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郭振昌: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李明俊38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李明俊38留言 | 贡献
修改語氣(作品分期)
第26行: 第26行:


=== 2000年代 ===
=== 2000年代 ===
2003年「偶然與巧合」展覽,藝評家王嘉驥指出「郭振昌將通俗的造形語言及其原本直接而單純的語意,經過翻轉與重新演繹之後,集組成為一套前所未見的個人圖像學及語意系統,並建立起自創一格的敘事結構。」<ref name=":12">{{Cite journal |last=王 |first=嘉驥 |title=以藝術作為一種社會論述:郭振昌2003 年「偶然與巧合」個展 |journal=大趨勢 |issue=7 |page=86-89}}</ref>來分析他對郭振昌長期的研究與見解。「偶然與巧合」之靈感來自他1998年所作的《百日日記》,是輕鬆的圖畫隨筆、挖掘自我無意識,也是新圖像語彙的開發,與新舊圖像的統整、構圖<ref name=":13">{{Cite book|title=必然的詩學軌跡--論郭振昌2003年「偶然與巧合」個展|last=洪|first=劭涵|publisher=臺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year=2004|pages=1-40}}</ref>。他於個展中創造出新主題,長手長腳戴面具的怪異生物形象,即衍伸後續創作的X先生與Y小姐。郭振昌利用虛幻的真實來反諷、隱喻社會中虛偽的現象。陸蓉之〈繁華褪盡綺夢來-看郭振昌2003年「匾」系列個展〉將大陸「政治波普」及美國普普比較,並提出郭振昌以嘲諷揶揄的態度,「充分發揮了這些精神上矛盾與對立的視覺訊息,使他的創作有別於西方普普藝術追隨時尚流行的物質美學。」<ref name=":14">{{Cite journal |last=陸 |first=蓉之 |date=2003-02 |title=繁華褪盡綺夢來-看郭振昌2003 年「匾」系列個展 |journal=藝術家 |issue=333 |page=480-482}}</ref>。洪劭涵從圖像層次到語意層次分析郭振昌圖像中的隱喻、換喻、提喻、反諷<ref name=":13" />。透過不同作品所處年代的政治社會氛圍,分析不同圖像的意涵。
進一步利用虛幻的真實來反諷、隱喻社會中虛偽的現象。如2003年「偶然與巧合」展覽,藝評家王嘉驥指出「郭振昌將通俗的造形語言及其原本直接而單純的語意,經過翻轉與重新演繹之後,集組成為一套前所未見的個人圖像學及語意系統,並建立起自創一格的敘事結構。」<ref name=":12">{{Cite journal |last=王 |first=嘉驥 |title=以藝術作為一種社會論述:郭振昌2003 年「偶然與巧合」個展 |journal=大趨勢 |issue=7 |page=86-89}}</ref>「偶然與巧合」之靈感來自他1998年所作的《百日日記》,是輕鬆的圖畫隨筆、挖掘自我無意識,也是新圖像語彙的開發,與新舊圖像的統整、構圖<ref name=":13">{{Cite book|title=必然的詩學軌跡--論郭振昌2003年「偶然與巧合」個展|last=洪|first=劭涵|publisher=臺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year=2004|pages=1-40}}</ref>。他於個展中創造出新主題,長手長腳戴面具的怪異生物形象,即衍伸後續創作的X先生與Y小姐。又如陸蓉之〈繁華褪盡綺夢來-看郭振昌2003年「匾」系列個展〉將大陸「政治波普」及美國普普比較,並提出郭振昌以嘲諷揶揄的態度,「充分發揮了這些精神上矛盾與對立的視覺訊息,使他的創作有別於西方普普藝術追隨時尚流行的物質美學。」<ref name=":14">{{Cite journal |last=陸 |first=蓉之 |date=2003-02 |title=繁華褪盡綺夢來-看郭振昌2003 年「匾」系列個展 |journal=藝術家 |issue=333 |page=480-482}}</ref>。洪劭涵從圖像層次到語意層次分析郭振昌圖像中的隱喻、換喻、提喻、反諷<ref name=":13" />。透過不同作品所處年代的政治社會氛圍,分析不同圖像的意涵。


