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 talk:中央美食展:修订间差异
第103行: | 第103行: | ||
*可以啊!--[[User:中央美食展|中央美食展]] ([[User talk:中央美食展|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12:52 (UTC) |
*可以啊!--[[User:中央美食展|中央美食展]] ([[User talk:中央美食展|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12:52 (UTC) |
||
**再提醒一下,除非有合理的理由,不要把其他人加的刪除等模板拿掉,這樣並不會阻止條目被刪除,要表達反對刪除的意見要到刪除討論的頁面。--[[user:ffaarr|ffaarr]] [[User talk:Ffaarr|(talk)]] 2009年1月16日 (五) 12:59 (UTC) |
2009年1月16日 (五) 12:59的版本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有问题?請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 新手应该注意的七种常见错误。
- 在中文維基裡,間隔號的輸入比較特別,詳參Help:如何輸入間隔號。
- 不知道有何可写?条目请求、待撰页面和最多语言版本的待撰条目中列出了许多维基百科目前还没有的条目,欢迎您来撰写!
- 希望您能享受编写人類共有之自由百科的快乐,成为一名快樂的维基百科人。
我是欢迎您的维基百科人:中央美食展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2:41 (UTC)
纠正你的言论错误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仅考古发现台湾的史前文化与大陆一脉相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史籍进一步证明台湾自古与大陆密不可分。 况且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叫台湾的,所以台湾不是一个国家。
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陆人民开发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万年以前的更新世纪晚期。据台湾考古学者对20世纪70年代初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的古人类顶骨化石研究表明,被命名为“左镇人”的晚期智人与福建清流县发现的晚期智人“清流人”体质形态相同,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两者存在着共同的起源。
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黄龙二年(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三国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逐渐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隋代以后,大陆与台湾往来日益频繁。《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可见大陆与台湾间早就存在一定的通商关系。
唐宋以后,大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多山少田的福建,土地贫瘠,造船业却十分发达,海洋开发活动逐渐繁荣。泉州成为当时著名的海港和对外贸易中心。1975年在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载重200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大规模东渡,开发台湾的重要物质条件。
到元代时,民间的贸易和往来进一步将台湾与大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澎湖当时已有大陆移民1600余人。每年有几十艘商船来往于澎湖与大陆之间。澎湖已成为福建泉州地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随着大陆民众不断迁居澎湖、台湾,中国政府最迟从宋元便开始经营和管辖台湾地区。
南宋赵汝适著《诸蕃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又据同一时期历史文献记载,1171年,汪大猷出任泉州知州,改变每年春季派兵到澎湖驻守,秋末撤回的办法,决定在澎湖当地造屋200间,派水军常年屯守。这说明,到南宋时澎湖已归泉州管辖,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兵部员外郎阮临到台湾“宣抚”。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对此,《岛夷志略》记载曰,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职巡逻,专捕获’,兼办“盐课””。自此,中国政府开始在台澎设置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明承元制,继续对台澎行使管辖权。
据《元史》记载,澎湖当时有“泉州外府”之称。元代著名地理学家,曾亲自到过台湾的汪大渊在1344年前后所著台湾实地考察录《岛夷志略》一书中写道:“澎湖岛分三十有六”,“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在那里“泉人结茅为屋居之”,“煮海为盐,酿秫为酒”,“工商兴贩,以乐器利”。这是有关元代台湾社会经济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大陆与台湾密切联系的确凿见证。
1592年,日本军阀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并扬言侵犯台湾鸡笼(今基隆)、淡水,为此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兵”,“春冬戍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以防倭寇侵扰。
1642年荷兰殖民者夺占了西班牙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盘踞38年,其实际占领区只有南部沿海的有限地区,以及北部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其统治一直极不稳固。
1661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大军及400余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郑成功在致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的“谕降书”中严正指出:“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在围困9个月后,荷兰殖民总督于1662年(康熙元年)农历二月一日被迫投降。
郑成功收复古湾后,废除荷人殖民制度,改荷兰殖民者修筑的赤嵌楼为承天府,改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设安抚司于澎湖,戍以重兵,总称台湾为东都。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郑成功病故,其子郑经、孙郑克爽相继治理台湾凡22年,史称“明郑时代”。郑氏祖孙三代在台湾实行屯田政策,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进军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清朝。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1府3县,即台湾府、台湾、凤山、诸县(今嘉义),隶属福建省。自此,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
1727年(雍正五年)清政府定“台湾”为官方统一名称。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将台湾建制为一个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出任台湾巡抚后,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修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人自己集资修成的。刘的这些举措,大大推进了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重划全台湾行政区划,设3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1州(台东直隶州)3厅11县。
