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柏生: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进行扩充
第30行: 第30行:
}}
}}


'''林柏生'''({{bd|1903年|11月|1946年|10月8日|catIdx=L林}}{{executed}}),[[号]]'''石泉''',[[广东省]][[高州府]][[信宜县]]人,[[汪精卫政权]]要人。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汪精卫投靠日本,并长期担任宣传部部长。因陈璧君的干儿子的身份而受汪精卫青睐,成为汪伪政府在宣传方面的核心人物,为汪精卫政权进行聚众演讲、拍摄影片、文化统制等文化粉饰活动,被称为“戈培尔第二”。<ref name=xu>{{Cite book|author = 徐友春主編|title =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year = 2007|publisher = 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 978-7-202-03014-1}}</ref><ref name=han>{{Cite book|author = [[劉傑]]|title = 漢奸裁判 対日協力者を襲った運命|year = 2000|publisher = [[中央公論新社]]|isbn = 4-12-101544-4}}</ref><ref name=mufu>{{Cite book|author = 钱进, 韩文宁|title = 伪府群奸——汪精卫幕府|year = 2002|publisher = [[岳麓书社]]|isbn = 9787806651537}}</ref>
'''林柏生'''({{bd|1903年|11月|1946年|10月8日|catIdx=L林}}{{executed}}),[[号]]'''石泉''',[[广东省]][[高州府]][[信宜县]]人,[[汪精卫政权]]要人、吹鼓手。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汪精卫投靠日本,并长期担任宣传部部长。因陈璧君的干儿子的身份而受汪精卫青睐,成为汪伪政府在宣传方面的核心人物,为汪精卫政权进行聚众演讲、拍摄影片、文化统制等文化粉饰活动,被称为“戈培尔第二”。<ref name=xu>{{Cite book|author = 徐友春主編|title =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year = 2007|publisher = 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 978-7-202-03014-1}}</ref><ref name=han>{{Cite book|author = [[劉傑]]|title = 漢奸裁判 対日協力者を襲った運命|year = 2000|publisher = [[中央公論新社]]|isbn = 4-12-101544-4}}</ref><ref name=mufu>{{Cite book|author = 钱进, 韩文宁|title = 伪府群奸——汪精卫幕府|year = 2002|publisher = [[岳麓书社]]|isbn = 9787806651537}}</ref>


==生平==
==生平==
第41行: 第41行:


1929年(民国18年)冬,赴[[香港]]创办南華通訊社。翌年2月,創刊《[[南華日報]]》。1932年(民国21年),在[[上海市|上海]]創刊《中華日報》《中华月报》等,这时期林柏生主办的刊物仍有批评日本军部、光复[[伪满洲国|东三省]]相关的文章刊登。同年4月,任[[国民政府]]僑務委員会常務委員。1933年,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37年(民国26年),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香港特派員。1938年2月在[[香港]]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国際問題研究所,任主任。<ref name=xu/><ref name=han/><ref name=liu>{{Cite book|author = 劉寿林等編|title = 民国職官年表|year = 1995|publisher = [[中華書局]]|isbn = 7-101-01320-1}}</ref><ref name=kmt/>
1929年(民国18年)冬,赴[[香港]]创办南華通訊社。翌年2月,創刊《[[南華日報]]》。1932年(民国21年),在[[上海市|上海]]創刊《中華日報》《中华月报》等,这时期林柏生主办的刊物仍有批评日本军部、光复[[伪满洲国|东三省]]相关的文章刊登。同年4月,任[[国民政府]]僑務委員会常務委員。1933年,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37年(民国26年),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香港特派員。1938年2月在[[香港]]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国際問題研究所,任主任。<ref name=xu/><ref name=han/><ref name=liu>{{Cite book|author = 劉寿林等編|title = 民国職官年表|year = 1995|publisher = [[中華書局]]|isbn = 7-101-01320-1}}</ref><ref name=kmt/>

[[File: Lin Baisheng16.jpg|200px|thumb|右一为《南华日报》时期的林柏生]]


