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Protected logo|s}} |
|||
{{Infobox_Politician_Basic |
{{Infobox_Politician_Basic |
||
| name = 馬英九 |
| name = 馬英九 |
2008年4月30日 (三) 20:37的版本
馬英九 | |
---|---|
File:Ma Ying-jeou 1.JPG | |
中國國民黨第4任黨主席 | |
任期 2005年8月19日—2007年2月13日 | |
前任:連戰 继任:吳伯雄 | |
中華民國總統(候任) | |
任期 2008年5月20日— | |
副總統:蕭萬長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英屬香港九龍 | 1950年7月13日
政党 | 中國國民黨 |
配偶 | 周美青 |
经历
|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於香港九龍),是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中華民國(台灣)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也是中國國民黨黨內戰後世代的代表人物[1]。他自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即返回台灣並逐漸於台灣政壇嶄露頭角[2],擔任過的主要職務計有法務部部長、陸委會副主委、台北市市長及中國國民黨主席等。
馬英九於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以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身分參選該次總統直接選舉,並以765萬9014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
出生與就學
馬英九祖籍湖南省湘潭县馬家堰(另一說法是湖南省衡山縣,因為馬的祖母向太夫人曾改嫁同樣姓馬的男子,繼祖父祖籍衡山,故跟繼祖父改籍貫)[3],出生於英屬香港九龍廣華醫院[4],曾居於調景嶺[5]。父親馬鶴凌,在抗日戰爭時加入青年軍[6],後則從事公務﹔最高公職為行政院青輔會十二職等處長,退休前的職務是國民黨中央考紀會副主委。母親秦厚修曾任中央銀行外匯局科長,家中育有五個子女,馬英九是唯一的兒子。
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於馬家族譜,「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 ,「九」則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並且「體健九如」[7]。
他在一歲時隨雙親搬來台灣,初中時就讀台北大安初中,高中時就讀台北市的建國中學,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旋服預備軍官役(軍種為海軍陸戰隊),任職左營海軍後勤司令部。
1974年,考取中國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美國攻讀法律,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同時,參加了由國民黨組織的右派的反共愛國聯盟,[8] 該組織標榜愛國就要反共. 馬英九在哈佛時,課餘也兼任《波士頓通訊》的主編。列引幾段馬英九當時的文章[9] 與左派鬥爭,同時與國民黨外對抗。該刊物,如同大陸的「內參」一樣,是當時在台灣的每一位部會首長必看,他在海外的種種愛國表現,蔣經國都注意到。[10] 同时,他也是纽约市柯尔迪兹法律事务所的实习律师,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的研究顾问。
由於曾任政治立場偏國民黨《波士頓通訊》的主編,民進黨批馬是職業學生[11],不過馬英九透過幕僚鄭重否認此指控,並解釋馬英九撰寫文章之動機為「愛國與反台獨」[12]。
哈佛大學畢業前,馬於1977年以依親方式取得美國綠卡,並於畢業之後成為美國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研究顧問、波士頓第一銀行法律顧問[來源請求][1]及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
1976年在紐約大學政治系教授,也同時是馬鶴凌老友熊玠的指導之下[13],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LL.M.)。1981年在指導教授孔傑榮之下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S.J.D.)學位。
擔任蔣經國幕僚
