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产阶级:修订间差异
外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
|||
第56行: | 第56行: | ||
[[Category:社会学]] |
[[Category:社会学]] |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 |
2009年5月13日 (三) 09:11的版本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在其阶级斗争的理论中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团体。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 产生背景
- 诞生与发展
-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地主或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产阶级。
-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遂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奖励实业发展。由于没有了封建专制的阻碍,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力列强无暇东顾,加上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地位的提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 1949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去了剩余价值的一面;又有维护宪法(当时的宪法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将民族资产阶级纳入爱国统一战线中,为“团结社会阶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挥应有的贡献。
- 特点
-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至终存在着。
革命性 | 妥协性 |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 | 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 |
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希望改变为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 | 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革。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领中国走上独立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和政治原因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是指:一方面,它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存在着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上妥协、软弱的两面性。所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动摇性和妥协性是由它与生俱来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决定的。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从一开始产生就在经济上与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上要依靠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对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依附,由于经济上的依附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能也不敢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一方面有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又必须依靠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时而进步的革命时而又妥协软弱.但根源上是软弱的,原因就是在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而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候就存在了。