===随汪投日===
===随汪投日===
第47行: 第49行:


1939年1月17日,親汪精衛的香港《南華日報》社長林柏生在回家途中被兩個大漢用斧頭砍傷頭部,幸虧一個外國船員發現出面制止,林柏生才免一死。事后,林柏生对于汪精卫投日的态度更加激进,全力参与促成汪精卫投日。
1939年1月17日,親汪精衛的香港《南華日報》社長林柏生在回家途中被兩個大漢用斧頭砍傷頭部,幸虧一個外國船員發現出面制止,林柏生才免一死。事后,林柏生对于汪精卫投日的态度更加激进,全力参与促成汪精卫投日。

====文化宣传====


1939年8月,出任汪兆铭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務委員兼中央宣传部副部長,并就任[[中華通訊社]]社長。1939年7月10日,林柏生所办的《中华日报》在上海复刊,其立场转变至彻底为亲日立场。
1939年8月,出任汪兆铭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務委員兼中央宣传部副部長,并就任[[中華通訊社]]社長。1939年7月10日,林柏生所办的《中华日报》在上海复刊,其立场转变至彻底为亲日立场。


1940年2月,升任汪兆铭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長。同年3月,[[汪精卫政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林柏生任中央政治会議委員兼[[行政院]]宣传部部長。
1940年2月,升任汪兆铭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長。同年3月,[[汪精卫政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林柏生任中央政治会議委員兼[[行政院]]宣传部部長。在任上,林柏生成立“中央报业经理处”、“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电影检查委员会”和“国际宣传局”等,对汪精卫政权的舆论进行大范围的管控,掌握汪精卫政府的文化宣传、舆论攻势等工作。此外,林柏生利用民族情绪,号动[[泛亚主义]],以团结友邦为名在文化宣传上对日本妥协,又以“打到英美分裂主义”“反对英美帝国主义”为名对[[同盟国]]进行攻击。1943年,汪精衛政权在南京舉行紀念鴉片戰爭100週年的“反英興亞大會”,林柏生出席并发表演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i3AVI_YYcs]


1942年,新华、华成、华新、艺华、金星、合众、大成、华年、光华、天声等十二家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改组为“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董事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長政|川喜多長政]],经理张善琨。1943年5月,汪伪政府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决定垄断制片、发行、放映,于是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影院公司合并成立[[中华电影公司|“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华影)]]。林柏生拉拢大量的导演与演员加入华影或华影的外围组织,包括[[穆时英]]、[[李香兰]]、[[周璇]]等人,利用华影拍摄大量的宣传泛亚主义的影片。此外也不乏一些爱情片、小说改编影片,如1944年版电影《红楼梦》。<ref>{{Cite web|url= http://memory.library.sh.cn/|title= 《上海年华》 |author = 上海图书馆}}</ref>
1941年(民国30年),任[[清乡委員会]]委員、新国民運動促進委員会常務委員兼秘書長。1943年(民国32年)1月,任最高国防会議委員。1943年年初,汪伪通过新通过国民運動促進委員会,合并先前的日占沦陷区的部分青少年组织,建立了汪精卫政府的[[中国青少年团]],林柏生任总干事。林柏生事实上汪精卫政府的[[新国民运动]]和青少年组织教育的实际指挥者,掌握汪精卫政府的文化宣传、舆论攻势等工作。<ref name=ou/>


====新国民运动====
1944年12月,接替[[罗君强]]任[[安徽省 (汪精卫政权)|安徽省]]省長,任内兼任安徽省保安司令、蚌埠绥靖公署主任等职务。1945年1月24日就职,林赴任后大换安徽省政府的班底,多运用先前来自宣传部的得力干将。<ref name=xu/><ref name=han/><ref name=liu/><ref name=kmt/><ref name=ko>{{Cite journal|author = 胡鼎|title = 《日伪安徽省长更替内幕》|journal = 江淮文史|year = 1993|publisher =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ref>