1981年,馬英九回到台灣,適逢錢復正在為蔣經國尋覓英文秘書,馬英九經人介紹與其他數人被列於候選名單之中,蔣經國因馬英九家世簡單清白,遂把他安排在身邊擔任英文秘書,從事翻譯工作。1982年馬英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1984年,接下陳履安的工作,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三副秘書長,負責政黨外交工作,致力於突破中共的外交封鎖。 1986年通過甲等特考[14]。
入閣
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委員會工作會報執行秘書,1990年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員。1991年馬英九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且當選國民黨不分區國民大會代表。
1993年連戰出任行政院院長,馬英九受邀出任法務部部長,以嚴辦地方上的黑金勢力受到矚目。由於辦案力度過猛,成為黨內的箭靶,結果由於強大壓力下,1996年,馬英九轉任為不管部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
1997年,連戰內閣飽受白曉燕命案等政治風雨,馬英九提出“辭官退隱”聲明,不參選1998年台北市市長選舉,在程序爭議下(在截止日期後月餘提出申請),取得政治大學法律系的專任教職,並表示以後專心教育,不再涉足政事,不參與台北市市長選舉[15]。
參選台北市市長與連任
1997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之中,陳水扁以台北市長的身份領軍組成「寶島希望助選團」全台助選,造成國民黨拱手讓出逾半數的縣市執政權,展現「以地方包圍中央」的執政雄心,國民黨在此情勢之下渴望出現一位可以對抗陳水扁的從政黨員。1998年,經多人勸進與其父馬鶴凌的勸說,馬參加台北市市長選舉國民黨內初選,當時馬被黨內認為是唯一有希望擊敗陳水扁的強棒。馬在國民黨初選中勝出,成為該屆台北市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此次選舉是馬英九首次接受民意考驗,在投入選戰之前,馬英九從來沒有參選的實戰經驗,反觀馬英九的對手,則是尋求連任的陳水扁市長,在擔任市長前,陳水扁還歷經台北市議員、立委、縣長選戰洗禮,已是選舉沙場老將。雖然1996年陳水扁在一場婚禮致詞時表示1994年最怕就是馬英九會出來選[16],但陳水扁挾有出色政績、具有戰鬥力的幕僚團隊,馬英九雖有國民黨在中央執政的龐大資源,兩人的聲勢始終維持在伯仲之間。除了陳水扁外,馬英九還面對新黨籍的前立法委員王建煊可能瓜分藍營選票的挑戰,在前一次市長選舉之中,儘管台北市選民結構藍大於綠,陳水扁獲勝的原因多少與新黨趙少康、國民黨黃大洲同室操戈有關。在這次選舉中,民進黨的葉菊蘭以「新賣台集團的棋子」批評馬英九,而陳水扁也以「台灣土狗對上香港貴賓狗」比喻他與馬英九的競爭,但在選前數日,時任總統與國民黨黨主席的李登輝在造勢晚會中問馬未來要走什麼路,馬英九答稱「走李總統民主改革的路」,隨後李登輝牽起馬英九的手高喊「新台灣人!」,此舉被認為讓馬英九拉住了本省族群選票[17]。最後,在王建煊展現「成功不必在我」的陪選態度下,棄保效應發生,馬英九以51.13%的得票率擊敗陳水扁(得票率45.91%)、王建煊(得票率2.97%)等對手而獲得勝選。
雖然馬英九在當選市長之後不久,即宣佈將爭取連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市長選舉前,有傳聞指馬英九可能不參選以備角逐2004年的總統選舉。最後馬英九仍然參與該年的台北市市長選舉以尋求連任。他並於參選同時,宣佈要以「不一樣的方式」來打這場選戰,因此選舉方式著重於發表政見,舉行各種與市民的討論會等,其競選對手民主進步黨所推派的候選人李應元也著重於政見發表。由於出生地的關係,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在為同黨籍候選人李應元站台的演說中,以「香港腳走香港路」、是在選「台北特首」嚴厲批評馬英九。[18]
最後結果馬英九以64.11%的得票率擊敗民進黨籍候選人李應元(得票率35.89%)獲得連任。 [19]。
國民黨主席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過後,連戰宣佈不再續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2005年2月被視為國民黨接班人的馬英九宣佈參選,而立法院長王金平在連戰多次表示不再續任以後,宣佈參選。2005年7月選舉結果,馬英九擊敗黨內對手王金平取得國民黨主席職位。選戰過後,馬英九多次表示預留第一副主席職位給王金平,惟王予以拒絕。[20]
馬英九上任黨主席以後,國民黨面對的是12月的縣市長選舉。由馬英九主導的該次選舉,國民黨一舉拿下14席,連同泛藍縣市一共17席。民進黨只餘下6席,馬英九極力輔選的國民黨周錫瑋且拿下了民進黨執政多年;具有指標性的台北縣。[21]泛綠長期經營的宜蘭縣及嘉義市也由國民黨拿下。
