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拓跋仁: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61行: 第61行: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五月,[[盖吴]]在杏城重新聚集党羽,自号秦地王,重振声势,魏太武帝派遣拓跋仁和拓跋那都督北道各路军队前往讨伐<ref>《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众旋复振。于是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同讨之。</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盖吴收兵屯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魏主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讨之。</ref>。八月,盖吴被部下杀死,拓跋仁讨伐盖吴的残余党羽白广平、路那罗等人,将他们全部平定<ref>《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永昌王仁平其遗烬。</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永昌王仁等讨吴余党白广平、路那罗等,悉平之。</ref>。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五月,[[盖吴]]在杏城重新聚集党羽,自号秦地王,重振声势,魏太武帝派遣拓跋仁和拓跋那都督北道各路军队前往讨伐<ref>《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众旋复振。于是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同讨之。</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盖吴收兵屯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魏主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讨之。</ref>。八月,盖吴被部下杀死,拓跋仁讨伐盖吴的残余党羽白广平、路那罗等人,将他们全部平定<ref>《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永昌王仁平其遗烬。</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永昌王仁等讨吴余党白广平、路那罗等,悉平之。</ref>。


[[太平真君]]十年(449年),[[魏太武帝]]讨伐刘宋,魏太武帝命令各位将军分兵同时前进,派遣永昌王拓跋仁从洛阳向寿阳进军,尚书[[长孙真]]向马头进军,楚王[[拓跋建]]向钟离进军,高凉王[[拓跋那]]从青州向下邳进军,魏太武帝自己从东平向邹山进军<ref>《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趋马头,楚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魏主命诸将分道并进:永昌王仁自洛阳趋寿阳,尚书长孙真趣马头,楚王建趣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趣下邳,魏主自东平趣邹山。</ref>。
[[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十月,[[魏太武帝]]讨伐刘宋,魏太武帝命令各位将军分兵同时前进,派遣永昌王拓跋仁从洛阳向寿阳进军,尚书[[长孙真]]向马头进军,楚王[[拓跋建]]向钟离进军,高凉王[[拓跋那]]从青州向下邳进军,魏太武帝自己从东平向邹山进军<ref>《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趋马头,楚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ref><ref>《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魏主命诸将分道并进:永昌王仁自洛阳趋寿阳,尚书长孙真趣马头,楚王建趣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趣下邳,魏主自东平趣邹山。</ref>。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二月,北魏發動大軍展開對劉宋的攻擊,拓跋燾御駕親征,後圍攻懸瓠,拓跋仁此時駐守在汝陽,魏軍從淮西六郡等地俘虜來的百姓都聚集在此處,劉宋武陵王[[劉駿]]從彭城派遣劉泰之、垣謙之、程天祚、[[杜幼文]]等軍隊攻打汝陽,拓跋仁沒有料到此時會有宋兵來犯,當時主營並無防備,宋軍攻入後殺魏軍三千多人,燒其裝備糧草,魏軍先行潰散,然而之後拓跋仁又重整軍隊,與從虎牢地區來的援軍會合,再返回擊敗宋軍,斬劉泰之,俘虜程天祚。四月北魏撤軍。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二月,北魏發動大軍展開對劉宋的攻擊,拓跋燾御駕親征,後圍攻懸瓠,拓跋仁此時駐守在汝陽,魏軍從淮西六郡等地俘虜來的百姓都聚集在此處,劉宋武陵王[[劉駿]]從彭城派遣劉泰之、垣謙之、程天祚、[[杜幼文]]等軍隊攻打汝陽,拓跋仁沒有料到此時會有宋兵來犯,當時主營並無防備,宋軍攻入後殺魏軍三千多人,燒其裝備糧草,魏軍先行潰散,然而之後拓跋仁又重整軍隊,與從虎牢地區來的援軍會合,再返回擊敗宋軍,斬劉泰之,俘虜程天祚。四月北魏撤軍。