1941年(民国30年),任[[清乡委員会]]委員、新国民運動促進委員会常務委員兼秘書長。1943年(民国32年)1月,任最高国防会議委員。1943年年初,汪伪通过新通过国民運動促進委員会,合并先前的日占沦陷区的部分青少年组织,建立了汪精卫政府的[[中国青少年团]],林柏生任总干事。林柏生事实上汪精卫政府的[[新国民运动]]和青少年组织教育的实际指挥者<ref name=ou/>
[[File: Lin Baisheng16.jpg|200px|thumb|右一为《南华日报》时期的林柏生]]

====安徽省长====

1944年12月,接替[[罗君强]]任[[安徽省 (汪精卫政权)|安徽省]]省長,任内兼任安徽省保安司令、蚌埠绥靖公署主任等职务。1945年1月24日就职,林赴任后大换安徽省政府的班底,多运用先前来自宣传部的得力干将。<ref name=xu/><ref name=han/><ref name=liu/><ref name=kmt/><ref name=ko>{{Cite journal|author = 胡鼎|title = 《日伪安徽省长更替内幕》|journal = 江淮文史|year = 1993|publisher =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ref>


===战后===
===战后===

2023年4月27日 (四) 15:32的版本

林柏生
中華民國行政院宣传部部长
汪精衛政權
任期
1940年3月—1944年12月
前任職務設立
继任?
中华民国安徽省省长
汪精衛政權
任期
1945年1月—1945年8月
前任罗君强
继任
个人资料
出生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1月
 大清廣東省高州府信宜县
逝世1946年10月8日(1946歲—10—08)(42歲)
 中華民國南京特别市
国籍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汪精卫国民政府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1924年-1940年)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汪精衛政權)(1940年-1944年)
配偶徐莹
亲属叔叔:林树巍
义母:陳璧君
母校岭南大学
莫斯科中山大学
职业行政院宣传部部长(汪兆銘政權)、安徽省省长(汪兆銘政權)

林柏生(1903年11月—1946年10月8日 處決),石泉广东省高州府信宜县人,汪精卫政权要人、吹鼓手。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随汪精卫投靠日本,并长期担任宣传部部长。因陈璧君的干儿子的身份而受汪精卫青睐,成为汪伪政府在宣传方面的核心人物,为汪精卫政权进行聚众演讲、拍摄影片、文化统制等文化粉饰活动,被称为“戈培尔第二”。[1][2][3]

生平

早年經歷

林柏生出生于在今信宜市镇隆镇荔枝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同宗叔叔林树巍曾为孙中山的近身保镖。[4]

林柏生早年曾就读于高州中学。1920年(民国9年),入广州私立嶺南大学。1923年(民国12年)因参加罢课,遭退学处分。1925年(民国14年)7月,经曾醒推荐成为汪兆銘的秘書。[4]10月,随妻子徐莹以及其它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翌年9月归国,任黄埔軍官学校政治教官。1927年(民国16年)12月,随因同蒋介石对立而下野的汪精卫赴法国,并创办《欧美通讯》。[1][2][5]

1929年(民国18年)冬,赴香港创办南華通訊社。翌年2月,創刊《南華日報》。1932年(民国21年),在上海創刊《中華日報》《中华月报》等,这时期林柏生主办的刊物仍有批评日本军部、光复东三省相关的文章刊登。同年4月,任国民政府僑務委員会常務委員。1933年,出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37年(民国26年),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香港特派員。1938年2月在香港设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属的国際問題研究所,任主任。[1][2][6][5]

右一为《南华日报》时期的林柏生

随汪投日

1938年(民国27年)10月,林柏生随汪精卫逃至河内,参与艳电的起草。12月,林柏生参与汪兆銘开展成立日本傀儡政权的事務。

1939年1月17日,親汪精衛的香港《南華日報》社長林柏生在回家途中被兩個大漢用斧頭砍傷頭部,幸虧一個外國船員發現出面制止,林柏生才免一死。事后,林柏生对于汪精卫投日的态度更加激进,全力参与促成汪精卫投日。