2005年當選嘉義市長的立委黃敏惠就任市長,依法必須補選一席立委。同時,屬泛藍陣營的台東縣長吳俊立因案請辭縣長,必須補選縣長。嘉義市選民結構綠大於藍,故該補選被視為泛藍對泛綠的對決,國民黨提名前國大代表江義雄。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獲得嘉義市一席立委,台東縣則由國民黨提名的吳俊立前妻鄺麗貞當選。
2006年6月的倒扁風潮,馬英九倒扁的態度不夠明確,不但被支持者指陳「猶豫不決」,其聲望也下滑到新低。據統計,馬英九的支持度從4月的71%下滑至51%。同年12月舉行台北高雄市長選舉。馬英九、新黨黨主席郁慕明協調後,曾任環保署長的新黨黨員郝龍斌終於返回國民黨,並一路擊敗對手取得最後國民黨提名資格且當選台北市市長。[22][23]。惟高雄市方面,國民黨提名人黃俊英以些微票數意外輸掉高雄市長。[24]
特别费及競選總統
2007年2月13日,馬英九因在市長任內首長特別費的使用可能涉嫌貪污侵佔,遭到台灣檢調機構起訴。[25]被起訴的同日,馬英九正式宣佈參選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並依承諾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職務[26],然此案於同年8月17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無罪[27],檢方隨後提起上訴。2007年12月28日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宣判,駁回檢方上訴,維持一審無罪判決。[28] 2008年1月3日馬英九提告侯寬仁檢察官,1月27日完成登記參選總統 [29] [30], 為二號參選人,3月22日以58.45%得票率擊敗民主進步黨的謝長廷,當選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嚴格來說,是中華民國第4任民選總統。
政治主張
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2008年總統競選期間,馬英九提出在總統任內「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政見。由於馬英九年輕時曾經參與保釣運動,因此在立場上被認為「親中反日」,但與日本關係密切的李登輝卻辯駁稱馬英九立場並非親中反日。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马英九每年6月4日都會參加相關的紀念追悼會。他坚持:‘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31] 2007年,他以前國民黨主席的身份發表《自由民主 兩岸對話基礎》的文章。开头为:"今天(6月4日)是六四事件18周年,中共政權以武力血腥鎮壓了學生的民主運動,讓它多年來試圖建立的改革開放形像毀於一旦。" 同时批评中国大陆政府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讓代表台灣民意的機構處處受挫,是中國政權反民主本質的鮮明表現。[32]
2002年12月29日,星期日,台湾法轮功学员举行年度修炼心得交流会,当时的台北市长马英九到场支持,并呼吁中共能以宽容态度对待法轮功。[33]
2005年8月5日,他当选国民党主席,接受《中国时报》专访时称:“反共不反中,反独不促统”、“六四不翻案,统一不可谈”,两岸属“一中两区”。两岸“既非一边一国,也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国两区”。他反对“法理台独”,如“正名制宪、台湾共和国”,至于如何解释台湾现状,那是言论自由。[34]
2006年2月11日,他提出:“大陆不撤弹、台湾不谈判”。[35]
2008年4月14日,他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5月上任后,他会继续参加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活动,但形式会有所变化。他对平反「六四」的立场不会改变,是至今未变的坚持。他还相信中共迟早会改变对「六四」的态度。
施政表現
台北市長時期
交通建設
在馬英九擔任市長任期內,屬於大眾運輸的台北捷運6條路線,包括新店線、小南門線、小碧潭支線、南港線、板橋線、土城線完工通車,8年來每日載客量成長為6.3倍[36],並在Nova及CoMET會員系統中可靠性達到第一(2004年、2005年)[37]。不過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時,由於馬市府防洪評估錯誤,造成抽水站失效,台北市區汪洋一片,大水並湧入捷運隧道,並讓台北捷運藍線停駛、捷運台北車站停用長達3個月,對台北交通造成影響。事後,監察院通過糾正案糾正台北市政府,認為台北市政府在納莉風災期間,捷運設施事前未加強防洪整備及緊急應變演練,以及工務局、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與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橫向聯繫不足,導致捷運系統淹水受創且擴大災情,確有違失。[38]