=== 2010年代 ===
=== 2010年代 ===
郭振昌認為「凡是能將現在生活的特質表現出來的,就是寫實」。在「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展出了郭振昌近十年來的新作品,除了延續以往的圖像與風格外,在構圖上增加了空間的縱深,並使用了壓克力顏料和西畫技法,以擬仿[[水墨画|水墨]]風格的山水來呈現不同的風景<ref name=":15">{{Cite web|title=耿畫廊:【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url=https://artemperor.tw/tidbits/10155|access-date=2023-01-18|website=非池中藝術網}}</ref>。
在「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展出了郭振昌近十年來的新作品,除了延續以往的圖像與風格外,在構圖上增加了空間的縱深,並使用了壓克力顏料和西畫技法,以擬仿[[水墨画|水墨]]風格的山水來呈現不同的風景<ref name=":15">{{Cite web|title=耿畫廊:【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url=https://artemperor.tw/tidbits/10155|access-date=2023-01-18|website=非池中藝術網}}</ref>。


== 展覽<ref name=":16">{{Cite web|title=郭振昌|url=https://artemperor.tw/artist/4936|access-date=2023-01-18|website=非池中藝術網}}</ref> ==
== 展覽<ref name=":16">{{Cite web|title=郭振昌|url=https://artemperor.tw/artist/4936|access-date=2023-01-18|website=非池中藝術網}}</ref> ==

2023年1月31日 (二) 04:08的版本

郭振昌(1949年-),臺灣藝術家,為臺灣當代藝術代表性人物之一。初期風格以抽象形式描繪人體為主,變形的人體線條與器官是其特色。1980年代之後發展出線條書寫的輪廓,1990年代風格漸趨以批判性、社會觀察為主軸,2000年後則利用虛幻的真實來反諷、隱喻社會中虛偽的現象。他擅長用線性語彙來詮釋、褒貶社會現象,揭露並挑戰社政紛擾與文化現象。個展、聯展逾140場次,地點遍及日、美、韓、臺等國。

生平

郭振昌1949年出生於臺灣中部文化古鎮-彰化鹿港,為戰後第一代藝術家,其成長背景融合了臺灣本土、中國傳統、日本、以及西方現代等文化。[1]

郭振昌的当画家的想法起初並未獲得家人支持,其曾自述「以前長輩覺得學藝術會餓死,爸爸也叫我去考醫生,但我考一次就不考了,我就是要當畫家!」[2]于高中一年級時加入李仲生畫室,郭振昌后就讀文化學院(今文化大學)美術系[3]

郭振昌於就讀文化學院美術系一年級時,即舉辦首次個展[4],只是大學畢業後,郭振昌並未能馬上當成藝術家。主要是因為七○年代時,臺灣整體社會經濟條件欠佳,而畫圖相關用具均十分昂貴。郭振昌回憶當時「一個月光是用在顏料和畫布的花費,都比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還多。」[5]

80年代初期,郭振昌先於秋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任職,期間適逢臺灣媒體印刷、出版產業高速发展,對應於當時流行的美國普普藝術概念。郭振昌於1989年離開秋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後,擔任全職藝術家[6],作品曾獲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及日本原美術館等收藏[7]

作品分期

1970年代

受李仲生藝術觀點與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此時期的風格以抽象形式描繪人體,變形的人體線條與器官是此時期的特色。1976年至1977年間,郭振昌申請並獲得美國「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的獎助,進行台灣田野調查工作,深入了解台灣文化、社會、美學及民間藝術[8],田野調查的經歷,他將之運用並轉化在作品中。

1980年代

作品靈感受漢代繪畫的影響,發展出黑色線描風格,創造出「東方」的藝術美學。在創作手法上,加入了立體主義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 181-1973)的「拼貼」(collage)技法,在作品中出現了對比性、矛盾性,捨棄和諧的視覺效果[9]

1990年代

此時期畫風已充分掌握東方線條、西方抽象、傳統與現代,陸續於新的個展中發表新作,並增加了台灣文化圖像與宗教符號,如「八家將」臉譜,具體地結合臺灣當代社會的文化議題。此時期的作品內容帶有批判性,諷刺台灣的政治、社會、宗教與文化現象。在視覺的表現上,他在畫布與畫框上創造衝突的美學[10]。此時期亦透過立體拼貼的手法,運用現成物予以系統化,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11]

