敗而後卻。南軍之阿拉巴馬州第十五團第三次衝鋒時,張伯倫上校了解到,如果再以步槍火力來阻止南軍,在每個士兵彈藥已經剩下不到五發的狀況之下,絕對不可能成功,遂做出不平凡的抉擇:刺刀衝鋒。此孤注一擲之抉擇非但阻擋了南軍的攻勢,北軍順斜坡衝鋒至山腳的南軍陣地,共俘去超過四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