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增加公車專用道設置,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但其中羅斯福路及忠孝東西路公車專用道設置,原本是希望能提高市民利用大眾運輸系統,不過由於路線規劃與周圍交通評估失當,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在啟用後對道路交通產生負面影響,造成民怨不斷,而羅斯福路沿線里長都連署反對,羅斯福路已被譏為全國最易肇事的路段。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至今仍未啟用,而忠孝東路公車專用道的實施已停止。[39][40][41]
道路方面,馬英九任內完成連結福高三甲與市區的信義快速道路,以及復興北路車行地下道,為臺灣在營運中機場跑道地下進行施工的首例。此外還有環東大道的通車,南京東路正氣橋的改建,以及在萬華車站鐵路地下化後,開通艋舺大道與華翠大橋,並整建基隆河百齡橋、承德橋、民權大橋、麥帥一橋、麥帥二橋與中山新橋等6座橋樑,進行照明美化與景觀改善工程。並且完成120公里腳踏車道,95年度串聯臺北縣市河濱腳踏車道。
2007年貓空空中纜車完工通車,兼具觀光以及大眾運輸功能,成為台灣的熱門新景點。不過貓空纜車上線初期曾經出現過數次運轉中斷的狀況,由台北市研考會在營運一個多月後發布的調查顯示,市民對於貓空纜車滿意者僅14%,不滿意者達32%[42]。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批評貓空纜車的設置,凸顯出馬英九的政策缺乏全面的考量。[43]一些市議員直指是「台北最大違建」[44],並與立委並提出瀆職控告[45],甚至當時亦有媒體評論這將衝擊馬英九的總統選情[46],不過在經過捷運公司與廠商努力改善下,整體滿意度已有大幅提昇,根據臺北捷運公司委託透真市場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市調公司,於2008年1月2日至2008年1月13日在貓纜各車站進行最新旅客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已高達80.3%。[47]
北市府於1999年規劃,採「政府帶頭,民間建置和經營」的BOT模式,由政府提供公共場所、業者出資建置經營的方式,打造「無線寬頻網路城市」。 這項建設也讓台北市政府獲得2006年美國「智慧社區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的智慧城市首獎,擊敗美國克里夫蘭、英國曼徹斯特、中國天津等入圍城市。無線寬頻的硬體建設為台北贏得全球最大無線網路城市的殊榮,使用率卻屢受外界批評。然而,面臨使用人數偏低、訊號不穩定、加值服務內容不夠吸引人等批評[48][49],以及面臨3G、HSDPA技術的威脅,負責營運的安源資訊還是深具信心[50]。
產業及經濟
在經濟投資方面,馬英九政府整合了東區商業資源,如台北101、台北世貿等,舉辦各式展覽招商。進行全市無線網路系統Wifly的架設,雖然Wifly讓台北市晉升為世界最大的無線網路都市,但因收費問題令使用人數不如預期,截至2006年7月的使用人數只有4萬人[51],不到全市人口3%。
任內全力推動之臺北內湖科技園區2006年全年營收達新台幣22,933億元,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營收亦達1,448億元[52]。
體育
在體育方面,在原台北市立棒球場位置興建了台北小巨蛋。市政府也推動一行政區一市民運動中心的政策,整建暨有的體育場館,設立五座運動中心委外經營,以平價的價錢的提供運動空間。 2001年台北市舉辦亞洲盃女子足球賽,台北市議員段宜康等人指控台北市員警取締並沒收民眾自行攜入的中華民國國旗,卻放任中国五星紅旗十二面在場內揮舞而未受到警方干擾[53]。台北市政府的回應是台北市政府只是協辦單位,實際的執行都是配和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而中華足協同意台北市政府的說法,承認是自己要求警察配合,並強調這是「奧會模式」,以柔性勸導民眾收起國旗並無不妥,[54]並稱因為段宜康的批評,暫時不願再申辦國際比賽。[55]
2003年,由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與台北市政府合組的申辦團,代表台灣,以52票比32票,擊敗希臘雅典取得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預計有來自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運動員參賽[56]。
台北市政府是在馬英九擔任市長任內成立體育處。
文化與都市更新
