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9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 (Sun8908 - 8052
新副主任
第15行: 第15行:
|人员1 = [[傅自应]]
|人员1 = [[傅自应]]
|职位2 = 副主任
|职位2 = 副主任
|人员2 =[[張榮順]]、[[姚坚]]、[[罗永纲]]、[[严植婵]]
|人员2 =[[張榮順]]、[[姚坚]]、[[严植婵]]、[[鄭新聰]]
|人数2 = 4
|人数2 = 4
|上级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br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上级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br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

2021年7月30日 (五) 08:28的版本

中央人民政府
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其他牌子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99年规定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由国务院制发。
主要领导
主任傅自应
副主任
4
張榮順姚坚严植婵鄭新聰
机构概况
上级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央人民政府
机构类型国务院派出机构
行政级别正部级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100000MB0559672U在维基数据编辑
本级纪检监察机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务院港澳办纪检监察组
联络方式
总部
实际地址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603号
對外官網www.zlb.gov.cn
影像资料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葡萄牙語:Gabinete de Ligação do Governo Popular Central na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1];英語: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the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澳門中聯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派出機構,与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澳门中联办的前身分別是「南光贸易公司」(现为中国中央企业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和1987年9月21日成立的原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澳门「大新华」),後者於2000年1月18日更名為澳門中聯辦後,作為新聞機構的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另行注册成立。此外,除了澳門中聯辦,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機構還有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解放軍駐澳門部隊

历史

1987年9月21日,新华社澳门分社成立,周鼎出任首任社长[2]。新华社澳门分社是由南光公司部分职能更名而成[3][4]。澳门分工委由原先与南光公司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调整为与新华社澳门分社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992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撤销中共港澳工委,分别成立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香港工委)和中共中央澳门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澳门工委)[5]。中共中央澳门工委与新华社澳门分社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00年1月18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6]。澳门中联办第一代辦公室位於新口岸新華大廈

2007年,澳門居民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包括中聯辦大樓在內的相關工程破壞世界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引發影響至今的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教科文組織向澳門政府發出警告後,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簽署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俗稱「限高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的樓宇的高度[7]。儘管中聯辦後來改變計劃,將99.9米降至約88米高,然而客觀結果是燈塔的景觀一樣被嚴重破壞[8][9][10]

职责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澳门中联办承担下列职能[11]

  1. 联系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
  2. 联系并协助内地有关部门管理在澳门的中资机构。
  3. 促进澳门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联系澳门社会各界人士,增进内地与澳门之间的交往。反映澳门居民对内地的意见。
  4. 处理有关涉台事务。
  5. 承办中央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机构设置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澳门中联办设置下列机构[12]

内设机构

歷任领导

新華通訊社澳門分社社長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批评与争议

總部大樓破壞世遺景觀爭議

被大樓阻礙景觀的世界文化遺產--東望洋燈塔(圖片中央位置)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望向燈塔的視線幾乎被阻擋

2007年,澳門居民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包括中聯辦大樓在內的相關工程破壞世界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教科文組織向澳門政府發出警告後,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簽署第83/2008號行政長官批示(俗稱「限高批示」),限制東望洋燈塔周邊興建的樓宇的高度[7]。然而與《外港及新填海區都市規劃章程》及《南灣重整細則章程》被特區政府廢除前的澳葡時期比較,高度限制實際上在1999年澳門回歸後被全面放寬,當局被批評是以限高為名,實際上大幅放寬燈塔範圍內2.8平方公里樓宇的高度[8]。儘管中聯辦在被抗議後作出讓步,將原計劃的99.9米降低至88米高,然而客觀結果是燈塔的景觀一樣被嚴重破壞(根據「限高批示」,中聯辦大樓所在位置的限高為90米),也導致地產發展商跟隨和仿效[9]

2015年,新澳門學社就世遺景點的保護提出申訴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報告,他們以位於東望洋山下的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大樓為例子,指出大樓阻礙了世界文化遺產東望洋燈塔的景觀。報告被遞交一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言人表示他們仍然在等待著中方的回覆[10]

斯坦福大學教授陳明銶澳門大學教授余永逸評論,東望洋燈塔的案例證明了澳門特區政府忽視了在城市規劃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13]

參考文獻

引用

  1. ^ Director do Gabinete de Ligação do Governo Popular Central na RAEM, Zheng Xiaosong, discursa na reunião de trabalho sobre cooperação para o combate à pobreza entre o Governo da Região Administrativa Especial de Macau (RAEM), o Gabinete de Ligação do Governo Popular Central na RAEM, e o governo da província de Guizhou. Portal do Governo da RAE de Macau. [2019-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2. ^ 澳门大事记. 中国网.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3. ^ 陈启明先生逝世,人民日报2016年01月31日,第04版
  4. ^ 冯霞,涉港澳民商事司法协助中调查取证问题探究,中国国际私法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中国国际私法六十年回顾与展望(上册)
  5. ^ 张俊雄. 中国柳州.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6. ^ 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澳門新紀元—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一周年紀念圖集》,2000年,頁115
  7. ^ 7.0 7.1 New Macau alerts UN to construction project near lighthouse. Macau Daily Times. November 8,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8. ^ 8.0 8.1 黃東:明降實升愚弄市民 混帳法令新不如舊. 訊報. 2008-04-25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9. ^ 9.0 9.1 澳門中聯辦新廈將嚴重遮擋景觀 GreenApple:學者市民誓保東望洋燈塔. 蘋果日報. 2007-10-07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10. ^ 10.0 10.1 Meneses, J. (2016). The Victory of Heritage. Macau Business, (1812-6855), pp.72-73.
  11. ^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机构职能.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门户网站. 澳门. [2018-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中文(中国大陆)). 
  12. ^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 开放日.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门户网站. 澳门. [2018-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2) (中文(中国大陆)). 
  13. ^ YU, Eilo W.Y.; CHAN, Ming K. China's Macao Transformed: Challe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City University of HK Press. 2014: 316. ISBN 978-9629372071. 

来源

外部連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