2022年9月11日 (日) 07:13的版本

拓跋仁
永昌王
前任:拓跋健
繼任:
國家北魏
時代南北朝
族裔鮮卑拓跋部
世系明元帝六王系
出生不詳
逝世興安二年(453年)
長安
親屬
父親永昌莊王拓跋健
其他親屬曾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祖父: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仁(5世纪?—453年9月13日),鲜卑名庫仁真[1][2],拥有直懃头衔[3]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孙,抚军大将军、永昌庄王拓跋健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拓跋仁在父亲拓跋健去世后袭爵为永昌王,拓跋仁矫健勇猛,有父亲的风范,伯父魏太武帝认为他很奇特[4][5]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十一月,北魏选拔六州士兵中勇猛的两万人,派遣拓跋仁和高涼王拓跋那各率一万骑兵,向南进攻淮河泗水以北的刘宋地区,将青州和徐州的百姓迁徙充实到黄河以北[6][7]。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二月,拓跋仁到达高平,俘虏刘宋将军王章,又进攻金乡、方与,迁移刘宋百姓五千家到黄河以北[8][9]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刘宋太原郡人颜白鹿私自进入北魏境内,被北魏俘虏,北魏相州刺史要杀了颜白鹿,颜白鹿欺骗说:“是青州刺史杜骥派我来归顺。”北魏人将颜白鹿送到平城,魏太武帝高兴的说:“杜骥是我的母亲同姓。”魏太武帝命令崔浩写信给杜骥,派遣司徒祭酒王琦携带书信随颜白鹿南归,又命令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率领士兵迎接杜骥,在历城进攻刘宋冀州刺史申恬,杜骥派遣宁朔司马夏侯祖权、中兵参军吉渊等人率领将士迅速救援历城,北魏攻克太原郡,得到四千多人口,牛六千多头。北魏军队于是侵犯兖州、青州和冀州,到清水以东而返回,杀死和掠夺了很多人,刘宋北部边境骚动[10][11]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五月,盖吴在杏城重新聚集党羽,自号秦地王,重振声势,魏太武帝派遣拓跋仁和拓跋那都督北道各路军队前往讨伐[12][13]。八月,盖吴被部下杀死,拓跋仁讨伐盖吴的残余党羽白广平、路那罗等人,将他们全部平定[14][15]

太平真君十年(449年)十月,魏太武帝讨伐刘宋,魏太武帝命令各位将军分兵同时前进,派遣永昌王拓跋仁从洛阳向寿阳进军,尚书长孙真向马头进军,楚王拓跋建向钟离进军,高凉王拓跋那从青州向下邳进军,魏太武帝自己从东平向邹山进军[16][17]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二月,北魏發動大軍展開對劉宋的攻擊,拓跋燾御駕親征,後圍攻懸瓠,拓跋仁此時駐守在汝陽,魏軍從淮西六郡等地俘虜來的百姓都聚集在此處,劉宋武陵王劉駿從彭城派遣劉泰之、垣謙之、程天祚、杜幼文等軍隊攻打汝陽,拓跋仁沒有料到此時會有宋兵來犯,當時主營並無防備,宋軍攻入後殺魏軍三千多人,燒其裝備糧草,魏軍先行潰散,然而之後拓跋仁又重整軍隊,與從虎牢地區來的援軍會合,再返回擊敗宋軍,斬劉泰之,俘虜程天祚。四月北魏撤軍。

二月戰事結束後,七月劉宋展開北伐,十月北魏再度發動對劉宋的反擊,拓跋仁招募長安關中地區的民眾八萬人為士兵,先擊敗到坦之,拿下虎牢,再由洛陽出發,目標壽陽,行軍途中,拓跋仁又攻下了項城和懸瓠,在尉武遭遇宋軍將領劉康祖,劉康祖結陣與魏軍決戰,戰鬥歷經一天一夜,拓跋仁部隊殲滅康祖部隊。拓跋仁進逼壽陽後,分兵焚燒掠奪馬頭、鍾離等城,之後抵達長江沿岸。至隔年(451年)一月才隨拓跋燾撤退。

興安二年(453年)七月,拓跋仁與濮陽王閭若文谋反,被发觉,七月乙丑(453年9月13日),拓跋仁在长安被赐令自杀[18][19][20],封国被削除[4][5]