在文化方面,文化局在馬英九任內建立,龍應台擔任首任文化局長,範疇包括古蹟建築、歷史建築、老樹保護、文化人才、公共藝術、街頭藝人[57],任內並通過台北藝術中心開發計畫[58]。
市政府除了舉辦大型藝文活動,也加速華山藝文特區、建國啤酒廠、寶藏巖聚落等的重整與再生。貓空空中纜車與北投空中纜車的計畫,將提升地區觀光效益。此外在南港與萬華兩地設有新移民會館分館,提供休閒聚會場所給外籍新移民。
2003年台北市議會通過由文化局推動的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之立法,讓台北市的老樹、大樹、有意義的樹,都獲得法律的保障。
在古蹟的保存上,臺北市府將國民政府時期要員故居──士林官邸、七海官邸、孫運璿故宅、李國鼎故宅、嚴家淦故宅、錢穆故宅列為市定古蹟,以及南海學園科學館、牯嶺街南菜園日式宿舍、萬華三水街新富市場、萬華助順將軍廟等。
但有些古蹟拆除引發爭議,如太古巢遺址 ,临济寺神道、蘭州街派出所、中山橋等,引起北台灣文化守護聯盟與大龍峒文史工作室連署「反對以北大同文化園區都市更新計畫為名,消滅文物、竄改歷史古蹟原貌」。[59]不過,拆除中山橋是為降低當地淹水風險[60],拆除後,目前在尋找適當地方重組[61],台北市文化局也針對其他爭議古蹟說明:一、太古巢位於圓山遺址保存範圍,並未遭到破壞;二、臨濟寺於1984年捷運工程時,將大雄寶殿拆解重組,台北市政府並補助寺方修復山門與大雄寶殿,並未破壞;三、蘭州街派出所是1945年以後的建築。[62]
馬英九的市政府團隊對於老舊市場更新,也常常因為事先規劃不當,造成改建後使用效果不彰。其中建成圓環花2億改建失敗、濱江果菜市場花30億改建,屋頂排煙窗漏水[63]、西門市場花1億5千萬改建失敗熄燈、民福市場花10億改建,各樓層天花板偷工減料高度嚴重縮水[64]、大橋市場花1億2千萬改建失敗熄燈、士林夜市花1億6千萬遷至臨時攤位,業績滑落50%,因而廣受各界批評。[65]
衛生與安全
公共衛生方面,在沒有中央政府補助的狀況下,台北市的家戶接管普及率由1998年的28.8%提升到2007年的58.3%[66],改善大台北地區的河川污染問題。
而與水費分開收取的垃圾費隨袋徵收實施,提高了台北市資源回收率[67],以回收比率來看,1999年,也就是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前,資源回收比率是7.83%,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2003年底資源回收比率成長到28%;從開始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台北市的總廢棄物量,也從1999年的26公噸,減少到2004年的12公噸[68]。
2003年SARS期間和平醫院爆發嚴重院內感染,北市府組成專案調查小組,檢討出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在劉姓洗衣工發病後至通報前未採適當隔離措施。二、警覺性不夠。三、防護措施未能嚴格落實執行。[69]因而導致院內感染而封院,並且召回醫護人員。在行政院要求下,和平醫院即召回九百卅名員工,集中隔離,相關人員家屬則採居家隔離,和平醫院醫護人員及員工計有57人疑似感染,其中7人死亡,50人住院,民眾部分則有97人疑似感染,24人死亡。[69]當時的市立和平醫院林重威 醫師在治療染煞洗衣工時,受感染而犧牲,林父要求台北市政府為封院政策不當道歉,並求償一元。最後法律判決,由國家賠償748萬元。
馬英九市府推動市立醫院整併,將10家市立醫院整併成一家市立聯合醫院,市醫整併之後因為議價能力提高,一年的藥價成本節省了6億5000萬元。[70]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立不久卻發生了邱小妹妹人球案,[71]遭受邱父虐傷的邱小妹妹無法在擁有豐沛醫療資源的台北市救治,轉送到台中縣童綜合醫院急救而腦死,衛生局長張珩為此下台負責。[72]
個人
馬英九身高177公分體重79公斤[73],在一些針對台灣同志與上班族女性之票選活動中,馬英九曾榮膺政治人物類的「夢中情人」[74][75],媒體則慣以「小馬哥」[76]暱稱之。許多調查認為馬英九出色外在條件是他於台灣政壇崛起的最大因素,而該因素亦有人解讀為「馬英九神話」。[77]選前馬英九的民調在婦女票上以二比一領先,若把婦女票優勢換算為選票差距,而男女投票率差不多,並驗證投票結果,與馬民調贏謝長廷的近17個百分點十分接近。[78]
馬英九在美国留学期间和周美青结婚,有两位女儿,馬唯中、馬元中。[79]馬英九長期為慢跑与游泳爱好者,創造出年轻健康形象,并积极筹办与参与运动、艺术活动,以及公益活动,如2004年—2005年跨年晚会时,在倒数时刻为印度洋大地震受难者祈福。特別費案調查時,馬英九拿出財產流向說明時,列表顯示馬英九市長8年任內,捐款資助弱勢與慈善團體超過6000萬新台幣。[80]