2000年代

進一步利用虛幻的真實來反諷、隱喻社會中虛偽的現象。如2003年「偶然與巧合」展覽,藝評家王嘉驥指出「郭振昌將通俗的造形語言及其原本直接而單純的語意,經過翻轉與重新演繹之後,集組成為一套前所未見的個人圖像學及語意系統,並建立起自創一格的敘事結構。」[12]「偶然與巧合」之靈感來自他1998年所作的《百日日記》,是輕鬆的圖畫隨筆、挖掘自我無意識,也是新圖像語彙的開發,與新舊圖像的統整、構圖[13]。他於個展中創造出新主題,長手長腳戴面具的怪異生物形象,即衍伸後續創作的X先生與Y小姐。又如陸蓉之〈繁華褪盡綺夢來-看郭振昌2003年「匾」系列個展〉將大陸「政治波普」及美國普普比較,並提出郭振昌以嘲諷揶揄的態度,「充分發揮了這些精神上矛盾與對立的視覺訊息,使他的創作有別於西方普普藝術追隨時尚流行的物質美學。」[14]。洪劭涵從圖像層次到語意層次分析郭振昌圖像中的隱喻、換喻、提喻、反諷[13]。透過不同作品所處年代的政治社會氛圍,分析不同圖像的意涵。

2010年代

在「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展出了郭振昌近十年來的新作品,除了延續以往的圖像與風格外,在構圖上增加了空間的縱深,並使用了壓克力顏料和西畫技法,以擬仿水墨風格的山水來呈現不同的風景[15]

展覽[16]

1.個展

  • 2021 《從何開始—起動》,赤粒藝術,臺北,臺灣
  • 2020 《之前.之後》,耿畫廊,臺北,臺灣
  • 2016 《圖騰臺灣》,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 ,彰化,臺灣
  • 2015 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向年輕人致敬》,愛力根畫廊,今藝術,臺北,臺灣
  • 2010 《浮動.影子》,愛力根畫廊,臺北,臺灣
  • 2009 《2008年前後 ─ 浮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08 《郭振昌臺灣當代創作記史》,威廉當代藝術空間,臺北,臺灣
  • 《圖騰與禁忌》,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漂亮》,大趨勢畫廊,臺北,臺灣
  • 2005 《18羅漢》,大趨勢畫廊,臺北,臺灣
  • 2003 《偶然與巧合》,大趨勢畫廊,臺北,臺灣
  • 2001 圖騰與禁忌,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臻品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2000 《從當下切入(1996–2000) 聖臺灣》,誠品畫廊,臺北,臺灣
  • 《關於臉》,大未來畫廊,臺北,臺灣 (非池中)
  • 1999 《聖臺灣.繪畫日記100天》,臻品藝術中心,臺中,臺灣
  • 1998 《聖臺灣》,愛力根畫廊,臺北,臺灣
  • 1997 《郭振昌 '87–'97編年展》,臻品藝術中心,臺中,臺灣
  • 1996 《郭振昌 '95–'96記事》,大未來畫廊,臺北,臺灣
  • 1995 《混合印象展》,阿普畫廊,高雄,臺灣