从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到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清政府有效治理台湾200余年。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翌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台湾、澎湖等地。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在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下,广大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建立挣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民主国”,发表《自主宣言》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起之后,当再请命申朝,作何办理”。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与台湾抗日民军并肩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血战。到台南失守为止,台湾军民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一半以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严正指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属于当然废止的条约之一,日本由该条约所获得的对于台湾和澎湖列岛的领有权自中国对日宣战之日起失效。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作战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
太平洋战争末期,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7月26日再度签署发表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第8项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这样,台湾、澎湖必须归还中国,由具有国际法效力的联合公告方式,两次正式通知了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正是根据以上规定,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第一条明确写道“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兹为日本皇帝、日本政府与他们的继任者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完全接受将台湾、澎湖归还中国。
以上四项国际文献――《中国对日宣战布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书》的签署和发表,从法律地位上确定了台湾、澎湖及其所属岛屿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法律地位得到了国际公认。
1945年8月29日,即日本投降后14天,设在重庆的中国国民政府任命当时的陆军大学校长陈诚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警备司令。9月4日中国政府宣告:中国政府将根据有关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10月25日陈诚在台北市公会堂(后改名中山堂),接受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长官安藤利吉的投降。受降仪式完毕,台湾省行政长官陈诚发表谈话宣告“自即日期,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历史意义的事实,本人特向中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至此,沦陷50年的台湾终于复归于中国主权的管辖之下,台湾人民恢复了中国国籍。
离散50年的弃儿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不禁悲喜交加。国民政府接收人员尚未去台,台湾民众即自动争挂国旗,争学国语,自觉维持社会秩序,以实际行动响应接收。国民政府官员和军队赴台,均受到台胞欢迎。10月25日受降典礼结束后,“台北40余万市民,……老幼俱易新装,家家遍悬灯彩,相逢道贺,如迎新岁,鞭炮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狮龙遍舞于全市,途为之塞”。“家家户户,欢欣无比,家家户户,祭祖谢神,向先民冥中告知台湾已归回祖国”。
抗战胜利了,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久盼的和平,内战再次爆发。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方面抓紧时间调运兵力,把国民党军队部署到原日本占领地区,以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全国内战,彻底消灭共产党。到1946年6月,蒋介石认为时机已到,撕下和平的伪装,撕毁“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然而,蒋介石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战争进行了仅两年时间,国民党军队在各战场节节败退。1949年初,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被消灭过半,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将战线压至长江一线,国民党反动统治面临彻底垮台的命运。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蒋介石为战场上的连连失利而焦头烂额时,他的后院又起火了。国民党桂系白崇禧、李宗仁公开要求他下野,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面对艰难的形势,蒋介石不得不考虑退路了。他采纳了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张其昀的建议,决定着手经营台湾,作为今后的退身之所。他认为台湾的好处是退可守,进可攻: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万一大陆被共产党拿了去,凭借海峡天险,和自己掌握的海、空军力量,完全可以与当时尚无海、空军的共产党周旋,以延续香火,积聚力量,待国际形势发生了于己有利的变化时,再渡过仅有130公里宽的海峡,从厦门、福州登陆,反攻大陆,卷土重来,再圆自己的帝王梦。
至于你问到我在那里,我可以告诉你,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 --Qiongshan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6:08 (UTC)
Hainan and Taiwan
- 海南今天风也很大,而且很冷!
- 我姓陈,我祖籍是福建,请问您祖籍何地?--Qiongshan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6:26 (UTC)
- 我祖籍在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中央美食展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6:28 (UTC)
- 不好意思,我没有雅虎博客,我要去上课了不能跟你聊了,下次再接着聊。--Qiongshan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06:33 (UTC)
- 我坚决反对台湾成为美国的一部份,台湾永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台湾成为美国的一部份,不仅我答应,全中国13亿人民也不会答应的。至于讲英语方面吗,我并不反对大家学习英语。顺便问一下你对两岸和平统一以及你对两岸发展前景的看法。--Qiongshan (留言) 2009年1月14日 (三) 10:25 (UTC)
關於必中槍
- 你寫的介紹的道具應該是命令槍而不是必中槍,我在該討論頁有寫了討論。還有,其他人會加小小作品或是合併模板有一定的理由,儘量不要持續作相反的動作,跟別人作些討論或是增加條目本身的內容會是比較好的方法。--ffaarr (talk) 2009年1月16日 (五) 12:36 (UTC)
- 我不太懂你說的,總之這是兩種不同的道具,你寫的介紹是命令槍(日語:命れいじゅう),而條目的名稱是必中槍,對應的日語是アタールガン,如果你能連上這個網頁可以看一下必中槍是什麼,那是一種可以讓人百發百中擊中對手的槍。 --ffaarr (talk) 2009年1月16日 (五) 12:42 (UTC)
- 原來你也有在看哆啦A夢喔!你是看華視還是八大的?--中央美食展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12:43 (UTC)
- 電視的我不是很常看,有機會才看看吧,因為現在網路很方便了,很多動畫要找的時候不難找到。相較於動畫而言,我更熟的是漫畫,那個道具列表最初是從日語版的漫畫道具列表譯過來了(我大概譯了7成左右)。--ffaarr (talk) 2009年1月16日 (五) 12:47 (UTC)
- 另外,如果你也同意了我的看法,我就把你寫的介紹移動到命令槍了可以嗎?--ffaarr (talk) 2009年1月16日 (五) 12:48 (UTC)
- 可以啊!--中央美食展 (留言) 2009年1月16日 (五) 12:52 (UTC)
- 再提醒一下,除非有合理的理由,不要把其他人加的刪除等模板拿掉,這樣並不會阻止條目被刪除,要表達反對刪除的意見要到刪除討論的頁面。--ffaarr (talk) 2009年1月16日 (五) 12:5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