馬英九做為泛藍陣營的政治人物,經常被親近泛綠陣營的媒體撰文攻擊,也相對的被泛藍媒體較友善對待。此現象常遭反對陣營質疑為「媒體造神」[81]另就馬英九是否忽視台灣本土精神方面,則有「馬英九英語說的比台語好」及「馬英九對中國比對台灣好」的責難意見出現。[82] 1999年,馬英九在台北市政府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合辦的流浪犬認養活動中,認養一隻混種犬,並取名馬小九[2]。在經過健康檢查、驅蟲及認養程序後,馬小九與馬英九家人一同居住於市長官邸,其生活大多由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照料。雖然馬小九在被認養後,於台灣已具有一定之知名度,但真正使其聲名大噪的,則是在2006年間,因為牠的健檢及醫療費係用首長特支費來支付的,因而引爆特支費案。
主要著作
- Terrorism an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 Preliminary Study. Taipei: Institute on Contemporary China, 1985.[83],
- 《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市:正中書局,1986年。
- 《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回顧與展望》,台北市: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1991年。
-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年。
- 《法務部新加坡考察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務部,1995年。
- 《考察泰國、馬來西亞反毒、肅貪、獄政工作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務部,1996年。
- 《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天下文化出版社,2007年,ISBN 9789864179534
- 《治國:臺灣贏的新策略》,商周出版,2007年,ISBN 9789861249810
- 《沉默的魄力》,天下文化出版社,2008年,ISBN 9789862160732
参考文献
- ^ 王建民,《台灣正走向馬英九時代》,中國網,2005年7月28日
-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 香港蘋果日報 - 湘潭衡山 說法有異 祖母改嫁 兩個家鄉
- ^ 《金恆煒專欄》馬英九計騙蔣經國. 自由電子報. 2008-02-16 [2008-12-16] (中文(繁體)).
- ^ 調景嶺並非馬英九出生地,見愿马英九能垂范一个明天的中国
- ^ 范凌嘉; 馮復華. 遺願交給馬英九馬鶴凌默默告別. 新浪新聞. 2005-11-01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台北市政府. 歷屆市長:馬英九. [2008年3月2日].
- ^ 马英九正式宣布参选国民党主席 提六项改革. 《华声报》. 2005年4月4日 [2007年8月5日] (中文).
- ^ 留學生的十字架-「波士頓通訊」選集,波士頓通訊編輯委員會編,1982
- ^ 馬英九不沾鍋的性格如何除弊興利?
- ^ 大紀元時報:馬英九被指曾作特務將提刑事告訴
- ^ 中央社,《羅智強:馬英九波士頓通訊文章是愛國文章》
-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9/8/wbpz.html TVBS,《透視周美青馬英九在美結婚 介紹人談周美青》,2008年03月29日
- ^ 國家考試簡介 (TXT). 中华民国留学资讯站. [2007-11-15] (中文(繁體)).
從前公務人員甲等特考通過時,取得簡任或薦任任用資格,比高考還高。1993年應立法院修正考試法,廢除甲等特考。
- ^ 莊嘉台. 全台走透透 馬英九已在選總統了.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1/11/15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黃敬平,北市試啼聲挫扁連任路,蘋果日報,2008年3月23日T14版。
- ^ 黃敬平,「新台灣人」跨越族群,蘋果日報,2008年3月23日T14版。
- ^ 北高大選特別報導. 2002/11/02 [2008-03-18]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自由時報” (帮助);
- ^ [http://140.130.128.66/files/24.pdf 策略行銷於選戰之運用研究(2008年1月14日到訪。) http://www.ettoday.com/2002/12/07/10909-1384711.htm ETtoday,《北高市長/中選會公佈﹔馬英九、謝長廷當選》]
- ^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王金平败选
- ^ 中央通訊社,2005年12月4日
- ^ ETtoday,國親關係險象環生/馬英九為了郝龍斌 惹毛宋楚瑜?