文化宣传

1939年8月,出任汪兆铭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務委員兼中央宣传部副部長,并就任中華通訊社社長。1939年7月10日,林柏生所办的《中华日报》在上海复刊,其立场转变至彻底为亲日立场。

1940年2月,升任汪兆铭领导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長。同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林柏生任中央政治会議委員兼行政院宣传部部長。在任上,林柏生成立“中央报业经理处”、“中国广播事业建设协会”、“电影检查委员会”和“国际宣传局”等,对汪精卫政权的舆论进行大范围的管控,掌握汪精卫政府的文化宣传、舆论攻势等工作。此外,林柏生利用民族情绪,号动泛亚主义,以团结友邦为名在文化宣传上对日本妥协,又以“打到英美分裂主义”“反对英美帝国主义”为名对同盟国进行攻击。1943年,汪精衛政权在南京舉行紀念鴉片戰爭100週年的“反英興亞大會”,林柏生出席并发表演讲。[1]

1942年,新华、华成、华新、艺华、金星、合众、大成、华年、光华、天声等十二家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改组为“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联)。董事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長政,经理张善琨。1943年5月,汪伪政府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决定垄断制片、发行、放映,于是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影院公司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华影)。林柏生拉拢大量的导演与演员加入华影或华影的外围组织,包括穆时英李香兰周璇等人,利用华影拍摄大量的宣传泛亚主义的影片。此外也不乏一些爱情片、小说改编影片,如1944年版电影《红楼梦》。[7]

新国民运动

1941年(民国30年),任清乡委員会委員、新国民運動促進委員会常務委員兼秘書長。1943年(民国32年)1月,任最高国防会議委員。1943年年初,汪伪通过新通过国民運動促進委員会,合并先前的日占沦陷区的部分青少年组织,建立了汪精卫政府的中国青少年团,林柏生任总干事。林柏生在事实上是汪精卫政府的新国民运动和青少年组织教育的实际指挥者[4]

安徽省长

1944年12月,接替罗君强安徽省省長,任内兼任安徽省保安司令、蚌埠绥靖公署主任等职务。1945年1月24日就职,林赴任后大换安徽省政府的班底,多运用先前来自宣传部的得力干将。[1][2][6][5][8]

战后

1945年日本投降後,林柏生随陳公博流亡日本,躲藏在京都金阁寺。同年10月3日[9],和陳公博一道被送还中華民国。

1946年(民国35年)5月31日,位於南京的首都高等法院以“汉奸罪”判处林柏生死刑[1][2][5]。其妻徐莹四处奔走为林柏生脱刑,声称有新证据,呈上了请状要求再审,最终要求被高等法院驳回。[10]

1946年10月8日,林柏生在南京老虎橋監獄内被处决,年45岁[1][2]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徐友春主編.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2. ^ 2.0 2.1 2.2 2.3 2.4 2.5 劉傑. 漢奸裁判 対日協力者を襲った運命. 中央公論新社. 2000. ISBN 4-12-101544-4. 
  3. ^ 钱进, 韩文宁. 伪府群奸——汪精卫幕府. 岳麓书社. 2002. ISBN 9787806651537. 
  4. ^ 4.0 4.1 4.2 《茂名历史人物传记》信宜稿件. 2006. 
  5. ^ 5.0 5.1 5.2 5.3 刘国铭主编.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团结出版社. 2005. 
  6. ^ 6.0 6.1 劉寿林等編. 民国職官年表.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7. ^ 上海图书馆. 《上海年华》. 
  8. ^ 胡鼎. 《日伪安徽省长更替内幕》. 江淮文史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3. 
  9. ^ 徐友春主編《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作10月13日。劉傑《漢奸裁判》、168頁作10月3日,据此修正。
  10. ^ 夏侯叙五. 《汉奸省长林柏生伏法记》. 江淮文史 (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1995. 
  南京国民政府(汪精衛政權
前任:
罗君强
安徽省省長
1945年1月 - 1945年8月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