鲜卑名

北京大学研究生于子轩认为,拓跋仁的鲜卑语本名库仁真可以复原作koñinčin,意思是羊倌[21]

家庭

妻妾

参考资料

  1. ^ 《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会虏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
  2. ^ 《宋书·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二》:虏永昌王宜勤库仁真救虎牢,坦之败走。
  3. ^ 《宋书校勘记·卷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二·三》:虏永昌王宜勤库仁真救虎牢 “宜勤”疑即“直勤”之误。索虏传又误作“宜勒”。直勤或作直懃,又见索虏传,亦即特勤之异译。“库仁真”各本并作“仁库真”,据索虏传改正。
  4. ^ 4.0 4.1 《魏书·卷十七·列传第五》:子仁,袭。仁亦骁勇,有父风,世祖奇之。后与濮阳王闾若文谋为不轨,发觉,赐死,国除。
  5. ^ 5.0 5.1 《北史·卷十六·列传第四》:子仁袭。仁亦骁勇有父风,太武奇之。后与濮阳王闾若文谋为不轨,发觉,赐死,国除。
  6.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选六州兵勇猛者二万人,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各一万骑,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
  7.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选六州兵勇猛者,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领为二道,南略淮、泗以北。徙青、徐之人以实河北。
  8.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永昌王仁至高平,擒刘义隆将王章,略金乡、方与,迁其民五千家于河北。
  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魏选六州骁骑二万,使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分将之,为二道,掠淮、泗以北,徙青、徐之民以实河北。
  10. ^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其年,太原民颜白鹿私行入荒,为虏所录,相州刺史欲杀之,白鹿诈云“青州刺史杜骥使其归诚”。相州刺史送白鹿至桑乾,焘喜曰:“我外家也。”使其司徒崔浩作书与骥,使司徒祭酒王琦赍书随白鹿南归。遣从弟高梁王以重军延骥,入太原界,攻冀州刺史申恬于历城,恬击破之。杜骥遣其宁朔府司马夏侯祖欢、中兵参军吉渊驰往赴援,虏破略太原,得四千余口,牛六千余头。
  1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太原颜白鹿私入魏境,为魏人所得,将杀之,诈云青州刺史杜骥使其归诚。魏人送白鹿诣平城,魏主喜曰:“我外家也。”使崔浩作书与骥,且命永昌王仁、高凉王那将兵迎骥,攻冀州刺史申恬于历城;杜骥遣其府司马夏侯祖欢等将兵救历城。魏人遂寇兖、青、冀三州,至清东而还;杀掠甚众,北边骚动。
  12.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盖吴复聚杏城,自号秦地王,假署山民,众旋复振。于是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同讨之。
  13.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盖吴收兵屯杏城,自号秦地王,声势复振。魏主遣永昌王仁、高凉王那督北道诸军讨之。
  14.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秋八月,盖吴为其下人所杀,传首京师,永昌王仁平其遗烬。
  15.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四》:永昌王仁等讨吴余党白广平、路那罗等,悉平之。
  16.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乃命诸将分道并进:使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自洛阳出寿春,尚书长孙真趋马头,楚王建趋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趋下邳。
  1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魏主命诸将分道并进:永昌王仁自洛阳趋寿阳,尚书长孙真趣马头,楚王建趣钟离,高凉王那自青州趣下邳,魏主自东平趣邹山。
  18. ^ 《魏书·卷五·帝纪第五》:秋七月辛亥,行幸阴山。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谋反。乙丑,赐仁死于长安,若文伏诛。
  19.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秋七月辛亥,行幸阴山。濮阳王闾若文、永昌王仁谋反。乙卯,仁赐死,若文伏诛。
  20.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乙丑,魏濮阳王闾若文、征西大将军永昌王仁皆坐谋叛,仁赐死于长安,若文伏诛。
  21. ^ 罗新.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北京市: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年07月: 096. ISBN 9787547743126. 
  22. ^ 《魏书·卷八十九·列传酷吏第七十七》: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
  23. ^ 《北史·卷八十七·列传第七十五》:会永昌王仁随太武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