- ^ 縣長周錫瑋恭喜郝龍斌當選台北市長,期盼北北繼續合作一家親
- ^ 北京新浪網:民進黨陳菊險勝國民黨黃俊英1120票
- ^ 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起訴書. 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 2007/2/13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羅凡,《馬英九參選到底求清白》,《開放雜誌》
- ^ BBC:《一審無罪,馬英九:虛耗應到此為止》
- ^ ETTODAY:馬無罪/檢方上訴駁回,馬英九二審無罪
- ^ 特別費案/馬英九告濫權 侯寬仁批阻檢上訴
- ^ 馬英九提告 陳長文:懲罰並教育濫權檢察官
- ^ [马英九将胡锦涛一军(胡平) 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2005/09/02/hp/]
- ^ [紀念六四馬英九籲中國加速民主開放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710000/newsid_6718100/6718169.stm]
- ^ [马英九吁中国宽待法轮成员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2610000/newsid_2612800/2612869.stm]
- ^ [2005年两岸关系大事记 http://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6-04/03/content_4378847_7.htm]
- ^ [专访马英九 “三民”相近方可谈统一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ace2face/pages/face2face060312.html]
- ^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年報 - 台北捷運營運概況 (PDF).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關於我們-誕生與成長. 台北捷運公司. [2007-06-12] (中文(繁體)).
- ^ 丘昌泰; 楊永年、趙家民等. 台北市政府防災組織與功能研究:納莉風災的省思 (PDF). 国立台北大学网站.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劉榮. 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宛如虎口 全國最危險.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7/29/2006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洪敏隆. 羅斯福路公車道 不排除廢掉——郝限交通局三個月改善. 自由电子报. 2007-1-5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陳函謙、蔡依蒨、陳怡妏. 多項建設難題 郝的燙手山芋. 中國時報. 12/20/2007 [2007-12-20] (中文(繁體)).
- ^ 林恕暉. 貓纜變懶貓 滿意度僅14%. 自由电子报. 2007-8-1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李育琴. 貓纜通車首日故障 爆出市府公共政策問題——環團呼籲民眾拒當貓纜烤箱白老鼠. 环境资讯中心. 2007-07-05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方旭台. 議員批貓空纜車無救護方案 北市最大違建. 台湾大纪元(载中央社). 2007-6-12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林慶川; 彭顯鈞、王寓中. 貓纜事故多 馬被告瀆職. 自由电子报. 2007-07-28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龔招健. 貓纜凸槌 馬英九遭殃. 中时电子报. 2007-07-23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貓空纜車慶祝載客量突破300萬人次 旅客滿意度調查80%以上旅客表示滿意94%會再向親友推薦. 台北大眾捷運公司. 2008/2/15 (中文(繁體)).
- ^ 積極打造無線網路新都 無線台北世界第一.
- ^ 台北市無線網路新都總體檢:批評聲浪不斷.
- ^ 市府無線網路民間網卡搶食. 聯合新聞網. [2008-03-16] (繁體中文).
- ^ 北市藉VoIP拉抬WiFly使用率. 2006-07-05 [2008-03-16].
- ^ 台北市科技走廊主題網. [2008-03-27].
- ^ 范姜泰基; 王寓中. 亞洲女足賽國旗禁入場 馬英九被批. 自由电子新闻网. 2001-12-25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詹三源; 楊金嚴. 女足賽禁帶國旗進場 球迷抗議 議員質疑 市長指比照奧會模式處理 足協聲援市府. 聯合報. 2001-12-25: 18版,綜合新聞 (中文(繁體)).
- ^ 詹三源; 楊金嚴. 女足賽國旗事件 足協致歉 中華奧會未明確指示前 將不再申辦國際賽. 聯合報. 2001-12-27: 18版,綜合新聞 (中文(繁體)).