2.聯展

  • 2019 《藝時代崛起 ─ 李仲生與臺灣現代藝術發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2015 《意教的藝教 ─ 李仲生的創作及其教學》,中華文化總會文化空間,臺北,臺灣
  • 《藝術家40年,與時共舞,臺灣當代美術》,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 《現狀與未來》,小畫廊,高雄,臺灣
  • 2014 《風化再現:宜蘭美展三十年》,宜蘭,臺灣
  • 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金門,臺灣
  • 2013 《凝視自由:臺灣當代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依弗迪納當代美術館,塞爾維亞
  • 《從顛覆真實到創造真實 解嚴以後的臺灣當代藝術》,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臺中,臺灣
  • 《臺灣50現代畫展第三展》,築空間,臺北,臺灣
  • 《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1941–1950 ─ 三年級生》,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
  • 《轉動藝臺灣》,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首爾市立美術館,首爾,韓國
  • 《美麗臺灣 ─ 臺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
  • 2012 《國美無雙 II ─ 館藏精品常設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臺灣當代.玩古喻今》,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10 《複語.腹語 ─ 臺灣當代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光州,韓國
  • 2009 《藝有所思 ─ 鳳甲美術館現當代藝術藏品選展》,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講.述 ─ 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08 第二屆紐約亞洲當代藝術博覽會 ─《世說新解》特展,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紐約,美國
  • 《臺灣美術雙年展 ─ 家》,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亞洲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沉積 ─ 新東方精神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中國
  • 《親潮 ─ 兩岸架上繪畫新流向》,關渡美術館,臺北,臺灣
  • 橋藝術博覽會,亞洲藝術中心,紐約,美國
  • 《浮動》,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泡沫紅茶:臺灣藝術.當代演繹》,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國立莫拉維亞美術館,布爾諾,捷克
  • 2007 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上海藝術展覽中心,上海,中國
  • 藝術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中國
  • 亞洲藝術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臺灣美術與社會脈動2 ─ 寶島曼波》,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 2006 《臺灣當代藝術特展 ─ 巨視 • 微觀 • 多重鏡反》,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臺灣
  • 《臺灣美術發展1950–2000》,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2005 《臺灣具象繪畫》,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臻品十五週年『時間中的動作』》,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蓬萊圖鑑 ─ 世紀末臺灣歷史意象》,大趨勢畫廊,臺北,臺灣
  • 《立異 ─ 九零年代臺灣美術發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2004 《開新 ─ 八零年代臺灣美術發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正言世代:臺灣當代視覺文化》,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康乃爾大學強生美術館,紐約,美國
  • 臺北國際畫廊博覽會,大趨勢畫廊,臺北華山特區,臺北,臺灣
  • 2003 《臻品十三週年『渡十三─ 不變、瞬變、潛變』》,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2002 第一屆中國三年展,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中國
  • 2001 《航向新世紀 ─ 大趨勢開幕展》,臺北,臺灣
  • 《從反聖像到.新聖像:後解嚴時期的臺灣當代藝術》,誠品畫廊,臺北,臺灣;文建會紐文中心臺北畫廊,紐約,美國
  • 《臺北現代畫展》,上海市立美術館,上海,中國
  • 2000 《深耕.臺北鳳甲美術館周年特展(貳)》,鳳甲美術館,臺北,臺灣
  • 《經過 ≧ 存在.手稿與創作展》,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1999 《臺灣美術與社會脈動(1900–1999)》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 《複數元的視野 ─ 臺灣當代美術 1988–1999》,山美術館,高雄,臺灣;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 《局部灌漿 ─ 冷熱交替的文化成型作用》,帝門藝術基金會主辦,山美術館,高雄,臺灣
  • 《歷玖彌新 ─ 臺灣美術進化論》,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1998 《意象臺灣 ─ 當代藝術展》,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臺灣
  • 《兩岸新聲.當代畫語》,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臺北,臺灣
  • 1997 《臺北現代畫展》,國父紀念館,臺北,臺灣
  • 《堅持與延續》,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意象臺灣 ─ 當代藝術展》,高雄市立美術館主辦,西法蘭德斯省美術館,奧斯坦德,比利時
  • 1996 《臺北現代畫展》,上海市立美術館,上海,中國
  • 《臺灣的傳承與展望》,漢雅軒畫廊,臺北,臺灣
  • 《發現臺灣美術的新力量》,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臺灣當代藝術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1995 《臺灣現代繪畫大展》,臻品畫廊,臺中,臺灣
  • 《臺灣當代藝術展》,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雪梨當代美術館,雪梨,澳洲
  • 《1995 文化大展》,印象畫廊,臺北,臺灣
  • 1994 《臺北現代畫展》,曼谷國家畫廊,曼谷,泰國
  • 《普普在臺灣》,帝門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第八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臺灣
  • 《帝門基金會典藏展》,帝門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臺北,臺灣
  • 《1994文化大展》,印象畫廊,臺北,臺灣
  • 1993 《人形 • 人性展》,阿普畫廊,臺北,臺灣
  • 國際畫廊博覽會,香港
  • 1993 《臺灣美術新風貌 1945–1993》,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臺灣
  • 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臺中,臺灣
  • 《臺灣 ’90s 新觀念族群》,漢雅軒畫廊,臺北,臺灣
  • 《當代探尋 ─ 試選十件未來美術大作展》,愛力根畫廊,臺北,臺灣
  • 《1993 當代藝術博覽會 NIKAF》,橫濱,日本
  • 《第三代精英 ─ 風格展》,亞洲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迎新特展》,阿普畫廊,高雄、臺北,臺灣
  • 1992 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臺北,臺灣
  • 愛力根畫廊,臺北,臺灣
  • 臺北阿普畫廊開幕首展,阿普畫廊,臺北,臺灣
  • 現代畫廊,臺中,臺灣
  • 國際畫廊博覽會,香港
  • 新生態藝術中心,臺南,臺灣
  • 《第七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默笛卡大廈,萬隆,印尼
  • 《K18群星會展》,卡塞爾大學K18大廳,卡塞爾,德國
  • 《第六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福岡市美術館,福岡,日本
  • 1991 玄門藝術中心開幕首展 ,玄門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91' 臺灣當代繪畫趨向展》,悠閒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吳昊 • 郭振昌 • 顧重光三人展》,皇冠藝文中心,臺北,臺灣
  • 《亞細亞國際美展》,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1990 《第五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國立美術館,吉隆坡,馬來西亞
  • 皇冠藝文中心,臺北,臺灣
  • 《從傳統到創新》永漢畫廊,臺北,臺灣
  • 1989 《臺北訊息展》,原美術館,東京,日本
  • 洛杉磯藝術中心畫廊,洛杉磯,美國
  • 《第一屆當代藝術發展研討會作品展》,國立歷史搏物館,臺北,臺灣
  • 《第四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市立美術館,漢城,韓國
  • 1988 《第三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國立美術館,福岡,日本
  • 1987 《中華民國當代繪畫展》,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首爾,韓國
  • 《第二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覽會》,國立歷史搏物館,臺北,臺灣
  • 1986 《第二屆中韓現代繪畫交流展》,臺北縣立文化中心,臺北,臺灣
  • 《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貌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臺北,臺灣
  • 《臺北現代畫聯展》,環亞藝術中心 臺北,臺灣
  • 《臺北現代畫香港大展》,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 《中韓現代繪畫交流展》,寬勳美術館,首爾,韓國
  • 1985 《中菲現代畫聯展》,環亞藝術中心,臺北,臺灣
  • 1977 《陳庭詩 • 郭振昌聯展》,美國新聞處,臺北,臺灣
  • 1974 聚寶盆畫廊聯展,臺北,臺灣
  • 1973 鴻霖畫廊版畫聯展,臺北,臺灣

