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七星山 (臺北市):修订间差异

坐标25°10′14.2″N 121°33′12.4″E / 25.170611°N 121.553444°E / 25.170611; 121.55344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回退1.164.180.21讨论)做出的3次编辑
标签TW 撤销 消歧义連結
无编辑摘要
标签已被回退 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24行: 第24行:
'''七星山'''位於[[臺灣]][[北台灣|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為[[台北市]][[北投區]],海拔1,120[[公尺]],是台北市第一高的[[山|-{山岳}-]]。七星山為一[[複式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彙]],峰項置有一等[[三角點]],山頂視野寬闊,能將整個[[大台北地區]]一覽無遺。
'''七星山'''位於[[臺灣]][[北台灣|北部]]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為[[台北市]][[北投區]],海拔1,120[[公尺]],是台北市第一高的[[山|-{山岳}-]]。七星山為一[[複式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彙]],峰項置有一等[[三角點]],山頂視野寬闊,能將整個[[大台北地區]]一覽無遺。


七星山約在七十萬年前開始噴發,頂部原有一噴火口(為破火山口地形),但在火山噴發結束後被侵蝕成七個大小不一的山頭,如同北斗七星而得名。
== 構造 ==
七星山約在七十萬年前開始噴發,頂部原有一噴火口(為[[破火山口]]地形),但在火山噴發結束後被侵蝕成七個大小不一的山頭,如同[[北斗七星]]而得名。


七星山的東南側與西北側有[[斷層]]切過,因此產生[[溫泉]][[火山噴氣孔|噴氣孔]][[地形]][[景觀]]。由於噴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層層堆疊,而形成錐形的山體,陡峭的獨立山頭,是複式火山最明顯的特徵。位於七星山西南方不遠的[[紗帽山]]為一圓形火山丘,狀似烏紗帽而得名,因形成時的岩漿比較黏稠,流動性小,慢慢地形成造形圓滑優美的[[錐狀火山]],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
七星山的東南側與西北側有斷層切過,因此產生溫泉、噴氣孔等地形景觀。由於噴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層層堆疊,而形成錐形的山體,陡峭的獨立山頭,是複式火山最明顯的特徵。位於七星山西南方不遠的紗帽山為一圓形火山丘,狀似烏紗帽而得名,因形成時的岩漿比較黏稠,流動性小,慢慢地形成造形圓滑優美的錐狀火山,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


== 相關 ==
== 相關 ==

2022年12月10日 (六) 17:35的版本

七星山
百拉卡公路眺望七星山與小油坑
七星山在臺灣的位置
七星山
七星山
七星山在臺灣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1,120米(3,675英尺)
地形突起度1,060米[convert: 不明單位] 编辑维基数据
坐标25°10′14.2″N 121°33′12.4″E / 25.170611°N 121.553444°E / 25.170611; 121.553444
地理
位置 中華民國台北市北投區
所属山脉大屯火山彙
地质
岩石年代150萬年
山脈類型活火山
最近噴發5千年前
七星山主峰:海拔1120公尺
小油坑

七星山位於臺灣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轄區內,行政區為台北市北投區,海拔1,120公尺,是台北市第一高的山岳。七星山為一複式火山,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彙,峰項置有一等三角點,山頂視野寬闊,能將整個大台北地區一覽無遺。

七星山約在七十萬年前開始噴發,頂部原有一噴火口(為破火山口地形),但在火山噴發結束後被侵蝕成七個大小不一的山頭,如同北斗七星而得名。

七星山的東南側與西北側有斷層切過,因此產生溫泉、噴氣孔等地形景觀。由於噴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層層堆疊,而形成錐形的山體,陡峭的獨立山頭,是複式火山最明顯的特徵。位於七星山西南方不遠的紗帽山為一圓形火山丘,狀似烏紗帽而得名,因形成時的岩漿比較黏稠,流動性小,慢慢地形成造形圓滑優美的錐狀火山,為七星山的寄生火山。

相關

七星山群峰

地質景觀

想像的人文景觀

  • 凱達格蘭遺跡:飛碟學家何顯榮認為位於七星山山腰的一塊大石,是凱達格蘭族祭壇的地方、巨石古文明,實際作用學界目前尚在爭論中,未有定論。[1]2004年,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進行「七星山天坪與凱達格蘭文明研究」,初步的結果,認為該「遺跡」並非過去人類行為的遺留,相關考古發掘亦未發現早期人類遺留,因此無法證明該區域與「凱達格蘭文明」有關。[2]

地名

  • 七星郡 - 1920~1945年成立的行政區,以七星山在境內得名。現台北市有七星農田水利會。

腳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