- ^ 2009年聽障奧運 我獲主辦權. 2003.03.03 [2008-03-19]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公視新聞網” (帮助);
- ^ 資產與人才. [2008-03-19]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 ^ 台北藝術中心計畫拍板定案. 2006/05/11 [2008-03-19]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 ^ 林修卉. 啊 台北的古蹟不見了. 2006/07/20 [2007-11-15]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新台湾新闻周刊” (帮助);
- ^ 中山橋拆不拆 馬英九月底決定. 2002.01.15 [2008-03-18]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自由時報” (帮助);
- ^ 13地點均不適合 中山橋遺址無處放. 2008.03.14 [2008-03-18]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中時電子報” (帮助);
- ^ 文化局回應東森電子報網友投書. 2006/06/26 [2007-11-15]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 ^ 鄭進興. 啊……馬英九 原來是市政殺手.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10/04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林秀姿. 民福市場 鷹架中冒險試賣.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2/13/2006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林修卉. 改建管理失當 北市傳統市場式微.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07/13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我不是幫台北市說話 但每年衛生下水道預算都是我審過的. 2008-03-14 [2008-03-17].
- ^ 蔡炯青; 黃瓊儀. 公共政策議題的議程設定研究——以「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為例 (PDF). 2002.06.29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臺北市垃圾清運狀況. [2008-03-16].
- ^ 69.0 69.1 臺北市政府專案調查小組.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處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事件調查報告 (DOC). 台北市政府网站. 2003-6-12 [2007-11-15] (中文(繁體)).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 ^ 澄清外界對聯合醫院整併之質疑.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2005-10-26 [2007-11-15] (中文(繁體)).
本府對於聯合醫院之政府補助款由86年度的45.77億元已逐年遞減至94年度的30.47億元。94年度起政府補助款分配情形,除6.1億元係因應「公務人員退休法施行細則」及「公務人員撫卹法施行細則」規定之職員(工)退休及撫恤金經費外,本府對於聯合醫院之補助已經沒有營運方面之補助款,補助費用全數均作為公共衛生業務補助及政策性補貼民眾之費用。
- ^ 陳曉宜. 張珩轉調市醫總院長.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1/13/2005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林相美. 虐童人球風暴特別報導——仁愛有床 張珩未及時向馬報告. 自由电子报. 2005-1-16 [2007-11-15] (中文(繁體)).
台北市衛生局長張珩在市議會證實仁愛院區10日凌晨「有床可用」
- ^ 劉作坤,《什麼樣的DNA 造就馬英九魅力》,聯合報,2006年3月27日
- ^ [大公網,《http://www.ma19.net/blogs/%E6%B1%9F%E6%A5%93/20071013/1684 馬英九被台灣同志選為夢中情人》]
- ^ 大紀元時報:台女性上班族的夢中情人,馬英九奪冠
- ^ 「小馬哥」一名原為著名電影《英雄本色》中的人物,形象瀟灑。英雄本色「小馬哥」再現江湖馬英九酷辣造型「與青年有約」
- ^ 新新聞,《再見!馬英九神話》
- ^ 帥哥效應 橫掃婦女票 馬大勝關鍵
- ^ 马英九简历. 台北市政府网站. 2006-12-29 [2007-11-15] (中文(繁體)).
- ^ ETtoday,《特別費案/宋耀明+李念祖+羅明通,馬英九律師團成形》
- ^ 新台灣新聞周刊,封面故事:訪美造神
- ^ 自由時報,《馬英語比台語好,耳語流傳中南部》
- ^ 以Martin Joseph名義撰寫,在馬英九於革實院之自述中表明為其之作。自述內容引自:習賢德. 馬鶴凌、馬英九父子與革命實踐研究院. 傳記文學第88卷第6期,總號529號. 2006年6月: 19頁.
參閱
外部連結
官衔 | ||
---|---|---|
前任: 陳水扁 |
中華民國總統 2008年5月20日— |
候任 |
政府职务 | ||
前任: 陳水扁 |
台北市長 1998年12月25日—2006年12月25日 |
繼任: 郝龍斌 |
前任: 呂有文 |
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 1993年2月7日—1996年6月10日 |
繼任: 廖正豪 |
政黨職務 | ||
中國國民黨領導人 | ||
前任: 連戰 |
中國國民黨主席 2005年8月19日—2007年2月13日 |
繼任: 吳伯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