獲獎[17][6]

郭振昌曾獲美國「亞洲基金會」(The Asia Foundation)的獎助,协助其於臺灣民間各地進行傳統手工藝的田野調查。

參考資料

  1. ^ 王嘉驥. 以藝術除魅─論郭振昌的台灣美學. 伊通公園ITPARK. 2022-11-11. 
  2. ^ 曹麗蕙. 當八家將穿西裝 台灣多重臉譜 | 教育. 人間福報. 2020-08-18 [2023-01-18] (中文(臺灣)). 
  3. ^ 吳垠慧. 郭振昌「圖騰與禁忌」生猛張狂. 伊通公園ITPARK. [2023-01-18]. 
  4. ^ 黃啟菱. 郭振昌個展 打破北美館紀錄. 中華藝術網-藝術精華. [2023-01-18]. 
  5. ^ 吳垠慧. 郭振昌「圖騰與禁忌」生猛張狂. 伊通公園ITPARK. [2023-01-18]. 
  6. ^ 6.0 6.1 張玉音. 島之衝突美學:郭振昌剪黏般的吞咽出台灣文化通象. 典藏ARTouch. 
  7. ^ 郭振昌 J. C. KUO (Jen-chang KUO). 
  8. ^ 伊通公園 ITPARK. www.itpark.com.tw. [2023-01-18]. 
  9. ^ 伊通公園 ITPARK. www.itpark.com.tw. [2023-01-18]. 
  10. ^ 伊通公園 ITPARK. www.itpark.com.tw. [2023-01-18]. 
  11. ^ 耿畫廊:【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 非池中藝術網. [2023-01-18]. 
  12. ^ 王, 嘉驥. 以藝術作為一種社會論述:郭振昌2003 年「偶然與巧合」個展. 大趨勢: 86-89. 
  13. ^ 13.0 13.1 洪, 劭涵. 必然的詩學軌跡--論郭振昌2003年「偶然與巧合」個展. 臺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2004: 1–40. 
  14. ^ 陸, 蓉之. 繁華褪盡綺夢來-看郭振昌2003 年「匾」系列個展. 藝術家. 2003-02, (333): 480-482. 
  15. ^ 耿畫廊:【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 非池中藝術網. [2023-01-18]. 
  16. ^ 郭振昌. 非池中藝術網. [2023-01-18]. 
  17. ^ 王嘉驥. 對立與混合:郭振昌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